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物寄生虫课程标准
《动物寄生虫病》课程说客

巧妙复习(2分钟)
用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导入(3分钟)
用生活中实际案例引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弓形虫病引起流产、导致胎儿畸形
✓ 弓形虫中医叫三尸虫,是细胞内寄生虫。 寄 生于细胞内,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 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 患各种疾病。
✓ 目前唯一确认的最终宿主是猫科动物
互动教学:
和学生一起,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出来。并再次强调 重点内容。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1.分类 2.感染途径 3.流行因素 4.预防与控制
寄生虫学分类:吸虫、绦虫、线虫、原虫、节支 按感染来源分类:人源性、动物源性、互源性
食源性 寄生虫:动物食品、植物、污染食品 非食源性寄生虫:媒介动物、水、土、接触 流行因素:人、动物、环境
一
一 、课程整体设计说课 1、课程定位 2、学情分析 3、教材选用 4、教学设计
一
课课程程整整体体说课说程课定课—位———学31情4、分、析教 课教材 程学教选 定材过选用 位用程 教学设计
❖《动物寄生虫病》教学手段:
板书
投影
目的:加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动画展示
多媒体课件
一
课课课程程程整整整体体体说课说说程课定课课—位————学—31情4、4分、、析教 课教教材 程学教学选 定材过过选用 位用程程 教学设计
日常生产管理
诊断、治疗和预防三结合, 建立综合性防治模式。
一
课程整体课说程课定位——学1情、分析课程教定材选位用 教学设计
培养计划
一
课程整体课说程课定位——学1情、分析课程教定材选位用 教学设计
❖《动物寄生虫病 》课程定位: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教育学院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案教育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为兽医临床和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动物寄生虫的分类、生活史和病原特征。
3. 学会识别和诊断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4. 掌握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1. 动物寄生虫病的定义2. 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性3. 动物寄生虫病的分布与流行第二节:动物寄生虫的分类1. 扁形动物门2. 线形动物门3. 环节动物门4. 棘头动物门5. 寄生虫的其他分类第三节:动物寄生虫的生活史1. 寄生虫的生活史类型2. 寄生虫的生活史阶段3. 寄生虫的生活史特点第四节:动物寄生虫的病原特征1. 寄生虫的形态结构2. 寄生虫的生理生化特征3. 寄生虫的繁殖方式第五节:动物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1. 直接传播途径2. 间接传播途径3. 垂直传播途径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分类、生活史、病原特征、传播途径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诊断动物寄生虫病。
3. 实验室实践:观察寄生虫标本,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
3.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4.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包括40个理论课时和24个实践课时。
2.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实践和讨论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6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标准

《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160217 ]课程承担单位[]制定人[ ] 制定日期[2016.06.30]审核人[] 审核日期[2016.07.30]批准人[] 批准日期[2016.08.30]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是畜牧兽医类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是基于猪、禽疾病防治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本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动物疾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等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畜、禽的寄生虫病及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措施等内容,为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畜牧养殖业生产与管理及肉品卫生检验与技术监督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任务畜牧生产中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繁殖与改良等专业基础理论,涉及到的课程有《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畜牧微生物与免疫》、《畜禽繁殖与改良》;后续任务反刍动物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畜禽饲料的配合和生产,涉及到的课程有《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动物传染病学》、《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畜禽配合饲料生产技术》。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家畜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在专业实践中分析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畜禽寄生虫病控制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课程的各个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理解、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①了解兽医寄生虫学的任务、范围及其新进展。
②了解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
③掌握寄生虫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④掌握重要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所致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免疫特点。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设计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小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旨在介绍小动物体内寄生虫的分类、生命周期、病理变化、病原学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诊断和治疗小动物寄生虫病的基本方法,提高动物医学学科的基本素养。
二、课程目标1.理解小动物寄生虫的基本知识,包括形态、病原学、疾病传播途径和病理变化等。
2.掌握寄生虫病的检测和诊断方法,并能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了解现代预防医学在小动物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掌握有效防治措施。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介绍本章介绍小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授课方式及方法等。
第二章寄生虫的形态学和分类学本章讲授小动物寄生虫的形态学和分类学,包括主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常见寄生虫的分类等。
第三章病原学本章讲授小动物寄生虫病的病源学,包括各种寄生虫的传播途径、生长发育规律、病原体与寄主的关系等。
同时介绍小动物寄生虫感染的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等。
第四章诊断本章重点介绍小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各种寄生虫的检测、临床表现分析、病理生理学方法等。
第五章治疗本章讲授小动物寄生虫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常见药物的药理学、生物学、药物毒性及副作用等。
第六章预防和控制本章主要介绍现代预防医学在小动物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阐述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方法,包括优化环境、减少感染源、提高免疫力、卫生监测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把理论性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阅读、讨论、报告、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堂学习、实验考核、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对小动物寄生虫学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资料1.《小动物内科学》2.《小动物寄生虫学》3.《兽医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4.《寄生虫学原理》七、总结本课程主要介绍小动物寄生虫病的相关内容,从形态学、分类学、病原学、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全面讲解。
《猪病防治》课程标准

《猪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猪病防治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108课程学分: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应职岗位(群)所必需的猪病诊断与防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对猪常见疾病建立初步诊断、制定并实施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猪常见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症状和诊断的基本知识。
2.掌握猪常见疾病所必需的实验室检验操作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常见猪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二)能力目标1.具备对猪常见疾病建立初步诊断的能力。
2.具备对猪常见疾病制定并实施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的能力。
3.具备对猪病防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自觉运用联系的、发展的思维方式分析、判断问题的意识。
2.培养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终身学习的理念。
3.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
4.培养良好的安全防护和公共卫生意识。
三、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108学时。
其中理论54学时,实习实训54学时。
四、课程学分本课程建议学分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猪病防治》课程紧扣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多媒体教学和现场课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展示疾病的症状和病变,提高学生对猪病的直观认识,指导学生掌握猪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猪病防治兽医岗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1.课堂教学:以“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为主,即先以典型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初步诊断结论、诊断依据以及应进一步做的检查;然后带着问题再进入疾病的常规讲解,进一步明确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及防治;最后,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课堂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注重疾病流行病学分析;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设计 (2)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设计一、引言小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小动物身上的寄生虫病。
随着宠物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小动物寄生虫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开设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关于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小动物身上寄生虫的种类、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对小动物健康的关注度和兽医保健知识素养。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动物身上寄生虫的分类和特点本部分将介绍小动物身上的常见寄生虫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原虫、纤毛虫、绦虫、线虫等。
2. 小动物身上寄生虫的病因与症状本部分将介绍小动物身上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病因和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腹泻、呕吐、消瘦等。
3. 小动物身上寄生虫的预防与治疗本部分将介绍小动物身上寄生虫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环境清洁、定期驱虫等。
4. 小动物寄生虫病防治法规本部分将介绍小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的相关法规。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本课程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以出勤率、个人表现和课堂表现为辅,评价内容将覆盖课程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
六、实施方案本课程将开设为必修课程,每周安排三个课时,总学时为36学时。
课程将由中医药大学兽医学院的教师授课,教室设在学院内或相关实习实践地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鼓励学生参加寄生虫检测和治疗任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七、总结小动物寄生虫病学是现代兽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小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兽医保健知识,有利于保障小动物的健康和促进人宠和谐发展。
《宠物寄生虫病》课程标准

《宠物寄生虫病》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宠物寄生虫病》是动物医学(宠物医学)专业、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五年制)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本课程是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宠物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达到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定位本门课程定位完全是根据国家执业兽医师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宠物寄生虫病诊疗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树立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从而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要求。
前导课程一般有《宠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宠物疾病诊疗技术》等。
后续课程一般有《宠物医院实务》、《技能鉴定与考证培训》等专业课学习和顶岗实习,是与《宠物内科病》、《宠物外科与产科》等课程并列的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在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基础上,通过学习和领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精神,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以宠物医院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国家执业兽医师考试要求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强调学习过程的连贯性。
教学始终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线,配合讲授必需的理论知识,强化对就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
2.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宠物寄生虫病的诊疗理论知识解决临床上的宠物疾病,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项目一认识动物寄生虫和动物寄生虫病【精选】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教案单元(项目)名称认识动物寄生虫和动物寄生虫病授课时数2授课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目的1.掌握寄生虫的概念、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的类型;2.熟悉寄生虫的类型;3.理解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理解寄生虫的免疫特点和免疫逃避机制。
教学重点1.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2.宿主的类型;3.寄生虫的生活史教学难点1.宿主的类型;2.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导入课程:让学生谈谈对寄生虫的认识,引入什么是寄生虫以及寄生虫的危害。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比较教学法、讲授法、举例等教学方法,并进行师生互动,重点和难点板书。
教学内容:绪论一、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定义1.动物寄生虫学2.动物寄生虫病学通常意义上的动物寄生虫病学亦包括动物寄生虫学。
二、动物寄生虫病学发展历史与现状三、寄生虫(病)学的成就四、寄生虫病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五、兽医寄生虫病的地位六、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一)寄生虫对畜牧业的危害(二)对人类的危害(三)易诱发其它疾病任务一认识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生活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称为共生生活。
1.互利共生2.偏利共生3.寄生二、寄生虫的类型1.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2.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41116283.长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4.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5.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 三、宿主的类型1.终末宿主 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 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如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
2.中间宿主 是指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动物体。
如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3.补充宿主 某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2个中间宿主称为补充宿主。
如华支睾吸虫的补充宿主是淡水鱼和虾。
4.贮藏宿主 即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这种宿主叫作贮藏宿主,亦称为转续宿主或转运宿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3011)一、适用对象适用于高职高专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卫生检验、兽药生产与营销、特种经济养殖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三年制大专、五年制高职高专生。
二、课程性质《动物寄生虫病》是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学科,是动物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依据我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源等特点,本课程为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在动物医学等专业目标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城郊型农业集约化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以及爱玩动物的不断增加,动物寄生虫的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三、参考学时施教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8学时,课堂实训16学时。
四、学分3学分五、课程目标(一)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畜禽寄生虫病以及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为从事相关的管理与技术监督工作、畜牧业养殖生产及专门的兽医师工作奠定基础。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追踪本学科科技发展的能力。
既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又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教育三者的关系,使培养能力和业务素质贯彻教学的始终。
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和电化教学,并充分利用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动物寄生虫病诊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岗位需要,为从事兽医、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基础。
(三)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掌握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就某一局部地区进行一般的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能对其中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作出比较正确的分析,制订出在原则上比较正确、一般可行的防止措施,并能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指导,以职业技能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课程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设计教学内容体系。
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的防制能力和考察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内容纲要(一)理论教学标准动物寄生虫病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阐述动物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的基本原则。
各论按寄生虫的分类系统编排,包括动物蠕虫病学、动物蜘蛛昆虫病学、动物原虫病学等三个方面。
在每个疾病中又分为通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和其它寄生虫病三个方面。
大纲中所列疾病均为常发多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第一章总论(8学时)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寄生生活的概念、寄生虫及宿主的类型、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的分类原则。
2、掌握寄生虫病发生的条件和流行特点,基本掌握寄生虫病免疫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掌握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掌握寄生虫病防制的基本原则,对动物寄生虫病进行预防、控制。
课程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1、主要内容⑴寄生现象⑵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⑶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⑷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⑴生物间相互关系的类型:自立生活,共生生活,共栖生活,寄生生活及宿主与寄生虫的概念。
⑵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⑶寄生虫的生活史⑷寄生虫的类型: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同宿主寄生虫与异宿主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与固定性寄生虫;外寄生虫与内寄生虫。
⑸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带入其他病原体;毒素作用。
⑹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⑺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完全清除、带虫免疫、机体发病。
第二节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1、主要内容⑴寄生虫的分类⑵寄生虫的命名规则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寄生虫分类的基本原则。
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命名。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1、主要内容⑴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⑵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⑶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⑴概念: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⑵流行病学的内容:感染来源及感染途径;易感宿主;中间宿主与传播媒介;地理分布和季节动态;病程和流行特点;自然疫源地。
⑶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第四节寄生虫的免疫学1、主要内容⑴寄生虫抗原⑵寄生虫的免疫类型⑶寄生虫的免疫逃避⑷寄生虫感染的变态反应⑸寄生虫免疫的应用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⑴寄生虫病免疫反应的概念:⑵免疫的类型: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⑶获得性免疫的效应机制。
⑷寄生虫性变态反应。
⑸免疫逃避:抗原变异,抗原伪装,破坏免疫,部位阻隔。
⑹免疫的实际应用:免疫接种,免疫学诊断。
第五节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1、主要内容⑴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⑵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⑴寄生虫病诊断的基本原则:①流行病学调查。
②临诊检查。
③实验室诊断: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
④寄生虫学剖检。
⑤药物诊断。
⑵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①消除感染源:动物驱虫,保虫宿主,加强卫生检验,外界环境除虫。
②阻断传播途径:轮牧,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③提高动物自身的低抗力:全价饲养,饲养卫生,保护幼年动物,免疫接种。
④防治动物寄生虫病在公共卫生上的意义:防止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保证人体健康;保证畜牧业发展和提高畜产品质量;维护动物性食品及畜产品进口的安全及出口信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分组讨论第二章动物蠕虫病(总学时34学时其中讲授20学时,课堂实训14学时)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吸虫、线虫、绦虫病的分类;基本掌握其发育史,为预防工作奠定基础;掌握我省流行的人畜共患蠕虫病和政府规定检疫的蠕虫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重点掌握吸虫、绦虫、线虫的病原体形态与识别、检疫要点和检疫后处理,培养学生识别虫体、防疫检疫的素质和能力。
2、基本掌握棘头虫的一般构造和发育史,掌握猪巨吻棘头虫病的病原体识别、病理变化、检疫要点和预防措施。
培养学生识别虫体、防疫检疫的能力。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概论1、主要内容⑴蠕虫的形态结构与类群⑵动物蠕虫病的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蠕虫的形态结构、分类及动物蠕虫病的特征第二节动物吸虫病1、主要内容⑴吸虫的形态、发育与分类⑵片形科吸虫病⑶前后盘类吸虫病⑷双腔科吸虫病⑸分体科吸虫病⑹后睾科吸虫病⑺并殖科吸虫病⑻背孔科吸虫病⑼前殖科吸虫病⑽棘口科吸虫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与动物共患吸虫病:肝片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支睾吸虫病、阔盘吸虫病、歧腔吸虫病、日本分体吸虫病、东毕吸虫病。
第三节动物绦虫病1、主要内容⑴绦虫的形态、发育及分类⑵绦虫蚴病⑶裸头科绦虫病⑷戴文科绦虫病⑸膜壳科绦虫病⑹孟氏迭宫绦虫病⑺复孔绦虫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⑴人与动物共患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牛囊尾蚴病、多头蚴病、棘球蚴病、裂头蚴⑵其它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反刍兽绦虫病、禽绦虫病、肉食兽绦虫病第四节动物线虫病1、主要内容⑴人与动物共患线虫病:旋毛虫病⑵其它线虫病:猪蛔虫病、禽蛔虫病、鸡异刺线虫病、牛羊消化道圆形线虫病、丝虫病、牛羊肺线虫病第五节棘头虫病⑴棘头虫的形态、发育与分类⑵猪棘头虫病⑶鸭棘头虫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畜共患棘头虫病:猪巨吻棘头虫病课堂实训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形态结构观察(2学时)课堂实训二、绦虫、线虫、棘头虫及其中间宿主的形态结构观察(4学时)课堂实训三、蠕虫学粪便检查(6学时)课堂实训四、蠕虫卵的识别和形态观察(2学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结合实践操作、分组讨论第三章动物蜘蛛昆虫病(4学时)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蜘蛛昆虫的分类,基本掌握发育史,为动物蜘蛛昆虫病预防奠定基础。
掌握蜱螨及昆虫的病原体识别、病理变化、检疫要点和检疫后处理。
培养学生识别虫体、防疫检疫的素质和能力。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概论1、主要内容⑴节肢动物的形态和发育特征⑵节肢动物的分类⑶节肢动物对畜、禽及经济动物的危害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分类第二节动物蜱、螨病1、主要内容⑴硬蜱病⑵软蜱病⑶疥螨病⑷背肛螨病⑸膝螨病⑹痒螨病⑺足螨病⑻耳痒螨病⑼蠕形螨病⑽禽类的其他螨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硬蜱、软蜱、疥螨病、痒螨病第三节动物昆虫病1、主要内容⑴蝇蛆病⑵吸血昆虫⑶蚤⑷虱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牛皮蝇幼虫病、羊狂蝇幼虫病(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结合实践操作、观看录象及分组讨论第四章动物原虫病(总学时8学时其中讲授6学时,课堂实训2学时)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动物原虫的分类,基本掌握发育史,为动物原虫病预防奠定基础。
掌握伊氏锥虫、梨形虫、球虫、弓形虫及肉孢子虫的病原体识别、病理变化、检疫要点和检疫后处理。
培养学生识别虫体、防疫检疫的素质和能力。
课程内容要点第一节概论1、主要内容(1)原虫形态结构(2)原虫的生殖(3)原虫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原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殖及分类第二节动物共患原虫病1、主要内容(1)伊氏锥虫病(2)弓形虫病(3)肉孢子虫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动物共患原虫病:伊氏锥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第三节反刍动物原虫病1、主要内容(1)梨形虫病(2)肉孢子虫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梨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第四节禽原虫病1、主要内容(1)鸡球虫病(2)鹅球虫病(3)鸭球虫病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禽球虫病课堂实训五、蜱螨及原虫的形态结构观察(2学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结合实践操作、观看录象及分组讨论(二)课堂实训标准(16学时)实训一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形态结构观察(2学时)1、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肝片吸虫(或双腔吸虫)的详细观察,熟悉吸虫的基本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能识别畜禽其它常见的吸虫。
认识主要吸虫的中间宿主。
通过病理标本的观察,了解吸虫的致病作用。
2、主要内容:家畜常见的各种吸虫成虫形态特征的观察。
吸虫的中间宿主的观察。
吸虫病的病理标本观察。
3、达到的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识别家畜常见的危害性大的各种吸虫的形态鉴别要点。
实训二绦虫、线虫、棘头虫及其中间宿主的形态结构观察(4学时)1、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莫尼茨绦虫、蛔虫等线虫和棘头虫的详细观察,熟悉绦虫、蛔目、毛首目、旋尾目、圆形目线虫和猪棘头虫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