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清教主义是一种起源于16世纪英国的基督教宗派,其信仰强调个人责任感、劳动奉献、纯洁生活等价值观。

清教主义的传入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塑
造了现代美国社会。

1. 对政治的影响
清教徒在美国建国的早期时期是政治领袖,他们的信仰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道德观念
和责任感,这些品质让他们成为美国独立战争中最早支持独立的团体之一。

他们认为神是
所有事情的中心,美国应该受到神的指引。

这种思想在美国宪法的制定中占有很大比例,
分权制度、司法独立性等制度体系都反映了固有的道德原则。

清教徒普遍信仰“马克思原理”,强调个人劳动并确立了“劳动应得报酬”的观念。

这种价值观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励美国人们把劳动看成神圣的一般活动,并
且有了高度道德性质。

此外,他们也坚持较简洁的财产观,强调生活依据节制,也就是说,享乐主义被视为一种罪恶的形式。

这个思想也在巩固企业家的价值,并通过教育、工
作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强调人的财富应该来自于他们的努力。

清教徒强调读经,着重于教义的学习和思考,这是一个强调个体自由、知识的独立和
解释、冒险和创造力的文化。

清教徒因此在美国文化中建立了教学和学术的领袖地位,这
也使得美国成为文化和教育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清教徒还促进了宗教多元化和信
仰自由的传统,这在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具有深刻的影响。

总之,清教主义建立了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贯穿于美国现代化过程当中,成为了美国人的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柱。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对宗教、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呈现,更显现在文学风格、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上。

清教主义的思想和精神给美国文学注入了独特的色彩,塑造了美国文学的独特风貌。

清教主义是指17世纪初在英国爆发的宗教改革运动。

清教徒以加尔文主义为基础,强调个人的信仰和敬虔生活,反对世俗化的现实和教会的权威。

在新世界的美洲大陆,清教徒成为最早定居和开发的欧洲新移民。

他们带着虔诚的信仰和道德观念来到美洲,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和马萨诸塞湾殖民地。

清教徒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可谓深远而持久。

在美国文学中,清教主义的宗教思想对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氛围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教徒非常重视敬虔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信仰和行为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信仰、罪恶、救赎和神圣的追求成为重要的主题。

《麦城故事》(The Scarlet Letter)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7世纪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因通奸而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的故事。

小说中反映了清教主义社会极为严厉的道德规范和对罪恶的执着追求。

这种对宗教和道德的关注,是清教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留下的鲜明印记。

在文学风格和叙事结构方面,清教主义也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教徒在宗教上追求至真至纯,这种精神传统也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

清教徒的文学作品往往采用朴素的语言和简洁的叙述方式,强调言之有物,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

这种文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美国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和赫尔曼·梅尔维尔等人,他们在作品中也展现出类似的语言和叙述风格。

清教徒还注重旁征博引,通过对圣经和其他文献的引用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这种叙事方式也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物塑造方面,清教主义的宗教精神也对美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教徒对人性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罪恶和救赎的追求上。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摘要】美国清教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清教主义对早期美国文学提供了启示,塑造了美国人的精神风貌,并在美国文学中延续了宗教主题。

清教主义成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结合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对美国文学的重要影响,可以看出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讨清教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角色,以及其不断发展的意义。

清教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于理解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国清教主义、历史背景、重要影响、早期美国文学、美国精神、宗教主题、文学传统、象征意义、深远影响、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7世纪早期。

清教主义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一部分,起源于英格兰。

清教徒认为英国国教仍保留着罗马天主教的一些仪式和教义,因此他们希望进行更彻底的宗教改革。

随着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对清教派的强烈迫害,很多清教徒选择离开英国,前往新世界寻求宗教自由。

清教徒最早定居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建立了普利茅斯和波士顿等重要定居点。

他们希望在新大陆上建立一个更加纯净和符合圣经原教旨的社会。

清教徒对于宗教和道德的严格要求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法律和文化。

美国清教主义的历史背景深深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清教徒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贯穿于早期美国文学作品中。

他们强调个人敬虔、道德约束以及对神的信仰,这些元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中重要的主题和影响力。

通过研究清教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1.2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重要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清教徒们的信仰和价值观贯穿着整个美国文学史,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以及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教主义注重个人信仰和灵性体验,这种强调在早期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清教徒的信仰与纯净、正直、自律等价值观相一致,这些价值观也在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在约翰斯密斯的《麦士白夫人的石棺》,作者通过人物的信仰和内在冲突展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

清教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清教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清教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清教徒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清教徒是17世纪初移民美国的一群宗教追求者,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了美国文学。

首先,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对美国文学的主题和情感产生了影响。

清教徒强调神圣的存在和人类的罪恶本性。

他们相信人类生来就是罪人,只有通过虔诚的信仰和行为才能得到上帝的救赎。

这种信仰体系在美国文学中常常被描绘出来,明确了罪恶感、悔改和上帝的救赎是重要的主题。

例如,南希·惠特曼的长诗《达奇尔歌谣》中,主人公达奇尔试图通过自省和反思来寻求精神的净化和复兴。

其次,清教徒的价值观对美国文学的道德标准产生了影响。

清教徒强调严格的道德规范和个人责任,他们认为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上帝的旨意和道德准则。

这种道德观念在美国文学中体现为矛盾的角色和行为选择,以及道德决定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例如,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中,女主角希斯特·品妮试图对自己的罪行负责,并在社会道德和个人幸福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另外,清教徒的文化传统对美国文学的语言和风格产生了影响。

清教徒倾向于使用严肃和正式的语言,强调文字本身的力量和神圣性。

这种写作风格在美国文学中被广泛采用,强调对语言的敬畏和精确性。

例如,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以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表达出人生的孤独和困境。

此外,清教徒的教育传统也对美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重视教育和读书,认为通过阅读和学习可以得到智慧和道德的提高。

清教徒建立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培养了许多重要的美国文学作家和学者。

这些作家包括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戴维·梭罗和其他启发了美国文学的先驱。

总结起来,清教徒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塑造了美国文学的主题、情感、语言风格和发展方向。

清教徒的影响不仅限于17世纪,而是延续至今,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影响的研究清教主义是17世纪英国一场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

当时许多英国人对天主教教会的教义和体制感到不满,开始通过新教的方式探索独立灵魂的信仰。

清教主义者认为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永生,这种思想影响了美国殖民地的发展和美国文学的创作。

一、宗教题材的作品清教主义对美国殖民地成为一个拥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强调人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使得宗教题材的作品在美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乔纳森·爱德华兹的《危急之间的祷告》(The 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和约翰·丹伯斯的《基督受难记》(A Song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Savior)等作品就是清教主义宗教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道德主义的强调清教主义注重人的责任感和约束力,重视道德教育。

这种思想贯穿了美国文学的各个方面,强调道德,强调做人的责任与义务。

在小说中,清教主义的道德教育常常表现为人物的尊严与责任感,如尼古拉斯·霍华德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和路易丝·梅·阿尔科特的《侬儿郎贝利故事集》(Little Women)等作品。

三、性别角色的刻画清教主义中对性别角色的刻画也有很大的影响,它强调男性的权威和女性的从属地位。

这种思想在美国文学中表现为男性角色的强势和女性角色的柔弱,如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Moby-Dick)和莉迪亚·马丁的《小女孩的成长》(A Little Princess)等作品。

四、文学风格的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风格上,它强调简单、朴素、生动和明快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成为了美国文学中的标志性特征。

比如,在美国早期汉密尔顿、文斯洛和爱德华兹等清教主义者的手笔下,美国英语逐渐得到了形成和发展,成为了一门具有独特特色的语言。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塑造了美国文学的主要主题和价值观,还促进了早期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独特性。

清教徒是17世纪早期英国的一支宗教改革潮流,他们试图通过从教会中清除旧教会仪式和礼仪的变革来净化基督教。

在17世纪初,一部分清教徒移民到美洲新大陆,他们在新英格兰建立了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这个社会的基础上形成了美国的早期文学。

清教徒的信仰对早期美国文学的主题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坚信人类的堕落和原罪,人类天生就是罪人,必须通过顺从上帝的旨意和忏悔才能得到拯救。

清教徒的文学强调人类的罪性和道德责任。

清教徒的作家如Jonathan Edwards和Cotton Mather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个人罪恶的关注,通过描述罪恶的世界和上帝的怜悯来警示人们改过自新。

与此清教徒的信仰还对美国文学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教徒文学强调理性、从容和自律,主张通过努力和自律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这种价值观在早期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如Benjamin Franklin的《自传》中提倡的节俭和勤奋以及Ralph Waldo Emerson的《自独立宣言》,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清教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纯洁、不受世俗诱惑的社会,他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华。

这种反对目标在早期美国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如Nathaniel Hawthorne的《红字》通过揭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罪恶来警示人们保持道德纯洁。

清教徒的影响还促进了早期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独特性。

清教徒的移民带来了英语文学传统,并通过书籍、报纸和宗教组织的建立来传播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

他们的信仰和思想启发了早期美国作家的创作,如早期美国诗人Anne Bradstreet以宗教为主题的诗歌,《普利茅斯故事》记录了清教徒移民到美国的历史。

清教徒追求教育,他们在新英格兰建立了许多学院和大学,为早期美国作家提供了学术环境和文化支持。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清教主义是美国早期重要的宗教运动之一,它对美国早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教主义者在17世纪初从英格兰移民到美国,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在美国的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本文将探讨清教主义对美国早期文学的影响,并分析清教主义如何塑造了美国的文学传统。

清教主义的信仰和价值观对美国早期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清教徒信奉神的至高无上,坚信人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他们的文学作品往往充满了宗教色彩,强调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信仰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清教主义者的文学作品不仅强调个人的信仰和敬畏上帝,还呼吁人们遵循上帝的旨意,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完美。

《朝圣之旅》是清教主义作家约翰·班扬于1678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在追求信仰和救赎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考验和挣扎,深刻地反映了清教主义的信仰和价值观。

清教主义的文学作品塑造了美国早期文学的风格和主题。

清教主义者重视纯洁和朴素的文学风格,他们的作品通常以简练的语言和明晰的逻辑表达思想,注重道德和信仰的内在价值。

清教主义在美国早期文学中塑造了一种独特的宗教和道德观念,成为美国文学的一种重要传统。

美国文学经典作品《论人性的缺陷》中的主人公赛汀是一个典型的清教主义者形象,他追求正直和道德,同时也面临着信仰与人性的冲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清教主义者的信仰和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风格。

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在美国早期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清教主义者对人性的理解和审视不仅体现在对个人信仰和敬虔生活的追求中,也反映在对人性弱点和道德问题的深刻洞察中。

《善恶之根》是清教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揭示了人性深处的道德困境和心灵煎熬,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的深刻洞察。

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和对人性的理解为美国早期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特色和贡献。

中文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中文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大家好,我选择的题目是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当我们谈起美国文化,我们脑海里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自由,民主,平等,而追根溯源,这些思想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受到清教主义的影响。

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扮演了殖民时代政治理论的角色。

它虽然来自英国,但在北美这块特殊的地域,其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影响着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塑造着美国文化的独特精神,下面,我将从清教主义自身包含的三个价值层面来总结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其一,从传统宗教层面,对美国文化,形成了不容忍得道德主义传统,清教徒对宗教是极其狂热的,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对人性的抑制,于是他们主张严厉惩罚醉汉,通奸者,违反安息日规定者及宗教信仰不同于他们的人,其中对这一问题的反映则突出表现在以霍桑小说为代表的传奇浪漫主义文学上。

他的代表作《红字》,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清教徒的这种生活观点,也批判了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抑制。

这种苛刻的主义,也注定着清教徒的消失。

让我们也不禁想到,这与中国墨家文化的消亡如出一辙。

其二,从信仰层面,对美国文化形成了“山巅之城”的这样的信仰,这起源于清教徒,当时,清教徒希望把他们的殖民地建成一做“山巅之城”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于是后来对美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一方面表现在,至今,美国人有一些人认为把自己的政治制度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改造世界秩序并主导世界,因此形成了霸权主义。

从另一方面变现在,这个信仰也激励着美国发展民主,如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

他们认为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的作用时候,人们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已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其三,也是最后一点,从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层面,对美国形成了个人主义,勤奋,尊重教育等价值观。

个人主义来源于清教的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他们不通过教会和教士,他们强调个人,于是美国注重个性,同时他们也坚信他们有权利作个人想做的事儿只要不侵害他人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教主义puritanism及其对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牛震一、清教的产生及其基本教义说到清教主义,不能不提及十六世纪影响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在十六世纪之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处于罗马天主教的单一神权统治下。

教皇独霸神权,教会日益腐化堕落,这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基督教中的又一大分支:新教(protestant)。

新教的宗教思想主要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和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的神学观点构成。

清教主义就发源于宗教改革之后的加尔文教派。

基本教义是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即人生是罪恶的,一个人的命运在他出生时就被上帝决定。

上帝预定大部分人死后要下地狱,而一些人通过自己的诚心诚意和积极努力获得心灵的“救赎”,从而成为上帝的“选民”。

这些“选民”的心灵要经历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

清教思想主张自律(self-discipline)和内省(introspection),虔诚的信徒只要阅读《圣经》,就可以通过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获得灵魂的救赎。

教会和教皇不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信徒们不必通过教皇取得和上帝的联系。

宗教改革运动甫一发生,便在英国击败了天主教,获得了教会的统治权。

当时的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2)因为与罗马教皇在政治观点以及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产生分裂,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把新教作为英国国教。

这一变革虽然在政治上脱离了与罗马教廷的联系,摆脱了教皇对于英国内政的干涉,但在教义及宗教仪式上却没有任何变动。

这引起了一部分信仰加尔文教义的宗教改革激进派的不满。

他们提出“净化”(purify)和改革英国国教。

这些人的宗教思想被称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

清教徒们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从国王任命的主教手中把权力转移到某种形式的委员会手中,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episcopacy)。

清教主义与英国国教不仅有神学观点的不同,甚至后来发展到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例如:清教主义在安息日有严格的仪式,而詹姆士一世(1603-1625)却固执地坚持在那天游戏和狩猎。

清教同英国国教的冲突也是英国革命(1640-1660)爆发的原因之一。

因此英国革命又被称为清教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革命期间,由清教徒控制的国会废除了主教,甚至处死了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William Laud)。

直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前,清教主义思想一直不断地影响着英国教会。

1620年,随着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早期的英国移民把清教思想带到了新大陆。

在整个十七、十八世纪,清教是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最为重要的宗教势力。

二、清教在北美的发展及其显著特点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决不会忘记二加二等于四的幻想家;他是耶和华的士兵,从不在交易中以失利者的身份出现……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而他从不期望它十分完美,而只是易犯错误的人类所能建立的最好的社会。

他的信条是上帝已经说过的话语,他的一生崇尚中庸之道,他的信念被很好地流传下来,他因有利而行事。

他是一个空论家和机会主义者。

”移居到新大陆的清教徒们,在建设这片蛮荒之地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移民思想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逐渐形成了北美清教主义的一些显著特点:1、新大陆的清教徒们更加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安排他们来到这块处女地经历心灵从罪恶到神圣的转化。

与常人相比,这些思想坚定的信徒们具有更强烈的使命感。

他们希望把殖民地建成一座“山巅之城”(a city upon hill),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尽管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他们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因为这块土地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建设在欧洲无法实现的“伊甸乐园”。

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是身处欧洲的清教徒们体会不到的。

在欧洲清教主义受到天主教和新教两大势力的排挤和打击。

信徒们的宗教信仰处处受限,甚至他们的政治权力、财产权和生命权也得不到保障,在如此压抑的社会环境下毫无乐观可言。

在美国文学中,不论是殃民时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还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拉尔夫.爱默生(Ralph Emerson)、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无不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发了这种乐观主义精神。

2、清教思想观点中某些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逐渐形成了美国民族精神中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平等意识(sense of equality)和勤奋工作(hard work)的价值观。

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并不是汉语中和集体主义精神相背的贬义词,而是强调充分重视个人自由的价值,尊重他人。

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 Hoover)说:“如果消灭了个人主义还能保证社会的成功那就无异于消灭了太阳的光辉还能饮食生存。

”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来源于清教思想中关于个人与上帝直接联系的教义。

由于摆脱了教皇和教会的思想控制,新大陆的移民们在宗教信仰上的个人主义逐渐影响到了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美国民族精神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

平等意识的价值观是美国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机会平等是被大众认可的美国平等主义形式。

而最初的平等意识则来源于移民新大陆之前的清教主义思想。

他们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

然而直到清教徒们在新大陆建立起了理想中的社会,他们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宗教信仰上的平等自由。

和个人主义一样,平等意识的价值观逐渐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教思想中,富裕和成功是上帝选民的象征。

这种信念和新大陆艰苦的自然条件结合起来,便孕育了勤奋工作的价值观。

面对一片片原始森林和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不劳动不仅没有收获更可能危及个人的生存,而勤奋工作不仅为个人带来利益,更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清教徒们要求人人有能力阅读《圣经》,通过建立个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来理解上帝旨意。

他们大力提倡文字教育,在建立殖民地不久就成立了一系列学院,如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Harvard),1693年建立的威廉玛丽学院(William Mary)和1701年创立的耶鲁大学(Yale)。

美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清教思想中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4、在北美的新英格兰,清教徒们实现了宗教理想,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theocratic politics)。

他们奉行严厉的道德教条,宣扬禁欲主义,谴责对尘世乐趣的追求,宗教观狭隘的一面和不宽容性也开始显现出来。

本来倍受压迫的清教主义转而开始迫害那些他们认为持有异端邪说的人。

新英格兰的宗教迫害主要以两种方式来实行:一是处死女巫。

十八世纪之前,新英格兰有三十多名女巫被处死。

二是驱逐持不同宗教观点者。

驱逐罗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和安妮.哈钦森(Anne Hutchinson)是当时最突出的事件。

这种宗教迫害在美国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最著名的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就描述了十七世纪中期新英格兰的社会背景。

女主人公海斯特. 白兰因为与一名年青牧师秘密相爱,生下一女,而犯了清教主义严禁的“通奸罪”,被罚终生佩带象征通奸的红色A字,并受到了社会的排斥。

为了确保教会在宗教和世俗事物上的统治地位,保持一个“纯洁的社会”,新英格兰的神权政体严厉惩罚醉汉、通奸者或违反安息日规定者。

十八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宗教观念的日益淡薄,这种宗教迫害也慢慢消失了。

三、清教思想对于新英格兰文学传统的影响早期的美国文学因为缺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垫,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学,而是从欧洲,特别是英国文学中移植而来的。

大多数作品具有模仿的痕迹,创作素材也大多从欧洲大陆搜集撷取。

如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其中大部分作品以英国为背景,有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也有对英国风俗习惯的描写和旅行随笔。

清教思想对于美国文学,特别是早期美国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不论是诗歌、游记还是宗教著作,早期文学作品充满了宗教色彩,揭示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感受。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思潮的不断涌入,清教思想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冲击和重塑,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清教思想在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代表:一方面女诗人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的诗歌和神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的宗教著作是清教传统中虔诚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则体现了清教传统中“务实以奉上帝”的思想。

爱德华兹在作品《自述》(Personal Narrative)中说:“我常因默想神和神的荣美以及主耶稣基督的良善,而感到甘甜和喜乐。

我觉得神是荣耀可爱的……神有至高的权柄,神白白地赐人恩典……人绝对地需要依靠圣灵的运行,这对我是荣耀的,也是使我大有喜乐的。

我最乐意到神的面前,敬拜他为至高的神,祈求他大施怜悯。

”他的作品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原罪意识,承认上帝无所不在,顺从上帝,追求精神上与上帝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同爱德华兹相比,富兰克林则同时受到了清教思想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他在《自传》中罗列的勤劳、俭朴、节制等13条美德大多是清教主义所宣扬的信条。

富兰克林更关注现实世界,通过自我奋斗,白手起家,创造财富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富兰克林代表的美国人的形象是“美国梦”的集中体现。

他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北美人民觉醒,追求繁荣幸福生活的时代风貌。

十九世纪初期弥漫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影响美国。

它所提倡的注重精神、崇尚个人、歌颂自然的一系列思想同北美的清教思想结合起来,便产生了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代表了美国浪漫主义的最高阶段。

拉尔夫.爱默生的《论自然》(Nature)和亨利.梭罗(Henry Thoreau)的《华尔腾》(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是超验主义的代表作。

受到爱德华兹的影响,他们在作品中强调人的精神的重要性,人因能体现上帝的存在而神圣,同时热情讴歌大自然。

梭罗为了实践自己的超验主义思想,在华尔腾湖畔度过了二年多的野外生活,歌颂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批判开始在美国盛行的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认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寻生命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