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视角下的_吃碗茶_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吃碗茶》中的词汇特点与翻译技巧

《吃碗茶》中的词汇特点与翻译技巧

2018年第05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李黎(1984-),女,湖南益阳人,研究生,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具体来说,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已经不是简单依靠固有的语言文字形式来具体表现,因此,其也不受形式上的羁绊。

而茶文化元素与文学融合一体,运用文学作品的特点,与茶文化的内涵结合,使得我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得以全面表现。

《吃碗茶》中的词汇特点,有着具体的文化背景,而如果想要采取和使用正确的翻译技巧,就需要了解和弄清文化上的差异,进而实现对《吃碗茶》作品的全面了解。

1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化对比认知在文化交流传播成熟的今天,我们看到中西茶文化,发展成为文化融合的重要现象,而在多元茶文化体系交流进程中,不难看到其中所表现的,不仅是文化形式上的差别,更重要表现的是文化理念上的具体差异。

实际上,在历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应用之后,茶及茶文化已经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地域文化,其已经发展为世界性文化元素。

而中西方茶文化机制的形成,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所具体形成的。

应用和认知我国茶文化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内容。

在整个茶文化的系统化发展机制中,文化元素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元素,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理念,恰恰反映和诠释了系统化而成熟的茶文化应用,当然这也为我们更好传承和应用茶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在我国茶文化中,通过赏茶、品茶、喝茶等等,从而有效增进了饮茶人之间的情感理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让社会大众学习和了解我国相关礼仪规范,并品味传统美德,实现了精神、情感与个人最佳心态的美好诠释。

在认知西方茶文化时,我们看到多元化文化体系中所展现的不仅是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是文化理念上的差异,而我们以文化碰撞视角来认知中西方茶文化交流,其不仅仅是文化传播上的创新与完善,同时也是立足茶文化内涵的多样性思维展现。

2《吃碗茶》的创作背景及内涵认知茶与文学融合历史由来已久。

整个世界文学作品机制中,其中也形成了诸多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

《吃一碗茶》的文化隐喻与叙事策略

《吃一碗茶》的文化隐喻与叙事策略

《吃一碗茶》的文化隐喻与叙事策略
高鸿
【期刊名称】《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6)006
【摘要】在《吃一碗茶》中,粤剧《金瓶梅》故事和“蛇”意象的文化隐喻,凸显了小说的基本主题:一个有关唐人街性诱惑的故事,一个早期华裔社会性政治的文本,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一种自然形态.然而《吃一碗茶》中男女主人公的诱惑与被诱惑,与所引入的中西故事文本中性别趋向呈现反向性——即阿松对于梅爱的诱惑,与《金瓶梅》中潘金莲对武松的引诱,以及伊甸园中夏娃对亚当的诱惑,构成了对唐人街现实生活的反讽,投射出唐人街性别比例非常的种族政治问题.这一反向的叙事策略,预示了唐人街原有社会结构的瓦解,以及华埠社会结构重大变迁的开始,使得故事文本呈现出一种喜剧性特征.
【总页数】5页(P93-97)
【作者】高鸿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茶”之意象看华裔美国文学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吃一碗茶》为例
2.华人历史与四十年代美国唐人街生活——雷庭招《吃一碗茶》中的历史背
景分析3.从中西差异看《吃一碗茶》中的“吃茶”意象4.浅析雷霆超的《吃一碗茶》中的反抗美学5.糟粕还是传统——浅析《吃一碗茶》中的唐人街文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构主义视角下对《思家饭店的晚餐》的解析

结构主义视角下对《思家饭店的晚餐》的解析

活在个 人对周 遭事 物 的感受 当 中 ,自怨 自艾 ,从 不愿 夹子卷 她 的头 发 ,交 换 美 容 奥 秘 ,打 牌 打 得 忘 了钟 放 下 自我 的感 受 客观公 正地看 待生 活 。但 从另 一方 点 ”[5]58。可 波尔 让他觉 得 自 己的母 亲像 一 个暴 君 ,
面来 说 ,他很珍 惜他 与露 丝 的婚 姻 ,虽 然妻 子并 不美 暴 躁 、易怒 、刻 板 、古 怪 。他 有 时会 特 别 思念 他 的 父
本 文试 以结 构 主义 视 角 去解 析 《思 家 饭店 的 晚 餐 》,以期揭 示故 事 的深层 结 构 。
1 结构 主义文论简介
结 构 主义是 20世 纪 六 七 十年 代 盛行 于 西方 的 一 种思 潮 。作 为对 于 世 界 不 可 知论 的反 拨 ,结 构 主 义 思潮 是在 20世纪 20年代索 绪 尔结 构语 言学 的影 响和启 发 下 应 运 而 生 的。 结 构 主 义 者 认 为 :“事 物 的真 正本质 不 在 于事 物 本 身 ,而 在 于 我 们 在 各 种事 物 之 间 构 造 ,然 后 又 在 它 们 之 问 感 觉 到 那 种 关 系。” 3 所 以 ,结 构 主 义者 特 别 关 注对 于结 构 的感 知 和描 绘 ,试 图通 过一 种 关 于 客 体 事 物 的 结 构模 式 来 达 到对 于客 体 的认识 。
他 自己 的地 方 。而波尔 在贝 克离 开后则 坚强 地挑起 东西 。
了家庭 的重 担 ,不 但要 照顾孩 子 ,还 要 出外做 工 。直 2.2 渴 望 与 失 望
到弥 留之 际 ,她 “感 到 一 种 愤 怒 的 喜 悦 。显 然 她 闯
《思 》中的 每个 人 物 都 处 于渴 望 与 失 望 的 纠结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解读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解读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然而,传统文学研究方法对于古代文学的解读往往过于固化,忽略了其多样性和深层次的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运用解构主义的观点来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探索其中的多义性和可能的隐含意义。

解构主义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和在语言中的游戏性。

它认为,文字并非一种确定的象征物,而是一种可解构的符号系统。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和象征并非单一明确的概念,而是可以被不同的解读方式解构出多重意义的。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传统解读认为,贾宝玉和黛玉是一对有情人,但在解构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贾宝玉和黛玉的矛盾和复杂性不仅仅是简单的爱情关系,而是对社会体制、封建秩序以及性别规范的反叛和批判。

同时,通过对贾宝玉和黛玉被压抑的欲望进行解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相比之下,《西游记》中的角色形象更加复杂多变,传达了更丰富的意义。

孙悟空作为主角,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他既是正义和慈悲的象征,也是野心和傲慢的代表。

在解构主义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孙悟空的形象解构为各种意象和象征,如猴王、神仙、反叛者等。

他的不同形象象征着不同的主题和价值观,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权力、自由和成长的思考和反思。

除了个别作品的解读,解构主义视角也可应用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作品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关联和互文性。

解构主义强调的是文本之间的不确定性和互动性,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语言游戏,各个作品之间互相引用、呼应和重复。

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可以与《西游记》进行对照,彼此之间产生新的意义和解读。

通过解构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传统研究方法常常将文学作品与其历史和社会背景割裂开来,忽视了文学作品内部的多义性和矛盾性。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联考卷语文试题(七)(无答案)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联考卷语文试题(七)(无答案)

2023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联考卷语文试题(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未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早在一百多年前,严复就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斯论一出,直如石破天惊,使译界学人近百年来几乎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百多年来,它在国内翻译界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具有极大的影响。

这一经典翻译标准把“信”置于首位,充分体现了对“忠实”的推崇。

上个世纪30年代,由鲁迅、梁实秋、瞿秋白和叶公超参与的有关翻译标准的争论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此次论战其实可以说是一场“直译”和“意译”之争。

鲁迅先生提出了易解、丰姿双标准:力求易解和保存原作丰姿,就是既要通顺也要忠实。

这其实是对“忠实”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而且要忠实于形式。

到五六十年代,继傅雷提出“神似说”后,钱钟书又提出“化境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入于‘化境’”。

这种“忠实”可以说是对原作最大程度的忠实,但过分强调艺术性,可望而不可及。

西方第一个系统阐述翻译理论的是法国学者多菜,他提出了翻译的五原则:理解原著内容,通晓原语和译语,避免逐字对译,采用通俗形式,讲求整体效应。

18世纪末,泰特勒在《论翻译的原则》中也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译作应完整地再现原作内容,译作风格与原作相同,译作应如原作一样自然流畅。

进入20世纪,费道罗夫和温特在给翻译定义的时候就加上了“忠实”“全面”“等值”等要求。

卡特福德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并且提出了“文本对等”论。

西方学者所提的“等值”和我国学者所提的“忠实”标准一样,要求“信”于原文。

中国传统译论沿着“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的思路渐次发展,长期具有理论活力;西方传统译论也是立足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现当代译论颇具影响。

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中的茶文化

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中的茶文化

2017年第07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引言在全球文化传播推进过程中,产生一批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的存在,是我们认知全球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文学作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的认知文学作品背后所包含的社会风气和具体的文化内涵,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形成的风格各不相同的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形成直观了解。

1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的创作背景分析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是在1961年由美国华裔作家雷庭招编写的,在整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以1940年-1949年之间所发生的故事为主要创作线索,系统化阐述了在美国唐人街中美裔华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家庭故事。

可以说,该书是距今为止,描述我国华人后裔故事最具内涵的文学造诣的作品。

通过对《吃碗茶》一书,进行深层次探究,不难看出,其着重描述了我国传统文化在美国的融入、突破与变化。

尤其是通过对几代人的不同视角描写,准确的传达了我国华裔文化的迁徙。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其通过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结合全面完善的视角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该时期美国唐人街所发生的故事。

比如在书中使用了大量极具中国特色的写作元素和细节,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融合。

比如中国的饭店、茶叶和麻将等一系列中国元素。

在本书中,其通过近乎真实的写作手法,向我们描述了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唐人街中华裔的生活状况以及其精神理念。

本书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同时其也对当时整个社会中的很多诟病进行了创作,从而使得同时期,很多华裔的美国牛仔梦从狂热,实现了理性转变,当然也让全世界,特别是美国人对我国华人的观念认知实现了有效突破,以往在其看来中国人就是“吃苦耐劳”的象征,但是通过该书让美国人了解和认识到更为全面的华人。

因此,可以说,本书是对该时期社会发展及文化内涵的全面呈现。

而在本书中,其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已经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要求之间出现了一定差别,这从客观上反映了多元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解构主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解构主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解构主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宋伟铭冼宁来源:《设计》2021年第23期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084-03一、解构主义背景分析(一)历史渊源:1964年的法国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非常时期,人们渴望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设计原则。

于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解构主义由此诞生。

就解构主义者的视角来说,哲学的作用就是在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从事物内部寻找突破,并以此来找出事物发展规律中不契合常理之处出现的原因,进而来消除掉事务本身的不开放性,让事务内外因素达到恰当的融合。

总而言之,解构主义思想的本质就是主张人们要从多角度、多眼光去看待事务的本身,并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并不只是“非黑即白”。

解构主义在建筑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为了使设计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设计师们开始试图用新的设计理念来进一步更新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

因此在这一时期层出不穷的出现各种创意,设计师们都更倾向于使用更加丰富的元素去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欲望。

解构主义理念在室内设计有很多种类的运用方式,而更重要的是其中还结合了建筑设计理论中分离和重构的理念,把艺术美感和实用性糅合在一起,比如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材质、色彩、光影与空间的设计相互搭配融合;再比如将地中海式、美式和田园风等不同的风格进行相对合理的混搭,给使用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进而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审美观。

(二)解构主义风格特征:单从字面看,解构主义中的“解”可作为“分解”“拆分”之意;“构”可以理解为“组合”“重构”之意,即将原有的结构、色彩、材质等元素进行分解,并重构一种新的秩序,这体现解构主义设计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设计师还需要能够清楚地掌握装饰所采用的材料、颜色和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互相融合后的结果。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解构主义的实质并不是单纯指将不同的装饰元素随意地拼贴组合在一起,而是需要找出所需要使用的元素的内外特质,并对其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其进行适度的打破重构形成一个具有设计师个人特点的全新元素。

文学评论辅导资料

文学评论辅导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评论辅导资料一、文学评论是什么文学评论应当实事求是,要对作品中所给与的内容进行评论,不得凭空想象添加评论内容,缺乏客观存在性,缺乏考证性。

在文学评论写作过程中,要防止述而不议的现象。

在确保评论的内容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对所评论的内容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有自己想要评论的内容。

要避免冗长和枯燥,要适当引述原文和介绍评论对象。

文学评论不只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评论,它也可能涉及到作品的创作者,也可能涉及到作品的历史背景,也可能涉及到作品的地理背景,更有可能涉及到作品的异域文化背景。

因此,在对作品进行文学评论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主题思想,有的放矢,尊重不同文化与风俗。

文学评论写作过程中也时刻注意评述结合,达到原文与评论的有序结合,成为一体,避免让评论与原著本身思想出现南辕北辙的后果。

二、文学评论的重要意义通过文艺工作者的文学评论文字,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直观地增加对某部文学作品的了解,看到许多我们无法从表面看到的“内幕”。

例如,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更加系统而且条理地了解其采用的表现手法,更加透彻地了解原作者的创作风格等。

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可以极大地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原作者以及原作品的方方面面,使得喜爱这些文学作品的读者不再妄加猜测,不再人云亦云,从而可以更快地提升自己欣赏文学佳作的水平,准确地把握这部作品的主流想法,真正达到自己与作品以及与作品的知行合一。

三、文学评论写作基本方法既然文学评论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文学评论的写作便不能想到哪写到哪,天马行空,天女散花般乱写一气。

如果这样,我们的读者便会受到很大程度的误导,对原作者或者原作品的理解产生极大的偏差,影响原作在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文学评论的写作必须真实、客观、坦诚、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直指要害,否则读者就会进入一座大大的围城,终日不得其解。

文学评论不同于中小学生写的读后感,不过读后感也应算作文学评论的一种初级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亚裔刻板印象在斌来和美爱身上的解构
在西方人眼中,亚裔男性只能从事白人男性所不齿的“女人干的 活”。 亚裔男性缺乏男子汉气概无法进入到美国主流社会 。 在小说的结 尾部分,斌来搬到了旧金山并在那里找到了崭新的自己。 在餐馆里从 低层做起。 最后由跑堂升到了厨师助理的位置,很有可能还会奋斗到 大厨的位置。 显然,华裔男性也有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他们也是在积极 地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并能通过努力改不相同的。 斌来用行动消解了强加于华裔男性身上 的刻板印象。
小说始终是以斌来的性无能为主题展开。 一开始,当美爱要求斌 来去看医生时,斌来并不是很情愿,很显然在父权制下,在美爱与斌来 之间,斌来是居于统治地位的,而作为妻子的美爱只能接受。 然而在故 事的后半不分,斌来听从了妻子的劝说。 显然这个时候的斌来视妻子 美爱为同等地位。 这是斌来对父权制的又一次消解。
【Abstract】Eat a Bowl of Tea is Chinese American writer, Louis Chu’s representative novel. As one of the classics in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it sincerely pictures the bachelor society of China Town in New York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whole story is developed with Ben Lai ’s impotence as the main thread.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 to reflect a true China Tow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与小说中的刘氏不同,美爱走出了这样一种桎俈。 在中国的传统 观念中,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描写美爱与斌来相亲时,作者透露说美爱 在新会接受过中等教育而且英语学的很好,这似乎为她挑战父权社会 模式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 美爱主动问斌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 显然,按 照封建父权观念,女子是不可以如此主动的,这样会被认为为人轻浮。 婚后,美爱与斌来一起返回美国。 当发现丈夫失去性功能时,美爱并没 有像传统女性那样默不做声,而是首先反思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让丈 夫不爱自己了, 并试图通过回忆他们的新婚之夜来帮助丈夫恢复能 力。 当这一切未果时,她希望丈夫能够去看医生 。 她所作的这一切都是 对父权制的一种挑战。
《吃碗茶》表现的正是美国纽约唐人街的“父权家长制”在新的社 会语境中所面临的挑战。 小说中,一开始,斌来遵循父亲的安排,与美 爱结婚。 斌来似乎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父亲的旨意之下。 俨然父亲 的权威在他的生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尤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因斌 来的性无能,美爱红杏出墙,听到消息的父亲王华基认为斌来应该为 了王室一族人的脸面将美爱修掉。 斌来在这件事情上犹豫过,然而这 一次他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图处理这件事情。 这是斌来对父权制的一 次有力反抗。 最终斌来选择继续和美爱生活在一起。
美爱对父权制的颠覆在她与英氏的一次对话中得到凸显。 英氏是 父权制下的典型女性形象,丈夫就是她生活的纲领。 英氏在得知美爱 怀孕真相后对美爱是旁敲侧击,指桑骂槐。 而美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 所作所为而将自己降格,任人宰割。 深受中国父权制文化影响的英氏, 在她眼中男人背叛婚姻、女人是要容忍的;但是换做女人背叛婚姻,那 么无论如何这个女人是要被众人唾弃的。 美爱勇敢的反抗了这种观 点。 在她的思想意识形态中,男人和女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权利和尊 重。 美爱在这次对话中无疑对传统父权思想做了强有力的颠覆和消 解。
作 者 简 介 :蓝 静 (1987— ),女 ,青 岛 大 学 教 育 经 济 管 理 硕 士 研 究 生 。
[责任编辑:江广霞]
● ●
(上接第 583 页)崩瓦解。 美爱以其坚强的反抗,代表了华裔女性的另 一面。 显然,作者通过刻画美爱和斌来这两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很好的 消解了西方人对华人的错误印象。
华裔女性在西方人眼中是典型的顺从主义者。 华裔女性以其温顺 和顺从而为西方主流社会所认同。 华裔女性通常对自己的丈夫是绝对 的忠诚。 然而在《吃碗茶》中,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像刘氏,英氏这样的绝 对服从主义者,然而美爱的出现却使这一刻板印象土(下转第 570 页)
583
2011 年 第 27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 年 第 27 期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吃碗茶》文本解读
付玲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吃碗茶》是美籍华裔作家雷霆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为亚裔美国文学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雷霆超的《吃碗茶》真实生动的 描绘了二战后美国纽约唐人街的单身汉社会,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王斌来的性无能展开的。 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的批评方法对这部小说进 行分析,旨在揭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真实的唐人街社会。
的,然而事情就是发生在斌来身上了。 这是斌来对权威的复权思想的 颠覆和消解。
2 父权制在美爱身上的解构
在中国父权家长制中,“夫为妻纲”,丈夫对妻子有着绝对的权威。 “从原始宗法制度到后来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 妇女只不过是男 性占有,生儿育女的财产和工具。 ” [3]女子在这样的话语下失去了婚姻 和爱情的权利。 在父权制社会下,男性们眼中的合格妻子就应该是无 论丈夫做什么,他们要做好一辈子都为丈夫牺牲的准备。 父权制注定 造就一群悲剧性的女子们。
校党委全面负责校教职工及学生的党建工作,确保办学方向和战 略规划符合我国党基本战略纲领。 校长作为大学法人代表,统抓校内 日常行政事务。 董事会对学校重大事务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督,决策制 定应履行两步程序,先由校党委研究讨论,通过后拿到董事会会议上 进行表决,起到指导监督作用,确保决策制定的科学性。 高校内部党 委、校长和董事会三者权力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共同服务于高校建设 工作。 5.3 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分工明确
【关键词】解构主义;斌来;美爱 A Study of Louis Chu’s Eat a Bowl of T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ism FU Li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 110034 ,China)
当得知美爱腹中并非自己的孩子时,一开始斌来显然是不能接受 的。 在传统的父权制理念中 ,丈夫的不忠,妻子只能坦然接受。 但是,妻 子的不忠丈夫是有权不接受的。 丈夫在这种情况下抛弃妻子才是大快 人心呢。 然而斌来最终说服了自己,并接受了美爱以及那个和自己一 点血缘关系没有的孩子。 显然,在父权制社会中,这是决不可能发生
● 【参考文献】
[1]陈 景 元 ,龚 怡 祖.我 国 公 共 高 校 董 事 会 制 度 研 究 的 回 顾 与 展 望[M].高 校 教 育 管理 2007,5. [2]1995 年 中 国 钢 铁 工 业 大 事 记 . [2009 -10 -15]./ 101695/58735.html. [3] 姜 良 杰 . 高 校 董 事 会 管 理 模 式 浅 析 [J]. 中 国 电 力 教 育 ,2004(4). [4]张 佑 祥. 高 校 董 事 会 在 高 校 内 部 的 运 行 模 式 探 索[J].建 材 高 教 理 论 与 实 践, 2001(12). [5] 黄 文 军 ,祁 世 昌 . 高 等 院 校 建 立 校 董 事 会 的 几 点 思 考 [J]. 高 等 农 业 教 育 ,2001(9).
正确认识董事会的定位,转变观念,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大学与 社会关系。 董事单位定期向学校提供毕业生实习岗位,进行实践指导, 加强单位与大学科研合作,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科研基地,有利于 大学与董事单位实现“双赢”。
公立高校董事会治理模式的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非常重 要的一个环节,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立高校董事 会制度的基础上,应积极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董事会,推进教育 改革深化,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科
【Key words】Deconstructionism;Ben Lai;Mei Oi
《吃碗茶》是美籍华裔作家雷霆超的成名作。 小说出版于 1961 年, 被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纽约唐人街单身汉社会的冲突与矛盾,以及这个社会向家庭化 转型时的社区生活的人们思想方式的变化过程。 她展示了由美国排华 法案政策造成的一些有妻室儿女却不能充当合格丈夫,合格父亲的人 物形象以及那些守活寡的被留在中国的妇女形象。 本文试图运用解构 主义批评方法从斌来对父亲的反抗,美爱对父权制的反抗,以及他们 对中国封建文化的颠覆来解构西方社会对华人以及其文化的刻板印 象。
1 父权制在斌来身上的解构
整个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以罗格斯为名的西方理性主义建立了 一个庞大的话语体系。 逻各斯中心主义集中体现于等级森严的二元对 立中,如男人与女人,白人与有色人种,先进与落后,西方与东方等,并 且前者意味着优越、统治、主动,而后者意味着落后、臣服、被动。 德里 达解构主义的矛头所向是贯通西方思想史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他认为 要解构二元对立,首先要颠倒这种等级秩序。 雷霆超也注意到了这种 二元对立关系。 小说中,雷霆超将矛头指向父权中心主义,借用发生在 斌来身上的诸多事情颠覆父权中心主义。
在《吃碗茶》中,雷霆超呈现了主人公斌来对父权的态度转变。 美 国大部分的华人来美国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为了对抗外来势力,他们 主要以宗族姓氏及家乡所在地为组织依据。 中国封建的父权制似乎也 随着这些组织的出现而扎根在了美国这个异国的土壤中。 中国父权家 长制确立了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家长权,父亲“对子女的生杀权”。 但 是父权当真能一直这样存在下去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