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英文版

分数:_______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希腊神话的哲学思想及其与孔子中庸之道的比较专业_____ __________年级__ ____学号___ _____学生姓名_____ ______________Contents摘要 (ii)Abstract ............................................................................................................................................ i v Text (1)About the Confucius (1)His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 background he lives. (1)His philosophy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Golden Mean (2)A short introduction about the Greek mythology (3)The expression from Confucius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philosophy (4)Bibliography (6)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希腊神话的哲学思想及其与孔子中庸之道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背景作简要的分析,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两种文化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文章先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产生的起源,当时的地理社会背景以及孔子的一生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举例介绍孔子中庸思想的具体表现,让读者对孔子和中庸有一个比较熟悉的初步印象。
随即对希腊神话的产生、发展做简单提要(因为课堂上已讲了许多不做详述)分析其这哲学思想的体现,价值观和人生观、审美态度等进行浅析,进而对两中伟大的思想文明进行对比。
关键词:孔子众神文化奥林匹克精神中庸。
有关西方文化论文范文

有关西方文化论文范文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我们有必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西方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西方文化论文范文一:释义学的比较文学[摘要]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学科合并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学科范围的纷争。
本文引入释义学视角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对比较文学学科方法与研究程式进行探讨。
哲学释义学认为一切阐释都是从前结构出发,是基于前结构的创造活动。
本文指出由于传统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并不一定就是文化交流,这构成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分野的基础。
在面对他者本文时,调动他者文化对他者本文进行阐释属于外国文学研究;而充分调动前结构中的传统文化阐释他者本文,从而跨入阐释学的横向地带,在问答逻辑中达到视域融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关键词] 学科界限;前结构;视域融合1998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中国高等院校中文系诞生了,成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
学科合并一方面使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成倍增长,比较文学的地位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也给比较文学界和外国文学界带来了诸多烦恼,激发了许多学者对其深思、探讨。
2000年,《外国文学研究》杂志设置了“学科建设研讨专题”的专栏,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有关问题开展了讨论”[1];2002年,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期间,几位学者就“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进行了座谈[2];2003年,第二界“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对学科合并及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3];2004年,在首届中国比较文学高层论坛中,学者们继续就此话题进行讨论[4]。
对于学科合并,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对合并表示了认同,不过认为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是两个有各自不同特征的学科[5];有的学者认为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6];另外一些学者则对合并带来的问题忧心忡忡[7].学科合并带来的比较文学学科界限的模糊、教学的混乱、学术质量的低下[8]等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学科定位以及身份问题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史课程结业论文【可编辑】

跨专业选修课《西方文化史》结课论文姓名:学号:院系:中西思想文化对其政治制度的影响思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我这里讲到的思想文化是狭义上的文化,指的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并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国几千年来专制制度为什么会如此根深蒂固,通往现代民主政治之路发展如此漫长?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与之对应的政治制度也有巨大的差异,这两者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呢?首先,我们从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的社会历史方面来分析。
古代的中国,远在封建时代初期,国家权力集中在一家一姓之间,因此这使得氏族和血缘关系在政治上显得格外重要。
血缘关系的扩展,又使得宗法制得以产生,从此“公天下”彻底变成了“家天下”,这也就锁定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专制集权。
古代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贵族和皇帝只能是附属关系,受皇帝控制而无法做到相对独立,想搞独立的一律被定为“反贼”,并予消灭。
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为了维护本民族的权利,必须消灭流失于外邦的利益,因而古代中国始终向往大一统的时代,认为这样才会有安全感,这种思想在无形中增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合法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种对促成国家统一力量的颂赞,在另一种程度上导致了人民对这种力量的盲目崇拜。
追求国家统一的这种民族历史心态,纵容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
另外,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自古以自然经济为主,这种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因而也就具备了长期延续的基础。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具有不可避免的脆弱性,很多时候是“看天吃饭”,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人们变得柔弱而苟且,天子都不例外。
在荒年,天子往往会颁布“罪己诏”以求上天宽恕,就是个例子。
英美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英美文化概论课程论文---------------------------------------What I've Learnt in This CourseAuthor name: 杨坤student number : During this course,we have get the knowledge about America and Britain of their history , language , literature , education , politics and so on .United Kingdom covers only a small part area of the earth's surface , but its people share many different origins and cultures including the Scots , the Welsh , the Irish and the English .The English we use today has experienced too many changes . Old English of Anglo-saxon ,although it is the ancestor of modern English ,appears quite different from today's language .During AD 587-1066 , They used both Latin and Germanic scripts but always called their language Englisc .With the Norman invasion led by William the Conqueror in 1066 , norman French became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English .The following phases are Middle English , Modern English ,Standard English .British government system The monarchy is the oldest secular institu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is consisted of Acts of Parliament , the Prerogative of the Grown , Conven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 Common Law and Parliamentary Privilege . There are three elements in Parliament——the Crown , the House of Lord , the House of Commons . English literature begins around the 8th century in a language called Old English or Anglo-saxon . During this time the master work is Beowulf , a story of a great king who fought against monsters. The middle English period , generally defined as 1100 to 1500 , sees the true beginning of the magnificent heritage of English literature .During t his period many outstanding writers appeared as like Chauccer and the Shakespeare . Chaucer was the first to use English creation of court writer. He lived in London, use natural central England each county English, not dialect in northern or south England . His work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English . when he was young , Chaucer translated part of the love poem "rose legend "into English. His first work is "the duchess's book. "Especially Roy Russ and klein west Germany based on boccaccio , show the great poem talent of Chaucer . His last longest and most famous work is the Canterbury tales. His work in Britain has always been treated as the best until Shakespeare's time. Shakespeare wrote tragic (Hamlet, Othello, Macbeth, as king Lear) , comedy(The merchant of Venic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happy, twelfth night) , tragicomedy(Romeo and Juliet) ,historical play(Henry iv, Henry v, Henry vi, Henry viii, king John, Richard ii, Richard iii) and sonnet (Lover's complaint, LuKeLi silk non-virgins remember, Venus and adonis, enthusiasm of pilgrims, phoenix and doves) .Everybody knows that the Britain is Christians . The church of England is one of the many "Protestant" sects which broke away from the more ancient and more orthodox Roman Catholic Church several centuries ago , during the great religious upheaval called the Reformation.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Britain , the America has a very big land . In its vast area the United States comprehends most of the physical condition known to men : heatand cold , forest and desert , tropical-awamp and Arctic waste , mountains and endlessplain , empty apace and megalopolis , and the world's largest river system .Around the year 1000 , a party of Icelandic Vikings under Leif Ericson sailed to the eastern coast of North America . 500 years later , the need for increased trade and anerror in navigation led to another European encounter with America .Since 1607 , England began build the permanent colonies, in 150 years, after a lot of settlers poured in, settled in coastal regions, including many from Britain, it is partly from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Ire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13 British colonies had formed. Because of the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13 colonial area formed the different economic , political system and ideas . On April 19 ,1775 , revolution erupted .In 1782 30 November, Britain and America sign the Paris peace treaty, 1783 September 3rd, Britain formally recognized American independence .Each American is subjected to two governments , that of his state and that of the Union , and each has its own distinct function . In America each state made a constitution of its own and in its own way .Tha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us . Every state constitution divided political power among three element .Each state entrusted the executive power to a governor . Finally , Each state had a system of courts ,and the judges in the courts were not to be subject to the executive or the legislative authoriti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American history to the present today ,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recorded the story of quest . At different times the quest taken the different forms . In the 16th century Europeans came to this new world in search of the lost constinent of Atlantis.They came looking for golden " cities of Cibola " that haunted Coronado's imagination . They searched for the fabled northwest Passage to the Orient . Cooper , Poe , Emerson , Melvile , Mark Twain and Henry James were very outstanding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ost of American belief in Christian and Catholic. America is a multi-ethnic, many religious country. Christian and Catholic, orthodox Judaism, Islam, Buddhism, Taoism and other religious also have many followers. Religious belief in the citizens of the population accounted for about 91%.America has many idiomatical festival as like the thanksgiving and Christmas . The thanksgiving day is on the 4th Thursday in November . On this day , Americans give thanks for the blessings they have enjoyed during the year and celebrate with dinners and happy reunions. Christmas season is the most festive time of the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Students from grammar school through college have to two weeks' vocation .Many families go away for the holidays ,perhaps to ski in Colorado or to swim and sunbathe in Florida . People also decorate their house with christmas tree and red stars and color lights .They sing Christmas Carols,and sending Christmas cards .When I have learned this course ,I know that there is some reason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 The answers maybe are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good education . So ,if our we want our nation to be strong ,we have to built our politics and education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及参考书目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美),宝树 译,当代中国出版社。 《哲学的邀请》,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西班牙),林 经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挪威),萧宝森译, 作家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年至今》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1500年至今》,雅 从黎明到衰落 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年至今 巴尔赞( ),林华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林华译, 克·巴尔赞(美),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巴尔赞 。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 余丁著,安徽美术出版社,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余丁著,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4。 。 帕斯卡尔思想录》 帕斯卡尔( 何兆武译, 《帕斯卡尔思想录》,帕斯卡尔(法)著,何兆武译,陕 西师大出版社, 西师大出版社,2003。 。 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 从文艺复兴宗 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从文艺复兴宗 《第一周波 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 教改革到对旧神学批判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教改革到对旧神学批判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 ,马林 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参考书目
沃尔夫林(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瑞士)著,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 瑞士) 沈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沈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 朱龙华著,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著,人民出 版社,2004。 版社, 。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 爱德华·傅克斯 傅克斯(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爱德华 傅克斯(德) 侯焕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著,侯焕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 欧洲文艺复兴史》丛书(已出版宗教卷、哲学卷、 《欧洲文艺复兴史》丛书(已出版宗教卷、哲学卷、艺 术卷、教育卷、科学技术卷、城市和社会生活卷), ),人 术卷、教育卷、科学技术卷、城市和社会生活卷),人 民出版社, 民出版社,2008。 。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课程名称:西方风俗概论授课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成绩: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2)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2)三、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3)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4)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处理事务的不同态度 (4)六、结语 (4)参考文献[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无对象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Doubtfire猜想: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
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
要达到中国文化所尊崇的至高境界,其负载形式通常都是比较柔和的“琴棋书画”等“高雅”技术。
而排斥经世致用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
目标太高又无法实现,“圣人”不是上学可以产生的,而是“顿悟”出来的。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上是不能从“教育”这种手段中得到助益的。
于是教育无法系统地发展起来。
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
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
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西方文化概论小论文

中西方悲剧比较摘要:一直以来,悲剧就被喻为艺术的“最高阶段”,以其所蕴藏的深切的内涵和无尽的魅力成为艺术库的一枚瑰宝。
不论是中国的悲剧还是西方的悲剧,其内容中总是包含正义势力与邪恶势力的斗争。
但在悲剧的主体,悲剧的冲突和悲剧的过程和结局上,中西方具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悲剧西方悲剧差异比较引论:自古以来,因为生产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从而铸就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保守,注重内敛;西方人开放,注重表达,这些差异也造就了东西方在戏剧的编剧手法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反观,这些在戏剧中突出的不同性,也正是深入研究东西文化不同的突破口。
正文: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节——为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举行的宗教仪式,其原名为“山羊之歌”是酒神赞美歌的序曲。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并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在中国,戏剧的发展是迟缓而漫长的,悲剧没有具体的起源,也有学者认为最早的一部悲剧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最富盛名的中国古典悲剧是《窦娥冤》,其作者关汉卿有着自己鲜明的写作特点,也是中国式悲剧特点的写照。
一、中西方悲剧主体的差异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悲剧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悲剧,另一种是以命运本身为主的悲剧。
我认为莎士比亚悲剧属于第一种,而中国的古典悲剧则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
这两种类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对悲剧的主体的刻画不同。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由上层人物组成,而喜剧由下层人物组成。
”这句话体现了西方戏剧的主体差异。
西方悲剧中的主体通常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并且是多为男性,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是一名复仇的丹麦王子,但他所处的境遇却与之身份十分不符,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强烈的身份和境遇的对比,来铸造震撼。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古希腊-罗马文化体现了原始初民无穷的生命活力,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既抑制了人的原始生命力,又表现出对人的理性本质的寻求,既有人的主体性的萎缩,又有人对自我理解的进步和升华。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以后欧洲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两希”文学中对人性追寻的这种对立和互补,构成了西方文学人性探索的基本价值核心,也是西方文学贯穿始终的人文主题。
三、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类智慧的象征。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她以其独特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古代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神话、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大放异彩,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古希腊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就是因为古希腊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由此,古希腊文化及以后作为希腊文化继承者的罗马文化,启迪了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希腊文明始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古希腊人民创造出了无数夺目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艺术瑰宝。古代希腊文化在宗教神话、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对其后的西方文明乃至当今的世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时候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哲学、科学思想则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课程名字:西方文化概论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11班
姓名:戈君
学号: 20104167
指导老师:刘扬
目录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2)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2)
三、社会关系的差异 (3)
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3)
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对女性的态度 (3)
六、结语 (4)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
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在饭桌上本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
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本为不满。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 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3)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的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本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
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
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三、社会关系的差异
1.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
同时,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
在美国,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
”(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新中国虽已建立了近六十年,但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
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
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
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
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
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
中国式本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
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
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过饭了么)?” “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儿啊)?”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
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嗨)!” “How do you do (你好)!”“Nice day, isn't it(今天天气很好,不是么)?”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像“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
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 k you(谢谢)”以表接受。
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本不常说“谢谢。
”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
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
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Please(请随便用)!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
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再见)!” “See you next time(下次见)!” “Good nigh t(晚安)!”
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对女性的态度
美国妇女和中国妇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国妇女却有幸能享受许多传统的骑士习俗,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男士为女士开门;扶女士下车;在马路上,男士走外侧,女士走内侧,以给女士提供保护;女士进餐厅时,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本前,男士要
为女士拉开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请她就坐。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专家注意到:汉字中带“女”字旁的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贬义,如“妖、奸、奴、妒”等。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
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是人类的文化发展本历程,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
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P78-81
[2]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P101-105
[3]胡文仲: 文化与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P69-72
[4]关士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P57-59
[5]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P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