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

合集下载

藿香正气滴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藿香正气滴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藿香正气滴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一、藿香正气滴丸的概述藿香正气滴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它由多种中药组成,主要成分包括藿香、苍术、白芷等。

藿香正气滴丸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二、藿香正气滴丸的功能主治藿香正气滴丸的功能主治如下:1.攻下透疹:藿香正气滴丸对于寒湿型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较为显著,能够促进体表的微血管扩张,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使毛孔扩张,并能增强汗腺分泌,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加速病症消退。

2.健脾降逆:藿香正气滴丸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它能够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调整脾胃功能。

3.平肝和胆:藿香正气滴丸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胸闷、腹胀、口苦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舒缓胸腹部不适感。

4.安神定志:藿香正气滴丸对于因心肺功能不全而导致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它能够平抑心气,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睡眠质量。

5.解毒化瘀:藿香正气滴丸对于中暑引起的烦躁口渴、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消除体内的湿气,清热解毒,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湿气的排出。

三、藿香正气滴丸的临床应用藿香正气滴丸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1.感冒2.胃肠道感染3.肝胆湿热4.心肺功能不全5.中暑1. 感冒藿香正气滴丸可以加速感冒症状的缓解,例如头痛、流鼻涕、咳嗽等。

同时,它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复发。

2. 胃肠道感染藿香正气滴丸对于胃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调整胃肠道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症状。

3. 肝胆湿热藿香正气滴丸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胸闷、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能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舒缓胸腹不适感。

4. 心肺功能不全藿香正气滴丸对于心肺功能不全引起的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丹参滴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丹参滴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丹参滴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介绍丹参滴丸是一种中药,常用于中医药方中。

它以丹参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丹参滴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丹参滴丸的作用丹参滴丸具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作用:1.解热镇痛作用:丹参滴丸可以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2.改善血液循环:丹参滴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3.抗血栓作用:丹参滴丸含有丹参酮等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4.抗氧化作用:丹参滴丸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

5.抗炎作用:丹参滴丸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有助于炎症的愈合。

6.抗肿瘤作用:丹参滴丸中的丹参酮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丹参滴丸的功能主治丹参滴丸的功能主治涵盖了多个疾病和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心脑血管疾病:丹参滴丸可以改善心脑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

2.保护肝脏:丹参滴丸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可以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

3.胃肠道疾病:丹参滴丸可以缓解胃肠道炎症,减轻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运动损伤:丹参滴丸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对于肌肉拉伤、韧带劳损等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血管疾病:丹参滴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

如何使用丹参滴丸丹参滴丸通常是口服给药,具体用法如下:1.成人每次口服3-6粒,每日3次;2.儿童酌减,按体重和年龄适当调整剂量;3.需要在饭前或餐后半小时口服。

使用丹参滴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请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尽管丹参滴丸是一种天然中药,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1.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2.药物过敏:对丹参滴丸中的成分过敏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3.出血风险:部分患者使用丹参滴丸后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需要密切监测。

滴丸资料

滴丸资料
PEG6000 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成滴丸。氯霉素的熔 点为149~153℃,约在85℃能与熔点为55~ 68℃的PEG6000形成低共熔物,提高氯霉素的 溶解度而增加疗效。
第5页/共22页
试剂与器材 1.试剂:吲哚美辛、PEG6000、无水乙
醇、液状石蜡、氯霉素、pH6.8磷酸盐 缓冲液
第13页/共22页
(4)溶散时限:照片剂崩解时限项下规定的装 置,但将金属筛网的筛孔内径改为0.425nm, 取滴丸6个,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 片剂崩解时限项下的方法检查,应在30min 内溶散并通过筛网,如有残存不能溶散和 通过筛网,应另取6个,各加档板l块进行 复试,结果应符合规定。
实验原理 滴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载体加热
熔化混匀后,滴人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 熔融物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收缩冷凝而成 球状的一种固体分散体。
第1页/共22页
常用的载体: (1)水溶性:聚乙二醇 (PEG) 类,以PEG4000或
6000为宜。它们的熔点低(55-60℃),毒性较 低,化学性质稳定(在100℃以上才分解)。能 与多数药物配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亦能溶 于多种有机溶剂,能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 分散于载体中。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粘度逐渐 增大,可阻止药物分子聚集。 (2)非水溶性: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 使药物缓慢释放,也可用于水溶性载体中以调 节熔点。
2.器材:恒温水浴锅、简易滴丸装置、 硅胶干燥器、分光光度计、蒸发皿
第6页/共22页
操作方法
(一)吲哚美辛滴丸的制备
1.处方
吲哚美辛
1g
聚乙二醇6000 9g
——————————————
制成滴丸
第7页/共22页
2.操作 (1)吲哚美辛与PEG6000熔融液的制备:按

滴丸的用途

滴丸的用途

滴丸的用途滴丸是一种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药物剂型。

它是在中草药基础上研制而成的,通过科学马努生产工艺制成球状颗粒剂。

滴丸具有口服便捷、服用剂量准确、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滴丸主要有以下几个用途:1. 治疗疾病:滴丸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消化不良、腹泻等常见疾病。

滴丸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起到抗菌、镇痛、解毒、止咳、润肺、健胃等作用,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治疗。

2. 健康保健:滴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健康保健。

滴丸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起到养阴清热、益气健脾、调经活血、补肾壮阳等功效,帮助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康复治疗:滴丸在康复治疗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骨折后的康复期,滴丸中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

在中风后的康复治疗中,滴丸中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促进瘫痪部位的恢复。

4. 营养补充:滴丸中的药物成分大多来自于中草药,这些中草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

滴丸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 功能调节:滴丸中的药物成分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

例如,一些滴丸可以调节心脏、肝脏、肾脏、脾胃等器官的功能,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平衡。

滴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6. 妇科保健:滴丸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对于妇女的妇科健康具有特殊的作用。

例如,可以调节月经,缓解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可以丰胸,改善乳房发育;可以调节激素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

总之,滴丸是一种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药物剂型。

它具有口服便捷、服用剂量准确、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滴丸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健康保健、康复治疗、营养补充、功能调节和妇科保健等方面,帮助人们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促进康复。

丹参滴丸的服用方法

丹参滴丸的服用方法

丹参滴丸的服用方法丹参滴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等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丹参滴丸的服用方法。

一、丹参滴丸的剂型和剂量丹参滴丸一般是固体剂型,常用的剂量为每次6粒,每日3次。

但具体的剂量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如果有特殊情况,如儿童、孕妇等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丹参滴丸的服用时间丹参滴丸一般在饭前服用,最好在早餐、午餐和晚餐前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服用。

这样可以避免食物过多导致胃肠负担过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如果饭前时间不足,也可以选择饭后服用,但尽量避免与高脂、高糖食物共同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三、丹参滴丸的服用方式丹参滴丸一般是口服服用的,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嚼碎后用水送服。

如果嚼碎后会有较为苦涩的味道,可以用温水冲服,帮助药物更好地溶解和吸收。

注意不要与高温饮料一同服用,以免影响丹参滴丸中的有效成分。

四、丹参滴丸的注意事项1.饮食调理:丹参滴丸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患者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药效的发挥和病情的恢复。

2.禁忌食物:在服用丹参滴丸期间,应尽量避免和某些食物相克。

例如,丹参滴丸与某些矿物质(如钙离子、铝离子等)和食品(如豆腐、大蒜等)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3.不良反应:在服用丹参滴丸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晕、食欲减退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加剂量。

4.药物相互作用:在服用丹参滴丸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共同服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调整或更改治疗方案。

总结来说,丹参滴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在服用丹参滴丸期间,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掌握正确的剂量和服用时间,避免与禁忌食物相克,并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药剂学滴丸课件PPT课件

药剂学滴丸课件PPT课件

滴丸制剂的创新研究与技术突破
创新研究
针对滴丸制剂的制备工艺、药物释放机制、 新型载体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 滴丸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技术突破
在滴丸制剂的生产技术、设备、质量控制等 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大规模、高效、连续化 的生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滴丸制剂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疾病治疗
滴丸制剂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 统疾病、肿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和新药的开发,其应用范围将进
特点
滴丸具有快速溶出、生物利用度 高、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 ,因此在药剂学领域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
药剂学滴丸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药剂学滴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 纪50年代,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发 展,滴丸剂型逐渐得到完善和推广。
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载体和制备技 术的出现,药剂学滴丸在制备工艺、 剂型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检测方法
采用目视、称重、硬度计等方法对滴丸的外观、重量、硬度等进行检测,溶散 时限可采用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滴丸的稳定性与有效期
稳定性
滴丸的稳定性是指其在一定条件下保 持其物理、化学特性的能力。影响因 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需在一 定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试验。
有效期
根据滴丸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滴 丸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需在包装 上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药剂学滴丸的应用领域
内科
滴丸剂型在内科疾病治疗中应 用广泛,如感冒、咳嗽、哮喘
等常见病症的药物治疗。
外科
滴丸剂型在外伤、手术等情况 下具有快速止痛、抗炎等作用 ,如手术后疼痛控制、骨折止 痛等。
肿瘤科
滴丸剂型在肿瘤治疗中可以作 为靶向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 肿瘤靶向性和疗效。

清咽滴丸的服用方法

清咽滴丸的服用方法

清咽滴丸的服用方法
清咽滴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片剂,用于缓解咽喉不适、咳嗽等症状。

以下是清咽滴丸的正确服用方法:
1. 每次服用清咽滴丸3-4粒,每日3次。

可以根据自身症状的
严重程度适量增减剂量,但不应超过每日10粒。

2. 清咽滴丸最好在饭后服用,以避免胃不适。

如需空腹服用,可选择在醒来后30分钟后服用。

3. 将清咽滴丸放入口中,用温开水或温茶送服。

避免使用冷水或冷饮,以免影响药效。

4. 将滴丸含在口腔内,让其慢慢溶解。

不要咬碎或咽下整块。

5. 滴丸的溶化时间会略有不同,一般在5-10分钟之间。

可适
当调整含咽的时间,以确保药物充分溶解。

6. 完全溶解后,可以轻轻咯嗽一下,帮助药物直接作用于喉部。

7. 建议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指定疗程服用。

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请记住,清咽滴丸属于药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尽量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和服用频率。

中药滴丸的制法

中药滴丸的制法

中药滴丸是将中药饮片或提取物与基质混合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其制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中药饮片的处理:将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处理,如粉碎、筛分、浸泡等,以便更好地提取有效成分。

2.提取:将中药饮片或提取物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混合,并进行提取,以获得中药的有效成分。

提取的方法包括水提、乙醇提、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3.混合:将提取液与基质进行混合,以制备出中药滴丸的混合物。

基质是指滴丸中不含中药成分的成分,一般为糖类、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4.滴丸:将混合物滴入不相溶的冷凝介质中,如液体石蜡、硅油等,并进行震荡,使其均匀分散。

5.冷凝:将混合物放入冷却器中进行冷凝,使其形成固体滴丸。

冷凝介质可以是液体石蜡、甘油明胶等。

6.包衣:将制好的滴丸进行包衣,以增加其稳定性和美观度。

包衣材料可以是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7.包装:将制好的滴丸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使用。

以上是中药滴丸的一般制法,具体的制法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和基质进行调整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丸剂的制备xxx(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 掌握实验室小剂量制备滴丸的操作技术用。

[方法]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后,滴入不向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滴丸制剂。

[结果] 制得的薄荷油滴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无粘连现象;表面无冷凝液黏附。

但有些滴丸不符合滴丸平均重量与重量差异限度规定的要求。

随机抽取20丸,总质量为:0.7969g,平均丸重为:0.03984;[结论] 通过实验掌握实验室小剂量制备滴丸的操作技术,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关键词:熔融;装液;滴丸;取丸The preparation of dropping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laboratory preparation of low-dose pills of the operating techniques; [Method] Will be solid or liquid medicine after heating melt blending with the substrate, on miscibility of the drip into the condensate, the contraction of condensation and made into dropping pill preparation. [Results] system of peppermint oil pills spherical, color and luster; no adhesion phenomenon; condensate surface without adhesion. Meet the pills and the w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weight limit requirements, the content accurate. Random sample of 20 pills, total mass: 0.7969g, an average of pills weight: 0.03984; [Conclusion] laboratory experiment to master the operation of low-dose pills preparation techniques, master,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replacement value of the preparation of suppositories.Key words: Melt; Liquid; Dropping pill; Take the pill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想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滴丸剂制备制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条件易于控制,滴丸剂具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还具有增加药物稳定性以及延效作用[1]。

1实验材料1.1 仪器滴丸装置,电炉,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1.2 材料薄荷油,PEG6000,液体石蜡2 方法2.1 处方薄荷油 1.0gPEG6000 10.0g2.2 制法熔融:将PEG6000置烧杯中,于水浴上加然至全熔后取下,迅速加入薄荷油搅拌均匀后,立即进行滴丸。

装液:于冷凝管上口倒入液体石蜡冷却液近满,再在热水浴瓶中加入80度以上的水适量,保温。

滴丸:将熔融的药液转至贮液器中,慢慢打开滴头螺旋夹,控制滴速在1.5滴/s左右,再使滴头对准冷凝管上口中心进行滴丸。

取丸:滴完后稍放片刻,以使滴丸充分凝固,然后放尽冷凝管中液体石蜡,才打开橡皮塞,将液体石蜡倒入回收瓶内,再把滴丸摊在滤纸上,擦干表面附着的液体石蜡,用吹风机吹干,包装即得。

2.3 质量检查2.3.1 外观滴丸应圆整均一,色泽一致,无粘连现象,表面无冷凝液粘附。

2.3.2 重量差异滴丸的重量差异限度可按下法测定:取滴丸20粒,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丸的重量。

每丸重量与平均值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滴丸不得多于2丸,并不得有1丸超出差异限度1倍。

3 结果与结论3.1 结果3.1.1薄荷油滴丸重量差异检查数据及结果记录在表1中,取滴丸20粒,精密称定总质量为:0.7969g,平均丸重为:0.03984g表1 重量差异检查数据及结果组别精密称(g)丸剂差异限度1 0.0478 4.8%2 0.0397 3.9%3 0.0350 3.5%4 0.0423 4.2%5 0.0415 4.3%6 0.0355 3.6%7 0.0388 -2.6%8 0.0361 -9.4%9 0.0413 3.6%10 0.0362 -9.1%11 0.0391 -1.9%12 0.0390 -2.1%13 0.0467 17.2%14 0.0359 -9.9%15 0.0416 -4.4%16 0.0392 -1.62%17 0.0457 14.7%18 0.0409 2.7%19 0.0355 -10.9%20 0.0381 -4.4%3.1.2 滴丸的各项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表2中。

表2 滴丸质量检查结果名称外观 . 重量差异限度薄荷油滴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 -2.1%~17.2%粘连现象,表面无冷凝液黏附。

3.2 结论3.2.1 表1中所得的数据显示可知,实验结果重量差异限度范围是:-2.1%~17.2%。

根据滴丸平均重量与重量差异限度规定:0.03g以上至0.1g为±12%,实验结果并未完全符合要求,其中有两组数据不符合要求。

3.2.2 根据实验的结果表2可知本次实验所制的的薄荷油滴丸色泽一致,但均匀度并不太好;无粘连现象;表面无冷凝液黏附。

实验结果有些并未完全符合滴丸平均重量与重量差异限度规定的要求。

4 讨论4.1 滴丸的成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常采用正交试验或均匀设计法来选择最佳工艺。

基质的选择及比例、药液的温度、滴速、冷却剂的温度为最重要的因素,其他条件如冷却液的长度、滴径等也需确定其最佳条件【2】。

4.2 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滴管口径越大,滴丸越大,圆整度可能下降;融液的度过低,药物和基质的混合液容易堵塞滴管;滴距越大,滴丸从空气中进入冷却液时所具有的速度越大,滴距过长可导致滴丸进入冷却液时摔破,分成几个大小不等的小丸,从而使滴丸的圆整度不合格、丸重差异变大;冷却液的温度低有利于滴丸成型,但并不是越低越好,温度过低可使滴丸在收缩圆整之前就凝固,导致圆整度不好;冷却液长度越大越有利于彻底冷凝滴丸;滴速越大,滴丸越小,丸重差异越大[3]。

4.3 滴制时熔融药液的温度应不低于80℃,否则在滴口处凝固,不易滴下;液状石蜡冷却液的温度应控制在-2℃~-3℃,若温度升高,会造成滴丸形状不好或滴丸不能彻底凝固而粘连在一起。

药液滴完后,滴丸应在冷却液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冷凝完全。

4.4 薄荷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能够“上清头目诸风、治头痛、昏眩、发热、祛风痰。

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男女虚劳发热”【4】。

4.5 关于滴丸剂的知识拓展【5】滴制技术最先用于化学工业制作铝粒、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等颗粒。

自1933 年丹麦首次制成维生素甲丁滴丸后相继报道的有维生素A、AD、ADB1 及ADB1C、苯巴比妥及酒石酸锑钾等滴丸[ 1] 。

但由于制备工艺、制造理论不成熟, 不能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因此以后这个剂型销声匿迹了。

直到60 年代末我国药学工作者受到西药倍效灰黄霉素制成滴丸的启示,辛勤的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后, 使滴丸剂的理论、应用范围和生设备等有了很大的进展, 并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1977 年我国药典开始收载滴丸剂型, 使中国药典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收载滴丸剂的药典。

可以说, 滴丸剂也成为我国独有的剂型。

滴丸剂的种类速效、高效滴丸: 滴丸是利用熔融法制成固体分散体的技术进行制备, 滴丸在体内当基质溶解时, 药物以微细结晶、无定型微粒或分子形式释出, 所以溶解快、吸收快、作用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高。

如: 灰黄霉素滴丸的疗效为微粉剂片的1 倍[ 1, 27] 。

缓释、控释滴丸: 缓释是使滴丸中的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缓慢溶出, 而达长效。

控释是使药物在滴丸中以恒定速度溶出药物, 其作用可达数日以上, 如氯霉素控释眼丸[ 27] 。

包衣滴丸: 滴丸剂同片剂、丸剂一样, 在需要时可包糖衣、薄膜衣等, 如联苯双酯滴丸。

溶液滴丸: 片剂所使用的润滑剂、崩解剂多为水不溶性, 所以通常不能用片剂来配置澄明溶液。

而滴丸可用水溶性基质来配置, 在水中可崩解为澄明溶液, 如洗必泰滴丸可用于饮水消毒。

栓剂滴丸: 滴丸同水溶性栓剂一样可用聚乙二醇等水溶性基质, 用于腔道时由体液溶解产生作用。

如氯霉素耳丸就是在耳腔里当栓剂使用; 另外还有氟哌酸耳用滴丸、甲硝唑牙用滴丸等。

滴丸同样可用于直肠、阴道产生局部作用, 也可由直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

和一般栓剂比较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快、生产方便、成本低、夏天也不需冷藏的优点。

参考文献:[1]王巍,陈建民.滴丸剂的特点及其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3,21(4):201-203.[2]张利民,倪健.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0):89-90.[3]付超美,何宇新,李玲等.中药滴丸剂成型工艺的研究[J]科技视野,2004,13(4):27-28.[4] 陈光亮,余玉宝,李冬梅.薄荷油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33-34.[5]田晓丽.滴丸剂的发展概况[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25(1):109-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