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吸毒人群艾滋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象 的一 般情况 、吸毒行 为 、性 行 为及艾 滋病 相关 的
知识 、态 度 和行 为等 。经过 两次健 康教 育后 ,调查
【 作者单位 】1 北京 大学 医学部护理学院 ,北京
12 0 060
108 ; 003
年龄为 2 .±63岁 (4 4 ) 80 . 1- 4岁 ;吸毒 频率 中位 数 为 3次/ ( ~1 日 1 4次/ 。反 复戒 毒 次 数 3次 以下 日)
2 1 研 究 对 象 的 基 本 情 况 吸 毒 者 以男 性 为 主 , .
职业 以个体 经商 为主 ,籍贯 以山西居 多 ,婚姻 状况
以未 婚居 多 ,文化程度 多 为初 中 以下 ( 1 。 表 ) 2 2 吸毒 人群 的行为 特征 . 2 2 1 吸毒行 为 18名 吸毒人 员 ,开始 吸毒 平 均 .. 4
1 1 对象 . 12 方 法 .
20 0 4年 1 ~ 1 1 2月 ,北 京 市 某 戒 毒 所 采用 问卷 调查 法 ,调查 对 象 在 入 院 时
1 8名 自愿 戒 毒人员 。 4
2 结 果
先 填写 问卷 A,问 卷 A在 参 考 国 内外 大量 文献 的 基 础上 进 行 反 复修 改 而 成 ,其 信 度 的 C o bc ’ rn ah S ap a lh 值为 0.。 问卷 A 的 内容 主 要 包 括 :调 查 对 7
维普资讯
生 鳇鏖塾直
生 旦 箜丝鲞筮 塑
。 查研 究 ・ 调
吸毒 人 群艾 滋 病 个体 化 健 康教 育效 果 的评 价 与分 析
Efe t fpe s na ie a t e c to n AI o r g a u e s fc s o r o lz d he lh du a i n o DS f r d u b s r

郴州市2007年吸毒人群HIV、梅毒监测结果

郴州市2007年吸毒人群HIV、梅毒监测结果

稳定的婚姻因素更加加重了他们的性乱行为。本次调查显示安
全套使用率在29.52%~32.53%之间,说明吸毒人群自我保护
意识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低,而无保护的性行为又增加了感染性 病的危险。在这次调查中,有6.23%的吸毒者感染了梅毒,高 于谈绍强报道的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率…,其中女性梅毒感染率 显著高于男性(x2=13.14,P<O.005)。这可能与有关报道强1的 女性吸毒者绝大部分以卖淫赚取毒资有关。有资料表明,性病 可促进HIv的传播,患性病感染HIv的危险性增加1.5~18.2 倍¨’,吸毒人群有可能通过性行为将HIv传播给其性伴,造成 更广泛的流行。 HIV感染主要集中在男性吸毒人群,感染率为2.24%,低 于全国及湖南省其它市吸毒人员哨点监测的感染水平H’51。这 可能与所选择的监测时间段以及监测对象每日注射毒品次数、 共用注射器的人数范围以及共用注射器频次等因素不同有关。
表1
在本次监测中不同吸毒人群的来源共用注射针具率亦不一样, 表3是戒毒所和社区吸毒人员的共针情况,社区和戒毒所的共
针率经x2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o.005)。
不同来源监测对象年龄与婚姻状况分布
2.3.2
性行为
监测对象中有135例近一个月有性行为,占
表2
男女吸毒人员监测对象性病芟滋病感染情况比较
感染率为6.23%,其中男性检出13例,女性检出12例,男女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5)。使用毒品品种 主要为海洛因,占97.26%。有215例(占59.2%)承认自己有过共用注射器或针头情况。有105例曾经通过钱或毒品交 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监测对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平均为29.52%。
33.61%(135/401),但用套率仅仅为32.53%。有109例承认有 临时性伴,占27.18%(109/401),临时性伴数为1~48人不等。 最近一年有105例曾经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 为,占26.18%(105/401)。其中58例监测对象通过这种方式卖 性,47例通过这种方式买性。上述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平均为

安康市汉滨区艾滋病高危人群调查结果

安康市汉滨区艾滋病高危人群调查结果

安康市汉滨区艾滋病高危人群调查结果周华莉;陈晓玉;钱信黎;张世荣【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年(卷),期】2006(22)23【摘要】目的了解吸毒者、女性性工作者和性病门诊初诊者3类艾滋病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行为学特征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方法在社区、娱乐场所、戒毒所、性病门诊集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HIV血清学检测,并通过问卷了解有关行为因素及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结果100例女性性工作者中未检出HIV感染者,60%的人从不或有时使用安全套,50%以上的人半年内可能得过性病,多数人治疗不规范。

96例吸毒者,HIV感染率1.04%,81.2%注射毒品,29.2%共用注射器吸毒,60.4%有商业性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占84.4%。

122例性病门诊初诊者中49.2%有商业性性行为,其中48.3%从未使用过安全套。

3类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知晓率60%~85.4%。

结论3类高危人群存在自身感染或感染给他人性病、HIV的诸多危险因素,应开展综合干预措施。

【总页数】2页(P2095-2096)【关键词】高危人群;行为特征;防治知识;HIV【作者】周华莉;陈晓玉;钱信黎;张世荣【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相关文献】1.2015年广州市STD高危人群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率的调查结果分析[J], 梁容娇;叶兴东;汤少开;何婉苹;庄锦填;林壬娇2.安康市汉滨区旧宅基地腾退复垦项目投资预算对比分析——以汉滨区2019年度17个镇办腾退项目为例 [J], 王捷;王志超;李杨;南庆伟;蔡彤彤3.安康市汉滨区山地辣椒栽培技术 [J], 梁静娜;贺佰成;叶淄;颜复美4.安康市汉滨区香菇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J], 章波;王海燕;蒋晓琰;郑清芳;李云鸿;李欢;赵强;彭锐;王玲;徐信霞;张艳;汪德义5.昆明市2006年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调查结果分析 [J], 李琳;车忠民;张婉筠;刘俊;张燕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500例HIV抗体检测的流行状况及结果分析

12500例HIV抗体检测的流行状况及结果分析

12500例HIV抗体检测的流行状况及结果分析目的了解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在人群的发病状况和流行情况。

方法对2008~2010年来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的患者和体检人员,常规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初筛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反应者送鹰潭市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诊。

结果12 500例血清标本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0.12%。

其中,静脉吸毒者8例,占53.3%;性病者5例,占33.3%;孕产妇1例,占6.6%;普通人群1例,占6.6%。

结论本地区艾滋病有向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今后应加大监测力度,尤其是对高危人群的监测,防制重点应控制静脉吸毒引起的传播,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使其改变高危行为或采取安全性行为,防范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蔓延。

标签:艾滋病;HIV抗体;流行状况;分析艾滋病全称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n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包括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污染的注射器和母婴传播。

目前,已经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1],为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艾滋病(AIDS)的分布情况,笔者对2008年1月~2010年5月12 500例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和体检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 500份标本来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的患者和体检人员,年龄2~85岁,其中含特殊人群87例(吸毒人员、性病患者)。

1.2试剂和仪器(1)试剂:HIV抗体第3代(双抗原夹心法)诊断试剂盒,由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HIV抗体质控血清由北京康彻思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贵阳市艾滋病哨点人群HIV、HCV、TP检测及结果分析

贵阳市艾滋病哨点人群HIV、HCV、TP检测及结果分析

贵阳市艾滋病哨点人群HIV、HCV、TP检测及结果分析目的了解贵阳市男男同性行为者(MSM)、吸毒者(DUS)、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孕产妇(PRG)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为相应疾病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贵阳市2015—2017年艾滋病哨点人群共有4 296人进行HIV抗体、HCV抗体、TP抗体初筛和复检,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B)进行HIV确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2015—2017年HIV、HCV、TP总感染人数分别为197人、550人、317人,感染率分别为4.59%、12.80%、7.38%;MSM、DUS、STD、TP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4.11%、0.58%、0.4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CV感染率分别为0.40%、44.56%、0.7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TP感染率分别为13.77%、14.96%、2.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贵阳市HIV感染率最高的是男男同性行为者,HCV和TP感染率最高的是吸毒者,在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要加大对男男同性行为者和吸毒者的监测。

标签: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螺旋体;哨点人群自从美国1981年在男同性恋人群中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1],全世界每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艾滋病(HIV/AIDS)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

贵阳市自1994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17年9月30号,累计存活HIV/AIDS 4 350例,累计死亡643例,合计4 993例。

艾滋病哨点监测是AIDS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来源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哨点检测MSM、DUS、STD、PRG样本。

沙酮门诊新病人HIV.HCV.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沙酮门诊新病人HIV.HCV.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沙酮门诊新病人 HIV.HCV.梅毒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美沙酮门诊新病人HIV、HCV、梅毒检测结果。

方法:将红花岗区2012年-2018年共339例美沙酮新建卡病人视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为患者实施HIV、HCV、梅毒抗体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者送往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验证。

结果:在339例美沙酮门诊新病人中,<31岁的患者41例,所占比例是12.09%;31-50岁的患者为272例,所占比例是80.24%;>50岁的患者为26例,所占比例是7.67%。

初次筛查男、女HIV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45%与2.59%;HCV抗体阳性率分别是48.43%与56.9%;梅毒阳性检出率男女占比分别是 5.83%、34.48%。

相较而言,女性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率显著较高,与男性梅毒筛查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美沙酮门诊新病人HIV.HCV.梅毒检测的阳性率较高,需要加强门诊筛查与研究的重视程度,避免患者症状的发展。

【关键词】美沙酮;门诊病人;HIV;HCV;梅毒检测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是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依赖者使用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患者至少3个月以上使用美沙酮替代海洛因治疗[1]。

美沙酮维持治疗可能够降低非法毒品使用量,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2]。

国家加强美沙酮持续治疗的门诊筛查,能够控制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等由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深入研究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门诊患者的HIV、HCV、梅毒检测结果,文章将红花岗区2012年-2018年美沙酮新建卡病人视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论述,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红花岗区2012年-2018年美沙酮新建卡病人视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分别实施人HIV、HCV、梅毒检测。

339例患者中,男性223例,女性116例。

腾冲县戒毒所戒毒人群HIV检测结果分析

腾冲县戒毒所戒毒人群HIV检测结果分析
赵 青,徐寿鑫,张亚青,蔡文斌 ,彭佳艳 ,董海燕
腾冲 690 ) 7 10 ( 云南省腾冲县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云南
摘 要:[ 的]了 目 解腾冲县戒毒人群 HV I 感染、流 行现况,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 提供剥- 学依据。方法]对 20 年 ~ 06 [ 04 20 年在戒毒所内 接受强制戒毒的戒I 人 口 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 及 测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 结果]共 给则 11 人 ,抗体 阳性 考 14 , 68 1 人 感染率 70 %。其 中静脉 .5 注射 吸毒人 31 群 7 人,阳 7 人, 性 4 阳性率 1.5 ;口 14 人,阳 4 人, 99 % 吸 27 性 0 阳性率 32 %。[ .1 结论] 腾冲县吸毒人群主要以口吸为主。在艾滋病中度流行区,防止 HV I 在吸毒人群 中 传播 , 切实加强对 吸毒 人群 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一项 不容 忽视的工作 。
3 ~4 1 0岁 4 4人 (9 3% ;民族 :汉族 12 7 2. O ) 3 6人
吸毒人群可通过性途径和共用针具吸毒感染和传
( 19 % ,傈僳族 10人 ( 0 5 % ,其它 民族 1 2 播艾滋病病毒 ,监测结果显示 ,腾冲县的吸毒人群和 8.5 ) 7 1.1 ) 2 人 (.4 ) 7 5 % :文化 :初 中 8 1 ( 1 3 % ,小学 5 3 静脉注射 吸毒人群 H V 3 人 5. 6 ) 5 I 感染率分别为 7 0% 1. 5 , . 5 和 9 9% 人 ( 4 1 % ,文 盲 占 6 8% 3.8 ) . 0 ,高 中及 中 专 以上 占 其 中以男性青 年居 多,职业 以农 民和无业人员 客观 上 形成 了卫 生部 门开展 工 作 []陈 刚,吕 军.关于我国流动人 口公共卫生管理的思考 [] , 2 M.

注射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检测分析

注射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检测分析

麴堕医堂焦拯丞蚕至QQ鱼至蔓丝鲞差!塑』旦!空丛鲤!垡:曼尘:至鲤鱼:坠丛:丝:垒b:!注射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检测分析奚弟荣,张宗辉,李天蓉,蒋新淑,赵朝珍85【调查研究】[关键词]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注射吸毒;血清学;检测。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4028(2006)01~085—02南充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多,已发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中,注射吸毒者感染占51.06%。

而本辖区的吸毒人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

为进一步了解注射吸毒人群的HIV、HCV、梅毒的感染现状,于2005—0I/06对开展行为学调查的吸毒者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顺庆城区开展行为学调查的注射吸毒者。

1.2方法1.2.1血清标本采集对核实为注射吸毒者后,再分批集中登记,由检测技术人员采集全血3IIll,分离血清备检。

1.2.2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每份血清进行检测HIV与HCV抗体。

HIV抗体阳性反应的血清均经2种不同ELISA试剂联合检测,阳性者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确认实验。

梅毒用PRP法。

1.2.3使用试剂上海科化珠海丽珠HIV抗体ELISA诊断试剂合。

HCV试剂:山东潍坊3VHCV抗体ELISA诊断试剂合;梅毒采用上海实业生产的TRUsr试剂。

2结果2.1基本情况本次检测224名注射吸毒者,HIV、HCV、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6%、80.80%、8。

48%(表1)。

2.2年龄分布HIV感染者集中在20~29岁组及30--39岁组,感染率为4.34%和6.5%。

HCV各年龄组感染率均较高。

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0--39岁组,感染率为10.87%和10.57%(表2)。

表1224名注射吸毒者HIV、HCV、梅毒检测结果表2注射吸毒人群感染HIV、HCV、梅毒年龄分布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作者简介:奚弟荣,男,主管技师,微生物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生物学现状, 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社区内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吸毒人员400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逐一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作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400名吸毒人员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5%;当前使用的主要毒品为海洛因,占91.25%,静脉注射吸毒占65.75%,最近1个月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比例为0.76%;最近1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8.36%;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2.94%;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为95%;HIV 抗体阳性率为1.25%,HCV抗体阳性率为67.2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3.50%。

结论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低,但安全套使用率仍低,高危行为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

艾滋病的传播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无保护的性行为、多性伴、共用注射器吸毒等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1〕。

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统计,绵阳市自199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止2010-12-31,在现住址为绵阳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中,经性接触传播占80.50%,经注射吸毒传播占12.90%。

为了解目前绵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改变及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感染现状,为评价防治艾滋病各项干预措施效果提供依据,于2011-04/06对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的吸毒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综合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的社区内招募口服、吸入和注射海洛因等毒品的吸毒人员400名。

1.2 方法按照《2011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统一设计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一对一的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毒品滥用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等。

同时,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3〕的相关要求,采集静脉血3~5ml,由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统一下发的试剂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检测。

其中,HIV抗体检测分别使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泰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酶免试剂进行初筛和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即可判定为HIV抗体阳性;HCV抗体检测分别使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泰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酶免试剂进行初筛和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即可判定为HCV抗体阳性;梅毒检测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两种试验均呈阳性时即可判定为梅毒;在招募的吸毒人员中,如发现有既往HIV抗体阳性者也应纳入到监测对象中,完成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CV抗体、梅毒检测,不再作HIV抗体检测。

1.3 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及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检测结果录入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由该系统统计分析艾滋病综合监测的相关指标。

2 结果
2.2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共涉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问题8个,全部问题回答正确为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

结果表明,被调查的400名吸毒者中,8个问题全部回答正确有342人,被调查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5.50%。

8个问题中,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患艾滋病回答正确率达100%,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能否看出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吃饭不会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会感染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可能感染艾滋病、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6个问题
回答正确率均在95%以上,而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仅为88%。

2.3 毒品滥用情况被调查的400名吸毒人员中,当前使用海洛因365人(91.25%)、冰毒19人(4.75%)、麻古9人(2.25%)、摇头丸5人(1.25%)、K粉4人(1.00%)、杜冷丁2人(0.50%)、大麻2人(0.50%)、可卡因1人(0.25%)。

不同吸毒方式中,主要为静脉注射吸毒263人(65.75%),其次为口吸137人(34.25%);最近1个月注射过毒品102人(25.50%);与他人有共用过针具史7人,占注射吸毒者的2.66%;最近1个月与他人共用过针具2人,占注射吸毒者的0.76%。

2.4 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被调查的400名吸毒者中,最近1个月有过性行为146人,最近1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56人,安全套使用率为38.36%(56/146);最近1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过性行为237人,最近1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87人,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6.71%(87/237);最近1年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17人,最近1次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9人,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2.94%(9/17)。

2.5 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被调查对象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322人,占80.50%,知晓检测结果316人,占98.14%;接受过美沙酮维持治疗307人,占76.75%;接受过吸毒者同伴教育331人,占82.75%;接受过安全套宣传推广使用331人,占82.75%。

2.6 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检测情况被调查的400名吸毒者中,HIV抗体阳性5人,HIV抗体阳性率为1.25%;其中既往HIV抗体阳性4人,本次采血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人;HIV抗体阳性者主要集中在31~49岁年龄组。

采血检测HCV抗体400人,阳性269人,HCV 抗体阳性率为67.25%,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

采血检测梅毒400人,判定为梅毒14人,梅毒检出率为
3.50%,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见表2)。

3 讨论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和危险因素,预测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预防措施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绵阳市于2006年起已连续6年开展了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即行为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本次调查400名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以青壮年为主,30-50岁占84.75%;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8.75%;婚姻状况不稳定,离异和同居比例高达23.25%;85%无相对固定的职业和比较稳定的收入。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5%,但仍有15%左右的吸毒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掌握不全面,针对这类人群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应充分利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清洁针具交换点和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为平台,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吸毒人员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普及毒品的危害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注射吸毒者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降低共用针具比例、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已被证明是降低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危险的有效措施[4〕。

本次调查的400名吸毒者注射吸毒比例达65.75%,最近1个月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的比例为0.76%,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8.36%,与2006年的基线调查[5〕和2009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6〕相比,共用针具的比例分别下降了88.03%、56.05%,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上升了61.11%、33.38%,表明绵阳市在吸毒人群中实施的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改变已见明显成效,但安全套使用率仍未到达80%以上,仍然存在共用针具注射吸毒的高危行为。

因此,在提高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同时,如何降低共用针具比例,提高安全套正确使用率,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将是今后对吸毒人群开展干预的核心内容。

本次调查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为1.25%,HCV抗体阳性率为67.25%,与2009年、2010年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7〕,HIV感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仍然存在,引起HIV和HCV传播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美沙酮维持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控制艾滋病、丙肝等
血源性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和由吸毒人群向社会人群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绵阳市于2006年开展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每年对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均要进行HIV抗体检测,已连续5年未检出新的HIV抗体阳性者。

今后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力度,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尽可能地将吸毒人员纳入美沙酮维持治疗范围。

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不能覆盖的地区,应积极开展清洁针具交换,降低因注射吸毒引起的HIV、HCV感染等公共卫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