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的制备及检测
实验室滴丸剂制备

实验室滴丸剂制备实验室滴丸剂制备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备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例如易于控制剂量、稳定性高、方便使用等。
在实验室中,制备滴丸剂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制备滴丸剂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滴丸机、模具、温度计、水浴锅、药物原料、基质、脱模剂等。
确保所有设备已经清洗干净并干燥。
二、选择基质和药物基质是滴丸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够与药物混合形成溶液或悬浮液。
在选择基质时,需要考虑其与药物的相容性、稳定性、溶解性和成型性。
常用的基质包括明胶、阿拉伯胶、蜡等。
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验目的来确定。
三、制备滴丸溶液或悬浮液将药物与基质混合,制备成溶液或悬浮液。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浓度、混合均匀度以及基质的用量。
可以使用搅拌器或混合器来促进混合。
四、滴丸成型将制备好的滴丸溶液或悬浮液倒入滴丸机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滴速,使溶液或悬浮液从喷头滴出,落在冷却液中凝固成滴丸。
在成型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滴速和温度,以确保滴丸的大小和形状一致。
五、脱模和干燥当滴丸在冷却液中凝固后,将其从冷却液中取出,放入脱模剂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于将滴丸从模具上脱下。
脱模后,将滴丸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以除去残余的水分和溶剂。
六、质量检测和包装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滴丸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重量差异检查、含量测定等。
符合质量标准的滴丸可以进行包装,以便于使用和保存。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完成实验室滴丸剂的制备。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过程中要保持卫生和清洁,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同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滴丸剂的制备

应化一班薛茹茹41107173实验2 滴丸剂的制备(主)一、实验目的1.掌握(药物)滴丸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孰悉滴丸剂制备过程及基本操作;2.了解滴丸机及附属设备的结构;3.熟悉滴丸的基质类型及基质成形实验。
二、滴丸成型原理滴丸剂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混悬或乳化在基质中,然后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中,经收缩冷凝成球型或扁球型的丸剂。
中药滴丸的开发,适合人们对现代药物制剂的“三小”(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长效、速效)和方便用药,方便携带、方便贮存等基本需求,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目前常用的载体有水溶性与非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载体常用的有聚乙二醇(PEG)类,以PEG4000或6000为宜,它们的熔点低(55~60 ℃),毒性较低,化学性质稳定(在100 ℃以上才分解),能与多数药物配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能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
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可阻止药物分子聚集。
非水溶性载体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使药物缓慢释放,也可用于水溶性载体中以调节熔点。
在实际生产中,滴丸的丸重、光洁度、圆整度、粒径的均一度等是考察滴丸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影响滴丸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的主要障碍。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1、玻璃滴丸机2、离心泵3、石蜡储槽4、转子流量计5、加热器6、热水泵7、冷却水盘管8、恒温槽滴丸机主要结构流程如图二所示。
基质(PEG6000)在化料罐中混合融化后加入保温储液罐。
熔融的混合液通过滴头滴出。
在玻璃滴丸机中冷凝液的冷却下形成滴丸并随冷凝液向下流动,流过筛网后实现滴丸与冷凝液的分离,完成滴丸的滴制过程。
实验装置面板图如图一所示,应用储液罐数字温度计可以控制储液罐内温度。
1-电加热器2-不锈钢恒温箱3-热水泵4-基质储液罐5-冷却盘管6-玻璃滴丸机7-放料阀8-接收筛网9-液体石蜡储液槽10-滴头11-转子流量计12-流量调阀13-旁路阀14-离心泵15-化料罐T1—恒温器温度T2—储液槽内液体温度T3—滴丸机内上段温度T4—滴丸机内下段温度四、实验步骤1. 将聚乙二醇(PEG4000)100克放入恒温器融化罐中,打开恒温器加热开关和恒温器泵开关,待保温储液罐内温度加热到70℃左右后,聚乙二醇开始融化。
滴丸剂制备过程注意事项

滴丸剂制备过程注意事项
滴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其制备过程需要注意一系列的事项。
下面将从原料选择、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滴丸剂的制备过程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原料选择是滴丸剂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严格按照处方要求选用质量优良的药材,确保其品质稳定和不受污染。
同时,在原料的应用上,需遵循中医药理论和滴丸剂的制剂原则,确定好主药、辅料和调剂,确保各种原料相互配伍,发挥其最佳的药效。
其次,滴丸剂的制备工艺也需要特别注意。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遵守相关的工艺要求。
比如在制丸过程中,需严格掌握丸剂的大小、重量和形状,确保每粒丸剂的质量均衡。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避免外界环境对制剂过程的影响。
另外,在滴丸剂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比如在制丸过程中,需进行丸心率的检测,确保丸心率在合理范围内,达到制剂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原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料的纯度和品质符合要求。
此外,滴丸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受潮、受污染等问题。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滴丸剂受潮、受污染,影响产品的质量。
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滴丸剂的标识和包装,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总之,滴丸剂制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操作和质量的控制等关键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药品标准要求的高质量滴丸剂产品,满足人们对中药的需求。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滴丸剂是一种固体制剂,由于药物分散在载体中,便于吞咽和吸收。
以下是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1.准备原料:首先需要准备滴丸剂的活性成分、滴丸剂的载体和辅助材料。
活性成分是需要通过滴丸剂给药的药物,载体一般选择糖或淀粉,辅助材料包括填充剂、分散剂和可溶性导土剂等。
2.筛选原料:将准备好的原料进行筛选,目的是除去杂质和提高药物的纯度。
3.混合:将活性成分和辅助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为了保证混合的均匀性,可以使用混合机械或手工混合。
4.制粒:将混合好的药物和辅助材料进行制粒处理。
制粒的目的是使药物颗粒变得更大,并增加表面积,便于吸湿和吸附其他辅助材料。
5.包衣:包衣是将制粒后的药物颗粒进行包覆,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感。
包衣常用的材料有明胶、壳聚糖等。
包衣可以增加颗粒的溶解度,改善口感,并减少药物的因酸碱性质而受到的影响。
6.干燥:将包衣后的药物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颗粒表面的水分。
干燥的方法可以采用自然风干或烘干。
7.再包衣:将干燥后的药物颗粒再次进行包衣处理,可以增加稳定性和口感。
8.微粒化/制粉:对于较大颗粒的滴丸剂,可以进行微粒化或制粉,使药物更易吸收和溶解。
9.灭菌:对制备好的滴丸剂进行灭菌处理,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
10.检验:对制备好的滴丸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颗粒大小、溶解度、水分含量等指标。
11.包装:将检验合格的滴丸剂进行包装,可以采用泡罩、铝箔袋或瓶装等方式。
12.贮存:将包装好的滴丸剂存放在干燥、阴凉和避光的地方,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以上是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质量标准,以确保滴丸剂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制备滴丸剂需要依据具体药物和制剂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滴丸的制备

基质
基质的要求: 对主药没有影响 即对主药的疗效和检测 没有影响 主药对基质没有影响 即不影响基质加热 熔化 遇骤冷凝结成固体的特点
聚乙二醇6000
水溶性基质
聚乙二醇4000 硬脂酸钠 甘油明胶
基质的分类
硬脂酸 单硬脂酸甘油酯
非水溶性基质
蜂蜡 氢化植物油
冷凝液
冷凝液的要求: 对主药和基质不溶解 不发生化学反应 冷凝液的密度与液滴的密度要相近
水溶性基质:液状石蜡 植物油 甲基硅油 煤油等 冷凝液的 分类 非水溶性的基质:水 或 不同浓度的乙醇
三者的选择顺序
药液
基质 冷凝剂
!药液与基质的配比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与操作
• 仪器设备 • 工艺流程 • 常见问题及排除方法 • 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
药物调制供应系统 冷却收集系统 循环制冷系统 集丸离心筛系统
工艺流程
常见问题及排除方法原因
冷却油温度偏低, 黏性大,滴丸下降 满。
排除方法
表面不光 冷却有温度偏高, 丸型定型不好 滑
冷却油上部温度过 滴丸带尾巴 低,药液与冷却油 面碰撞成扁形 滴丸成扁形 丸重偏轻 丸重偏轻
质量控制
研究动态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与操作
——咽立爽口含滴丸生产工艺
)
我们需要了解。。
滴丸的概念
滴丸是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 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 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 凝制成的丸剂。
滴丸的制备
滴制法; 固体分散技术制备
滴丸的种类
速效高效滴丸 缓释控释滴丸 溶液滴丸 栓剂滴丸 硬胶囊 滴丸 包衣滴丸等
滴丸的特点 起效迅速 生物利用率高 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增加易挥发性 成分的稳定性 滴丸的用药部位多,可以口服 外用 生产车间无粉尘 设备简单 自动化程 序高 成本低等 滴丸的载药量小 相应的含药量低 服药量大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制备滴丸剂的工艺流程。
Preparation Process of Droplet Pills。
滴丸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其制备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滴丸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Droplet pills are a common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which requires multiple steps to prepare.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to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droplet pills.一、原料的准备。
I.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
制备滴丸剂的第一步是准备所需的原料。
一般来说,滴丸剂的制备原料包括药材、辅料和包衣材料。
The first step in preparing droplet pills is to prepare the necessary raw materials. Generally, the preparation materials for droplet pills include medicinal materials, excipients, and coating materials.药材是滴丸剂的主要原料,它们需要经过粉碎、筛选等处理。
辅料包括黄酒、蜂蜜、糖等,可以起到调味、增加黏度等作用。
包衣材料则是用于包裹药丸的,一般使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the main raw materials for droplet pills and need to be processed by crushing, screening, and other methods. Excipients include yellow wine, honey, sugar, etc., which can play a role in seasoning and increasing viscosity. The coating material is used to wrap the pill, generally using starch,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etc.二、药材的炮制。
滴丸

滴丸和栓剂的制备摘要目的掌握实验室小剂量制备滴丸的操作技术;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适用情况;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方法熔融法,溶剂-熔融法;热熔法,冷压法,差捏法。
结果制的的薄荷油滴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无粘连现象;表面无冷凝液黏附。
符合滴丸平均重量与重量差异限度规定的要求,含量准确。
随机抽取20丸,总质量为:0.7337g,平均丸重为:0.0358;制的的吲哚美辛栓为圆锥形,色泽为均匀为白色,外观光结。
符合栓剂平均重量与重量差异限度规定的要求。
取2枚,总质量为:3.2185g,平均栓重为:1.5966g。
结论通过实验掌握实验室小剂量制备滴丸的操作技术,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关键词:滴丸,栓剂,溶剂-熔融法,差捏法The preparation of dropping and suppositories【Objective】To know the laboratory preparation of low-dose pills of the operating techniques;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suppository and application of matrix; master suppositories prepared by hot-melt process; master the replacement value of determin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suppositories. Method of melting, solvent - Melting; hot-melt, cold, Differential pinching method. Results system of peppermint oil pills spherical, color and luster; no adhesion phenomenon; condensate surface without adhesion. Meet the pills and the w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weight limit requirements, the content accurate. Random sample of 20 pills, total mass: 0.7337g, an average of pills weight: 0.0358; system of indomethacin suppositories is conical,Uniform color is white, outside tourist junc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average weight and the w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suppository limit requirements. Take 2, total mass: 3.2185g, the average weight bolt: 1.5966g. Conclusion laboratory experiment to master the operation of low-dose pills preparation technique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suppository matrix, master,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replacement value of the preparation of suppositories.【Key words】: pills, suppositories, solvent - melting, differential pinching meth od 滴丸剂时将固体或液体药物溶解、乳化或混悬在基质中,滴入到与药物基质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收缩冷凝成球形或扁球形的小丸状制剂。
中药滴丸的制法

中药滴丸是将中药饮片或提取物与基质混合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其制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中药饮片的处理:将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处理,如粉碎、筛分、浸泡等,以便更好地提取有效成分。
2.提取:将中药饮片或提取物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混合,并进行提取,以获得中药的有效成分。
提取的方法包括水提、乙醇提、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3.混合:将提取液与基质进行混合,以制备出中药滴丸的混合物。
基质是指滴丸中不含中药成分的成分,一般为糖类、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4.滴丸:将混合物滴入不相溶的冷凝介质中,如液体石蜡、硅油等,并进行震荡,使其均匀分散。
5.冷凝:将混合物放入冷却器中进行冷凝,使其形成固体滴丸。
冷凝介质可以是液体石蜡、甘油明胶等。
6.包衣:将制好的滴丸进行包衣,以增加其稳定性和美观度。
包衣材料可以是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7.包装:将制好的滴丸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使用。
以上是中药滴丸的一般制法,具体的制法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和基质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
? 氯霉素滴丸的制备:
? 1. 处方
?
氯霉素 4g
?
PEG6000 12g
?
——————————
?
制成滴丸
2.操作
(1)按处方称取12g PEG6000于烧杯中,在水浴上加热熔化,加入氯毒素4g, 搅拌使溶解,80℃保温,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控制滴速,滴入二甲基硅油冷 凝液内,收集滴丸,沥净,用滤纸搽去丸上二甲基硅油,放置自然干燥,即得。
滴丸的制备 及检测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1、目的要求 2、实验原理 3、试剂与器材 4、实验步骤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6、注意事项 7、思考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熔融法制备氯霉素滴丸的方法。 2.掌握滴丸机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滴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载体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 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熔融物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收缩冷凝而 成球状的一种固体分散体。 特点:1.药物制成滴丸后,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
(2)非水溶性: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使 药物缓慢释放,也可用于水溶性载体 中以调节熔点。
以微溶于水的氯霉素为模型物,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成熔点为55~68℃的PEG6000形成
低共熔物,提高氯霉素的溶解度而增加疗效。
三、试剂与器材
能顺利滴出为度,滴速可用阀门控制。 (3)冷凝液的高度、滴口离冷凝液的距离以及冰浴的
温度均可影响滴丸的外形、粘连程度以及拖尾等, 应以圆整为度。 (4)制备氯霉素滴丸滴制时药液温度不得低于 80℃, 否则在滴口易凝固不易滴下。 (5)冷凝液的温度在 -2~-3℃为好,高于 0℃时,滴液 来不及完全凝固而粘连在一起。
七.思考题
1.滴丸在应用上有何特点? 2.滴丸在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 3.影响滴丸的成型、形状与重量的因素有哪
些?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控制的?
(2)滴丸的制备:将上述除尽气泡的氯霉素- PEG6000混匀熔融液转入滴丸机的贮液筒 内,在保温80~85℃的条件下,控制滴速 ,一滴滴地滴入冷凝液中,待冷凝完全, 倾去冷凝液,收集滴丸,沥净和用滤纸除 去丸上的冷凝液,放置硅胶干燥器中(或自 然干燥),24h后,称重,计算收得率。
3.质量检查
0.030g 以下或 0.030g
±15
0.030g 以上~ 0.30g
±10
0.30g 以上
±7.5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描述滴丸的外观形状与重量。
2.记录滴丸的含量、重量差异限度 (或含量均匀度 )的数据与结果,计算 滴丸的收得率。
六、注意事项
(1)熔融液内的聚乙二醇与气泡必须除尽,才能使滴丸 呈高度分散状态且外形光滑。 (2)保温油浴用来控制贮液筒内熔融液的粘度,应以
度,起速效作用; 2.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3.降低剂量,减少毒副作用; 4.液态药物可制成固体制剂,便于应用; 5.具有缓释作用。 制备方法:1.熔融法
2.溶剂-熔融法 注意:对热易敏感的药物不宜制成滴丸。
常用的载体:
(1)水溶性:聚乙二醇 (PEG) 类,以PEG4000或6000 为宜。它们的熔点低 (55-60℃),毒性 较低,化学性质稳定 (在100℃以上才 分解)。能与多数药物配伍,具有良好 的水溶性,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能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 体中。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粘度逐渐 增大,可阻止药物分子聚集。
(1)外观:应呈球状,大小均匀,色泽一致。
(2)重量差异:取滴丸 20丸,精密称定总重量,求
得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丸重量。每
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
的滴丸不得多于 2丸,并不得有一丸超出限度一
倍。
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中国药典 2000年版二
部附录11页规定:
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