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股静脉压迫综合征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概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又称为Cockett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疼痛、小腿色素沉着等。
本病临床常见,主要发生于左髂总静脉,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中20~40岁的女性占全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85%。
经合理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通常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
其它名称:Cockett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血液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本病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疼痛、小腿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或溃疡。
主要病因:本病的发生与髂静脉解剖位置、静脉腔内异常结构、继发血栓形成、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磁共振(MRI)、髂静脉造影、血流动力学分析。
重要提醒: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除了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影响美观外,还可引起下肢肿胀、溃疡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诊断明确后早期治疗很有必要。
临床分类:本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无症状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该类型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患者存在髂静脉压迫。
2、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该类型的特点是下肢静脉倒流性和回流障碍性。
(2)其临床体征分级用C(0~6)表示①C0:无明确的视触体征。
②C1:网状静脉。
③C2:静脉曲张。
【疾病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英文名】iliacvenouscompression...

【疾病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英文名】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缩写】【别名】Cockett综合征;髂静脉压迫综合症;髂静脉肢体压迫综合征【ICD号】I87.1【概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1965年Cockett和Lea Thomas通过静脉造影和手术,对具有髂-股静脉血栓病史和严重血栓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的部位,静脉腔内容易血栓形成,并且已形成的血栓难以再通,从而引起下肢和盆腔的静脉回流障碍,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因此有人将此综合征称为Cockett 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不仅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和下肢静脉高压,成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浅静脉曲张的原因之一,而且可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好发于左下肢的潜在因素。
【流行病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确切发病率还不很清楚,Taheri等报道,在下肢静脉疾病患者中本症患病率为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近几年内1000例下肢静脉造影资料分析,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患病率为1.3%,但这不包括症状轻微和已形成血栓后遗症的患者,估计实际发病率要高于此值。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1.解剖学因素 髂动脉与髂静脉的解剖关系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产生的基础。
双侧髂总静脉于第5腰椎体中下部平面的右侧,汇合成下腔静脉而沿脊柱上行。
右髂总静脉几乎成直线与下腔静脉连续,而左髂总静脉则自骨盆左侧横行向右,于腰骶椎之前与下腔静脉汇合时几乎成直角。
腹主动脉则自脊柱左旁下行,于第4腰椎体下缘平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故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的前方,然后向骨盆右下延伸。
有研究发现,在近3/4人体内,右髂总动脉于双侧髂总静脉汇合点水平跨越左髂总静脉;1/5的人在这一点轻度偏上的水平,少数人在这一点的下方。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症状,尤其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早期症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会怎样?以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常见症状:乏力、静脉回流障碍、静脉侧支循环建立、女性腰骶生理性前突明显*一、症状*二、诊断根据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轻重,将临床表现分为3 期。
中期:随着静脉回流障碍加重和静脉压持续升高,就会导致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一旦波及到小腿和交通支静脉瓣膜,就会出现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相似症状。
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色素沉着、精索静脉曲张等。
晚期:出现重症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症状,诸如小腿溃疡等,或髂股静脉继发血栓形成。
国内外报道的病例,绝大多数都是在治疗血栓形成时被发现的。
对于非血栓性静脉阻塞现象和症状性静脉阻塞的病人尤应注意。
由于髂静脉严重狭窄和阻塞病变局限,而且侧支静脉较好,所以出现相似但又不同于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另外由于髂总静脉的原有狭窄,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并不容易发生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以上是对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发症,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常见并发症:血栓形成*一、并发病症小腿溃疡、髂股静脉继发血栓形成是本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症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髂静脉狭窄.

病因和病理
二、静脉腔内异常结构
1956年,May和Thurner提出,在尸解中有22%存在左髂总静脉腔内类 似嵴状的结构,其内包含纤维细胞、胶原和大量毛细血管。这种异常结 构的来源和意义仍存在争论。目前更倾向于解释为右髂总动脉、腰骶椎 与左髂总静脉的紧密接触,以及动脉搏动使静脉壁反复受刺激,引起静 脉慢性损伤和组织反应所致。
治疗
一、目的:恢复血流通畅。解除血管狭窄,改善下肢症状(下肢水肿、静脉曲张、 溃疡),保证支架通畅率 二、方法:球囊扩张内置支架术+术后抗凝、溶栓、活血化瘀+弹力袜 1.球囊扩张、血管支架:支撑作用 对抗前压后挤、破坏腔内粘连结构 2.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尿激酶:溶栓—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3.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 弹力:压迫—止血;外界弹力压迫缩小下肢深静脉管径增加静脉血流速度,使静 脉血不致滞缓—抗血栓形成。 促进回流:久站、久坐致静脉血瘀滞—血管容量减少 改善下肢静脉所受压力:减轻或防止静脉管壁扩张—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妊娠) 改善静脉瓣膜所受压力: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后综合征
辅助检查
1.下肢深静脉造影及测压
2.彩超 3.螺旋CT和磁共振 4.血管腔内超声
辅助检查
下肢深静脉造影
一、直接征象:1.受压段造影剂密度降低 2.静脉前后壁粘连或束带形成出现充盈缺损 3.狭窄远端静脉明显扩张 二、间接征象:侧枝循环形成
下肢深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造影ຫໍສະໝຸດ 病因和病理病因和病理
一、髂动、静脉的解剖关系
二、静脉腔内异常结构 三、继发血栓形成 四、侧枝循环的开放 五、远端静脉功能的破坏
病因和病理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吕柏楠;石晓明;刘阳【摘要】随着介入器材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目前临床上血管腔内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静脉疾病的治疗,导管接触性溶栓相对于传统溶栓具有更高的效率,血栓清除也更彻底,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成形术可以在创伤极其微小的情况下解决髂静脉狭窄病变,又可以保持管腔长期通畅.然而对于cockett综合征合并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髂静脉狭窄和血栓两种疾病同时存在,且在治疗过程中两者具有相互影响作用.一方面,髂静脉狭窄使血液的流出道受阻,一定程度上会对溶栓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但同时可能也会降低肺栓塞的风险;另一方面,静脉血栓可能掩盖或扩大髂静脉病变,影响髂静脉病变的处理,同时血栓也会继发于髂静脉病变.基于此,导管接触性溶栓与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的简单联合应用可能无法达到1+1=2的效果,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合理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才可能达到1+1=2,甚至1+1>2的效果.【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9(041)007【总页数】6页(P1074-1078,1082)【关键词】cockett综合征;静脉血栓;腔内治疗;髂股静脉【作者】吕柏楠;石晓明;刘阳【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15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亦称为Cockett综合征或May-Thurner综合征,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发病机制提示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相关,左髂总静脉于第4~5腰椎椎体右前方汇入下腔静脉,其前方右髂总动脉跨越而过,后方腰椎存在生理性前突,静脉长期处于压迫塌陷状态,动脉自身的搏动又使其不断与静脉发生摩擦,静脉内皮细胞发生炎性改变,最终导致血管腔内粘连,发生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引起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下肢静脉高压、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同时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之一[1,2]。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汇总.

诊断要点
• 原因不明的下肢肿胀,尤其是女性患者, 其症状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病例,应想到 本病可能。
• 超声显示髂静脉局限性受压变形,CDFI 局部彩色血流中断,频谱显示为持续高 速血流,周围无实性肿块。
• 继发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概述
• 髂静脉因受盆腔脏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 或邻近组织的炎症纤维粘连和压迫导致。 髂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引起髂静脉 回流障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 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 继发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上海华泰医院超声科.李贵传(整理) 1506863080@
• 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概述
• 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为髂静脉受髂动脉骑 跨压迫,导致髂静脉及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系 列症状。
• 最常见的是左髂总静脉受压,占72%。 • 主要介绍左侧髂总静脉受压所引起的先天性髂
脉冲多普勒表现
• 在髂静脉受压处可检出高速连续血流频 谱。
• 完全闭塞者不能检出血流信号。
诊断要点
• 下肢肿胀伴同侧下腹部肿块。 • 超声显示腹盆腔内肿块大小与位置。 • CDFI显示肿块压迫上的髂静脉细窄,或
完全中断。 • 同侧下肢深静脉和浅静脉扩张。
谢
谢 !
左侧髂外静脉横切彩色血流图: 显示肿块内髂外动脉EIA穿过,呈圆形红色血流, 髂外静脉EIV无彩色血流显示。
左侧髂外动脉纵切面彩色血流图: 显示髂外动脉EIA条带状红色血流从肿块内穿过。
左侧髂外静脉纵切面彩色血流图: 显示髂外静脉EIV近端有实性低回声肿块,大小约 65*53mm,髂外静脉于此突然中断,血管内径增宽 腔内无彩色血流显示。
• 同侧下肢深静脉及浅静脉扩张。 • 有时腹股沟处可见探及肿大淋巴结。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的 J Z系列 不 锈 钢 自膨式 “ ” 支 架 , 架 位 置 准 确 , 胀 满 R z形 支 膨
意 ; 后 D A复 查 , 对 比剂 由左 侧 髂 静 脉 经 支 架 顺 利 通 过 , 术 S 见 进 入 下 腔 静 脉 , 侧 髂 静 脉 管 腔 内未 见 充 盈 缺 损 , 腔 内 侧 支 左 盆
准确 , 膨胀 满 意 , 比剂 由左 侧 髂 静 脉 经 支 架 顺 利 通 过 , 入 对 进
[ 键词 ] 髂 静 脉 受 压 综 合 征 ; 入 治疗 ; 囊扩 张 ; 架植 入 关 介 球 支 [ 图 分 类号 ] R 4 . 中 536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编 号 ] 10 8 4 (0 0 2 3 3 0 文 0 8— 89 2 1 )6— 38— 2
髂 静 脉 受 压 综 合 征 的 影 像 诊 断 和 介 入 治 疗
梁 君 , 士彬 , 为 民 , 杨 周 孙 惠
( 苏 省 无 锡 市 惠 山 区人 民 医 院 , 苏 无 锡 2 4 8 ) 江 江 1 17
[ 要 ] 目的 探 讨 髂静 脉 受 压 综 合征 (C ) 摘 IS 介入 治 疗 的 , 效 果 。 方 法 对 2 临床 0例 IS患 者 行 球 囊扩 张 、 架 C 支
股 、 静 脉 增 宽 , 形 呈 直 桶 状 , 去正 常 的竹 节 状 形 态 。 胭 外 失
1 2 方 法 .
司 匹林 6个 月 , 期 复 查 。 定
2 结 果
所 有 患 者 成 功 置 入 静 脉 支架 , 后 D A复 查 见 支架 位 置 术 S 检查血常规 , 出血 时 间 、 血 时 间 , 小 板 凝 血
MayThurner综合征病因病机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股静脉血栓形成;目前MTS 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内超声、CT、MRI 及静脉造影等;治疗
方法较多,单纯抗凝治疗效果差,且并发症多,近年临床多采用腔内治疗。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MayThurner 综合征;影像学检查;腔内治疗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9. 01. 030
[ ] , , , 33 Ben Sahra I Le MarchandBrustel Y Tanti JF et al. Metformin : in cancer therapy a new perspective for an old antidiabetic drug [] , ,(): J . Mol Cancer Ther 2010 9 5 10921099.
山东医药2019 年第59 卷第1 期
研究进展 MayThurner 综合征病因病机及诊疗的
丘宁宁,唐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MayThurner 综合征(MTS)是指髂静脉受压缩窄而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以左髂静脉受压最
常见;常见症状为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小腿皮下硬结、浅表静脉炎等,甚至可并发髂-
脱水、手术、激素(避孕药、睾酮和类固醇)和遗传
MTS 通常为左侧髂总静脉受右髂总动脉和椎 等,且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骨受压导致[1,2],少见下腔静脉分叉、右髂外动脉和 风险。但对于左侧髂总静脉和右侧髂总动脉的正常
腹股沟韧带压迫。Rossi 等[3]通过研究发现71. 8% 解剖关系遭受破坏,并且如何影响静脉血流的机制
98.
[ ] , , , 35 Sarfstein R Friedman Y AttiasGeva Z et al. Metformin Dow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bbe MR, Ujiki M, Goodwin AL, et al. Iliac vein compression in an asymptomatic patient population. J Vasc Surg. 2004;39:937-943.
Mc Murrich JP. The occurrence of congenital adhesions in the common iliac vein,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rombosis of the femoral and iliac veins. Am J Med Sci 1908;135:342-346.
R. May and J. Thurner.The Cause of the Predominantly Sinistral Occurrence of Thrombosis of the Pelvic Veins. ANGIOLOGY 1957 8: 419—427
他们将突起物导致的髂静脉开口处腔内形态分为 三种类型:1、侧壁突起型。2、单个突起物连接 上下血管壁形成双腔型。3、多突起物将血管腔分 隔形成的筛网状型。由此被命名为May and Thurner综合征。
流行病学特征
IVCS发病率很高,但是多年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Mickley报告:无症状的IVCS约占成年人可的20%
IVCS是造成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 由此能引发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慢性肢体静脉功能不 良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 CVI)等是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1956年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May在 世界上完成了首例治疗IVCS的外科手术,并 与病理医生Thurner共同研究和解剖了430例 尸体,系统的描述了该综合征的相关解剖与 病理特征,提出IVCS发生率为22%
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髂总静脉开口处,腔内有 突起物存在,而且既不是炎性所致也不是血 栓后的机化再通,组织学检查发现:突起物 内主要成分是弹力蛋白和胶原纤维。
现代观点认为
IVCS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左侧髂静脉位于横跨前面 的右髂动脉与后面突起的第五腰椎之间,这种前 后挤压现象长期作用和反复刺激,造成静脉周围 长期炎性反应,血管内皮细胞与中层弹性纤维增 生活跃,血管内膜增厚,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管 腔狭窄与闭塞。
IVCS可以造成受累静脉回流受阻,肢体静脉高压, 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这种变化是慢 性持续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受累静脉出现进行性 的回流受阻,但由于侧枝循环的不断的建立,人 体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IVCS的存在却为DVT 的高发生率埋下伏笔
髂股静脉压迫综合征与下肢静 脉回流障碍
髂股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 泛指为在
盆腔内的髂静脉受邻近组织的压迫,管腔
狭窄或闭塞,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并由此
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May --- Thurner综合征(美国)
Cockett综合征
(欧洲)
历史回顾
Virchow 早在1851年就发现并提出:人体左下肢 DVT的发生率是右下肢的5倍。1908年Mc Murrich 解剖了107尸体,发现有35例存在髂静脉粘连,其 中32例位于左侧,由此提出:人体盆腔内存在某 种潜在的先天性因素压迫髂静脉,导致狭窄或闭塞 并由此引发一些临床症状。上述被认为是最早的 IVCS概念建立,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965年,英国血管外科医生Cockett and Thomas 进一步描述了该综合征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并对 57例合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IVCS病人进行治疗, 随后命名为Cockett综合征。
Cockett FB, Thomas ML. The iliac ession syndrome. Br J Surg1965;52:816-825.
流行病学特征
IVCS主要发生在左侧髂静脉、年轻人及中年 女性。
Melina于2004年在急诊室对50例无任何VTE临 床症状的腹痛不病人行CTA检查发现:35.5% 病人存在May --Thurner综合征,其中24%病 人髂静脉受压致口径缩小50%以上,66%病人致 口径缩小25%以上。男:女比为27%vs41.2%
历史回顾
1943年Ehrich and Krumbhaa解剖了412例 尸体,其中97例婴幼儿、28例儿童、23例 青少年、264例成年人。发现23.8%的成年 人存在IVCS,其中33.8%发生在十岁以后, 由此提出IVCS不是先天性疾病而是后天获 得性疾病。
Ehrich WE, Krumbhaar EB. A frequent obstructive anomaly of the mouth of the left common iliac vein. Am Heart J 1943;26:737-750.
流行病学特征
约50%的IVCS病人一生中会发生DVT。 在人口总数5900余万的英国,每年DVT发生率为
59000人,而由VTE导致死亡人数已多于肿瘤、艾滋 病、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 在香港和新加坡,住院病人中VTE 的发生率为15.8 和 17.1 /10 000,美国为 130/ 10 000. 作者九十年代究表明:在DVT病人中45%可以发生肺 动脉栓塞,但多数病人无症状,致死性PE为4%。
Volker Mickley, Robert Schwagierek, Norbert Rilinger,et al. Left iliac venous thrombosis caused by venous spur: Treatment with
thrombectom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J Vasc Surg 1998;28:49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