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视角下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社会生活视角下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社会生活视角下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社会生活视角下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一、前言

城市形象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更是向外界展示东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色窗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注重城市形象建设,既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

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以单一土地使用功能为主导的传统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的一种无形资产,在改善人居环境的质量、增加对外沟通联络、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的凝聚力。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培养市民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到安全、便利、体贴入微和自尊自爱。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才流动更加频繁,良好的城市环境,健康开放的城市形象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他们到这座城市来安家落户,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良好的城市形象表现为城市管理的规范、观念的创新、办事的高效等,这些因素都将使投资者信心倍增,从而作出投资决策。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项目引进落地、开花结果。同时,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游人的金字招牌,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富,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主要是指对城市环境中有价值、有影响的历史文物、古建筑、特色风貌等予以维护、发掘和发展。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就是要找出诸多与城市历史文脉有关的历史遗迹,特别是对那些行将消亡,承继先人和联结未来的东西,进行有意识地挖掘、利用和维护。这一过程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实现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

三、提升城市形象的对策建议

1.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城市环境对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之城至关重要。辽宁是以传统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型城市,这些工业企业多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设备陈旧,能耗高,不具备基本的减排设施,从而导致市区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扬州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扬州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扬州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扬州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具体到扬州,就是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新扬州、文明新扬州、秀美新扬州、和谐新扬州、法治新扬州的战略任务。 城市的实力看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与市民的创业、就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城市的环境优势支撑经济发展,构筑经济优势,提高知识、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科技创新型的精致经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内涵看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扬州的特色文化得到重点彰显和展示,“开放包容、创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列车奔驰向前,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大桥飞跨赣江,快速通道不断延伸……当前,正是工程建设施工黄金季节。11月5日,省长鹿心社深入南昌轨道交通、朝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调研。他强调,要抓住关键时期,咬定目标,克服困难,科学规划,确保质量,加快推动一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早日开工、早日建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陪同调研。 南昌地铁建设,社会高度关注,市民翘首期待。9时许,鹿心社来到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工地,试乘地铁列车从奥体中心站来到瑶湖定修段。列车平稳快速向前,车厢内设施先进、宽敞明净,透着现代气息,令人眼前一亮。鹿心社十分高兴,亲切看望慰问工程建设者和列车驾驶员,认真听取南昌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情况。他指出,南昌地铁建设当前已进入决定性阶段,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建成标志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要不断探索新的融资和运作模式,实现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地铁建成后,运营管理是关键,要提前谋划,建立符合南昌轨道交通运营实际的管理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九洲高架快速路工程是连接南昌市西湖区和青云谱区的一条快速通道。沿江中、南大道工程全长约9.1公里,是南昌市“十纵十横”快速路中一条纵向快速路。朝阳大桥是缓解南昌过江交通压力的又一重要通道,预计今年底将全线合龙。鹿心社在建设现场向施工建设人员表示亲切慰问,了解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情况。他指出,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要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减少施工对老百姓正常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影响。 象湖、抚河截污工程通过实施清淤、截污、治污、引水、换水等一系列工程措施,还市民“一湖清水”。赣东大堤风光带工程北起滕王阁南侧、南至生米大桥桥头,全长约8公里。站在堤上,只见赣江北去,秋水长天,绿化长廊,生态湿地……一一展现眼前,令人心旷神怡。鹿心社对工程采取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美化等措施,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调研中,鹿心社指出,近年来,南昌市奋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功能、品位、宜居宜业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要继续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抓住关键时期,咬定目标,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抓紧实施,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城市更亮丽、功能更完善、百姓更宜居。(记者桂榕、李冬明)

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街头小学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汇报 为了进一步改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绿色、生态、人文校园,几年来,我校按照日照市“花园式单位”评选标准及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园林化学校”活动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校园内部环境的“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目标,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效,促进我镇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教育,经济实用,一步到位”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校园绿化美化活动要按照“四化”总体目标要求,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积极开展校园绿化工作 2.积极开展校园美化活动 3.积极丰富校园文化。 4.积极改善校园基础设施。 5.着力净化校园环境。 三、具体措施、成果 1.校园绿化。

建好一所学校,绿化美化一所,达标一所。解决大班额工程之前,2015年12月中心小学教学楼竣工启用,2016年10月杜家沟小学教学楼竣工启用,按计划先后完成了这两所学校的整体绿化。2018年、2019年将计划完成闫马、坊子、镇头、迟家庄4处解决大班额学校的绿化。 高标准总体规划设计,根据工程量及资金投入情况分期施工。2015年12月中心小学新校区楼房竣工启用后,聘请日照市规划设计院对学校绿化工程总体设计,2016年完成一期绿化(苗木栽植),即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2017年完成二期道路铺装和景点的建造。4处村小的绿化同样由市设计院设计,计划两年完成。 品种丰富,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整个校区乔木、灌木、草皮合理分布,高低错落,花木相间。具体品种有红叶石楠、红叶小檗、小叶女贞、龙柏、美人梅、百日红等灌木种株,还种有水杉、玉兰、白蜡、银杏、雪松、紫叶李、红枫、海棠等乔木种株;鸢尾、萱草、石竹、二月兰等草本花种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形成了我校花草葱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 彰显各校特色高大苗木。中心水杉,杜家沟大柳树、松树,迟家庄高大法桐、柳树、松树,闫马坊子镇头也计划了水杉、芙蓉、栾树、白蜡等。 室内盆栽绿植多元化。开展“绿化美化校园,美化环境”的主题活动,鼓励师生亲力亲为绿化美化办公室、教室,无偿捐赠多种多样的小型盆栽300多盆,盆栽与地栽互补,增强了师生的绿化美化意识。

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水平的探讨

完善市政维护管理机制 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 近年来,随着攸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大增加,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但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市政维护管理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发挥,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理顺城市市政维护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新型的城市市政维护管理模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改善我县投资环境,是当前我县城市管理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湖南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及《株洲市人民政府201002号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试从城市管理中的市政维护管理这一环节进行探讨如何完善市政维护机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这一课题。 第一章概括 第一条本意见适用于本县城市范围内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管理。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市政工程设施是指城市道路、城市桥涵、城市排水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政工程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攸县市政园林管理处是我县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各区镇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的市政工程设施的管理。各单位和小区范围内的市政工程设施由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自行负责。 第四条市政工程设施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市政工程设施的义务,对于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对贯彻实施本办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规划部门应会同建设、管理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2017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do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从文化视角看,也存在追求浮华、模仿西方、刻意标新等误区,需要加以改进和规避,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纠正追求浮华的偏向。一些城市建设盲目追求“世界第一”“亚洲之最”,这种追求浮华的做法是错误的。表面华 丽气派但缺乏人文含量的城市,显露出来的往往是单调、浅薄与浮躁。相反,像伦敦街头随处可见新旧砖块拼接而成的路面,却丝毫没有影响其作为国际知名都市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城市建设除了要在城市功能完善和优化上下足功夫,还要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做文章。应坚持精约简省原则,在就地取材上多动脑筋,在因势利导上多想办法,学会“花小钱办大事”;杜绝花里胡哨的做法,积极践行简洁洗练、辞约意丰的城市建筑理念和风格。当然,精约简省不等于简单粗放,宏观构想要科学、微观设计要到位是其基本要求。 纠正模仿西方的偏向。有些城市热衷于模仿西方做法,过度重视引进国际元素,企望借此迈向国际都市。这也是不对的。在城市建设中适当吸取西方先进理念和文化精华并没有错,但唯洋是举容易食洋不化。实际上,越是想赢得国际注意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就越是要珍视和展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东施效颦只能落得 个贻笑大方。同时应看到,城市建设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策略,而且是担当,我们有责任把每座城市都建成展现中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和平台。还应注意,城市建设需要立足本土特色。如果城市规划建设只知“摊大饼”,修建政务大楼只选“宝塔官帽”造型,改造广场只懂布设音乐喷泉,那么这座城市必将淹没在城市的汪 洋大海中。一座城市只有充分挖掘人无我有的地方文化,积极尝试从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建筑形式、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入手,表达和展现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才会脱颖而出。 纠正刻意标新的偏向。近年来,人们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依然存在未将历史建筑和古迹纳入城市建设考虑范畴、为提高任期政绩而无视保护工作以及不懂得如何保护等问题。有些城市为标新立异而大拆大建,甚至“拆真古迹、建假古董”“复制古城、搞滥经典”,毁坏了大批历史建筑和古迹等城市文化元素。世界各国实践经验表 明,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与推动城市设施更新、功能完善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解决方案是践行“立新而不破旧”原则:为满足现实需要而适当做加法,为保护文物需要而尽量不做减法。这样就能确保历史文脉以建筑和古迹等形式被保护起来、延续下去,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千年古屋才是保护对象,也不只是名人 故居才应得到保护,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和古迹都应纳入保护范围。这是因为,过去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而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城市文化完整图景的真实底色。(文章来源于人民日报作者王红艳)

关于注重提高城市建设品味的几点建议

关于注重提高城市建设品味的几点建议 盖晶 小城镇介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来年,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把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良性互动的平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步伐,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谋发展的格局。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初步构建了以那吉镇、亚东镇、霍尔奇镇为节点的城镇“金三角”,各地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城镇品味显著提升,同时,城镇空间也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可以说,小城镇建设对于推动旗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集聚协调、辐射带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对照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与不足。 一是城市意识还不够深厚。我旗的城镇建设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既没有经历过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也没有现成的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可以借鉴。2000年左右开始,我旗的小城镇建设才刚刚起步,在此之前,城镇建设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和系统的规划,缺乏对城市的思考和城市的策划,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缺乏深刻认识,文化底蕴、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历时十年快速发展,因需而建的快速发展模式导致各种矛盾逐渐显现。 二是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从目前来看,阿荣旗城镇建设正处在由起步期向发展期的过渡时期,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升级阶段。随着城市路网系统日臻完善,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惠民工程相继建成,城镇面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但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形成支撑城市发展的完整体系。城市给排水、供热、供电等综合管网系统配套水平相对较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平尚未达到建设

提升文化品位,构建高效课堂(杜伟标)

提升文化品位,构建高效课堂 鼎湖区沙浦镇中心小学杜伟标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只要我们深入挖掘蕴藏在语文教材里的文化元素,用文化点亮学生的心灵,语文课堂才能高效。 【关键词】文化品位;高效;有效性;文化修养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聚焦在文化认同上》说:“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就会有悖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 可见,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序言”中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修改为“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在修订稿里新增加了这样的词语“文化品位”,这样看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极为重要。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精选文质兼美课文,以文化浸染学生 现行的语文课内容新颖丰富,感染力强,可从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典范性的课文进行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文化熏陶,感受到深刻的文化教育,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课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乡亲们淳朴的文化气息,字字是真善美的文化符号……教学中,以这些“文化”为平台,有意渗透小溪流水人家的“乡村美”和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人性美”的文化品位,在这种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学生每每读它,会有如一阵阵清风拂过心头,会一次次被村民之间那种淳朴、原生态的互爱互助的美所感动的,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灵魂,它能点亮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如,教《鲁滨孙漂流记》时,在介绍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大,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如果一个人遭遇困境,而无人解救就必须学会乐观地去改变现状,而这需要像鲁滨逊那样有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我们阅读完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所能体会到的。 二、利用古诗词文化,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古诗词有着优美的意境和委婉的音韵,能给人“情”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古诗词吟诵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古诗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吟唱中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学生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感 2

_关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的调研报告

关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的调研报告 蚌埠市政协调研组 为进一步提升蚌埠的城市品位,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市辖区及相关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视察等形式,就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品位的影响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课题提出的背景 蚌埠与皖北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较好的工业基础以及多所大专院校,成为具有一定品位基础的城市。随着城市大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需要注重提升城市品位的阶段。 (一)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更加迫切 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肩负着特殊使命。皖北地区的两淮及阜阳、宿州等市,多项经济指标已赶上或超过蚌埠。面对这种局面,蚌埠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应对周边城市的挑战,还应该通过彰显独特的城市品位,增强蚌埠的综合竞争力,使蚌埠在皖北乃至更大的区域内,具有优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优势。 (二)规划建设水平能够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非法定层面规划得到了重视。在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同时,加大了对城市形象设计、概念规划、景观规划等非法定层面的规划力度,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得到了体现,为城市景观塑造和品位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导。二是规划编制更加注重公众参与。以往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集中在规划文件编制上,对发动各方力量搞好规划重视不够,如今,规划部门逐步改变了过去的规划编制模式,更加注重规划的公众参与,在会展中心建设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一些重要规划建设项目还在媒体和人流集中地区公示,促进了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 (三)经济发展为提升城市品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工业强市、全民创业、科教兴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战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经济仍实现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32.1亿元,财政收入7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城市品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城市大建设为提升城市品位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市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编制完成了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一主四组团”城市发展格局,逐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斥资千亿开展城市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构筑城市路网,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大城市,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形象设计理念滞后,城市规划执行不严 一是缺少体现城市文化和品位的特色景观建筑。如大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座落在淮河文化广场上的几座文化建筑,已经被周边的商业和住宅建筑淹没。淮河文化广场初期规划建设目标是我市“靓丽的城市客厅”,规划容积率是0.2。但由于广场容积率被人为不断调高,广场主题杂乱,周边建筑不协调,景观设计缺乏美感,令市民大失所望。二是缺少代表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标志性建筑。城市主干道两侧住宅多,公共建筑少,更缺少标志性建筑。城市的各个出入口,也看不到体现我市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 (二)大量的棚户区改造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城市品位 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全市共有棚户区112 27

争创文明城市提高城市魅力

争创文明城市提高城市魅力 争创文明城市提高城市魅力 争创文明城市提高城市魅力 文章标题: 争创文明城市提高城市魅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魅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天专门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更加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会上,*书记将要作重要讲话,我首先就创建工作的特点、重点、难点和下阶段的工作安排作一个发言。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情况、新特点中央提出明年要命名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中央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自2001年成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要经过几年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上个月在全市动员大会上,*书记又明确要求我们切实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力争在2017年创建成功。回顾前几年创建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该说有条件、有基础、有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良好的思想基础。从市委、市政府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城市文明创建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市品位提升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各项实际工作的重要载体,真正把它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二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去年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目

前有条件、有能力可以集中财力、物力进一步改善城市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改善人们生活。三是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文明城市创建已先后经历了16个年头,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市民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城市风貌形成了鲜明特色,软硬环境建设力度日益加大,创建氛围不断加浓,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也初步建立,并积累了不少好的创建办法和成功经验。**已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这一切都为我们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工作亮点、打下了扎实基础。四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几年来的创建工作,真正使群众受教育、得实惠,受到群众欢迎,也吸引了群众参与。这次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要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既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更是符合和顺应了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必将会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响应,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增强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要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任务还十分艰巨,困难多、压力重、时间紧。 1、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分析,工作的要求高、难度大。前阶段我们对《测评体系》中七大类119个项目257个具体指标进行分析解读后,深深感到全国文明城市考核无论是测评内容、还是分值设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过程、重在积累等特点,侧重于考核市民的基本素质、社会的文明程度、政府的服务水平和群众的满意程度等“软指标”。并且在《测评体系》中对些“软指标”都进行了

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品位

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民盟丹阳市基层委员会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丹阳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彰显文化特色作为丹阳的发展战略来谋划,作为增进丹阳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来推进,强化统筹协调,全力构筑文化彰显的城市发展新高地。为此,民盟丹阳市基层委员会就“如何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课题,展开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的文化优势 1、独有的皇家文化。我市是六朝齐梁文化的重要源头。十二位帝王陵墓集中在一个县级城市,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2、璀璨的名人文化。三国史学家韦昭,唐代大诗人许浑,宋代文学家吴淑、科学家苏颂,明代名臣姜宝、贺邦泰,清代词人贺双卿,近现代教育家马相伯、戴伯韬,“孔学泰斗”匡亚明,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家吕叔湘等等,都是我市的杰出代表。 3、鲜明的地域文化。凤凰山遗址、葛城遗址,印证着我市古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古桥、古宅、古街巷,呈现出我市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董永传说”、大麦粥、肴肉和吕城烤饼等等,都流传下了美妙的丹阳故事。

4、丰厚的宗教文化。海会寺、龙庆寺、白龙寺,凸显了丹阳佛教文化的厚重。延陵季子庙,道教文化与诚信典范有机融合,闻名遐迩。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组织在县级城市和谐共处。 5、经典的红色文化。总前委旧址、华东财经委旧址、三野司令部旧址,见证了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新丰车站抗日战斗旧址、贺甲战斗旧址,彰显着丹阳人民的民族精神。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很大,成效显著。但就城市文化品位而言,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和弱项: 1、城市景观缺乏文化主题。丹阳的公园、绿岛、休闲广场、风光带等,主要营造的是自然景观,极少与丹阳的特色文化相融合,更很少看到丹阳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现。董永传说的雕塑还被众多市民误称为“牛郎织女”。实现以景育人、传递正能量的功效,任重道远。 2、城市建筑缺乏文化个性。一方面我们在制定城市建设规划时,忽略了与丹阳文化元素的融合,建筑的风格、建筑立面以及色调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管控。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迎合从众心理,从早期的“火柴盒”造型到后来的欧式风格,淡化了江南水乡固有的特色风貌,丢失了丹阳厚重的独特个性。

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品牌学校定稿

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品牌学校 -----与时俱进的舜帝复旦示范初中 时光荏苒,转瞬间我校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的时间镌刻了从北相镇中到复旦学校的创校历程,20多年的时间也给复旦学校增添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和文化底蕴。这所充满无限发展潜力的学校凝聚了上级领导和全体师生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复旦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促进盐湖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多年,短暂而漫长,今年更是复旦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记载着过去的历史与辉煌,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 ————题记舜帝复旦示范初中(原北相中学)始建于1981年,位于盐湖教育文化园区北相镇。现有学生956人,18个教学班,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68人。学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787.36平方米。 近年来我校以安全治校,课改兴校,质量强校,均衡发展,教学成绩连年获区教育局“教学质量先进校”,2010年中考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名同学被运中录取!2010年5月在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我校顺利更名为舜帝复旦示范初中,努力为盐湖教育文化园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校园文化提品位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但是,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文化是一种

精神期待。校园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北大、哈佛,校长经常换,教师经常换,学生经常换,可学校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为了办出特色,提升学校品位,我校从“立德树人”的原则出发,确立了“为学生的明天思考,为学生的将来设计,为学生的终身负责。”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一切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学校的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培养成功的人”而展开: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学校的校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校训(明德尚勤自强不息)校风(团结合作务实创新)教风(学高身正敬业爱生)学风(尊师爱校静思善问)办学思路(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建设敬业加创新师资;培育合格加特长学生。)奋斗目标(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师资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办学特色优先;教育质量优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教学楼墙壁上我们精心挑选了孔子的重要言论,用国学熏陶学生,启迪学生。楼道墙壁上张贴了国内外各名牌大学简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学生按不同的主题发挥的,丰富多彩,经常更换,每次都吸引了大批的同学驻足观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更需要精致管理,哪怕是写一副对联,也要做到和风细雨,涧物无声。譬如学生寝室,贴上“睡硬板床,劳其筋骨,替国家炼就健康身体:洗凉水面,苦我心志,为四化养成奋斗风格”激励学生,食堂门口则是“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唯艰”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我校的墙壁文化,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熏陶升华的作用。

打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形象-人居环境汇报材料定

旧城换新颜 ----贺兰县旧城综合整治工作汇报 记忆中的旧城印象 贺兰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辖区县,地处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银川平原腹地。县城距银川市10公里,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物流畅通,包兰铁路、石中高速、109国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599平方公里,下辖4镇1乡2个农牧场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林场,总人口17.8万人,有汉、回、满、蒙等11个民族。 现在,生活在贺兰县的每一个人对2002年以前的贺兰县城印象仍然是记忆优新:整个县城“小、旧、乱、差”。“小”:2002年以前规划区面积6.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3.5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均住宅不到20平方米。“旧”:虽然说距银川城区10公里,但整个县城没有一点现代城市的气息。县城80%的住宅是平房,城中村平房面积达13万平方米,县城绿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米。“乱”:县城规划布局狭小,不适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市场街道狭窄拥挤,县城卫生环境差,尤其在拥挤的平房区,群众的卫生意识差,乱倒乱放,生活垃圾到处都是;违章建筑和私自建房现象十分严重,造成邻里纠纷不断。“差”:城市服务功能差。全县集中供热站1座,管道总长8公里,天然气普及率为零,居住在县城的大部分居民居虽说是城市人,仍旧离不开烧火做饭,拿煤取暖的传统而又古老的生活方式。县城规划区内油面铺设道路不足10公里,亮化率不到10%,漆黑的夜晚几乎无人出行;生态环境差,每逢刮风下雨,人们不是满身灰尘,就是一身泥泞,

全县26公里的给水管道和23公里排水管道只能满足机关单位和部分营业网点需求,大部分居民仍然生活在上下水不变的困境中。四清沟、银新干沟两条污水沟横穿县城,夏天臭气熏天。破旧的城市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严重制约贺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2003年被自治区亮了黄牌。改变现状,改变生存环境,成为贺兰县18万人的共同呼声和期望,成为贺兰县委、政府一班人所肩负的巨大责任。 破旧立新旧城换新颜 科学分析准确定位。200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大银川”战略,作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卫星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是新一届县委班子深深思索的问题。2002年,新的一届贺兰县委在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基础上,坚持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从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出发,郑重提出了“一年要有新变化,三年要上新台阶,五年要有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城市建设上,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确立了大力实施旧城综合整治,将贺兰县城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园林、环保县城,倾力打造宜居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 规划先行层层推进。1985年,经银川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实施第一轮县城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1999年,县人民政府委托银川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2年,按照新的一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南扩西移、改旧建新”的县城建设思路,再次对县城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2月21日,经银川市政府审议通过,修编后的县城总体规划总面积为6.42平方公里,人口为6万人。围绕这个规划,县委、政府制

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4121303.html, 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宋兆居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09期 摘要:城市形象对于城市的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就需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通过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及两者协同发展同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了青岛城市旅游的现状以及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青岛城市旅游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形象;青岛;提升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旅游直线升温。一座城市的旅游业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青岛市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设施齐全。本文以青岛为研究对象,在揭示青岛城市旅游与形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青岛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这对青岛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 (一)城市旅游(Urban Tourism)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为依托,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城市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 (二)城市形象(Urban Image) 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是公众对由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城市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印象与评价。概念强调:城市形象既指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又指公众对城市的看法与评价,以及这种看法与评价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公众对城市的现状作出评价的同时,也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形象的建设、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的建立,可以激发公众以及旅游者认识和了解城市的兴趣,吸引游客前来,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旅游又带动旅行社、酒店、交通等行业发展,帮助城市增收,使得城市有财力进行景区建筑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的协同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高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源头活水”

高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源头活水” 城市文化又称“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城市文化随着城市的产生、发展而形成,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因素作用下,具有集中性、层次性、多元异质性、地域性和辐射性等特点。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最早产生于城市,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集中在城市。千百年来,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自诞生开始就不断地从所在城市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并回报以果实,成为城市的骄傲和文明的象征。在城市层次丰富的多元文化中,高等教育选择的文化是城市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又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因此,探索高等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通过高等教育这一“源头活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对于大力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城市,对于提高城市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的城市文化功能 在城市文化的诸要素中,高等教育层次较高,能动性强,充满生机与活力,与城市通俗文化客观上存在势差。高校集中的智力、荟萃的人才、优越的设备和科研条件为城市文化的丰富活跃、引导提高、变革更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等教育是一种源于城市又高于一般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化具有选择、传播、创新等功能的文化现象。 1、选择、传播功能 高等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多方面、多途径的,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主动的选择、传播和发扬,而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糟粕被排斥、摒弃。 首先,高等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选择、传播的过程,它通

过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来选择性地传播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其次,高等教育通过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间接地向市民传播先进文化。不可否认,大学师生作为城市居民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对当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有很大影响。大学把自己的文化输送给城市的同时,繁荣了城市文化,伸张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竞争力。再次,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城市的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高等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知识和文化,启发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民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无形资本,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2、创新功能 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教育正是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重组、融合中创造了新的文化。”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与有利条件所赋予它自身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性是这种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高等教育的内容是高级专门的知识,反映了高层次的文化;高等学校的学生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青年,思想比较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大学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某一专业或领域的专家,兼有教学科研双重任务;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学的职能。所有这些都是高等教育直接和间接地创新文化的有利条件。 二、高等教育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输送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途径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1、输送人才,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人才的文化地位,正如他们的社会地位一样,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随着一批批大学生走向社会,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也被带进千万个工作单位。他们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是保证城市文化向着进步方向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各个高校不仅要使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力,而且

2018年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8年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8年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化拓展“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要求,以实现“城市大变化”为目标,统筹安排,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积极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动各项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1-10月份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 (一)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着力提升城市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积极配合市级开展微信城管平台建设工作,相关片区、网格所责任人通过微信工作群对于平台要求整改的案件立即回应,迅速处置,并在整改期限内将整治结果及时回复上传,截至目前,共办理微信城管案件2502宗。 (二)深化城市管理大行动,着力推进市容市貌大改观。 1.深化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 (1)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一是加大整治和清理暴露垃圾、卫生死角的力度,做好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街道清扫保洁工作;二是开展社区、城中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堆放,消灭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脏、乱、差现象。截至10月26日,城区累计出动应急6692人次,出动各类应急车辆6089车次,清理垃圾卫生死角5987处,垃圾量约1565.99吨。 (2)开展施工工地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2018年XX区市政监察大队继续加大对重大案例的处罚力度,成立专

项整治队伍,对工地撒漏、不按要求设置洗车槽、泥头车带泥上路进行严管重罚,渣土运输撒漏污染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截止目前共查处市政道路污染事件1161起,其中道路撒漏事件399起,轮胎带泥事件762起,责令责任工地清扫909次,联系环卫工人协助清扫252次,共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运输撒漏、挖掘道路等)立案处罚22起,有效消除了中心城区道路因渣土运输撒漏造成的大气污染。对管辖的4个城区在建工地进行了全面督查,重点检查施工道路硬化处理、裸土覆盖、符合条件的工程门口是否设有洗车池、施工垃圾是否密闭保存并随时清运等情况。经过治理,4个城区项目均封闭施工,均无带泥上路现象。 (3)开展“门前三包”专项整治。制定《贵城街道“门(户)前三包”责任书》,街道范围内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要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范围,保障责任范围内卫生整洁,无垃圾、杂物,无乱倒乱排污水、乱停乱放车辆、乱贴乱挂物品。目前与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6320份。 2.深化市容市貌整治大行动。 (1)开展摊点乱摆乱卖专项整治行动。XX区市政监察大队以市政网格化为依托,采取定点+机动巡查+集中整治打击的方法,开展了城区重点区域专项整治、摊点乱摆乱卖专项整治、“门前三包”专项整治等市容专项整治活动,共整治占道摊78937多摊(次),整治门店占道(超门槛)经营行为33409次,发放市容整改通知书11474份,发放宣传资料35000多份,教育当事人83339人(次)。 (2)加强公共设施维护,确保已设的垃圾桶、果皮箱等公共

我为宜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献一计金点子

我为宜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献一计金点子 活动一、二等奖作品内容选摘 一等奖(6篇) 1、《完善和提升宜春城市道路规划水平,形成秀江两岸协调平衡发展格局》: 通过对中心城区道路状况与城市功能配称性描述,并分析了导致秀江河上三座大桥巨大交通压力成因,提出修正和调整秀江以南城区东西主要干道短少和道路功能缺失城建规划缺陷,改变当前城市南北纵向道路建设投入多,东西横向道路建设投入少城市交通失重状况,形成秀江南北两岸城市道路经纬纵横协调发展格局建议。 2、《以〈决定〉精神为指导思想,立足长远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 从党十七大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得到了三点启示:一、城市规划必须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出发,不仅为市民着想,而且要为将要进城农民着想,为城效(城乡结合部)农民着想;二、城市规划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尽可能扩大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三、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区县城乡规划与发展,必须经过市级严格审定,才能避免规划滞后。最后提出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应当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再也不能搞“两张皮”了建议。 3、《四市交界中心城,宜春中心城新定位》: 新宜安公路修通是打通宜春南大门第一步,定位四市交界中心城有利于宜春跳脱丰樟高圈,也有利于突破地理限制,更有利于宜春中心城人口五年倍增计划。从宜春本身来讲,更有利于袁州发展和规划,“做大袁州就是做大宜春”,为争取赣西南北铁路奠定舆论基础。 具体建议:一、构建四市总部经济,这也是宜阳新区和袁州新城重要目标;二、争取开通萍宜新城际列车,鹰潭到上饶有城际列车,而赣西三市联系那么紧却还没有;三、增加宜春至吉安班车,有可能话,可以开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