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砷在白血病及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对患者的作用,为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针对我科需要注射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的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的进行选取22例,具体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分别为11例患者,选择的患者在31~65岁,其中年龄最小的为31岁,年龄最大的为65岁,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2.5±5.2),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3.1±4.8),随机选择取的4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7±5.0),两个小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针对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

结果:观察组的19例需要注射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的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的患者12例减轻,有7例患者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病情加重。

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在治疗中非常重要。

针对需要注射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的M3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加强研究,更有针对的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M3型急性白血病;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81-01现阶段,随着肿瘤等等疾病的频频发生,大多数的患者选择化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传统的给药途径反复的进行静脉穿刺,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伤害,甚至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而PICC管输注因为其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避免了化疗过程对于血管的刺激,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毒副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加强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和研究,对于其护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6例,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患者18例。

参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治疗同时接受三氧化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77.78%,有效率为94.44%;参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55.56%,有效率为72.22%;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于参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要对其血糖值加以监测。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与常人不同,较易出现颅内出血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的出血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1]。

本文为探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我院近三年所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了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6例,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患者1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此次研究不将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组内。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均在14--6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7.4±6.1)岁;体重均在32--75kg范围内,平均体重为(57.8±8.2)kg。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

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是一种常用于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药物,而经皮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则是输注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对注射用三氧化二砷PICC管输注治疗M3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体会进行论述。

首先,对于M3型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采用三氧化二砷作为靶向药物的方案已被广泛认可。

三氧化二砷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有效控制了APL的疾病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三氧化二砷作为一种有副作用的药物,其输注过程需要细心的护理。

采用PICC管输注的优势在于其在输注过程中能够确保药物的快速输送以及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临床护理人员而言,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PICC管的选择与置入:PICC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并通过相关的检查确保血管结构的完整与合适性。

置管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并确保操作技巧熟练,以减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预处理药物的使用:在输注三氧化二砷前,通常需要预处理患者使用类固醇或者抗过敏药物。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剂量,做好药物配制与给药的准备工作。

3. 输注药物的技巧:采用PICC管输注药物,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相应的输注技巧,包括滴注速度的控制与药物的稀释方法等。

通过熟练的操作,可有效减少输注药物时的不良反应,并确保药物的正常输注。

4. 输注过程中的监测:在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的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等。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并记录相关的护理观察。

5. 合理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定期更换敷料,对PICC管口进行护理与消毒等。

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架相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异物,置人人体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一
系列 的并发症 ( 人体 免疫系统 的排异反应 等) :患者对 于隐痛现象 一 般可 以耐受 ,但是 由于内支架 的膨 胀和扩 张 ,可能会造成 撕裂食管肌
b l e e d i n g [ J ] . J C l i n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 2 0 1 2 , 4 6 ( 9 ) : 7 5 8 - 7 6 3 .
患者 在手术 治疗 后的两 年时 间内进 行随访 调查 ,有2 例 患者 失访 ( 视为死亡 ) ,另有2 例分 别在术后2 个月和术后 3 个月死亡 ,2 例 术后 6 个月时间时死亡 ,l 例术后 1 年时死亡生存率为5 0 % ( 7 / 1 4后的并 发症 主要 以疼 痛为主 ,因为食管支
然也不排除胸腔纵膈内大出血的情况 ,但不多见,本组统计资料中
未见胸腔 内出血 并发症 。 在手术前对 食管 支架选 择的基本 原则是支 架要大于病变 范围外缘
部分2 c m左右,对于存在食管支气管瘘患者必须选择带膜支架 ( 本研
究统 计资料 中有 1 例 患者 因食管 支气管瘘 选择带 膜支架 ) ,而贲 门癌 患者应 该选择 网状 的无膜喇 叭 口的食管支 架 ,同时注意放 置该支架 时 避免 超过肿瘤 部位2 c m ( 因为超 出肿瘤部 位过长 可能会导致 喇叭 口顶 贴 住 胃壁 而影响患者 进食 ),对于存在 隆突 下淋 巴结广 泛转移 患者 应选择 具有高密度 、张力大 的网状 支架。 最后值得 一提 的是部分选择 外科手术治疗 的食道 癌患者 ,在 外科 手术切 除后 可能会 出现食 管气管瘘 并发症 ,从保守 治疗的角度来 讲需 要 再放支架 ,但是此 时因为有多方面 的因素刺激支 气管 ,导致支 气管 狭窄 ,支架放 置难度 已经大大增加 。对 食管气管瘘 并发症的治疗 原则 以引流和营养 支持为主 ,依 靠患者 自身机 体恢复能力 进行愈合 。积 极 治 疗方式就 是二次手术 ,修补瘘 口后 ,将胃提至颈部 吻合 ,由于 没有 胃 内容 的刺激 ,支气管 的瘘 口愈合机 会大些 。另外 ,喉返神 经损 伤也 是食管癌 患者 手术后 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具有 一定的难度 ,目前 临床上 没有较好 的办 法 ,大部分 患者在医护人 员指导下依靠 患者 自身 机体能力进行恢 复,有的可能有改善 。 参考 文 献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2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其诱导缓解方案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

对照组采用维A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三氧化二砷,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也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是要充分考虑利弊。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特殊类型,是一种恶性疾病[1]。

而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临床研究报道,其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2],但是由于该物质的特殊性使得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是医学家们探究的热点。

本次作者探究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2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诊断[3]。

根据诱导缓解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4例,女7例,年龄19~7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7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前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以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

对照组给予维A酸治疗,剂量20 mg/(m2·d)。

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尿砷水平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尿砷水平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氧化二砷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尿砷水平变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亚型,其发病率约占小儿白血病的10%。

三氧化二砷(ATO)是治疗APL的重要药物之一,但其疗效和尿砷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

因此,通过开展本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氧化二砷在治疗小儿APL中的疗效和机制,提高其治疗水平,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首先将收集小儿APL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对照组也给予原行治疗时的化疗方案区别于治疗组位于此基础上加用三氧化二砷。

此外还将对患者尿液中的尿砷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观察。

三、研究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将全面探究三氧化二砷在小儿APL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尿砷水平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三氧化二砷疗法在小儿APL治疗中的深入应用和发展,为小儿APL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其康复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23例疗效分析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23例疗效分析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23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三氧化二砷联合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反应停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3例。

结果:2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

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

我国学者1992年首先报道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显着后,诸多临床资料证实ATO可使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率≥90%,对全反式维甲酸和化疗耐药、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也可高达87%[1]。

ATO可以诱导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且下调耐药细胞Pgp表达并抑制其功能,对耐药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和抑制Pgp表达的双重效应。

此外还能够对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发挥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等作用。

我们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3年期间,应用ATO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3例,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5岁。

其中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10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予ATRA诱导分化治疗达骨髓相完全缓解,应用DA、HA、MA、ATRA交替治疗期间,出现复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GL-AP)3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羟基脲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维持治疗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白细胞进行性增高,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大于10%。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5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经标准MP方案:马法兰5 mg·m-2·d-1,强的松40 mg·m-2·d-1连用7天,每4周1疗程,2疗程无效。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临床观察及护理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临床观察及护理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临床观察及护理我院1994年至今应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来,初治109例中完全缓解96例(88.07%),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及化疗后复发21例中缓解14例(66.7%)。

回顾应用三氧化二坤(As2O3)治疗APL经验,现就其疗效、毒副作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130例APL诊断标准全部依据文献[1],M3a 99例,M3b 31例,初治96例,复治21例,男69例,女61例,年龄13~62岁。

1.2 治疗方法:应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院生产0.1% As2O3注射液10 ml用5%葡萄糖液500 ml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持续2小时以上,28天为1疗程。

对于ATRA治疗及化疗后复发者,As2O3静脉应用,42天一疗程。

治疗过程中每周检查血象、骨髓象,随机检查凝血纤溶指标和肝、肾功、心电图。

治疗中如有感染者根据药敏加敏感抗生素。

输注适量新鲜血浆或全血作为支持治疗,如白细胞升高,加用羟基脲或阿糖胞苷降低白细胞,防止白细胞瘀积。

在获得CR后,患者休息7天,继续应用As2O3作巩固治疗,每个疗程28天,治病间歇期逐渐延长(1~3个月)。

对于获得CR者,全部依医嘱进行定期检查及巩固治疗,并长期随访。

2 结果本组13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胃肠道反应、皮肤干燥、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升高等,但大多程度较轻,无需停药,给予适当支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

1例出现全身水肿,尤其颜面部为重,停药3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另有1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出现心梗,中断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改为隔日疗法后好转,1例停止应用,缓解后再次应用未出现类似反应,其余未终止治疗。

3 护理3.1 白细胞过多综合征:As2O3治疗过程中由于其诱导分化作用,外周血及骨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WBC增多现象,故为预防白细胞过多综合征的发生,应每1~2天测血常规1次,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O
3 从(0.01~5mg.ml)处理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ial cells,HUVECS)结 果表明此细胞因三氧化二砷产生显著的活化性形态改变,使内皮细胞产生了凋亡作用,这种现象与剂量依
赖和时间依赖有密切关系。
细胞毒抑制肿瘤生长 三氧化二砷有原浆毒作用,可抑制干扰机体内含巯基的酶或蛋白质活性,主要
《癌症进展》杂志编辑部
(d) CR 率 (%) PR 率 (%) NR 率(%) 马军 12 18~84 (29) 58 17 25 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去甲氧柔红霉素三诱导治疗复发性 APL 进行了长期临床观察。全部病 例均经血液学、遗传学诊断符合 APL。46 例病人中有 36 例为多次复发。治疗方法 AS 2O 3 10mg.d,ATRA30mg.d,IDA10mg.d d1、3、5,疗程为 32 日。 46 例病人中有 37 例完全缓解,CR 率为 80.4%。5 例治疗中死亡。而 37 例子 CR 中有 34 例治疗中发 生了感染。感染率为 90%,经生白药物及抗感染治疗后恢复。5 年生存率为 72%。 AS 2O 3 和 ATRA 是通过细胞分化和凋亡原理来使 APLC 分化凋亡而达到 CR。IDA 主要通过 IDA 醇,直接 杀伤 APLC 使之白血病细胞 DNA 破坏而达到治疗作用。 近年来对 APL 复发者主要采用联合用药方法,这样可使协同作用增强达到无病长期生存疗效。 本组临床研究表明三诱导方法可使复发 APL,特别是多次复发的 APL 再次 CR,长期生存(5 年)可 达 70%的好疗效,由于本方法感染,出血率较高,应在条件好的血液病中心应用为佳。 三氧化二砷治疗其他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 研究 三氧化二砷在 APL 治疗中获得了成功经验以 后,各国学者通过体外实验证实,对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细胞株、B-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等都有较好的凋亡诱导分化作用,但是体外实验 毕竟是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如何仍是各国血液肿瘤学者研究的目的之一。 哈血研所近八年用三氧化二砷和联合其他物治疗各类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三氧化二砷治疗 MDS-RA、MDS-RAEB 的 临 床 疗 效 观 察 本 组 采 用 单 一 用 三 氧 化 二 砷 治 疗 了 MDS-RA21 例,MDS-RAEB18 例,全部诊断符合 FAB 和 WHO 分类标准。MDS-RA21 例中经 3 个月连续 治疗,CR6 例(29%),PR8 例(30%),CR+PR 有效率 59%,NR7 例。经单一用三氧化二砷维持 CR 组中 仍有 3 例持续 CR(3 年),PR 组经加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细胞因子后续治疗,有 2 例获 CR。单一 AS 2O 3 治疗 18 例 MDS-RAEB 病人仅 1 例 PR,2 例症状好转,12 例治疗中疾病进展(表 6)。 三氧化二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M 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变(C M L-ANLL)疗效观察 单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 CML39 例,其中 19 例 CR(71.4%),4 例 PR(13.9%),CR+PR 为 74.9%。三氧 化二砷治疗量以 10~15mg.d 为佳。单用三氧化二砷治疗 CML-BC26 例,CR+PR 率只有 10.6%。加用高三 尖杉(2mg 持续静点)及阿糖胞苷(25mg.m 2 ~d 皮下注射)组 21 例中有 8 例 CR 者,4 例转回慢性期。3 例进行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2 例持续 CR3 年(表 7)。 三氧化二砷+STI-571 联合治疗 CML-ANLL 变观察 美国及中国学者已经报道三氧化二砷诱导 CML 细 胞凋亡过程中,胞质、胞膜蛋白及 ABL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下降,同时诱导多种细胞内信号分子 的酪氨酸磷酸化激活。由于 STI571 仅对 CML 急性髓变有效率为 35%。如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可提高疗 效。哈血研所对 18 例 CML-ANLL 变采用 STI-571+三氧化二砷治疗,9 例 CR,2 例 PR。现已有 5 例获长 期生存(22 个月以上)。
影响丙酮酸氧化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脂酶、细胞色素酶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直接干扰细胞代谢过
程。
三氧化二砷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可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可抑
《癌症进展》杂志编辑部
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如 K562)的 ABL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主要是通过凋亡作用使 CML 病人缓解。近年哈血研所所应用 STI-571 和三氧化二砷联合应用可使 BCR.ABL 阳性的 CML 急性髓系白血 病变的病人获得完全缓解。
《癌症进展》杂志 哈血研所应用 ATRA 或化疗、三氧化二砷治疗失败 复发者可采用二药联合治疗,可使多次复发难治
性 APL 获得完全缓解。 三氧化二砷联合 ATRA 治疗多次复发 APL 临床观察 哈血研所应用 ATRA1 次 20mg,1 日 2~3 次口 服,联合用 AS 2O 3 10mg.d ivgtt 使 45 例多次复发的 APL 中 32 例(71%)获得再次完全缓解(表 3) 〔6〕 。 表 3 ATRA+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难治性 APL 的临床疗效 报告者 病例数 CR 时间 (d) CR 率 (%) PR 率 (%) NR 率(%) 马军 45 24~107 (36) 32.71 5.11 8.18 三氧化二砷联合α-干扰素治疗 APL 的临床观察 哈血研所应用三氧化二砷联合α-干扰素治疗了 32 例多次复发难治性 APL。方法三氧化二砷 10mg.d 应用 14 日后再每日应用α-干扰素 300 万 IU,共用 8~14 次。32 例病人中 CR 为 21 例,CR 率为 66%,PR6 例,PR 率为 19%,CR+PR 为 85%(表 4)。 表 4 三氧 化二砷联合α-干扰素治疗 难治性 APL 的临床疗效 报告者 病例数 CR 时间 (d) CR 率 (%) PR 率 (%) NR 率(%) 马军 32 21~96 (34) 66 19 16 三氧化二砷联合 GM -CSF 治疗多次复发 APL 临床观察 哈血研所应用 AS 2O 3 联合 GM -CSF 治疗了多次复发 APL12 例。方法 AS 2O 3 10mg.d+GM-CSF2~4μg.(kg·d),GM -CSF 一般应用 14 天。12 例中 CR7 例,CR 率为 58%,PR2 例,PR 率为 17%,CR+PR 率为 75%(表 5) 〔7〕 。 表 5 三氧化二砷联合 GM -CSF 治疗难治 APL 的临床疗效 报告者 病例数 CR 时间
三氧化二砷用法及用量 三氧化二砷主要是静脉输注,0.15mg.(kg·d)或 5mg.(m 2 ·d)用 5%萄葡糖或 0.9%氯化钠 100~500ml 稀释,静脉输注 2~4 小时,如有急性血管反应可延 长输注时间 〔1〕 。 三氧化二砷的临床应用 急性 APL 及复发 APL 治疗 三氧化二砷治疗 APL,现已经成为治疗 APL 的首选药物之一。综述哈尔滨小组共 378 例初治 APL 病人治疗观察,用 药总量一般在 180~670mg,平均 310mg,时间从 18~67 天,平均 31 天即可血液学缓解(CR)。CR 率为 76.4%~90.4%,NR 率 9.6%~15.4%,7 年长期生存为 63.2%~76.5%(表 1)。由于三氧化二砷仍可造成大 约 13%高白细胞综合征,但较 RART 为轻。同时三氧化二砷可使促凝活性(PCA)的表达下调,从而阻止 了 APL 合并 DIC 的发生。经 4 个小组临床观察表明三氧化二砷治疗中死亡率为 8%~12.4%,明显低于化 疗组,所以三氧化二砷也是治疗 APL 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1~3] 。 表 1 三氧化二砷治疗初治 APL 疗效观察 报告者 病例数 用药时间 (d) CR 率 (%) NR 率 (%) 死亡率 (%) 7 年生存率(%) 张亭栋 42 19~67(29) 90.4 9.6 8.0 71.4 孙洪德 48 18~59(34) 76.4 14.6 9.2 76.5 张鹏 24 18~64 (32) 87.9 12.1 12.4 65.4 马军 264 21~54(34) 84.6 15.4 10.6 15.4
《癌症进展》杂志编辑部
三氧化二砷在白血病及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马军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哈尔滨 150010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白血病 恶性血液病
中图分类号 R733.7.R730.53 三氧化二砷的临床应用历史
文献标识码 A
砷(arsenic,A S)位于元素周期表上的第 33 位,原子量 74.92,属于氮族元素,是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的自然物质,作为微量元素存在于正常人体内,总量为 14~21mg。无机砷化物主要有三种类型:红色砷化 物,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
可引起 APL 细胞凋亡的研究。被 Science 杂志称为创新性发明。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可活化 cysteine-proeeases(caspases)进而启动 APL 细胞凋亡。
抑制血管新生物作用 肿瘤血管形成是肿瘤恶性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且与预后有着密切
关系。以不同浓度 AS
白血病,分别命名为“713”、“癌灵一号 ”以后张亭栋教授、金镇敬教授 、孙鸿德教授、张鹏教授及本文作 者相继报道了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的成功经验。完全缓解率为 65.6~91.5%。而且对复发 难治性 APL 也获得了 72.3%~80.2%的完全缓解率。三氧化二砷已经成为治疗 APL 特别是复
《癌症进展》杂志编辑部
三氧化二砷+LD-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哈尔滨血研所单用三氧化二砷治疗 老年型(>60 岁)ANLL-M5 病人 14 例,仅 1 例有效。但采用与 LD-Ara-C15mg.(m
1988 年哈血研所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了 4 例复发的 APL,均获得了完全缓解。我国从 1988~2001 年共治疗复发 APL579 例,CR 率为 72.1%,PR 率为 13.4%,CR+PR 率为 85.5%(表 2)。临床观察表明三 氧化二砷是治疗复发 APL 最有效的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