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旨要义;•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词组;•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思想。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短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或思考;•能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写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身边的人、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进行情感教育。

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简单故事导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与理解•教师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和人物形象。

3. 拓展与应用•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个人思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语文写作。

4. 总结与展示•集中全班学生的观点,总结课文主旨;•学生展示语文写作成果。

四、教学评价内容•通过课堂表现、口头回答、语文写作等形式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方式•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观点,并尊重不同意见。

效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激励学生继续学习;•总结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运用课文进行创作方面有一定难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组织阅读小组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写作比赛,拓展语文写作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档对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希朿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六》的主要内容和蕴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词义。

3.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4.能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1.课文内容的情感理解。

2.生字词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六》。

2.教学反思表。

3.黑板、彩色粉笔。

4.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的拼音和词义。

3.分组学习课文内容,讨论理解。

4.听读课文,掌握语音语调。

5.课文朗读演练。

第二课时1.复习词语。

2.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3.分析课文情感表达。

4.作文练习,写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5.课堂总结,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语文园地六》展开教学。

通过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和情感理解,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六、延伸拓展1.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读书笔记。

2.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目,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3.口头作业:背诵本单元词语。

通过《语文园地六》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增长知识,提高自信心。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语文园地六》中的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园地六》的文本内容,掌握课文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之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出课文主题,让学生有预习的概念。

2. 学习新课(30分钟)1.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语文园地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理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语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翻译和分析。

3.课文分析:进行课文深度分析,讨论课文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

3. 拓展延伸(15分钟)1.相关活动:设计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写作或口语练习,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互动讨论:开展互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下节课将采取更多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更多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精心的教学安排和实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以《语文园地六》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难点:理解篇章结构,掌握作者用词语言之美。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出话题(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首先,教师呈现课文,并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

2.学生跟读课文,着重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进行段落式朗读。

3.教师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导读,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一段进行思考和讨论。

2.每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第四步:答疑解惑(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第五步:提炼主题(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2.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提炼后的主题。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2.提醒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在提炼主题部分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在生 活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词句段运用”中叶圣陶先生 修改作文的方法及修改符号,学生掌握、运用会有一定的难度。但要学 生明白能够修改一篇作文要比盲目地写几篇作文的收益还要大。
三、说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 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 改作文。 3、读读背背名言警句,受到人生启迪。 4、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 作意识。 5、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发展提高,听说读写并重,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对比,让学生发现 它们的字义相同,从而总结出有些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1.有的时间很短,我们却感觉很长;有的时间很长,我们却感觉很短。读 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
•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句意、熟读成诵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增广贤 文》中的民间谚语,激发学生搜集民间谚语的兴趣。
板块三 单元总结,学习思维方法 1.你还知道哪些《增广贤文》中的民间谚语?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4.教师小结:有时为了情感的需要,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时间明明很短 却觉得很长,时间明明很长却觉得很短,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指 名学生说) 5.有的时候时间短,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太长;有的时候时间很长,却让我 们感觉时间很短。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学生自由写)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
田忌赛马
田 忌: 下 上 中 胜利
齐威王: 上 中 下
教师小结:学习课文《田忌赛马》时,可以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当时賽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 的方法,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获得整体的胜利。通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①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叶老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②再如,“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给拿走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失汲道 失掉 揠苗助长 禾苗
狐假虎威 假借 至之市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引导学生借助学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降低了教和学的难度。
新课
教学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文要素】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教学重难点]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3.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重点)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

一、学习“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回顾《田忌赛马》和《跳水》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回顾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孙膑和船长是怎么想的?3.学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并展开交流。

(1)指名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孙膑的思维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当船长看到高高的横木上的孩子两条腿已经在发抖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4.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两个经典的故事,更认识了两个充满智慧的人——孙膑和船长。

当面临问题时,他们善于观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实施了正确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引导学生读第一题的题干,明确要求。

(1)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加点的字与旁边的词语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加点字的意思与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一致。

②文言文中用一个字表达的意思,有的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双字词语。

(2)组织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如:冀复得兔()有过则改()掩耳盗铃()杞人忧天()2.引导学生读第二题的题干和例句,教师展开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离骚》的相关知识点。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答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笔记和教案2. 朗读《离骚》的录音资料3. 课堂黑板、板书工具、课件等教学步骤:一、课前导入1. 通过教师朗读,学生了解《离骚》这首古文诗歌的背景和历史。

2. 引导学生对《离骚》这首古文诗歌进行初步了解,并分析其中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3. 学生思考和回答几个问题:a. 《离骚》这首古文诗歌的诗人是谁?b. 《离骚》这首古文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c. 《离骚》这首古文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二、课堂探究1. 引导学生共同读一遍《离骚》这首古文诗歌。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表演和诠释《离骚》这首古文诗歌。

3. 教师针对学生演出的不同方面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包括:学生的语音、文化素养、理解能力等方面。

三、教学拓展与实践1. 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古文诗歌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了解古文诗歌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文学特点,包括:韵律、修辞手法、形象描述、古文体裁等方面。

3. 鼓励学生试着模仿和写一些简单的古文诗歌,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课堂小结和思考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思维梳理,思考古文诗歌的文学价值、语言表达、形式美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

2. 学生就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发表意见和看法,并提出任何问题和困惑。

3. 教师进行学生的提问和反馈,提出更加具体的解答和建议,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离骚》相关的知识点练习和作文练习。

2. 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古文诗歌和文化经典,以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质。

3. 学生应该加深对古文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更好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离骚》,是一篇很有文化底蕴的古文诗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学课件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修改习作的常用方法
难点名称:根据叶圣陶修改肖复兴作文的范例,总结修改习作的常用方法, 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习作。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我根本看不出
哪里需要修 改
3
我知道我的作文写得 不.....(够)好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样
谢谢聆听
16
17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 课时的习题.
人生格言:
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 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 1. 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9.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的 日子。因为利用这个日子
和学习
逛 懒 快点 但
也 矛 盾 起 来
得 自 己 我 你可以干很多你平时想干而没时间干
修改用词不准确的地方 修改句子不通顺的地方 改长句为短句 调整段落 修改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怎么样,同学 们
这谢节谢课观对你看修!改习作 有再帮见助!吗?
13
14
15
修改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爷爷来学习
怎样修改习作吧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分析和讲解。

3.学生朗读和听力练习。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2.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2.课文《XXXXXXXX》复印件3.课堂录音设备4.班级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课前利用课件PPT或者其他方式导入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步骤二:学生朗读(10分钟)请学生自愿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步骤三:课文讲解(15分钟)分析课文内容及蕴含的深意,解释生字词汇。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展示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分享心得体会。

步骤六:课堂练习(15分钟)设计听力练习或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将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朗读练习和课文讲解,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作业布置也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能更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的内容,希朿对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点)
2.通过扩词,可以理解加点的字的意思。

3.了解细化时间描写的好处,并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重点)
4.通过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修改的一篇例文,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重点)
5.积累关于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

(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查找古代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

学生准备:积累本、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

3.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无论是《田忌赛马》,还是《跳水》,都别具特色。

所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交流平台
1.先自由读读我们之前学过的《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两篇课文,想想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么样的。

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孙膑制定策略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
多,而且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于是,他想到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田忌才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获得整体的胜利(借助课后第二题对阵图)。

由此,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
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跳下海的,只有用枪逼迫,才能让他跳下去。

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就想到了唯一可行的办法,果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

5.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三、词句段运用
1.过渡:中国的文字非常精妙,词语更是别具特色,不信你看。

2.出示词语。

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
道.旁李道.路溺而不返.返.回
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
(1)学生自由读词语,观察加点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组长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男女生对读词组。

(4)小结:给词语中的生字扩词是一种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3.课件出示句子: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
.........
....——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
长了
..。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
.........。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几百年,几千年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交流发现:这样写是否矛盾?你是否有过类
似的体验?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句子一:
①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四十秒”和“时间太长”充分交流,汇报这样写是否矛盾,其他学生补充。

②小结:这样写并不矛盾。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就会让人觉得时间太长。

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4)汇报交流句子二:
①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和“一转眼就过去了”充分交流,汇报这样写是否矛盾,其他学生补充。

②小结:运用递进和夸张的方法,突出了时间的漫长,增强了表达效果,烘托了气氛。

(5)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6)写好后先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7)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点评指导。

(8)学生结合点评,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诗句,学生自读诗句,交流感受。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入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2.小结: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据传王安石曾多易诗稿,在“绿”字位上屡试用“到”“过”“入”“满”等数个字,均觉
平淡而弃,最后经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

用“绿”字,有春天的色彩感,让人满目绿色,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同时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春风吹过,江南便开始变绿。

3.过渡:虽然仅是一个字,意境却截然不同。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不但提倡作文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还亲自为中学生肖复兴修改了一篇习作(课件出示教材片段)。

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完后,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4.学生读作文,小组内讨论修改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导学: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如,把“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

再如几处把“画”改成了“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还有,“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中,叶老先生将“不停”改为“悄悄”,这样改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叶老先生把“我越看他倒越像”改成“倒像”,这样表达更准确。

作文中“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先生把“口里还不住地呐喊”改成“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得很准确。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成“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

如,“他挺直了腰板”“‘留了影’了”“画了起
来”中,“了”字显得啰唆,叶老先生都删去了。

再如,“反正我上课的‘小癖好’谁也干涉不了”中的“上课”一词没有必要放在这里,叶老先生也删去了。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词句,使表达清楚、完整。

如,作文中“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这句话中,叶老先生加上了“走进教室”,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6)改正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比较多,有的地方增加了逗号,有的地方增加了句号,还有的地方删除了感叹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6.导思:读了叶老的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以后打算怎么做呢?
7.小结: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也说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思考、推敲与修改,才能成为一篇美文。

我们既要学习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还要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日积月累
1.过渡:叶老的认真修改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接下来我们走进“日积月累”,学学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吧。

2.初读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

(1)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豆蔻(kòu)年华、及笄(jī)、弱冠(ɡuān)、期颐(yí)。

(3)多种形式读来进行巩固。

①同桌合作读。

②男女声合作读。

③齐读。

3.理解古代年龄称谓的意思。

(1)学生读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谈理解,其他学生补充。

(2)相机播放视频讲解动画。

(3)结合生活实际谈对古代年龄称谓的看法。

4.练习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接龙背诵。

(3)齐声背诵。

(4)配乐背诵。

三、布置作业
1.把叶圣陶老先生给小学生修改作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背诵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