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静脉受压

合集下载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侧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要的致病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侧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要的致病因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多发于左侧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左侧是右侧的3~4倍,甚至可达100%。

这一临床现象说明,左下肢静脉系统存在某一解剖异常而影响左下肢的静脉回流。

1908年McMurrich首先描述了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引起的单独左下肢水肿。

1957年May 和Thurner把它定义为解剖性疾病。

1965年Cockett和Thomas从临床角度描述了LCIV位于右髂总动脉后方,可被挤压于右髂总动脉和第五腰椎之间,导致LCIV受压而狭窄或闭塞。

后来把这种LCIV 受压现象称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LCIV受压是常见现象,很多对尸体解剖的研究发现LCIV受压的比率相当高,Kibbe等回顾性分析与深静脉血栓无关的腹痛患者50例的CT影像,发现24%(12/50)患者的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大于50%,66% (33/50) 大于25%. 可见LCIV严重受压的现象非常普遍。

髂总静脉受压与下肢静脉慢性疾病关系密切,美国的Raju等对4026例有慢性下肢静脉疾病(CVD)症状严重的患者行血管内超声,21.8%(879例938条肢体)有髂静脉梗阻,53%为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40%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7%为混合性。

Peter认为在有症状的CVD患者中不管病因如何,髂腔静脉梗阻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具有CVD的各种表现,约三分之一PTS的主要原因是梗阻,有症状的CVD患者55%与返流有关。

与只有单纯梗阻和与单纯性返流相比,梗阻和返流同时存在导致的静脉压水平最高。

近端梗阻,特别是髂静脉梗阻比下段阻塞更能引起症状。

对有以下症状的患者临床应怀疑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存在:①单纯性左下肢慢性中、重度肿胀;②下肢静脉曲张伴肿胀;③严重的小腿皮肤改变(色素沉着、皮炎、脂性硬皮病),以及慢性或反复淤滞性溃疡发生等;④特别是左髂股区或耻骨上浅静脉增多、怒张、曲张等,应高度怀疑。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侧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是能否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39
病程
• 左髂总静脉的长期受压可导致腔内粘连和 闭塞。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较短,而骼 静脉受压及其腔内连结结构致静脉狭窄或 闭塞是一较长期的过程。
40
为何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较晚呢?
• 这是因为左骼总静脉受压及其腔内有连结 结构时,大部分有侧支静脉代偿。
41
侧枝循环的开放
• 髂静脉受压造成静脉回流障碍部分通过侧枝循环 加以代偿。双侧髂内静脉在骶前静脉丛和子宫附 件静脉丛有广泛的吻合,这是髂总静脉阻塞后侧枝 代偿的重要途径。 其他常见的侧枝有腰升静脉、 脊柱旁静脉、 骶中静脉和阴部静脉。 某些青年女 性病人, 因大量的侧枝循环使卵巢静脉、子宫旁组 织及子宫静脉充血扩张, 形成所谓的“ 子宫旁组 织静脉曲张症” 。少数男性病人则 可 表 现 为 精 索 静 脉 曲 张 和 不育。
• 多数学者认为,IVCS在成人发生率为20 %~ 34 %,其中23~45. 5岁女性占大多数(70 %~84 %)。
57
临床表现
• ( IVCS)分为三个阶段,无症状期,静脉刺形成 期,血栓形成期。
58
无症状期
• 轻度的髂静脉受压使静脉的前后径缩小而 横径增宽,静脉回流可不受影响,可以完全 没有症状。
5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 以前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为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液本身的高凝状态, 而血液的高凝状态一直是血栓形成的研究 热点,如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和反应蛋白 的研究等。目前,随着血管造影和临床解 剖的发展,多数学者已认为左骼总静脉狭 窄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10
其它因素
• 左髂总静脉或多或少地被腰骶椎的生理型 前凸推向前方,同时又被跨越其前方的右髂 总动脉压向后方, 使其处于前压后挤的解剖 位置, 当人体直立腰骶部高度前倾时, 压迫 更加明显, 而当人体处于坐位时, 压迫得以 缓解或消失。偶尔, 左髂总静脉的压迫来源 于低分叉的腹主动脉、左髂总动脉的扭曲、 盆腔内的病变。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预防血栓形成: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
预防静脉曲张:使用弹力袜,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立
预防肾功能损害:监测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处理并发症:如出现血栓、静脉曲张、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应及时就 医治疗
06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预 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避免长时间 站立或坐立, 适当活动下 肢
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 避免高脂肪、 高糖、高盐 饮食
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肥胖
定期进行体育锻 炼,增强体质
避免穿紧身衣裤, 保持下肢血液循 环通畅
健康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认 识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普及预防知识,如避免久坐、保持 良好的坐姿等
加强医疗保健机构的宣传和教育工 作,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 平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髂静脉受压,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起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的疾病。
发病机制:髂静脉受压的原因包括解剖结构异常、肿瘤压迫、妊娠、长期站立等。
症状:下肢水肿、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
诊断方法: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穿弹力袜、抬高患肢等)、手术治疗(如髂 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切除术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 麻木、乏力等
分型:原发性和继发性髂静脉 压迫综合征
原发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先 天性解剖异常、肿瘤压迫等
继发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 栓形成、静脉曲张等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下 肢肿胀、疼痛、
麻木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 MRI等检查显 示髂静脉受压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概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又称为Cockett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疼痛、小腿色素沉着等。

本病临床常见,主要发生于左髂总静脉,多见于青年女性,其中20~40岁的女性占全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85%。

经合理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通常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

其它名称:Cockett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血液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本病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下肢疼痛、小腿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或溃疡。

主要病因:本病的发生与髂静脉解剖位置、静脉腔内异常结构、继发血栓形成、侧支循环开放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磁共振(MRI)、髂静脉造影、血流动力学分析。

重要提醒: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除了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影响美观外,还可引起下肢肿胀、溃疡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诊断明确后早期治疗很有必要。

临床分类:本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无症状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该类型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患者存在髂静脉压迫。

2、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该类型的特点是下肢静脉倒流性和回流障碍性。

(2)其临床体征分级用C(0~6)表示①C0:无明确的视触体征。

②C1:网状静脉。

③C2:静脉曲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

实验室诊断
D-二聚体检测
评估血栓形成风险。
血液流变学检查
了解血液粘稠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
03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使用抗凝药物和抗炎药物,缓解疼痛 和肿胀等症状。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运动, 减轻下肢压力。
物理治疗
包括压迫、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等, 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症状。
02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
临床诊断
01
02
03
症状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 曲张等。
体征
下肢静脉压升高、下肢皮 肤色素沉着等。
病史
长期久站、重体力劳动等。
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观察髂静脉受压情况及血 流动力学变化。
CT血管成像
三维重建髂静脉受压情况, 评估侧枝循环情况。
MRI血管成像
无创性检查,评估髂静脉 受压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
目录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概述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
01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 原因导致的髂静脉受压,引起下 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系列症状。
症状
下肢肿胀、疼痛、沉重感、皮肤 色素沉着、溃疡等。
患者教育及自我管理
了解疾病
01
患者应了解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以便
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治。
定期复查
02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
问题。
自我观察与记录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血管病变,其特点是右侧髂动脉与左侧髂静脉之间存在压迫现象。

这种压迫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引起多种临床症状。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扫描逐渐成为该综合征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CT诊断标准进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概述、CT诊断标准介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CT诊断标准解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析以CT为基础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标准,提供给医学界从事相关领域的医生和研究人员一个准确的诊断参考。

同时,对该综合征的概述、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以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描述。

2.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概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指的是髂静脉受到周围组织或器官的压迫导致血流受限和髂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慢性盆腔疼痛以及深静脉血栓等。

该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女性中年人群中。

2.1 定义与病理生理:髂静脉是下肢深部静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条血管,负责将下肢的静脉血回流至上体循环。

当髂静脉受到外界因素(例如妊娠子宫增大、子宫内肿物、盆腔恶性肿瘤)或内部因素(例如先天性畸形、慢性感染)的压迫时,其内径减小,阻碍了正常的血流回流。

这会导致下肢末端静脉回流不畅,出现水肿和局部高压状态,进一步促使髂静脉内形成血栓。

2.2 症状与表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肢水肿。

由于血流受限,水分在组织间不能正常排出导致明显的局部肿胀。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慢性盆腔疼痛、下腹胀痛以及下肢沉重感等不适感。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诊断标准
症状
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肿胀、疼 痛等症状,且在长时间站立或
活动后症状加重。
影像学检查
血管超声、CTA或MRA等影像 学检查显示髂静脉受压、狭窄 或血栓形成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和凝血功能检 查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排除其他原因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下肢肿胀、 疼痛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 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液回流障碍。
肥胖
遗传因素
其他疾病
肥胖者脂肪堆积,增加 了髂静脉受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力。
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如肿瘤、炎症等,也可 能压迫髂静脉,导致髂
静脉压迫综合征。
症状
01
02
03
04
下肢肿胀
由于血液回流受阻,下肢出现 肿胀、疼痛。
皮肤色素沉着
下肢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瘙痒 、溃疡等症状。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游泳、慢跑等, 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 轻静脉压力。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及时采取干 预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身体异常,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 习惯,预防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生。
早期干预和治疗
03
治疗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和抗炎药物,缓解症状和预防 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保持适当的运动和 休息。
弹力袜治疗
穿弹力袜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 疼痛。
压迫治疗
使用压迫带或压迫垫,减少静脉内压力,缓 解症状。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支架植入后护理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支架植入后护理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支架植入后护理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症支架植入后的综合护理。

方法系统性总结本院血管外科100例髂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经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护理过程。

结果100例患者经支架置入术后临床症状均消退,阻塞段的血管均通畅,有效率达100%,无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髂静脉压迫综合症;支架植入;护理引言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指髂静脉被其从前方经过的髂动脉压迫,致使静脉管腔内膜黏连、管腔壁狭窄、甚至官腔闭塞不通等病理改变,进而导致髂静脉血流循环受阻,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甚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系列症侯群[1]。

近年来对静脉受压综合征采用手术取栓或置管溶栓结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效果良好[2]。

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本院血管外科对10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行支架植入治疗,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研究对象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25~65岁,平均42.8岁。

发病时间1~7天,平均3.8天。

临床表现:突发患肢紫绀肿胀、肢端麻木、疼痛,患者行走后肿痛明显加重,卧床并抬高患肢后稍有好转,下肢血管彩超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显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伴左髂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股静脉段者25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伴左髂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股静脉段者30例、髂总静脉受压并伴侧支循环形成者21例、静脉管腔狭窄接近闭塞者24例,下腔静脉均通畅。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于腘静脉内留置静脉溶栓导管行溶栓治疗,治疗48~72h后,血栓大部分溶解。

于全程透视下,行骼静脉狭窄段支架植入术。

1.3结果治疗后87例患者2~34d后肿胀开始消退,5~12 d肿胀明显消退,患肢髌骨上缘15 cm处周径较健肢大(2.18±1.18)cm,髌骨下缘15 cm处周径较健肢大(1.24±0.60)cm;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扩张;7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优点:横断面: 清晰显示压迫

排除外压原因:如肿瘤、血肿。

成像:分析下腔、髂、髂内及盆腔侧支的解剖关


CT技术进步,诊断、评估精确性增加
AB图白箭头所示为下腔静脉,右髂动脉 CD图黑箭头所示为受压左髂静脉
病例,髂静脉狭窄CT成像
CTV横断位图像
CTV血管分析图像 CTV曲面重建图像
3,磁共振静脉成像( MRV)
头缓慢后撤来收集静脉影像。
• 优于静脉造影: • 至少1/4的患者造影正常,但IVUS显示狭窄>50%。 • 显示腔内病变、静脉壁形态、明确尺寸 • 协助放置支架、评估支架置入后效果。
• 1,髂静脉腔内隔膜; • 2, 隔膜将髂静脉分成两腔 • 3,支架后再狭窄 • 4,髂静脉受压、变扁 • 图中A—髂动脉
6,测压:
狭窄远近端压力差
• 以往:平卧>2mmHg,活动>3mmHg,
提示髂静脉阻塞
• 问题:压力差不与阻塞程度、症状成正比,仅

作参考

测压的导管、方法不一致

• N. D. Shebe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J].J V N,2005,23:10-17;
二、诊断
(一) 常用诊断方法 1,超声(Duplex Ultrasound):
优点:无创、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 缺点: 对髂静脉阻塞及腔内病变的诊断—不可靠, 即使高年资超声医师,至少20%的髂静脉,不正 确诊断
2,腹部和盆腔增强CT(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contrast):
及口服华法令等抗凝药物以预防髂股静脉 血栓形成。
(三)治疗方法
• 2、介入或手术
(1)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术:首选 (2)病变段切除+原位血管移植:介入失败或支
架后闭塞 (3)临时性动静脉瘘
• 单纯球扩可以吗?
• 对于髂股静脉狭窄、闭塞单纯球囊扩张后,局部势必会
• CIRSE Standards of Practice guideline on Iliocaval stenting—2014
三 、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
(一)治疗目的: 1,缓解、改善下肢水肿、疼痛、静脉跛行、 溃疡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下肢DVT。
(二)介入或外科治疗指征
1,临床表现: C3以上,


支架置入:改善返流、纠正CVD。
• (3)C3:即使压力治疗有效地患者
• CIRSE Standards of Practice guideline on Iliocaval stenting—2014
(三)治疗方法
• 1,保守治疗:症状轻微(C3以下)无症状 • 抬高患肢、穿弹力袜,气压治疗 • 口服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药物,以
2,长期受压后髂静脉的变化
• 腔内粘连结构(Spur)
的形成
• 棘状突出 • 隔膜 • 蜂窝状 • 压扁
3,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与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
•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临床分三型 • A无症状型:常见的解剖变异:尸检、CT 、MR
• 正常人:21%-50%有压迫,26%狭窄程度>70% • 无症状体征,部分学者:是否病理状态、归入综合症?
5,下肢静脉造影 (Contrast venograph2)股静脉插管造影 • 静脉造影尤其是插管造影仍是检测髂静脉
压迫综合征的最常用方法。
• 至少1/4的患者静脉造影正常,但IVUS显示
狭窄>50%。
如何提高顺行造影时发现髂静脉病变阳性率?
• 方法: 1. 小腿扎止血带,高压注射器自足背静脉推入
50ml造影剂,待髂静脉段隐约显影时,松止血 带,挤压小腿,采集图像。
2. 用手指压迫股静脉,另一只手抬高患肢25°,
在松手时行股静脉图像采集。
• 约30%顺行造影看清楚病变, 多数需股静脉插管
造影加以证实。
深静脉顺行造影
• 深静脉顺行造影 • 1,发现狭窄、闭塞: • 2,间接征象:髂静脉增
宽、侧枝开放
• B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型:
• 慢性肿痛、静脉曲张、溃疡
• C急性髂股腘静脉血栓型: • 前两型: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
• (nonthrombotic iliac vein compression lesions,NIVCLs)
• L. Oguzkurt,Compression of the left common iliac vein。J V I R,2008, • M. R. Kibbe,Iliac vein compression in 。J V S,2004,
支架
腔内超声评估狭窄程度
• 诊断方面的优势 • 能区分不同类型粘连结构。 • 髂静脉受压处回声增强的血管壁 • 精确测量管腔及截面积, • 指导球囊选择,支架放置,后扩。
腔内超声的不足
• 严重受压时:不易见到腔内结构。 • 必须结合造影:单靠腔内超声无法完成腔
内定位诊断及治疗。
• 花费大、未普及;
下肢肿痛、严重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 -------必备的条件
2,造影或IVUS:髂静脉狭窄>50%,(60%) 侧支血管大量开放 腔内隔膜、粘连,
3,压力差:平卧、病变远近端>2mmHg —不可靠
• 欧洲髂静脉支架指征:放宽
• (1)临床症状:C3~6,
• (2)髂静脉狭窄:≥30%,有侧支
• 30—50%的轻度狭窄是导致静脉功能不 全的重要因
• 优点:有助于IVCS的诊断。 • 可以较清楚显示受压及阻塞的部位,侧支血管的
存在而明确诊断。
• 缺点:局限在于如血流紊乱,可能导致静脉缺乏
连续性,这常常需要通过有创检查如静脉造影剂 静脉内超声来明确诊断。
4,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 国外较为普及应用, • 通过鞘将超声探头送入静脉,通过髂静脉后,探
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的诊断、治疗
一 、概述
• 1,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
• 髂静脉被髂动脉压迫,
• 导致腔内粘连、狭窄或闭塞,
• 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 又称May–Thurner

Cockett综合征。
• IVCS发生率在2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