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

第一章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一.数据结构的概念

Niklaus Wirth说过Algorithm + Data Structures = Programs,其中程序设计: 为计算机处理问题编制一组指令集,算法:处理问题的策略,数据结构: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主要用于数值计算,例如:结构静力分析计算线性代数方程组,全球天气预报、环流模式方程,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和硬、软件技术的发展,非数值计算问题越来越多(占90%)

例1:学生信息检索,计算机处理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这类数学模型可以归结为线性数据结构。

例2:计算机和人对弈(八皇后问题等),为了得到合理的布局,计算机要存储当前的布局,从最初的布局开始,每个布局都会衍生出许多新的布局,这时计算机所要处理的是一颗对弈树,也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结构。

例3:教学计划的编排(交通灯),一个教学计划包含许多课程,课程间有些必须按规定的先后顺序进行,有些则没有次序要求,各个课程间的次序关系可用图来表示。也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结构

由此可见,描述这类非数值计算问题的数学模型已不再是数学方程,而是诸如表、树、图之类的数据结构,因此说,数据结构主要是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和操作的学科。

二.数据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1968年以独立的学科设立,之后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和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

§1.2有关概念和术语

一.数据结构的概念

1.数据: 所有能被输入到计算机中,且被计算机处理的符号的集合计算机操作的对象的总称,是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的某种特定的符号表示形式

2.数据元素: 数据中的一个?个体?,数据结构中讨论的基本单位,一个数据元素可能包含若干数据项,数据项:数据结构中讨论的最小单位,数据元素是数据项的集合,例如运动员(数据元素)

姓名俱乐部名称出生日期参加日期职务业绩

其中出生日期年月日是组合项

3.数据对象: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4.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的关系称为结构。

二.数据结构的表示

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Data_Structures = (D, S)

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S是D上关系的有限集。

严格地讲,以上定义仅是数据的逻辑结构的定义,逻辑结构可以看作是从一个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与数据的存储无关。

数据的逻辑结构可归结为以下四类: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集合结构。

集合结构:属于同一集合,别无其他关系(常用其他结构表示)

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树状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图状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 ─━ 逻辑结构在存储器中的映象,他所研究的是数据结构在计

算机中的实现,主要有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和散列存储

数据元素的映象方法即关系的映象方法:(表示< x, y> 的方法)

顺序映象 以存储位臵的相邻表示后继关系,y 的存储位臵和x 的存储位臵之间

差一个常量C ,而C 是一个隐含值,整个存储结构中只含数据元素本身的信息,通常

用数组来实现。

链式映象 以附加信息(指针)表示后继关系,需要用一个和x 在一起的附加信息

指示y 的存储位臵,不要求物理位臵的相邻。

在不同的编程环境中,存储结构可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当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进行编程时,通常可用高级编程语言中提供的数据类型描述之。

例如:以三个带有次序关系的整数表示一个长整数时,可利用C 语言中提供的整

数数组类型,定义长整数为:

typedef int Long_int [3];

三、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在用高级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中,必须对程序中出现的每个变量、常

量或表达式,明确说明它们所属的数据类型。因为类型明显或隐含地规定了,在程序

执行期间,变量或表达式所有可能取值的范围,以及在这些之上允许进行的操作。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四.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 简称ADT)

1.定义: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此数学模型上的一组操作,和数据类型

本质相同,抽象指的是数学模型的数学抽象特性,而且抽象数据类型的范围更广。

ADT 有两个重要特征:

数据抽象:用ADT 描述程序处理的实体时,强调的是其本质的特征、其所能完

成的功能以及它和外部用户的接口(即外界使用它的方法)。

数据封装:将实体的外部特性和其内部实现细节分离,并且对外部用户隐藏其内

部实现细节。

例如 抽象数据类型复数的定义:

(a )集合结构

(b )线性结构

(c )

树型结 (d )图形结图1. 4 四类基本结构的示意

ADT Complex {

数据对象:D={e1,e2|e1,e2∈RealSet }

数据关系:R1={ | e1是复数的实数部分,| e2 是复数的虚数部分}

基本操作:

InitComplex( &Z, v1, v2 )

操作结果:构造复数Z,其实部和虚部分别被赋以参数v1和v2的值。DestroyComplex( &Z)

操作结果:复数Z被销毁。

GetReal( Z, &realPart )

初始条件:复数已存在。

操作结果:用realPart返回复数Z的实部值。

GetImag( Z, &ImagPart )

初始条件:复数已存在。

操作结果:用ImagPart返回复数Z的虚部值。

Add( z1,z2, &sum )

初始条件:z1,z2是复数。

操作结果:用sum返回两个复数z1,z2的和值。

} ADT Complex

假设:z1和z2是上述定义的复数,则Add(z1,z2,z3)操作的结果将得到z3=z1+z2 抽象数据类型的描述方法

2.抽象数据类型可用(D,S,P)三元组表示

其中,D是数据对象,S是D上的关系集,P是对D的基本操作集。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定义〉

数据关系:〈数据关系的定义〉

基本操作:〈基本操作的定义〉

} ADT 抽象数据类型名

其中,数据对象和数据关系的定义用伪码描述,基本操作的定义格式为

基本操作名(参数表)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描述〉

操作结果:〈操作结果描述〉

基本操作有两种参数:赋值参数只为操作提供输入值;引用参数以&打头,除可提供输入值外,还将返回操作结果。

?初始条件?描述了操作执行之前数据结构和参数应满足的条件,若不满足,则操作失败,并返回相应出错信息。

?操作结果?说明了操作正常完成之后,数据结构的变化状况和应返回的结果。若初始条件为空,则省略之。

§1.3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和实现:抽象数据类型需要通过固有数据类型(高级编程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类型)来实现

一、预处理: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Status;

二、C语言中的运算符

()、[]、->、。

!~ ++ -- +(正)-(负) *(指针) & sizeof (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逗号)

§1.4 算法和算法的衡量

一、算法

算法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而规定的一个有限长的操作序列。

一个算法必须满足以下五个重要特性:

1.有穷性对于任意一组合法输入值,在执行有穷步骤之后一定能结束,即:算法中的每个步骤都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2.确定性对于每种情况下所应执行的操作,在算法中都有确切的规定,使算法的执行者或阅读者都能明确其含义及如何执行。并且在任何条件下,算法都只有一条执行路径;

3.可行性算法中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足够基本,都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操作运算有限次实现之;

4.有输入作为算法加工对象的量值,通常体现为算法中的一组变量。有些输入量需要在算法执行过程中输入,而有的算法表面上可以没有输入,实际上已被嵌入算法之中;

5.有输出它是一组与?输入?与确定关系的量值,是算法进行信息加工后得到的结果,这种确定关系即为算法的功能。

二、算法设计的原则

设计算法时,通常应考虑达到以下目标:

1.正确性

首先,算法应当满足以特定的?规格说明?方式给出的需求。其次,对算法是否?正确?的理解可以有以下四个层次:

a.程序中不含语法错误;

b.程序对于几组输入数据能够得出满足要求的结果;

c.程序对于精心选择的、典型、苛刻切带有刁难性的几组输入数据能够得出满足要求的结果;

d.程序对于一切合法的输入数据都能得出满足要求的结果;

通常以第c层意义的正确性作为衡量一个算法是否合格的标准。

2. 可读性

算法主要是为了人的阅读与交流,其次才是为计算机执行。因此算法应该易于人的理解;另一方面,晦涩难读的程序易于隐藏较多错误而难以调试;

3.健壮性

当输入的数据非法时,算法应当恰当地作出反映或进行相应处理,而不是产生莫名奇妙的输出结果。并且,处理出错的方法不应是中断程序的执行,而应是返回一个表示错误或错误性质的值,以便在更高的抽象层次上进行处理。

4.高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

通常,效率指的是算法执行时间;存储量指的是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的最大存储空间。两者都与问题的规模有关。

三、算法效率的衡量方法和准则

通常有两种衡量算法效率的方法:

事后统计法

缺点:1。必须执行程序2.其它因素掩盖算法本质

事前分析估算法

和算法执行时间相关的因素:

1.算法选用的策略

2.问题的规模

3.编写程序的语言

4.编译程序产生的机器代码的质量

5.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

一个特定算法的?运行工作量?的大小,只依赖于问题的规模(通常用整数量n表示),或者说,它是问题规模的函数。假如,随着问题规模n的增长,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和f(n)的增长率相同,则可记作:T (n) = O(f(n)),称T (n) 为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

如何估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算法= 控制结构+ 原操作(固有数据类型的操作)

算法的执行时间=原操作(i)的执行次数×原操作(i)的执行时间,算法的执行时间与原操作执行次数之和成正比从算法中选取一种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来说是基本操作的原操作,以该基本操作,在算法中重复执行的次数作为算法运行时间的衡量准则

例1

for (i=1; i<=n; ++i)

for (j=1; j<=n; ++j) {

c[i,j] = 0;

for (k=1; k<=n; ++k)

c[i,j] += a[i,k]*b[k,j];

}

基本操作: 乘法操作,时间复杂度: O(n3)

例2

void select_sort(int a[], int n) {

// 将a中整数序列重新排列成自小至大有序的整数序列。

for ( i = 0; i< n-1; ++i ) {

j = i;

for ( k = i+1; k < n; ++k )

if (a[k] < a[j] ) j = k;

if ( j != i ) a[j] ←→a[i]

} // select_sort

基本操作: 比较(数据元素)操作,时间复杂度: O(n2)

四、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S(n) = O(g(n))

表示随着问题规模n的增大,算法运行所需存储量的增长率与g(n)的增长率相同。

算法的存储量包括:

1.输入数据所占空间;

2.程序本身所占空间;

3.辅助变量所占空间。

若输入数据所占空间只取决与问题本身,和算法无关,则只需要分析除输入和程序之外的额外空间。若所需额外空间相对于输入数据量来说是常数,则称此算法为原地工作。若所需存储量依赖于特定的输入,则通常按最坏情况考虑。

学习要点:

1. 熟悉各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逻辑结构的性质,哪些是存储结构的性质。

2. 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

3.理解算法五个要素的确切含义:①动态有穷性(能执行结束);②确定性(对于相同的输入执行相同的路径);③有输入;④有输出;⑤可行性(用以描述算法的操作都是足够基本的)。

4.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第二章线性表

线性结构是一个数据元素的有序(次序)集

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

1.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

2.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

3.除最后元素在外,均有唯一的后继;

4.除第一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

§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一、线性表的类型定义

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定义如下:

ADT List {

数据对象:D={ ai | ai ∈ElemSet, i=1,2,...,n, n≥0 }

{称n为线性表的表长; 称n=0时的线性表为空表。}

数据关系:R1={ |ai-1 ,ai∈D, i=2,...,n }

{设线性表为(a1,a2,...,ai,...,an), 称i为ai在线性表中的位序。}

二、基本操作:

{结构初始化}

1.InitList( &L )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销毁结构}

2.DestroyList(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线性表L。

{引用型操作}

3.ListEmpty(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L为空表,则返回TRUE,否则FALSE。

4.ListLength(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元素个数。

5.PriorElem( L, cur_e, &pre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元素,但不是第一个,则用pre_e 返回它的前驱,否则操作失败,pre_e无定义。

6.NextElem( L, cur_e, &next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cur_e是L的元素,但不是最后一个,则用next_e返回它的后继,否则操作失败,next_e无定义。

7.GetElem( L, cur_e, &next_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engthList(L)

操作结果:用e返回L中第i个元素的值。

8.LocateElem( L, e, compare( )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compare( )是元素判定函数。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1个与e满足关系compare( )的元素的位序。若这样的元素不

存在,则返回值为0。

9.ListTraverse(L, visit(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依次对L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sit( )。一旦visit( )失败,则操作失败。{加工型操作}

10.ClearList( &L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L重臵为空表。

11.PutElem(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engthList(L)

操作结果:L中第i个元素赋值同e的值。

12.ListInsert( &L, i, e )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1≤i≤LengthList(L)+1

操作结果:在L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新的元素e,L的长度增1。13.ListDelete(&L, i, &e)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存在且非空,1≤i≤LengthList(L)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L的长度减1。

} ADT List

利用上述定义的线性表可以完成其它更复杂的操作

例2-1 假设有两个集合A和B分别用两个线性表LA和LB表示(即: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即为集合中的成员),现要求一个新的集合A=A∪B。

上述问题可演绎为,要求对线性表作如下操作:扩大线性表LA,将存在于线性表LB中而不存在于线性表LA中的数据元素插入到线性表LA中去。

1.从线性表LB中依次取得每个数据元素; GetElem(LB, i)→e

2.依值在线性表LA中进行查访; LocateElem(LA, e, equal( ))

3.若不存在,则插入之。ListInsert(LA, n+1, e)

void union(List &La, List Lb) {

// 将所有在线性表Lb中但不在La中的数据元素插入到La中

La_len = ListLength(La);

Lb_len =ListLength(Lb); // 求线性表的长度

for (i = 1; i <= Lb_len; i++) {

GetElem(Lb, i, e);

// 取Lb中第i个数据元素赋给e

if(!LocateElem(La, e, equal( ))

ListInsert(La, ++La_len1, e);

// La中不存在和e 相同的数据元素,则插入之

}

} // union

例2-2 已知一个非纯集合B,试构造一个纯集合A,使A中只包含B中所有值各不相同的数据元素。

void purge(List &La, List Lb) {

// 已知线性表Lb中的数据元素依值非递减有序排列(Lb是有序表),

// 构造线性表La,使其只包含Lb中所有值不相同的数据元素

InitList(LA);

La_len = ListLength(La);

Lb_len =ListLength(Lb); // 求线性表的长度

for (i = 1; i <= Lb_len; i++) {

GetElem(Lb, i, e); // 取Lb中第i个数据元素赋给e

if(!equal (en, e)) {

ListInsert(La, ++La_len, e);

en = e;

} // La中不存在和e 相同的数据元素,则插入之

}

} // purge

例2-3 归并两个?其数据元素按值非递减有序排列的?线性表LA和LB,求得线性表LC也具有同样特性

设La = (a1, …, ai, …, an)

Lb = (b1, …, bj, …, bm)

Lc = (c1, …, ck, …, cm+n)

则Ck = k = 1, 2, …, m+n

1.分别从LA和LB中取得当前元素ai和bj;

2.若ai≤bj,则将ai插入到LC中,否则将bj插入到LC中。

void MergeList(List La, List Lb, List &Lc) {

// 已知线性表La和Lb中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

// 归并La和Lb得到新的线性表Lc,

// Lc的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排列。

InitList(Lc);

i = j = 1; k = 0;

La_len = ListLength(La);

Lb_len = ListLength(Lb);

while ((i <= La_len) && (j <= Lb_len)) {

// La和Lb均非空

GetElem(La, i, ai); GetElem(Lb, j, bj);

if (ai <= bj) {

ListInsert(Lc, ++k, ai); ++i; }

else { ListInsert(Lc, ++k, bj); ++j; }

}

while (i <= La_len) {

GetElem(La, i++, ai);

ListInsert(Lc, ++k, ai);

}

while (j <= Lb_len) {

GetElem(Lb, j++, bj);

ListInsert(Lc, ++k, bj);

}

} // merge_list

§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一、顺序表

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线性表的起始地址,称作线性表的基地址,以?存储位臵相邻?表示有序对 即:所有数据元素的存储位臵均取决于第一个数据元素的存储位臵

Loc(a i)=Loc(a1)+(I-1)*l,1≤i≤n,l=sizeof(ElemType)

顺序映像的C语言描述

//----- 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

#define LIST_INIT_SIZE 80 //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初始分配量

#define LISTINCREMENT 10 //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分配增量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length; // 当前长度

int listsize; // 当前分配的存储容量(以sizeof(ElemType)为单位)

} SqList; // 俗称顺序表

二、线性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

1、初始化在顺序映像中的实现

Status InitList_Sq(SqList &L) {

// 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L.elem = (ElemType *)malloc(LIST_INIT_SIZE *sizeof(ElemType));

if (!L.elem) exit(OVERFLOW); // 存储分配失败

L.length = 0; // 长度为0

L.listsize = LIST_INIT_SIZE; // 初始存储容量

return OK;

} // InitList_Sq

2、线性表的建立

Status CreaList_Sq(SqList &L)

{

int length,i,data;

printf("输入表的长度\n");

scanf("%d",&length);

InitList_Sq(L);

printf("输入表中数据\n");

for(i=0;i

{

scanf("%d",&data);

L.elem[i]=data;

}

L.length=length;

return OK;

}//Crea_Sq

3、线性表操作LocateElem(L, e, compare( ))的实现:

int LocateElem_Sq(SqList L, ElemType e,Status (*compare)(ElemType, ElemType)) {

// 在顺序线性表L中查找第1个值与e满足compare()的元素的位序。

// 若找到,则返回其在L中的位序,否则返回0。

i = 1; // i的初值为第1元素的位序

p = L.elem; // p 的初值为第1元素的存储位臵

while (i <= L.length && !(*compare)(*p++, e)) ++i;

if (i <= L.length) return i;

else return 0;

} // LocateElem_Sq

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ListLength(L) )

4、线性表操作ListInsert(&L, i, e)的实现:

问:插入元素时,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a1, …, ai -1, ai, …, an) 改变为 (a1, …, ai -1, e, ai, …, an)

Status ListInsert_Sq(SqList &L, int pos, ElemType e) {

// 在顺序线性表L 的第pos 个元素之前插入新的元素e ,

// pos 的合法值为1≤pos ≤Listlength_Sq(L)+1

if (pos < 1 || pos > L.length+1) return ERROR; // 插入位臵不合法

if (L.length >= L.listsize) { // 当前存储空间已满,增加分配

newbase = (ElemType *)realloc(L.elem,

(L.listsize+LISTINCREMENT)*sizeof (ElemType));

if (!newbase) exit(OVERFLOW); // 存储分配失败

L.elem = newbase; // 新基址

L.listsize += LISTINCREMENT; // 增加存储容量

}

q = &(L.elem[pos-1]); // q 指示插入位臵

for (p = &(L.elem[L.length-1]); p >= q; --p) *(p+1) = *p;

// 插入位臵及之后的元素右移

*q = e; // 插入e

++L.length; // 表长增1

return OK;

} // ListInsert_Sq

性能分析:从I 位臵插入x ,a i 到a n 都要后移,共需移动n-I+1个元素,1≤i ≤n+1,平均移动次数:)1(11+-=∑+=i n p E n i i in ,令1

1+=n p i ,2n E in = 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ListLength(L) )

5、线性表操作ListDelete(&L, i, &e)的实现:

问:删除元素时,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a1, …, ai -1, ai, ai+1, …, an) 改变为 (a1, …, ai -1, ai+1, …, an)

Status ListDelete_Sq(SqList &L, int pos, ElemType &e) {

// 在顺序线性表L 中删除第pos 个元素,并用e 返回其值。

// pos 的合法值为1≤pos ≤ListLength_Sq(L)

if ((pos < 1) || (pos > L.length)) return ERROR; // 删除位臵不合法

p = &(L.elem[pos-1]); // p 为被删除元素的位臵

e = *p; // 被删除元素的值赋给e

q = L.elem+L.length-1; // 表尾元素的位臵

for (++p; p <= q; ++p) *(p-1) = *p; // 被删除元素之后的元素左移

--L.length; // 表长减1

return OK;

} // ListDelete_Sq

性能分析:删除第I 个元素,a I+1到a n 都要前移,共需移动n-I 个元素,1≤i ≤n ,平均移动次数:

)(1i n p E n

i i del -=∑=,令n p i 1=,则21-=n E del 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 ListLength(L) )

三、 应用举例

例1、线性表的合并

Status Merg_Sq(SqList La,SqList Lb,SqList &Lc)

{

ElemType *pa,*pb,*pc;

ElemType *pa_last,*pb_last;

pa=La.elem;

pb=Lb.elem;

Lc.listsize=Lc.length=La.length+Lb.length;

pc=Lc.elem=(ElemType *) malloc(Lc.listsize*sizeof(ElemType));

if(!Lc.elem) exit(OVERFLOW);

pa_last=La.elem+La.length -1;

pb_last=Lb.elem+Lb.length-1;

while(pa<=pa_last&&pb<=pb_last){

if(*pa<=*pb) *pc++=*pa++;

else *pc++=*pb++;

}

while(pa<=pa_last) *pc++=*pa++;

while(pb<=pb_last) *pc++=*pb++;

return OK;

} //Merg_Sq

例2、将一个线性表分两部分,其中前面的比a 1小,后面的比a 1大

//将表分成两部分,前面的 比原来的第一元素小,后面的比第一个大

① Status Part_Sq1(SqList &L)

{

ElemType *p,*p_last,*q,*s;

ElemType e,et;

p=L.elem; p_last=L.elem+L.length-1;

e=*p;

for(q=p+1;q<=p_last;q++)

if(*q

{

et=*q;

for(s=q-1;s>=p;s--) *(s+1)=*s;

*p=et;

p++;

}

return OK;

}// Part_Sq

②Status Part_Sq2(SqList &L)

{

int i,j,t;

i=0; j=L.length-1;

t=*L.elem;

while(i

{

while(i=t) j--;

L.elem[i]=L.elem[j];

while(i

L.elem[j]=L.elem[i];

}

L.elem[i]=t;

return OK;

}// Part_Sq

§2.3 线性表类型的链式映象和基本操作的实现

由于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是用物理位臵上的相邻实现了逻辑上的相邻,因此对元素插入或移动时,运行效率低,但可以随机存取任一元素,链式存储不需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来实现,它通过链表来实现逻辑上的相邻,但同时失去了顺序表可随机存取的优点。

一、单链表

1.定义:用一组地址任意的存储单元存放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以元素(数据元素的映象) + 指针(指示后继元素存储位臵的) = 结点(表示数据元素),以?结点的序列?表示线性表称作链表,以线性表中第一个数据元素a1的存储地址作为线性表的地址,为线性表的头指针

2.结点的C语言描述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 指针域

} LNode, *LinkList;

二、单链表操作的实现

1.void CreateList_L(LinkList &L, int n) {

// 逆位序输入n个元素的值,建立带表头结点的单链线性表L。

L = (LinkList) malloc (sizeof (LNode));

L->next = NULL; // 先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for (i = n; i > 0; --i) {

p = (LinkList) malloc (sizeof (LNode)); // 生成新结点

scanf(&p->data); // 输入元素值

p->next = L->next ;

L->next = p; // 插入到表头

}

} // CreateList_L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Listlength(L))

建立LinkList CreaList1()

{//逆位序输入n个元素的值,建立带表头结点的单链线性表L

LinkList L;

ElemType x;

LNode *s;

L=(LNode *)malloc(sizeof(LNode));

L->next=NULL;

scanf("%d",&x);

while(x!=flag)

{

s=(LNode *)malloc(sizeof(LNode));

s->data=x;

s->next=L->next;

L->next=s;

scanf("%d",&x);

}

return L;

} //Crea_LinkList

LinkList CreaList2()

{//顺序输入n个元素的值,建立带表头结点的单链线性表L。

LinkList L,p,q;

ElemType x;

L=(LNode *)malloc(sizeof(LNode));

q=L;

scanf("%d",&x);

while(x!=flag)

{

p=(LNode *) malloc(sizeof(LNode));

p->data=x;

q->next=p;

q=p;

scanf("%d",&x);

}

q->next=NULL;

return L;

}//Crea_LinkList

2.线性表的操作GetElem(L, i, &e)在链表中的实现:

基本操作为:使指针p始终指向线性表中第j个数据元素

Status GetElem_L(LinkList L, int pos, ElemType &e) {

// L为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头指针。当线性表中存在第pos个元素存在时,则将第pos 个数据元素的值赋给e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p = L->next; j = 1; // 初始化,p指向第一个结点,j为计数器

while (p && j

// 顺指针向后查找,直到p指向第pos个元素或p为空

p = p->next; ++j;

}

if ( !p || j>pos ) return ERROR; // 第pos个元素不存在

e = p->data; // 取第pos个元素

return OK;

} // GetElem_L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ListLength(L))

3.线性表的操作ListInsert(&L, i, e)在链表中的实现:

基本操作为:找到线性表中第i-1个结点,修改其指向后继的指针,有序对 改变为

Status ListInsert_L(LinkList L, int pos, ElemType e) {

// 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中第pos个数据元素之前插入数据元素e p = L; j = 0;

while (p && j < pos-1) {

p = p->next; ++j; } // 寻找第pos-1个结点

if (!p || j > pos-1) return ERROR; // pos小于1或者大于表长

s = (LinkList) malloc ( sizeof (LNode)); // 生成新结点

s->data = e; s->next = p->next; // 插入L中

p->next = s;

return OK;

} // LinstInsert_L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ListLength(L))

Status ListInsert_L(LinkList L, int pos, ElemType e) {

// 在没有头结点的单链表L中第pos个数据元素之前插入数据元素e s = (LinkList) malloc ( sizeof (LNode)); // 生成新结点

s->data = e;

if(pos==1)

{

s->next=L;

L=s;

}

else{

j=0;

p=L;

while (p && j < pos-1) {

p = p->next; ++j; } // 寻找第pos-1个结点

if (!p || j > pos-1) return ERROR; // pos小于1或者大于表长

s->next = p->next; // 插入L中

p->next = s;

}

return OK;

} // LinstInsert_L

4.线性表的操作ListDelete(&L, i, &e)在链表中的实现:

基本操作为:找到线性表中第i-1个结点,修改其指向后继的指针,有序对 改变为

Status ListDelete_L(LinkList L, int pos, ElemType &e) {

// 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中,删除第pos个元素,并由e返回其值p = L; j = 0;

while (p->next && j < pos-1) {

// 寻找第pos个结点,并令p指向其前趋

p = p->next; ++j;

}

if (!(p->next) || j > pos-1) return ERROR; // 删除位臵不合理

q = p->next; p->next = q->next; // 删除并释放结点

e = q->data; free(q);

return OK;

} // ListDelete_L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ListLength(L))

Status ListDelete_L(LinkList L, int pos, ElemType &e) {

// 在没有头结点的单链表L中,删除第pos个元素,并由e返回其值if(pos==1) L=L->next;

else{

p = L; j = 0;

while (p->next && j < pos-1) {

// 寻找第pos个结点,并令p指向其前趋

p = p->next;

++j;

}

if (!(p->next) || j > pos-1) return ERROR; // 删除位臵不合理

q = p->next;

p->next = q->next; // 删除并释放结点

e = q->data; free(q);

}

return OK;

} // ListDelete_L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ListLength(L))

5. 求表的长度:int ListLeng_L(LinkList L)

{

LNode *p=L->next;

int j=0;

while(p!=NULL)

{

p=p->next;

j++;

}

return j;

6.查找

LNode *LocaElem(LinkList L,ElemType e)

{

LNode *p=L->next;

while(p!=NULL&&p->data!=e) p=p->next;

return p;

} //Loca_LinkList

三、应用举例

例1.逆臵:void reverse(LinkList &L) (中科院93年试题){

LNode *p,*q;

p=L->next;

L->next=NULL;

while(p)

{

q=p;

p=p->next;

q->next=L->next;

L->next=q;

}

}

例2:两个链表的合并

void Merg_LinkList(LinkList La,LinkList Lb,LinkList &Lc) {

LinkList pa,pb,pc;

Lc=pc=La;

pa=La->next;

pb=Lb->next;

while(pa&&pb)

if(pa->data<=pb->data)

{

pc->next=pa;

pc=pa;

pa=pa->next;

}

else

{

pc->next=pb;

pc=pb;

pb=pb->next;

}

pc->next=pa?pa:pb;

free(Lb);

例3已知单链表L,写一算法,删除其重复结点(北京工业大学96年试题) Status Pur_LinkList(LinkList &L)

{

LNode *p,*q,*r;

p=L->next;

if(p==NULL) return ERROR;

while(p->next)

{

q=p;

while(q->next)

if(q->next->data==p->data)

{

r=q->next;

q->next=r->next;

free(r);

}

else

q=q->next;

p=p->next;

}

return OK;

}//Pur_LinkList

例4:逆向合并(中国科技大学97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void Rev_MergList(LinkList A,LinkList B,LinkList &C)

{

LinkList q,pa,pb,pc,pre;

pa=A->next;

pb=B->next;

pre=NULL;

while(pa&&pb)

{

if(pa->datadata)

{

pc=pa;

q=pa->next;

pa->next=pre;

pa=q;

}

else

{

pc=pb;

q=pb->next;

pb->next=pre;

pb=q;

}

pre=pc;

}

while(pa)

{

q=pa->next; pa->next=pc;

pc=pa; pa=q;

}

while(pb)

{

q=pb->next; pb->next=pc;

pc=pb; pb=q;

}

A->next=pc;

C=A;

}//Rev_MergList

例5 Status DeleteBetween(LinkList &L,ElemType mink,ElemType maxk) {

LNode *p,*q;

p=L;

while(p->next->datanext;

if(p->next)

{

q=p->next;

while(q->datanext;

p->next=q;

}

return OK;

}

6、判断La是否包含在Lb中(清华大学94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int Include(LinkList La,LinkList Lb)

{

LinkList pa,pb;

pa=La->next; pb=Lb->next;

if(pa==NULL)

return TRUE;

while(pb&&pa->data>=pb->data)

if(pa->data==pb->data)

return Include(pa,pb);

else

pb=pb->next;

return FALSE;

}

用上述定义的单链表实现线性表的操作时,存在的问题:

1.单链表的表长是一个隐含的值;

2.在单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最后插入元素时,需遍历整个链表;

3.在链表中,元素的?位序?概念淡化,结点的?位臵?概念强化。

改进链表的设臵:

1.增加?表长?、?表尾指针?和?当前位臵的指针?三个数据域;

2.将基本操作中的?位序i”改变为?指针p”

*四、一个带头结点的线性链表类型

typedef struct LNode { // 结点类型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 *Link, *Position;

typedef struct { // 链表类型

Link head, tail; // 指向头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

int len; // 指示链表长度

Link current; // 指向当前访问的结点的指针,

// 初始位臵指向头结点

} LinkList.

Status MakeNode( Link &p, ElemType e );

// 分配由p指向的值为e的结点,并返回OK;若分配失败,则返回ERROR

void FreeNode( Link &p );

// 释放p所指结点

链表的基本操作:

{结构初始化和销毁结构}

Status InitList( LinkList &L );

// 构造一个空的线性链表L,

// 头指针、尾指针和当前指针均指向头结点,表长为零

Status DestroyList( LinkList &L );

// 销毁线性链表L,L不再存在

{引用型操作}

Status ListEmpty ( LinkList L ); // 判表空

int ListLength( LinkList L ); // 求表长

Status Prior( LinkList L ); // 改变当前指针指向其前驱

Status Next ( LinkList L ); // 改变当前指针指向其后继

ElemType GetCurElem ( LinkList L );

// 返回当前指针所指数据元素

Status LocatePos( LinkList L, int i );

// 改变当前指针指向第i个结点

Status LocateElem (LinkList L, ElemType e,

Status (*compare)(ElemType, ElemType));

// 若存在与e 满足函数compare( )判定关系的元素,则移动当前指针指向第1个满足条件的元素,并返回OK; 否则返回ERROR

Status ListTraverse(LinkList L, Status (*visit)() );

// 依次对L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sit()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 第一章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第一章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 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 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 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 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 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三)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 1、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二)引导学生回答: 1、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

数据结构教案课程

2015 至2016 学年第二学期 数据结构课程 教 案 课程编码:1261D03 总学时/周学时:80 / 5 开课时间:2016年2 月24日第1 周至第16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15级网工程2班 使用教材严蔚敏. 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系别/教研室:信息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 授课教师:刘波

教学目标: 《数据结构》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用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进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而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要研究的内容。主要介绍如何合理地组织数据、有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地设计算法以及对算法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算法,掌握算法描述及算法的评价标准,熟悉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并对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编制高效可靠的程序,并为学生日后学习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以抽象数据类型的观点来组织和讲解线性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等各种主要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为相应的抽象数据类型,给出各种物理表示法和有关算法,关于数据处理技术介绍几种主要的排序和查找算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主要应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数据结构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种抽象数据类型的性质; 3.掌握各种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和基本算法; 4.对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设计有效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6.掌握数据结构在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抽象数据类型、顺序表、单链表、循环链表、栈、队列、数组、特殊矩阵、树和二叉树、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查找、内部排序 教学难点: 单链表、栈、循环队列、特殊矩阵、二叉树、关键路径、最短路径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部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及课堂练习实现教学目的。 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等现化手段相结合。 3.重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去实验室,实现并验证书本上的各种算法,达到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考试。考核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出勤占10%,实验占10%,书面作业占10%),期末考试占70%;考核范围为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数据结构》教学设计方案 1 课程的一般信息 1.1 教学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 1.2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1.3 课程教材及分析 1.3.1 中文教材及分析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2011.11。 该教材为国内关于数据结构最知名的教材之一,受到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广泛的认可。 1.3.2 教材选取的背景 选取本教材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本人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驱动,在该课程教学中强调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4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开设时间为计算机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二年级第一学期) 1.5 教师的基本信息 肖冰,1981年生,博士,讲师,计算机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等。博士毕业后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了《计算机基础》、《ACCESS 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及相关课程设计等课程。在Pattern Recognition(SCI二区)、Neurocomputing(SCI三区)、Signal Processing(SCI三区)、电子学报(中、英文版)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9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一篇。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各一项,以第三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授权专利三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一项。 2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 2.1 单元内容概要 第9章查找 第3节哈希表

高中通用技术 经典结构的欣赏1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经典结构的欣赏 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和某市海关大厦的建筑文化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2.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3)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三章栈和队列习题_数据结构电子教案

习题三栈和队列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作进栈运算时,应先判别栈是否(① ),在作退栈运算时应先判别栈是否(② )。当栈中元素为n个,作进栈运算时发生上溢,则说明该栈的最大容量为(③ )。 ①, ②: A. 空 B. 满 C. 上溢 D. 下溢 ③: A. n-1 B. n C. n+1 D. n/2 2.若已知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1,2,3,…,n,其输出序列为p1,p2,p3,...,pn,若p1=3,则p2为( )。 A 可能是2 B 一定是2 C 可能是1 D 一定是1 3. 有六个元素6,5,4,3,2,1 的顺序进栈,问下列哪一个不是合法的出栈序列?() A. 5 4 3 6 1 2 B. 4 5 3 1 2 6 C. 3 4 6 5 2 1 D. 2 3 4 1 5 6 4.设有一顺序栈S,元素s1,s2,s3,s4,s5,s6依次进栈,如果6个元素出栈的顺序是s2,s3,s4, s6, s5,s1,则栈的容量至少应该是() A.2 B. 3 C. 5 D.6 5. 若栈采用顺序存储方式存储,现两栈共享空间V[1..m],top[i]代表第i个栈( i =1,2)栈顶,栈1的底在v[1],栈2的底在V[m],则栈满的条件是()。 A. |top[2]-top[1]|=0 B. top[1]+1=top[2] C. top[1]+top[2]=m D. top[1]=top[2] 6. 执行完下列语句段后,i值为:() int f(int x) { return ((x>0) ? x* f(x-1):2);} int i ; i =f(f(1)); A.2 B. 4 C. 8 D. 无限递归 7. 表达式3* 2^(4+2*2-6*3)-5求值过程中当扫描到6时,对象栈和算符栈为(),其中^为乘幂。 A. 3,2,4,1,1;(*^(+*- B. 3,2,8;(*^- C. 3,2,4,2,2;(*^(- D. 3,2,8;(*^(- 8. 用链接方式存储的队列,在进行删除运算时()。 A. 仅修改头指针 B. 仅修改尾指针 C. 头、尾指针都要修改 D. 头、尾指针可能都要修改 9. 递归过程或函数调用时,处理参数及返回地址,要用一种称为()的数据结构。 A.队列 B.多维数组 C.栈 D. 线性表 10.设C语言数组Data[m+1]作为循环队列SQ的存储空间, front为队头指针,rear为队尾指针,则执行出队操作的语句为() A.front=front+1 B. front=(front+1)% m C.rear=(rear+1)%(m+1) D. front=(front+1)%(m+1) 11.循环队列的队满条件为 ( ) A. (sq.rear+1) % maxsize ==(sq.front+1) % maxsize; B. (sq.front+1) % maxsize ==sq.rear C. (sq.rear+1) % maxsize ==sq.front D.sq.rear ==sq.front

1.4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

技术与设计2 经典结构的欣赏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北京四合院,客家土楼,上海机场和盖里椅等典型

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 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 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 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 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课文的能力,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不同的结构来丰富课文内容,开豁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我收集了许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编号*04069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开课学期第3学期 总学时64 理论50 学分数 4 实践14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数据结构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数据结构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述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树、二叉树、图、查找表、内部排序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及其典型应用例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及不同的存储结构、掌握一些典型算法原理和方法,且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编程,同时,对于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也有所体会。 2.能力目标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数据结构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学会根据实际问题要求来选择数据结构。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数据结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部分优秀的学生,培养其在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4)求实精神——通过数据结构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5)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编写高质量、高效率程序的能力和风格。 3.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思维,热爱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面对实际问题能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求解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出在时间和空间上具备一定高效率的程序,培养学生学习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细心和耐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攀登技术高峰的优秀品质。让部分优秀的学生热爱上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体会ACM程序设计竞赛的魅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前应该认真预习,特别是前导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课中应该认真听课,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回答问题及联系实际编程; 课后积极做好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及课程设计相关实践教学的环节。作业应具备一定实用性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为主,对部分优秀学生,引入一定量的知名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如POJ等)中与数据结构相关的题目进行编程并在线提交验证正确性与时间、空间效率。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完整版)数据结构详细教案——图

数据结构教案第七章图

第7章图 【学习目标】 1.领会图的类型定义。 2.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构造算法,了解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其选用原则。 3.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 4.理解各种图的应用问题的算法。 【重点和难点】 图的应用极为广泛,而且图的各种应用问题的算法都比较经典,因此本章重点在于理解各种图的算法及其应用场合。 【知识点】 图的类型定义、图的存储表示、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和图的广度优先搜索遍历、无向网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学习指南】 离散数学中的图论是专门研究图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但图论注重研究图的纯数学性质,而数据结构中对图的讨论则侧重于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图以及如何实现图的操作和应用等。图是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因此和线性表、树不同,虽然在遍历图的同时可以对顶点或弧进行各种操作,但更多图的应用问题如求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等在图论的研究中都早已有了特定算法,在本章中主要是介绍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实现。这些算法乍一看都比较难,应多对照具体图例的存储结构进行学习。而图遍历的两种搜索路径和树遍历的两种搜索路径极为相似,应将两者的算法对照学习以便提高学习的效益。 【课前思考】 1.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灯已从过去的一对改为三对,即每个方向的直行、左拐和右拐能否通行都有相应的交通灯指明。你能否对某个丁字路口的6条通路画出和第一章绪论中介绍的"五叉路口交通管理示意图"相类似的图? 2. 如果每次让三条路同时通行,那么从图看出哪些路可以同时通行? 同时可通行的路为:(AB,BC,CA),(AB,BC,BA),(AB,AC,CA),(CB,CA,BC)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体系 1. 基本描述 课程中文名称:数据结构 课程英文译名:Data Structures 总学时:授课 40 学时+实验 20 学时 授课对象: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信息专业、通讯专业、数学专业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分类:专业(技术)基础 开课时间:第4学期 先修课:工科数学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或C++程序设计、集合与图论2. 教学定位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专业及其相关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重要基础。其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算法分析、图像处理等。在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中,数据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瑞士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沃思教授曾提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算法:是对数据运算的描述;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加之设计一个好的算法,而好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描述实际问题的数据结构。由此可见数据结构在解决计算机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为学习后续软件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掌握和不断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对象的特点,学会各种数据结构的组织方法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编程能力。同时,学习《数据结构》的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编

写的程序结构清楚、正确易读,符合软件过程的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因此,要想有效地进行数据组织和程序开发,就必须掌握数据结构的知识。 课程的内容重点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该课程通过一些最常用的数据结构的介绍,阐明了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讨论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并结合各种典型应用说明它们在进行各种运算时的动态性质及实际的执行算法。具体来说,就是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操作三个方面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线性表、树、二叉树、图和文件等常用的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构建方法。并掌握在各种常用数据结构上实现的查找和排序算法。同时对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性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简单的应用问题,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并编写出有效的算法程序。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深刻理会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知识,还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上机实现各种算法,以达到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应用各知识点的目的,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结构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课程的研究和学习内容等;算法及其特征;算法性能度量指标;算法时间和空间复杂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章线性表(4学时)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各种存储结构、基本操作(算法)的实现及性能分析、不同存储结构的比较、线性表的应用等。 第三章栈与队列(4学时) 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定义及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如何实现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栈和队列的本质区别,并且能在相应的应用问题中正确选用它们。栈和队列的应用。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经典结构的欣赏4教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经典结构的欣赏4教案苏教版必修2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经典结构的欣赏 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2.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3)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高中《通用技术》复 习六: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通用技术》复习六: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基本问题 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通过对自然界中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领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2.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 为。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σ=F/S) 3.构件的受力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受力形式有、、、扭转力和弯曲力,很多情况下,构件可能同时受到几种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 4.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和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5.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的能力。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和结构的等。 6.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的能力。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构件之间的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7.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和刚连接。 8.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狩猎者从灌木丛走过,裤子沾满了令人讨厌的苍耳子。仔细观察苍耳子,它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刺,每根刺上都有细细的倒钩,碰到纤维的衣物,便粘在上面。瑞士的乔尔吉·朵青斯经过8年的研究,根据苍耳子的结构发明了() A.拉链B.尼龙搭扣C.鱼钩D.飞机 2.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A.应力B.弯曲力 C.扭曲力 D.内力 3.在日常生活中,剪指甲时和拧衣服时,指甲和衣服主要受力形式是( ) A.剪切力和扭转力B.压力和扭转力C.弯曲力和压力 D.压力和扭转力 4.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在单杠上做大回环姿势时,会使杠体产生()变形。 A.拉伸B.弯曲 C.压缩 D.断裂 5.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活塞杆的受力形式是:() A.始终承受拉力 B.始终承受压力 C.下压时承受压力 D.上提时承受压力 6.上刀梯是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活动,表演者为保证脚不受割伤,必须力求脚面垂直落在刀刃上,绝不滑动。此时脚面承受()。 A.拉力 B.压力 C.剪切力 D.弯曲力 7.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下列物体属于壳体结构的是()。①安全帽②书本③贝壳④脚手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赵州桥,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按结构形态分类,该桥应为( )结构。 A.壳体结构 B.实体结构 C.框架结构 D.组合结构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

《结构与稳定性》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1课时的内容。教学内容为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重心位置的高低、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等。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结构的基本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巩固,也为下一节课时结构与强度和功能的学习,为后续的简单结构的设计和经典结构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本课是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的稳定性,可使学生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并最终为解决实际问题能设计出成功的结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性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结构探究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难点:1、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结构中的体

现。 能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多个因素综合探讨典型结构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试验、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纸板屏风的小实验,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稳定性。 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通过做中学,以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情学法: 通过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常见的结构,会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会简单的分析结构的受力,使得学生有了学习本课时的基础。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教学奠定基础。 因为教学内容以及概念的具体性,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学生才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结构与稳定性相关概念,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

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结构与设计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 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设计思路 全书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即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本单元研究的对象是“结构”,相对于后三单元的“流程”“系统”“控制”而言,内容较直观、容易理解,故作为全书的开篇。 “结构”“设计”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两个核心概念。本单元内容的设计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学习原则,在学生建立了结构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结构的概念、分析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结构设计。学习进程

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应用。 依据教学目标,本单元沿着这样的线索展开: 1、常见结构的认识 从认识普通意义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结构的基本分类的讨论,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应用的理解。 2、稳固结构的探析 通过简单易行的试验,使学生理解、分析稳定性和强度这两个结构的重要参数,为后续进行的结构设计奠定良好的铺垫。 3、简单结构的设计 在明晰结构设计应关注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通过简易相片架结构设计的若干种设计方案的呈现,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一是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二是技术设计的解决方案是不唯一的,解决技术问题的答案也不是非此即彼的。 4、经典结构的欣赏 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赏析,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培养他们高尚的技术文化位品。 三、教学准备 1、相关学科知识 本单元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力学知

数据结构 教学设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实验报告课程教学技能实训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一、教学思想 1、关于“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各专业及其相关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其它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重要基础。其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算法分析、图像处理等。在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中,数据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瑞士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沃思教授曾提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算法:是对数据运算的描述;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实际问题选择一种好的数据结构,加之设计一个好的算法,而好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描述实际问题的数据结构。由此可见数据结构在解决计算机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数据结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实现,即探索有利的数据组织形式及存取方式。有关计算机的各类软件的开发和设计,首先要考虑数据的表示,即使用何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因此,如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仅仅依赖几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好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个具体问题时,一般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从该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出解决此类数学模型的算法,再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调试、测试,运行程序并最后得到答案。 早期计算机为解决问题而涉及的运算对象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据类型,如整型、实型或布尔类型数据,所以一般把着重点放在程序设计的技巧上,而不必重视数据结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涉及非数值计算问题的应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问题涉及到的处理对象不再是简单的数据类型,其形式更加多样,结构更为复杂,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不再是数学分析和计算方法,而是要设计出合适的数据结构,以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为学习后续软件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掌握和不断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对象的特点,学会各种数据结构的组织方法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编程能力。同时,学习 指导老师:第页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设计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课——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连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过程

七、作业 上网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对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我国特色建筑“四合院”进行赏析。 八、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课前要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学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热情。 3、课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故宫),拓展学生的视野,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作业的安排也很重要,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 信息技术学院 软件教研室

课程说明 【目的】 1.数据结构是研究数据组织、存储和运算的一般方法的学科。 ——理解并掌握数据的各种数据结构的原理与算法。 2. 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性质,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 3.数据结构是编程的基础。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能够以数据结构为基础,进行复杂程序编程,且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 4.数据结构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 【内容】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第1章) 2、线性表(第2、 3、 4、5章) 3、树(第6章) 4、图(第7章) 5、查找和排序(第9、10、11章) 【参考书】 1.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据结构(c语言篇)——习题与解析(修订版)李春葆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安排】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和数据结构等名词和术语。 2.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 3.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算法的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了解抽象数据类型,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熟悉类C语言的书写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算法复杂性的分析方法 【教学追记】 1、熟悉各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数据结构的三个方面(逻辑结构、存储结 构、及其运算)。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是逻辑结构的性质,哪些是存储结构的性质。 2、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 3、理解算法五个要素的确切含义:①动态有穷性(能执行结束);②确定性(对于相同的输入 执行相同的路径);③有输入;④有输出;⑤可行性(用以描述算法的操作都是足够基本的)。 4、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5、熟悉类C语言的书写规范,对学过C++的学生,比较输入/输出语句cin /cout;动态分配内存 语句new与C语言的区别。 6、本章的授课方法:讲授为主,自学为辅,通过练习掌握概念和方法,可以通过1个编程,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数据结构 2.基本概念和术语 3.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 4.算法和算法分析 1.1什么是数据结构 一、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步骤 1、从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 2、设计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 3、编程,进行测试、调整直至得到最终解答。 对数值计算问题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但是,对许多非数值计算问题无法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需要用表、树、图等数学模型来描述。 二、非数值问题的三个例子 1、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自动化问题;——表 2、计算机和人对弈问题;——树 3、多叉路口交通灯的管理问题。——图

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本节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直观欣赏——设计评价——案例分析——问题拓展”的模式展开。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欣赏结构”。教学内容之间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技术与文化角度欣赏经典结构,按照观察分析——提高认识——形成欣赏素养,提高技术文化品位。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对于经典结构、学生设计的结构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欣赏观念与欣赏原则,提高技术素养。 【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教师巧妙的选择视频资料,创设情景、教学活动可以从具体的活动中激发形象思维并上升为抽象思维的飞跃。获得关于经典结构欣赏的素养。 2、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高2学生的思维水平较高,技术课程的侧重点是帮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

《数据结构》教案

《数据结构》教案

安庆师范学院 教案(课时计划)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主讲教师:程玉胜 2

2015----2016 学年第2学期 3

目录 01、数据结构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02、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和算法分析 03、线性表的类型定义、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04、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线性链表) 05、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 06、栈、栈应用举例(数制转换、括号匹配、行编辑) 07、迷宫求解、表达式求值、栈与递归的实现 08、队列 09、机动 10、习题课 11、串类型的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 4

12、串的模式匹配算法、串操作应用举例 13、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矩阵的压缩存储 14、稀疏矩阵的存储结构、广义表 15、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二叉树的定义 16、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17、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18、树和森林 19、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20、习题课 21、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 22、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图的遍历 23、图的连通性问题 24、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25、最短路径 26、静态查找表 27、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 5

28、B-树和B+树 29、哈希表 30、排序概述、插入排序 31、快速排序、选择排序 32、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33、外部排序、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 34、文件 编号 1 周次1日期9.3课时安排2课题数据结构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 (2)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 (3)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的概念 熟练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及其逻 6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

《数据结构》课程教案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授课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课程性质:《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组织和设计、如何编制高效率的处理程序的一门基础学科。 课程任务: 1、学习计算机程序编写中的数据组织和设计; 2、数据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3、经典算法的设计和算法效率的分析。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程序的编写,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程序中数据的组织、数据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重要算法的实现上逐步提高编程能力。 (二)技能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数据结构,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能编写出使用重要算法知识的程序,并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习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中数据结构的学习方法,并养成严谨、认真、仔细、踏实、上进的好习惯。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数据结构与算法简明教程(Java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叶小平陈瑛主编 教材使用评价 本教材经过两年的使用,得到了读者一致认可,同时也在不断改进,适合高职高专教学使用,内容基础、重难点突出,符合高职高专“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要求。

选用的参考资料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殷人昆.《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C语言程序设计》.石油大学出版社 《C语言程序设计》.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 《面向对象技术》、《操作系统》 与其他课程配合与取舍情况 《数据结构》与《离散数学》知识点结合较多,《离散数学》讲求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据结构》中逻辑结构的学习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做铺垫。同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也为学习《数据结构》打下了基础,对于本课程的教材,我们采用C语言来描述数据结构,因此程序设计基础也是以C语言作为的对象。本课程也与《算法设计与分析》结合得很紧密,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也会引入常见算法的学习,达到两者共同促进的目的。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数据结构导论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一、引言 二、数据结构有关概念及术语 第二节算法和算法描述 一、什么是算法 二、算法描述工具——类C语言 第三节算法评价 一、时间 二、空间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数算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如何运用类C语言来描述算法,掌握据结构的概念和相关术语、算法的描述方法,学会从程序中分析算法效率和用函数式表示该程序的算法效率。 在学完本章后,要求学生对数据结构的涉及领域有大体的认识,同时了解数据结构的作用,明确数据结构和程序开发的关系。通过对算法效率的分析,学会使用这一知识点来优化自己所写程序的执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