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离技术(3)萃取技术1
萃取的原理与应用范围是

萃取的原理与应用范围1. 原理萃取(Extraction)是一种物质分离与提取的常用方法,在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广泛应用。
它通过利用两种相互不相溶的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1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指在两种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萃取过程。
它的原理是通过溶质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使目标物质从原液中转移到另一有机相中。
1.2 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是指利用特定的固定相材料将目标物质吸附或萃取至其表面的方法。
固相萃取常用于样品前处理,用于去除干扰物质、富集目标物质,从而提高后续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应用范围萃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并被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有机合成萃取在有机合成中被用于分离或提取目标有机化合物,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
例如,在药物合成中,需要从反应混合物中纯化目标药物,萃取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2.2 环境监测萃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用于提取和浓缩环境中的污染物。
通过萃取技术,可以将目标污染物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2.3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萃取被用于分离和提取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香气物质等。
例如,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从咖啡豆中提取咖啡因,从而制备无咖啡因咖啡。
2.4 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萃取技术被用于从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或从药物样品中分离和纯化药物。
这对于药物活性评价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5 石油化工石油化工中的各个环节都会使用到萃取技术。
例如,通过萃取技术可以从石油中分离出不同的组分,亦可以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的化合物。
3. 萃取方法的分类萃取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3.1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最常见的一种萃取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体系和调节萃取条件,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和富集。
3.2 固-液萃取固相萃取是通过将目标物质吸附在固定相材料上,将溶剂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和富集。
第三节萃取技术

效应”以降低有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 萃取效果。萃取溶剂的选择要根据被萃取物质在此溶剂中 的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离开。所以最好选用 低沸点的溶剂。
一般水溶性较小的物质可用石油醚萃取;水溶性较大的 物质可用本或乙醚萃取;水溶性极大的物质可用乙酸乙酯 萃取。
2、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分液漏斗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4、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什么? 答:(1)不能把活塞上附有凡士林的分液漏斗放在 烘箱内烘干 (2)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的下端
2、萃取操作
①将被萃取液和萃取剂(一般为被萃取液体积的1∕3)依 次从上口倒入漏斗中,塞紧顶塞(注意:顶塞不能涂凡 士林;玻璃塞上如有侧槽必须将其与漏斗上端口径的小 孔错开 )。
②取下漏斗,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径, 并用手掌顶住塞子,左手握在漏斗活 塞处,用拇指和食指压紧活塞,并能 将其自由地旋转
③将漏斗稍倾斜后(下部支管朝上),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振摇,以使两液 相之间的接触面增加,提高萃取效率。在开始时摇晃要慢,每摇几次以 后,就要将漏斗上口向下倾斜,下部支管朝向斜上方的无人处,左手仍 握在活塞支管处,食拇两指慢慢打开活塞,使过量的蒸气逸出,这个过 程称为“放气”,待压力减小后,关闭活塞。
许多易溶于水的溶剂如乙醇、丙酮等。这些溶剂既溶 于萃取剂又溶于水,因而在分液漏斗中观察不到分层
现象。尽管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向其中加入更多的水或
加入更多的有机溶剂,来促进溶液的分层,但最好是 反应结束,进行萃取之前就应除去反应混合物中的这 些有机溶剂。
4)
在两相界面上有一些不溶物
这是比较正常的问题,而且大多数萃取过程中都会 在两相之间出现一些不溶物。这种现象不用担心,因 为所分离后的液体还需进一步处理,那些不溶的杂质
萃取技术的名词解释

萃取技术的名词解释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提取,将所需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环保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萃取技术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利用溶剂提取物质。
在萃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使所需物质在该溶剂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目标物质的特性以及目标溶剂的易得性和成本。
二、常见的萃取方法1. 液液萃取:该方法是将所需物质从混合液中通过溶剂的萃取分离出来。
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法有分散溶解法、结晶溶解法以及萃取柱等。
2. 固相萃取:该方法是利用固定相吸附剂或强吸附性树脂对目标物质进行吸附分离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相萃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膜分离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薄膜的渗透性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纳滤、反渗透、超滤等。
三、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化学领域:在化学合成中,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
例如,有机合成中利用溶剂的选择性萃取可以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所需产物。
2. 制药领域:制药工业中,萃取技术可用于纯化药物、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效能。
例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药物成分,或者从药物合成中分离纯化所需的中间体或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3. 环保领域:萃取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通过萃取技术可以高效地将目标物质从废水或大气中分离出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萃取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萃取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溶剂的选择和回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溶质的性质,另一方面,对溶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也是一个节能环保的问题。
其次,萃取技术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萃取分离过程需要高投入的设备和设施,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萃取过程,减少成本,并且推动其在工业化应用中的发展。
萃取分离技术

如中药大黄中的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分离
OH O OH
OH O OH
OH O OH
COOH HO
CH3
O
O
大黄酸
大黄素
酸性最强
酸性其次
溶于NaHCO3
溶于Na2CO3
CH3 O
大黄酚
酸性最弱
溶于NaOH
2.萃取溶剂的选择原则 萃取溶剂与溶液的溶剂互溶性差,两 溶剂的密度差异明显 “相似相溶”,萃取剂对目标物的选 择性高 化学性质稳定(洗涤例外) 沸点较低,易回收 价格低,毒性小,不易着火。
液—液萃取和液—固萃取
常用溶剂
• 非极性~弱极性溶剂 • 石油醚: 低碳烷烃混合物,市售3种类型(按沸程
30~60℃、60~90℃、90~120℃),无毒、易燃, 反复使用后性质略有变化。
• 乙醚: 弱极性,低沸点,易爆,一般不用作工业生 产。
• 苯: 非极性,致癌物质,谨慎使用。 • 正己烷: 与石油醚性质似,工业价格贵,不用作工
某些甙类
某些甙类(黄酮甙)
石油醚、己烷
乙醚、氯仿 氯仿:乙醇 (2:1)
乙酸乙酯
大 某些甙类(皂甙、蒽醌甙)
正丁醇
亲水性 强亲水性
极性很大的甙、糖类、氨基酸、某些生 物碱盐
蛋白质、粘液质、果胶、糖类、氨基酸、 无机盐类
丙酮、乙醇、 甲醇
水
萃取分离 目的: 将目标物选择性地溶集于某
一溶剂中,常用于粗分。
密度
1.00 0.79 0.79 0.79 0.71
0.68—0.72
0.78 0.88 0.87
溶剂名称
乙酸乙酯 二氧六环 二氯甲烷 二氯乙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硝基甲烷
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

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萃取是指从混合物中提取、分离或浓缩出一种或多种目标化合物。
萃取是化学分离和提纯技术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学品等领域。
一、萃取操作萃取操作一般有四个步骤:样品的准备,样品的溶解,萃取操作,提取物的收集。
1. 样品的准备无论是从生物组织、食品、环境样品等都需要精确的称量取一定量的样品,并将其细细地粉碎均匀。
有些样品含有固体颗粒、沉淀,需要先经过过滤、沉淀去除。
2. 样品的溶解将样品放入溶剂中,使得样品全部溶解。
溶剂的选择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以及萃取的目的。
如果样品固态,可采用加热、超声波等方法促进样品的溶解。
3. 萃取操作萃取的原理是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Kd)不同。
在分配系数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将溶液和萃取剂经过摇晃、搅拌等方式接触,使得目标化合物向萃取剂转移。
常用的萃取方法有以下几种:(1)液-液萃取:通过不同的溶剂将萃取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2)固-液萃取:通过溶解固体样品中的化合物,在液相中萃取提取目标化合物。
(3)固相萃取:使用吸附剂作为电子结构相似物质的萃取剂,得到吸附物解吸出的化合物。
(4)气相萃取:使用吸附剂作为气相中化合物的萃取剂,从气相中吸附目标化合物。
4. 提取物的收集将提取物收集在分液漏斗中,通过分离漏斗的分离嘴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与萃取剂。
目标化合物及时转移到下一个工艺步骤继续进行处理。
二、注意事项1. 样品应取自整个样品锅中心,避免采取表面的沉淀和颗粒。
2. 残留溶剂会影响最终分析结果,因此需要充分蒸发掉萃取后溶剂。
3. 萃取过程中应注意萃取剂的使用量,过多会降低分配系数,过少会降低提取效率。
4. 萃取剂的选择应与目标化合物有良好的互溶性、萃取效率高,并尽量避免与样品中其它有害成分相反应。
5. 操作中尽可能避免引入空气,避免漏液或发生爆炸。
6. 对于有毒或易燃易爆物品的萃取操作需要加强安全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在通风的地方进行操作,并设立有毒气体和火警报警器。
萃取流程及应用实例图

萃取流程及应用实例图萃取(Extraction)是一种化学分离技术,常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该技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将混合物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接触,使目标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并与其他化合物分离。
以下将详细介绍萃取的流程以及应用实例图。
一、萃取的流程萃取的基本流程包括溶剂的选择、混合物与溶剂的接触和分离、溶剂的回收和纯化等步骤。
1. 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是萃取的重要步骤。
通常选择的溶剂具有和目标化合物形成好的溶解度,且与其他成分有较小的溶解度。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醇类、醚类、酯类等。
2. 混合物与溶剂的接触和分离混合物与溶剂的接触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常见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等。
通过接触,目标化合物会在溶剂中溶解,而其他成分则很少溶解。
分离的方法可以是简单的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萃取等。
3. 溶剂的回收和纯化经过分离,溶剂中含有目标化合物。
为了回收溶剂并纯化目标化合物,可以采用蒸馏、结晶、薄层色谱等方法。
通过回收和纯化,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二、萃取的应用实例图1. 药物提取萃取在药物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从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如兰草中的香草酚;从海洋生物中提取药用成分,如海藻中的胶质;从发酵液中提取大量的抗生素等。
2. 石油化工在石油化工中,萃取广泛应用于原油中的各种组分的分离。
例如,用芳烃溶剂从原油中萃取出芳烃,用脱氧剂和萃取剂从石脑油中萃取出苯酚等。
3. 食品工业食品工业中也使用萃取技术进行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例如,从植物中提取食用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从动物骨骼中提取明胶等。
4. 环境保护萃取也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领域,例如处理工业废水和废气。
例如,利用各种溶剂从废水中萃取出有害重金属离子,以净化废水。
5. 能源工业在能源工业中,萃取可以用来分离和纯化煤矿气中的各种组分。
例如,从煤矿气中萃取出甲烷和丙烷,以供燃料使用。
以上仅是萃取在不同领域的一些应用实例,详细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萃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萃取技术的概述萃取技术是一种通过选择性分离溶解在不同相中的化合物的方法。
它基于物质在不同相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选择一种合适的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本文将介绍萃取技术的原理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技术的原理依赖于两个基本步骤:提取和分离。
2.1 提取提取是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转移到一个合适的溶剂中的过程。
提取的选择性依赖于目标物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
•液液萃取:利用两种不溶性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的相分离性质,通过溶剂与混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目标物质的提取。
•固相萃取:使用固定的吸附剂将目标物质吸附在表面上,然后通过洗脱剂将目标物质从吸附剂上洗脱出来。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具有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作为溶剂,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控制目标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实现目标物质的提取。
2.2 分离分离是将提取到的目标物质与溶剂进行分离的过程。
分离的方法根据溶剂的性质和目标物质的特性而定。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蒸馏、结晶、凝胶过滤、离心和薄层色谱等。
•蒸馏: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按照沸点的高低逐个蒸馏出来。
•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通过控制温度来使目标物质结晶出来。
•凝胶过滤:利用凝胶过滤材料对颗粒物质的筛选作用,将目标物质与溶剂分离。
•离心:利用旋转离心仪产生的离心力,使密度不同的颗粒或液体分层沉淀,达到分离的目的。
•薄层色谱:利用固定在薄层上的吸附剂对混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溶剂在薄层上的上升作用使混合物中的组分逐渐展开。
3. 萃取技术的应用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化学、制药、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3.1 化学领域在化学领域,萃取技术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产物提取和纯化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萃取方法,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减少杂质的干扰,提高产物的纯度。
食品加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文裴蕾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引言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推动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在食品加工行业中涌现出大量高新技术,各种新技术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新技术对食品行业的推动作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本源,在任何时期,食物储备都有着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而现阶段涌现出的大量食品加工新技术无疑是在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基础上的飞跃性尝试,不仅体现出创新的重要性,还让食品加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使食品加工行业在短时期内得到飞速的发展。
二、新技术解析1. 现代食品分离技术(1)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卫生,还能实现高效生产高品质食品的节省能源加工方法,被越来越多的食品加工企业所采用。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从原材料中分离提取各种风味物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对某些特殊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分离并提取各种食用色素、应用于杀菌防腐蚀方面的研究。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就是利用膜两侧的压力差或者电位差对溶液中溶剂和溶质能,像微波炉和电磁炉就是这一新技术的完美应用产物。
这种新型的食品加热方式不仅可以节能省电,其加热效率也比传统的加热手段高,基本上是传统加热手段的十到二十倍,并且更容易控制,方便操作,一般会配备相应的防护工具,可以有效避免被烫伤。
现阶段食品加工中所用到的微波加热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食品微波解冻、微波干燥加热、微波杀菌防变质处理、微波加热膨化、微波灭(抑)酶保鲜。
3. 包装新技术(1)气调包装气调包装就是对食品进行包装处理时选用密封性良好的材料,并采用一定的密封手段定格包装装置内部气体,防止出现泄露现象,以此来防止食品出现氧化变质的问题,抑制其氧化速度,进而实现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效果。
(2)信息化包装信息化包装技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智能化包装技术,就是在食品包装装置中增设一款智能化装置,比如时间—温度显示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萃取百分率
E
溶质溶 在质 有的 机总 相量 中的量
mo mo mw
coVo coVo cwVw
co
co cw cw Vw
Vo
D DR
其中
R
Vw Vo
称为相比
当 R = 1 时,
E
D D 1
D
1 10 100 1000
E % 50 91 99 99.9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分配在两 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不是它们的具体存 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A(有机 ) C(A 水)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 质在有机相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
9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比较
●概念不同,关注的对象有差别 ●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KD表示在特定的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的 有效浓度(即分子形式一样)的比值;而D表示实际 平衡条件下被萃物在两相中总浓度(即不管分子以 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值。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 而改变。
丁酯逆流萃取
萃取液
乳酸沉淀
分解转碱
红霉素乳酸盐 调 pH9.8, 溶于丙酮 红霉素碱
加水
红霉素碱成品
结晶
18
2. 温度T
◆ T↑,分子扩散速度↑,故萃取速度↑ ◆ T影响分配系数
例:pen ― T↑ 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使K↑;反萃时 T↑使K反↑ 红霉素、螺旋霉素― T↑ 水中的溶解度↓ ∴ 萃取时 T ↑使K ↑ ;反萃时 T ↓使K反↓
16
举例:
青霉素 ( pK2.75 ) 工业钾盐 :
预处理及过滤
发酵液
滤洗液
萃取
调 pH2.02.5 1/3 v/v
丁酯逆流萃取
萃取液
NaCl 盐析脱水
活性炭脱色
丁酯逆共流萃沸取蒸馏结晶
结晶液
pen-k 成品
17
红霉素( pK9.4 ) :
预处理和过滤
发酵液
滤液
萃取
调 pH9.810.2, 1/4V/V
37
萃取剂的分类
单组分萃取剂
①中性萃取剂,如醇、酮、醚、酯、醛及烃类。它们 能够直接溶解被萃组分或先与被萃组分生成溶剂络 合物 。
②酸性萃取剂,如羧酸、酸性磷酸酯等。
③碱性萃取剂,主要用叔胺和季铵盐。前者与料液中 的游离酸结合而实现萃取,后者以自身的阴离子换 取料液中的阴离子而萃取。
多组分萃取剂
由萃取反应剂、稀释剂、调节剂复配而成。
第二章
萃取技术
1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萃取原理 萃取分类 主要萃取技术与设备
2
装置图
3
一、基本概念
萃取是利用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相中各组分溶解度 的不同,从而增浓和提取分离目标产物的过程。
提取、萃取、抽提英文都是 Extraction
习惯上,提取多指分离纯化前期,被提取物从破 碎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的过程;而抽提则贯穿在分 离纯化整个过程中。
45
5、待两层液体完全分开后,打开顶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 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至接受瓶:
(1)若萃取剂的比重小于被萃取液的比重,下层液体尽可 能放干净,有时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应同时放 去;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三角瓶中,切 不可从活塞放出,以免被残留的被萃取液污染。再将下层 液体到回分液漏斗中,再用新的萃取剂萃取,重复上述操 作,萃取次数一般为3—5次。
◆ T影响两溶剂的互溶度影响 一般生化物质的萃取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
19
3. 离子强度(盐析):
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铵,作用: 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 两相比重差↑ 两相互溶度↓
20
三、 萃取分类
从萃取机理角度分: (1)物理萃取:利用溶剂对需分离组分有较
高的溶解能力,分离过程纯属物理过程。
38
一般水溶性较小的物质可用石油醚萃取。 水溶性大的物质可用苯或乙醚; 水溶性极大的物质可用乙酸乙酯。
39
液-固萃取
索氏 (Soxhlet) 萃取器
★ 萃取剂流向: Gas: C → D → E (g→l) Liq.: A → S(ex.) → B →C ★ 新鲜溶剂循环萃取 ★ “静态”萃取
什么样的溶质不适合采 用索氏萃取器?
32
(1)有机溶剂萃取
以有机溶剂为萃取剂的萃取。
常作为萃取剂的有机溶剂有: 在水中溶解度大的:甲醇、乙醇、乙腈、丙酮 微溶于水的: 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 不溶于水的: 氯仿、石油醚
33
} 溶质A 料液 稀释剂B
萃取液S+A(B)
溶剂S
萃余液B+A(s)
34
萃取分离的依据
物质
亲水性 离子型化合物 极性 相互转换
25
多级错流萃取示意图
轻
相
入
重相入
轻相入
料 液 入 第一级 口
轻相出
第二级
轻相出
第三级 萃余液出口
轻相出 重相出
26
手工洗衣服为例 打完肥皂、揉搓后,如何将肥皂沫去除呢?
经验表明:每盆水揉搓的时间越长(即萃取越 接近平衡),拧得越干(即萃取与萃余相相分 离越彻底),所用漂洗次数越少(即错流级数 越少)。
49
(2)反萃取
萃取:一般是指用有机溶剂将水中的某些物质提取到 有机溶剂中的过程。
反萃取:就是其逆过程,即用水(或其他极性大的溶 剂)将在有机溶剂中的某些物质萃取到水中,所以反 萃取剂主要是水(或其他极性大的溶剂),要与有机溶 剂互不相溶,与被萃取的物质不反应.对应的反萃取 物应该是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
分配系数Kd:
Kd
A(有机 ) A(水)
6
7
分配系数:k = y/x y=kx
Y 平衡时溶质在轻相中的溶解度; X 平衡时溶质在重相中的溶解度。
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 稀溶液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互溶度没有影响 分子类型相同,不发生缔合或解离
8
例 含有I-的I2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水溶液不 仅有I2 ,还有I3-,这时分配系数并不是一个常数。
于44.7,而在pH5.5时,红霉素在水相与乙酸戊酯间的分配 系数等于14.4。 (3)温度 (4)盐析 (5)带溶剂
带溶剂是指这样一种物质,能和被萃取物质形成复合物而 易溶于溶媒中,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容易分解
例如:链霉素在中性下能与二异辛基磷酸酯结合,从而 从水相萃取到三氯乙烷中,然后在酸性下再萃取到水相
28
多级逆流萃取图
L1
L2
S
L3
混 分混 分混 分 合 离合 离合 离 器 器器 器器 器
F
第一级
第二级
R3 第三级
29
30
青霉素的多级逆流萃取
第一级
第二级
含青霉素乙酸戊酯
第三级
青霉素滤液 在三级逆流萃取装置中用乙酸戊酯从澄清的发酵液中分离青霉素
废液 乙酸戊脂
31
从萃取剂角度分:
(1)有机溶剂萃取; (2)反萃取; (3)液膜萃取; (4)双水相萃取; (5)反胶团萃取; (6)超临界萃取。
10
分配比随着萃取条件变化而改变。因而改变萃 取条件,可使分配比按照所需的方向改变,从而使 萃取分离更加完全。
分配比可以衡量被萃物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有 机相的难易程度,但它不能直接表示出被萃物有 多少量已被萃取出来。
②分离系数: A/B = DA / DB “表示两种分离组分分离的可能性和效果”
问题: DA 和DB相差不太大,如何处理?
R 可近似地反映溶质浓缩的效率
100
D
1.0
增大萃取率
减小相比
0.01
增加萃取次数 √ 0
50
100
E% 36
萃取剂的基本要求
①选择性系数要大,可使萃取分离操作简便,容易 得到纯度高的萃取产品;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即萃取容量高),操作用量就 少; ③与原溶剂的互溶度要小(即分离效果好),萃取剂在 萃余液中的损失较少; ④粘度要小,界面张力适度,对料液有较大的密度 差,以方便操作; ⑤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挥发度低,不易燃烧; ⑥价廉易得,容易回收。
4
一般而言,待处理溶液中被萃取的物质称为溶质; 其他部分称为原溶剂;加入的第三组分称为萃取 剂。 当萃取剂加入到料液中混合静置后分成两个液相: 以萃取剂为主(含溶质)的相称为萃取相;另一 相以原溶剂为主,称为萃余相。
萃取操作示意图 5
分配系数
物质在两相中的分布服从分配定律,即:在一 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分 配达到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通常称为
11
二、 萃取原理
溶解度不同 溶质
溶剂
溶质 分子间作用力
溶剂
12
溶解度的判定方法
已知物 查阅有关资料手册
未知物 根据物质溶解的一般规律作预实验
相似相溶
分子结构相似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相似
13
物质的亲水 性和疏水性
非极性基团
极性基团
无机盐类溶于水,发生离解形成水合离子,它们 易溶于水中,难溶于有机溶剂,物质的这种性质称为 亲水性。离子化合物,极性化合物是亲水性物质。
23
单级萃取:只包括一个混合器和一个分离器
F 料液
S
萃 取 器
萃取剂
回
分
收
离 萃取相L 器
器
单级萃取流程示意图
萃余相R
产物
24
错流萃取
料液经萃取后,萃余液再与新鲜萃取剂接触,再 进行萃取。 第一级的萃余液进入第二级作为料液,并加入新 鲜萃取剂进行萃取;第二级的萃余液再作为第三 级的料液,以此类推。 此法特点在于每级中都加溶剂,故溶剂消耗量大, 而得到的萃取剂平均浓度较稀,但萃取较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