翘曲度作业指导书

翘曲度作业指导书
翘曲度作业指导书

篇一:板翘曲度

的翘曲度超标准,会影响时的焊接。那么导致板翘曲度超标准的原因有哪些,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作探讨:

翘曲度超标准原因分析:

1、层间芯板及半固化片排列不对称;

2、两面图形面积差异太大;

3、层间存在不对称的盲埋孔设计,比如四层时,设计1-3的盲孔。解决方法:

1、层间芯板及半固化片的排列采用对称设计;

2、尽量减少外层a面、b面的线路图形面积差异,若a面为大铜面,而b面仅走几根线,印制板在蚀刻后就很容易翘曲,可以添加一些独立的网格来解决;

3、时尽量使盲孔的结构对称,减少不对称盲埋孔的设计,这样能保证成品板的板曲。如果无法设计成对称结构,板曲的标准就需要放宽才能做到。

pcb板的翘曲度介绍

首先说的是覆铜的时候是网格好还是全铜好,大的板子,网格铜好,因为全铜在受到外力的时候会保持翘曲情况,网格的就不会保持~会恢复到原来的平整情况,一般工艺边也留铜目的就是要保障板子的翘曲度。

ipc标准翘曲度小于0.75%,即为合格产品!

如何测量,首先将pcb板放于大理石平台

或大于5mm厚的玻璃板上

使用塞规测量角落最大的尺寸

然后用尺量取pcb对角的长度

两个数相除,如果大于千分之七就不合格

篇二:作业指导书

yeepin依品生产中心各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压门、压板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压门及板工序作业,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不变形、不开裂)。

2、设备工具材料

压机、气钉枪、刷子、滚筒、白乳胶、修边机等。

3、作业准备

3.1 看清图纸,检查工件的规格、形状、数量,表面是否存在磕伤、磨痕、磨花、崩边等;

3.2 将机台(包括光板上的胶垢)及作业场地用气枪清理干净,并保持随时清洁。3.3 检查压机油泵、油路是否通畅及有无漏油现象;

3.4 检查热压机是否良好,操作是否正常(热压机操作人员需经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压门前提前打开热压机电源,对压机钢板进行预热,加热温度在100-110℃之间。

4、工作内容

4.1压门扇;

4.2工件表面用气枪清理干净;

4.3用滚筒进行涂胶,涂胶要均匀,胶量不要过大,将溢出的胶液擦净;

4.4 将涂胶后的工件按图纸要求放入压机中,要放置平整、对端,然后开启压机电源开关,将活动压盘压下,同时观测压力表;

4.5 压门时压力不得超过 t,时间为8-10分钟,门扇取出后进行平堆放,必须等门扇温度冷却后才能允许下一道工序。

5、质量技术要求

5.1加压后的工件要符合图纸中的质量技术要求,特殊厚度门一定要使用相应的板材;

5.2 被加热门扇含水率应小于10%,冬季应小于8%,否则门扇在作业后易收缩变形;

5.3根据每班次加压门扇的具体尺寸和数量确定用胶量,压平面件用白乳胶(不用渗水);5.4 压机工件最大长度2.5米,最大宽度1.25米;

5.5用枪钉定位时,射钉应钉在无孔处或加工位置上且枪钉必须没入板材内;

5.6 板上有造型的,一定要仔细看清图纸后分清上下左右位置后再放入压机。

6、检测方法

6.1目测:目视压好门扇板胶合处是否有开裂现象,板面是否存有波面、压伤、划痕及胶迹等;

6.2测量:用卷尺测量压好门扇的厚度、形状是否与图纸中规定相符合。

7、注意事项

7.1 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得酒后上岗,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

7.2 在压门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随时监看仪表,在工作时,严禁打开任何机门,加热时严禁触摸电板,除工作人员外,无关人员必须远离设备,注意安全;

7.3 在压机的升降过程中,严禁将手伸入压机内,在放门和卸门是一定要带好防护手套,防止烫伤;

7.4 使用完的压机应保持在闭合状态;

7.5 卸门时注意:将门扇抬起,不得在板上拖下,避免划伤,平整放入垫板上,用纸皮或其它垫护,检查胶是否牢固,合格后在工件生产记录卡上记录签名;

7.6 作业结束,切断电源,气源,将余料清理干净。二、开料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通过规范作业程序,使推台锯开出的工件符合质量要求,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造成额外损失。

2 、适用范围

开料作业工序

3 、设备工具材料

卷尺、直角尺、中纤板、饰面板等;

4 、作业准备

4.1首先根据图纸的要求,检查应加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尺寸和数量;

4.2检查待加工材料翘曲度,看其表面是否有凹凸不平或划痕,检查模具、模板表面是否有划伤,边部有无磕伤;

4.3用吸尘器清理工作场地,并用气管将工作台吹净,保持工作台随时清洁,不准有硬物存在,以免损伤板材表面;

4.4检查电吸尘装置是否正常,检查推台锯的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4.5检查锯片是否锋利,主锯和刻锯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试机约一分钟,看运行是否正常。

5 、工作内容

5.1调解锯片高度。锯片要高于待加工板厚10-15mm;

5.2确定基准面。确定加工工件的宽度将锯边作为准面、飞边约5—10mm;

5.3板件定位。板件要与靠块(条)靠紧,并将卡尺卡住;

5.4操作员在排板时应先看清图纸、板材厚度,主机手在开出第一件时要做到首检。一米以下,正负偏差为0.5毫米;二米以上,正负偏差为1毫米以下;

5.5加工完毕后,在“工件生产及检查记录卡”上签字,将工件摆放在指定地点,经质检确认后方可流转;5.6作业结束时,关闭电源、气源,将工作场地和工作台清理干净。

6 、技术要求

如出现划伤,磕伤,崩伤等不能修补的工件不能转入下道工序。

7 、检查方法

7.1目测;

7.2目视开料后工件表面是否有碰伤、磕伤、砸伤和崩边等现象,工件的数量、形状是否符合图纸规定要求。

7.3 测量。

7.4 用卷尺测量工件线形尺寸、邻边垂直度,其公差为±0.5mm。

8 、注意事项

8.1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得酒后上岗,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

8.2要求主机手操作,推台锯在开短小工件时要用板条向前送料,扶手开始用手去接;

8.3注意靠挡的位置,如用右靠挡开长度时,挡头不能超出主锯片的尾端,约退后1-2厘米;如用右靠挡开宽度时,挡头不得超过主锯片的1/3;

8.4首先检查推台锯左右靠挡是否垂直;

8.5首先看清工件结构图纸,排板的过程中大小搭配,以余料最少、板材利用率最高来输入程序;

8.6开料操作过程确保“八不”:不弯曲、不斜角、不黑边、不碰坏、不爆边、不多件、不少件、不偏差;

8.7加工完毕的工件要轻摆轻放,以免散落。

三、开槽作业指导书

1、目的通过规范作业程序,使开槽工序符合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开槽作业工序

3、设备工具材料

立铣机、输送机、卷尺、游标卡尺。

4、作业准备

4.1准备好所需设备、工具、材料;

4.2对工件的数量、规格、形状进行检查,检查其表面是否存在翘曲、啃头、崩裂、磕伤等现象;

4.3读懂图纸,按图纸要求确定将要开的槽在工件的具体位置,清楚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4.4检查模具、模板表面是否有划伤,边部有无磕伤;

4.5清理工作场地和工作台,使其表面无任何硬物存在,以免划伤工件表面,并随时保持工作台清洁。

5、工作内容

5.1细读图纸,确定所要开槽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

5.2检查所要加工的工件的数量、质量是否符合部件要求;

5.3保持工件台平滑、干净,以免对工件造成划伤;

5.4在加工前用余料试机,以检查其槽边、槽深、槽长是否符合图纸尺寸,符合要求后方可开槽;

5.5需先断槽的,要先到位,且要与原槽保持直线;

5.6一种工件加工完后,需做生产记录及签字;

5.7作业结束,在“零件生产及检查记录卡”上签字,并清理工作场地和工作台,关闭电源、气源。

6、技术质量要求

6.1所开槽要成直线,且槽侧与工件面垂直(异形件除外);

6.2槽深、槽宽只允许有正公差0.2mm,槽长可适当加大公差但不得有负公差。

7、检查方法

7.1目测;

7.2游标卡尺测量。

8、注意事项

8.1对于小的工件,开槽时要用左手压紧工件,右手借助板条推动进给;

8.2搬运工件时,要做到轻拿轻放,以免损伤工件表面;

8.3 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得酒后上岗,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

四、镂铣机作业指导书

1、目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效及员工素质,让员工清醒地认识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

2、适用范围

锣机作业工序(铣形、异形、线条、圆角边、斜边等)。

3、设备工具材料

铣床、吊锣、中小锣机、修边机、锣刀、钝形锣刀、线条锣刀、圆角刀、45°斜角刀、60°斜角刀、修边直刀、铁锤、铁钉、钳子、夹子、板材、拉尺、角尺、卡尺。

4、作业准备

分清图纸,准备工具、材料。

5、工作内容

5.1根据图纸要求,看清来料尺寸是否正确,选择适当的刀具,检查模具是否合格、正确,夹具是否牢固,机器是否正常。注意:马步站立、衣袖扎紧,不许戴手套,要保持头脑清醒、精力集中;

5.2装好锣刀后试运行开、关一次确认其稳固及安全性,并试好线条深浅、规格大小,请质检检查是否合格后才投入生产。在操作过程中,各种数据要符合图纸要求,如发现异常情况,操作者应及时向领班/主管汇报;

5.3锣好的工件与未锣好的工件要分开,摆放要整齐,保持车间的环境,做到工完场清。

6、技术质量要求

线条均匀,大小一致,无波浪形,异形要符合模具要求,圆形光滑。

7、检查方法

根据图纸的要求,通过目视、手摸,检查线条的深浅均匀度。

8、注意事项

8.1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得酒后上岗,机电设备专人操作。对于小的工件,作业时一定要精力高度集中;

8.2搬运工件时,要做到轻拿轻放,以免损伤工件表面。篇三:pcb翘曲度

汽车组合仪表过程流程图图示化简介

(主流程)

pcb检查控制点4:

4.pcb翘曲度

4.1

温度测试

aoi检查组装dip元件控制点: 1.物料规格 2.人员技能 3.esd控制

波峰焊接

控制点: 1.预热温度1 2.预热温度2 3.运输速度 4.焊锡成分等

除下列元件外,采用波峰焊接: 1步进电机 2液晶体 3轻触开关 4.晶振 5.蜂鸣器等

选择焊接(机器人焊接)

控制点: 1.焊接温度 2.焊接时间

主要焊接元件: 1. 步进电机 2. 液晶体 3. 轻触开关 4. 晶振dipqc

●主要设备: 1.监视放大器 2. 放大镜●主要检测: 1.元件 2.焊点

3.pcb外观●重点监控:ic

ict测试

烧录程序

进入总成工序(u型生产线)

3.

工序简要说明:篇四:印刷电路板(pcb)翘曲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印刷电路板(pcb)翘曲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首先说的是覆铜的时候是网格好还是全铜好,大的板子,网格铜好,因为全铜在受到外力的时候会保持翘曲情况,网格的就不会保持~会恢复到原来的平整情况,一般工艺边也留铜目的就是要保障板子的翘曲度。ipc标准翘曲度小于0.75%,即为合格产品!

如何测量,首先将pcb板放于大理石平台或大于5mm厚的玻璃板上使用塞规测量角落最大的尺寸然后用尺量取pcb对角的长度两个数相除,如果大于千分之七就不合格.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保密等级:保密版本/状态:发文号: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2014-11-3 发布2014-11-3 实施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修订履历表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反射计以20°、60°或85°几何条件测定色漆漆膜、塑料、陶瓷、石材、纸张或金属材料等平面制品的镜面光泽度的测试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含金属颜料色漆漆膜的光泽测量。

20°几何条件适用于高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材料); 85°几何条件适用于低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材料)。2参考标准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ISO 2813:201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ASTM D523-2014光泽度测试方法 3仪器设备 三角度光泽度测试仪 生产商:深圳市三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N-206085 4测试条件 4.1测试对象:液体漆样 4.1.1试验用底材(底材应是镜面质量的玻璃,厚度为3mm ,尺寸150 x 100mm , 玻璃最小尺寸至少应等于光照区域的长度); 4.1.2漆膜涂布器(槽深为150 ± 2 pm的块状涂布器或采用其他施涂方法); 4.2 20 °、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方法: 4.2.1 60。条件适用于所有的漆膜,但是对于很高光泽和接近无光泽的漆膜,20°或85。也许更适用。 4.2.2 20 °条件在对高光泽漆膜(即60 °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2.3 85。条件在对于低光泽的漆膜(即60 °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5测试步骤 5.1校准 本设备共有黑色涂料及白色涂料两个校准模块并附有不同角度下的校准参考 值,在测试之前要对照测试条件对该角度(20。或60。或80 °)进行校准以保证测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 业指导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T0931-2008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 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精度小于或等于。 (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三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测试步骤 (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rn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最大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 四计算 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次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五报告

交联度测试及剥离强度实验报告

交联度测试报告汇总 介于对车间层压组件的气泡、脱层现象,本组人员对1#2#车间的层压机进 行了全面的交联度进行测试。其中包括1#车间6台奥瑞特11台博硕层压机(13#做认证组件)以及2#车间9台日清纺层压机。 实验方法: 在层压机A级16点取1、5、9、13四个点进行交联度测试(参数为:140℃层压时间660S) 77.78%。其中奥瑞特不合格率为:33.33%,博硕的不合格率为16.66%。由此可 见奥瑞特层压机的交联度不合格率高于博硕层压机。 根据数据分析其中交联度在60-69为1.39%;70-79为31.94%;80-90为55.55%;90以上为11.11%。其中奥瑞特交联度的平均值为88.16,平均温度为138.98℃;博硕层压机的交联度为79.89,平均温度为137.39℃.由此可见奥瑞特温度高于博硕,导致奥瑞特层压机交联度高于博硕。 由此可见不合格交联度的数据集中偏高,结合5#层压机的温度(温度测试 取9点,单位℃)分别为:141.223、142.243、141.411、141.062、141.089、141.598、142.672、142.511,温度普遍偏高,平均温度为141.726,初步分析为导致5#机 交联度偏高的原因。17#层压机为平均交联度最低为74,相对应温度为136.96、137.121、136.504 、137.442、137.228 、137.71、137.389、136.049,平均温度为137.05。初步分析为温度偏低造成17#层压机交联度过低。 将奥瑞特与博硕所得数据汇成曲线图如下:

由图表现得曲线图可得:奥瑞特最高交联度为94,最低为84;博硕层压机最高交联度为93,最低为69.由此可见奥瑞特交联度的变化幅度低于博硕。同时可见同一位置的交联度奥瑞特的波动比博硕平缓。 9台,合格率为:55.55%,根据数据分析其中交联度在60-69为2.78%;70-79为13.89%;80-90为72.22%;90以上为11.11%。其中日清纺交联度的平均值为84.63,平均温度为146.557℃。 将日清纺所得数据汇成曲线图如下:

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新编完整版

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 业指导书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T0931-2008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 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精度小于或等于。 (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三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

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测试步骤 (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rn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最大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 四计算 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次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五报告 单杆检测的结果应随时记录测试位置及检测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应报告平均值、不合格尺数、合格率。

工序作业指导书

工序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OQM-7.5-12-2000 分发编号: 版本号:A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 第三篇钢筋工程 第四篇装饰工程 第五篇管道安装 第六篇电气安装工程 第七篇模板工程 第八篇砖砌体工程 第九篇门窗工程 第十篇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目录

一、工程定位----------------------------------------------1 二、工程平面定位------------------------------------------3 三、工程标高定位------------------------------------------3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3 一、工程定位 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

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 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 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于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 2、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一般规定边长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

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 作业指导书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T0931-2008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 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精度小于或等于。 (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三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测试步骤 (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rn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最大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 四计算 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次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五报告

平整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4、平整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平整度试验检测1--3人,每10公里每车道用时1.5-3小时。 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各类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在新建、改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和无严重坑槽、车辙等病害及无积水、积雪、泥浆的正常通车条件下连续采集路段平整度数据。 1.2本方法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处理分别由专用软件自动控制进行。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⑴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由承载车辆、距离传感器、纵断面高程传感器和主控制系统组成。主控制系统对测试装置的操作实施控制,完成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计算过程。 ⑵设备承载车要求 根据设备供应商的要求选择测试系统承载车辆。 ⑶测试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

①测试速度:30~100km/h。 ②采样间隔:500mm。 ③传感器测试精度:≤0.5mm。 ④距离标定误差:<0.1%。 ⑤系统工作环境温度:0~60℃。 3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⑴设备安装到承载车上以后应按本方法第5条的规定进行相关性试验。 ⑵根据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对测试系统各传感器进行校准。 ⑶检查测试车轮胎气压,应达到车辆轮胎规定的标准气压,车胎应清洁,不得黏附杂物。 ⑷距离测量装置需要现场安装的,根据设备操作手册说明进行安装,确保机械紧固装置安装牢固。 ⑸检查测试系统各部分应符合测试要求,不应有明显的可视性破损。

⑹打开系统电源,启动控制程序,检查各部分的工作状态。 3.2测试步骤 ⑴测试开始之前应让测试车以测试速度行驶5~10km,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规定的预热时间对测试系统进行预热。 ⑵测试车停在测试起点前50~100m处,启动平整度测试系统程序,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规定和测试路段的现场技术要求设置完毕所需的测试状态。 ⑶驾驶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要求的测试速度范围驾驶测试车,宜在50~80km/h之间,避免急加速和急减速,急弯路段应放慢车速,沿正常行车轨迹驶入测试路段。 ⑷进入测试路段后,测试人员启动系统的采集和记录程序,在测试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地将测试路段的起终点和其他需要特殊标记的位置输入测试数据记录中。 ⑸当测试车辆驶出测试路段后,测试人员停止数据采集和记录,并恢复仪器各部分至初始状态。 ⑹检查测试数据文件,文件应完整,内容应正常,否则

集团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新版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 (修订稿) 二零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 编写委员会 主任:张晓鲁 副主任:胡建东吴金华杨存龙 委员:李启钊王怀志孙玉军庞秀兰桑振海李贵信主编:吴金华杨存龙 副主编:李启钊庞秀兰 编写人员:张治卢刚崇锋王雪松董鹏 评审人员:李建勋汪毅徐永邦唐超莫玄超 桑振海付励张雄刘蕾 韩晓冉曹继福严海燕张效乾刘立峰 陈文凯雷力靳旭东徐振兴

前言 为加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光伏发电站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管理工作,规范光伏发电站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监造、验收程序,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与生产运营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水电与新能源部提出、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 目录 1总则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工厂检验 (2) 4出厂检验 (12) 5电站现场检验 (13) 6组件送实验室质量检验 (15) 附录 GB/T 2828.1-2003 抽样方法 (16)

1总则 1.1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 公司所属或管理的新建和改扩建的光伏发电站工程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监造、检验、验收。 1.2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国内的各地区光伏发电站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下简 称组件)的质量检验验收。本标准中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和准单晶太阳电池组件。 1.3本标准所列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三种检验,即工厂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和电 站现场检验。 1.4本标准依据国家、行业现行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编制。1.5本标准未涉及的范围,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年代的引用文件,仅注明年代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年代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1730.1-2004 光伏组件安全认证第1部分: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 IEC 61730.2-2004 光伏组件安全认证第2部分:实验要求 IEC 61215 2005-4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UL1703-2004 平板光伏组件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 抽样计划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9535-1998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 18912-2002 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 GB/T 19394-2003 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 GB/T 20047.1-2006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 GB/T 6495.1-1996 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 GB/T 6495.2-1996 光伏器件第2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 GB/T 6495.3-1996 光伏器件第3部分: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 度数据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平整度作业指导书3

路面平整度测定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xxxx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25日 批准: 审核: 编写: xxxx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平整度 1.1 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1.本方法规定用3m直尺测定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 平整度,以mm计。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 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1.2 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 度之比不小于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记刻 度精度不小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1.3 方法与步骤 1 准备工作 (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 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

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作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1.4 测试步骤 (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 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m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为最大的位 置。 (3)用有高度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记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准确 至0.2mm。 (4)施工结束后检测时,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1-94)的规定,每1处连续检测10尺,按上述(1)--(3)的步骤测记10个最大间隙。 1.5 计算 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尺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1.6.报告 单杆检测的结果应随时记录测试位置及检测结果。连续测定10 尺时,应报告平均值、不合格尺数、合格率。 2.1 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1.本方法规定用连续式平整度仪量测路面的不平整度的标准差(б),

层压工艺规程

1标题: 组件层压工艺作业规程 2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组件车间层压工序 《层压作业指导书》 3责任: 3.1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文件进行操作; 3.2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技术人员反应,相关技术员及时提供帮助。 4内容: 5.1 每天上班在打扫卫生后,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气路是否通畅安全。 5.2开启空压机电源,按下开关,使之进行空气压缩,待空气压力表从0增加至8(单位:Kg/cm2)后,增加变缓,压缩停止。 5.3开启层压机电源,依次按下层压机操作台上的电源开关、热油泵开关、加热开关、机械泵开关、循环水开关(博硕),进行预热,层压机的温度设定应由专人来负责。 5.4 在正式层压之前,要空运行不少于一个循环,目前暂定两个循环。在空运行中操作者细心观察仪表的温度指示情况是否稳定,真空泵运行的振动、声响有无异常,并作好记录。 5.5 只有空运行正常之后才能正式层压,在层压最先两块层叠件时,必须至少有一人在注意观察整个层压运行的各个环节是否正常,并仔细观察层压后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班组长和相关技术人员协调解决。 5.6 为防止电池片整体偏移,在层压之前,每件层叠件都要确认一下电池片左右、前后的边缘距离;铺上层高温布时,一定要平铺,不要在铺好后再上下扇动或水平方向拉扯。 5.7 两套高温布交换使用,高温布要分清上下、正反面并在上面做好明显标记一边区分,组件上面的那一块始终要在上面,指定面朝向组件要始终朝向组件,同理、组件下面的那一块始终要在下面,指定面朝向组件要始终朝向组件不能随意更改。替换下来的高温布必须清理干净粘附的EV A,特别是中间位置的残留污物,清理干净后卷好放入存放箱内待用。 5.8层压操作 5.8.1 在电子表盘上设定指定温度,抽空时间,层压时间(充气时间视充气气压而定,使上室真空指示表指针在0.04Mpa±0.02Mpa之间,一般充气时间为40秒至1分30秒),等待台面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分别测定各机温度并记录。

2020年 层压机停、复机作业指导书程序-工艺部 -三级文件-安全作业管理

层压机停机及复机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HRHM-PE-024 共3 页第 1 页工具名称测温仪版本号:A/0 操作步骤一、目的 为了控制停、复机过程中设备正常,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良好的维护设备。 二、内容 2.1 层压机短暂停机 2.1.1 定义 短暂停机包括层压机待料、维护保养等层压机正常停机2小时以内。 2.1.1 内容 1、停机 如下图,在手动状态下点击“真空泵启动”,按下“回原点”按钮,高温布自动铺设在层压机加热板,待人机界面的“原点位置”显示为红色后,按下“关盖”按钮,层压机自动关盖,直至“关盖到位”显示为红色,放开“关盖”按钮,点击“真空泵停止”,真空泵关闭,此时作业员方可离岗。 (一) 若停机时间较长,可点击“加热停止”,以节约用电。 2、短暂停机后复机 1)点击“真空泵启动——上真空——下充气——开盖”,待“开盖到位”显示为 红色后放开“开盖”按钮,同时检查起源压力值是否在0.5MPa—0.8MPa内、 压力表指针是否能打到两个极限位置,点击“回原点”,待“原点位置”显示 为红色,层压机可进行正常操作。 2)使用测温仪对四块加热区域进行点检,与人机界面显示进行比较,若实测温 度不在要求温度偏差范围内,则联系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补偿或维修。 在层机上下腔处于真空状态时,如果要关闭真空泵,应该首先关闭上下腔真 空阀门,否则会使真空泵油反吸进层压机。 层压机停机及复机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HRHM-PE-024

共 3 页第 2 页工具名称测温仪版本号:A/0 注 意 事 项 2.2层压机长时间停机 2.2.1 定义 长时间停机:层压机停止层压、维护保养、切断电源超过2小时以上。 首压:层压机在正常条件下由工艺工程师确认后层压的第一块组件。 次压:首压检验合格后紧接着层压的两块组件。 2.2.2 内容 1、停机 手动状态下将层压机上盖开盖到位(此时真空泵自然停止),点击“加热停止”,将高温布回原点停留在加热板下方初始位置,使用铁铲清理层压机加热板及上盖硅 胶皮上的EV A残留物,待油箱温度自然冷却至80℃以下后,高温布回原点至加热 板上,关盖到位,点击“油泵停止”,关闭钥匙开关,切断电源。 2、复机 1)打开层压机电源,打开人机界面钥匙开关,检查油泵注油高度,若低于最 低标线时,应联系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添加;检查无误后,手动状态下点击 “油泵启动——加热启动”层压机开始预热,待油泵温度达到80℃后方可 开盖,以免层压机上盖密封圈脱落。 2)将手动状态分别点击“真空泵启动——上真空——下充气”,待压力表指针 偏向“0”后,点击开盖,层压机自动开盖到位,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点 击“回原点”,检查高温布是否能回到两个初始位置(即加热板上和加热板 下的两个准备动作位置,同时人机界面的“原点位置”显示为红色,若无 法回到初始位置,及时联系设备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3)按下进料带与出料带旁的“点动”按钮(如图二中的白色按钮),检查进料 带与出料带是否能正常输送,是否走位,同时在按“点动”按钮时用手遮 挡层压机出料带末端光栅(如图三),是否在手遮挡时层压机出料带是否停止 转动,若无法得到控制,及时联系设备维修人员。 (一)(二) 层压机停机及复机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HRHM-PE-024 共 3 页第 3 页

喷涂检验作业指导书

深圳市劲丰胜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喷涂检验指导书 文件编号:JFS-WI-041 版本/版次:A/0 生效日期:20010-10-15 编制:审核:批准: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加工过程产品符合客户质量要求。特制定此规程。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喷涂件的检验。 3.职责 3.1品质检验:负责按要求检验产品,并做记录; 3.2品管控制:负责对检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确认和放行审批。 4.内容 4.1检验员根据每日生产指定单,对相应产品按客户图纸要求、技术规范、《抽样检查方案》 实施抽检,结果记录于《喷涂制程检验报表》 4.2表面等级: A级表面:客户能直接正视或开前门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商标文字和图案印面 B级表面:客户不明显看到的外部表面和开前门能直接正视内部表面 C级表面:客户不易察看到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4.3检验环境: 4.3.1光度:200—3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750mm远) 4.3.2检验者目视方向应与光源方向成45°。目视方向与待检表面之间的距离如下: A级表面为400mm;B级表面为500mm;C级表面为800mm。 4.4物性品质标准: 4.4.1颜色: 4.4.1.1以客户标准样板为准。 4.4.1.2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如有明显色差则为不良,如有轻微色差则为合格。如目测有轻微色差但不能确定,用色差仪测试。(喷涂测平光样板,须准备与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平光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E﹤0.8则为不良。桔纹/砂纹/洒点大小、密度:以客户标准样板为标准目测,目测有明显差异为不良。 4.5涂层厚度:在距喷涂层边缘大于10mm的不同区域取6个以上位置且用电脑涂层测厚仪测量其涂层厚度,按图纸要求判断。如图纸无要求,应按相应的涂料标准判断,一般测量值在一下范围之内为不良。 A:喷粉厚度要求为平光粉:50--120UM B:喷漆厚度要求底面漆:30--40UM。 砂纹粉:60—120UM 底面漆加洒点:40—60UM 桔纹粉:80—140UM 4.6附着力 检验方法:每批次取与批次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如任一块样板测试不良,则判此批产品为不良。用百格刀在样板涂层表面以1.0mm为间隔从垂直交叉方向切划下100个方格,切割力一定要切透涂层到金属表面(若涂层厚度超过100UM,则切线间距应为2mm)。用3M透明胶带沿一切划方向贴在有方格的涂层上(胶带不能起皱),用手指压紧胶带使其与涂层紧密接触(透过胶带可见涂层颜色),5分钟后以涂层表面为45°角方向迅速拉起胶带。 判定标准:以1个方格中超过20%面积被撕下判定为不良。 4.7抗化学溶剂性 检验方法:将折叠成8层的白色棉质软布(或脱脂棉)捆绑在端面直径为6.3mm、长40mm 的圆柱形木棒的一端。再将99%分析纯酒精倒于木棒的端面在白色软布(或脱脂棉)上。室温

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

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 业指导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T0931-2008三米直尺法检测平整度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及使用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3m直尺:硬木或铝合金钢制,底面平直,长3m。 (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 楔形塞尺: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精度不小于或等于0.2mm,也可使用其他类型的量尺。 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精度小于或等于。 (3)其它: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三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100c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的污物。 测试步骤 (1)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3m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3rn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最大的位置。 (3)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测其最大间隙的高度(mm);或者用深度尺在最大间隙位置量测直尺上顶面距地面的深度,该深度减去尺高即为测试点的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 四计算 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10次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五报告

EVA凝胶交联度测试2

EV A交联度测试 实验原理: 通过测定交联EV A产品中凝胶的含量来确定交联度。将所需测试的样品置于合适的溶剂中进行萃取一段时间,除去样品中未交联部分,称取萃取前后样品质量,即可获得样品交联度。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 大口圆底烧瓶及塞子。用磨口或软木塞连接。 加热套或恒温油槽。 回流冷凝管。 支架和夹子。 真空烘箱。 120目不锈钢网 精度为1/10000的托盘电子分析天平。 干燥器 试剂: 二甲苯A.R,分析纯或化学纯。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即抗氧剂264)。 实验步骤: 先将不锈钢网洗净,晾干,放入100℃左右的烘箱烘干,冷却后截取 35×90mm,对折成35×45mm的长方形,两侧边折进7.5mm钉住,制成顶端开口的袋(尺寸约20×45mm),并且要保证折起的两边钢好能被订书钉钉住,而且做好的试样袋要能放入烧瓶,尺寸不能太大。称重量为(W1)。 将已交联过的EVA胶样(在不同部位取样),用剪刀剪成小碎片,在1/10000电子天平式准确称取试样0.1450~0.1500 g准确到0.0001g,将样品放入已知重量的120目不锈钢网袋里,称(袋和试样)重(W2)。 将袋口折边钉上,构成试样包。试样包用铜丝悬吊在回流装置的烧瓶中,以二甲苯为溶剂(溶剂要充足,2000mL烧瓶要装1000g溶剂;1000mL烧瓶要装

500g溶剂)。沸腾回流5h,一般回流速度为20~40滴/分。(为防止试样的再度交联,加入溶剂重量1%左右的抗氧剂)冷却,取出试样袋(悬挂起来,以除去过量的溶剂)后,再放入真空烘箱(温度141±20℃,真空度0.8MPa)中烘3h,取出试样袋于干燥器内冷却15min,取出称量(W3)。 结果计算: W1:三边封口一边开口的袋重。 W2:装有试样的袋重(三边封一边开口的袋) W3:萃取并干燥后的试样袋重 交联度(%)=(W2-W3)/(W2- W1)*100% 实验结果分析: 3月12日开始第一批次试验,选取的样品均为中间部位的片材,其中一号样品为片材的中央部位,而2,3,4号均为片材边缘部位,其中二号偏向中间部位。取样具体位置如下所示:(阴影部分为车间需切除的废料,白色位置为正常的产品) 样品编号W1 (g) W2 (g) W3 (g) 交联度(%) 样品 型号 样品 客户 样品位置 1 0.6764 0.817 2 0.8077 93.25% T7 乔丹中间部位 2 0.6411 0.796 3 0.792 4 97.49% 边缘部位 3 0.7729 0.9146 0.9162 101.13% 边缘部位 4 0.6997 0.8303 0.8346 103.29% 边缘部位由上述结果可获知:

平整度仪操作规程

LXBP—7型公路连续式平整度仪操作规程 一.测试车使用准备 1.仪器测试车在检测时,取下固定螺栓,机架伸长就位,再用螺栓固定并放下测试轮使其紧贴地面. 2.安装打印纸. 3.接好各电缆线,连接电缆时要注意方向. 二.使用步骤 1.设置参数 正确设置参数,选择菜单下功能2设置,按<输入>键确认: 显示格式:道路间隔 里程增减 桩号路幅 超差 表示道路号、里程号、起始桩号、极限超差值; 采样间隔(5cm×2=10cm), 极限超差值由人工设定,设置范围从00~99mm; 采样间隔N01表示每5cm采次样,N02表示每10cm采次样,以此类推可输入不同采样间隔,一般情况下,按规范设置N02即每10cm采次样即可。 用数字键输入各参数,每输入一个参数光标会自动移向下一个参数,若输入有误则只有重新选择设置参数输入数据,在整个数据输入完后才能退出设置参数,除非按〈复位〉键退出。

2.清楚位移传感器 再检测之前,按清零键,即对传感器进行清零操作。 3.检测传感器 在检测前,须确定位移传感器工作是否正常,选择菜单下功能3测试,按〈输入〉键确认,此时屏上会显示位移传感器的位移实时值。 4.清除文件 在测试过程中每1000个采样点自动存储为一个纪录,可连续存储256个纪录,为确保有足够的内存,每个测公路在测试前最好清除原来的纪录,选择菜单功能7删除,用〈输入〉键确认,屏上显示正在删除。 5.开始检测 以上三个步骤做完后可进行检测,按〈启动/停止〉键则可开始工作,屏幕上有实时显示采样点数,当采满1000个点时,设置的桩号及里程号自动累加,同时计算结果也显示出来,这些参数及计算结果自动保存为一个纪录,按〈启动/停止〉键结束检测。 6.处理结果 试验完毕后,可进行打印结果,选择菜单下的6打印全部或部分已存纪录结果,另外也可用菜单下的5显示功能显示已存纪录,显示部分或全部。 7.测试结束后,关掉电源,取下连接电缆,将仪器置于干燥阴凉处存放。

剥离强度测试指导书

剥离强度测试指导书 1 目的 测试EV A同钢化玻璃间、EV A同背板间的剥离强度。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光伏镀膜玻璃相关之EV A、背板的剥离强度测试。 3 剥离测试试验过程 3.1 试样准备 3.2 层压 3.2.1 依‘玻璃+EV A+EV A+背板’的顺序进行敷设,并将高温布分别放置于玻璃底部与背板上部,保证玻璃、背板与层压设备隔离不可直接接触,并在背板上作编号或相应的产品型号、生产线号标记。(见参照图-1) 参照图-1 参照图-2 3.2.2 依制程正常工艺或客户提供的层压工艺参数,对玻璃敷设件进行层压。层压完成后将试样取出,放置于试验台上冷却,静置至室温状态即可进行剥离强度测试。 3.3 剥离度测试 3.3.2.1 将层压后的玻璃件试样中取出放置与平台,用美工刀、钢直尺将玻璃试样层压后的EV A背板划出数条1cm宽的长条状。(见参照图-2)

3.3.3 EV A与钢化玻璃间剥离强度测试 3.3.3.1 将EV A及玻璃充分剥离小段距离后,用拉力计一端的夹钳将EV A(含背板)夹紧固定住确保剥离测试时不松脱。 3.3.3.2 将拉力计(量程200N,下同)校正归零,并固定住试样。用拉力计以接近1cm/s 的速度、180°反向匀速将EV A(含背板)与玻璃拉离。(见参照图-3) 3.3.3.3 测试试样四个拐角及中间位置的剥离强度拉力数据,记录测试数据范围。 参照图-3 参照图-4 4 注意要点 4.4.1 在检测前检查玻璃表面的洁静度。 4.4.2 敷设EV A胶片背板时,应注意玻璃、EV A胶片、背板与玻璃接触面的放置方向。 4.4.3 试验台应平整,无硬质、尖锐物残留,测试用的玻璃、EV A胶片、背板表面应干净无污染,否则测试结果将不稳定。 5 测试用表 【剥离强度交联度测试记录】 批准:审核:编制: 会签:

3m直尺法测定平整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m直尺法测定平整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质量 二检测环境: 常温 三取样要求: ①当为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需要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 ②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首尾相接连续测量10尺。除特殊需要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80~10ocm)带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 ③对旧路面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作好标记。 四仪器设备: (1)三米直尺:测量基准面长度为3m长,基准面应平直,用硬吗或铝合金钢等材料制成。 (2)最大间隙测量器具: ①楔形塞尺:硬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 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数分辨小于或等于0.2mm。 ②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读数 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2mm。 (3)其他:皮尺或钢尺、粉笔等。 五检测依据: JTG E60-2008 《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六准备工作 (1)按有关规范规定选择测试路段。 (2)测试路段的测试地点选择:当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时,测试地点应选在 接缝处,以单杆测定评定;除高速公路之外,可用于其等级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或进行路况评定,每200m测2处,每处连续测量10尺,处特殊需要者外,应以行车道一 侧车轮论迹(距车道线0.8-1.0m)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对旧路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 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做好标记。 (3)清扫路面测定位置处得污物。 七测试步骤: (1)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的确定的方向,将三米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2)目测三米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最大间隙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