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配方制定方法

合集下载

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

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

After walking on the muddy road, I don’t know how long, I’m slowly tired and confused.(页眉可删)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一】先算钾肥用多少0.1__0.06=0.6X解方程X=0.01吨即10千克氯化钾然后算磷肥0.1__0.06=0.44Y解方程Y=0.014吨,即14千克磷酸一铵然后计算氮肥在磷铵中已经获得的氮肥含量为:0.014__0.11=0.154% 尚且缺少氮肥27.846%然后设需要尿素数量为Z吨,需要氯化铵数量为S吨那么0.46Z+0.23S=0.27846%Z+S=0.1-0.01-0.014解方程得S=0.13989但我们实际是生产0.1吨所以S=0.013989吨即13.989千克Z=0.1-0.01-0.014-0.013989解得Z=0.0620__吨即62.011千克所以生产100千克您要求的配比的复合肥,在不计算损耗的情况下需要10千克氯化钾、14千克磷酸一铵,13.989千克尿素,62.011千克氯化铵。

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二】氯化钾:K硫酸铵:N磷酸一铵:N、P100千克复合肥中,按照比例N、P、K均为18千克;K仅由氯化钾提供,因此氯化钾的用量为18/55%=32.73(kg) P仅由磷酸一铵提供,因此磷酸一铵的用量为18/60%=30(kg)磷酸一铵中提供的N的'含量为30X12%=3.6(kg),硫酸铵需提供的N量就应该为18-3.6=14.4,因此硫酸铵的使用量就应该为14.4/21%=35.12(kg)填充用的膨润土为100-32.73-30-35.12=2.15(kg)。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介绍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介绍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介绍复合肥是一种为植物提供综合养分的肥料。

它由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组成,可以满足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配方、混合粉碎、造粒和包装等步骤。

1.原料配方:复合肥的原料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

根据植物生长的需求,生产工艺首先需要确定各种养分的比例和含量。

通常,氮、磷、钾的比例为15:15:15或者20:10:10,但也可以根据具体作物的需求进行调整。

其他微量元素如铁、锌、硼等也需要添加适当的量,以满足植物的需要。

2.混合粉碎:原料配方完成后,需要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并进行粉碎处理。

混合的目的是确保各种养分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区域性养分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粉碎则是为了提高肥料的溶解性和吸收性,使养分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3.造粒:混合粉碎后的原料需要进行造粒处理。

造粒的目的是将粉状的原料加工成颗粒状,方便施肥和储存。

造粒的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造粒通常采用滚筒造粒机,在添加适量水分的同时进行造粒。

干法造粒则是将原料在高速旋风中进行碰撞和摩擦,通过粉碎和粘结作用形成颗粒。

4.包装:造粒完成后,复合肥需要进行包装,方便储存和运输。

包装通常采用袋装或者散装两种形式。

袋装是将复合肥装入各种规格的袋子中,方便销售和使用。

散装则是将复合肥装入大规模容器中,例如集装箱,以便于批量储存和运输。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以保证复合肥的质量。

控制原料配方时,需要确保各种养分的比例和含量准确无误。

在混合粉碎和造粒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确保颗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对于包装过程,需要确保袋子的密封性和耐久性,以保证复合肥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失。

总结起来,复合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配方、混合粉碎、造粒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复合肥产品,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

复合肥的制作方法

复合肥的制作方法

复合肥的制作方法复合肥是一种综合性肥料,由多种营养元素组成,主要包括氮、磷、钾等。

它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复合肥的制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复合肥的基本原理复合肥的制作方法基于营养元素的需要和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需要来配置合适的复合肥。

复合肥的制作主要包括配方、混合和粉碎三个步骤。

二、复合肥的配方复合肥的配方是根据不同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的。

通常,复合肥的配方可以根据作物需求的主要养分来确定。

玉米对氮的需求较高,而大豆对磷的需求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氮和磷的比例来配置合适的复合肥。

还可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来调整复合肥的配方,以满足土壤的养分需求。

三、复合肥的混合在配方确定后,需要将各种养分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混合。

混合的过程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进行,通过搅拌机或者混合机等设备进行混合。

在混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混合的时间和强度,以确保各种养分能够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复合肥的质量。

四、复合肥的粉碎混合完毕的复合肥还需要进行粉碎,使其成为适合施用的颗粒状。

通常可以通过粉碎机或者颗粒机等设备进行粉碎。

在粉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粉碎的粒度,以适应不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情况。

五、复合肥的包装和贮存制作完毕的复合肥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通常可以使用塑料袋或者编织袋等进行包装,并将其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在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高温、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复合肥的质量。

六、复合肥的优势和应用复合肥具有多个养分元素的特点,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综合需求。

相比于单一肥料,复合肥在提供养分的还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施肥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复合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的生产。

15一15一15的复合肥计算方法

15一15一15的复合肥计算方法

15一15一15的复合肥计算方法复合肥是一种有效的植物营养物质补充剂,它包含了不同比例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不同需要。

其中,15一15一15表示了复合肥中氮(N)、磷(P2O5)和钾(K2O)的百分比含量。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15一15一15复合肥的配比和施用量。

为了计算15一15一15的复合肥配比,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施肥的目标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含量。

每种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参考农业专业机构或者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提供的养分推荐指南,以确定特定作物所需的营养素比例。

假设我们的目标作物是小麦,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到了小麦所需的氮、磷、钾含量的推荐比例为15一5一10。

然后我们将这个比例与复合肥的含量进行比较,以确定需要添加多少额外的养分。

在这种情况下,复合肥的氮含量(N)与小麦所需的比例相同(15一15),无需额外添加。

接下来,我们将计算磷(P2O5)和钾(K2O)的缺失数量。

计算磷(P2O5)的缺失数量:假设我们需要施用100公斤的15一15一15复合肥,那么其中磷的含量为100*15%*P2O5含量=100*15%*0.44=6.6公斤。

计算钾(K2O)的缺失数量:假设我们需要施用100公斤的15一15一15复合肥,那么其中钾的含量为100*15%*K2O含量=100*15%*0.44=6.6公斤。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我们需要额外添加6.6公斤的P2O5和6.6公斤的K2O来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

因此,最终配制的15一15一15复合肥的配比为15一21.6一21.6接下来,我们将讨论15一15一15复合肥的施用量。

施肥量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一般情况下,施肥量可以按作物的每公顷种植量进行计算。

假设小麦的每公顷种植量为1000公斤,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施肥量:施肥量=施肥量(公斤/公顷)*每公顷种植量(公斤/公顷)/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的百分比(15一21.6一21.6,已经换算成小数)假设施肥量为150公斤/公顷氮(N)的施肥量=150*15/100=22.5公斤/公顷磷(P2O5)的施肥量=150*21.6/100=32.4公斤/公顷钾(K2O)的施肥量=150*21.6/100=32.4公斤/公顷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施用15一15一15复合肥的实际施肥量:氮(N)的施用量为22.5公斤/公顷磷(P2O5)的施用量为32.4公斤/公顷钾(K2O)的施用量为32.4公斤/公顷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结果仅为一个示例,具体的施肥量还会受到作物种类、土壤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复合肥配方与成本计算

复合肥配方与成本计算

复合肥配方与成本计算复合肥是一种由多种营养元素组成的肥料,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包括氮、磷、钾等。

复合肥的配方和成本计算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复合肥的配方复合肥的配方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土壤的特点以及农户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复合肥的配方分为全效复合肥和单效复合肥。

1.全效复合肥:全效复合肥是指其中所含的氮、磷、钾等养分都是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不需要经过土壤的转化反应就能够为作物提供养分。

全效复合肥的典型配方为:氮(N):磷酸二氢钾(P2O5):氧化钾(K2O)=15:15:15或者16:16:162.单效复合肥:单效复合肥是指其中所含的养分中有一部分是植物无法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需要经过土壤的转化反应才能够为作物提供养分。

单效复合肥的典型配方有:氮(N):磷酸二氢钾(P2O5)=30:10;氮(N):磷酸二氢钾(P2O5):氯化钾(KCl)=20:10:10等。

二、复合肥的成本计算复合肥的成本计算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包装成本三个方面。

1.原材料成本:复合肥的原材料一般包括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单铵、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钾等。

原材料的采购价格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波动,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询价的方式获取最新的原材料价格。

2.生产成本:复合肥的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水电费等。

劳动力成本是指生产复合肥所需的人工费用,能源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电力、燃气等能源费用,设备折旧费用是指生产设备的投入与产出的折旧部分的费用,水电费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水费和电费等。

3.包装成本:复合肥包装成本包括袋子、包装机械的成本以及包装人工的成本。

袋子的价格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获取,包装机械的成本可以根据设备供应商的报价来确定,包装人工的成本可以通过工资、加班费等来计算。

在计算复合肥的成本时,还需要考虑各项成本的比重和占比,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的措施。

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

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

复合肥配方计算方法复合肥是一种将不同种类的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肥料,通过混合不同的肥料,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不同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复合肥配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作物的养分需求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作物所需养分的种类和比例。

这可以通过土壤养分分析、作物营养需求表以及专家的建议来确定。

第二步:了解肥料的营养成分在进行复合肥配方计算之前,需要了解每种肥料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查看肥料包装上的说明、相关文献以及专家的指导来获取这些信息。

第三步:计算肥料的配比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和肥料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一些数学计算来确定肥料的配比。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1.计算出作物所需养分元素的总量,例如氮、磷、钾等。

2.确定各个肥料中所含养分元素的百分比。

3.根据作物所需养分元素的总量及每个肥料中养分元素的百分比计算出每种肥料所需的重量。

4.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每种肥料所需的重量比例,即配方。

例如,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氮、磷、钾的比例为3:1:2,肥料A中氮的含量为20%,磷的含量为10%,钾的含量为30%;肥料B中氮的含量为40%,磷的含量为20%,钾的含量为40%。

假设作物所需养分的总量为100克,根据氮、磷、钾的比例可以计算出氮的量为30克,磷的量为10克,钾的量为20克。

根据肥料的含量百分比计算,肥料A中氮的量为30克*1/2=15克,磷的量为10克*1/2=5克,钾的量为20克*2/3=13.33克。

肥料B中氮的量为30克*1/2=15克,磷的量为10克*1/2=5克,钾的量为20克*2/3=13.33克。

综上所述,肥料A和肥料B的配方比例为15:5:13.33第四步:调整配方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需要对配方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土壤中其中一种养分的含量过高,可以减少含有该养分的肥料的用量;如果其中一种养分的含量不足,可以增加含有该养分的肥料的用量。

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及制备方法

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及制备方法

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及制备方法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相互协同作用制成的一种高效的肥料。

该肥料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矿物质两部分组成,其中有机物是由生物发酵而来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含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无机物矿物质则是指氮、磷、钾等金属离子,它们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但如果仅仅依靠无机物矿物质作为肥料,则会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和作物质量。

因此,将有机物和无机物矿物质相结合形成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就一一进行介绍。

1. 堆肥法堆肥法是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将有机物与无机物矿物质混合在一起,经过自然风干后,进行堆肥发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生产效果良好,因此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的堆肥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平堆法和筒堆法。

平堆法即将混合好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放在地面上,分层加水覆盖保湿,自然进行发酵。

筒堆法即将混合好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置于粘贴较强的塑料管内,定期翻转,通过自然氧化反应来提高发酵速度和发酵效果。

2.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将有机物进行降解成适合植物利用的元素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首先将有机物进行分解,然后将分解产物与无机物矿物质相结合产生复合肥。

这种方法对于制备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作物产量。

3. 水解法水解法是利用酸或碱的化学性质将有机物分解成更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物质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经过水解产生的产物与无机物矿物质相结合产生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

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肥具有较高的肥效和生物活性,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总的来说,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它是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矿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高效肥料。

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

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

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复合肥是一种可以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肥料,它是由多种化学肥料组合而成的。

复合肥的养分含量和比例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编制复合肥配方时,通常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计算。

本文将介绍复合肥配方计算的一般公式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复合肥配方计算公式复合肥的配方计算主要包括养分含量计算和养分比例计算两个方面。

1. 养分含量计算公式养分含量计算公式用于确定每种养分在复合肥中的质量百分比。

以氮、磷、钾三种主要养分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氮含量(%)=(所需氮量/复合肥总重量)*100磷含量(%)=(所需磷量/复合肥总重量)*100钾含量(%)=(所需钾量/复合肥总重量)*1002. 养分比例计算公式养分比例计算公式用于确定不同养分的比例。

以氮、磷、钾三种主要养分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氮-磷-钾比例 = 所需氮量/所需磷量/所需钾量二、参考内容在复合肥配方计算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参考:1. 作物需求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决定复合肥配方的基础。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可以参考农业相关的技术资料、专业书籍、农业机构的建议等获得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

2. 土壤分析结果土壤养分含量对复合肥配方也有重要影响。

土壤分析可以确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从而帮助决定每种养分在复合肥中的比例。

可以参考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等提供的土壤分析结果及其解读。

3. 复合肥市场产品市场上已有的复合肥产品可以作为参考。

可以查阅相关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宣传资料等了解其养分含量和比例。

这些产品通常是根据农业实践和科研经验制定的,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4. 农业专业书籍和期刊农业专业书籍和期刊中有大量关于复合肥配方和养分比例计算的内容可以参考。

这些书籍和期刊通常提供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复合肥配方计算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5. 农业技术培训和研讨会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和研讨会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了解复合肥配方计算的最新方法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肥配方制定方法
1.1 测土施肥法
测土配方施肥法主要从农学角度,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规律、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肥料效应,提出复合肥氮、磷、钾及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一套施肥技术体系。

通过测土施肥法确定复合肥配方,实质上是利用测土施肥理论得出的推荐施肥养分投入量换算为复合肥养分配比,主要方法有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等。

1.1.1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是经典的测土施肥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利用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测试资料和已有的田间试验成果,结合农民经验按土壤肥力分成若干等级,根据各种养分丰缺等级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并估算施肥量,最后依据推荐施肥量换算为复合肥配比该方法的核心是测土并通过土壤测定值与目标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土壤肥力指标,进而推荐施肥。

某一土测值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被看成是与特定作物产量比例反应有联系的自变量,使土测值在生产上做出有实际意义的解释。

应将田间试验中有关产量或派生出来的变量与土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及肥力指标校验。

1.1.2 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于20世纪引进我国。

该方法虽然为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但由于养分平衡计算公式中的“土壤供肥量”要通过相同条件的田间不施肥区作产量推算,对“经验”仍有较大的倾向性,而土壤肥料工作者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大量试验获得此参数,致使此方法始终未得广泛应用。

直到70年代初,引入了“土壤有
效养分校正系数”目标产量施肥法,用校正后的土壤养分测定值代替田间试验结果推算出土壤供肥量,这一化繁为简的方法才使养分平衡法在我国长江以南部分地区配方施肥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该方法基本原理是施肥量= (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肥料利用率。

但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因此测得的土壤有效养分数值仅代表有效养分的相对含量,而且测出的有效养分值也不可能完全被作物吸收利用。

尤其是土壤有效养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因此,即使当时测定含量很少,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某种影响,可能导致缓效养分变成速效养分,这样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又可能多于测定值;反之,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可能少于测定值。

因此,需要利用不施肥区域产量和作物养分吸收量以及土壤测定值进行试验校正,才能合理反映土壤的供肥状况。

1.2 肥料效应函数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以田间多点肥料试验为基础,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方程,根据效应方程和边际分析法计算最佳施肥量。

20世纪初Mitscherlich提出的肥料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式,直观、准确,能揭示多元肥料的相互作用,可以求算出理论上达到最高/佳产量的最高/佳施肥量。

一种肥料与产量关系表达式为一元二次肥料效益方程,即Y=a+bX+cX2(Y为作物产量, X为肥料用量, a、b和c为系数)。

后来又引入了土壤养分因素,其表达式
log(A-Y)=log(A)-c1B-cX (A为最佳产量的养分需要量, Y为与施肥量X相对应产量的养分量, B为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 c1为土壤有效
养分换算系数, c为肥料利用率)。

除一元二次方程外,还可以建立三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根据试验的产量与施肥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典型模型;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过边际分析,计算经显著性检验的最佳施肥量,从而确定单位复合肥产品中养分含量即复合肥配方。

由于肥料效应函数法确定复合肥配比需要大量田间试验,并要求试验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方式相对一致,因此我国复合肥配方制定通常不直接采用此方法。

另外,在“3414”试验中可以通过多点试验的产量与施肥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进而提出不同土壤、不同肥料水平下的推荐施肥量和复合肥配方。

1.3 作物营养法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要求的特性不同。

如甘薯、马铃薯、甜菜、甘蔗、麻类、西瓜、香蕉和烟草等需要钾素充足供应;油菜、棉花和甜菜需硼较多;大蒜、大葱、洋葱和油菜需硫多;豆科作物可利用根瘤固氮,需氮肥相对较少,但对磷钾需求多。

可根据这些作物营养特性进行复合肥配方制定。

一般来说,谷类等粮食作物以提高产量为目标,施肥可选用高氮磷低钾型复合肥;豆科作物选用低氮高磷钾型复合肥;瓜类和果树等经济作物可施用高钾型复合肥,以提高糖分;叶菜类施用高氮型复合肥,增加产量。

另外,还可以根据作物不同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制定复合肥配方。

如,根据东北春玉米在早春低温时期为磷敏感时期这一特点制定的高磷型玉米种肥;根据果树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需求特性
提出的营养生长期高氮型配方和果实膨大期高钾型配方。

1.4 区域配方法
区域配方的制定,首先依据各区域习惯施肥情况确定目标产量。

不以作物单位养分携走量和肥料利用率作为参数,而以化肥区划和习惯施肥作为主要依据,设置相应参数。

由于复合肥养分含量固定,不同目标产量下养分投入可根据习惯施肥复合肥用量调节。

根据地区轮作情况确定土壤养分盈亏,进而对配方中的养分进行调解。

由于复合肥多做基肥施用,因此在大田作物上通过基肥与追肥比例明确基肥养分投入量(主要是氮肥),折算出基肥复合肥氮肥含量。

1.5 15-15-15延伸法
15-15-15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可靠,各种工艺参数都已获得,生产方便。

因此,在15-15-15基础上通过小幅度增减养分生产的专用肥,对于企业生产来说不至于造成太大困难,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原辅材料的优势,并且利于推广应用。

如在北方采取降钾提磷策略,在南方采取提钾降磷策略;对于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大田作物增氮不足减磷钾,对于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增钾,即可达到专用肥的生产和使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