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丸剂和滴丸剂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丸剂:丸剂是指由细药粉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当的粘合剂或赋形剂制成的球形制剂。
丸剂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
中国最早医籍《内经》即有“四乌f骨一茹丸”的记载。
早期的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历代中医在临床上都广泛应用,成为品种繁多,制备精巧、理论趋于完善的一个大剂型。
中国古典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序言中指出,“药性宜丸者”和《御寒经》中说:“吃药者能祛风清凉,破积消痞”。
“苏慎良方”说:“毒大者必用丸”。
自汉晋以来,就有人提出“药到病除”和“药到病除”。
服用后,药丸在胃肠道内缓慢分解,逐渐释放药物,药效持久;有毒、剧烈和刺激性药物可延迟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上对慢性病或久病的治疗较为薄弱,病后要调和气血,服用避孕药。
丸剂制备时能容纳固体、半固体的药物,还可容纳粘稠性的液体药物;并可利用包衣来掩盖其不良臭味。
丸剂生产技术和设备较简单,亦适合基层医疗单位自制。
药片仍然有一些缺点,比如剂量大,尤其是对儿童。
生产过程长,污染机会多;操作不当影响崩解和疗效;另一方面,中成药丸的有效成分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丸剂按其制法,或赋形剂可分为如下几类:(1)根据制备方法的分类,塑料丸:是指将精细的药粉与适当的粘合剂混合制成软硬适中的塑料丸,再分为丸剂。
如蜜丸、膏丸、部分浓缩丸、蜡丸等。
泛制丸:系指以药物细粉用适宜的液体为粘合剂泛制成小球形的丸剂。
如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糊丸等。
滴丸法:这种方法也称为滴丸聚集法。
它是将主药与低熔点的脂肪基质或水溶性基质溶解并悬浮,乳化后滴入不溶于水的液体冷却剂中制成的药丸。
(2)按赋形剂分类:蜂蜜丸是指以蜂蜜为黏合剂,用细药粉制成的药丸。
根据大小和制备方法,可分为大蜂蜜丸、小蜂蜜丸和水蜂蜜丸,采用盘丸法制备。
一般适用于慢性病或调理气血的补药。
水丸:是指以细药粉为原料,以冷开水或酒、醋、蜂蜜、药汁等为黏合剂,按处方制成的小球状药丸。
中药新剂型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制药工业和新药开发的不断进展,我国中药制剂水平已从传统经验型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1 滴丸剂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
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已为人们所熟悉,该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
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目前已达到分子水平,减少了冰片用量,并由口服改为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因为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因而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
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经舌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3分钟起效,可迅速缓解心绞痛,解除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
临床资料表明,在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中,复方丹参滴丸可更有效地减少缺血发生次数,尤其是缩短心电图ST段下移的持续时间.且无头痛、头胀等副作用,为一种治疗冠心病ST段改变的有效药物。
2 膜剂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
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
黎国梓等研制了复方养阴生肌双层膜.底层(缓释层)以PV A(聚乙烯醇类)为成膜材料,因其融化慢,作用时间长,具长效作用;面层(速释层)以白及胶为成膜材料,因其在体液中熔化快,具速效作用,将二者制成双层膜,分别加入止痛消炎药物,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治疗口腔溃疡362例,有效率100%,疗效较好,深受欢迎。
贵州六枝大华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博性康速溶膜可有效杀灭常见性病及引起妇科疾病的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能有效防治各种阴道炎、宫颈炎。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精选2021版课件
5
1 .蜜丸
•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 在 0.5g (含 0.5g )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 0.5g 以下的称小蜜丸。 蜂蜜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 咳,滑肠通便,解毒防腐等作用,且富含营养,味道甜润, 故蜜丸能增加药物的滋补作用,矫正某些药物不良味道, 延缓药物的溶解吸收,使药效缓和持久。蜜丸主要用于制 作滋养补虚类品种或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如参茸卫生丸、 河车大造丸、柏子养心丸、乌鸡白凤丸等。此外,由于蜜 丸质软可以任意改成小粒服用或用水化开,还可用制一些 儿科丸药,如小儿至宝锭、妙灵丹、育婴金丹等。含有贵 重的、易挥发的药物,也可制成蜜丸,如牛黄清心丸、乌 鸡白凤丸等。
精选2021版课件
6
2 . 水蜜丸
•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 丸剂。一般适用于补益剂制成丸剂。水蜜 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 因制成后经过干燥,故含水量低、易保存 和服用,如补中益气丸、桂附地黄丸、百 合固金丸。
精选2021版课件
7
3 .水丸
• 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 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 剂。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 服,不易吸潮;一般较蜜丸崩解快,便于 吸收。一般适用于解表剂、清热剂、消导 剂等制成丸剂。如逍遥丸、牛黄上清丸、 防风通圣丸等。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的剂型日益丰 富,其剂型选则必须遵循三效 ( 速效、高效、长 效 ) 、三小 ( 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 ) 、五 方便 ( 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 ) 的 原则。
精选2021版课件
3
二、中成药的主要常用剂型
(一) 丸剂 1 蜜丸 2 水蜜丸 3 水丸 4 糊丸 5 蜡丸 6 浓缩丸
中药药剂学 第07章 丸剂

蜜丸常用作滋补药剂,或用于慢性 疾病的治疗。
第 三 节 蜜 丸
二、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1、蜂蜜的选择与要求:
2、蜂蜜的炼制:
⑴目的:
①除去悬浮性、不溶性杂质及蜡质;②杀灭微 生物,破坏酶;
③去除部分水分以增加粘性。
⑵炼制的方法:生蜜加水煮沸,过滤除杂,滤 液炼至规定规格。
⑶炼蜜的规格:
名称 温度
①嫩蜜 105~115℃ ②中蜜 116~118℃ ③老蜜 119~122℃
含水量 相对密度
18~20% 1.34 14~16% 1.37
<10% 1.34
粘性
注:冬季用老蜜,夏季用嫩蜜
高
三、蜜丸的制备
工艺流程:
原料的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及搓圆→ 干燥→整丸→质量检查→包装。
概
病的治疗。
述
② 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③ 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④ 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
⑤ 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 溶散时限难控制,易染菌。
二、丸剂的分类
㈠按制备方法分类
1、塑制丸
第
2、泛制丸
一
3、滴制丸
节
㈡按赋形剂分类
1、水丸
概
2、蜜丸
述
3、水蜜丸
4、浓缩丸
水
提高芳香挥发性药物消的痞稳除满定、性开,胃进或食制的作用。
成缓释制剂;
主治食积内停等证。
丸
③ 较易溶散,显效较快,较适用于 解表剂和消导剂;
④ 生产设备简单,可大量生产,但 工序长,易污染;
⑤ 成品中主药的含量及溶散时间较 难控制;
三、水丸的赋形剂
⑴水
⑵酒: 常用黄酒(含醇量12%~15%)
第五章 2,3-滴丸和中药丸剂

六、应用实例
1.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 处方 氯霉素 15 g 吐 温-80 适量 PEG-6000 45 g 制备 滴丸200丸
按照处方量投入PEG-6000,加热使之熔化成液体, 投入药物和适量的吐温-80搅拌,溶液溶解至澄明,放 臵滴丸装臵中滴制,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完毕,静臵 半小时,收集滴丸,用毛边纸吸去黏附于滴丸的冷凝 液,干燥即得。
四、影响滴丸丸重与圆整度的因素 1.影响丸重的因素 制备滴丸时药液自滴管口自然滴出,液滴的重 量即是丸重。丸重与滴管的口径和药液的表面张力 有关。 在药液的温度和滴速不变的情况下,滴管口的半 径是决定丸重的主要因素。 理论丸重=2πrσ,其中r是滴管口半径、σ是药液的 表面张力。
程滴 示丸 意形 图成 过
中药丸特点: 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 受潮;作用缓和持久;服用方便;生产设备简单、 方法简便。 中药丸剂中成分绝大部分是植物性粉末,粉末中有效成 分被包裹在尚未击破的细胞内。中药丸剂口服后经崩解, 在消化道内扩散、溶出、吸收,故药效持久,特别适用 于治疗慢性疾患和营养调理的药物 缺点:服用量较大、小儿吞服困难、生物利用度 低,难以达到《中国药典》的要求等。
(3)植物油 不溶于水、乙醇,溶于苯、乙醚、氯仿、液状石蜡等。 常用的有玉米油、麻油、花生油等。黏度38~43mm2/s, 相对密度0.92。表面张力约0.035N/m,玉米油的表面 张力较低,约0.021N/m,有利于滴丸成形, (4)水溶液 水也常用做滴丸的冷却液。比重约为1,制备滴丸时, 可根据需要。加入盐或醇调节其比重,或根据处方的 需要,调节其pH值,使之有利于成丸
③应选择处方及冷却液,选择不当会造成液滴在冷却液 中溶散或不成形;
④液滴大小不同,比表面积不同,单位重量的小丸面积 大,成形力大,因此小丸的成形圆整度比大丸好,小丸 在70mg左右圆整度优于大丸。
中药丸剂生产—滴丸剂制备(中药制剂技术课件)

离现场;
清场结束后,由QA员检查,合格后,发清场合格证。
滴丸制备
●滴丸认知 ●滴丸生产工艺●苏冰滴丸
滴丸制备
滴丸认知
滴丸制备
(一)定义、特点
1、定义 滴丸剂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的方法混匀后,
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滴丸制备
(一)定义、特点
2、特点
滴制法,制滴丸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丸的工序少、生产周期短,生产自动化程序高,劳动强度低, 劳动生产效率高
每次滴制完成后,首先关闭加热和制冷系统:观察系统内滴丸全3部流出后 ,再关闭冷却循环系统、防止滴丸残留。 2
每次滴制完成后必须清除残留物质,同时清洗与滴制物固化前接触过的所 有管道容器,冷却液过滤网。
滴丸制备
3 清场操作
滴制结束后,切断滴丸机的电源,及时更换状态标志;
将已制好的滴丸装入洁净容器内,附标志,注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操作人
节约辅料,成本低。
剂量准确,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所以剂量准确。
滴丸制备
(一)定义、特点
2、特点
除可供口服外,还可适应耳部。
某些液体药物可用滴制法制成固体滴丸 可代替肠溶衣,发挥蜡丸特点,选用硬脂酸钠,虫胶等肠溶性 基质而直接制成肠溶性滴丸
滴制法制丸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滴丸制备
3
检查盛装容、器具清洁,容器外无原有的2任何标记,符合要求;
根据《批生产指令》挂贴标有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批量等的“正在生
产”标示;
滴丸机开机,检查是否清洁,安全开关是否闭合,运行是否顺畅。
滴丸制备
2 生产操作
首先开启冷却液泵再打开制冷机,同时打开所需的加热装置,当所需的温 度达到稳定值后将达到滴制状态的滴制物质加入到滴制罐内,同时调整冷却 柱液面与滴嘴的间隙,间隙的调整是保证滴丸质量的关键,
中药剂型

滴丸剂
滴丸剂是将药物溶解、乳化或 混悬于适宜的熔融基质中,通过适 宜的滴管滴人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滴液收缩 成球状。并冷却凝固面成的颗粒状 剂型。此制型是在中药丸剂的基础 上发展、改良而来的,具有表面积 大、落出速度快、胃肠刺激作用小
茶剂
茶剂是由药物粗粉和黏合剂混合制 成的固体制剂,通常制成小方块形或长 方形,亦可制成圆饼状或颗粒状。用时 置于有盖的适宜容器中,以沸水泡汁代 茶服用,故称茶剂。
软胶囊是将油状药物、药物溶液 或药物混悬液、糊状物甚至药物粉末 定量压注并包封于胶膜内,形成大小 、形状各异的密封胶囊,如藿香正气 软胶囊。软胶囊制剂多用于非水溶性 、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易氧化
片剂
片剂是将药物经粉碎加工或提炼 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状剂型 ,是现代常用剂型之一。
特点是剂量准确、体积小、服用 方便、便于携带。如复方丹参片、牛 黄解毒片等。但传统片剂加工时需加 入黏合剂,且压片时药物被挤紧,使 药片的表面积大减,因此,在胃内的 溶解慢,如再加糖衣则使溶解时间更
中药配方颗粒既能体现中医辨证 论治的精髓,实现个体化给药,又不 需煎煮,即冲即服,携带方便,与中
口服液
中药口服液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 剂提取,经精制而成的,供内服的液 体制剂。
特点是剂量较少,吸收较快,服用 方便,口感适宜。适用于保健和体虚 滋补之用,如人参蜂王浆口服液、杞 菊地黄口服液等。
糖浆剂
散剂可分为内服与外用两种。 内服散剂又分两种:一种质地较细 ,可直接冲服,如七厘散;另一种
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 ,撒布或调敷患处,作局部治疗用 ,如生肌散,喉科的冰硼散、喉风 散等。
丸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末,用 蜂蜜或水、米糊、面糊、酒、醋、 药汁等作为赋型剂而制成的圆形固 体剂型。
丸剂、滴丸剂与微丸

十五章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制剂,一般供口服用。
丸剂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中药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三类。
一般丸剂就指中药丸剂。
第一节中药丸剂一、含义、分类与特点系指中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等辅料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
根据所用赋形剂与制法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如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 中药) 等:1 .蜜丸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2 .水蜜丸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3 .水丸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 或以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 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4 .糊丸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面糊或米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5 .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又可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
6 .微丸( 中药) 将普通的各类中药丸剂制成直径小于2 .5mm 的小丸,称为微丸( 中药) ,与下述的西药微丸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
但自从片剂、胶囊剂等日益广泛的使用,丸剂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目前西方国家巳很少使用。
而我国的丸剂在市售成药中仍占较大比重,《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载中药丸剂211 种,可见至今仍广为应用。
但中药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有待于改进。
近年来,随着制丸设备、制丸技术的发展和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丸剂的体积可以大幅度的减小,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为了制成缓释、控释制剂,许多西药被制成微丸的形式,从而给中药丸剂这一古老剂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中药丸剂的辅料中药丸剂的主体由药材粉末组成的,因此,所加人的辅料赋形剂主要是一些润湿剂、粘合剂、吸收剂或稀释剂,从而有助于丸剂的成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润湿剂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水:纯化水,能润湿药粉中黏液质、糖及胶类,
诱发药粉的黏性。
2.酒:用白酒和黄酒。能溶解药材中的树脂、油
脂而增加药材细粉的黏性,但黏性比经水润湿后 的黏性程度低。酒兼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具有舒 筋活血功效的丸剂常用酒作润湿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米糊或面糊:以黄米、糯米、小麦及神曲等
的细粉制成的糊,用量为药材细粉的40%左右, 可用调糊法、煮糊法、冲糊法制备。制得的丸 剂一般较坚硬,胃内崩解较慢,常用于含毒剧 药和刺激性药物的制丸。
3.药材清膏:植物性药材浸出。粘性较强。 4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 为黏合剂或润湿剂制成(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浓 缩水蜜丸)。
(6)中药微丸:直径小于2.5mm。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按制法不同分类
(1)泛制丸 (2)塑制丸 (3)滴制丸
(三)丸剂的特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蜂蜜使用前必须加热炼制成炼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炼蜜的三种规格
①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8-20% 左右,相对密度在1.34左右
②中蜜:蜂蜜加热至116-118℃,含水量在14-16% 左右,相对密度在1.37左右
③老蜜:蜂蜜加热至119-122℃,含水量在10%以 下,相对密度在1.40左右
2.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配料
按处方将已炮制合格的药材称好、配齐。通过 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后备用。
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 最细粉。
(2)合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合药:将已混合均匀的药粉,加入适量炼蜜,充分混匀, 使成软硬适宜、可塑性好的丸块的操作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操作时,生蜜加热沸腾至颜色无太大改变,沾取 炼蜜略有黏性,为嫩蜜;适用于黏性较强的药粉 制丸;
加热沸腾至颜色呈浅红棕色,沾取炼蜜拉丝约 0.5~1cm,为中蜜,适用于黏性适中的药粉制丸;
加热沸腾至颜色为 红棕色,沾取炼蜜拉丝约 2~3cm,为老蜜,适用于黏性较差的药粉制丸。
生物污染而生霉变质。
二、中药丸剂的辅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黏合剂
1.蜂蜜
(1)概述
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具有滋补、润肺 止咳、润肠通便、解毒调味的功效。其中的还 原糖还可防止药物氧化。
生蜂蜜中含有杂质、酶及较多的水分,黏性不 足,成丸易虫蛀和生霉变质,服用后会产生泻 下等副作用。
3.醋:常用米醋。具有散瘀止痛功效的丸剂常用
醋作润湿剂。醋有助于碱性成分的溶解,提高药 效。
4.水蜜:一般以炼蜜1份加水3份稀释而成,兼具
润湿与黏合作用。
5.药汁:处方中不易制粉的药材煎汁或榨汁。
(三)吸收剂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将处方中出粉量高的药材制成细粉,作为浸出物、 挥发油的吸收剂。
(二)泛制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影响丸块质量的因素有:
①炼蜜的程度:应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粉末粗细、含 水量高低、当时的气温及湿度,决定所需黏合剂的黏性 强度,炼制蜂蜜。蜜过嫩则粉末黏合不好,丸粒表面不 光滑;过老则丸块发硬,难以搓圆。
②下蜜温度:应根据处方中药物性质而定。除另有规定外, 炼蜜应趁热加入药粉中;处方中含有树脂类、胶类及挥 发性成分药物时,炼蜜应在60℃左右加入。
(4)成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①小量生产
可将丸条等量截切后用搓丸板作圆周运动使丸 粒搓圆;或用带沟槽的切丸板分割、搓圆。
②大量生产
滚筒式轧丸机
中药自动制丸机:全封闭操作,一次成丸无需 筛选,无需二次整形。
切丸板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自动制丸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蜜丸: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每丸重量在0.5g(含
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 小蜜丸]。
(2)水蜜丸: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 (3)水丸:以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
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
(4)糊丸:以面糊或米糊为黏合剂制成。 (5)浓缩丸: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物的清膏或浸膏,
③用蜜量:影响丸块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比例是 1:1~1:1.5。主要取决于药粉的性质、气候季节、合药方 法等。
(3)搓丸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丸块软材制成后必须放置一定时间,是炼蜜渗 透到药粉内,诱发丸块的黏性和可塑性,有利 于搓条和成丸。
丸条一般要求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缝, 内面充实而无空隙,以便分粒和搓圆。
也可用惰性无机物,如氢氧化铝、碳酸钙、甘油 磷酸钙、氧化镁或碳酸镁等。
三、中药丸剂的制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塑制法
1.概述
将药材粉末与适宜的辅料(主要是润湿剂或黏 合剂)混合制成可塑性的丸块,再经搓条、分 割及搓圆制成丸剂。
工艺流程:
辅料
药物粉末
制软材→制丸块→制丸条→
分割、搓圆→质量检查→包装
1.优点
(1)释药缓慢,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较化学药小; (2)能较多地容纳半固体或液体药物; (3)贵重、芳香剂不宜久煎的药物宜制成丸剂使用; (4)包衣丸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的稳
定性、增加美观; (5)制法简便,所需设备较简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缺点
(1)服用量大、小儿吞服困难、不适合急症用药; (2)生物利用度较低; (3)质量标准不完善,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 (4)制作技术不当时,其溶散时限难以控制,易受微
第一节 中药丸剂
一、概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丸剂的概念
中药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 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 形制剂。
丸剂的品种在《中国药典》现行版中药成 方制剂中约占40%,比例最大。
(二)丸剂的分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按所使用的辅料不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