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丸剂与滴丸剂
中成药的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是指在我国传统药物中,通过连续几代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疾病防治和调理平衡的中药制剂。
根据药物用途和制剂形式的不同,中成药有各种剂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剂型。
1.散剂:散剂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细粉形式的制剂。
病人根据医生的建议,根据实际需要冲服或外用,常用于病人自行配置中药汤剂。
2.散剂复方:散剂复方是由多种中草药混合研磨而成的制剂,用于疾病的治疗或调理。
多用于冲服或配制成中药汤剂。
如“银翘解毒片”。
3.丸剂:丸剂是用中草药制成的圆球形的制剂,常见的有水丸和酒丸两种。
水丸主要用于煎服,放入开水中溶解后服用;酒丸一般用于直接吞服。
如“人参丸”。
4.膏方:膏方是将中草药熬煮而成的软膏状制剂,外用于皮肤病患者,常见的有膏、膏剂、软膏等。
如“黄连膏”。
5.滴丸剂:滴丸剂是将中草药煎煮浓缩、蒸馏后制成丸剂,外表酷似小药丸。
多数以片剂形式出售,用于口服。
如“曲克丸”。
6.糖浆剂:糖浆剂是将中草药的水煎液加入糖、蜂蜜等成分制成的粘稠液体剂型。
通常通过口服,常见的有口服液糖浆剂和儿童糖浆剂。
如“板蓝根颗粒”。
7.片剂:片剂是把煎剂净浓缩后制成小片状的剂型。
片剂多用于口服,多数常见于一些成人用中成药。
如“小柴胡颗粒片”。
8.眼药水:眼药水是中成药制剂的一种,用于眼部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常见的有清肝明目的中成药眼药水。
如“黄芩素滴眼液”。
9.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草药用胶囊进行包装,方便口服。
胶囊剂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剂型一般为粉剂或微丸。
如“参苏软胶囊”。
10.贴剂:贴剂是将中草药制成贴剂,用于贴在病人的身体部位达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常见的贴剂有止痛贴、麻黄贴等。
如“风寒感冒贴”。
中成药剂型多样,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剂型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功效。
在合理使用和遵医嘱的前提下,中成药剂型对于疾病治疗和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新剂型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制药工业和新药开发的不断进展,我国中药制剂水平已从传统经验型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1 滴丸剂滴丸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
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
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已为人们所熟悉,该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
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目前已达到分子水平,减少了冰片用量,并由口服改为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因为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因而具有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
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经舌粘膜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3分钟起效,可迅速缓解心绞痛,解除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
临床资料表明,在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中,复方丹参滴丸可更有效地减少缺血发生次数,尤其是缩短心电图ST段下移的持续时间.且无头痛、头胀等副作用,为一种治疗冠心病ST段改变的有效药物。
2 膜剂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科、烧伤科、皮肤科及妇科等,—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
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
黎国梓等研制了复方养阴生肌双层膜.底层(缓释层)以PV A(聚乙烯醇类)为成膜材料,因其融化慢,作用时间长,具长效作用;面层(速释层)以白及胶为成膜材料,因其在体液中熔化快,具速效作用,将二者制成双层膜,分别加入止痛消炎药物,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治疗口腔溃疡362例,有效率100%,疗效较好,深受欢迎。
贵州六枝大华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博性康速溶膜可有效杀灭常见性病及引起妇科疾病的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能有效防治各种阴道炎、宫颈炎。
中药丸剂和滴丸剂

(二)润湿剂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水:纯化水,能润湿药粉中黏液质、糖及胶类,
诱发药粉的黏性。
2.酒:用白酒和黄酒。能溶解药材中的树脂、油
脂而增加药材细粉的黏性,但黏性比经水润湿后 的黏性程度低。酒兼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具有舒 筋活血功效的丸剂常用酒作润湿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米糊或面糊:以黄米、糯米、小麦及神曲等
的细粉制成的糊,用量为药材细粉的40%左右, 可用调糊法、煮糊法、冲糊法制备。制得的丸 剂一般较坚硬,胃内崩解较慢,常用于含毒剧 药和刺激性药物的制丸。
3.药材清膏:植物性药材浸出。粘性较强。 4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 为黏合剂或润湿剂制成(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浓 缩水蜜丸)。
(6)中药微丸:直径小于2.5mm。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按制法不同分类
(1)泛制丸 (2)塑制丸 (3)滴制丸
(三)丸剂的特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生蜂蜜使用前必须加热炼制成炼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炼蜜的三种规格
①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8-20% 左右,相对密度在1.34左右
②中蜜:蜂蜜加热至116-118℃,含水量在14-16% 左右,相对密度在1.37左右
③老蜜:蜂蜜加热至119-122℃,含水量在10%以 下,相对密度在1.40左右
2.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配料
按处方将已炮制合格的药材称好、配齐。通过 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后备用。
中药药剂学-丸剂

一、丸剂概述
一、含义: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Biblioteka 他 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似球形制剂。
二、特点:
1、传统丸剂药效作用迟换 2、新型丸剂起效作用快 3、缓和某些药物毒性作用 4、减缓药物成分挥发或掩盖异味 5、有部分缺点 (服用量大、小儿服用困难)
二、分类
1、水丸 2、蜜丸 3、浓缩丸&水密丸 4、糊丸&蜡丸 5、微丸 6、滴丸
原料药 提取纯化
熔 融
滴 制
洗 丸
干 燥
选 丸
包
装
成 品
基质
三、丸剂的包衣
1、目的:1)掩盖臭味异味,使丸面光滑美观、易吞服。 2)防潮吸湿及虫蛀 3)首先发挥药效 4)减小对胃刺激、指定融化地点 2、种类 1)药物衣 2)保护衣 3)肠溶衣 3、包衣方法 1)原材料处理:包衣材料需粉碎成极细的粉末 2)粘合剂:10%至20%的阿拉伯胶浆或糯米粉糊、单糖浆 3)方法:泛制法
谢谢观赏
第七组+八组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四、包装与存储
1、包装 1)小丸常用玻璃瓶、塑料瓶、瓷瓶等包装,内填棉花、纸等物品并以铝塑 薄 膜封口,或软木塞浸腊。 2)蜜丸应先用蜡纸包裹,装于腊浸过的纸盒内。 3)腊壳包装 2、贮存 丸剂应密封贮藏。蜡丸应密封并置于阴凉干燥处贮藏。滴丸应密封贮藏。
第十六章 胶囊剂
胶囊剂
1、胶囊剂:原料药物经过适宜方法处理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 封于软质胶囊中的制剂。 2、特点:1)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2)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4)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3)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5)利于识别 3、分类: 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 4、质量要求与检查 1)形状:不得有黏结、变形、渗漏、囊壳破裂;内容物应干燥疏松。 2)水分:<9.0%(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时不检查水分) 3)装量:装量差异限度应在标示装量的+-10%以内,超出装量差 异限度的不得多于两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量两倍。 4)崩解时限:硬胶囊<1小时,软胶囊<0.5小时
第五章 2,3-滴丸和中药丸剂

六、应用实例
1.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 处方 氯霉素 15 g 吐 温-80 适量 PEG-6000 45 g 制备 滴丸200丸
按照处方量投入PEG-6000,加热使之熔化成液体, 投入药物和适量的吐温-80搅拌,溶液溶解至澄明,放 臵滴丸装臵中滴制,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完毕,静臵 半小时,收集滴丸,用毛边纸吸去黏附于滴丸的冷凝 液,干燥即得。
四、影响滴丸丸重与圆整度的因素 1.影响丸重的因素 制备滴丸时药液自滴管口自然滴出,液滴的重 量即是丸重。丸重与滴管的口径和药液的表面张力 有关。 在药液的温度和滴速不变的情况下,滴管口的半 径是决定丸重的主要因素。 理论丸重=2πrσ,其中r是滴管口半径、σ是药液的 表面张力。
程滴 示丸 意形 图成 过
中药丸特点: 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 受潮;作用缓和持久;服用方便;生产设备简单、 方法简便。 中药丸剂中成分绝大部分是植物性粉末,粉末中有效成 分被包裹在尚未击破的细胞内。中药丸剂口服后经崩解, 在消化道内扩散、溶出、吸收,故药效持久,特别适用 于治疗慢性疾患和营养调理的药物 缺点:服用量较大、小儿吞服困难、生物利用度 低,难以达到《中国药典》的要求等。
(3)植物油 不溶于水、乙醇,溶于苯、乙醚、氯仿、液状石蜡等。 常用的有玉米油、麻油、花生油等。黏度38~43mm2/s, 相对密度0.92。表面张力约0.035N/m,玉米油的表面 张力较低,约0.021N/m,有利于滴丸成形, (4)水溶液 水也常用做滴丸的冷却液。比重约为1,制备滴丸时, 可根据需要。加入盐或醇调节其比重,或根据处方的 需要,调节其pH值,使之有利于成丸
③应选择处方及冷却液,选择不当会造成液滴在冷却液 中溶散或不成形;
④液滴大小不同,比表面积不同,单位重量的小丸面积 大,成形力大,因此小丸的成形圆整度比大丸好,小丸 在70mg左右圆整度优于大丸。
中药丸剂生产—滴丸剂制备(中药制剂技术课件)

离现场;
清场结束后,由QA员检查,合格后,发清场合格证。
滴丸制备
●滴丸认知 ●滴丸生产工艺●苏冰滴丸
滴丸制备
滴丸认知
滴丸制备
(一)定义、特点
1、定义 滴丸剂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的方法混匀后,
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滴丸制备
(一)定义、特点
2、特点
滴制法,制滴丸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丸的工序少、生产周期短,生产自动化程序高,劳动强度低, 劳动生产效率高
每次滴制完成后,首先关闭加热和制冷系统:观察系统内滴丸全3部流出后 ,再关闭冷却循环系统、防止滴丸残留。 2
每次滴制完成后必须清除残留物质,同时清洗与滴制物固化前接触过的所 有管道容器,冷却液过滤网。
滴丸制备
3 清场操作
滴制结束后,切断滴丸机的电源,及时更换状态标志;
将已制好的滴丸装入洁净容器内,附标志,注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操作人
节约辅料,成本低。
剂量准确,主药在基质中分散均匀,所以剂量准确。
滴丸制备
(一)定义、特点
2、特点
除可供口服外,还可适应耳部。
某些液体药物可用滴制法制成固体滴丸 可代替肠溶衣,发挥蜡丸特点,选用硬脂酸钠,虫胶等肠溶性 基质而直接制成肠溶性滴丸
滴制法制丸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提高某些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滴丸制备
3
检查盛装容、器具清洁,容器外无原有的2任何标记,符合要求;
根据《批生产指令》挂贴标有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批量等的“正在生
产”标示;
滴丸机开机,检查是否清洁,安全开关是否闭合,运行是否顺畅。
滴丸制备
2 生产操作
首先开启冷却液泵再打开制冷机,同时打开所需的加热装置,当所需的温 度达到稳定值后将达到滴制状态的滴制物质加入到滴制罐内,同时调整冷却 柱液面与滴嘴的间隙,间隙的调整是保证滴丸质量的关键,
中药丸剂基础知识

中药丸剂基础知识一、丸剂的类型中药丸剂是指将药材细粉或提取物加入适当黏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药物成分,中药丸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蜜丸: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通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调理身体。
2.蜡丸: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常用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
3.水丸:以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通常用于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常见病。
4.浓缩丸:将药材提取物浓缩后制成的丸剂,具有剂量小、药效高等特点。
5.滴丸:以液滴形式制成的丸剂,具有快速溶出、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二、丸剂的制备丸剂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药材,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
2.细粉制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通过筛网进行筛选。
3.赋形剂选择:根据药物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赋形剂,如蜜、蜡、水等。
4.制丸:将药粉与赋形剂混合均匀,制成球形丸剂。
5.干燥:将制好的丸剂进行干燥处理,以保持其稳定性。
6.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丸剂进行质量检测,如外观、重量、药效等。
三、丸剂的质量标准为了保证丸剂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主要标准包括:1.外观: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无裂痕、毛边等现象。
2.气味:符合药材本身的气味,无异味或异臭。
3.重量:每颗丸剂的重量应符合规定要求,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4.药效:经检测,丸剂的药效应符合预期要求。
四、丸剂的服用方法服用丸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用量适中:根据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
不要超量或减量。
2.用水送服:一般用温开水送服,不要用饮料或茶水。
3.服药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如餐前、餐后、睡前等。
4.注意温度:不要将丸剂放在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药效。
5.特殊用法:有些丸剂需要特殊服用方法,如溶解释放后服用等,应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操作。
五、丸剂的药理作用丸剂的药理作用主要根据组成药物的药理作用而定,其作用特点与药物成分及其比例有关。
丸剂、滴丸剂与微丸

十五章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丸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制剂,一般供口服用。
丸剂的种类较多,主要有中药丸剂、滴丸剂与微丸三类。
一般丸剂就指中药丸剂。
第一节中药丸剂一、含义、分类与特点系指中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等辅料制成的球形固体制剂。
根据所用赋形剂与制法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如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 中药) 等:1 .蜜丸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2 .水蜜丸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3 .水丸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 或以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 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4 .糊丸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面糊或米糊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5 .浓缩丸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中药丸剂( 根据所用粘合剂不同,又可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
6 .微丸( 中药) 将普通的各类中药丸剂制成直径小于2 .5mm 的小丸,称为微丸( 中药) ,与下述的西药微丸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其特点在于:作用持久、缓和,比散剂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可通过包衣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和防止氧化、变质、受潮;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因延缓吸收而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
但自从片剂、胶囊剂等日益广泛的使用,丸剂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目前西方国家巳很少使用。
而我国的丸剂在市售成药中仍占较大比重,《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载中药丸剂211 种,可见至今仍广为应用。
但中药丸剂一般服用量较大,有待于改进。
近年来,随着制丸设备、制丸技术的发展和新辅料的开发,中药丸剂的体积可以大幅度的减小,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为了制成缓释、控释制剂,许多西药被制成微丸的形式,从而给中药丸剂这一古老剂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中药丸剂的辅料中药丸剂的主体由药材粉末组成的,因此,所加人的辅料赋形剂主要是一些润湿剂、粘合剂、吸收剂或稀释剂,从而有助于丸剂的成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丸板
中药自动制丸机
(二)泛制法
1.概述
将药物粉末与润湿剂或黏合剂交替加入适宜的 设备内,使药丸逐层增大的方法。 工艺流程:
药物粉末 起模→成丸→盖面→选丸、 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辅料
2.过程
(1)原料处理
按要求将处方中药材粉碎成细粉,过五号筛或 六号筛,混合均匀;需制成药汁的药材应按规 定处理。
(3)搓丸条
丸块软材制成后必须放臵一定时间,是炼蜜渗 透到药粉内,诱发丸块的黏性和可塑性,有利 于搓条和成丸。 丸条一般要求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缝, 内面充实而无空隙,以便分粒和搓圆。
(4)成丸
①小量生产 可将丸条等量截切后用搓丸板作圆周运动使丸 粒搓圆;或用带沟槽的切丸板分割、搓圆。 ②大量生产 滚筒式轧丸机 中药自动制丸机:全封闭操作,一次成丸无需 筛选,无需二次整形。
1. 药物高度分散在基质中,溶出快,药效迅速, 生物利用度高。 2. 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制剂,便于携带、贮存。 3. 药物被基质包裹后,减少与空气的接触,提高 稳定性。 4. 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质量稳定、剂量准确; 工艺周期短、生产效率高;车间无粉尘,利于 劳动保护。 5. 给药途径广泛,制成缓控释。 6. 但目前可使用的基质、冷凝液品种很少,每丸 含药量少(丸重<100mg),仅适于剂量小的药 物,使该剂型应用受限。
(2)起模
将部分药粉制成大小适宜丸模的操作过程,是 制备水丸的关键环节。 将少许药物粉末臵泛丸匾或转动的包衣锅内, 喷刷少量水或其他润湿剂,使药粉黏结形成小 粒,再喷水、撒粉,配合揉、撞翻等的泛丸动 作,反复多次,使体积逐渐增大形成直径 0.5~1mm的圆形小颗粒,经过筛分等即得丸模。
(3)成型
(三)滴丸生产举例
芸香油滴丸
四、滴丸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
(一)质量检查
1. 外观 2. 重量差异 3. 溶散时限
(二)包装与储存
滴丸剂包装应严密,一般采用玻璃瓶或瓷瓶包 装,亦有用铝塑复合材料等包装的。 除另有规定外,滴丸剂应密封储存,防止受潮、 发霉、变质。
第一节 中药丸剂
一、概述
(一)丸剂的概念
中药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 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 形制剂。 丸剂的品种在《中国药典》现行版中药成 方制剂中约占40%,比例最大。
(二)丸剂的分类
1.按所使用的辅料不同分类
(1)蜜丸: 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每丸重量在0.5g(含
(三)吸收剂
将处方中出粉量高的药材制成细粉,作为浸出 物、挥发油的吸收剂。 也可用惰性无机物,如氢氧化铝、碳酸钙、甘 油磷酸钙、氧化镁或碳酸镁等。
三、中药丸剂的制备
(一)塑制法
1.概述
将药材粉末与适宜的辅料(主要是润湿剂或黏 合剂)混合制成可塑性的丸块,再经搓条、分 割及搓圆制成丸剂。 工艺流程:
(2)炼蜜的三种规格
①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8-20% 左右,相对密度在1.34左右 ②中蜜:蜂蜜加热至116-118℃,含水量在14-16% 左右,相对密度在1.37左右 ③老蜜:蜂蜜加热至119-122℃,含水量在10%以 下,相对密度在1.40左右
操作时,生蜜加热沸腾至颜色无太大改变,沾 取炼蜜略有黏性,为嫩蜜;适用于黏性较强的 药粉制丸; 加热沸腾至颜色呈浅红棕色,沾取炼蜜拉丝约 0.5~1cm,为中蜜,适用于黏性适中的药粉制丸; 加 热 沸 腾 至 颜 色 为 红 棕 色 , 沾 取 炼 蜜 拉 丝 约 2~3cm,为老蜜,适用于黏性较差的药粉制丸。
将丸模逐渐加大至接近成品的操作。
(4)盖面
将成型后的丸剂经过筛选,剔除过大或过小的 丸粒,臵于包衣锅内转动,加入留出的药粉或 清水或浆头继续滚动至丸面光洁、色泽一致、 外形圆整。
(5)干燥
水蜜丸、水丸、浓缩水蜜丸和浓缩水丸均应在 80℃以下进行干燥;含挥发性成分或淀粉较多 的丸剂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不宜加热干燥 的应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进行干燥。
2.米糊或面糊:以黄米、糯米、小麦及神曲等的
细粉制成的糊,用量为药材细粉的40%左右,可 用调糊法、煮糊法、冲糊法制备。
3.药材清膏:植物性药材浸出。 4.糖浆: 用蔗糖糖浆或液体葡萄糖,既具黏性,
又具还原作用,适于黏性弱、易氧化药物的制丸。
(二)润湿剂
1.水: 纯化水,能润湿药粉中黏液质、糖及胶类,
2.要求
(1)安全无害,或虽有毒性,但易于除去; (2)与药物和基质不相混溶、不起化学反应; (3)有适宜的相对密度,一般应略高于或略低于 滴丸的相对密度,使滴丸(液滴)缓缓上浮 或下沉,便于充分凝固,丸形圆整。
3.种类
水溶性基质可用液状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 等。 非水溶性基质可用水、不同浓度的乙醇、酸性 或碱性水溶液等。 新型冷凝液:二甲基硅油、玉米油。
2.缺点
(1)服用量大、小儿吞服困难、不适合急症用药; (2)生物利用度较低; (3)质量标准不完善,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 (4)制作技术不当时,其溶散时限难以控制,易受 微生物污染而生霉变质。
二、中药丸剂的辅料
(一)黏合剂
1.蜂蜜
(1)概述
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具有滋补、润肺 止咳、润肠通便、解毒调味的功效。其中的还 原糖还可防止药物氧化。 生蜂蜜中含有杂质、酶及较多的水分,黏性不 足,成丸易虫蛀和生霉变质,服用后会产生泻 下等副作用。 生蜂蜜使用前必须加热炼制成炼蜜。
(6)中药微丸:直径小于2.5mm。
2.按制法不同分类
(1)泛制丸 (2)塑制丸 (3)滴制丸
(三)丸剂的特点
1.优点
(1)释药缓慢,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较化学药 小; (2)能较多地容纳半固体或液体药物; (3)贵重、芳香剂不宜久煎的药物宜制成丸剂使用; (4)包衣丸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增加美观; (5)制法简便,所需设备较简单。
二、基质与冷凝液
(一)基质
1.要求
(1)与药物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药物的疗效 与检测; (2)熔点较低,在60~160℃条件下能熔化成液体, 遇骤冷又能冷凝为固体,与药物混合后仍能 保持以上物理性状; (3)对人体无害。
滴丸剂中除药物以外的 赋形剂
2.种类
(1)水溶性基质
聚乙二醇类、泊洛沙姆、硬脂酸聚烃氧(40) 酯、硬脂酸钠、甘油明胶等。 (2)非水溶性基质(脂肪性基质)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 等。
诱发药粉的黏性。 2.酒: 用白酒和黄酒。能溶解药材中的树脂、油 脂而增加药材细粉的黏性,但黏性比经水润湿 后的黏性程度低。酒兼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具 有舒筋活血功效的丸剂常用酒作润湿剂。 3.醋: 常用米醋。具有散瘀止痛功效的丸剂常用 醋作润湿剂。醋有助于碱性成分的溶解,提高 药效。 4.水蜜: 一般以炼蜜1份加水3份稀释而成,兼具 润湿与黏合作用。 5.药汁:处方中不易制粉的药材煎汁或榨汁。
三、滴丸剂的制备
(一)工艺流程、设备及操作
1.工艺流程
2.设备及操作
(二)滴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配方、滴制温度、滴制速度、冷凝 剂的选择、滴距、滴头口径、冷凝柱高度等等。 目前工艺研究中多用正交实验法和均匀设计法, 采用成形性、丸重变异系数、外观质量(圆整 度)和硬度等几项指标来评定工艺的优劣,进 行工艺优选。
3.选用原则
应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则,尽可能选用与 药物极性或溶解度相近的基质。 在实际应用中,也有采用水溶性与非水溶性基 质的混合物作为滴丸的基质,如PEG6000与硬 脂酸混合。
(二)冷凝液
1.概述
不是滴丸剂的组成部分,但参与滴丸剂制备中 的一个工艺过程。 作用:用于冷却滴出的液滴,使之收缩冷凝成 为滴丸的液体。 如果处理不当,仍可能产生毒性。
第二节 滴丸剂
一、概述
(一)滴丸剂的概念及发展
滴丸剂: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 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在基质中,再滴入 互不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由于表面张 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 主要供口服,亦可供外用和眼、耳、鼻、直肠、 阴道等局部使用。
(二)滴丸剂的特点
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 小蜜丸]。
(2)水蜜丸: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 (3)水丸: 以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
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
(4)糊丸:以面糊或米糊为黏合剂制成。 (5)浓缩丸: 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物的清膏或浸膏,
与适宜的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水和蜂蜜 为黏合剂或润湿剂制成(浓缩水丸、浓缩蜜丸、浓 缩水蜜丸)。
(6)筛选
保证丸粒圆整、大小均匀、丸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储 存
(一)质量检查
1. 外观 2. 水分 3. 重量差异 4. 装量差异 5. 溶散时限 6. 微生物限度
(二)丸剂的包装储存
大、小蜜丸及浓缩丸常装于塑料球壳内,壳外 再用蜡层固封或用蜡纸包裹,装于蜡浸过的纸 盒内,盒外再浸蜡,密封防潮。大蜜丸也可选 用泡罩式铝塑材料包装。 含芳香挥发性或贵重细料药可采用蜡壳固封, 再装入金属、帛或纸盒中。 除另有规定外,丸剂应密封储存,蜡丸应密封 并臵阴凉干燥处储存。
药物粉末 制软材→制丸块→制丸条→ 分割、搓圆→质量检查→包装 辅料
2.过程
(1)配料
按处方将已炮制合格的药材称好、配齐。通过 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后备用。 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 最细粉。
(2)合药
合药:将已混合均匀的药粉,加入适量炼蜜,充分混匀, 使成软硬适宜、可塑性好的丸块的操作过程。 影响丸块质量的因素有: ①炼蜜的程度:应根据处方中药材的性质、粉末粗细、含 水量高低、当时的气温及湿度,决定所需黏合剂的黏性 强度,炼制蜂蜜。蜜过嫩则粉末黏合不好,丸粒表面不 光滑;过老则丸块发硬,难以搓圆。 ②下蜜温度:应根据处方中药物性质而定。除另有规定外, 炼蜜应趁热加入药粉中;处方中含有树脂类、胶类及挥 发性成分药物时,炼蜜应在60℃左右加入。 ③用蜜量:影响丸块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比例是 1:1~1:1.5。主要取决于药粉的性质、气候季节、合药方 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