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10篇

合集下载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2018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模拟荟萃一、坦然翁传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

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

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

翁惊愕,不觉俱坠。

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

顷之,持妹而出。

论者谓有神相云。

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

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

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

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

②蚤:通“早”。

③成立:抚养成人。

④艤(yǐ)舟:船泊岸边。

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

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

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

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者谓有神相云A.论者/谓有神相云B.论者谓/有神相云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尝( 曾经 ) (2)悉( 全,都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__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

__4.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__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

(写出两件事即可)__二、张养浩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2018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1、XXX《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XXX已经落尽,子规在啼叫。

听说XXX过了XXX,我便将忧愁寄托在明月之中,XXX送到夜郎西边。

2、XXX《夜雨寄北唐》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却无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

在巴山上,夜雨不断地下,秋池水位不断上涨。

何时我们能一起剪西窗前的烛光,诉说巴山夜雨的故事呢?3、XXX《秋词》自古以来,秋天总是悲凉寂寥的。

但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

晴空中一只孤鹤排开云层向上飞,这景象引起了我的诗情,让我感觉自己已经到达碧霄之上。

4、XXX《画眉鸟》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飞来飞去。

XXX争奇斗艳,红的紫的,高低不一。

但我才知道,将它们关在金笼子里听,远比在林间自由自在地啼叫还要不如。

5、XXX《泊秦淮》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照亮了沙滩。

我在秦淮边夜泊,离酒家不远。

那些唱歌的商女们并不知道国家已经亡了,还在对江面对岸的后庭花歌唱着。

6、XXX《淮上与友人别》XXX,XXX已经抽出新绿,但XXX却让渡XXX的人心中充满了忧愁。

晚上,几声风笛声响起,告别的离亭时刻已经到来。

你去了XXX,我却去了秦地。

7、XXX《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波横流,山峰聚集,眼波和眉峰相互呼应。

你问我行人去了哪里,我只能用眉眼交流告诉你在那盈盈的眼神中。

8、XXX《渡荆门送别》我已经渡过了远离荆门的江水,来到了楚国游玩。

山峰随着平原逐渐消失,江水流入了辽阔的大荒之中。

月光下,我看到了飞天的景象,云雾环绕着海楼。

但我仍然怀念故乡的水,即便在万里之外,我也会将它送到你的船上。

9、XXX《水槛遣心二首》我离开了城郭,来到了开阔的草地上。

澄清的江水上,只有少数的岸边,幽深的树林中,晚上开放的花朵更加绚烂。

雨中鱼儿跳跃,微风中燕子斜飞。

城中有十万户人家,但在这里只有两三家。

10、XXX《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上下小雨纷纷,远处的草地看起来近在咫尺,但却无法触及。

这一年的春天最美好,烟柳满皇都,绝无仅有。

2018年中考语文34首古诗分类赏析

2018年中考语文34首古诗分类赏析

篇一:爱国忧民(10首)一.《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3、诗中第二联,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时起时沉。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4诗中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运用双关的修辞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惶恐不安和孤苦伶仃)。

5.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2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第二首《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国家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本句运用了反衬的写法)2、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中考江西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中考江西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中考江西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中考是学生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江西地区的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中考中常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

# 古诗词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0.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文言文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 《师说》 -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6. 《祭十二郎文》 - 韩愈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7. 《赤壁赋》 - 苏轼对海而唱,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8.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八古诗文积累作业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2篇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八古诗文积累作业

专题八古诗文累积作业真题优选1.[2017 ·安徽 ] 请在以下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1)关关雎鸠, ____________。

( 《诗经·关雎》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

( 陶渊明《桃花源记》 )(3)欲渡黄河冰塞川, ________________ 。

(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茅舍为秋风所破歌》)(5)________________ ,似曾相逢燕回来。

( 晏殊《浣溪沙》)(6)___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_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战士们在天高气爽节气接受检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2017 ·日照 ( 改编 )]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子夏曰:“ 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此中矣。

” ( 《〈论语〉十二章》 )(2)虽有至道,弗学, ____________ 。

( 《虽有嘉肴》 )(3)半卷红旗临易水, ________________ 。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5) 《木兰诗》中描绘边塞战场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忿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光景的变化示意社会的发展,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触,包含着深刻的人生真理。

2018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10篇

2018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10篇

2018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10篇A.首联写梅花开放时节不适宜,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短暂的珍惜。

B.___过___和青女的形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C.颈联写诗人怀念朋友,表现出诗人孤独无助的心境。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呼应了开头的主题。

2.C【解析】颈联写诗人对梅花的感受,没有提到怀念朋友。

而是表现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呼应了开头的主题。

D.词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1.B【解析】“榴花”以下三句描绘的是榴花不如美丽女子的舞裙,与思乡无关,表达的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榴花不如美丽女子的舞裙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流露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离乱现实的忧虑。

B.词中“歌罢满帘风”一句,以风为象征,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激荡和矛盾,同时也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无奈。

C.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和平的向往。

D.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将榴花、舞裙、笑容等形象化的事物,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C【解析】词中并没有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而是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间接地反映了这些问题。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借助“好事近”之机,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

B.上阕以“好事近”为引子,引出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化的感慨。

C.下阕运用“花自飘零水自流”等意象,表达了对___和离别的深刻认识。

D.全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词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1.A【解析】A项误解了“好事近”的含义,实际上指的是喜事即将到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祝愿。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以“好事近”为引子,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化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祝愿。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编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编

2018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赏析真题汇编(必背范文+WORD真题汇总+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 (绝对精品训练题,值得下载打印练习)专题一: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必背范文【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不幸命运的无奈、同情、关切、思念。

2、任选一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2、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的画面。

夜晚,不知谁家悠扬的玉笛声悄然的传了出来,随着春风,溢满整个洛阳城。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同类型题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句诗在诵读时,哪几个字要重读?请说说理由)“暗”,悄无声息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不期然地打动了听者,引起人们无限忧思;“满”,充满、溢满的意思,有夸张意味,突出了笛声悠扬的特点,反衬了夜的宁静,表现了是人孤寂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018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

2018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2018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其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江西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10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B.颔联写久雨后傍晚转晴的景象与感受。

C.颔联让人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D.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

1.C 【解析】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诗人触景兴感句,同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从诗句中,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深”字,意在表现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

B.颈联前句从正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后句从侧面写,写景角度由外及内。

C.“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D.全诗抒发了诗人分外珍重美好而短瞬的事物的感情以及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B 【解析】颈联“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是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

“并添高阁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微注小窗明”句从正面写,写景角度由外及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①界见梅花唐·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②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④?不待作年芳。

【注释】①扶风:即今陕西扶风县。

②裛裛(yìy ì):气味郁盛的样子。

③青女:霜神。

④早秀:早开花。

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却长得不是地方;梅花香气沁人,却开放得不适时宜。

B.颔联写嫦娥是只待在月亮中,风霜女神只侍弄风霜。

C.颈联写诗人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

D.尾联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同时诗人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题目呼应。

1.D 【解析】尾联“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也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

同时诗人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

B.颔联写出诗人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C.“伤离适断肠”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了因和朋友远别久离连寄梅问候都办不到的哀。

D.这首诗表达了对早秀之梅的无限同情,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坎坷挫折的自伤和怨恨之情。

2.C 【解析】“伤离适断肠”句运用了双关的表达技巧,蕴藉而无比沉痛地表现了因和朋友远别久离连寄梅问候都办不到的哀,以及作别眼前路边之梅的感伤,这双重的“断肠”苦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桂州腊夜唐·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

B.颔联上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下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

C.颈联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

1.B 【解析】颔联上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下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

B.颔联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

C.颈联“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的写景角度是先视觉后听觉。

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除夕夜由坐到睡、由睡到梦、由梦到醒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的长夜难眠、悲凉落寞。

2.C 【解析】颈联“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写景角度,先听觉后视觉。

四、(作者诗属江西诗派)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①,天涯节序匆匆②。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写于靖康之乱后,作者避乱襄汉、湘湖所作。

①午日:五月初五端午节。

②节序:节令。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午日”点出特定时间,“天涯”暗示身经离乱的现实,以高亢之笔奠定了全词激越的抒情基调。

B.“榴花”以下三句着力描绘端午节景致,火红的石榴不如美丽女子的舞裙,似乎与思乡相连,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热爱。

C.全词以祭奠如以祭奠终,两次写“花”,自有吐语清新幽雅的感伤之风。

D.下阕感怀身世,不禁流露出深沉真挚的无限感慨,与开篇呼应,表达了作者满腔的爱国豪情。

1. C 【解析】全词开阖自如,言语峻拔的超旷豪迈之风。

C项表述有误。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罢”一句,在作者高歌《楚词》之后,以“满帘风”的意象烘托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榴花”写端午节景色,赋予了景物词人的感情色彩,寄寓了词人心怀乡愁之感。

C. “戎葵”一句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经历世事沧桑变故的词人至老不渝的爱国之心。

D.本词将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开阖自如,抒情在跌宕起伏中走向深沉感愤。

2. A 【解析】“满帘风”的意象烘托的是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韩元吉凝碧旧池头①,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②,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③,似知人呜咽。

【注】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三月,宋派韩元吉出使金国,在宴会上听奏北宋宫廷音乐,极为感触,写了此词。

①凝碧池:唐代洛阳禁苑池名,安禄山叛乱后,曾大会凝碧池,逼使梨园子弟为人奏乐,此时王维被囚于菩提寺,曾作诗句“凝碧池头奏管弦”。

②梨园:指北宋教坊。

③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写在汴京宫苑的宴会上听乐的情景,其中“旧”字勾连古今,形成不同历史时空与情境的叠映。

B .“凄切”二字传达出词人闻听京都梨园旧乐所激发的怀旧与伤今的交错冲突的痛楚,自然引发下文“总不堪”的心中无奈。

C.上阕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下阕以景物承接前文,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哀愁。

D.全词以作者所见所闻暗指北宋的覆灭,曲婉凄切,情真意切。

1. C 【解析】C项上阕叙事,以史实和作者所闻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借用典故,既指北宋王朝的灭亡,也委婉表达出了内心的伤痛。

B.下阕借景抒情作者以一种淡淡哀愁来写杏花无处逃避,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林的悠闲自得之意。

C.下阕“惟有”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听“御沟”的水声表达出极度悲痛的心情。

D.本词借古讽今,巧用典故,内容包含量大,忠贞之情悲切,悲情更凄婉。

2.B 【解析】下阕并非作者的归隐的闲情逸致,而是孤独无奈的无限哀愁。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好事近杨万里月未到诚斋①,先到万花川谷②。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释】①诚斋:作者的书房名。

②万花川谷:作者的花园名,离作者的书房不远。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到”和“未到”增强月亮的动势,其实月亮是跟着作者的视野移动的。

B.下阕现实的月同遥想的月两相辉映,更见其妙。

C.同是月光,在诚斋的是朗照,在万花川谷中处于朦胧暗影之中。

D.描写月亮的诗词,历代不乏。

作者选择这极为普通的题材,写出了全新的自我感受。

1.C【解析】C项词的上阕说月光“先到万花川谷”,而“未到诚斋”,其实两地应该是同时到,并且两处都“月色如玉”,“诚斋无月”是因为诚斋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

并没有说万花谷中的月光朦胧暗影,C项说法有误。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阕“如玉”二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

B.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

C.“未是”两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

D.作者称得上是一位丹青妙手,如玉的月、色彩斑斓的花、碧绿的竹,浓墨重彩,有着强烈的色彩感。

2.D【解析】作者通过简洁、质朴的语言,借谷、斋、竹的形象,寥寥数笔,便把洒在绿叶红花上的月光、伴和着挺拔修竹上的月色、在月的阴影中的诚斋、今夜的月、十五十六的月,一一表现出来,白描的手法使得一幅幅月光图跃然纸上,并没有浓墨重彩。

再者,整首词并没有写花,只借花衬托月亮,望文生义,所以D项表达错误。

七、阅读下面古词,完成1~2题。

青门引·春思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②。

楼头画角③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①中酒:醉酒。

②病:心病。

③画角:涂有彩色的军中号角,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人心。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所写的时间从早上到晚上。

B.上阕前两句,写出了春日里天气变化频繁,烘托主人内心的不平静。

C.“又是去年病”表明词人心病由来已久,从去年延续到现在。

D.此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因为孤寂而触景怀人的满腔愁苦。

1.C【解析】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暗示着人世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

“又是去年病”指作者这样的经历已不是头一遭,前一年如此,这一年也不例外,并不是延续到了现在。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惆怅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体现了张先婉约的词风。

B.本词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如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

C.“入夜重门静”情景交融,既指重重深院的幽深寂静,又指词人内心的寂寞孤苦。

D.整首词上阕写满目苍凉之景,下阕抒发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写景是为了抒情蓄势。

2.D【解析】此词上阕、下阕都是寓情于景,情景相融,上阕中“寂寞”“去年病”都是由春日天气变化,看到残花后的情感的变化。

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汉江①临泛王维楚塞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

②楚塞:楚国的边界。

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③山翁:指晋代山简,曾任征南将军,好酒,每饮必醉。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写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