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常用标准及手册

通风常用标准及手册

通风常用标注及手册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基本概念 构件:运动单元体 零件:制造单元体构件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 ?构件: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没有相对运动的刚性系统。机器或机构中最小的运动单元。 ?零件:机器或机构中最小的制造单元。 ?例如:曲轴——单一零件。 ?连杆——多个零件的刚性组合体。 ?注意:构件与零件联系与区别? 一、机构的组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 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输入构件 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输出构件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只能有一个构件作为机架。在活动构件中至少有一个构件为原动件,其余的活动构件都是从动件。 二、自由度、约束 自由度:构件具有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相对于参考系) 在平面内作自由运动的构件具有3个自由度;在三维空间作自由运动的构件具有6个自由度。约束:运动副对构件间相对运动的限制作用 ?对构件施加的约束个数等于其自由度减少的个数。 三、运动副 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成为运动副。运动副的作用是约束构件的自由度。 四、运动副类型及其代表符号 1. 低副——两构件以面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 A.转动副:两构件只能在一个平面内作相对转动,又称作铰链。 自由度数1,只能转动; 约束数2,失去了沿X、Y方向的移动。 B.移动副:两构件只能沿某一轴线作相对移动。 自由度数1,只能X方向移动; 约束数2,失去Y方向移动和转动。

2. 高副—— 两构件以点或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自由度数 2, 保持切线方向的移动和转动 约束数 1, 失去法线方向的移动。 五、运动链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的相互间可作相对运动的系统。 闭式运动链简称闭链:运动链的各构件首尾封闭 开式运动链简称开链:未构成首尾封闭的系统 §2.2 机构运动简图 定义:用运动副代表符号和简单线条来反映机构中各构件之间运动关系的简图。 构件均用形象、简洁的直线或小方块等来表示,画有斜线的表示机架。 §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活动构件相对于机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与构件数目,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有关) 一、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H L 23P P n F --= 式中,n 为活动构件个数; L P 为低副个数;H P 为高副个数。 (a)双曲线画规机构 F=3n- 2PL-PH=3×5-2×7-0=1 (b) 牛头刨床机构 F=3n- 2PL-PH=3×6-2×8-1=1 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构要能运动,它的自由度必须大于零。 F ≤0,构件间无相对运动,不成为机构。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重点、复习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要点绪论;基本概念:机构,机器,构件,零件,机械第1 章:1)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2)机构自由度的概念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2 章:1)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及判断方法。 2)四杆机构极限位置的作图方法 3)掌握了解:极限位置、死点位置、压力角、传动角、急回特性、极位夹角。 4)按给定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第3 章:1)凸轮机构的基本系数。 2)等速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公式及线图。 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概念及作图。 第4 章:1)齿轮的分类(按齿向、按轴线位置)。 2)渐开线的性质。 3)基本概念:节点、节圆、模数、压力角、分度圆,根切、最少齿数、节圆和分度圆的区别。 4)直齿轮、斜齿轮基本尺寸的计算;直齿轮齿廓各点压力角的计算;m = p / n的推导过程。 5)直齿轮、斜齿轮、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第5 章:1)基本概念:中心轮、行星轮、转臂、转化轮系。 2)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第9 章:1)掌握:失效、计算载荷、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疲劳极限。了解:常用材料的牌号和名称。 第10章:1)螺纹参数d、d i、d2、P、S、2、a、B及相互关系。 2)掌握:螺旋副受力模型及力矩公式、自锁、摩擦角、当量摩擦角、螺纹下行自锁条件、常用螺 纹类型、螺纹联接类型、普通螺纹、细牙螺纹。 3)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第11 章: 1)基本概念:轮齿的主要失效形式、齿轮常用热处理方法。 2)直齿圆柱齿轮接触强度、弯曲强度的计算。 3)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计算及受力分析。 第12章:1)蜗杆传动基本参数:m ai、m t2、丫、B、q、P a、d i、d2、V S及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2)蜗杆传动受力分析。 第13章: 1)掌握:带传动的类型、传动原理及带传动基本参数:d1、d2、L d、a、a1、 a 2、F1、F2、F0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应力分析:F1、F2、F0、(T 1、(T 2、b C、(T b及影响因素。 3)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区别。 4)了解: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14章: 1)轴的分类(按载荷性质分)。 2)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按扭转强度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 第15章: 1)摩擦的三种状态:干摩擦、边界摩擦、液体摩擦。 第16章: 1)常用滚动轴承的型号。 2)向心角接触轴承的内部轴向力计算,总轴向力的计算。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第17章: 1)联轴器与离合器的区别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自由度:构件相对于参考系的独立运动称为自由度。 2、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构件组成运动副后,其运动受到约束,

紧固件国家标准手册

紧固件国家标准手册 丝规格M2 M2.5 M3 M4 M5 标准扭力 1.6~2 3~4 6~7.5 14.5~18 28~35 (kgf?cm) ○自攻牙螺丝 螺丝规格 1.7 2 2.3 2.6 3 3.5 标准扭力 1.5 3 3 3 4 4 Min. Max. Min. Max. ! [ X" m. r9 X2 }; k: V 1 M1.0 0.15 0.20 0.08 0.10 2 M1.1 0.22 0.29 0.11 0.14 / Y; W) D2 P4 s+ ^9 E 3 M1.2 0.32 0.42 0.16 0.21 4 M1.4 0.48 0.62 0.24 0.31 5 M1. 6 0.70 0.91 0.35 0.46 6 E0 R8 S5 Q 7 o1 M/ l 6 M1.8 1.10 1.43 0.55 0.72 7 M2.0 1.50 1.95 0.75 0.98 8 M2.2 2.00 2.60 1.00 1.30 9 M2.5 3.20 4.16 1.60 2.08 10 M3.0 5.00 6.50 2.50 3.25 11 M3.5 6.50 8.45 3.25 4.23 9 `- d3 R ?) s, L+ z5 t( T 12 M4.0 14.00 18.20 7.00 9.10 13 M4.5 20.50 26.65 10.25 13.33 14 M5.0 29.00 37.70 14.50 18.85 15 M6.0 49.00 63.70 24.00 31.20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第一章度量 当今世界上长度计量单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公制,计量单位为米(m)、厘米(cm)、毫米(mm)等,在欧州、我国及日本等东南亚地区使用较多,另一种为英制,计量单位主要为英寸(inch),相当于我国旧制的市寸,在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使用较多。 1、公制计量:(10进制) 1m =100 cm=1000 mm 1 cm

常用金属材料参考手册

Q/NVC 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技术手册) Q/NVC XXX-2011 常用材料参考手册 --------金属材料 2011年10月1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 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常用碳素结构钢材 5 弹簧钢 6 镀锌钢板及钢带 7 常用不锈钢 8 铝合金板材 9 压铸铝合金 10 铜合金

常用金属材料参考手册 1 范围 本手册列举了常用钢材、不锈钢材、铝合金、铜合金的标记、性能参数及一般用途。为设计工程师、品检工程师提供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T 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2.2 GB/T 700《碳素结构钢》 2.3 GB/T 251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2.4 ASTM A666《退火或冷加工奥氏体不锈钢薄板、钢带、厚板和扁钢》2.5 GB/T 16475《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 2.6 GB/T 1222 《弹簧钢》 3 术语 3.1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对于塑性材料,它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上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符号为RM,单位为MPA。 3.2 伸长率(elongation):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断裂时,试棒伸长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伸长率按试棒长度的不同分为:短试棒求得的伸长率,代号为δ5,试棒的标距等于5倍直径长试棒求得的伸长率,代号为δ10,试棒的标距等于10倍直径,其中标距为用来测定试样应变或长度变化的试样部分原始长度。 4 常用碳素结构钢材 4.1 标记: 我司常用碳素结构钢建议采用国家标准牌号,具体参考:GB/T699及GB/T700,也可根据日本牌号(宝钢)如下: 厚度 牌号,如Q235、08AL、SPHC、SPHD、SPCC等 名称 4.2 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参考GB/T700

工装常用标准件手册

带肩六角螺母 JB/T 8004.1-1999 标记示例:d =M 16的带肩六角螺母: 螺母 M 16 JB/T 8004.1 d =M 16×1.5的带肩六角螺母: 螺母 M 16×1.5 JB/T 8004.1-1999 单位为毫米 1 材 料:45钢,按GB/T 699的规定。 2 热 处 理:35~40 HRC 。 3 技术条件:按JB/T 8044的规定。 其余 12.5

标记示例:d=M12的连接螺母 螺母M12 JB/T 8004.3-1999 2 热处理:35~40HRC。 3 其他技术条件:按JB/T 8044的规定。 调节—1999 标记示例:d=M16的调节螺母 螺母M16 JB/T 8004.4-1999 2 热处理:35~40HRC。 3 其他技术条件:按JB/T 8044的规定。

标记示例:d =M5的A 型带孔滚花螺母 螺母 AM5 JB/T 8004.5-1999 单位为毫米 1 材 料:45钢,按GB699的规定。 2 热 处 理:A 型35~40HRC 。 3 其他技术条件:按JB/T 8044的规定。 A 型 B 型

内六角螺母JB/T 8004.7—1999 螺母AM12 JB/T 8004.7-1999 单位为毫米 2 热处理:35~40HRC。 3 其他技术条件:按JB/T 8044的规定。

手 柄 螺 母 JB/T 8004.8-1999 标记示例:d =M 10、H =45 mm 的A 型手柄螺母: 手柄螺母 AM 16×45 JB/T 8004.8-1999 回转手柄螺母 JB/T 8004.9-1999 标记示例:d =M 手柄螺母 M 10 JB/T 8004.9-1999 A型B型

机械设计常用资料大全

机械设计常用资料大全》(Mechanical design common documents daqo)1.0 这么多的机械设计用资料,对你进行机械设计或者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省去了你查找资料的时间。本资源对机械设计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极大地方便了你下载需要参考的资料,同时也会对你学习机械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可以帮助你应该加强哪部分内容的学习! 供在校大学生或机械类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一、手册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三版)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1卷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2卷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3卷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4卷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5卷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1卷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2卷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3卷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4卷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5卷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6卷 [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 包装机械选用手册上-印刷实务 包装机械选用手册下-印刷实务 机电一体化专业必备知识与技能手册 机械工程师手册.第二版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机械制图手册(清晰版)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设计选用手册 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上册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下册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数据库 最新金属材料牌号、性能、用途及中外牌号对照速用速查实用手册 最新实用五金手册(修订本) 最新轴承手册 二、机构类 高等机构设计 机构参考手册 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学 机构设计丛书.凸轮机构设计 机构设计实用构思图册-verygood

工装夹具设计手册

工装夹具设计手册 工装夹具设计的基本知识 1. 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工装夹具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夹紧的可靠性 3焊接操作的灵活性 4便于焊件的装卸 (5)良好的工艺性 2工装夹具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设计前的准备 夹具设计的原始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夹具设计任务单 2工件图样几技术条件 3工件的装配工艺规程 4夹具设计的技术条件 5夹具的标准化和规格的标准化资料,包括国家标准,工厂标准和规格化结构图册等。 (2)设计的步骤 1.确定夹具结构方案 2.绘制夹具工作总图阶段 3.绘制装配焊接夹具零件图阶段 4.编写装配焊接夹具设计说明书

5.必要时,还需要编写装配焊接夹具使用说明书,包括机具的性能,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3)工装夹具制造的精度要求 1.第一类是直接与工件接触,并严格确定工件的位置和形状的,主要包括接头的定位件,V形块,定位销等定位元件。 2.第二类是各种导向件,此类元件虽不与定位工件直接接触,但它确定第一类元件的位置。 3.第三类属于夹具内部结构零件相互配合的夹具元件,如夹紧装置各组成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公差。 4.第四类是不影响工件位置,也不与其它元件相配合,如夹具的主体骨架等。 (4)夹具结构工艺性 1)对夹具良好工艺性的基本要求 1.整体夹具结构的组成,应尽量采用各种标准件和通用件,制造专用件的比例应尽量少,减少制造劳动量和降低费用。 2.各种专用零件和部件结构形状应容易制造和测量,装配和调试方便。 3.便于夹具的维护和修理。 2)合理选择装配基准 1.装配基准应该是夹具上一个独立的基准表面或线,其它元件的位置只对此表面或线进行调整和修理。 2.装配基准一经加工完毕,其位置和尺寸就不应再变动。因此那些在装配过程中自身的位置和尺寸尚须调整或修配的表面或线不能作为装配基准。 3.结构的可调性

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点详解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详解 绪论 1、机器的特征: (1)它是人为的实物组合; (2)各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去完成有效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要求:握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机构确定性运动的条件,熟练掌握机构速度瞬心数的求法。 1、基本概念 运动副:凡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复合铰链:两个以上的构件同时在一处用回转副相联构成的回转副。 局部自由度:机构中常出现的一种与输出构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或多余自由度。 虚约束:对机构运动不起限制作用的重复约束称为虚约束或称消极约束。 瞬心:任一刚体相对另一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其相对运动可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转动,该重合点称为瞬时回转中心或速度瞬心,简称瞬心。如果两个刚体都是运动的,则其瞬心称为相对速度瞬心;如果两个刚体之一是静止的,则其瞬心

称为绝对速度瞬心。 2、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具有三个自由度,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即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 F=3n-2P L-P H 机构要具有确定的运动,则机构自由度数必须与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相等。即,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F>0,且F等于原动件个数。 3、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a)K个构件汇交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具有(K-1)个回转副。 (b)局部自由度虽然不影响整个机构的运动,但滚子可使高副接触处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少磨损,所以实际机械中常有局部自由度出现。 (c)虚约束对机构运动虽不起作用,但是可以增加构件的刚性和使构件受力均衡,所以实际机械中虚约束随处可见。 4、速度瞬心 如果一个机构由K个构件组成,则瞬心数目为 N=K(K-1)/2 瞬心位置的确定: (a)已知两重合点相对速度方向,则该两相对速度向量垂线的交点便是两 构件的瞬心。 (b)两构件组成回转副时,回转副的中心便是它们的瞬心。 (c)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由于所有重合点的相对速度方向都平行于移动

材料手册(很全哦)

材料手册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多机械工程师在内,都可能把选材看成一种简单而不太重要的任务。当碰到零件的选材问题时,他们一般都是参考相同零件或类似零件的用材方案,即经验法选材。当无先例可循,同时对材料的性能又无特殊要求时,会偏向选用一种较万能的材料,如45号钢。但严格地说,这

种选材并不科学。选材正变成一种严格地建立在试验与分析的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掌握这种选材方法的要领,了解正确选材的过程,显然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最终都会发生失效,即零件完全被破坏或严重损伤,或不能满意地起到预掌握各种材料的特性,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包括许定的作用。失效也可能是设计失效,也可能是选材失效,也可能是加工失效或安装使用失效。找出失效原因,解决零件失效问题便具有基础。这首先是一个机械工程师要做的工作,但从事工业设计人员也要了解这类分析,这将会为产品带来更合理的设计并减少设计的返工。具体地说,应从下列5个方面进行考虑: 1、考虑工作条件对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即使用性能,是选材时考虑的最主要根据。不同零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是很不一样的,有的零件主要要求高强度,有的零件则要求耐磨性,而另外一些零件甚至无严格的性能要求,仅仅要求有美丽的外观。因此,在选材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地判断零件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 对所选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是在对零件的工作条件及零件的失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零件的工作条件是复杂的,要从受力状态、载荷状态、工作温度、环境介质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受力状态有拉、压、弯、扭等;载荷性质有静载、冲击栽荷、交变载荷等;工作温度可分为低温、室温、高温、交变温度;环境介质为与零件接触的介质,如润滑剂、海水、酸、碱盐等。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零件的使用性能,还必须分析零件的失效方式,从而找出对零件失效起主要作用的性能指标。 有时,可通过改进强化方式或方法,可以将廉价材料制成性能更好的零件。所以选材时,要把材料成分和强化手段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另外,当材料进行预选后,还应当进行实验室试验、台架试验、装机试验、小批生产等,进一步验证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可靠性。 2、考虑生产工艺对材料工艺性能的要求 任何零件都是由不同的工程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造出来的。因此材料的工艺性能,即加工成零件的难易程度,自然应是选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熟悉材料的加工工艺过程及材料的工艺性能,对于选材是相当重要的。 材料的工艺性能与使用性能相比,工艺性能处于次要地位;但要某种情况下,工艺性能也可成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当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相矛盾时,有时正是工艺性能的考虑使得某些力学性能显然合格的材料不得不舍弃,此点对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特别重要。因为在大量生产时,工艺周期的长短和加工费用的高低,常常是生产的关键。例如,为

机械设计需要哪些知识

机械设计需要哪些知识 一,机械设计所要了解的周边知识以及所要具备的观察视角。 1,熟练翻阅机械设计手册。对于标准件以及常用件的一些技术特征要了熟于心。比如要清 楚各类轴承,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丝杠传动,蜗轮蜗杆等的使用场合,使用方式,以及相关的技术 特征。对于具体应用时的选型计算则可对照设计手册的图表和公式进行具体确定。 2 ,知道N 家常用件供应商并熟练翻阅其产品样本。现在机械设计趋向于模块化,对于机械设备制造工 厂的整体技术要求更侧重于对于一些配件和部件的组装应用。比如台湾 HIWIN,日本THK,德国FAG, FESTO。。。。。对于此,要做到当你在设计某个零件或部件 或要完成某个动作或功能的时候必须得知道目前是否有专业的厂商在生产或提供能实现某个部位的功能要求 的成熟的零配件。 3 ,熟悉原材料情况。比如你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有卖的冷轧或热轧铁板以及各类型材的规格尺寸,有经验 的工程师往往都会知道你安排给采购的单子往往到最后是会变得面目全非的。。因为在钢材市场,普遍存在 变薄,变窄,变短这些情况,采购买回来的东西往往是和你坐办公室根据设计手册里选出来的相关数据存在 比较大的折扣。 4,深度了解各类常用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机床亦是如此。设 计一台机器的过程可类比是小孩堆积木一般,一个部件一个组件进行堆积,然后把这些具备不同功能的部 件或组建遵循某种规律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你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机构或装置的功能和特性。而我们所常见的车,铣,钻,刨,磨,镗。。。等机床上应用的结构或原理都是经过了数十上百年的考验, 对于其稳 定性和可应用性我们无需过多地怀疑。比如车床的刀架结构,卡盘结构,尾座的锁紧机构,主轴轴承布置,磨床主轴密封结构,刨床的连杆机构等等。。。 其实说这么多,想表述的就两字,对于这些稳定的常用的结构我们要学会在设计新机床时“借鉴”或者说是 “参照”。从另一方面来说了解各类常用机床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是出一张零件图纸的前提基础。举个 例子来说就是当你完成一张图纸时最起码你自己要知道这张图纸上的这个零件的大体加工过程。这个所谓的大体了解楼主个人认为是好比要加工一条常见的轴类零件, 当你了解车床, 铣床, 磨床的一些特性后就不会 在图纸上出现没有了螺纹退刀槽,砂轮越程槽等情况,同时也不会对轴类零件的长度方向尺寸随意标注个公差要求。 IT6 ,IT7 的5,具备一定的机床装配能力。很多人会问,这完全是装配工的活了,我做为一个设计人员 过多地了解这方面知识干什么?当然,会这么问的往往都是些刚入行的新手。当你永远不去了解这方面的 知识时就永远理解不了针对一条长轴进行过渡或过盈装配时因为你那图纸上的左轴承位和右轴承位相距太大 而轴承却只能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装配时,那两轴承位之间那么长一段装配距离所带来的痛苦。当然,你也肯定不会想起当这条轴最后要进行轴端螺纹锁紧时,因为你图纸上缺少了限制这条轴锁紧时转动用的夹持平面而导致无法顺利锁紧。当然,你就更想不到或是理解不了哪个位置哪些孔或哪些销位是需要装配时定配的。

机械工程师知识要求

机械工程师的知识要求: Ⅰ.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 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 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图框 (2)图线 (3)比例 (4)标题栏 (5)视图表示方法 (6)图面的布置 (7)剖面符号与画法 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 (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弹簧的画法) (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 3.原理图 (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4.示意图 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 (1)尺寸标注 (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 (3)形位公差标注 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 (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

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规定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L.801.036-2017 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工艺及工装的设计、验证的要求和方法等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需做产品技术准备的全部产品。 2.职责 技质科负责对产品工艺、工装的设计、验证与管理工作,并对车间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 3.工艺文件的分类 3.1工艺文件 3.1.1指导性文件 3.1.1.1各种工艺方案 a)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 b)批量生产的工艺方案; 3.1.1.2各种工艺卡片(表) a)过程卡; b)操作指导卡或工艺卡; c)工序质量分析表; 3.1.1.3产品工艺流程图 3.1.1.4通用性工艺文件 3.1.2管理性工艺文件 3.1.2.1各种明细表 a)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b)特殊工序明细表 3.1.2.2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 3.2材料定额文件 a)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 c)标准件汇总表 3.3工艺装备图样与文件 a)工艺装备图样 b)工艺装备明细表 c)外购工艺装备明细表 3.4检验规范 4.编制工艺文件的原则 4.1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工艺文件成套性的要求。 4.2编制工艺文件,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当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冲突时,适当权衡,效益服从质量。 4.3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工艺特长,扩大经济效益。

4.4工艺方法力求先进、符合质量的要求,对不成熟或难掌握的先进工艺技术应慎用。 5.产品工艺方案 5.1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 5.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的试制,主要验证工艺、工装的设计。通过试制,为编制批量生产工艺方案打下基础。 5.1.2试制阶段工艺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产品结构、性能特点及工艺的分析; 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 c)工艺文件目录 d)工装明细表 e)标准件汇总表 5.2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a)对试制阶段的工艺总结 b)工艺文件和工装的进一步修改、完善 c)有关新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的采用意见。 5.3工艺方案编制的程序 5.3.1编制时间 5.3.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试制工艺方案,从新产品技术设计方案评审通过后开始编制,到产品工艺性审查时完成。 5.3.1.2批量生产工艺方案,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编制,到新产品投产技术鉴定时完成。5.3.2工艺方案由技质科科长组织专业人员制订,确定工艺草案,并由技质科组织评审,技质科根据评审结果组织对工艺方案进行修改,按规定程序审批签字后归档。 6.工艺卡片 6.1工序卡 对产品中主要零部件的加工或关键工艺,需编制工序卡,对其它的加工编制指导卡。 6.2操作指导卡 6.2.1零部件制造的工艺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工序卡不足以说明的关键工序,应编制操作指导卡。 6.2.2操作指导卡的内容,包括工序操作、工序控制、设备、工艺装备及检测方面的要求等。操作指导卡以图形和符号为主,符号应符合有关规定,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 6.3工序质量分析表 工序质量分析表由工艺人员按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报技术副总批准。 7.工艺流程图 按具体工艺编制(略) 8.管理性工艺文件 8.1各种明细表 明细表是工艺文件的汇总与登记,是必备文件。 8.2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 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根据《产品工艺文件的完整性表》编制。 9.工艺守则 工艺守则的内容包括: a)范围; b)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工艺材料的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等;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机架(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称为机械 1. 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 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 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3. 自由度(F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 为高副数目)(为低副数目) (为活动构件数目)(H H L L P P P P n n F --=23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3)虚约束 4. 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转副) 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 机构 II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

构 IV )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5. 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K 表示 1 1180180180//21211221+-?=?-?+?=====K K t t t t K θθθ??ψψωω θ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的夹角) 6. 压力角:作用力F 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c v 方向的夹角α 7. 从动件压力角α=90°(传动角γ=0°)时产生死点,可用飞轮或者构件本身惯性消除 8.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I)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圆柱凸轮(端面) II )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构造简单,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2)滚子——磨损小,应用广3)平底——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速转动,效率高,但是无法进入凹面 III )按推杆运动分:直动(对心、偏置)、摆动 IV)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凸轮) 9.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α(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的法线方向) 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 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机架(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称为机械 2. 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3. 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4. 自由度(F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 为高副数目)(为低副数目) (为活动构件数目)(H H L L P P P P n n F --=23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3)虚约束 5. 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转副) 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III )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构 IV )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6. 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式输送机

工装制作方案

1.1项目描述 1.1.1.参考现有的设备,设计制造一台工装,用于5座、6座、7座的左中右座椅的坐盆与靠背 的组装。 1.1. 2.此工装需适用5座左、中、右座椅;6座左、右座椅;7座左、中、右座椅,共八 种不同产品。配备一把新电枪(电枪由工厂自行提供)。进行电气安装。

1.2资源提供 1.2.1. YANFENG ADIENT提供产品3D数模。 1.2.2.提供各型号样件不少于套。 1.2.3.文档式或电子档的设备技术协议1份。 1.2.4.进厂设备正面有明显的设备标牌,标牌格式由YANFENG ADIENT提供。 1.3交付要求 1.3.1.预验收合格的设备及调试样件。 1.3. 2.供应商须在17年月日之前交货 1.3.3. YANFENG ADIENT要求的具体地址:__长沙金属件厂___,供应商将设备运至 YANFENG ADIENT并安装调试至设备运行正常,费用均包含在报价中。 2.0设备要求 2.1功能要求 2.1.1.装配功能:半自动装配坐盆与靠背,电枪拧紧螺栓。 2.1.2.追溯功能:对所有涉及的螺栓扭矩值进行追溯。 2.1. 3.安全功能:任何违背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设备停止工作 2.2安全要求 2.2.1.必须满足我国的国家电气标准,并参照相关行业标准来设计,确保设备安全. 2.2.2.设备供应商在设计设备时都必须明确和达到可接收的风险范围并告知用户 2.2. 3.如果不能正确操作设备,就可能产生危险情况需在适当位置加装警告标识(具体 参照安全标志附件) 2.2.4.在设备维修通道上需加装安全连锁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时任何非法进入都能使设 备迅速停止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手册(新) 第1卷 机械设计手册(新) 第1卷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出版说明: 在我国机械设计界享有盛名的《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已经修订了四版,累计销售量超过113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最强、销售量最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成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或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至2002年,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保留了《机械设计手册》第四卷(5卷本)的优势和特色,从设计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机械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将原来的5卷23篇调整为15分册22篇,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常用工程材料》《联轴与紧固》《轴及其联接》《轴承》《弹簧-起重运输件-五金件》《润滑与密封》《机械传动》《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机械振动-机架设计》《机构》《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原第5卷第23篇中的“中外金属材料、滚动轴承、滚动轴承、液压介质等牌号对照”内容,分别编入《常用工程材料》《轴承》《润滑与密封》《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等单行本中。 《气压传动》 共5章,第1章为基础理论,主要介绍气动系统基础知识,气动元件(气源设备、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气动管路元件、真空元件、气动伺服/比例控制元件等)的选型计算,气缸设计计算,气动技术标准等;第2章为气动系统,主要介绍气动基本回路、典型应用回路的类型、原理、特点等,以及气动系统的常用控制方法及设计;第3章为气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第4章为国内气动元件产品,主要介绍国内常用气动元件产品结构、技术参数、外形尺寸等;第5章为国外产品,主要介绍国外气动元件产品(FESTO、SMC)的结构、技术参数、外形尺寸等。 《液压控制》 共6章。第1章为控制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控制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典型控制系统;第2章为液压控制概述,主要介绍液压控制系统与液压传动系统、电液伺服系统与电液比例系统的对比,液压伺服系统的分类、特点、应用等;第3章为液压控制元件、液压动力元件、伺服阀,主要介绍液压控制元件(滑阀、喷嘴挡板阀、射流管阀等)、液压动力元件、伺服阀的类型、特性、设计、应用等;第4章为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主要介绍电液伺服系统、机液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电液伺服油源的分析与设计,液压伺服系统的污染控制,伺服液压缸设计计算,液压伺服系统设计实例、安装与调试等;第5 压力控制阀、电液比例流量控制阀、电液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阀、伺服比例阀、电控器等结构、性能参数、典型产品等;第6章为伺服阀、比例阀及伺服缸主要产品简介。 《液压传动》 共9章。第1章为基础标准及液压流体力学常用公式;第2章为液压系统设计,主要介绍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步骤、方法和设计计算实例;第3章为液压基本回路,主要介绍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及其他液压回路的类型、原理、特点等;第4章为液压工作介质,主要介绍液压工作介质分类,常用液压介质的组成、特性、选用等;第5章为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主要介绍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类型、选用以及常用产品的结构型式、技术参数、外形尺寸等;第6章为液压缸,主要介绍液压缸的分类、主要技术参数及计算、典型结构、主要零部件设计、选用,以及常用产品的类型、特点、技术参数、结构和外形尺寸等;第7章为液压控制阀,主要介绍液压控制阀的类型、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迭加阀、插装阀等典型产品的技术参数、外形尺寸等;第8章为液压辅助件及液压泵站,主要介绍管件、蓄能器、冷却器、过滤器、油箱及其附件、液压泵站等种类、特点、用途、设计计算以及常用产品的技术参数、外形尺寸等;第9章为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机构》 共4章。第1章为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机构的自由度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单自由度的动力分析等;第2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1、机械零件常用材料:普通碳素结构钢(Q屈服强度)优质碳素结构钢(20平均碳的质量 分数为万分之20)、合金结构钢(20Mn2锰的平均质量分数约为2%)、铸钢(ZG230-450屈服点不小于230,抗拉强度不小于450)、铸铁(HT200灰铸铁抗拉强度) 2、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退火(随炉缓冷)、正火(在空气中冷却)、淬火(在水或油中迅速 冷却)、回火(吧淬火后的零件再次加热到低于临界温度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调质(淬火+高温回火的过程)、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3、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便于零件毛坯的制造、便于零件的机械加工、便于零件的装卸 和可靠定位 4、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因强度不足而断裂;过大的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摩擦表面 的过度磨损、打滑或过热;连接松动;容器、管道等的泄露;运动精度达不到设计要求5、应力的分类: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最基本的变应力为稳定循环变应力,稳定循环变应 力有非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和对称循环变应力三种 6、疲劳破坏及其特点: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特点:在某类变应力多次作用 后突然断裂;断裂时变应力的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即使是塑性材料,断裂时也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确定疲劳极限时,应考虑应力的大小、循环次数和循环特征7、接触疲劳破坏的特点:零件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首先在表面或表层产生初始疲劳 裂纹,然后再滚动接触过程中,由于润滑油被基金裂纹内而造成高压,使裂纹扩展,最后使表层金属呈小片状剥落下来,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个个小坑,即疲劳点蚀。疲劳点蚀危害:减小了接触面积,损坏了零件的光滑表面,使其承载能力降低,并引起振动和噪声。疲劳点蚀使齿轮。滚动轴承等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8、引入虚约束的原因:为了改善构件的受力情况(多个行星轮)、增强机构的刚度(轴与 轴承)、保证机械运转性能 9、螺纹的种类:普通螺纹、管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10、自锁条件:λ≤ψ即螺旋升角小于等于当量摩擦角 11、螺旋机构传动与连接:普通螺纹由于牙斜角β大,自锁性好,故常用于连接;矩形螺纹 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因β小,传动效率高,故常用于传动 12、螺旋副的效率:η=有效功/输入功=tanλ/tan(λ+ψv)一般螺旋升角不宜大于40°。 在d2和P一定的情况下,锁着螺纹线数n的增加,λ将增大,传动效率也相应增大。 因此,要提高传动效率,可采用多线螺旋传动 13、螺旋机构的类型及应用:①变回转运动为直线运动,传力螺旋(千斤顶、压力机、台虎 钳)、传导螺旋(车窗进给螺旋机构)、调整螺旋(测微计、分度机构、调整机构、道具进给量的微调机构)②变直线运动为回转运动 14、螺旋机构的特点:具有大的减速比;具有大的里的增益;反行程可以自锁;传动平稳, 噪声小,工作可靠;各种不同螺旋机构的机械效率差别很大(具有自锁能力的的螺旋副效率低于50%) 15、连杆机构广泛应用的原因:能实现多种运动形式的转换;连杆机构中各运动副均为低副, 压强小、磨损轻、便于润滑、寿命长;其接触表面是圆柱面或平面,制造比较简易,易于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 16、曲柄存在条件:①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他两杆之和②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 17、凸轮运动规律及冲击特性:①等速:刚性冲击、低速轻载②等加速等减速:柔性冲击、 中速轻载③余弦加速度:柔性冲击、中速中载④正弦加速度:无冲击、高速轻载 18、凸轮机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关系:r0=v2/(ωtanα)-s,其中r0为基圆半径,s为推杆位 移量 19、滚子半径选择:ρa=ρ-r,当ρ=r时,在凸轮实际轮廓上出现尖点,即变尖现象,尖点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工装标准化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工装标准化 发表时间:2006-12-3 云守军来源:e-works 关键字:叶片工装标准化 本文详细论述了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工装标准化的思路,以典型叶片工装结构为例介绍一些常用标准化方法,通过标准化来实现缩短工装设计制造周期,降低成本。 一. 前言 我公司是从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以下简称叶片)精密锻造和机械加工的专业厂家,产品工艺主要特点是:叶身、缘板无余量精锻,机械加工叶片的安装等部位。这过程中,几乎各个工序都要使用专用工装来加工和检测,工装设计的合理性、工装制造的精度直接决定能否研制出合格的叶片。 叶片工装种类多,数量大,空间角度多,设计制造技术难度大,周期长,常常不能满足研制周期的要求,大量工装现场存放管理维护费时费力。为缓解这些压力,我们适时对叶片工装进行了大量的标准化工作,明显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制造周期。 二. 工装结构的标准化 完成某一工艺功能的叶片工装往往有多种常用典型结构,仔细分析它们的共性、个性、各方面优缺点,找出规律性,综合工艺及现场操作人员的意见,依据标准化原则,视不同情况将结构进行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 叶片的形状不规则性导致工装多数采用空间点、型线或型面来定位夹紧,这部分尺寸、结构变化较大,要完全标准化不太现实;但除此之外的其它零部件结构却有很多共性,经过对比筛选,可找出一般规律将它们不同程度的标准化。我们对预终锻模、切边/叶尖模、进排气边铣削夹具、浇铸夹具、榫头铣削/拉削/磨削夹具、锻造缘板高度测具、榫头三坐标测具、投影测具、叶根最大轮廓过规、叶尖长度测具等工装进行了标准化,下面将就一些实例具体介绍。 图1 转子叶片浇铸夹具 2.1 浇铸夹具的标准化 首先,统一结构。浇铸夹具有立式、卧式两种结构,由于立式结构体积较大,密封效果不太好,操作也不太方便,而卧式结构则相对较好,产品质量也较稳定,最终把卧式结构的浇铸夹具确定为标准结构。见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