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主要种植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选址于陕西省咸阳市,总面积亩,总种植面积平方米。其主要种植牡丹、桔梗、决明子、白芍、鸡冠花、丹参、菊花、急性子等各种药材。中药和旅游相结合可行性报告。(1)、牡丹:是集观赏、药用、油用于体的药材,是清热凉血之要药,除药用和观赏外,籽可以榨取牡丹籽油。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证。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止血、祛瘀血、清热解毒、镇静、镇痛、解痉等活性,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

牡丹籽油,经油脂权威部门江南大学和中国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专业机构测试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属w—3系列)含量超过40%,是橄榄油的140倍。由牡丹籽提取的植物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坚果油,因其营养丰富而独特,又有医疗保健作用,被有关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油,”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于2011年3月22日获得新资源食品批准。秋冬种植,每年4月份开花。牡丹种植成本1000元---1500元,收益5000元—8000元,油牡丹收益15万元。

(2)、桔梗:《纲目》:桔梗,今去浮皮。但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属药食两用药材,具有祛痰、利咽、宣肺、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痈吐脓、咳嗽痰多、痢疾腹痛、胞满胁痛、口舌生疮、赤目肿痛、小便癃闭等病症。是祛痰利咽之要药,也是十分畅销的大宗品种药材,不仅用于处方调配,生产中成药。鲜品可做桔梗,出口量很大。春季种植,6-7月开花,第二年10月收获。桔梗种植成本200元,收益1000元。

(3)、决明子: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决明子也叫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既能入药也可泡茶饮用,深受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欢迎,用量极大。4-6月种植,6-8月开花。

(4)、白芍:白芍以根入药,有养血、柔肝、镇痉、缓中止痛之功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全国各地均可栽培;秋、冬种植,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种植成本500元---800元,收益3000元—5000元。

(5)、鸡冠花:鸡冠花的作用:

鸡冠花含有蛋白质、脂肪、叶酸、泛酸、维生素B1、B2、B4、

B12、C、D、E、K等多种维生素,以及山柰甙、苋菜红甙、蒎立醇、松醇、硝酸钾、21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和51种以上的天然和酶辅酶,鸡冠花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达73%,可以补充粮食含量之不足,鸡冠花种子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主治肠风便血、赤血、痢疾、崩漏、带下、淋浊等症。而鸡冠花其苗也有一定的药用,可主治痔疮、痢疾、吐血、衄血、血崩、荨麻疹等病症。

1、鸡冠花治五痔肛边肿痛,或窜乳,或窜穴,或作疮,久而不愈,变成漏疮: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上为粗末。每用粗末半两,水碗半,煎三、五沸,热洗患处。(《卫生宝鉴》淋渫鸡冠散)

2、鸡冠花治风疹:用白鸡冠花、向日葵各9克,冰糖30克,开水炖腹。

3、鸡冠花治赤白下痢:鸡冠花煎酒服,赤用红,白用白。(《濒湖集简方》)

4、鸡冠花治子宫出血、白带过多:用鸡冠花15克、海螵蛸12克、白扁平花6克,水煎服。

5、鸡冠花治下血脱肛:㈠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空心米饮每服七十丸。㈡白鸡冠花(炒)、椶榈灰、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永类钤方》)

6、鸡冠花治吐血:用鸡冠花20克,加水适量,入白酒少许,煎煮三五沸,取汁饮用;红痢用红红色花,白痢用白色花。

7、鸡冠花治吐血不止:白鸡冠花,醋浸煮七次,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下。(《经验方》)

8、鸡冠花治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15克,加水煎煮,滤汁放白酒半盅,混匀后饮用,日服1~2次。

9、鸡冠花治咳血,吐血:鲜白鸡冠花五至八钱(干者二至五钱),和猪肺(不可灌水)冲开水约炖一小时许,饭后分二,三次服。(《泉州本草》)

10、鸡冠花治青光眼:用于鸡冠花、龙胆草、黄苓各9克,生地15克,菊花12克,水煎服。

11、鸡冠花治经水不止:红鸡冠花一味,干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忌鱼腥猪肉。(《孙天仁集效方》)

12、鸡冠花治疗青光眼:鸡冠花、艾根、杜荆根各15g,水煎服。

13、鸡冠花治产后血痛:白鸡冠花酒煎服之。(《怪证奇方》)

14、鸡冠花治疗吐血:白鸡冠花用醋浸泡后煮7次,研末,每服10g,用热酒送下。

15、鸡冠花治白带、砂淋: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烧存性,空心火酒服之。(《摘元方》)

16、鸡冠花治夜盲、目翳:鸡冠花籽15~20克,红枣7枚,水煎服。

17、鸡冠花治血淋:白鸡冠花一两,烧炭,米汤送下。(《湖南药物志》)

18、鸡冠花治荨麻疹:鸡冠花全草,水煎,内服外洗,治荨麻疹。

19、鸡冠花治妇人白带: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旦空心酒服三钱,赤带用红者。(《孙天仁集效方》)

20、鸡冠花治咳血、吐血:鲜白鸡冠花15~24克(干品6~15克),猪肺1只(不可灌水),冲开水炖约1小时,饭后分2~3次服。

21、鸡冠花治风疹:白鸡冠花、向日葵各三钱,冰糖一两。开水炖服。(《闽东本草》)

22、鸡冠花治经水不止:红鸡冠花,晒干研末,每服4~8克,空腹酒调下(忌鱼腥猪肉)。

23、鸡冠花治青光眼:干鸡冠花、干艾根、干牡荆根各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4、鸡冠花治细菌性痢疾:鸡冠花9克,马齿苋30克,白头翁15克,水煎服。

25、鸡冠花治额疽:鲜鸡冠花、一点红、红莲子草(苋科)各酌量,调红糖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26、鸡冠花治便血、痔血、痢疾:鸡冠花9~15克,水煎服(配生槐米、生地榆效果更好)。鸡冠花以花和籽(清香籽)入药,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可凉血止血,有止带、止痢功效。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痢疾等。是一味妇科良药。春夏种植,花期7-10月,秋季收获。种植成本300元—500元,收益1500元---2000元。

(6)、丹参:又名活血参,以根入药,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之功能。主治脑栓塞、冠心病、心绞痛等。丹参也是药市最为畅销的品种之一。【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

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

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

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冬春种植,花期3-7月,生长8-12个月收获。种植成本500元—800元,收益2500元—5000

(7)、菊花:1、《本草纲目》: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

2、《本经》: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3、《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4、《本草衍义》: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可种植;生长粗放,一般四月份栽种,10-11月份开花。种植成本500元—800元,收益5000元--8000元。

(8)、急性子:凤仙花在中药里有许多用途:花可用来治疗脚癣和灰指甲。种子含皂甙及脂肪油,有降气通窍、活血化瘀的功效。凤仙花全株内服或捣敷,可治疗毒蛇咬伤急性子:指甲花其它用途:1、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3、蛇咬伤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4、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急性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种子。破血,消积,软坚。治经闭,积块,噎膈,外疡坚肿,骨鲠不下。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一般土地都可种植。春夏种植,秋季收获,花期6-9月。种植成

本300元—500元,收益1500元—2000元。

二、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建设的区域经济环境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它东邻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华养生文化名城及国家园林城市。

2、项目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战略西部大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中国西部地区的机制、产业、物流三大“联合机制”已初显端倪。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国民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领域进一步扩宽,消费需求日渐增长,大众人群已经对自身养生、保健逐渐重视,已经意识到健康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习主席治国理念中的中医思维: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3、项目投资必要性

咸阳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咸阳东南省会西安相邻,东北与渭南铜川接壤,西接宝鸡市,北与甘肃接壤,是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咸阳市既在九嵕山南, 又在渭水以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长145千米,东西最宽106千米,面积10196平方公里。辖秦都、渭城2个区,兴平市一市,旬邑、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淳化、10个县,共有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504万人,人文地理文化底蕴丰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城乡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咸阳市正迅速崛起,区域优势得天独厚,咸阳市整体经济和区域空间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必须用长远的眼光,为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寻找一条战略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项目的建设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及环保

的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也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中医药、旅游观光产业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市场分析

习近平主席曾把中医药比喻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是医学和文化的结合。“中医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中医一方面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努力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将中医放入现代科技发展的大平台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加大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已走进全球168个国家,共有8万多个中医诊所,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30万。“三分之二海外华人、三分之一的当地人在医疗行为中用到中医药。可以说中医药在国外的普及和应用面已经较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说,据估算,目前中医药服务贸易总额超过500亿元。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扩展到医、教、研、产等各种形式,极大提升了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

更令人鼓舞的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已经从过去的民间地位逐渐步入主流。“部分国家已经采取各种形式将中医药纳入国家管理框架,

中医药立法环境不断改善,法律地位不断提高。”王笑频说。如2012年,澳大利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成为第一个以立法方式承认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加拿大很多省已实现中医立法;美国40多个州认可中医针灸等等,都意味着中医药正逐渐被纳入海外医疗体系,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此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也对中医药等传统医药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第62次卫生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到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通过《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战略(2011~2020)》等等,都为中医药更好地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即将于2015年公布的新一版全球疾病代码中,将新增传统医药章节,这意味着中医药真正‘登堂入室’,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王笑频说。

在政府间合作方面,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扩大。目前,我国已与三分之二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90多个国家建立了专门的协议,其中60多个专门针对中医药交流合作内容的政府间协议。这些政府间合作协议和友好关系的建立,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王笑频表示,尽管存在文化差异、技术壁垒、自身保障措施有待加强等问题,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中国式医改离不开中医药

“中国只用全球5%的卫生资源就解决了全球20%人口的医疗保健需求,中医药发挥了很大作用。”原卫生部医改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珞珈说,没有中医药的参与及其作用的发挥,中国的医改难以完成任务和达到医改目的。

2012年,全国中医门急诊人次为6.34亿人次,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15%,其中中医院门急诊量为4.5亿人次,这还不包含4万多村卫生室和诊室的门急诊量。“如果没有中医提供这些服务,就难以解决13亿人口的医疗问题。”陈珞珈说。

在推进深化医改过程中,一个集医疗、中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旅游等在内的多元化、综合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正在形成,这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等都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传染病防控中医有疗效

今年3月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在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出现后,原卫生部在最短时间内确诊,并第一时间联合中西医专家制订了第一版防控诊疗方案,明确提出中西医并重,并包含了西医、中医防控的方法内容,这对H7N9禽流感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H7N9禽流感疫情中医药防控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当时全国确诊病例达到100多例时,原卫生部做过一次数据统计,在90多例确诊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占1/3,而这一组的死亡率为9.1%,远低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近30%死亡率。“这说明中医药在不同环节参与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刘清泉说。

而北京首例确诊H7N9患者、7岁的圆圆从发烧入院到治愈出院仅7天时间里,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再一次得到彰显。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说,患儿刚住院时发烧到40℃,心率达到130次/分,肺部出现病变。“这时我们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几个小时之后,症状就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中医院治疗的病例中我们发现,中药的加入使得病情有所减轻,同时减少呼吸机使用带来的创伤,在退热方面的作用也较好,而且对肾脏、心脏、循环功能等保护作用明显,有效地降低病人从重症发展为危重症的几率。”

四、中医旅游未来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养生、健康等行业越来越关注,医疗旅游正从小众市场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日前,《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

服务品牌,并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这表示,“医疗”一词不只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意味着休闲、放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与区域投资机会分析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居民,尤其是“都市白领”,超过半数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人数还在呈现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过去的十年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老龄化率到2011年达到9.1%,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在物质生活已经提升到较高水平之后,必须更多地考虑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健康。在这种形势下,养生休闲将成为热点和潮流。养生旅游,也算是对身心的休假式治疗。

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医疗养生旅游{养生旅游市场出路} 市场都在迅速壮大。在观光之余进行医疗活动,成为不少人青睐的旅游新模式。韩国的整容业,泰国、新加坡的牙科整形矫正,印度的心脏搭桥等,都以特色医疗资源优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消费者。在我国,随着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国际医疗旅游有望成为海南的一张新名片。

目前,医疗旅游在我国虽然尚属小众市场,但其迅速增长的趋势却不容忽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记者表示,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游客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出行旅游,转变为更加追求休闲品质、深度体验异地生活方式。这需要多元化的旅游主体在投资、运营方式上进行转型。发展医疗旅游、养老旅游等都将成为转型的突破口。

去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已进入国家旅游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