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发展史

合集下载

香港回归日重温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与成就

香港回归日重温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与成就

香港回归日重温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与成就香港回归日是每年的7月1日,这一天标志着香港回归中国的历史事件。

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与繁荣,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港。

本文将重温香港回归后的经济发展与成就,展示香港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实体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香港回归后,以其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成功地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坚持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逐步建立健全了金融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

香港的货币自由兑换制度、世界级的金融市场和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

二、国际贸易港的腾飞作为一个国际贸易港,香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贸易环境,为香港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香港回归后,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贸易额大幅上升。

香港的外贸往来广泛涉及世界各国和地区,其中包括了珠三角地区、东盟国家以及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香港以其高效的港口和黄金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内地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港,具有突出的国际贸易地位。

三、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香港回归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金融服务、贸易物流、旅游服务、专业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在香港得到迅速发展。

香港金融服务业不仅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还为大陆企业提供了高效的金融服务,实现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互补和共同繁荣。

四、科技创新的突破香港回归后,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在科技研究与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建设了一系列科研基地和创新园区,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香港不断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与繁荣。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化香港回归后,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香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香港通过举办各类国际性活动和会议,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论香港经济发展史

论香港经济发展史

2011-2012年第一学期《香港史概论》科目考查卷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姓名:学号:成绩论香港经济发展史摘要:经过160多年时间,香港从一个可谓荒无人烟的孤岛迅速发展为今天的远东轻工业制造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令世人为之侧目。

香港作为近代城市的发展,经历过一段相当曲折的路程。

关键词:香港;经济发展;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于漫漫一百多年时间里,香港人齐心合力写下了一段传奇经历,令香港由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港转变成今天的国际大都会,亚洲最重要的城市。

在踏入新世纪前,且看看香港的发展史,了解多年来香港作为枢纽角色的转变。

(一)转口港形成前时期(1841-1860)古代香港地区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手工业,以制盐、制香、修船为主,海上运输也颇具规模,屯门、尖沙咀、香港仔等都曾是比较活跃的港口。

1841年英国人强行在港岛登陆,1842年正式割占香港后,初期主要是从事最恶毒的鸦片走私活动。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受开放五口通商的直接影响,在港的部份外商将其实力分散到新开的商埠,香港的经济地位受到严重打击。

但进入50年代以后,国内外形势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适应华侨社会的需要,横贯东西方向的“金山庄”和沟通南北交通的“南北行”应运而生,为这种交往所需的旅馆业、各种商号也纷纷设立。

华商很快便掌握了港贸易额的1/4以上,中国商人社团开始在港岛崛起。

香港己略具近代城市的雏型了。

(二)转口港时期(1860-20世纪50年代)香港作为一个转口港的地位,从其确立以至完成,并向工业化城市的转变,经历了将近100年的时间。

以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为标志,将这一时期划分为前后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860-1898年)1860年10月24日,英国政府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了南九龙。

从此,自南九龙至港岛间的广阔水域置于英国的实际占领下,这对于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1896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这使得从西欧到香港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5,000公里以上,欧洲来港航线方便多了。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

香港经济发展历程香港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香港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

由于其地理优势和自由贸易政策,香港吸引了商人和投资者的注意,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在20世纪初,香港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航运和贸易。

然而,二战后,许多国家纷纷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对香港的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香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降低关税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香港逐渐转型为一个工业和制造业基地。

低劳动力成本和高效的生产制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和制造业公司。

香港的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980年代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使得香港成为与中国内地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

香港在金融、贸易和物流等领域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到了1990年代,香港经济进一步多元化发展。

香港的金融业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证券交易所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此外,旅游业、房地产业和专业服务业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香港回归中国后,香港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国际社会的桥梁,为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香港的金融体系和法治环境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储备,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

然而,近年来香港经济面临了一些挑战。

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对香港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部分投资者和企业开始对香港的前景表示担忧。

此外,香港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其他亚洲城市竞争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总之,香港经济经历了从贸易港口到工业基地再到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

香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开放的经济政策和高素质的人才,持续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致力于保持其作为一个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1. 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 惕泡沫经济的发生。 2. 实行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警惕国际游资 (hot money)的袭击,参与国际一体化过程必须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3. 必须正确协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 的运用。 4. 各国应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 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 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2
对冲基金的投机策略

两个市场同时进行: 把拆借的港元兑换成美元 外国资金从股票市场撤出 逃离香港 港元汇率贬值 股指期货 沽空获益
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
外汇期货沽空获益 抛售股票 沽空股指期货
股票价格下跌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1.“虚”的一条战线,即港元金融战役的战略佯攻 (1)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播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 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 (2)对港币进行表面的进攻
第四次,港府正面与国家炒家交锋,赢得了香 港保卫战的胜利。
1 “舆论准备”阶段 2
前期对抗
3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4 港元金融战役的决战阶段
10
舆论准备
1.华尔街对冲基金“战无不胜”。
2.经济制度、宏观制度存在的问题
3.中国香港特区必然成为国际炒家的 “提款机”。
11
前期对抗
在前三次的交锋中,国际炒家先在拆借市场 上借入港币,兑换美元,抛售港币,迫使香港政府 拉高利率,利率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 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指数下跌,恒指期 货价格下跌加速股票市场下跌;外国投资者对香港 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 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85炒家抛售港币港府动用近230亿储备接盘86市场因信心不稳定以7254点收市全天跌去212点813港股跌至6660点创5年半以来新低814香港特区政府利用外汇基金高调介入当日港股劲升564点收市报722469点820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条件刺激恒指上升260点直逼7900点825港府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迫使炒家付出高额代价827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下跌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港府一天注入近200亿港元恒生指数上升88点828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港府顶住了空前的抛售压力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较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香港政府获胜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

澳门和香港的历史资料澳门和香港的历史沿革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于次年1月26日宣布占领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永久割让了香港岛。

1856年,英国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O年1O月24日迫使清政府缔结中英《北京条约》,将位于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领土包括西南的岛屿昂船洲,永久割让给英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英国借机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6月9日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O多个岛屿,租期为99年,1997年6月3O日期满。

这些新租地总面积约为975平方公里,约占香港总面积的92%,后被统称"新界"。

葡萄牙商人谎称商船通风暴,借澳门曝晒"水渍贡物"并贿赂明朝官员,得以入据澳门。

但直至鸦片战争前的近300年间,中国明清政府仍然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赋税。

-------------1845年8月,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趁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之机,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在澳门任命了自己的总督。

1849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封闭中国设在澳门的海关,侵占关闸,驱走香山县吏,占领了澳门半岛,之后又于1851年、1864年分别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又称中葡北京条约门,宣布中国"允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及属澳之地",等于承认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治权。

1928年4月,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通知葡萄牙政府,决定终止《和好通商条约》,但葡萄牙殖民者仍继续占据着澳门。

1957年,葡萄牙将澳门列为其8个"海外省"之一,归殖民部管辖。

1974年葡萄牙"四·二五"革命后,新政府实施"非殖民化"政策,宣布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国领土。

香港以前与现在的变化

香港以前与现在的变化

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
百年前。

近几十年来,香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小型港口城市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香港以前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贸
易和服务业,而现在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包括金融、信息技术、旅游业等。

香港的经济发展也使其成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前来投资。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香港以前的城市建设落后,基
础设施落后,而现在的城市建设更加现代化,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香港的城市建设也使其成为一个全球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香港以前的社会发展落后,社
会福利水平低,而现在的社会发展更加先进,社会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香港的社会发展也使其成为一个全球社会福利先进的城市,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前来定居。

总之,香港以前与现在的变化是巨大的,从经济、城市
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香港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发展历程经济

香港发展历程经济

香港发展历程经济香港的发展经济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在这个时期,由于中国清政府的不稳定和香港地理位置的优势,香港成为了一个繁忙的港口和贸易中心。

同时,香港还发展起了一个重要的航运业务。

20世纪初,香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但在战后迅速恢复并重建了港口和交通基础设施。

随着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香港成为大批中国人逃离共产主义政权的避难所,这对香港的人力资源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助力。

随后,香港开始逐渐发展低成本制造业和轻工业。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香港逐渐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这段时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内地需要香港作为窗口来吸引外国投资和进行外贸。

与此同时,香港开始大规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建设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成为了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了香港回归中国的日期为1997年,并确保香港可以保持高度自治和资本主义体制50年。

这个决定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的稳定和保障。

回归后,香港的经济继续迅速发展。

尤其是在1990年代,香港成为了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贸易和金融业务繁荣。

2003年之前,香港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贸易、金融和房地产等服务业。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香港的经济开始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和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香港开始积极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

特别是在近年来,香港政府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此外,香港还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和推广国际会展业来拓宽经济发展领域。

总的来说,香港的发展历程经济从一个繁忙的港口和贸易中心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不断调整和转型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香港仍然是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动力和潜力的地区。

香港股市发展历史

香港股市发展历史

香港股市发展历史咱来唠唠香港股市的发展历史哈。

一、早期起步(19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1. 开埠与初步形成。

香港在1841年开埠之后呢,就慢慢有了商业活动。

那些洋行啊,像怡和洋行啥的,就开始搞点类似股票的东西。

你想啊,当时香港是个贸易港口,大家做生意需要钱,就想着把自己的生意分成好多份,卖给别人一些,这就有点股票的雏形了。

就好比一群人凑份子做生意,你出一份钱,就占一点份额,以后赚钱了就按这个份额分。

2. 二战前的发展。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20世纪初,香港的经济越来越活跃。

银行啊、贸易公司啊这些企业越来越多,股票交易也变得更频繁了。

不过那时候,交易可没现在这么规范,就像在街边摆摊似的,大家凑一块儿,谈好了价格就买卖股票。

但是这也算是香港股市慢慢成长起来了,就像一个小树苗开始冒芽。

3. 二战期间的挫折。

二战的时候可就惨喽。

香港被日本占领了,整个经济都被打乱套了。

股市那肯定也是一落千丈啊,好多公司都倒闭了,股票就跟废纸差不多了。

这就好比一个正在跑步前进的人,突然被人绊倒,摔了个大跟头。

二、战后重建与发展(20世纪中叶 1980年代)1. 战后复苏。

二战结束后,香港又开始重建。

大量的资金涌入香港,因为香港的地理位置好啊,在亚洲来说是个很不错的贸易和金融中心的苗子。

这时候股市也跟着慢慢恢复元气了。

那些老的企业重新振作,新的企业也不断冒出来,股票市场又热闹起来了。

2. 六七十年代的繁荣。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制造业发展得很不错,像纺织啊、电子啊这些产业。

企业赚了钱就想扩大规模,就到股市去融资。

这时候股市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

股民们也很兴奋啊,都觉得买股票就跟捡钱似的。

不过呢,这期间也有一些小波折,比如有时候经济波动了,股市也会跟着跌一跌,但总体是向上的趋势。

3. 走向国际化。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香港股市开始走向国际化了。

国际资本开始关注香港,为啥呢?因为香港的制度比较好,经济发展也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经济发展史
香港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奇特的例子。

在殖民地的背景下,加上中港之密切联系,形成了香港特有的中西交融文化。

因此,香港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受到西方经济的影响,亦同时受到内地的因素的影响。

是故,香港的经济增长模式(Growth Model)也异于世界其他国家。

以下,我们会先回顾历史,看看香港如何在独特的环境下发展成一个亚洲的枢纽城市。

战前的香港
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让予英国,随后,英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由此时起,世界各地的货物及资金开始在港聚集。

凭着水深港阔的天然港,英国开始在本地建设货仓、码头等海港设备,令香港踏上了转口贸易的路。

1896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由欧洲到香港之航程。

而到了1911年,来往香港至广州的九广铁路亦正式通车。

此两项建设加速了香港发展成转口港之步伐,令香港在20世纪50年代前在转口贸易方面独领风骚。

战后的发展
日本在香港三年零八个月的统治几乎令本港的对外贸易全面停顿,香港面临第一次经济打击。

到香港重光后,本地外贸又重震声威,单是1947年至1951年五年间,香港外贸总额就增长32.4倍,平均增长达35.4%,大大超越了战前的水平。

可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长期眷顾香港。

1951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中国发起抗美援朝,联合国因此宣布对华实施禁运。

由于中国一直以来是香港对外贸易的重要伙伴,本港经济因此而受到沉重打击。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促使灵活多变而且适应力强的香港人寻求新的出路─轻工业。

在战后,大量内地人涌到本地,他们带着的资金及技术为香港发展工业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战后的西方工业国开始放弃成本不断上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改为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这正好为拥有大量廉价劳工的香港带来一个机会,发展出口导向的轻工业。

在十多年间,香港的工厂数目增加了八倍,工业制品出口占总出口八成。

这是香港的第一次经济转型,而这次转型比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地区如台湾及新加坡早了六年至十
年,令我们早着先机,在亚洲工业领域上叱吒一时,连带航运业亦因此而受惠。

多元化发展
70年代是香港经济风雨飘摇的时期。

台湾、新加坡及南韩等地均大力发展工业,出口额先后超越香港。

其后欧美等地之工业国先后实施成衣入口配额限制,加上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之股市大泻,无疑是雪上加霜,令香港陷入前所未见之深渊。

面对如此严峻的困境,香港人发挥灵活多变的本色,推行三个多元化计划─即「工业多元化」、「经济结构多元化」及「市场多元化」。

这些计划改变了以往集中发展单一行业的情况,多个行业如金融、贸易及房地产迅速发展,扩大了香港的经济基础。

金融服务业的起飞
80年代初,由于世界经济出现衰退,各大工业国采取激烈的保护主业,令本港产品出口面对很大的困难,加上香港前途问题令投资者信心大减,香港的经济全面低落。

直至1984年,中英两国公布《联合声明》,加上内地改革开放,香港在内地发展的带动下,转口贸易大幅回升,金融服务业借机发展,香港又从工业主导转型为金融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