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合集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指导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指导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指导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 HPC)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混凝土,其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随着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预期的工程质量,以下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施工技术指导。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1、水泥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其碱含量、氯离子含量等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避免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2、骨料(1)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粒形规则的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25mm。

同时,要控制粗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

(2)细骨料: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在 26 30 之间。

细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等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3、矿物掺合料常见的矿物掺合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这些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耐久性和降低水化热。

在选用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特点,合理确定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

4、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需要使用高性能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

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以确保其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的相容性良好,并能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性能要求。

5、水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若使用其他水源,需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环节。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指标。

2、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3、尽量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配合比设计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以确定最优的配合比。

在试验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抗压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范文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范文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成为现代桥梁工程建设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就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桥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建议。

二、高性能混凝土概述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能的新型混凝土。

其特点包括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施工性能、高耐久性和长寿命等。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三、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1. 桥梁主梁建设高性能混凝土因其高强度和高耐久性,在桥梁主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大跨度桥梁的承载要求,同时其良好的施工性能使得桥梁建设过程更为便捷。

2. 桥梁墩台建设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墩台建设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高耐久性可以抵抗恶劣环境对桥梁的侵蚀,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有助于减少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裂缝问题。

3.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现代桥梁工程中的重要形式,高性能混凝土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更为便捷,同时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四、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1. 配合比设计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关键。

通过优化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针对不同的桥梁工程需求,应进行针对性的配合比设计,以满足工程要求。

2. 施工工艺研究施工工艺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如泵送、振动、养护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3. 耐久性研究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之一。

针对桥梁工程中的恶劣环境,应进行耐久性研究,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抗冻等性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新型高效减水剂
•水灰比<0.40
•粗骨料体积含量0.4m3左 右,Dmax ≤25㎜ •砂率36~40%
•胶凝材料用量500~600kg
•新型高效减水剂0.8%~1.4%
• 强制式搅拌机 • 高频振动 • 泵送施工, • 坍落度损失控制 • 混凝土养护剂养护
HPC
•密实的水泥石及合理 的孔结构
•界面过渡区的改善 (解决Ca(OH)2在过渡 区富集与定向排列) 体积稳定性,高强,高 耐久性
第三节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特性
三、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和易性与评价 1、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和易性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即使坍落度相同,但前者粘性大,流动速度慢,所需的时间长, 施工作业时填充模型的速度慢。
不能用坍落度全面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混合料的和易性。 目前国内外正在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 2、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混合料和易性的评价方法 1)Orimet试验法 2)L型流动仪
第二节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三、高效减水剂 为获得高性能混凝土,除了在混凝土中掺入硅粉、粉煤灰、磨细矿渣等掺和料外,必须要掺入高
效减水剂。
减水剂:是指能保持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变,而显著减少其拌 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高效减水剂主要特点: ①高的减水性,减水效果可达20%~30%; ②适当的引气性与控制坍落度; 使混凝土具有高的和易性和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技术途径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水泥 矿物掺和料 高效减水剂 集料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特性 新型混凝土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途径
一、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写为HPC) 普通混凝土发展方向: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等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的一种特殊混凝土。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施工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一、材料选择和搅拌装置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应选择粒度分布合理、石子多棱齐整、含水率适中的骨料,并使用均匀粒度的矿物掺合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等。

同时,在搅拌装置的选择上,应选用具备良好搅拌效果的混凝土搅拌车或搅拌站,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搅拌,确保其力学性能的稳定性。

二、温度控制和养护在施工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养护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混凝土的施工现场必须进行温度监测,及时调节混凝土的温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其次,对于施工后的混凝土,应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平衡,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为了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采取一些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

首先,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能够充分填满模板,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其次,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用适当的振捣时间和振捣能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施工速度,避免出现冷接缝等质量问题。

四、质量监控和检测为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

一方面,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坍落度等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结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对于保证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选择优质的材料、合理应用施工技术、控制温度和加强养护,以及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都能够有效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透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核电站等重要工程中。

本文将围绕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透性、耐化学腐蚀性、抗裂性、可施工性等方面。

1.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其强度等级一般为C60~C100,同时还需要满足相应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

2.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其主要表现为长期使用期间不易产生裂缝、龟裂等问题。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耐冻融性、耐碱性和耐久性等指标。

3.抗渗透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雨水等外部水源的渗透。

其主要指标包括渗透系数、抗渗压力等。

4.耐化学腐蚀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够有效抵御酸碱性物质的侵蚀。

其主要指标包括碱度、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等。

5.抗裂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够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其主要指标包括收缩性、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等。

6.可施工性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可施工性,能够满足施工操作的需要,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坍落度等指标。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标准1.材料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应选用优质的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外加剂等材料。

其中,水泥应选用高强度水泥或粉煤灰,细集料应选用细度模数适中的细砂,粗集料应选用骨料直径在10mm以上的优质碎石或砾石,外加剂应选用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增强剂等。

2.拌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比设计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操作的实际情况。

一般情况下,拌合比中水灰比应控制在0.25~0.35之间,同时还需要控制各组分的配比。

3.施工工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制定,同时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性能和施工操作的实际情况。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足
可能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养 护不当等。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更换 原材料、调整配合比、加强养护等。
混凝土开裂
可能原因包括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等。应根据 裂缝类型和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如表面封闭、 灌浆处理等。
技术创新与突破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施工难题, 提出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解决,并 介绍具体的技术创新和突破点。
经验教训提炼: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问题梳理与原因分析
对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其产 生的原因,包括材料、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
经验教训总结
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应用效果分析
从强度、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对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效果进行分析,证明其优越性和可行性。
挑战案例剖析
工程背景
应用效果与展望
介绍具体基础施工工程的名称、地点、 地质条件等基本情况,以及所面临的 施工难题。
分析高性能混凝土在解决复杂地质条 件下基础施工难题中的应用效果,并 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定期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01
注意原材料的贮存和保管,避免受潮、结块、变质等现象发生。
02
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称量、搅拌和施工,避免随意更改配比或用料不 足等问题。
03
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方式,避免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
04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同时, 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和时间,确保其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课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课件

矿渣粉的可溶性碱量取磨细矿渣粉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
取硅灰总碱量的1/2。
1.6 混凝土的最大氯离子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混凝土类别
预应力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氯离子含量
0.06%
0.10%
注1:对于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率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要求应与本表中 钢筋混凝土的要求相同。 注2: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氯离子含量之和,以其与胶凝材料的重 量比表示。
矿物掺和料种类
≤0.40
水胶比
>0.40
粉煤灰
≤40
≤30
碳化环境
磨细矿渣粉
≤50
≤40粉煤灰Fra bibliotek≤30
≤20
冻融破坏环境
磨细矿渣粉
≤40
≤30
化学侵蚀环境
粉煤灰 磨细矿渣粉
30~50 40~60
20~40 30~50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PPT课件
二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2 参数要求
2.3 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最大粒径和混凝土的水胶比确定,一 般情况下宜满足下表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PPT课件
二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3 配合比设计
3.5 将上述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和料掺量、 砂率和水胶比略作调整,重新按上述步骤计算并调整出3个满足设计 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按规定的项目对这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 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进行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备注
1
三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
4 细骨料
序号
检验项目
1 颗粒级配 2 含泥量,% 3 泥块含量,% 4 云母含量,% 5 轻物质含量,%

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技术进展如何

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技术进展如何

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技术进展如何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需求的日益提高,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 HPC)的出现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在强度方面,高性能混凝土可以达到甚至超过 100MPa 的抗压强度,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这主要得益于其采用了优质的原材料,如高强度水泥、优质骨料和高效减水剂等,同时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和严格的生产控制来实现。

在耐久性方面,高性能混凝土表现出色。

它能够有效地抵抗化学侵蚀、冻融循环、钢筋锈蚀等破坏因素,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这是因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低渗透性,其内部孔隙结构更加致密,减少了有害介质的侵入通道。

此外,通过添加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可以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其抗化学侵蚀能力。

工作性能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另一个重要优势。

它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填充性和可泵性,能够满足复杂结构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这使得施工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减少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除了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 SCC)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无需振捣而均匀填充模板内的各个角落。

这一特点使得它在浇筑复杂形状和配筋密集的结构时具有显著优势,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均匀性。

纤维增强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 FRC)是另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如钢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裂性能和韧性。

纤维能够有效地阻止混凝土裂缝的扩展,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所属高校:上海大学项目负责人:陆文雄教授一、项目基本概况1、所属领域:新型材料、环境与资源利用2、知识产权:相关专利申请8项,已授权3项,主要有:●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0510023572.2)●一种混凝土用复合矿物掺合料(申请号 200310109275.0)●改善水泥混凝土性能的环保型减水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0610118168.8)3、项目简介传统混凝土主要原料的水泥工业是一种污染严重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夕阳工业”。

现在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绿色”建材的性能指标,“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这一全新概念被提了出来。

所谓“绿色”即是在混凝土材料中尽可能地用其他材料来代替水泥,生产出性能更好,能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小的新型混凝土。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今后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备的特点:●尽可能少用水泥熟料,以减少对大气污染,降低天然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多用工业废料或者其他材料作为掺合料,以改善环境,保持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使用各种化学和矿物外加剂,改善和提高混凝土质量及使用寿命。

二、项目进展情况1、2002年由上海市建委立项,作为科技攻关项目。

2005年8月,项目通过上海市建委的科技成果鉴定和新产品的鉴定。

2、主要成果●混凝土用复合矿物掺合料的配置方法;●用于激发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工业废渣潜在活性的增强活化剂。

3、使用情况已在上海市的高架、越江隧道、地铁等重点建设工程中得到应用。

三、技术说明1、技术创新点●在工业废渣、天然矿物、增强活化剂的品种、成分、形象特征、颗粒级配、复合效应、配方等方面,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了最佳配方和工艺。

●利用各种掺合料所具有的独特的组成特点、结构和作用,充分发挥了各种掺合料自身和在活化剂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胶凝性,产生叠加效应。

●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而且具有提高混凝土性能和推进无机材料科学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意义。

●在复合矿物掺合料的生产设备中使用了智能化粉体配料系统和多节约化混合设备,大大提高配料精度和生产效益。

●研制了一种增强活化剂,用于激发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工业废渣的潜在活性。

2、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1)国内外技术●目前国内外矿物掺合料市场主要是掺磨细粉煤灰和磨细矿粉。

但对掺入比例严格控制在15%以下,以保证原有混凝土的质量。

●行业中认为以硅灰为掺合料效果较好,但来源少,价格高,很少使用。

(上海建造东海大桥的混凝土就掺入进口硅灰,但现在发现也有微细裂缝)(2)本项目技术以粉煤灰、矿粉和天然矿物等为原料,根据复合胶凝效应、微小颗粒的表面效应和掺合料的颗粒级配来进行掺合料的复合和优化配比,制取了一种混凝土用新型复合矿物掺合料:●可以等量取代混凝土中30%-50%的水泥;●还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新型复合矿物掺合料价格是水泥价格的二分之一。

3、技术的实用性本项目是以《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掺料配置方法》与《高性能混凝土增强活化剂》两项技术结合实施的方法进行技术转移。

四、外界评价1、查新检索结论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结论:经文献分析对比,本技术具有独到之处和新颖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高新技术认定2005年11月28日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A级)3、成功案例(1)2003年与上海海笠工贸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由上海海笠工贸有限公司投资750万元在顾村工业园区建立了一条年产30万吨复合矿物掺合料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

一年收回投资。

(2)从以下上海市重大工程使用掺合料情况来看,在设计强度指标为C30时,抗压强度均超过原设计要求的25%以上。

4、检测结果产品经上海市建科院和国家碱集料研究中心测试。

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能有效抑制碱集料反应。

例如:下表中“海银国际大厦”使用复合掺合料后的测试情况:设计强度指标为C50,使用水泥340 kg/㎡、掺合料150 kg/㎡占到44%,再掺入8 kg/㎡的外加剂以及沙、石、水配比后,混泥土的抗压强度超过设计指标12%以上。

五、合作意向1、应用领域凡是在城市中,以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提供浇注混凝土的方式,都可以应用本技术。

2、适宜地区具有能提供一定规模的粉煤灰、工业废渣、及矿粉等原料的城市。

有规模生产水泥企业的城市更好。

3、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高层建筑、住宅小区、高速公路、越江隧道、地铁轻轨、桥梁港口等现代建筑不断兴建,对混凝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同时对混凝土的性能、质量、特别是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技术的应用将成为现代混凝土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措施。

4、经济分析掺合料可以替代30%-50%的水泥,价格是水泥的二分之一。

按水泥每吨360元价格、掺合料每吨175元价格、掺入比例为三分之一计算:每吨配比后的复合料要比纯用水泥价格节省60多元,经济效益显著。

5、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承诺承担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合作建厂(双方继续进行技术改进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两项流量仪表新技术所属高校:上海大学项目负责人:李斌教授一、项目研发的背景1、项目意义我国的流量仪表产业在近十几年的经济高增长背景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但各家流量仪表企业的产品技术几乎相同,使国内流量仪表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用大众化的基本技术生产,并都在低端产品上进行价格竞争。

而国外流量仪表利用各自在核心技术上的优势仍在高端产品上保持着传统的竞争力,且价格是国内产品的十几倍。

我国重大工程中使用的流量仪表都依赖于进口高端产品。

因此,要改变我国流量仪表行业的产品技术状态就需要我们在核心技术上有所创新。

这里介绍的是我们在2006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展出的关于电磁和涡街流量仪表的几项创性技术。

这些技术使我国现有的电磁和涡街流量仪表技术有了新的提升。

2、项目来源两项流量仪表新技术“用于污水排放量监测的电磁流量计技术”和“高性能涡街流量计技术”都是自主开发的原始创新技术。

3、项目研发的主要节点本项目是我们近二十年来对流量仪表研究的系列成果。

这些成果研发的主要节点有:1992年成果“高性能电磁流量计”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电磁流量计信号处理方法的成果“反馈式信号放大处理方法”申请(现已授权)发明专利ZL99113868.6;2004年涡街流量计信号自适应处理的成果“涡街流量计信号的阈值自适应处理方法及装置”申请了发明专利200410084747.6;2005年电磁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的成果“电磁流量计信号放大处理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200510028474.8;2005年多参数测量的电磁流量计技术成果“双激励电磁流量计”申请了发明专利200510028473.3;2006年涡街流量计信号处理系统的成果“涡街流量计的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申请了发明专利200610029218.52006年非满管电磁流量计技术“用于测量非满管流量的电磁流量传感器及测量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200610029236.32006年11月,我们的成果“改变流量仪表的四项创新技术——(非满管电磁流量计技术,宽量程涡街流量计技术,磁钢式通用电磁流量计技术,非绝缘测量管的电磁流量计技术)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进行了现场演示和展出。

二、项目说明1、用于污水排放量监测的电磁流量计技术(1)技术创新性第一,解决了对污水排放量的流量和电导率等参数的测量;第二,解决了对非满管流量的测量方法与技术。

即我们的技术成果改变了目前需要把污水管道变成明渠形式才能进行监测的状态,可以直接在污水排放管道上进行多参数的监测。

(2)技术优势目前的污水排放量监测基本都是采用明渠形式,采用流体通过巴歇尔槽时的液位来估计污水排放量。

因此测量系统的占地面积是污水管道的十来倍,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

并且开放式的明渠存在着下雨落雪对污水测量正确性的问题。

本技术解决了一般管道式流量不能测量非满管流量的缺点,直接在污水管道上对污水排放量进行监测;同时还能测量污水的电导率等参数。

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要低于传统的明渠式污水排放量监测技术。

(3)知识产权情况“用于污水排放量监测的电磁流量计技术”的所有知识产权是我们独立申请的几项发明专利所组成:“双激励电磁流量计”和“用于测量非满管流量的电磁流量传感器及测量方法”等。

(4)技术的成熟度本项目是一套完整的可实施技术。

其是由装在污水管道上的传感器和一个可灵活安装的转换器组成。

目前可进行小批量生产,生产标准、成本与常规的电磁流量计基本相同。

(5)查新或鉴定情况相关的“双激励电磁流量计”关键技术通过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查新,结论为:该委托项目在原有磁场激励中增加无磁场激励的工作段,在这个工作段中向两个电极施加电激励,测量在电激励下两个电极间的电压,从而测得等效的流体电阻抗及其电导率的双激励测量方法,未见国内外相同文献报道,具有新颖性。

(6)技术可靠性采用与高精度电磁流量计的比对测试,本技术产品化的基本性能指标为:测量范围从10%满管度到100%的满管流量;满管的精度优于1%,非满管的精度优于3%;流体电导率的测量精度为10%。

(7)成果展出情况相关样机于2006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进行了现场演示。

2、高性能涡街流量计技术(1)技术创新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流体动量的非线性自调整滤波新技术(发明专利200610029218.5,200410084747.6)。

即以信号在非线性处理下的幅值变化为依据,动态调整滤波参数,让低流速信号的频率也可以被正确的捕捉。

这种方法使涡街流量计向低流速量程扩大了4倍;并且仪表对直管段的要求降低了一倍。

(2)技术优势目前国际上较好的涡街流量计产品的最低可测量流速是:液体约为0.2m/s,气体约为2 m/s。

我国企业产生的涡街流量计产品的最低可测量流速是:液体约大于0.5m/s,气体约大于5 m/s。

本技术产品化的基本性能指标为:动态量程约50:1(按各口径略有变化),液体约0.125 m/s~7 m/s,气体约1.25 m/s~70m/s;基本精度液体0.5%,气体1%;并可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仪表。

如4~20mA两线制方式和电池供电方式的仪表。

这种技术下的涡街流量计产品将改变目前流量仪表产品的格局。

(3)知识产权情况“高性能涡街流量计技术”的所有知识产权是我们独立申请的几项发明专利所组成:“涡街流量计信号的阈值自适应处理方法及装置”和“涡街流量计的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等。

(4)技术的成熟度本项目是一套完整的可实施技术。

其是由装在管道上的传感器和一个可灵活安装的转换器组成。

目前可直接进行批量生产,生产标准、成本与常规的涡街流量计基本相同。

(5)查新或鉴定情况相关的“涡街流量计的新型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关键技术通过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查新,结论为:该委托项目利用涡街流量计的信号幅值变化估计信号频率的信号处理方法,未见国内外相同文献报道,具有新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