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合集下载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与德彪西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与德彪西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与德彪西
口 卞 春燕
Hale Waihona Puke 1 9世纪 末期 ,经历 近一百 年 经似 乎感 受到 了世纪末 世界 大战 峥 嵘 岁 月 的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极 盛 而 即将爆发 的脉 动 ,于是决定 在硝 衰 ,在 瓦格 纳音乐铺 天 盖地 的浓 烟弥 漫 之 前 让 自己变 得 兴 奋 起 来 , 雾 之 中 ,法 国作 曲家德 彪西带 领 叛 逆得从 受制 于客 观写实 规则 的 钢琴音乐闯人了印象主义 的年代 。 传统美术 中寻求释放 。 “ 印象派 ” 德彪 西是 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 这个 名词 最初来 源 予莫奈 的画作 也是 探索新 音乐 语言 ,唤醒 人们 《 日出 ・ 印 ,他要趁 着红 日升高 心 中新 的审美情 趣 的 冒险 家 。与 之前把 画做 完 ,用 画笔来 追逐记 古典 浪漫 乐 派 的钢 琴 音 乐不 同 , 录飞逝 的 时间 ,流转 的光 线 ,渐 在 印象派作 品 中并没 有作 曲家个 变 的色彩 。纷 乱 的笔触 ,散漫 的 人意 志 的表达 ,没有 波折起 伏 的 线 条 ,模 糊 的 轮 廓 ,大 胆 随 意 的 故事情节 , 也没有 丰富夸 张 的情 感 配 色 ,却呈 现 出水 流 、船泊 、云 与 尖 锐 的 矛 盾 冲 突 。顾 名 思 义 , 飞 的动态 效果 ,没有什 么情 绪和 印象 主义就 只是对现 实世 界与 周 悲 喜 ,只是 瞬 间 的气 氛 与 印象 , 遭 生 活 的一 种 窥 见 ,一 种 印 象 , 但却 生机盎 然地停 驻在 观者 的眼 种落在视觉神经上的光影色彩。 前 ,这与 中 国水 墨画 写意 的精髓 与 印 象 主 义 绘 画 、象 征 和 境 界非 常 相像 。 派 诗 歌 以 及 东 方 音 乐 相 结 合 的 美 印象 主义钢 琴音 乐便 受 到 了 学境 界 这 一画派 的影 响与启 发 ,用 音 响 印象 主义 音乐 与 印象 派绘 画 与 音色 的丰 富变化来 绘制 主观 印 有 着 亲密 的血缘关 系 ,它们受 孕 象 中的图画 。音 乐大 师德彪 西不 于相 同的审 美环境 与相 似 的遗 传 畏 传统 的音乐评 审 眼光 ,只创作 基 因 ,绘 画先 生 ,音乐 后生 。印 取 悦 自己音乐 口味 和听觉 神经 的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引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介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阶段。

印象主义音乐在作品的题材、调式、和声、织体、音响等音乐基本构成的一切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响与音色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一向的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主义音乐家完善的调式原则、和声进行规范和音乐结构模式,因而形成了印象主义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朦胧、纤巧、诡谲的音乐风格。

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之作。

德彪西以其创作的印象主义音乐叩开了20世纪音乐之门,影响了其后几代作曲家,给20世纪音乐带来了色彩缤纷的景象。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音乐近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音乐风格总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形形色色音乐流派的产生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在法国产生的印象主义音乐,给19世纪的音乐提供了最后一种典型的风格。

关于它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于印象派绘画,而这只能算其产生的直接来源。

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后浪漫主义的一个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其民族、文化的因素。

虽然这种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后期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音乐中演变出来的,但它毕竟以自己独特、崭新和开创性的音乐风格,实现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成为连接两个世纪的纽带。

它的风格是奇异而复杂的,既有古典主义的精美、理性的倾向,同时又有浪漫主义的自我的幻想。

音乐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进行的,当一种观念、风格已发展到了极至,达到“饱和”状态时,必然导致另一种观念、风格的滋生、增长,而先前的那种观念却逐渐衰落。

“两种观念、风格相互抵触、互为消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二元冲突。

浅析德彪西的印象音乐世界

浅析德彪西的印象音乐世界


德 彪 西 的 生 平
作 品 表 达 着 德 彪 西 的爱 国 情 感 . 例 如 创 作 于 1 9 1 5年 的 双 钢 琴 作 品 《 白与 黑 》 此 时 正逢世界大战 。 德彪 西通 过 这 首 乐 曲 表 达 了他 个 人 对 战 争 的 愤 怒 和 对 祖 国 的 情 思
间。 这 段 时 期 的 主 要 创 作 1 8 8 8年 创 作 的
《 波 西 米 亚 舞 曲》 ; 1 8 8 8年 创 作 的《 阿 拉 伯 风 格 曲》 ; 1 8 9 0年 创 作 的 《 梦幻 曲》 、 《 叙 事
曲》 、 《 歌 谣》 、 《 浪漫 圆舞曲》 等, 以及 1 8 9 0
《 白与 黑 》 、 《 林 达 内雅 》 、 《 d小 调 大 提 琴 与
钢 琴奏 呜 曲》 以及 1 9 1 7年 创 作 的《 q小 调 小提 琴 与钢 琴 奏 呜 曲》 等 等 。 这段 时 期 的 钢琴 作 品是 德 彪 西 音 乐风 格 的集 中表 现 . 这段 时期 的作 品不 仅 将 他 的和 声 、 风 格 淋 漓尽 致 的演 绎 出来 . 也集 中 的 表 现 了德 彪
德彪西 , 法 国伟 大 的作 曲 家 、 钢琴 家、
音乐评论家 , 印 象 派 音 乐 的 代 表 人 物 虽 然 德 彪 西 本 人 并 不 认 同 对 他 这 种 音 乐 流
二、 德彪 西 的 主 要 钢 琴 作 品 德 彪 西 的 一 生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音 乐 作
《 英 雄 摇 篮 曲》 ; 1 9 1 5年 创 作 的《 练 习 曲》 、
浅析 德彪 西 的印象音 乐世 界
●张馨木 渤 海 大 学 艺 术 与 传 媒 学 院

《论克劳德·德彪西萨克斯管作品《狂想曲》印象主义音乐及演奏风格处理》

《论克劳德·德彪西萨克斯管作品《狂想曲》印象主义音乐及演奏风格处理》

《论克劳德·德彪西萨克斯管作品《狂想曲》印象主义音乐及演奏风格处理》一、引言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作为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作曲家,以其独特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狂想曲》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后世音乐家研究和演奏的经典之作。

本文旨在探讨德彪西的《狂想曲》在印象主义音乐背景下的创作特点,以及在萨克斯管演奏中的风格处理。

二、德彪西与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一种源于绘画印象派的音乐流派,强调音乐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的捕捉和表达。

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和声、旋律、节奏等特点,将这一流派的音乐风格推向了巅峰。

三、《狂想曲》的创作特点《狂想曲》是德彪西为萨克斯管创作的一首经典作品,其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和声运用:德彪西运用独特的和声语言,使音乐充满色彩变化,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2. 旋律线条:在《狂想曲》中,旋律线条时而高亢激越,时而柔和委婉,表现了强烈的情感表达。

3. 节奏处理:作品中节奏感丰富多变,运用了大量的自由节奏和不规则节拍,使音乐更具动感和活力。

四、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处理在萨克斯管演奏《狂想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演奏风格的处理:1. 音色把握:萨克斯管演奏者应注重音色的控制,根据作品需要调整音色的明暗、浓淡,以表现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技巧运用:在演奏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如滑音、颤音等,以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变化和音乐内涵。

3. 节奏感把握:萨克斯管演奏者应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变化,使音乐更具动感和活力。

五、结论《狂想曲》作为德彪西的经典之作,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特点和萨克斯管的演奏风格处理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以及萨克斯管在演奏这一类型作品时的技巧和要点。

同时,这也为我们在今后的音乐学习和演奏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印象主义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德彪西钢琴作品及演奏技巧

印象主义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德彪西钢琴作品及演奏技巧

印象主义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德彪西钢琴作品及演奏技巧摘要印象主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及文化阶段,在19世纪末期诞生于欧洲。

这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被认为是一种对现实主义的回应,通过强调色彩和光线的效果,在绘画、音乐以及文学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表现。

在音乐领域中,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钢琴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和谐性与旋律性,其音乐风格既迎合了当时的潮流,又标志着他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独特理解。

本文主要探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特点及演奏技巧。

首先,通过分析德彪西的音乐语言,揭示了他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在拉美音乐和亚洲音乐的影响下,德彪西的音乐充满了异域情调。

其次,本文对德彪西的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探讨,包括对速度、力度、韵律和装饰音的把握等方面的讲解。

最后,文中提出了一些演奏上的建议,以帮助钢琴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钢琴作品、多元文化影响、演奏技巧AbstractImpressionism is a crucial art and cultural epoch that emerged in Europe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is art form is considered a response to realism, emphasizing the effects of color and light, and has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on in painting, music, and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music, Claude Debussy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impressionist music. His piano works contain unique harmonies and melodies, which both reflected the trend of the time and marked his distinctive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musical cultures.This paper primarily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bussy's piano works and their performing techniques influenced by multiculturalism. 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d Debussy's musical language, revealing hi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usicstyles and cultures, especi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atin American music and Asian music, Debussy's music is full of exotic flavor. Secondly, the paper discussed Debussy's performing techniques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speed, strength, rhythm, and ornamentation of his music.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d some performance suggestions to help piano performers better understand and perform Debussy's piano works.Keywords: Impressionism, Debussy, piano works, multicultural influence, performing techniques。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印象主义风格特征摘要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作为起到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到二十世纪“新”音乐桥梁作用的重要作曲家,他标新立异的创作风格和前辈作曲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对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及其印象主义音乐特征进行完整的透析,有助于更好的演绎印象主义音乐作品。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诗歌音乐旋律风格特征一、德彪西创作时代背景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1862年生于法国巴黎郊区圣热尔门安勒。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是引领印象主义音乐最突出代表。

19世纪末正值欧洲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种变化体现在社会的各部分。

当时浪漫主义艺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各个领域都很好的诠释了浪漫主义的理想,此时的艺术家们想在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基础上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在艺术审美上更追求个性自由,他们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渴望走想大自然,寻求创新突破,新潮流的出现不可避免,因而在19世纪末,出现了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

1、印象主义绘画的产生“印象主义”一词来源于美术,最初是与绘画有关的一个描述性术语。

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的画派。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官方学院派主宰着法国画坛。

19世纪下半叶法国有一部分青年人由于不愿意受传统的束缚,不满于学院的作为,渴望能用他们认为最美的一刹那间的印象来自由作画,他们都试图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内打破传统习惯的束缚,建立一种新的形式。

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1874年莫奈的一幅《印象――日出》的油画被官方称为印象主义,用意是迫使这些想打破传统的人放弃自己的追求,出乎意料的是,印象主义这一词被当时寻求突破的青年画家欣然接受,并作为了自己画派的名称,此后印象主义形成了一个艺术流派,并逐渐向文学,音乐等领域扩展。

德彪西音乐与印象派绘画之关系研究谈德彪西艺术歌曲之意境

德彪西音乐与印象派绘画之关系研究谈德彪西艺术歌曲之意境

通过对德彪西音乐与印象派绘画的、关系及具体例子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 到这两大艺术形式在表现自然与社会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的关系。这种跨艺术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艺术形 式之间的内在,以及它们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感谢观看
三、德彪西音乐与印象派绘画的 具体例子
《雨中花园》是德彪西的一首经典管弦乐作品,全曲以细腻的音色变化和生 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雨中花园的美丽画卷。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睡莲》 系列,则以独特的色彩运用和笔触变化,将水面的光影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两 者的作品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也展现出了艺术家对自 然元素的热爱与。
参考内容
德彪西音乐与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艺术领域中的两大创新力 量。两者在表现手法、艺术语言和审美理念上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其共同之处不 仅体现在对自然与社会的独特描绘上,还表现在对传统艺术规范的突破上。本次 演示将从、关系和具体例子三个方面,对德彪西音乐与印象派绘画之间的内在进 行探讨。
在《月光》这一作品中,德彪西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音色变化,将月光洒落 在湖面上的场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而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浴女》系列则通过细 腻的色彩变化和模糊的轮廓线,表现出了一种朦胧美和瞬间美。两者的作品都了 自然中的光线和色彩,展现了艺术家对瞬间美的追求。
四、总结
德彪西音乐与印象派绘画之间的和关系,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艺术领 域中的一种共同追求和创新精神。它们在表现手法、艺术语言和审美理念上的相 通之处,不仅为各自的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3、宇宙与人生的昭示
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个人情感和现实生活,更在一定程度 上昭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他的音乐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生命和存在的深 思熟虑,让听众感受到一种超越性的意境。这种意境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具有了一 种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德彪西和他的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和他的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和他的印象主义音乐物理系刘一00004102 Claude Debussy, 这位伟大的法兰西印象主义音乐家,创作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然而也颇受争议。

记得第一次听他的钢琴作品《月光》,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舒缓的旋律,又没有明显的节奏和调性,是非常独特的。

初听起来,似乎并不能说是一个很“有味”的曲子,当时我甚至在想,这首曲子用作催眠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别的乐曲,一旦对其主要旋律耳熟能详,就逐渐失去了它绚丽的色彩。

但《月光》和德彪西的很多作品,似乎里面包含着无数的神秘的故事,使你每次听后,都能产生新的不同的联想。

因此慢慢地,我对这些被有些人称作“令人发困而平淡无味”的作品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每次夜深人静,在案头奋笔疾书的时候,我都愿意有德彪西的音乐在耳旁环绕。

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品味出他的杰出的音乐天才,和他的钢琴曲特有的神秘魅力。

德彪西的月光采用完全象征的手法表现景致,苍白,凄美,激动和冷静。

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相比,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同时也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德彪西的月光是冰凉的,是没有人气的荒芜,是古寺里的青砖。

它的热情已经被白昼消耗殆尽,剩下纯粹的荒芜。

和声在这里大量使用,绵延到最后就是寂静。

后来又欣赏了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我又一次深深感到了德彪西的与众不同之处和他杰出的音乐天赋——他并不想在作品中赋予太多的历史意义,也不想用作品去启示人们,教导人们,或是表达一种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或期望;在这部歌剧里,我更多的感到的则是剧中人物十分独特的个性和语言,细腻的心理变化和他们生活在的梦境般的森林世界。

他对法语的热爱充分地体现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剧中人物的语言表达对语音准确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我想作者可能更多的想表达一种他对巴黎生活的热爱,对他的祖国法兰西的热爱。

也许他的作品,正是在复杂,朦胧中,在一个个敏感多变的音符中,表达作者的一种生活情趣而不是去试图讲述一个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教学内容:
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其《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鉴赏,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了解、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印象派绘画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

从德彪西的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电视倍投、组合音响。

教学时数:1课时(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轻松愉快、印象派特点的音乐环境,暗示课题。


课前屏幕展示本课标题“音画融溶绘声绘色”,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音乐教室坐下,课前发一张白纸)
一、引入课题:(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从屏幕上看到了,今天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
绘画或美术。

2、老师概括:
二、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多种音乐风格,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为后面印象派音乐欣赏做铺垫。


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使人产生脑中有画面或色彩的的感觉,优秀的绘画作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色彩、线条、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

比如直线、曲线、弧线、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則形等等,调色板上的颜色也是万紫千红、丰富多彩的。

比如听到这样的音乐:
音乐片断1 《春节序曲》色彩?
音乐片断2 《野蜂飞舞》旋律线条?
音乐片断3 《拉德斯基进行曲》节奏?
音乐片断4 《水中倒影》节奏、旋律?
三、预设铺垫:(通过看图、说图、选曲、听曲、论曲等方式,对比、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索印象派的奥秘。


1、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1).这幅画给了你哪些直观的感觉?
(2).如果让你们选择一段和画面相配的音乐,刚才听的第几段音乐比较合适?
2、简介《印象.日出》莫奈和印象主义画派:
3、屏幕上出示几个名词:云、月光、大海、沉没的教堂
问:看到这些标题,你们会马上想到什么?
4、介绍德彪西(观看一段介绍作者的录像):
5 、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吗?
课本147页。

(概念性的文字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用1分钟时间,看完两段文字,并用笔划出5-6个能说明印象主义音乐特征的关键词。

四、感受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运用新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鉴赏力和分辨力)。

1、屏幕上出示一副简笔画:(月牙、柳条低垂)
问:看到这个画面,大家会想到什么?
2、听一听,辨一辨下列两首描写《月光》的钢琴曲片断:
(1)、哪首是印象派的音乐作品?说说理由?
(2)、两个作品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
(3)、试着哼一哼作品中的一段旋律。

小结并简介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及两首作品的特色。

五、加深理解:(以画引题,步步设疑,通过让学生听、看、谈、论、写、画等方
式体验、感受大海,培养勤于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1、屏幕上出示名画《神奈川冲浪里》(日本浮世绘版画大师葛饰北斋)德彪西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而创作了交响素描《大海》,
并曾经将它作为《大海》的总谱的封面。

2、介绍交响音画《大海》:
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

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
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二、《波浪的游戏》
三、《风和海的对话》
今天欣赏的是第一部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3、初听《大海》:(培养学生静心聆听和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初步感受大海的意象。


请你静静聆听,仔细观察。

(1)、乐曲主要运用哪些乐器来表现大海的印象?
(2)、请你用几个关键词汇--连接--描述乐曲中大海的变化过程。

欣赏阿巴多指挥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队演奏录像:
听后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4、谈论《大海》:(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的能力,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拓展研究。


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
思考讨论:教材148页拓展与探究第一题:
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

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5、边思考边复听《大海》:(进一步熟悉乐曲,加深印象,升华主题。


边思考讨论拓展与探究第一题边播放《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音乐片断:
(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记下自己瞬间的感觉。

(2)边听边用关键词或绘画的方式描述大海。

6、小结《大海》:音响素描用音乐表现绘画。

六、拓展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特点的了解,进一步说明印象派音乐与当时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联系,在聆听音乐作品过程中感受体验其间的奥秘。


1、介绍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2出示两副绘画作品:《吉内佛拉.德.班奇像》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比较:哪一幅是印象派绘画作品?
欣赏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用绘画表现音乐
七、课后探究:
1、课后再次聆听本课介绍的德彪西三个音乐作品,写一篇赏乐随笔。

2、课后收集一些有关印象派音乐家和画家的资料(包括文字、音响、图片等),自学探究。

下次在课堂上一起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小结:以德彪西的话结束本课,请一名同学在乐声中朗读。

教学总结:
由于作品的抽象朦胧,较为特殊,致使本课的内容较难把握,加之学
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所以在本课中我联系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一些例子加以启发,利用音乐和美术的一些关联,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谈、画等方式,接触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感受生活中这种瞬间的奇妙感觉。

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

艺术的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生活中的景色也总是因情感的丰富而变得更加美妙。

课后反思:
1、教学内容较多,上课时间略显不足。

2、绘画作品点到即可,不要介绍太多,突出音乐作品的重要性。

3、《大海》欣赏时,可以不用视频,让学生闭着眼睛安静的感受大海、想像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