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的影像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变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变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是由于局部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反复发作导致短暂性失语、瘫痪、感觉障碍等。
较强的体征一般24小时内即可消除,严重者可发展为脑梗塞,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
其主要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次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及并发症等均易引起脑缺血。
若头部血流发生改变就会导致头部转动和颈部伸屈,进而使患者由于长时间脑缺血而导致头晕和不平衡感,临床认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是促进脑缺血首要因素。
为进一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血流學的相关性,本院分析3年间收治的50例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分析得到疗效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50例2021年1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在随机抽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50例患者中女患者27例,男患者23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为(35.2±21.3)岁,其中曾经做过脑部手术患者有5例,实验组50名患者中女患者25例,男患者2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为(44.8±21.7)岁,其中曾经做过脑部手术的有3例,而且这50例患者均是首次发作脑缺血,两组患者经全面检查排除心、脑等严重疾病的影响,确保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随机抽取的这50例健康人做体检,保证这些人群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具有比较意义。
对在我院住院的这50例患者在24小时内均给予头部CT和MRI检查,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干扰,两天后重新检查,排除脑梗死的可能。
要求患者晨起空腹,包括水也不能饮,清晨护士应在同一时段采取肘静脉血、肝素抗凝、并且在两小时内有专人进行测试。
用EHK-40红细胞沉降压积仪测量红细胞压积,测试血液的粘稠度一般采用FASCO-300型仪器进行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可以用免疫镭射比浊法进行测定。
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并做好记录。
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用于缺血性脑卒诊断结果比较

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用于缺血性脑卒诊断结果比较目的对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应用于缺血性脑卒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方便收集自2013年7月—2016年3月在该院所接受治疗的2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检查,记录和比较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病灶侧和健侧的显像参数,评估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脑血流灌注显像、CT 以及MRI的诊断图像数据发现:①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脑血流灌注显像的阴性检出率89.16%,MRI的阴性检出率为88.18%,均高于CT的66.01%。
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MRI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②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631,MRI的的检出阴性的NIHSS评分为0.470,均低于CT的2.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应用脑血流灌注显像、CT以及MRI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临床价值大。
[Abstract] Objectiv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ing,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results were compared.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from July 2013 to March2016 in our hospital accepted treatment of 203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ere analyzed,in patients after admission of patient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ing,CT and MRI examination,record and compare the imaging parameters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assessment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ing,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results. Results Showed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ing,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image data found:for patients into Diagnosis when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ing detection rate of negative 89.16% and negative MRI detection rate of 88.18%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T 66.01%. brain perfusion SPECT and MRI diagnosis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econdly,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ing detected negative NIHSS score for 0.631. MRI detected negative NIHSS score for 0.470 were lower than CT 2.321.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Th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CT and MRI diagnosis of node Fruit for comparison,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to choose the be st method of inspection,the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CT;MRI;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Ischemic stroke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不足以及脑的椎动脉或颈动脉等供血动脉因闭塞、狭窄等原因造成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1]。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目的:探讨运用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缺血性脑病32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发病7d内行SPECT/CT 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另选择12例健康人群对对照组,行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并按照公式X(-)-1.645S计算各部位与小脑比值下限值。
然后分别采用对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两种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单侧病变和双侧病变的检出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定量分析缺血性病灶51例,其中单侧33例,双侧18例,对侧比值法检出单侧病灶31例,检出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小脑比值法的检查率72.72%(P<0.05);双侧比值法检出双侧病灶7例,检查率为38.89%,显著低于小脑比值法检出率94.44%(P<0.01)。
结论: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两种半定量分析对于单侧病灶的缺血性脑病应选择对侧比值法,而双侧病灶应选择小脑比值法。
建议临床实践工作中正确评价病灶的特征而选择合理的显像方法,对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标签:缺血性脑病;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方法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由于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因此,早诊早治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C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为较佳的诊断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对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进行半定量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32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为27-79岁之间,临床表现及体征均符合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无颅脑手术史及脑实质性病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作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作用古文熠;阮兵;零刚新【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SCTP)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的意义。
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TIA的患者24例,均接受SCTP检查以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SCTA)检查,测量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达峰时间(TTP),以此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本组患者经头颅CT平扫均未见与临床表现相应的病灶,CTP显示17例患者的CT脑灌注成像存在与临床表现相应异常灌注区,包括13例前循环TIA以及4例后循环TIA;CTP脑灌注成像异常的前循环TIA患者中,MTT、rCBF及TTP均显著高于健侧对照区(P<0.05),而rCBV无明显差异(P>0.05);SCTA检查显示13例前循环血管病变,8例后循环血管病变,4例阴性。
结论:SCTP检查能够准确评价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合颈部SCTA检查对于TIA的病因诊断以及病情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影像技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CT灌注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流动力学【作者】古文熠;阮兵;零刚新【作者单位】高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高州 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高州 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高州 5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1;R743.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因颈动脉或者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短暂性血供不足,导致局灶性脑缺血性而诱发的短暂性、突发性以及可逆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可持续数分钟,多在30min内即可恢复,多无急性脑梗死表现,但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h者常存在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经MRI或CT可观察到脑组织缺血征象[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造影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造影分析摘要目的: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方法:2008~2010年收治患者64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责任血管的病变情况。
结果:64例TIA 患者DSA检查发现脑血管正常8例。
56例(87.5%)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127处,颅外病变62处,颅内病变65处,轻度狭窄47处(37%),中度狭窄30处(23.6%),重度32处(25.2%),闭塞28处(22%)。
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狭窄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程可逆,是治疗干预的最佳时机,TIA后2年内就有5.3%的患者出现卒中,3个月内有1/9的患者发展成卒中,其中半数发生在起病后的2天以内[1],5年内约有1/3的患者脑组织出现大面积梗死。
因此,积极寻找原因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2008~2010年收治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64例,分析脑血管病变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TIA患者64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且均于发病24小时内急诊行颅脑检查而未见出血灶及低密度灶。
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31~74岁,平均61.5岁。
其中颈动脉系统38例,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过性单眼黑朦,单个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椎动脉系统26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意识障碍、复视、双眼黑朦等症状。
病程1小时~2个月,平均10.8天,症状持续时间1~30分钟,频发18例(发作次数>2次)。
合并高血压42例,冠心病10例,心房纤颤病史3例,糖尿病12例,血脂异常13例。
方法:入选患者在DSA前,均常规行实验室检查。
使用GeneralelectronicLCV 血管造影机,碘海醇造影剂(欧苏,300mgI/ml),最大造影剂量170ml,在镇静、局麻和监测下,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用5-6F动脉鞘,将5F猪尾导管(Cordis)引入行主动脉弓造影,根据主动脉弓分型,选择椎动脉导管、西蒙等导管,分别行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开口附近等处,进行诊断性造影,详细观察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病变。
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特征与类型

注和脑葡萄糖代谢 断层影像 , 并得到各脑 区/ 小脑代谢 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 比值 , 进一步得到 I C V D组的代谢 、 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7 7 9 5 . 2 0 1 3 . 0 1 . 0 0 8 ]
・核 医 学 专 题
・
脑代谢 . 脑 血 流 同 期 显 像 在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的影 像 特 征 与 类 型
王 曼 马云川
型( 3 3 个病灶 ) : 脑血流不 同程度减低 , 脑代谢保持正常 ; 1 V型 : ( 4 4个病灶 ) 脑代谢 中重度 减低 , 脑血 流轻度减低 ; V型 : ( 2个病灶 )
脑代谢不 同程度减 低 , 脑 血流增 高。第 Ⅱ 型- 第Ⅳ 型为 代谢一 血流不 匹配 型 ; 第 V型为代谢 - 血 流反 向分 布。结论 F — F D G和” N — A mo n i a 同期 P E T显像 的影像特征与类 型, 对 于研究 I C V 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 意义 。
C a p i t a l Me d w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r i n g 1 0 0 0 5 3 ,C h i n a ; 3 . D e p a t r en m t fN o e u r o l o g y , X u a n w u H o s p i t a l ,C a p i t a l Me d w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科王纪佐潘旭东'■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表现上有哪些特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 nsie nt Ischemic AttacksTIAs )是指急性发作的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或缺 损,病因是由于供应该处脑组织(或视网膜) 的血流暂时中断所致。
传统的TIA 定义,人为的将神经系统局限症状 发作时间限定为少于 24小时,然而,绝大多数 TIA 发作少于15分钟,一般不超过 1小时,超过1小时的TIA 发 作多岀现CT 或MRI 可见的脑组织损害, 罕有发作长达 24 小时者TIA 临床表现的特点1 . TIA 的临床表现几乎全是靠患者的主诉所得,故详细的病史对诊断至关重要。
但可 靠性和认识度影响 TIA 诊断的阳性和阴性率。
2 .突然发病,神经功能缺损不呈进展性和扩展性。
如身体不同部位按顺序先后受累时,应考虑为偏头痛和癫痫发作。
3 •发作时间短暂,一般持续 15分钟,不超过1小时4 •患者主诉局限性:限于患者对医学知识和神经系统症状学的了解所限, 故TIA 的症状也只限于运动、失语、视力障碍等明显症状。
特殊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不能被患者认识和 描述,对发作时间的描述也会有一定岀入。
5 •患者所述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不一定都是 的短暂神经功能缺损发作称为类 TIA (YIA — mimic )TIAs 不是“良性”疾病,它预 示患者处于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和其他 血管意外的高度危险中,故应予积极处 理,以减少发生脑梗死和其他血管性事件 的发生。
TIA ,非缺血性6 •一般讲TIA 的症状是“阴性”,以区别于癫痫发作等。
7 •夜间睡眠时发作 TIA ,患者能否认识?夜间发作和白天发作有无 区别?怎样和睡眠疾病及副睡眠疾病鉴别?夜间 TIA 发作和睡眠生理的关系?夜间发生的中风是否先有TIA ?凡此种种皆无从验证。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

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应用脑血流灌注显像(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imaging)是一种运用放射性核素探查脑内血流灌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该技术,医生可以对脑部组织的灌注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帮助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
脑血流灌注显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帮助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注射体内后的显像原理,通过核素在血流中的分布情况反映脑血流的分布情况。
在脑血流灌注显像过程中,患者会接受核素注射后,在放射仪的探测下进行扫描,从而获取脑血流情况的影像信息。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了解脑部灌注情况,判断血管供血是否充足,帮助诊断脑血管疾病。
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1. 脑卒中的诊断: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检查患者的脑血流情况,可以确定脑卒中的部位、程度,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 脑血管疾病的评估: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评估脑部血管供血情况,判断缺血、梗塞等情况,帮助医生进行精准治疗。
3. 颅内肿瘤的定位:在颅内肿瘤的诊断中,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肿瘤的位置、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 脑外伤后的评估:脑外伤后,通过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可以评估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 脑神经病的诊断:对于脑神经病的诊断,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帮助明确病变位置和性质。
三、脑血流灌注显像的优势1. 非侵入性:脑血流灌注显像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安全性高。
2. 高分辨率: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脑部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准确性高: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以直观地反映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对于脑血管疾病、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1
减低、 缺损或增高则视为异常;
核素显像半定量方
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 放化纯度 大于 90% 及 95% 。仪器采用西门子公司 E. Cam 双 探头带符合线路的 SPECT 仪, NaI 晶体厚度 1 英寸。 脑血流灌注显像 : 用扇型准直器, 旋转步进采集 , 矩 阵 128 128, Zoom 1. 23, 30s/ 帧, 5. 6 / 帧, 共 64 帧 , 采用 Butterworth 滤波函数重建脑横断面 , 矢 状面和 冠状面断层图像。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用同机符合 线路, 采集参数同上, 采用 Metz 滤波函数重 建脑横 断面、 矢状面及冠状面断层图像。 1. 2. 2 显像方法
作者简介 : 何洁 ( 1964- ) , 女 , 北京市人 , 医学硕士 , 主治医师 , 主 要从事核医学影像诊断工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年第 17 卷第 9 期
J M ed Imaging Vol. 17 No. 9 2007
1. 2
方法 显像药物及仪器
18
个断层方向和 2 个层面以上较对侧出现明显放射性 F FDG 与 Tc ECD 均
表 2 血管受阻程度与侧枝循环建立与否的关系 血管闭塞 血 管狭窄 合计 ( 例) ( 例) ( 例) 有侧枝代偿 无侧枝代偿 6 3 3 15 9 18
2
按照判断标准 , 有侧枝代偿与无侧枝代偿患者脑 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脑各部位受累程度分布 频数结果见表 3, 经比较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 ( P > 0. 05) 。
2
= 6. 750, P = 0. 009) 。
结论 : 低灌注、 低代谢是脑缺血患者的主要表现 , 检查距发病 时间长短及是否有侧枝循环建立与灌注及代谢变化有关。 中图分类号 : R743. 31; R814. 42
Analysi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e and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h image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t HE Jie, ZHANG Ren ling , ZHAI Yong, XU Ying lu Dep artment o f N uclear Medicine, Xuanwu H osp ital , CM U, Beij ing 100053 , P. 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rebral blood f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w perfusion and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占所有病例比例 ( % ) 51. 85 3. 70 3. 70 7. 41 7. 41 25. 93 100
EE或 F
F并存
注 : E 血流灌注 ; F 葡萄糖代谢 ;
双侧放射性摄取大致对称 ; 无 指没有侧枝循环 ; 有
按照 DSA 所见, 血管受阻程度与侧枝循环间的 关系见表 2, 经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受阻程度与侧枝代 偿状况间有显著差异 ( P < 0. 01) , 有侧枝代偿患者 中以脑血管闭塞居多 , 无侧枝代偿患者中以脑血管 狭窄占多数。
表1 项目 E F F FF 和 合计
指有侧枝循环
不同发病时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结果 ( 例 ) 亚急性期 有 1; 无 1 0 有1 有 1; 无 1 无1 有 1; 无 2 9
放射性摄取增高 ; 放射性摄取减低 ; -
急性晚期 无2 0 0 0 0 0 2
慢性期 有 3; 无 7 有1 0 0 无1 有 1; 无 3 16
脑代 谢显像前禁食至少 4h, 给
18
药前安静休息 15~ 20min, 测量空腹血糖, 当血糖为 4. 4~ 6. 7mmol L 时 , 静脉注射 F FDG 185MBq, 继 续休息 40min 开始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患者检查 前禁食同前 , 给药前 30min 口服过氯酸钾 400mg, 然 后静脉注射99Tcm ECD 740 MBq, 20~ 30min 后行断层 显像。两次检查中需视听封闭。 1. 2. 3 结果判断 核素显像定性诊断: 通过视 觉观察脑血流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各断层放射性分 布情况, 如病变侧额、 颞、 顶、 枕叶、 基底节、 丘脑在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t, TIA) 为脑卒中的先兆症状, 约 1/ 3 的 TIA 患者可进展为 脑卒中。防治脑卒中 的关键是治疗 TIA, 而 TIA 的 治疗效果又取决于是否能早期诊断。脑血流灌注显 像作为一种成熟的检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随着 PET 的出现 , 特别是 SPECT 符合线路的应用 ,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就上 述两种显像方法在 TIA 中的影像特点阐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1
法 : 利用 ROI 感兴趣区 , 采用镜像比值法分别于脑血 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相对应位置测量额、 颞、 顶、 枕叶、 基底节及丘脑等部位的患侧 / 健侧放射性 计数比值 , 当 比值 大于 1. 10 或小于 0. 90 判 为异 常 。 1. 2. 4 受损程度判断标准
[ 1]
按照上述判断标准 , 以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t in different stages by observing the varieties of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single side cerebral vessel stenosis or occlusion.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ime that suffered ischemic attacks, and the result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image and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image were analysed. Furthermore, 27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o as to compare the result of the two groups in two methods. Results: In three groups,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 sion of most patients showed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rate of diminished perfusion and diminished metabolism was 51. 85% in the pa tients. In other patients, the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of ischemic cerebral tissue showed increased or unchanged respectively. T he extent of ischemic brain lesion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
解不同 发病时期脑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的特点。 方法 : 将 27 例患者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急性期、 亚急性期及慢性 期 三组 , 比较三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的结果。将 27 例患者按照有无侧枝代偿分为两组 , 比较侧 枝 代偿与脑损伤的关系。 结果 : 三组中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 谢均减低的患者占 51. 85% , 除此之外 , 血流灌 注和葡萄糖 代 谢还可表现为增高、 正常或接近正常。有 无侧枝 代偿两 组患者 间脑受 累程 度分布 无显 著差异 (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 发射型计算机 ; 符合线路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脱氧葡萄糖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9011( 2007) 09- 0895- 04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年第 17 卷第 9 期
J Med Imaging Vol . 17 No. 9 200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的影像分析
何 洁, 张人玲 , 翟 勇, 许英路
北京 100053)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
摘
要
目的 : 通过观察单侧或以单侧血管受累为主的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患 者的脑血 流灌注和葡 萄糖代谢 的变化 , 了
2
= 6. 750, P = 0. 009) between patients
with collateral flow and patients without collateral flow. Conclusion: Diminished perfusion and diminished metabolism status frequently a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brain lesion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The variet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and glucose metabolism are related to the time that suffered ischemic attack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Key words Tomography, emission computed; Coincidenc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t; Deoxygluc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