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翻译

合集下载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新闻英语的汉译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新闻英语的汉译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新闻英语的汉译的开
题报告
开题报告: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新闻英语的汉译
背景和研究目的:
现在,新闻媒体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新闻英语汉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新闻英语的汉译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表达不清,句法结构不自然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提高新闻英语汉译的质量,进一步推进新闻传播的国际化。

研究问题:
1. 什么是功能派翻译理论?
2. 新闻英语汉译存在哪些问题?
3. 如何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来提高新闻英语汉译的质量?
4. 实践中如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功能派翻译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实例分析:选择新闻英语汉译中常见的问题,采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新闻英语汉译的需求和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预期成果:
1. 本研究将探讨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应用及其在新闻英语汉译中的价值。

2. 本研究将总结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新闻英语汉译的质量。

3. 本研究将为提高新闻传播国际化水平和加强中外交流做出贡献。

纽马克翻译理论下的新闻标题的翻译

纽马克翻译理论下的新闻标题的翻译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源语的修辞手段在语言转换中与汉语难以契合在译语文本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只能舍弃原来的修辞格而在译语中找出与之意义相对应的辞格使之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效果功能这就是交际翻译的指导意义所中的原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果翻译成便士聪明英镑愚昧的话就会丧失原文的神韵译语读者也难以理解因此译者就必须在目的语里找出能让读者领悟含义的对应字词也是交际翻译以读者为中心的精髓
( 江西渝 州科技 职 业学 院 外 国语 学院 ,江西 新余 3 3 8 0 2 5 )

要 :新闻凭借其 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的语 言传 达新 闻的主要 意 思。 由于其 独特 的
作用和特征,新闻标题或其相 关话语 的研究一直深受各界学者的青昧。本文以 “ 语 义翻译” 和 “ 交 际翻 译 ” 理论 为指 导 ,探 讨英语 新 闻标题 的翻译 ,以期 为新 闻标 题 翻译研 究做 些补 充 ,并 能
对今 后他 人 的研 究有 所帮助 。 关键 词 :语 义翻 译 ;交际翻译 ;新 闻标题
中图分 类号 :H 3 1 5 . 9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3 8 0 X ( 2 0 1 4 )o 5— 0 1 0 6一 o 4
Tr a n s l a t i o n o n Ne w s Ti l t e s u n d e r t h e F r a me wo r k o f Ne w Ma r k’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Th e o r y
s o me c o mp l e me n t s f o r t h e p r e v i o us n e ws d i s c o ur s e s t u d i e s a s we l l a s p ov r i d e r 8 o me i mpl i c a t i o ns or f l a t e r s t u d i e s .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作者:吴敏姝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吴敏姝(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摘要:通过一定修辞手法的运用,英语新闻标题能产生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艺术效果。

因而,优秀的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也理应如此,能够使译语读者在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感受的基础之上对新闻报道的译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功能对等;英语新闻标题;修辞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181-02一、功能对等理论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往往强调处理语言中的特殊现象,如诗的格律、诗韵、咬文嚼字、句子排比和特殊语法结构等等。

然而,由于汉英语言的差异,汉英修辞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语中的押韵就很难用汉语表达。

除此之外,汉英中有些修辞格虽然名称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差别很大,所以在翻译时,要寻求目的语中对应的辞格就很难做到。

因而,用传统的翻译理论很难评判并指导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则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译者对译文的反应。

功能对等理论由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

他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

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在动态对等的翻译中,译者应当把握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形式对应。

1986年,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将“动态对等”改成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所谓“功能对等”,本质就是找出与源语言联系最紧密、表达最自然的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并能在译语读者身上引起与源语言读者反应基本一致的翻译,即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摘要:新闻标题翻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和传播学为分析框架,论证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是指导新闻标题翻译实践的重要原则。

译者作为“把关人”之一,有充分的能动性,可以使用直译、意译、增词法、减词法等编译手段翻译英文新闻标题,但必须考虑源语文本作者的目的,以及兼顾新闻受众的需求,尽可能在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多边关系中寻求一致。

关键词:标题翻译功能翻译新闻把关1引言1.1研究国际新闻标题翻译的必要性新闻翻译的研究受关注程度远低于文学翻译,在这范畴内的研究专著和论文相对而言还不多。

而事实上,在目前这个信息全球化、信息流高速流通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与新闻翻译打交道。

受成本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我们目前接触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外事报道,大多都是外国通讯社的编译、摘译稿。

因此,新闻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广大公众对信息的准确接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紧迫性又有必要性。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简练、信息量大,标题翻译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了受众会否阅读新闻、能否有效接收新闻信息。

同时英文新闻的标题与中文有异,往往表现得更为精简,常常使用缩略词、逗号、冒号等标点符号,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格,文化涵义丰富,这些都是新闻翻译中的难点。

1.2研究范围纵观现有关于新闻翻译的论著多从新闻文体特点、翻译技巧切入,涉足新闻翻译的传播效果、跨文化分析以及新闻价值观的讨论不多。

本文主要着眼于研究国际新闻标题的汉译,尤其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新闻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等”翻译现象。

2新闻翻译研究的翻译学与传播学理据2.1功能翻译理论新闻报道是一种很特殊的文体。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其他国家,媒体都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工具,担负引导群众价值观的重大责任。

因此英语新闻的汉译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

译者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时候,除了考虑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外,还必须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译文读者的需求。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二、新闻翻译的特点
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客观性、准确性等特点,其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 新闻翻译除了要传达原文的信息外,还应考虑原文的语境、修辞等因素,以使译 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原则
1、准确性原则
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是新闻翻译的首要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应准确传达原文 的信息,避免误导读者或产生歧义。此外,还应准确表达原文的语境和修辞特点, 以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文。
总之,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新闻翻译应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原则,同时保持简 洁明了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和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 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功能对等。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闻翻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 是时事新闻,其传递的速度和直接性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全球发生的重大事件。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新闻翻译并不容易。在此背景下,功能对等 理论为英语新闻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省译法
省译法是指删除原文中不必要的或冗余的信息的方法。在新闻翻译中,省译 法可以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修饰或重复的信息,以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例 如,“The new government has vowed to tackle the growing deficit.” 可以翻译成“新政府誓言要解决日益增长的赤字问题。”
2、客观性原则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新闻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主观性的语言和描述方式,尽可能使用中立、客观的语言来传递原文的信息。同 时,还应注意文化的客观性,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3、简洁性原则
新闻报道的简洁性是新闻翻译的另一个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 原文的简洁性,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冗长的语言。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清晰度 和流畅度,以使译文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欣赏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财经新闻英汉翻译研究——以《经济学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财经新闻英汉翻译研究——以《经济学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财经新闻英汉翻译研究——以《经济学人》为例一、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了解国际市场、掌握国际经济形势成为广大群众一大诉求,因此英语财经类新闻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学人》作为一本财经类杂志,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其新闻报道兼具权威性与实效性,该杂志的准确翻译可成为了解国际金融信息的高质量渠道之一。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强调读者反应,即在准确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应有一致的阅读体验。

文章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试图探讨财经类新闻在翻译中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读者取得一致的阅读体验。

二、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的概念是尤金•奈达于20 世纪60 年代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提出的。

动态对等指出,译者不能仅仅关注源语与目的语间的对应关系,而该关注一种动态的关系,即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信息间的关系应与源语读者和源语信息间的关系保持一致[1]。

后来,为避免公众对“动态”一词的误解,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奈达将动态对等替换为功能对等,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内容[2]。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读者反应,即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阅读反应需与源语读者对源语的阅读反应保持基本一致,这就要求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达到最贴近的对等。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无法跨越的障碍,例如源语中的文化表述、语言形式等很难再现,根据功能对等理论,这时应首先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即最自然的对等。

可见,功能对等理论的两大核心即是信息的准确传递与读者反应[3]。

国内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广泛,包括新闻、广告、文学、影视字幕等诸多翻译领域。

而新闻具有面向大众、真实准确、及时简明的特点,因此新闻翻译应具有更高的可读性与交际性。

财经类新闻同时具有专业性与民生性,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需要译者在翻译中更需要坚持功能对等,以最大限度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

英语新闻标题在功能目的论视域下的翻译策略

英语新闻标题在功能目的论视域下的翻译策略

. 4 调 整 法 法 则。 目的法则 , 最重要最 中心的是 目的法则 。 目的论指出 , 目的决定 3 传统 的翻译 理念以原文为 中心 . 而在功能 派 目的论指导下 , 翻译 手段, “ T h e e n d j u s t i i f e s t h e m e a n s ” 。 【 l _ 。 汉斯 ・ 弗米 尔的 目的论拓宽 了翻 在翻译 时可 以根据 目的语 读者的 译 理论研究的领域 . 对于具有交 际 目的 、 以传 递“ 信息精华 ” 的英语新 策略是 由译文的 目的决定的。因此 . 表达 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调 整法可 以调整词序 , 使得译 文更加具有 闻标题 的应用文本 的翻译实践具有实践 指导 意义 逻辑关系 。 2 新闻标题概述 例4 : A hi T r d o f L o n d o n e r s M u s t Wo r k F r o m H o m e D u r i n g O l y m p i c s
们更好地 了解外部世界 。 【 关键词】 功能 目的论 ; 英语新 闻标题 ; 翻译策略 进入 2 1 世 纪, 中国与世界各 国的交流 日趋频繁 , 新闻传播作为联 省译法是为 了避免译文累赘 . 将 一些重 复的和不必要 的词语进行 在保证译文原意的条件下 , 对原文信息进行适 当的删减 , 以符合 系中国与世界的纽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报道的种类很多 , 但 删 除。 人们 的习惯 : 先浏览新闻标题 , 再决定要不要继续 。因此 , 新 闻标题 的 读 者的阅读 习惯 . 增强译文 的可读性 。 翻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 以目的论为指导 , 尝试 总结英 例3 : “ T h i r d S e x B e c o me s O ic f i a l ” , A u s t r a l i a n P ss a p o r t s N o w Ha v e Th r e e Ge n d e r Op t i o n s: Ma l e ,F e ma l e a n d Xm 语新 闻标题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策 略。 澳大利 亚 : 新护照承认第三种性别 1 功能派 目的论简介 例3 的英语新 闻标 题有“ m a l e ” 和“  ̄ m l a e ” 这两个 单词 . 这两种性 所 以没有必要 把它们 翻译成 “ 男人 , 女人 ” 。 但“ x ” 对 2 0 世纪 7 O 年代 , 凯瑟琳娜 . 莱斯在《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 与限制》 中 别是众所周 知的 . 在翻译 时要运用省译法删 除这种 不重要 提 出功能派理论 。 而 目的论( S k o p o s山e o r y ) ——功 能派 的核心理论是 由 我们而言是新生事物 所 以 . 而把“ 第三种性别 ” 准确地 翻译 出来 。 以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莱斯 的学生汉斯 - 弗米尔创立的。功能派的三大法 则 : 忠实法则 , 连贯 的信息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时事新闻英语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时事新闻英语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时事新闻英语翻译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速,时事新闻的翻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跨文化传播和理解的桥梁。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理论的一种重要视角,对时事新闻翻译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在时事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

一、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和原则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者Eugene A. Nida提出的,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与原文相应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转换语言。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原文的功能并使译文在目标语言环境中产生相同的效果。

在时事新闻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要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恰当的调整,以便达到相同的传播效果。

二、时事新闻翻译中的功能对等理论应用1. 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时事新闻翻译中,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功能对等理论提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服从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要出现主观性的干扰。

当翻译涉及到政治、军事等敏感话题时,译者应该严格遵守客观报道原则,而不是受到自己的政治立场或情感的左右。

2. 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差异功能对等理论主张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差异,以便让译文在目标语言环境中产生相同的效果。

比如在某些新闻报道中,可能涉及到一些特定的习俗、历史背景或文化内涵,译者需要针对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调整。

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新闻的信息和情感。

3. 保持新闻的语言风格和效果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语言风格和效果,这对于时事新闻翻译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效果,让译文表达出相同的情感和氛围。

这样才能使新闻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产生相同的传播效果。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时事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我们以近期发生的一则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摘要:新闻标题翻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和传播学为分析框架,论证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是指导新闻标题翻译实践的重要原则。

译者作为“把关人”之一,有充分的能动性,可以使用直译、意译、增词法、减词法等编译手段翻译英文新闻标题,但必须考虑源语文本作者的目的,以及兼顾新闻受众的需求,尽可能在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多边关系中寻求一致。

关键词:标题翻译功能翻译新闻把关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3-0198-031 引言1.1研究国际新闻标题翻译的必要性新闻翻译的研究受关注程度远低于文学翻译,在这范畴内的研究专著和论文相对而言还不多。

而事实上,在目前这个信息全球化、信息流高速流通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与新闻翻译打交道。

受成本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我们目前接触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外事报道,大多都是外国通讯社的编译、摘译稿。

因此,新闻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广大公众对信息的准确接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有紧迫性又有必要性。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简练、信息量大,标题翻译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了受众会否阅读新闻、能否有效接收新闻信息。

同时英文新闻的标题与中文有异,往往表现得更为精简,常常使用缩略词、逗号、冒号等标点符号,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格,文化涵义丰富,这些都是新闻翻译中的难点。

1.2研究范围纵观现有关于新闻翻译的论著多从新闻文体特点、翻译技巧切入,涉足新闻翻译的传播效果、跨文化分析以及新闻价值观的讨论不多。

本文主要着眼于研究国际新闻标题的汉译,尤其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新闻价值观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等”翻译现象。

2 新闻翻译研究的翻译学与传播学理据2.1功能翻译理论新闻报道是一种很特殊的文体。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其他国家,媒体都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工具,担负引导群众价值观的重大责任。

因此英语新闻的汉译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

译者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时候,除了考虑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外,还必须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译文读者的需求。

这与功能翻译理论学者所倡导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相匹配。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有三位杰出代表,分别是莱斯、弗米尔和诺德。

1971年,莱斯(reiss)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首先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形式,即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从而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

后来她的学生弗米尔在莱斯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强调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1997年,克里斯蒂·诺德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系统概括了功能翻译理论,并在强调翻译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加忠诚”两大基石。

诺德认为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不应该让目标文本完全独立于原文。

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至于忠诚,诺德特别强调这与“对等论”中的忠实不同,“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忠实”指向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张美芳:83,88)。

2.2新闻翻译的准则新闻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行为,其功能主要是传播信息、教导公众、引导舆论。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标题、导语、正文。

就新闻本身分析,标题可起到“点睛”的作用,它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部分;从版面(主要指平面、网络媒体)角度出发,它可以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郜书锴,2003)。

基于本文篇幅有限,而且考虑到标题是新闻构成的重中之重,以下将着重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人手研究。

笔者综合多方观点提出,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准则主要有四点:准确;精炼;到位;吸引。

准确应该是新闻标题翻译的首要要求,因为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在于其客观性与准确性,否则将会误导群众,歪曲性翻译严重的将会伤害不同国家人民的感情。

如上所述,由于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内容的高度浓缩,因此必须精炼而且仅仅围绕新闻核心内容展开。

从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功能上看,它应该能激发读者阅读下去的欲望,因此必须具备吸引力。

3 功能翻译理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功能翻译论认为。

作为两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价值的文本,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有其不同的目的和功能。

作者通过源语文本传达信息,译者则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来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有条件地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有时甚至可以酌情改写(adaptation)(nord,2001)。

鉴于原译文及其各自读者的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价值观和语言风格的不同,为了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在翻译软新闻的过程中,译者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用译入语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将原文转换成易于读者接受的译文(卢卫中,2002)。

卢卫中关于软新闻翻译的论述同样适用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因此,遇到由于中英文语言差异、文化价值观差异、修辞方式差异等造成的无法逐词逐句“死译”的情况,译者可以酌情编译,可以打破原文的词汇词性、句法结构、修辞方式等重组译文,遇到中西新闻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的时候,译者甚至可以改变新闻标题论述的角度。

至于新闻标题编译的技巧有很多,如直译、意译、增词法、减词法、巧用修辞格等等,以下将按照词语、句子结构重组、修辞、舆论价值观差异等四方面分别举例具体分析。

3.1词汇3.1.1增加词语原文:索尼无头公鸡广告嘲笑法国队世界杯出局(china daily) 译文:sony headless chicken ad mocks french world cup team该译文使用了“增词法”翻译,完全忠于原文以及源语作者的意图,保留了源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且还增译了“出局”,令标题的意义更完整。

标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灵魂”,标题的作用是浓缩表达报道的主旨,如果单纯将标题译为“索尼无头公鸡广告嘲笑法国队世界杯”,会让读者看得一头雾水,因此该译文作者在通读整篇新闻报道之后,补充了本文所指的具体事件“嘲笑法国队世界杯出局”,实现了新闻标题传达新闻核心信息、便于读者理解的功能。

3.1.2变更词意原文:the chinese market,a bottomless pit(王晓、黄春兰,2009)译文: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该新闻标题的翻译难点在于“a bottomless pit’’。

从字面意来看要译为“无底坑”,但中文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意思相类似的表达有“无底洞”。

新闻的翻译切忌抛弃原文,任意发挥,译者应将句子放在源语的语境中去重新分析。

那是国际运动品牌nike的总裁在上海视察时所说的原话,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市场潜力很大,假如用“无底洞”去翻译,那是个贬义词,与源语意思不符。

译者建议将其核心信息抽取出来,重组语言,将标题译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而笔者则认为译作”nike总裁:中国市场潜力无限大”更为合适。

因为新闻标题应该是能独立存在,阐述清楚新闻报道的事件或者对事件留有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按照原译文去翻译,句子缺乏主语,事件模糊不清,难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3.2重组句子结构原文:spending valentine’s day alone?these scientiffc secrets of seduction could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china daily)译文:情人节”诱人”指南教你取悦心上人。

源语的新闻标题是个一问一答的设问句,如果一字一句紧扣原文翻译,译语标题将会很冗长又缺乏焦点,而且在中文新闻标题中鲜见一个完整句子,这样在表达方式上会显得很怪异。

译者重组了句子结构,首先将标题最吸引眼球、最核心的信息抽取出来——情人节“诱人”指南,然后再作补充说明——“教你取悦心上人”,采用对偶句式,既能表达原文信息,又能抓住读者眼球,撩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3.3修辞3.3.1借代原文:barcelona moves to keep bikinis off the streets(china daily)译文:巴塞罗那不欢迎街头“泳衣客”。

‘bikinis’属于名词,字面意义为比基尼游泳衣,但根据新闻报道的上下文可以推断,源语作者想表达的并非巴塞罗那要将泳衣扫出街,而是用bikinis来借代“穿泳衣的人”,用借体的特征形象地代替本体事物。

译者充分理解‘bikinis’的内涵意义,简洁地将其译作“泳衣客”,生动传神地传承了源语标题的形象性与味道,整个标题既忠于源语作者,可能让译文读者正确理解源语作者所要表达的“不欢迎”的态度。

3.3.2押韵和活用谚语原文:a bowl of soup a day could keep the pounds atbay,(china daily)译文:“一天一碗汤,脂肪减光光”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恰当运用可增加报道的趣味性,从而吸引读者关注消息。

中英文的修辞手法有异,很多时候往往难以找到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译者首要任务是保证源语信息能够准确、充分地表达,然后尽可能根据译语文化特点,寻求在目标语中达到类似效果的表达方式。

该新闻的源语标题用了押韵(day&bay)和活用谚语(源自:an:apple a day keeps doctoraway),而译文既保留了源语信息,还运用了对偶句,以及押韵、谐音双关一“汤”与“光”等修辞手段,令译语标题琅琅上口。

该标题能充分体现源语作者的意图——引导读者每天喝一碗汤消脂,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理念。

3.4价值观差异除了上述的技巧、策略外,新闻翻译由于文体的特殊性。

对译者在新闻价值判断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在传播学中。

学者卢因在1947年曾发表文章提出著名的“把关人”理论,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决定”。

在中国内地的新闻事业领域中,所谓的“把关人”,即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主要是指媒体中工作的记者、编辑、总编辑等。

对国际新闻的翻译,当中涉及到选材、编译的过程,哪个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应该采用哪种体裁报道,予以多大的篇幅,既然有新闻文体本身的一般规律,也牵涉到媒体经营的理念和宗旨,还需要符合国家、地方方针政策的相关规定,最终的报道形态和方式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最终结果。

学者彭学良1996年8月翻译一篇题为”victims of histo-ry”(历史的受害者)的报道时,发现文中谈到二战时日本的随军慰安妇时,闪烁其词,甚至歪曲历史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