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某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
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华医网国家级学分答案

华医网国家级学分: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答案)1.中国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解读1、影响90-90-90目标的达成的因素不包括()A、医疗资源有限、就医困难B、患者抵触治疗C、药物短缺D、不易维持HIV治疗和获得病毒学抑制E、心理健康恶化2、PrEP的适宜人群叙述错误的是()A、HIV抗体检测呈阴性B、存在较高HIV感染风险C、意识清醒,精神正常能够自主决策D、任何年龄段及性别E、无不适宜服用PrEP药物的身体情况3、艾滋病感染途径正确的是()A、血液传播B、空气、水传播C、日常接触传播D、食物传播E、昆虫传播4、PrEP每日口服给药组,在约第()直肠黏膜组织中和约第()子宫颈阴道黏膜组织中达到血液中TFV-DP的最大细胞内浓度。
A、2天,7天B、3天,7天C、3天,10天D、7天,15天E、7天,20天5、()中国首部HIV暴露前预防用药专家共识发布。
A、2010年B、2012年C、2018年D、2020年E、2021年6、根据2019年数据统计,我国死亡数居于首位的传染病是()A、艾滋病B、肺结核C、乙肝E、狂犬病3、肌酐清除率低于()为PrEP的禁忌人群A、120毫升/分钟B、80毫升/分钟C、70毫升/分钟D、60毫升/分钟E、50毫升/分钟4、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三个90%中,第三个90%是指()A、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B、90%已经诊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C、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D、90%的高危人群接受综合性干预措施E、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症状得到缓解2.青年学生人群的艾滋病疫情与防控措施1、MSM是指()A、男性同性恋者B、男男性行为者C、双性恋者D、异性恋者E、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者2、艾滋病的潜伏期()A、1-3年B、3-5年C、5-7年D、6-9年E、8-10年3、青年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以()为主A、男男性行为B、交换针具吸毒C、输血D、暴力损伤E、接触传播4、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人群是()A、青年B、老年D、女性E、婴幼儿5、青年学生感染者男女比例为()A、5.7:1B、13:1C、25:1D、46:1E、51:16、研究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和病人中,以()学生为主A、高中二年级以上B、高中三年级C、大中专学生二年级以下D、大中专学生二年级以上E、大中专学生三年级及以上4、艾滋病病毒在人体中的()含量最高A、乳汁B、血液、淋巴液C、精液D、阴道分泌物E、唾液、汗液、眼泪3、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是()A、白细胞B、B淋巴细胞C、红细胞D、T淋巴细胞E、吞噬细胞3.MSM人群HIV疫情防控的挑战1、HIV暴露不包括()A、与HIV感染者共用静脉注射针具B、HIV感染者的体液溅入眼睛C、输入可能被HIV感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D、与HIV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E、与HIV感染者共用坐便器2、MSM是指()A、男性同性恋者B、男男性行为者C、双性恋者D、异性恋者E、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者3、MSM是HIV感染高危险人群的原因,不包括()A、男性生理结构B、多性伴C、性行为的高危险D、安全套使用率低E、同性伴侣关系维持时间较短4、视同性恋为有罪的国家不包括()A、伊朗B、俄罗斯C、埃及D、土耳其E、约旦5、HIV防控的关键人群不包括()A、关键人群性伴B、艾滋病患者共同居住人C、MSMD、性工作者E、吸毒者6、“LGTB”四种人中"B"指的是()A、女同性恋者B、男同性恋者C、双性恋者D、变性者E、异性恋者1、艾滋病发现日是()A、1969年9月5日B、1980年10月30日C、1981年6月5日D、1981年5月5日E、1986年6月6日3、IPV是指()A、男男性行为者B、亲密伴侣暴力C、吸毒者D、暴露前预防E、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者4.HIV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阻断研究进展1、HIV暴露不包括()A、与HIV感染者共用静脉注射针具B、与HIV感染者共用坐便器C、输入可能被HIV感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D、与HIV感染者无保护性行为E、HIV感染者的体液溅入眼睛2、()是PEP预防效果成功的关键A、暴露持续时间B、PEP启动时机C、服药者依从性D、病毒来源及状态E、抗病毒药物在组织中的渗透性3、指南推荐主要的PEP预防方案,三联抗病毒药物需持续使用()A、3天B、7天C、15天D、28天E、30天4、“2+1+1”PrEP按需服药方式,正确的是()A、预期性行为发生前48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12h服药1片,48h再服用1片B、预期性行为发生前12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12h服药1片,48h再服用1片C、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12h 服药1片,24h再服用1片D、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24h 服药1片,48h再服用1片E、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24h口服2片TDF/FTC(或TDF/3TC),在性行为后,距上次服药48h 服药1片,72h再服用1片5、HIV防控的关键人群不包括()A、关键人群性伴B、艾滋病患者共同居住人C、MSMD、性工作者E、吸毒者6、PEP要求在暴露后()内应尽快启动以达到预防作用,超过此时间,则无预防作用。
宜春市2008~2010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

s nW ema rrnm s o u , n / r ta a o r r a new srm paa tadmi at okr ae o 0t4 . i a t j a s i inr t ad/ ehn hl f e pel c a o es s n gn re gdf m 2 0 o s h ot s oe l o f so ve f n r w s r o
低 流行 水平 ,经性传播 是主要 传播 途径 ,农 民和 2 4 0— O岁外 出务 工人 员 占阳性率的 5 % 以上。 0
关 键 词 :艾 滋 病 抗 体检 测 ;结 果 分析 ; 宜春 市 中 图 分 类 号 :R 8.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8 X (0 1 1 0 0 O 137 6 1 3 0 2 1 ) 2— 0 0一 2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 宜春 市近 3 年来实验 室艾滋病检测结果 ,了解掌握 艾滋病 流行趋势与特征 ,为今 后
艾 滋病 防治工作提供 科学依据 。方 法:对 20 2 1 宜春 市不 同人 群 3 17 0 8- 0 0年 6 7 1份血清标本 H V抗体检 测进行统 I 计分析 。结果 :3 17 6 7 1份血清标本 中检 出 H V抗体 阳性 10例 ,阳性 率为 00 % 。结论 :宜春 市艾 滋病 仍处 于 I 5 .4
Ke o d : DS HI A t o y D t c o yW r s V i d e e t n,Re u t ay i ,Yih n n b i sl A l s n s e u
宜春市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于 2 o 年建 立艾滋病初筛 中 01 心实验室 ,2 0 0 8年筹建 艾滋病确 证实 验室 ,并 于同年年底
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

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目的分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情况,为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防病毒感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控制及减少吸毒人群病毒感染的情况。
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对这290例吸毒人员进行血检,分析吸毒人员的HIV、HCV、HBV、TP的感染情况。
结果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23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了HIV、HCV、HBV、TP,占比为81.03%,这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接着是HIV的感染率。
结论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的形势较为严峻,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病毒感染会加重吸毒人员的机体功能衰退,因此戒毒所应该加强行为干预与宣传教育,实施有效措施对现状进行控制与改善。
标签: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近些年来,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呈现快速、持续增长的态势[1],并且具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大于70%的患者均是因通过静脉注射毒品而导致感染[2]。
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丙肝)病毒、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戒毒所吸毒人员的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女性吸毒人员90例,而男性则有200例。
吸毒人员的年龄在20~59岁,其平均的年龄为(34.43±10.36)岁。
1.2方法首先,对这290例吸毒人员分别抽取4 ml的静脉血行血清分离。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吸毒人员进行检测,试剂盒来自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酶标仪来自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K201酶标仪进行检测操作。
温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6套

温州医科⼤学-流⾏病学考试(预防)第6套《流⾏病学》试卷(6)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A型题】1. “Handle had been removed”是说( c )A.美国的弗明汉(Framingham)对⼼⾎管病的研究B.英国的Doll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C.英国医⽣约翰斯诺(John Snow)使⽤病例分布的标点地图法对霍乱的调查D.我国学者对流⾏病学的研究E.以上都不对2. 以下哪个不是流⾏病学的特征(C)A. 群体特征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D. 研究疾病的病因E. 以上均是3. 流⾏病学主要应⽤于(E)A. 考核疾病的防治效果B. 评价⼈群的健康状况C. 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 研究疾病的病因E. 以上均是4.流⾏病学中的群体是指:CA.有典型症状的病⼈A.⽆症状的健康⼈C.在⼀定围的⼈群、可以⼩到⼀个家庭,⼤到全⼈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5. 某医师调查了1000⼈的HB S Ag,其中100⼈阳性,该调查合适的描述指标为DA. 发病率B. 患病率C. 罹患率D. 感染率E. ⽣存率乳腺30.0 20.0⼦宫颈25.0 16.7其他35.0 56.6合计100.0 100.0据此推论甲⼈群较⼄⼈群更易患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该推论是:CA. 正确B. 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或死亡率C. 不正确,因为未⽤率指标测量D. 不正确,因为未设对照组E. 不正确,因为未进⾏率的标化7. 某⾼速公路的统计资料表明,蓝⾊车⼦的车祸发⽣事件要⽐其他车⼦的车祸发⽣事件为多。
由此推论:蓝⾊车⼦发⽣车祸的危险性⾼于其他车⼦:BA. 对的B. 不对,因为⽐较的不是基础率C. 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D. 不对,因为没做显著性检验E. 不对,因为以现患率代替了发⽣率8. 下列哪⼀种测量常⽤来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 ( d )A 观察到的病例数B 观察到的新病例数C ⽆症状的病例D 同期暴露⼈⼝数E 同期患病数9. 某⼀类特征相似的疾病,当其发病率⾼于⼀般发病⽔平时,称为:( d )A. 散发B. 地⽅性C. 爆发D. 流⾏E. ⼤流⾏10. 在21个国家中,调查了1950年⾄1960年和1960年⾄1970年的⼼脏病死亡率,并分析了⼼脏病与该国家1971年⼝服避孕药使⽤情况的关系。
某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感染情况调查

某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感染情况调查姜楠【期刊名称】《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1)002【摘要】目的分析本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丙肝)病毒、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至2010年来戒毒所自愿和强制戒毒者436例采集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迹试验(WB)检测、确证HIV感染;用快速血浆凝集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感染;用ELISA检测丙肝和乙肝,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 436例吸毒者中检出抗-HIV阳性7例(1.61%)、梅毒阳性5例(1.15%)、HbsAg阳性65例(14.90%)、HCV阳性18例(4.12%).结论其他省市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高的惊人,相比较我市吸毒人群HIV总体上虽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已经超过1%,已经进入警戒线,提示我们为避免我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增高,应加强对此人群的健康教育.【总页数】2页(P102-103)【作者】姜楠【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驻马店,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9【相关文献】1.2012年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利香;高云;张培霞2.温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艾滋病、梅毒、丙肝、乙肝感染情况调查 [J], 刘燕飞;林荣;陈筱华;黄国勇;王晓雪;王彬3.2013年上海市闸北区哨点吸毒人群艾滋病、丙肝和梅毒检测情况调查 [J], 李锡琴;丁军;4.平凉市崆峒区2007—2012年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及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J], 蔡金有;柳晓琼;张磊;5.呼和浩特市2011年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及丙肝感染现状 [J], 韩霞;侯晓燕;李慧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市2000~2003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泉州市2000~2003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曾奕民;龚苍涛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
【年(卷),期】2005(020)004
【摘要】目的了解泉州市吸毒人员流行病分布、HIV感染率和梅毒阳性率.方法采用2次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检测血清中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采用1次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结果4年来共检测吸毒者1252名,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为0.80%,梅毒阳性114例,阳性就绪9.11%.结论全市吸毒人群未发现HIV感染者,但存在传播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做好吸毒人群的干预,提高吸毒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要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吸毒人群管理,增强青少年的自我防范能力
【总页数】2页(P183-184)
【作者】曾奕民;龚苍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泉州,362000;福建省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盈江县2011-2013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J], 万放换;思志生;聂永英;王继娇;杨建华;余顺俊;焦锋;韩云涛
2.铜仁市2011~2015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J], 王海;王亚西;和慧敏;陈思绮;张威
3.英德市2013-2017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J], SUN Rui-rui;MO Ping;LU Wen-jing
4.2014-2019年平乐县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J], 马元强
5.泉州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J], 谢汉瑜;王家春;杨育红;龚苍涛;叶培英;杨季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2008年南宁市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血清学监测比较研究

20__-20__年南宁市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血清学监测比较研究20__-20__年南宁市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血清学监测比较研究覃巍巍周芳华刘海燕栾苑李斯斯李萍(__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___530011)摘要: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__、20__两年共400份血样进行HIV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__、20__年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分别为20.5%、28.5%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男、女性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意义。
结论静脉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高但维持在一定水平无继续升高的表现近年来的干预措施初显成效应继续加大干预力度和扩大覆盖面减缓HIV的传播速度。
【关键词】艾滋病静脉吸毒监测干预效果The parative study of 20__-20__ about HIV serological surveillance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Nanning QIN Wei-weiZHOU Fang-huaLIU haiyanLI Si-siet al.(Nanning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Nanning,Guangxi 53001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HIV infection status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intervene effect, and for the HIV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 total of 400 blood sles from two years of 20__,20__, were tes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The two years of HIV infection rates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were 20.5%, 28.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 HIV infection rat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travenous drug user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HIV infection rate was high among the intravenous drug users, but maintained at a certain level.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was starting to show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low down the speed of HIV spread,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efforts should continue to be intensified ,and the coverage should be expanded. Key words AIDS, injection drug users , surveillance, intervention effect 南宁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南宁市的艾滋病疫情在__位居前列。
2008年卫生管理专业(06级)流行病学试题(A卷)

2008年卫生管理专业(06级)流行病学试题(A卷)考试时间:2008年6月5日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题)1.某试验检测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病人的能力,被称为:A.敏感度B.特异度C.阳性预测值D.一致性E.约登指数2.对某一筛检试验,如何提高它的阳性预测值?A.增加筛检的频度B.减少筛检的频度C.选择在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中实施筛检D.同另外一种试验方法并联使用E.选择在患病率较低的人群中实施筛检3.在糖尿病的检出方案中,A试验血糖水平定为160mg/100ml,而B试验定为130mg/100ml。
这就意味着:A.A试验的灵敏度比B试验高B.A试验的一致性B试验高C.A试验的假阳性率比B试验高D.A试验的假阴性率比B试验高E.A试验的阴性预测值比B试验高4. 管理流行病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对象是:A. 疾病和健康状况B. 社区人群C. 病人D. 健康人群E. 普通人群5. 在利用医院门诊病例或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倚是:A. 奈曼偏倚B. 伯克森偏倚C. 门诊病例-住院病例偏倚D.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 E. 排除偏倚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有随机分组B.有安慰剂对照C.有盲法D.有干预E.暴露不同7.随机分组最重要的作用是:A.控制选择偏倚B.控制分类偏倚C.控制混杂偏倚D.控制信息偏倚E.控制观察者偏倚8.RCT中,盲法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选择偏倚B.控制回忆偏倚C.控制混杂偏倚D.控制观察者偏倚E.控制失访偏倚9.现场试验与临床试验的主要区别在于:A.分组的方法不同B.研究的人群不同C.随机方法不同D.现场研究不要求随机E.现场研究不要求盲法10.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A.不包括个体病人B.群体C.不健康的群体D.不健康的个体和群体E.个体和/或群体11.因果关联性研究,在各组样本量相同的条件下,证据效率最高的是:A.病例对照研究B.巢式病例对照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前瞻性病例队列研究E.随机对照研究1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有随机分组B.有安慰剂对照C.有盲法D.有干预E.暴露不同13.生态学模型中,流行病学三角认为疾病是哪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A.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行为因素B. 动因、宿主、环境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 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E. 环境因素、心理行为因素、卫生保健因素14.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15.在进行某病的队列研究时,最初选择的队列组成是:A、患该病的病人B、未患该病的人C、具有所要调查该项因素的人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E、没有所要调查该项因素的人16. 评价某致病因子的人群危害程度使用A、绝对危险度B、相对危险度C、特异度D、归因危险度百分比E、人群归因危险度17.Snow得到所有英国一生的肺癌死亡率为80/10万,其中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70年代起,吸毒问题在全球开始严重化[1]。
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现有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3%,经性传播占43.6%,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2]。
在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峻[3]的同时,吸毒人群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据卫生部统计,中国自1985年出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9年10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患者319877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02323例,报告死亡49845例。
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亚洲地区将成为21世纪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区域,中国也将可能出现HIV感染的暴发性流行[4]。
为了解某市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HIV感染情况、高危行为情况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等,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在该市的社区、戒毒所及其他地方(拘留所、看守所、美沙酮门诊、精神卫生中心)随机抽取1204例吸毒人员进行了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相关危险行为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8~2010年,随机抽取某市社区、戒毒所及其他地方(拘留所、看守所、美沙酮门诊、精神卫生中心)的吸毒人员1204例,其中208例来自戒毒所,421例来自社区,575例来自其他地方。
1.2调查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社区、戒毒所、精神卫生中心等地吸毒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按照尊重、知情同意、自愿保密的原则,对调查对象采取一对一逐项询问的方式。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毒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情况、HIV感染情况等。
抽取的1204例吸毒者均静脉采血检测HIV,检测试剂由省疾控中心统一提供。
1.3统计学方法资料用Excel2003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吸毒者的一般特征吸毒人群以汉族(97.80%)、男性(61.70%)、18~40岁(86.2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0.85%)为主。
职业以无业(家务及待业)和其他职业(性工作者、个体、司机等)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0.00%和23.33%。
54.90%的人进过戒毒所。
2.2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2008~2010年某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雷章恒,张青碧,甘仲霖(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四川泸州646000)【摘要】目的了解某市1204例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针对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于2008~2010年对某社区、戒毒所等随机抽取的1204例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204份,回收1204份,有效回收率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率为1.7%。
高危人群以男性、18~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危险因素主要有针具共用、无套性交、商业性交易等可能导致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因素。
该人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知晓率高,均大于90%,但是接受过艾滋病相关预防服务的比例较低,仅为1.2%。
结论该市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率较低,但是危险行为因素仍然存在,知信行不一致,存在较高的感染HIV的机会。
应该加大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病学;吸毒人群;高危行为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6-0839-02中图法分类号:R181.39文献标识码:AEpidemiologic analysis of AIDS among drug users in a city during2008-2010LEI Zhang-heng,ZHANG Qing-bi,GAN Zhong-lin(Department of Public Heath,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Sichuan646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drug users in a city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king scientific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AIDS among them.Methods Based on the health status questionaire uni-formly formulated by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ID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ina CDC and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1204drug addicts from a community,Drug Addiction Treatment Center and other places during 2006~2008were randomly extracted for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s1204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1204questionnaireswere returned with the recovery rate was100%.The infection rates of HIV was1.7%.The high-risk crowds were dominated by males,18-40years old,junior high school and lower education and unemployed.Main high-risk factors were sharing needle,sexual behavior without condom and sexual trade.More than90%drug addicts could answer rightly about the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ng knowledge of AIDS,but the proportion of receiving AIDS-related prevention services was lower,on-ly1.2%.Conclusion Although the HIV infection rate among drug users in a city is low,the high-risk behavior factors still exist. Therefore there is a high infection opportunity for HIV.The intervention intensity should be enhanced to control the spreading of AIDS in this area.【Key words】Human immunodeficeincy virus;Epidemiology;Drug users;High-risk behavior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3月30日第28卷第6期J Mod Med Health,March30,2012,Vol.28,No.6途径、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均在90.0%以上),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以“蚊虫叮咬是否传播”最明显,仅为64.9%,见表1。
2.3吸毒情况吸毒者中HIV感染率为1.7%,主要吸食海洛因和K粉,吸毒方式主要为静脉注射,占57.8%。
获得针具的途径主要有药店/药房、医院/诊所,分别占42.4%和23.0%。
共用针具率较高,最近6个月共用过针具占59.1%。
2.4吸毒人员危险性行为情况吸毒人员性行为中无套性交的比例较高,如配偶或同居者从未使用安全套的为52.9%,有时使用的为35.0%,每次都用的仅12.1%,见表2。
2.5对吸毒人员采取的防治情况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了针具交换或清洁针具发放、美沙酮发放、同伴教育等艾滋病预防干预项目,但在调查的吸毒者中接受过该干预项目服务的比例较少,以针具交换或清洁针具发放项目最为明显,仅1.2%,见表3。
3讨论3.1吸毒者的一般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吸毒者主要为18~40岁、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群。
其原因可能是18~40岁年龄为性活跃阶段,好奇心强,加之文化程度低、受教育少,对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和危害认识不够,无业导致生活散漫,为生活追求刺激而吸毒。
因此,建议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家长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尤其是性行为以及性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艾滋病、性病有更深刻的认识,避免吸毒行为在青少年中蔓延;同时,鼓励在校学生接受更高等的学校教育,以利于正确指导其人生选择,避免误入歧途。
政府出面,帮助解决就业问题,使其具有生活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3.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上述结果中,吸毒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则相对较低。
其原因可能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在艾滋病宣传知识上重点宣传其三大主要传播途径,而忽略了对非传播途径的宣传。
在调查者中,54.9%的人进过戒毒所,这些人曾接受过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强化灌输。
因此,建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戒毒所等部门在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同时重视对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如“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为吸毒艾滋病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歧视,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3.3吸毒情况从本次调查情况看,吸毒者主要吸食海洛因和K 粉,共用针具现象严重,最近6个月共用过针具者占59.1%。
其原因可能是,政府监督部门对毒品监督力度不够,毒品的可及性高;获取针具途径单一,仅为医院、药店、药房,可及性低;吸毒者对共用针具的危害意识不够,仅停留在知识的表浅意识,知信行不一致。
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毒品的监督力度,增加针具的销售渠道,增加其可及性,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心理教育,使其知信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