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探讨_以_南宁市茅桥_东沟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
南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南宁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4)第一节土地利用概况 (4)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成效和问题 (5)第三节土地利用问题和形势 (7)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11)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1)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规模 (16)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17)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一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用地布局 (20)第二节农用地布局 (22)第三节建设用地布局 (24)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28)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8)第二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33)第七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8)第八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42)第一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2)第二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 (45)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9)第一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安排 (49)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用途管制 (51)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9)第一节耕地保护和建设工程 (59)第二节建设用地节地增效工程 (60)第三节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 (6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4)第一节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 (64)第二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64)第三节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 (66)附表和附图 (6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保障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从控规角度谈土地开发、城市开发与房地产开发之间的关系优化

从控规角度谈土地开发、城市开发与房地产开发之间的关系优
化
姚斌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从控制性详细规划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分区平衡、合理确定容积率、以人为本及提高建设环境宜居度等方法,实现土地开发、城市开发、房地产开发之间的关系优化.【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姚斌
【作者单位】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谈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的相互影响关系 [J], 任晓峰;周庆华
2.基于交通供需平衡的控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研究 [J], 于善初;傅白白;李昀轩
3.谈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关系 [J], 叶菁;苏麒
4.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之间的关系和应用 [J], 李春雷
5.谈山地城市如何突破土地开发瓶颈——试探重庆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 [J], 敖崑鳈;赵仁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探讨_以_南宁市茅桥_东沟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

超过 40%的区域占总区域的 1/12 。
高层建筑的建设分布情况与容
积率的分布情况较为类似。在 1992
年至 2005 年所有报建的 766 幢高层
建筑中,青秀区的高层建筑占 60%,
其次是兴宁区和西乡塘区,分别占到
12.4%和 11%,而江南的高层建筑
仅约占 5%。
从报批的地块经济指标及报建
的建筑分布看,中心城区的空间分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solutions for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intensity at three different scales. At the macro level, demand and supply analyses and master plan information about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should be used to provide a prediction about the general amount of required building space. At an intermediate scale, each land unit should be evaluated based on its unique lo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Regulatory plans should play a major role in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intensity at the micro level. [Key words] Development intensity control, Regulatory plan, Nanning city
南宁市兴宁区环境保护局南宁市东沟岭综合农贸市场

2、 项目概况
为满足区域民众生活需要,根据有关规划,南宁赛特市场经营有限公司拟在兴 望路与东州路交汇处建设“南宁市东沟岭综合农贸市场” 。 2014 年 2 月,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颁发了该地块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审 批号为 2014-111) ,规划用地面积为 13845.90 平方米(约 20.77 亩) 。 2014 年 7 月,广东省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南宁市东沟岭综合农 贸市场总平面图设计》 。8 月,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对总平面图进行了批复(审批号 GH2014-059) 。
5 6 7
备用发电机排烟口 电梯 中央空 调 制冷房 冷却塔
— 6处 1处 1处
废气 噪声 噪声 噪声
4、 给排水工程
⑴ 给水 ①水源及水压 本工程水源由南宁市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拟从周边市政路上的给水管网引接管 道,并沿着用地四周布置成环网。 ②用水量 本项目功能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项目用水包括住宅用水、商业用水、公建 用水和绿化用水。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2009 年版) ,
评价机构: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盖章) 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南宁市东沟岭综合农贸市场 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 行业类别:社会区域 评价机构联系人:李云涛(0771-2311623 13978698818) 项目负责人:张志蓉(签名) 审 审 校 定:吴家勇(签名) 核:郭 核:钟 昕(签名) 光(签名)
序号 1 2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数量 13845.94 13844.17 37248 27330 1329 4963 5401 5401 5137 5137 362 120 80 9518 732 8786 2.0 5538 40 3461 25 652 7529 979 1257 m2 m2 m2 m2 42 22 489 627 单位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 m2 % 辆 辆 辆 辆
市政基础设施容量约束下的建成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

市政基础设施容量约束下的建成区土地开发强度研究2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城镇化也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化。
鉴于此,“二次城市化”对于老城建成区功能景观的综合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成区改造规划中用地指标控制的影响因素往往错综复杂,本文选取市政基础设施对用地强度影响机制分析,运用AHP模型综合评价,最后提出强度控制指标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建成区;开发强度;指标控制;市政设施;层次分析法1 引言建成区概念的理解较为广泛,它具备城市功能性、城市空间性、设施齐备性、建设延续性和发展动态性等特征[1]。
建成区更新改造涉及市政“资源”性设施支撑能力制约,改造涉及用地功能布局调整和开发强度的提高等变化,而建成区空间发展制约使得城市空间承载力具有一定限度[2],因此旧城改造不能盲目加大开发强度,应根据市政综合承载力制定合理的指标策略。
旧城控规土地开发强度的制定往往受基础设施承载力的限制,指标不能随意给定,需要给定市政设施影响因子并分析其支撑上限就显得很重要。
本文以旧城改造控规为例,选取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开发强度影响因子来分析,通过建立AHP模型对市政基础设施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与之相适宜的土地开发强度指标,为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相关研究与技术框架建立2.1 相关研究综述及总结顾荣官认为应当首先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建立复杂系统层次模型分析提出综合评价质量指标,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3]。
黄涛从工程基础设施承载力分析,将电力、给水、排水、燃气和道路交通等供应设施容量进行量化来推导地块容积率区间[4]。
周珂认为应构建基础设施资源承载力制约的主动规划方法,提出规划建设的最大合理容量[5]。
韩政提出市政综合评价作为强度指标修正方法,从而确定地块容积率[6]。
本文认为建成区改造中市政设施对开发强度的影响应从以下方面考虑:(1)了解建成区区位、现状建设和改造模式;(2)厘清现状市政设施建设情况及供应系统容量;(3)研究控规土地开发强度机制。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南府规〔2019〕26号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南府规〔2019〕26号各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南宁市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工作实施办法》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10月18日南宁市加快推进旧城区改造工作实施办法为加快推进城市旧城区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公共配套,推进土地、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深挖现有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根据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一)坚持市级统筹、城区主导。
市人民政府统筹指导全市旧城区改造工作,在政策制定和财政支出方面给予支持;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旧城区改造工作。
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旧城区改造项目实施。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实施。
加强规划在全市旧城区改造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市自然资源局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自然资源规划体系为依据,编制全市旧城区改造专项规划。
(三)坚持分类推进、市场运作。
采取政府主导和自主改造并行的方式,根据年度改造计划分片分步合理推进旧城区改造工作,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旧城区改造,参与改造的企业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四)坚持公益优先、利益共享。
在改造开发中要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用地,用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益事业等公共设施建设,促进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
旧城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问题与对策探讨——以南宁市中心城区友爱片区三个管理单元为例

旧城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问题与对策探讨——以南宁市中心城区友爱片区三个管理单元为例黄昊婷,付朝华,潘梦,唐璞山,周霖,丘琳摘要:持续多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在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随着土地增量的日益放缓,越来越多的规划转向旧城区的存量土地。
南宁新一轮控规编制,中心城区共划分为28个片区137个单元。
位于旧城中心区域的单元,面临着人口密度大、设施配套差、旧改项目多等诸多问题。
通过剖析问题的成因,明确规划的基本导向,借鉴先进发达城市案例经验,结合南宁实际,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南宁旧城区,单元控规,问题与对策1 引言持续多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在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随着土地增量的日益放缓,越来越多的规划转向旧城区的存量土地。
针对旧城区的存量用地进行优化和完善,已经成为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大类型,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重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再度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城市规划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其中,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社区级设施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内容,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
南宁市在2010年已经完成了现版总体规划界定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当时控规成果以城区为基本单位,技术手段及编制工作较为粗放,关注的重点更多在服务新区的开发建设,效果较明显,新区发展迅速,逐步成型。
而与之相对的旧城区,受制于各种复杂实际因素,规划实施程度有限,部分已实施旧改项目也突破了原控规通则式控制的关键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控规文本基本内容要求
(1)总则 (说明规划目的、依据、 规划原则、规划范围、适用范围、 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等内容)
(2)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 结构;
(3)土地使用;
(4)道路交通;
(5)绿化与水系;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五线规划 (8)市政工程管线; (9)环卫、环保、防灾等控制要求 (10)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11)城市设计引导; (12)土地使用、建筑建造通则; (13)其他;
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 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 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
用地面积单位为公顷,一般为 小数点后两位,每块用地不可 有重叠部分。
用地面积(Ap)和征地面积(Ag) 是有区别的
代征地——Ag-Ap,代征道路用地面积、代 征绿化用地面积、代征其他用地面积
用地边界
征地边界
一、用地面积
资料收集简单,计算简易、依赖性强,适应 性不够,只适应与居住为主的地块
三、典型实验法
形态规划
计算规划 控制指标
根据经验 指标确定
指标
先进行城市设计,确定出主要的城市控制要素和 指标
然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缺陷在于工作量大并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四、类比法
分析比较与规划建设在性质、类型、规模等方面 相类似的控规案例,选择相关控制指标
14.2 规定性控制要素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控 制 体 系
6个方面,12 个控制指标
土地使用 环境容量 建筑建造 城市设计引导 配套设施
行为活动
用地面积 用地边界 用地性质 土地使用兼容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 绿地率
建筑限高 建筑后退 建筑间距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 建筑色彩 建筑空间围合 建筑小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开发强度控制的作用和困境
1.1 开发强度控制的作用和影响
土地开发强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 的开发使用率,主要包括土地的建筑开发容量 和建筑覆盖密度,可用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 筑高度三个指标来进行控制。
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稀缺 和开发需求旺盛是大多城市所面临的突出矛 盾。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人们追求土地的高强 度开发和高效益配置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城市 总体开发容量是有限度的,必须以保证城市的 生态环境和市民适宜生活的空间环境质量为 前提。因此,必须确定城市适宜的开发容量并 形成合理的空间密度分布,在满足发展需要和 保证环境质量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对城市开发
布差异较为明显。高强度开发地块
主要集中在青秀区,而近年来兴宁
区随着旧城区改造的深入,开发强
度也逐步加大。茅桥、东沟岭片区属
于青秀区与兴宁区的结合部,在开
发强度上应属于南宁市未来建设的
较密集区。
3 . 3 . 2 《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初稿) 》的分析
《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3 总体层面确定基准控制指标 (初稿)》在用地分区上分为新区、旧
(2)中观层面缺陷。由于自然条 件、经济水平、城市功能定位及开发 时序等的差异,城市内部的发展必然 处于非均衡的状态。城市中心区和边 缘区、建成区和新开发区的开发强度 都有不同的要求。而目前《城市规划 编制办法》对分区规划并没有提出开 发强度的控制要求,缺乏基于中观层 次的密度分区管理,导致在制定微观 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各片区规 划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综合分析和相 互协调。
2.3 微观层面开发强度控制
微观层面的开发强度控制仍以控 制性详细规划为主,针对现存的问题, 可适当进行调整和改进。
(1)基准容积率概念及区内平衡 原则。以上一层次规划确定的开发强 度分区和控制指标为依据,确定街坊 单元的基准控制指标。进行地块指标 分配时,充分考虑开发强度的局部影 响因素和个别影响因素,在基准控制 指标基础上进行修正,但地块控制指 标修正应满足保持片区控制总量符 合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开发强度控制 要求。
规划尝试从环境标准导向、《南 城区和旧城中心区三类地段,对三类
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初稿)》 地段按不同的开发强度进行控制。茅
及同类城市的技术规定进行分析比 桥、东沟岭片区既有部分属于新区,
较,确定片区开发强度的基准控制 又有部分属于旧城区。由于目前南宁
指标。
市的快速发展,新区和旧城区之间的
3.3.1 环境标准导向
别占到统计数的近 40%和 21%。而
本规划从南宁市的发展目标考
高容量(容积率在 3.0 以上)也占到 虑,选择了上海、深圳及南京三个城
17.6%。从历年的容积率构成情况 市的开发强度控制体系进行分析比
可以看出,1997 年起,中高容量以 较,以提出较合理的控制指标。
上( ≥ 2.0)的容积率的地块所占的比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solutions for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intensity at three different scales. At the macro level, demand and supply analyses and master plan information about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should be used to provide a prediction about the general amount of required building space. At an intermediate scale, each land unit should be evaluated based on its unique lo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Regulatory plans should play a major role in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intensity at the micro level. [Key words] Development intensity control, Regulatory plan, Nanning city
在确定了城市建筑总量的基础 上,可在用途和空间上进行再分配。 首先是根据城市各类用地构成比例 进行分用途的建设量的分配。其次是 根据各类用途的开发强度分区确定 空间的分配。最后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进行调整和校核。通过三方面的综合, 可基本确定至分区级的空间单元开 发强度。
2.2 中观层面开发强度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探讨
—以《南宁市茅桥、东沟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 韩 政
[ 摘 要] 针对现行开发强度控制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宏观层面,可从城市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结合 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及用地规模,进行建筑总量预测;在中观层面,根据宏观层面确定的开发强 度,结合分区规划,对影响开发强度的区位、交通、环境、美学等因素进行分析,形成片区级空间单 元综合评价值;在微观层面,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调整控制因素。 [ 关键词] 开发强度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宁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09)11-0048-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3)微观层面缺陷。在微观层面 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开发强度的控 制指标仍然面临着技术依据不足的尴 尬。由于在技术方法和理论上仍不够 完善,缺乏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规 划工作人员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对规 划原理性的理解,对影响开发强度的 因素只能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混沌认 识,对究竟有哪些因素对开发强度产 生影响,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采取何种方法进行评价缺乏理论支 撑,导致规划成果对开发强度的控制 带有较大的主观判断,控制指标的确 定因人而异,规划依据不足,随意性 过大。
(2)居住建筑模式。分析城市经 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反映城市居民 生活水平的居住建筑指标,根据总体 规划的预测人口数量推算居住建筑量 的面积,并均衡居住建筑量和总建筑 量的比例关系,确定城市发展的建筑 总量。
(3)类比分析法。分析城市发展 目标,与国内外发展条件、规模及性 质相似的城市进行比较,提出较合理 的控制指标,并推算城市发展的建筑 总量。
2 0 0 9 年 第 1 1 期 第 2 5 卷 49
图1 现状容积率分析图
3 《南宁市茅桥、东沟岭片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开发强度 控制的探索
3.1 茅桥、东沟岭片区概括 茅桥、东沟岭片区是南宁市兴宁
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南宁市重点建 设和发展的区域之一,规划范围总面 积为 20.46 km2。片区用地复杂,既 涉及旧城区域,又涉及城郊的边缘地 区,各种功能用地混杂,另外片区内 还有将近一半的未开发用地(图 1)。
2 开发强度控制策略
目前国内有关城市开发强度的 研究表明,对城市进行多层次开发 强度控制,划分多级强度空间分区, 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是进行开 发强度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相对 应现有规划体系中的城市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可进 行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的开 发强度控制。
2.1 宏观层面开发强度控制
3.2 开发强度控制思路
《南宁市茅桥、东沟岭片区控制 性详细规划》编制时,《南宁市城市总 体规划(2008-2020)》和《南宁市城 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尚在编制当中。 由于缺乏上一层次总体规划和技术规 定的指导,考虑到茅桥、东沟岭片区 规划面积较大,规划从总体层面、街 坊层面和地块层面对开发强度进行分 析和修正,以发挥土地价值的利益最 大化。
上海市有关开发强度的指标在
重和绝对数量均呈现历年增长的状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
态。
年 10 月 18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
从建筑密度分布情况看,在南宁 号发布,2003 年12 月1 日起施行)第
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筑密度在25% 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中有明确
以下的区域约占总区域的 1/3,建筑 的规定。
对城市宏观层面上进行开发强度 控制,可从城市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 分析城市土地资源供给条件、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及适宜环境标准,结合城 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及用地规 模,进行建筑总量的预测。预测可通 过三种方法进行校核:
(1)环境标准导向。从适宜环境 标准的角度出发,以现状城市容积率 水平为基础,通过衡量、比较得出城 市发展的适宜容积率标准,进而推算 出规划期末的建筑总量规模。
(1)宏观层面缺陷。2006 年国家出台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增 加了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 标内容,对下一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
48
总的控制性要求。但由于不同地区、 不同城市在经济条件和所处发展阶段 上的差异,对开发强度的要求也不同。 而国家对开发强度控制所制定的规范 和标准仅为通则性规定,在使用中存 在覆盖面不够、缺乏针对性、操作性 不强等问题,难以提供有力、有效的 技术支持。
(2)交通因素影响的处理。在微 观层面上,交通条件仍然是影响开发 强度的重要因素,可采用与地块相邻 的道路数量作为表征变量,相邻道路 越多则开发强度越大,由此对基准开 发强度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 3 ) 地块规模因素影响的处理。 在微观层面上,建设存在一定的用地 规模门槛。由于需要安排配套的设施 和公共空间,随着用地规模的扩大, 开发建设量呈降低趋势。最典型的是 居住用地,国家对居住区、居住小区 和居住组团也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指 标要求。在确定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前, 可先制定开发强度折减率表,根据用 地面积规模可对基准控制指标进行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