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
CO2减排研究进展

C02减排研究进展刘诚摘要:在全球变暖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的同时,C02的减排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的未来和命运。
本文首先综述了全球C02上升的事实,然后分列出当前主要国家C02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减排政策与措施。
分析了当前C02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最后结合我国的实情,提出了相关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全球变暖C02 减排措施减排技术1.引言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急剧、持续增加。
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全球大气C02、CH4、Nx0 浓度显著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化前几千年来的浓度值[1]。
工业革命以前的几千年时间里,大气中的C02的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变化幅度大约在10ppmv以内。
工业革命以后,碳循环的平衡开始被破坏,人为排放的C02量急剧上升,造成大气中C02浓度的增加,2000年大气中的C02浓度达到368ppmv。
这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到大规模的破坏,C02的生物转化清除在不断减少,加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消费一直在增加,而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及时地完全吸收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02,从而导致大气中的C02浓度不断增加。
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C02总量折合成碳大约为6Gt左右;每年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和森林植被的破坏可能释放大约 1.5Gt碳。
而每年大气中碳的净增加量大约为 2.0Gt,陆地生物圈吸收约 1.7Gt。
可见,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C02大约有50%滞留在大气层中。
假如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所排放到大气中的C02以每年2%的速率增长,到2040年前后C02浓度就将达到550ppmv ;若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则到2085年前后C02浓度将达到550ppmv[2]。
因此,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C02的减排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关于二氧化碳的思考

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的思考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7月16日发布由于人类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顾全局,不计后果地对大自然滥加利用,从而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和深刻的生态危机。
当代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大气质量恶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这是当代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大敌。
(参见笔者短文《可持续发展篇(1)全球大气、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学术交流网2006年9月23日首发/blog/Print.aspx?id=1033)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在日本京都达成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 2月16日正式生效的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小布什总统任期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奥巴马上台后改变消极态度,提出以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内容的绿色能源战略。
5月21日,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能源安全法案》,确立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管制和交易”的政策。
为了夺回对于气候环境改善政策的领导权,并在年底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发挥主导作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宣扬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头号碳排放国,对中国能源减排政策加压,同时推销美国等国的优势环保能源技术,以缓和经济危机的压力,而这些同样需要获得中国的配合。
人们清楚,美国西方发达国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是历史上二氧化碳量排放最多的国家集团,他们对应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造成环境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量排放依然是最多的,人均排放量更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中国家。
中国正处于加速现代化进程和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和人口进程之中,中国能源结构的加快调整将使得二氧化碳排量显著降低的同时导致GDP增长速度会放缓,并影响居民生活的改善快速,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二氧化碳量排放的压力自然很大。
从历史上积累的二氧化碳量排放来看,中国的责任甚微,从现实发展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该负担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已经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达国家理应负担的责任,何况近30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享有了“中国制造”好处,又把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到了中国头上,这笔帐是要好好地算一算的。
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 HDI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指标挑战的结果。
目录展开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度量。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
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
自1990年以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
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的。
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设计,美国海外开发署的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即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报告》1990年)提出的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衡量消费构成质量成了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
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外国的评估在年度之间差距过大,如人文发展指数,1990年中国被评为64位,而1994年以同样方法计算,中国的位次却降到94位,反映了某些国际评价不太符合实际。
联合国从1990年起发表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提出了人类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
1990年以来,根据这一方法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标已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HDI--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的定义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简称HDI。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的原则①能测量人类发展的基本内涵。
②只包括有限的变量以便于计算并易于管理。
③是一个综合指数而不是过多的独立指标。
④既包括经济又包括社会选择。
⑤保持指数范围和理论的灵活性。
⑥有充分可信的数据来源保证。
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及公式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人类发展指数是在三个指标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
为构建该指数,每个指标都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出生时预期寿命:25岁和85岁;成人识字率:0%和100%;为15岁以上识字者占15岁以上人口比率。
综合入学率:0%和100%;指学生人数占6至21岁人口比率(依各国教育系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实际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对于HDI的任何组成部分,该指数都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指数值=(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预期寿命指数= (LE-25)/(85-25)教育指数= (2/3)XALI+(1/3)XGEI成人识字率指数(ALI)= (ALR-0)/(100-0)综合粗入学率指数(GEI)= (CGER-0)/(100-0)GDP指数= [log(GDPpc)-log(100)]/[log(4000)-log(100)其中,以上出现的字母缩写含义如下:LE: 预期寿命ALR: 成人识字率CGER: 综合粗入学率GDPpc: 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美元)人类发展指数的最新发展HDI在方法论上吸取了PQLI合理的内核,又增补了人均GDP,并用PPP($)进行换算,在知识变量中增加了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可以说HDI把PQLI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日本是当今世界环保大国人均寿命最高国家

日本是当今世界环保大国人均寿命最高国家日本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环保大国。
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随处可见而又惊心触目的污染和公害环境成为鲜明对照的是,日本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与它取得的经济成就一样,受到世人的称赞。
日本在进入发达国家之列的同时,同时也拥有着工业大国中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最发达的环保产业,最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以及最显著的污染治理成果,此外,日本还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
在今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中,日本的HDI(人类发展指数)位居世界第8位,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
然而,当你翻开历史,也会惊讶地发现,日本也曾为环保付出过巨大代价。
很多到日本观光的人都会对它整洁干净的城市环境、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以及放心享用的生鲜料理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如今空气新鲜、水流清澈、森林遍布的日本,在40多年前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却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
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日本也曾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经历过惨痛的教训。
对此有人说,日本的环境是从此起彼伏、震惊世界的污染公害中抢救出来的,日本足足花了二十年时间的努力才得以重见碧海蓝天。
战后重经济轻环保曾是世界最脏海湾二战后,日本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化学工业,一时间日本各地工厂林立、烟雾蒙蒙,大气和水环境因工厂排出的工业废物、有毒的废气、废水开始迅速恶化。
由于一味偏重发展经济,而缺乏环保意识和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措施,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起飞,日本的环境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声名狼藉。
在那段时期,日本的濑户内海成为著名的“死海”,东京湾被称为“世界上最脏的海湾”,赤潮频频泛滥,海中的鱼类和贝类大量死亡,海边臭气熏天,从东京湾打捞上来的各种海产品体内积蓄了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根本无法食用。
日本四大工业城市之一的北九州市,在上世纪60年代的经济崛起期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公害问题,是日本空气污染最厉害的地市,曾被称作日本的“七色烟之城”。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牟永福2008年,一个有关民众切身生活的概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起了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春节刚过,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UNDP驻华代表处主办,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代表共260余人在海南共聚一堂,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讨。
理论上的繁荣带来实际行动的快速启动,一些省、市相继行动起来,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广东省率先规划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计划从2009年到2020年分三个阶段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浙江省启动了全国首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08-2012)》,力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中共海南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做了制度性规定。
一那么,何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呢?从构成上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均等化”。
就“基本公共服务”来说,其范畴因国而异:加拿大以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为主;印度尼西亚以初等教育、公路设施为主;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则把基本教育、初级医疗、饮用水、卫生设施、营养、社会福利和公共工作项目列为主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
在我国,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直接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内容。
“均等化”含有“平均、平等、等价”之义,是指不同个人、家庭、社会集团、社区在收入、财富、地位、知识、权利分配上的等量和平等。
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HumanDevelopmentReports-United

HPI-2从与HPI-1相同的维度测度被剥夺 状况,同时还度量社会排斥状况。所以HPI-2 从四个维度反映了被剥夺状况:
·康长寿—相对低龄时容易死亡的程度,用 出生时无法存活到60岁的概率度量。
·知识—被排除在阅读和交流的世界之外, 用缺乏有效读写能力的成人(16-65岁)所 占百分比衡量。
在计算人类发展指数本身之前,必须 为人 类 发 展 指 数 每 一 个 维 度 创 建一 个 指 数。为了计算这些维度的指数,即预期寿 命、教育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数,必须为下 述指标选定极小值和极大值(阈值)。
极大值的阈值 指数值
最小值的阈值
1.00
.900
.800
指标值 .700 .600
.500
85 25
成人识字率(%)*
100 0
综合毛入学率(%)
100 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按美元购买力平价)
40,000 100
* 计算成人识字率的阈值意味着最大识字率为
100%,实际应用中,在计算HDI时,识字率超
过99%的情况下一律采用99%。
346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
计算HDI
此HDI计算演示使用了土耳其的数据。
·体面生活—用低于收入贫穷线的人口百分 比(调整后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平均数的 50%)度量。
·社会排斥—使用长期(12个月或以上)失 业率衡量。
计算HPI-1
1. 计算体面生活被剥夺的状况 体面生活被剥夺状况用两个指标的非加权平均值衡量。
非加权平均值= 1/2(无法持续获得改良水源的人口百分数) + 1/2(儿童相对年龄体重不足的百分数)
87.4-0
成人识字指数=
计划生育到底少生了多少人?

计划生育到底少生了多少人?易富贤1950年到1970年,中国人口与世界同步增长,占全球比例稳定在22%。
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1973年全面推行“晚稀少”的计划生育。
1980年宋健预测,假如中国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按照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中国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40亿。
正是由于这一惊人的预测,才导致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国家计生委认为由于计划生育,到1998年,我国少生了3亿多人;到2005年,少生了4亿多人。
假如中国从未实行计划生育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3》,1970年、1998年、2005年、2012年中国人口分别为8.183亿、12.419亿、13.037亿、13.507亿。
而印度、泰国、世界(除中国外)1998年的人口分别是1970年的1.815倍、1.651倍、1.639倍;2005年的人口分别是1970年的2.030倍、1.778倍、1.808倍;2012年的人口则分别是1970年的2.227倍、1.811倍、1.986倍。
如果1970-2012年中国人口与印度、泰国、世界同速增长,那么1998年中国人口应为14.85亿、13.51亿、13.41亿人,分别比实际人口多2.43亿、1.09亿、0.99亿人;2005年中国人口应为16.61亿、14.55亿、14.80亿人,分别比实际人口多3.58亿、1.51亿、1.76亿人;2012年中国人口则应为18.23亿、14.82亿、16.25亿人,分别比2012年实际人口多4.72亿、1.31亿、2.74亿人。
可见,国家计生委是假定中国人口增速比印度还快。
其实,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不断降低。
人类发展指数(HDI)是联合国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我在《大国空巢》中分析发现,HDI和生育率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67,中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与生育率相关系数高达-0.848,是用来“诊断”生育率的两个最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