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作业治疗
脑卒中作业方案及措施有哪些

脑卒中作业方案及措施有哪些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闭塞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缺氧而发生的一系列病变。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作业方案和措施。
一、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脑卒中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健康饮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建议多摄入蔬菜水果、谷类食品、低脂肪乳制品等,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2.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4. 积极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5.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二、脑卒中的治疗方案。
1. 急救措施,一旦出现脑卒中症状,如突然出现面部表情不对称、言语困难、肢体无力等,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包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呼吸通畅、保持患者平卧等。
2. 药物治疗,脑卒中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在急性期,及时使用溶栓药物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脑损伤。
3.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4. 术前准备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脑卒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破裂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术后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护和护理。
5. 心理治疗,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治疗也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环节。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思路

居住环境:市区某小区5楼,无电梯。
兴趣爱好:体育运动(打网球),喝酒撸串。
2.评估
河南省康复医院
初期评定记录
姓名 李亮 性别 男 年龄 42 病区 神经康复科 床号 12
参加人员:主管医师: 邢大夫 PT: 无 OT: 徐大夫
ST: 无 针灸: 李大夫 推拿: 郭大夫 理疗: 王大夫
护士: 王护士 陪护: 媳妇
地点: 四楼医生办公室
时间: 2020年 5月16 日
主管医师 意见:
预防各种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为恢复期的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使患者尽早的开始生活自理,为即将开始的主动功能训练做准备。
(一)评定内容
ADL项目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上厕所 床椅转移 行走 上下楼梯 总分
自理 10 5 5 10 10 10 10 15 15 10
稍依赖 5 0 0 5 5 5 5 10 10 5
较大依赖 0 0 0 0 0 0 0 5 5 0
完全依赖 0 0 0 0 0 0 0 0 0 0 65
神经科查体神清,无构音障碍,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正常,无失用、失认,粗 测 视野无缺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 3mm,光反应(+),双眼运动自如,无眼震,
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偏,左下肢肌力4级,左上肢肌力3级,四肢腱反射(++), 左巴氏征(+),右巴氏征(-),左侧浅感觉减退,闭目难立征睁眼(-),闭眼(+)。自动
初次评估总结:
1.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耐力不足. 2.坐位平衡3级,站位平衡1级. 3.左上肢3级,左手2级,左下肢4级.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5分,基本可自理.
脑卒中康复常用治疗方法之作业疗法

一、定义作业疗法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康复方法,其中包括哪些训练方法?二、训练方法起坐训练属于()下进行,一定要避免粗暴的牵拉,因为可能对患者患侧的肢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上图是进食的训练。
如果患者患侧肢体障碍非常重,难以恢复,可以进行利手交换。
如果患者平时是右利手,右侧肢体瘫痪恢复不了。
该种情况可以做利手交换,即训练左侧,也就是健侧肢体上肢进食的训练。
还有一部分患者的患侧功能可以达到一定程度。
这时可以进行患侧肢体的进食训练。
对病人的肩、肘、腕的活动和稳定性进行训练。
对于有些患者,远端的肢体肌力比较重。
如手指只能屈曲,伸展比较困难,做精细活动比较难,可以用一些进食的辅助具,如用一些特殊制造的勺子、叉子,可以帮助患者,用患侧肢体进行进食。
(上图示)在日常生活中,穿脱衣服也很重要。
如穿脱衬衫,穿的时候是从患侧开始,整理好之后再从健侧穿好袖子,再系扣子。
脱的时候也可以先脱患侧,用健侧上肢来帮忙,先把患侧的衣袖脱下,然后再脱掉健侧的衣袖。
(上图示)穿脱套头衫:先穿患侧的袖子,然后可以用嘴或者健侧的手辅助,先把头套进去之后,再把健侧上肢穿进去。
脱的时候,一般是先在健侧上肢的辅助下,把套头衫颈部套头的部分脱下来,然后同时脱掉健侧和患侧的衣袖。
(上图示)上图是床上穿脱裤子。
一般原则是用健侧来辅助,先套上患侧裤管,再套健侧裤管,然后系腰带。
坐位穿裤子 ,原则基本同上。
先套患侧的裤管,然后再套健侧的裤管,如果能够站起来,再把裤扣和腰带系好。
穿患侧袜子 。
注意要保持比较稳定的坐姿,用健手穿好患侧的袜子。
穿健侧袜子时要把患侧的肢体摆好,然后用健侧手穿健侧的袜子。
对于重度构音障碍的病人,应该如何训练其语言功能?如何使其方便的与他人沟通交流?三、作业疗法的用途目的的作业活动,患者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功能和独立性尽可能达到最高水。
脑卒中康复标准作业流程

脑卒中康复标准作业流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康复是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脑卒中康复的标准作业流程。
一、评估患者状况在开始康复治疗之前,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状况。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能力、肌力、平衡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治疗目标,为后续的治疗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时间、康复方法等内容。
康复目标应具体明确,康复时间应合理安排,康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通过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四、进行语言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语言障碍。
语言治疗是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的重要手段。
语言治疗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通过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语言功能。
五、进行认知训练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能力常常受到影响。
认知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的重要方法。
认知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问题解决训练等。
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六、进行心理支持脑卒中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支持在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
通过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七、定期复查和调整康复计划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的康复状况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因此,定期复查和调整康复计划是必要的。
通过定期复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八、康复结束后的跟踪观察康复结束后,对患者的跟踪观察是必要的。
通过跟踪观察,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的适应证

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的适应证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指由于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导致脑部细胞功能受损或死亡的一类疾病。
脑卒中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严重后遗症,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
作业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式,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任务和活动恢复、维持、促进患者的功能能力和自理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的适应证。
一、偏瘫后的作业治疗脑卒中后出现的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是偏瘫,特别是上肢偏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业治疗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任务来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恢复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
患者可以经过作业治疗进行上肢功能的训练,如握力、抓取、握物和放置物品等。
此外,通过生活自理活动的模拟训练,患者可以学习使用辅助性器具,如使用餐具、洗漱等。
二、语言和认知障碍后的作业治疗脑卒中后的患者还常常出现语言和认知障碍。
作业治疗可以通过各种语言和认知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
对于语言障碍,患者可以通过与治疗师进行口语交流、语法练习和发音训练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对于认知障碍,患者可以进行记忆和注意力的训练,如通过记忆游戏、阅读和讲解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三、自理能力恢复的作业治疗脑卒中后的患者常常失去了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进食、上厕所、洗漱等。
作业治疗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这些能力。
患者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式来训练患者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治疗师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和示范来帮助患者进行活动,逐步恢复自理能力。
四、步态和平衡恢复的作业治疗脑卒中后的患者常常表现出步态和平衡障碍,导致行走能力受限。
作业治疗可以通过步态和平衡的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患者可以进行各种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平板运动和坡道训练等。
此外,患者可以通过步态练习来改善步态,如行走、爬楼梯、踏步等。
脑卒中作业方案及措施怎么写

脑卒中作业方案及措施怎么写脑卒中作业方案及措施。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或导致残疾。
因此,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本文将就脑卒中的作业方案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脑卒中的作业方案。
1. 宣传教育。
脑卒中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公众普及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包括脑卒中的病因、症状、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3.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4. 应对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二、脑卒中的措施。
1. 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包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松解患者的衣物,保持患者平躺,不要随意移动患者,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2. 医疗救治。
脑卒中的医疗救治是至关重要的。
当患者被送往医院后,需要尽快进行CT或MRI检查,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3. 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家庭照护。
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家庭照护,包括定期复诊、定期服药、定期康复训练等,家庭成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5. 长期管理。
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包括定期复查、定期随访、定期评估等,以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再次发作。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方案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方案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评定1.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2.认知功能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韦氏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等。
评价应包括患者意识水平、注意力、言语、记忆、思维和知觉功能等方面。
3.步态分析:观察分析、定量分析。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提问法、观察法、量表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或者FIM 量表)5.生活质量评价作业治疗目标结合临床的其他治疗,首先训练患者令其最大限度的恢复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业活动,循序渐进,再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训练以及提高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的活动训练,适当改造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环境,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
作业治疗训练一、被动运动当患者不能主动完成肩部运动时,需进行被动运动。
患者取仰卧位,作业疗法师将一手放在患者腋下,将患者上托;另一只手固定患侧上肢,缓慢地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等活动。
注意不要用力牵拉以避免关节疼痛及损伤。
二、主动辅助运动患者可以利用自己的健肢带动患肢活动。
由于是健侧肢体主动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故名主动辅助运动。
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手指在上,双手相握,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前伸,克服患肢的屈曲,在胸前伸肘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置于胸前。
1.上肢分离运动与控制能力训练仰卧位,支持患侧上肢于前屈90°,让其上抬肩部使手伸向天花板或让患者的手随作业疗法师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嘴等或者患肩外展呈90°,作业疗法师以最小的辅助完成屈肘动作,嘱患者用手触嘴,然后再缓慢的返回至肘伸展位。
2.滚筒运动患者在治疗台前取坐位,台面上放置滚筒,患者双手交叉,患侧拇指在检测拇指上方,双侧腕关节置于滚筒之上。
治疗者站在患侧,嘱患者利用健侧上肢完成以下动作: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
将滚筒腿向前方。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作业治疗方法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干预,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治疗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作业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康复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概述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是指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处于自然下垂时,肩关节盂与肱骨头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肱骨头明显向外侧移位,导致关节盂空虚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失衡脑卒中患者常伴有患侧上肢屈肌痉挛和伸肌松弛,尤其是三角肌前部、冈上肌和冈下肌等,使得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松弛,失去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
(二)肩胛骨位置异常脑卒中后患者常因患侧肢体活动受限、肌张力异常等导致肩胛骨的位置发生改变,如肩胛骨上提、后缩、前倾等,进而影响肩关节的正常运动。
(三)关节窝浅肩关节窝相对较浅,肱骨头较大,关节稳定性较差,容易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还会影响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使患者难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梳头、进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作业治疗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治疗中的重要性作业治疗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改善关节活动度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如关节活动训练、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可以逐渐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减少关节挛缩和僵硬的发生,为上肢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奠定基础。
(二)增强肌肉力量作业治疗中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项目,如握力训练、上肢推拉力训练等,提高患侧上肢的肌肉力量,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半脱位的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方案脑卒中及临床表现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评定1.运动功能评定: 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评定法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定。
其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总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2.认知功能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韦氏记忆量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等。
评价应包括患者意识水平、注意力、言语、记忆、思维和知觉功能等方面。
3.步态分析:观察分析、定量分析。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提问法、观察法、量表法(Barthel指数分级法或者FIM量表)5.生活质量评价进行作业治疗应考虑的患者个体因素1.患者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
2.根据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而选择作业活动。
3.选择的作业活动应尽量与日常生活有关。
4.患者的个人爱好、兴趣。
5.对有职业前途的患者,应适当选择相关的职业性活动。
作业治疗目标结合临床的其他治疗,首先训练患者令其最大限度的恢复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业活动,循序渐进,再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训练以及提高社会活动参与能力的活动训练,适当改造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环境,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
作业治疗训练主要介绍上肢和肩部的康复训练,以便更好实行日常生活的训练脑卒中后,患侧肩关节下降、后缩,甚至脱位,肩关节的控制能力降低,患者不能外展、前屈肩关节,因此患者倡议过度的上抬肩部或用躯干侧弯加以代偿。
早期开始肩部运动训练可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发生肩痛和肩关节挛缩,同时又发患侧上肢分离运动尽早出现。
一、被动运动当患者不能主动完成肩部运动时,需进行被动运动。
患者取仰卧位,作业疗法师将一手放在患者腋下,将患者上托;另一只手固定患侧上肢,缓慢地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内旋、及外旋等活动。
注意不要用力牵拉以避免关节疼痛及损伤。
二、主动辅助运动患者可以利用自己的健肢带动患肢活动。
由于是健侧肢体主动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故名主动辅助运动。
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手指在上,双手相握,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前伸,克服患肢的屈曲,在胸前伸肘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置于胸前。
1.上肢分离运动与控制能力训练仰卧位,支持患侧上肢于前屈90°,让其上抬肩部使手伸向天花板或让患者的手随作业疗法师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嘴等或者患肩外展呈90°,作业疗法师以最小的辅助完成屈肘动作,嘱患者用手触嘴,然后再缓慢的返回至肘伸展位。
2.滚筒运动→患者在治疗台前取坐位,台面上放置滚筒,患者双手交叉,患侧拇指在检测拇指上方,双侧腕关节置于滚筒之上。
→治疗者站在患侧,嘱患者利用健侧上肢完成以下动作: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
将滚筒腿向前方。
→然后在健侧上肢的协助下,完成以下动作:将肩关节伸展→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
将滚筒退回原位。
3.上织锦缎控制训练→患者取坐位,双手握体操棒,双手间距离与肩同宽,双肩屈曲,肘伸展,肘关节支撑在治疗者的腿上,治疗者协助患者握棒,同时维持腕关节背伸。
→治疗者用手置于患者下腹部,诱导患者脊柱屈曲。
→在保持上肢及患手正确姿势下,治疗者的手指与脊柱诱导躯干伸展。
→痉挛被抑制后,前臂旋前,单手持棒,保持体操棒呈水平状态。
然后再治疗者的指示下完成前臂旋前、旋后控制运动。
4.板钉训练→患者坐在治疗台前,双足平方与地面,患侧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外展,支撑在凳子上。
→在患侧放一块木钉插板,嘱患者躯干旋转,利用健侧手取木钉放在健侧身旁的木钉板上,然后再将木钉放回原处。
→上肢操球训练患者取坐位,治疗者立于患侧,根据患者功能情况予以适当的辅助。
让患者将患手置于球上,尽最大可能将球滚向前方。
治疗者双手扶持肩关节,矫正姿势。
同时还可以健侧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患手置于球上,利用肘关节的屈曲、伸展、完成球的向前滚动。
5.肩胛骨运动训练→肩胛胸廓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患者取坐位,治疗者一手扶持患侧上肢近端,一手托住肩胛骨下角,辅助患者完成肩胛骨上举→外展→下降→内收,完成逆时针方向运动。
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
随着患者主动运动的出现,逐渐由被动运动过渡到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
→肩胛骨前伸训练患者健侧手搭在患肩上,嘱患者完成肩关节向自己鼻子的方向运动,使肩胛骨前伸,矫正肩胛后撤的异常姿势。
认知与知觉障碍的训练1、注意障碍的训练在治疗训练中,要对注意力的各个成分进行从易到难的分级训练。
许多治疗方是一个基本的训练方法基础上发展和提高的。
(1)反应时训练:对患者的训练项目应记录时间,令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增强患者对事物的注意能力。
通常首先采用简单的反应——时间作业以改善警醒状态地下。
可用反应时间显示记录仪,亦可采用记录反应时间的计算机软件。
此外,有些粗大的运动也可以用于增强警醒状态和加快反应时间,如投球等。
(2)转移注意训练:对于交替转换,即转移注意障碍的患者,仍然可以采用数字划消作业。
治疗师发出指令“改变”,患者便交替划消奇数或偶数;或来回进行加减法计算。
(3)分离注意训练:1、视觉分离:让患者翻词卡。
要求患者同时根据两种标准,如颜色和指定内容将词卡进行分类。
2、听觉分离:患者从录音带上听及指定数字或字母并做出反应,同时划消作业。
2、躯体失认的训练躯体失认者不能识别自身或他人身体的部位,患者甚至可能认为身体的某一肢体不是自己的;或将身体的某一部位看的比实际大或小。
躯体失认常与空间关系障碍合并存在,病灶位于优势半球顶叶。
躯体失认的训练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对于身体各部分或部位的认识。
(1)感觉整合疗法:将特殊的感觉输入与特定的运动反应联系在一起,如用患者的手或粗糙的毛巾摩擦身体的某一部位并同时说出部位名称;患者模仿治疗师的动作,如用右手触摸左耳,将左手放在右膝上。
(2)强化训练:为了加强患者对于身体各部分及其相互间关系的认识,可给予指令如“指出(或触摸)你的大腿”‘或者治疗师触摸身体的某一部分,让患者说出部位名称;也可以练习人体拼图。
日常生活能力活动训练一、床上坐位:用手摇床或靠背支架让患者逐渐做到直立位(90°)二、翻身:从仰卧位翻至侧卧位的顺序为:头向前屈曲并转向翻身一侧、髋和膝关节屈曲→肩关节屈曲、肩胛带前伸→躯干上部旋转→骨盆为中心躯干下部旋转。
三、侧卧位→床边坐起:1.从健侧坐起的动作。
颈侧屈→躯干侧屈、健手外展支撑(支撑点由手转到腕)→提起双腿放在床边→坐起。
2.从患侧坐起的动作。
用健手推床完成坐起动作。
四、床边坐位:1.静态坐位平衡训练。
刚开始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时应尽量让患者把臀向床里放,双手支持在床面,双足放在地面上以增加支持面积。
当患者可以坐稳后逐渐增加难度,把臀部的位置由床里逐渐移向床边;由双手支撑→单手支撑→手扶膝→双手抬起,逐渐减少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
2.自动态坐位平衡训练。
可配合气球等进行头部、躯干旋转。
单手支撑进行木钉板或套圈作业,双手木钉板作业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把木钉板或套圈放在适当的高度及位置(正前方、侧方)调整训练的难易度。
五、从床边坐起或椅子上站起和坐下:1.躯干前屈,重心前移训练,如双手交叉进行木板钉训练。
2.健手支撑站起训练,如让患者的头去碰前方的球→健手支撑下站起。
3.无支撑站起和坐下训练,分别向正前方或斜前方伸直臂,双手交叉插木钉,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木板钉的高度及位置。
六、床与轮椅间的转移:从床转移到轮椅时先用健手扶住近侧的轮椅扶手,躯干前倾从床边站起→健手从近侧的轮椅扶手转移到远侧扶手→以健侧的手及足为支撑点、以健腿为轴旋转躯干使臀部正对轮椅→躯干前倾坐下。
从轮椅转移到床时相反。
七、进食使患者恢复独立进食的功能,主要解决的是随意、稳定、协调的上肢和手功能,另外就是患者能够保持平稳的坐姿以及控制头部的运动。
训练方法:1.当患者能做起时就应该把坐位平衡训练、上肢功能训练与进食训练同时进行。
对于体力、耐力差的患者在进食训练时要给患者提供必要的体位支持。
2.选择适宜的进食方式。
如患者上肢及手功能较差,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利用手交换训练。
若患侧上肢及手功能较好,则不主张代替,应鼓励患者尽量用患手进行。
3.制作只用必要的自助具。
如带盖和吸管的饮水杯、防滑垫、餐具固定板、粗柄勺、改造的筷子等。
八、洗漱洗漱动作包括每日例行的洗脸、刷牙、吸收、剪指甲等动作。
训练方法:1.洗脸、洗手:患者先坐在板凳或者轮椅上,洗手池中放满水或将脸盆放好水置于患者前面。
患者先用健侧手试温度后再将患手放入池中。
清洗健侧手臂时将浸湿的毛巾固定在洗手池边缘擦洗或用吸盘将小刷子固定在洗手池健手一侧以清洗健手;把毛巾搭在水龙头或者患侧前臂上单手拧干毛巾;将毛巾放在腿上擦干健侧手臂,其他部分用健手擦干。
如使用轮椅,还要注意洗手池的高度和形状是否适合轮椅进入。
有忽略症的患者应在镜子前进行,必要时予以提示。
2.刷牙:一般偏瘫患者可以用健侧手完成刷牙动作,对于抓握功能不充分的患者可以加粗牙刷柄便于抓握。
3.剪指甲:剪指甲时需要固定剪刀、把要剪的指甲固定在刀刃上、用力闭合到人等基本条件。
大部分偏瘫患者在剪健侧指甲时患手很难固定指甲刀,需要对指甲刀进行改造。
通常把它固定在台面上,把刀柄加长等等。
九、更衣(一)穿脱套头上衣1、穿的方法和步骤(1)健手在双膝上整理好衣服,使衣领在身体的远端,衣领标签一侧在上方。
(2)将患手伸入同侧衣袖中,并将手腕伸出袖口;健侧手臂穿入另一只衣袖中,将整个前臂伸出袖口,并用健手把衣袖尽量拉向患侧肩部。
(3)用健手抓住套头上衣的背面并套过领口伸出头部。
(4)整理衣服。
2、脱的方法和步骤(1)用健手抓住衣服后领向上拉。
(2)退出头部。
(3)退出健手,然后再退出患手。
(二)穿脱前开口上衣1、穿的方法和步骤(1)取坐位,将衣服内面朝上平铺在双膝上,患侧衣袖垂于双膝之间。
(2)用健手抓住衣领和对侧肩部,将患手穿出袖口并将领口部分拉至肩部。
(3)健手沿衣领将衣服从颈后绕过并拉至健侧肩部,然后健手穿入另一只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