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小吃的历史渊源及做法
潮汕菜的历史渊源

潮汕菜的历史渊源潮汕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是中国美食文化的瑰宝之一。
潮汕菜追溯到唐朝时期,已有千年的历史,经过时代演变和文化融合,成为了如今广受欢迎的一种独特菜系。
一、潮汕菜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潮汕地区位于广东南部,包括潮州、汕头、揭阳等市。
潮汕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理环境适宜农田和水产养殖,为潮汕菜提供了丰富的食材资源。
此外,潮汕地区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吸引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融合,这也为潮汕菜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潮汕菜的特色和烹饪方法1. 清淡鲜美:潮汕菜注重保留食材本身的鲜美和原汁原味,注重清淡、不偏腻的口味,追求素雅和纯净。
2. 精美细腻:潮汕菜注重刀工技巧和火候掌握,烹调过程中凸显菜品的纹理和质感,使得菜肴具有精细而艺术的特色。
3. 海派独特:由于潮汕地理位置的优势,海鲜成为了潮汕菜的重要食材之一,潮汕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调味方法,使海鲜菜肴鲜嫩可口。
4. 善于利用: 潮汕菜烹调方法多样,例如蒸、炒、煎、烧等,搭配丰富多样的食材,善于利用食材,追求菜品的最佳味道。
三、潮汕菜的代表菜品潮汕菜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潮汕菜品:1. 潮汕卤水:“卤水”是潮汕菜特色烹调方法之一,通过将食材放入经过多种配料熬制的卤汁中,达到入味的效果。
潮汕卤水包括潮汕卤水拼盘、卤鹅、卤味等,以其独特的调味和鲜美的口感而受到广泛喜爱。
2. 潮汕牛肉丸:潮汕牛肉丸有着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制作工艺繁琐,常常使用绞肉为主要原料,再加入大量调料和配料,制作而成的牛肉丸外皮润滑,口感鲜美。
3. 潮汕文昌鸭:潮汕文昌鸭是潮汕地区著名的传统名菜,选用优质的鸭,将传统的烹制方式与现代创新相结合,色香味俱佳,柔嫩多汁。
四、潮汕菜的影响和传承潮汕菜除了深受当地人民的钟爱,还在海外华人社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潮汕菜的烹饪技艺也逐渐传承和发展,潮汕菜馆在国内外开设,为更多人提供正宗的潮汕美食体验。
潮汕菜的起源与演变

潮汕菜的起源与演变中国拥有丰富繁多的菜系,其中潮汕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广泛的影响力而闻名。
潮汕菜源自中国广东省的潮汕地区,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传承,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美食文化中的瑰宝。
本文将探讨潮汕菜的起源与演变,展示其丰富多样的菜肴和独特的烹饪技艺。
潮汕菜的起源潮汕菜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的潮汕地区,这个地区包括潮州、汕头和揭阳三个城市。
由于潮汕地区濒临南海,早在古代就成为外来文明与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影响了潮汕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还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
潮汕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唐朝的贸易活动使得潮汕地区成为商业繁荣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移民。
唐代的潮汕地区因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从海外进口的香料、食材和烹饪技巧逐渐融入当地饮食,并且与当地传统烹饪方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潮汕菜系。
这种菜系融合了中原、南方和外国的烹饪特色,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法而广受好评。
潮汕菜的特点潮汕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新鲜食材的重视和独特的烹饪方式。
潮汕地区地处南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因此潮汕菜以其海鲜菜肴而闻名。
潮汕菜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追求简洁鲜美的口感,通常采用清淡微咸的调味,以突显食材的鲜美。
另外,潮汕菜也注重独特的切割和烹饪技巧,使得菜肴更具质感和口感。
潮汕菜以其精细的切割和精巧的制作而著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是“切肉粿”,这是一道注重刀工的猪肉蒸糕,需要将猪肉切割成片,并且在糕体上进行精确的排列,确保每一块肉都有充足的蒸煮时间,达到肉质鲜嫩的效果。
除了切割技巧,潮汕菜还以其丰富的烹饪方式而著称,包括蒸、煮、炒、炸等等,每一种烹饪方式都能够使食材充分展现出来。
潮汕菜的代表菜肴潮汕菜包含了诸多精美的菜肴,展示了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口味。
以下是几道代表性的潮汕菜肴:1. 潮州卤水饭:这是一道充满潮汕风味的传统菜肴。
饭菜以潮州特有的卤汁煮熟,然后与卤料、肉类和海鲜搭配。
潮汕美食文化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演讲关于潮汕美食文化的话题。
潮汕美食,作为我国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种类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无数食客的味蕾。
接下来,就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走进潮汕美食的世界,共同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一、潮汕美食的历史渊源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合处,素有“海滨邹鲁”之称。
潮汕美食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潮汕先民就掌握了稻作、渔猎技术,为潮汕美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唐代以来,潮汕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吸引了大量移民涌入,使得潮汕美食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潮汕美食的独特风味潮汕美食以鲜、香、嫩、滑、脆、爽、鲜、嫩、滑、香为特点,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烹饪技巧。
以下是潮汕美食的一些代表:1. 潮汕牛肉火锅:选用潮汕地区优质的牛肉,搭配独特的调料,口感鲜嫩,香气扑鼻。
2. 粿条: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以米浆为主料,口感滑嫩,搭配各种海鲜、肉类等配料,美味可口。
3. 蚝仔煎:选用新鲜蚵仔,搭配面粉、鸡蛋等食材,煎至金黄酥脆,味道鲜美。
4. 花蟹:潮汕地区盛产花蟹,肉质鲜美,烹饪方法多样,可清蒸、红烧、炒制等。
5. 潮汕粿品:包括粿条、粿皮、粿糕等,口感滑嫩,配料丰富,是潮汕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潮汕卤水:选用多种香料,经过长时间熬制而成,具有独特的香气,可卤制各种食材,如豆腐、鸭肉、牛肉等。
三、潮汕美食的文化内涵潮汕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潮汕地区,美食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习俗紧密相连,承载着潮汕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追求。
1. 节日美食: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特色美食,如年糕、粽子、月饼等。
2. 宗教美食:潮汕地区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因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美食,如素菜、斋菜等。
3. 礼仪美食:潮汕地区讲究礼仪,在婚丧嫁娶等场合,美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潮式卤味的历史渊源

潮式卤味的历史渊源“卤”的这种烹调方法历史悠久,北魏农食典籍《齐民要术》与宋代食典都有“卤”的烹调方法记述。
但目前在我国八大菜系中使用并不普遍,除了“潮菜”。
著有《潮菜天下:潮州菜系的文化与历史》的汕头市美食学会秘书长张新民老师表示,潮汕卤水,最早是从狮头鹅的卤制开始的。
在潮汕地区,卤鹅的兴起和潮汕民间流行的祭祀民俗有很大的关系。
以前潮汕的农民再穷,逢年过节都会杀鹅祭拜,每当这个时候,很多农户都会自己起卤钵卤鹅。
在潮式卤鹅基础上,潮式卤水和卤味也慢慢成形。
和鲁、苏、川的卤味相比,潮式卤味以味浓香软著称,既不同于苏式的鲜香回甜,鲁式的咸鲜红亮,也不同于川式的香辣辛冽。
张老师透露,当年潮菜烹调大师朱彪初开列的最地道潮菜食单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潮汕卤味。
由于潮式卤水是在卤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所用的配方也和卤狮头鹅的配方相似,或者说,它基本上就是用卤狮头鹅的卤水单子。
潮式卤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传统名肴,属于闽南菜系潮州菜。
其制法,是以红糖、水、盐、豆酱(或酱油)、葱头、南姜、桂皮、八角、茴香等十几种天然香料进行“打卤”。
将鹅、鸭或猪脚、猪头皮之类浸入卤锅,科学用火卤制。
不同的卤品所需的火候及时间是不同的。
有潮式卤味甲天下的说法;潮式卤味的制作,可以说源远流长,制作讲究,流派颇多,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味道也各有千秋。
卤味,是潮人对鹅、鸭或猪脚、猪头皮以至狗肉的一种很普遍、很经常的烹饪方式,很有特色。
无论游神赛会、祭祖拜神、节日或红白喜事,以至平常日食、宴客,常有这种卤品。
北方烧鹅、烧鸭虽香,但较干韧,而潮人的卤鹅、卤鸭、卤肉类,肉中较含水份,韧烂度适口,且有卤汤可淋。
其制法,就是将适量红糖在锅上滴上几滴水,糖就溶化,煮至完全起泡时,加水少许,将盐、豆酱(或酱油)加入,称为“打卤”。
将去毛剖腹处理好的成只生鹅、生鸭或猪脚、猪头皮之类放入铁锅翻转,让其表皮粘上卤色,再加水和葱头、南姜、佳皮、八角、茴香、用文火(火敦)至筷子能容易插入肉里,就可捞出来,这便是香嫩可口的卤味。
湘桥非遗——潮州小食(二)

湘桥非遗——潮州小食(二)名品选介鸭母念潮州鸭母念(汤丸)具有色泽雪白、软滑细腻、香甜美味等特点。
早在1911年,潮城太平路“胡荣泉”小食店的鸭母念就已名闻遐迩。
其制作方法是:把浸泡过的糯米磨成米浆,挤去水分后做皮,分别用红豆沙或绿豆蓉、芋泥、水晶等做馅,包成鸭蛋大的汤圆,并按不同的馅分为四式,放进糖水中煮熟。
因其形似鸭蛋,且煮熟时既浮又沉,故称“鸭母念”。
吃时每碗四式4粒,故又称“四式汤圆”。
牛肉丸潮州牛肉丸具有制作精细、色泽红润、柔脆有弹性和味道鲜美馨香等特点。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潮城镇前的“和尚” 牛肉丸远近闻名。
其制作方法是:以去净筋络的牛腿心肉为原料,用特制的铁棒捶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后用手抽挞至肉酱起胶,挤成荔枝核大小的丸子,放进盛有温水的盆中,然后倒入锅里,用慢火煮熟。
牛肉丸汤以味精、芝麻油、胡椒粉为调料,配以适量的紫菜和芹菜珠。
吃时可蘸沙茶酱或辣椒酱。
鱼丸潮州鱼丸具有加工精细、色泽雪白、肉嫩爽滑、味鲜汤清等特点。
约在100多年前,潮城西马路右营前“周顺兴”小吃店的鱼丸已名闻遐迩。
其制作方法是:取新鲜鲢鱼脊肉,从尾端向上顺骨势下刀刮出鱼肉,用刀背捶成茸酱,放入鸡蛋清及适量精盐、味精,再用手搅匀,用力抽挞,打至鱼肉起胶时挤成拇指大的丸子,放入清水盆中,然后倒入锅里烫熟取出。
吃时以汤水煮至浮动,加入适量的紫菜、味精、芝麻油、胡椒粉、猪油和鱼露。
蚝煎潮州蚝(牡蛎)煎具有色泽金黄、脆而不硬、松而不散、酥香鲜美等特点。
早在1940年初,潮城东门街“林家园”的蚝煎已很出名。
其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鲜蚝与雪粉、大米粉和葱珠混合后加入适量清水调匀,倒在平底鼎上用猪油浮煎,至将熟时加鸭蛋打散淋在上面,煎至栗色。
上盘后,再撒些芫荽及胡椒粉,吃时蘸鱼露或沙茶酱。
春饼潮州春饼(春卷)具有皮薄酥脆、馅咸香的特点。
潮城“胡荣泉”小食店制作春饼已有近百年历史。
其制作方法是:用新鲜绿豆去壳蒸熟,加入香菇、鲜虾肉、猪肉、翅脯(鱼脯)、味精、鱼露、砂糖和蒜茸等作馅料,再用精面粉加工制成薄饼皮并卷成筒状,填入馅料后放入滚油汤里炸至金黄色即成。
关于潮州美食的介绍

关于潮州美食的介绍潮州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潮州菜可追溯到汉。
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
那么下面来看看小编为你介绍的潮州美食吧。
潮州美食介绍:笋粿潮州地区盛产竹笋,笋这味潮州民间小食便是以竹笋为主要原料。
制作笋关键是制作皮,皮的制法是将粳米磨成粉浆,放炊笼中炊熟,再加开水揉至柔软,推成圆条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用面棍推成圆形皮。
在制成皮时,可适当加点油,使皮较柔软。
笋粿的馅是竹笋、猪肉、香菇、虾米(均切成细粒),调进盐、味精、胡椒粉、蒜头(其中味精、胡椒粉量要适当加多)。
然后将馅放在皮中间,包过来即成。
潮州美食介绍:红炖鱼翅潮州红炖鱼翅,净炖时间要6个小时,6个小时分为三个阶段:前3个小时武火,是因鱼翅胶质不浓,中1个半小时文火,是因鱼翅开始有胶质,后1个半小时火力更弱,是因鱼翅胶质大,将近收汁,保持火路似滚似不滚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既够火,又不烧焦。
泡发鱼翅过程是,先将鱼翅的翅尾用剪刀剪掉3毫米,然后再用清水浸6个小时,后用沸水慢火堡,到翅皮的沙能洗得出为度。
把鱼翅连原水倾倒于盆中泡浸,候水冷至可以下手时用小刀刮洗干净。
然后再用沸水慢火把鱼翅再堡,至可以脱骨时,把鱼翅捞起落清水中浸之。
然后拆去鱼翅的硬软骨,和翅脚的皮臭肉等。
鱼翅再用沸水滚过。
然后捞落盆漂冷,用清水浸之,第二天早上把鱼翅再用沸水滚过,再漂冷,再浸清水,晚上再滚,再漂、再浸,在泡发鱼翅整个过程中须花2~3天的功夫,这样才能使鱼翅本身够水分和去净臭腥味。
潮州美食介绍:八宝素菜“八宝素菜”是潮州素菜中的代表菜,该菜历史悠久,远在唐宋年间,潮汕一带地区,已有人烹制类似“八宝素菜”一类的菜肴。
“八宝素菜”用料讲究,它主要用莲子、香菇、干草菇、冬笋、发菜、大白菜、腐枝、栗子等八种植物性原料,经用上汤精心烹制而成,口感嫩滑、香味浓郁。
该菜冠名“八宝”,可见潮汕人民对它的钟爱和珍视。
“八宝素菜”既然是潮州名菜,在它的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在潮汕地区便有不少关于它的生动传说。
菜点酒水知识潮州美食文化10

3.取小茶杯24只,内涂薄鸡油,各放入青豆一粒,香菜叶、 鸡蛋白、火腿、鸡肉各一,匀称地隔开,鸡肉的皮和香菜 叶的面向壁,然后将其余的鸡肉粒适量加入,最后注鱼胶 液和琼脂液于杯内,以与杯面平为准,晾凉后,即放入冰 箱。食时覆扣于盘中即成。
一、“四点金”
• 所谓四点金就是把一只白斩鸡在盘中或者 大海碗中砌成鸡形,然后在鸡头,两只翅 膀,鸡尾分别用食红点上红色。这个饮食 习惯主要是在小孩出花园(出花园:潮汕 地区,孩子的成年礼)、婚宴等喜庆宴席 上,寄托一种大圆满的吉祥意义。
返回
二、冬至丸
“冬至丸”是潮汕地区在冬至这一传统 节日的祭品、食品,它采用糯米粉加水 搓成丸,放锅中加红糖或白糖煮成甜汤 丸吃。由于过去人们将冬至作一年之首, 是大过年。所以吃了冬节丸,过了冬至, 即意味着又过了一年,因此在冬至这一 天就有了“吃了冬至丸大一岁的”说法 了。
潮州菜的发展历史
• “潮州菜”初步形成的朝代是宋代。由于战乱的 原因,大批中原移民,经过福建、江西转徙来到到 潮汕,为潮汕地区带来先进的文化和工作经验,促 进了潮汕地区的开发,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得 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促进饮食文化的发展,” 潮州菜”也开始初步形成。
• 到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潮州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由于一些元宵、拜老爷等社会生活和重交际、 好客的社会风气的需要,潮菜美食的烹制水平也不 断提高,出现一批技艺纯熟的潮菜厨师,且产生一 批具有代表性的潮州名菜。
返回
冻金钟 鸡
柠檬炖鸭
潮州肉冻
此菜晶莹透彻如水晶,味鲜软滑,入口即化,肥而不腻 ,伴以鱼露、芫荽, 风味特殊。
潮汕美食

春饼
• 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 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 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 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 勃之意。以后成为四时皆备的 小食,称为春饼。制作用料逐 步改进。现代潮汕春饼的用料 和制法:将面料制成的薄饼皮 披开,放入用鱼露、味精、胡 椒粉、麻油、猪油搅拌均匀的 绿豆瓣,猪肉,鲜虾肉,香茹, 虾米和蒜茸,包成卷状,用稀 面糊粘紧接合处,放入约180℃ 的油锅炸至呈金黄色。其特点 头船”的“通洋总汇之地”。每逢 中秋佳节,千家万户手巧艺妙的贤 慧妇女,常喜爱加工制作美食糕 点———绿豆糕,其传统技术工艺 和加工制作方法考究,蒸熟后金碧 晶莹,入口清香甜美,风味独特, 既是一味适合时令的可口药膳糕点, 又是樟林饮食文化独创的一种营养 丰富的美食,堪称是潮汕地区中秋 糕点的佼佼者。
•
肠粉
• • 肠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 米制品,亦称拉粉、卷粉,肠粉 猪肠粉(因形似猪肠) ,因为 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 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 称为“抢粉”。出品时以“白如雪, 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著 称。 在广东,肠粉是一种非常普 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美味,老 少咸宜,妇孺皆知,从不起眼的食 肆茶市,到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几 乎都有供应。
潮汕美食
潮汕美食的简介
• 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盛行潮州菜,它是广东三大菜系 之一(其余两种为粤菜和客家菜)。潮菜的形成和发展可谓 源远流长。唐代大文豪韩愈曾写过《初南食:贻元十八协 律》,它是古代介绍潮汕饮食的著名篇章,从诗中可以看 出,早在唐代时,潮汕地区的烹饪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 • 潮菜以烹制海鲜见长,从选料到酱碟佐料,都要求新 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鸳鸯膏蟹、蚝 烙、清汤蟹丸等是潮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 潮汕小吃是潮 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 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 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更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 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小吃的历史渊源及做法小吃知识甜品高一(14)班苏洁、巫端玉、王希、苏林东张善琪、翁岱群、黄海涛、陈剑飞指导老师:卢烁铭(潮州金山中学历史组)一、课题提出:潮州,洋溢着浓浓文化气息的古城,有着风景如画的山水、河岳炳灵的景色及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
在这悠久文化的熏陶下,美食也被注入丰富的人文底蕴及浓郁的地方特色。
作为土生土长的潮州人,美食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就算长大后远离了家乡,舌尖的味蕾仍然依恋家乡那熟悉..... 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使同学们对潮州小吃进一步了解,学习潮州小吃的做法,扩大潮州小吃的知名度,丰富潮州文化。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1、分组、分工;分别进行上网查询、查阅书籍、问历史老师等。
2、对查来的资料进行筛选,选取最有用的信息。
3、对信息进行整编,整理出一篇报告。
三、研究结果: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小组8人与指导老师一起提出了这个课题。
这个调查报告主要结构是:先介绍潮州菜、潮州小吃的历史概述,再列举潮州小吃的做法,最终得出结论。
潮州菜是广东菜三大流派之一,发源于韩江平原,历经千余年而形成和发展,以其独特风味自成一体。
一、潮州菜的历史潮州菜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早在秦以前潮州为闽越,自秦始皇时属南海郡,遂隶属广东至今。
以形胜风俗所宜,则隶闽者为是,因此潮州菜的渊源可追溯到古代闽越之时,其特色与闽菜有同源之处。
秦以后改属广东,也与广州菜一样受中原饮食文化的影响而得以提高。
盛唐时代,被贬至潮州任刺史的韩愈,就曾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 9年)写过《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一诗,是古代介绍潮州饮食特殊风味的代表作。
诗文曰:“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蚝相粘为山,百十各自主。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调以咸与酸。
笔以椒与橙”。
诗里数句记录了潮州人食鲎、蚝、蒲鱼、蛤、章举(章鱼)和马甲柱、蛇等数十种肉食类品种,并懂得以咸与酸、椒与橙等调味。
由此可见,当时的潮州人已有相当水平的烹饪技艺,不仅能利用当地的海特产品烹煮带有自己地方特色的菜肴,而且还晓得采用盐、酱、醋、椒和橙等作调味佐料。
韩愈在传播中原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地的饮食文化与潮州当地的饮食两相融合,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南方烹饪流派——潮州菜。
唐代以后的宋、元、明代对潮州菜烹调技术和餐具器皿都有记载。
至清末民国初,潮州作为新兴的通商口岸而崛起,国内外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酒楼菜馆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潮州菜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
新中国建立后,潮州菜烹饪又有新的发展。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潮州经济的腾飞,沿海城镇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潮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侨乡,商务往来,华侨探亲和旅游观光日益频繁,使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大中型,多层次的酒店、宾馆、酒家、风味餐馆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可以说,当今潮州菜已经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时期。
潮州位于韩江下游,北回归线横穿而过,地处闽、粤边界,东临大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极为丰富。
盛产稻谷、甘蔗、茶叶、水果、海盐、禽畜等,水产资源特多,这都是潮州菜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潮州菜的特点、特色潮州菜菜肴品种繁多,别具风味,其特点为:1、烹饪海鲜见长; 2、郁而不腻; 3、荤菜素做; 4、汤菜鲜美,保持原汁原味;5、用料广泛;6、刀工精巧;7、注重造型;8、口味清纯;9、讲究食疗、养生;10、辅以各种佐料(酱碟)。
潮州菜的主要烹调方法有:焖、炖、煎、炸、炊(蒸)、炒、焗、爆、焯、烹、泡、扣、卤、熏、淋、烧等十多种。
注重色、味、香、型、器、酱,具有清、淡、鲜、嫩、巧、雅等特色。
此外,潮菜筵席也自成一格。
例如:大喜席用12道菜:其中包括咸、甜点心各一件。
喜席有两道甜菜,一道作头甜,一道押席尾,头道清甜,尾菜浓甜,寓意生活幸福,从头甜到尾,越过越甜蜜。
有两道汤(羹)菜,席间穿插上功夫茶,解腻增进食欲。
如此等等,与广州菜,东江菜的风格迥然不同。
三、潮州小吃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潮州小吃有230多种,主要烹饪方法有炊、煎、烙、焗、焯、拌、炖、炸等近十种;就口味而言,有酸、甜、咸、辣等,在市区乃至乡村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1988年3月19日品尝潮州菜后,欣然写下了“潮州佳肴甲天下”的题词。
四、简介潮州小吃1、蚝烙潮州小吃最经典中的一味,因为潮汕地区盛产蚝,澄海盐鸿蚝、达濠蚝、揭阳钱岗蚝、饶平汫洲蚝……产蚝胜地不少,蚝烙也应运而生。
用来煎蚝烙的蚝不宜太大,小巧玲珑为好。
煎蚝烙要先热鼎放油,下葱花爆香,将调好的雪粉水均匀地倒下成圆形状,半熟时放上蚝,再把蛋浆均匀淋上,煎熟煎脆。
煎好上盘的蚝烙撒上胡椒粉,并以芫荽叶点缀,配上沙茶加鱼露的酱碟,令人胃口大开。
煎蚝烙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调节雪粉跟水的比例,如果喜欢酥脆香口的可以少放点水,或再适量加入粳米粉;喜欢软嫩滑口的,可以适量加大水的比重,这样煎出来的蚝烙完全是另一种口感,虽没有好看的“金黄”,但贵在很好地保持了蚝的鲜美,个人更喜欢后者。
2、春饼春饼是很多孩子的最爱,皮酥脆,馅咸香,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美味令人难忘。
传说清代以前,在潮州的大街小巷盛行着一种小吃薄饼卷炸浮虾,沾着甜酱吃。
到了清代末年,这种小吃的馅由炸虾改为萝卜丁加猪肉丁。
但由于萝卜水分太多,春饼炸后不久便回软。
所以到了1911年,潮州名店胡荣泉的创始人胡荣顺、胡江泉两兄弟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用绿豆碾畔、去壳蒸熟,再加入蒜白、鱼露、味精等搅拌调匀,逐条加入猪肉、炸虾米皮、香菇丝,卷成长方形饼再油炸,炸出来的春饼皮薄馅香、酥脆非常,所以这种小吃一直流传到今天。
今天“胡荣泉”这个老字号还一直兴旺,开了多家分店,不少外地客人特地慕名而来,一尝潮州这传统名小吃。
3、炒糕粿很难用文字来表达我对这种小吃的喜爱,每次回潮州,必定要至少吃上个一两回,而且专门找“南门阿伯”,一位年岁已高,炒糕粿姿势依然优美的阿伯。
糕粿炒之前要切成三角形的小块,裹上咖哩粉,慢慢煎成金黄色,煎至外脆内软最好,再淋上蛋汁一起煎。
最后把香菇、虾米、猪肉炒香勾芡,淋在炒好的粿上。
这样一份热气腾腾、咖喱飘香的炒糕粿摆在你面前,简直是诱惑难挡,欲罢不能。
4、牛肉丸潮州牛肉丸之所以闻名,是由于潮粤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所以产出的牛得天独厚。
牛肉丸一般选用山区优质壮牛,取当天活宰的牛腿肉,切小块,用双铁棒反复大力捶打,打至牛肉变成肉浆,调味后手工挤制成丸。
潮州牛肉丸的口感筋道,极富弹性,经煮不烂。
装碗后汤里再调入蒜头膀和芹菜粒,味道十分鲜美;蘸上潮汕沙茶酱,牛肉丸的口感和美味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
在潮州,还有许多丸类的潮州小吃,如猪肉丸、猪肚丸、鱼丸、墨斗丸、虾丸等,都是像牛肉丸那样的制法演变而来的。
但最受欢迎的还是非牛肉丸莫属,潮州有一条南较路,整条街都是吃牛肉火锅的,一道冬天,那场面真是壮观!5、肠粉据说潮州的肠粉是十几年前从广州传过去的,但是个人感觉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一样的肠粉,不一样的味道!制作肠粉的器具比较特别,炉灶上架起一个铁柜,铁柜可抽出三四个铁皮抽屉,这就是蒸肠粉的工具。
有个外地朋友到了潮州开玩笑说:“潮州人把饮食文章做到‘抽屉’里去了”。
做肠粉的师傅把磨好的米浆逐一倒入抽屉里,蒸成薄薄的粉皮,再加入猪肉碎、白菜丝、香菇丝、鸡蛋浆等(产笋的时节一到也可加入笋丁),再蒸一两分钟后,就用一铝片刮卷起来,浇上花生酱或芝麻酱,一盘香喷喷的肠粉就这样做好了。
潮州人早餐除了吃粥,肠粉是另一大选择,而这样一份用料十足的肠粉,都只是两元钱。
6、鼠壳粿在潮州,逢年过节、祭拜先祖都会用到“鼠壳粿”。
听名字觉得摸不着头脑,其实就是加入“鼠壳草”汁做成的粿。
“转眼天寒过冬节,结伴田间采鼠儿”指的就是采“鼠壳草”。
粿皮是糯米粉加入田间野生的“鼠壳草”熬成的汤汁,再用粿皮包上芋泥、豆沙等馅料,用圆形或桃形木制粿印印制,然后放上蒸笼蒸熟。
“鼠壳粿”柔软香甜,散发着天然鼠壳草的香味,具有浓郁的潮州地方特色。
7、沙茶粿广州的“粉”在潮州我们叫“粿条”。
粿条有多种吃法,粿条汤、炒粿条、“灌”粿条(潮州方言,其实就是干捞,也叫沙茶粿)。
粿条汤是西湖旁的牛杂粿条最“正”,潮州人无人不晓。
但本人觉得最有潮汕特色的还是沙茶粿,将焯熟、滤干的粿条、肉片、生菜,拌上花生酱、沙茶酱、猪油、味精、鱼露、浙醋等搅拌吃,美味难挡。
因为沙茶粿比较干,所以吃时一般配上碗牛肉丸汤,绝对是绝妙的组合。
8、糯米猪肠糯米猪肠是潮州的传统民间小吃,说不清糯米是主角还是猪大肠是主角,反正它们很好地融合着,互不喧宾夺主。
做的时候猪肠要取中间段,然后用盐、食用纯碱等反复搓洗到没有异味,再将糯米(最好先浸泡三个小时)、五花肉、虾米、莲子(或栗子)切丁拌匀调味,塞入猪肠中,头尾用小竹签扎紧,放进开水中煮40分钟即可。
最后把煮熟的糯米猪肠横切成小块,蘸上甜甜的红豉油,让人回味无穷。
“胀”(潮州话,即装)糯米的时候份量掌握十分重要,大约是八成满即可,因为糯米熟了还会膨胀,如果糯米太多猪肠胀裂或太少不饱满都不好,最好是皮薄馅饱,圆鼓鼓的。
所以,潮州俗语就是以“糯米胀猪肠”来形容一个人衣着太紧,肉嘟嘟的样子。
9、腐乳饼关于腐乳饼的起源有个传说,昔年有一位高明的师傅,因愤于老板无情义,离店前夕,暗将厨房里的腐乳、酒、大蒜等物料乱混于大缸里的饼馅中,老板心痛不忍将其扔掉,制成饼,想不到却形成一种特殊的美味,受到顾客的欢迎,而有了腐乳饼。
这是传说,不一定可信,但这种饼食历史悠久,本世纪四十年代,潮州林权记号的腐乳饼便出名了。
腐乳饼用料奇特多样,它以精面粉制成饼皮,饼馅有腐乳块、酒、白猪肉、糖、蒜头等,配料总共在十四种以上。
制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要先后有序、份量得当,烤焙也有章法。
这样,饼皮才能薄而不裂,饼馅饱而不露,干润而柔软。
独特的南乳、蒜头和酒的气味,香味浓郁,芳香可口,甜而不腻。
目前,腐乳饼已加上漂亮的包装,每年均有出口。
10、鸭母捻潮州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类似于北方的汤圆,但潮州叫“鸭母捻”其实是取它的形状像母鸭在水上漂浮游荡的意思。
鸭母捻传统制作要求严格,要求皮柔韧,馅软滑。
鸭母捻有多种馅(绿豆、红豆、芋泥等),为便于区分,不同馅的鸭母捻都有自己的记号,如有的形状圆、有的椭圆,有的有红点。
还可以把“鸭母捻”捞干,洒上花生芝麻碎,这样就成了另一种美食“凤凰春”。
“鸭母捻”、“凤凰春”都可以在名店“胡荣泉”吃到,小店经常是门庭若市。
11、笋粿潮州地区盛产竹笋,而且特别清嫩,笋粿这种民间小吃就是以竹笋为主要原料,加入猪肉、香菇、虾米,调进盐、味精、胡椒粉、蒜蓉等,然后包在用大米磨成的粉特制的粿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