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合集下载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篇1《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古今数学思想》是一本由托马斯·J·希夫里森所著的数学教育书籍,它涵盖了从古代到20世纪中期西方数学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数学思想的发展,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了现代数学的各个领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思想的伟大与多样性。

作者在描述数学思想的发展时,以历史的视角对每个重要的数学分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从古希腊的几何学到中世纪的算术,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解析几何,以及后来的微积分和概率论,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揭示了数学思想的演变过程。

同时,书中还对一些重要的数学家和他们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例如,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牛顿、莱布尼茨等,他们的数学思想不仅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通过这些介绍,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但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缺点在于,它的内容过于繁杂,涵盖的数学思想太多,读者可能会有一种“消化不良”的感觉。

此外,书中的一些概念和术语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和晦涩。

因此,我建议作者在写作时可以对一些复杂的概念进行更为直观和通俗的阐述。

总的来说,《古今数学思想》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数学历史的书籍,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书中的一些概念和术语。

希望作者可以在未来的作品中继续努力,为读者带来更加通俗易懂的作品。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篇2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第一章引言本书是一部关于古今数学思想的导论性著作,旨在通过梳理数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让读者了解数学学科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涵盖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思想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与社会、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密切联系。

第二章古代数学思想古代数学思想主要起源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等文明。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数学与猜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数学与猜想读后感

读《古今数学思想》第一、二分册,《数学与猜想》有感在今年暑假里,我阅读了数学老师推荐的这几本书,颇有感触。

以前,我以为数学只是用来算大小、多少的,数学只能死学,高深的数学没有什么很实际的用处。

但是现在,我陈旧的观念变化了,我决心学好数学。

数学学习的意义《古今数学思想》通过概述外国的数学创作和发展,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庞大的数学世界。

书中对于数学课题的介绍让我基本上明白了数学学习的意义。

人类的数学发展,从初等到高等,从具象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从粗略到精密。

这使我看到了人类的思维在不断地进步。

从书中我了解到: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解决旧的数学问题,却又发现了更多新的数学问题,从而不停地发明数学课题。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数学只是计算,而到了古希腊、古印度、古代阿拉伯,数学有了更抽象的意义,有了一般的方法。

再后来是欧洲,符号体系更加成熟,数学从感觉的学科转向思维的学科,在自然科学研究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代数、几何的地位越来越高。

这些数学课题促进了人类思想空间的扩大,促成了人类想象力的丰富。

这些居于领导地位的数学课题还开拓了新的疆域,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发展基础。

比如说大物理学家牛顿的巨著《原理》,这本书虽然是研究天体力学的,但对于数学史有着极大的重要性;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地球是扁球,说明了潮汐的特征,用沿着圆锥曲线运动的物体证明力学定理。

再比如说十九世纪研究流体和热学的科学家,他们用偏微分方程得出了流体运动、内部摩擦产热的规律。

培根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

数学使人类更加深刻地推究事理,更清晰地了解自然。

数学是万物的基础。

有了数学,人类才能更加正确地研究科学。

数学不仅深入具象的物质世界,还感染了抽象的精神世界。

哥白尼、开普勒研究天文,前者提出了日心说,后者采用椭圆为行星运动轨迹。

他们在研究中反对基督教的一条中心教义,因此他们的学说被宗教势力压迫。

但只有数学家支持日心说,因为他们相信宇宙按照数学方式设计。

古今数学思想

古今数学思想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读完了《古今数学思想》,从奇迹文库网上下载的电子书,是谁写的谁翻译的,是什么时候哪里出版的,这个电子文件里都没有写,从网上书讯中看到的是美国的莫里斯·克莱因著,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7月1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从内容上看,这本书应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在中国已经有过翻译版本,因为它讨论的数学史到1950年就为止了。

一共四大本,从考古上的数学发现一直到20世纪中叶,主要讲的是数学在西方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把数学的各个科目逐个的细说,援引了大量的原始文献,比方说数学家的书信、论文、著作等;此书涉及到的都是纯粹数学方面的东西,对于应用数学在第一本书里说的篇幅较多了,至于还来出现的概率统计方面的数学就根本没提了;此书除了古印度数学外没有涉及到亚洲更多。

这些在网络上已经有大量的书评了。

他讲的不完全是数学,书里也说得明白,限于篇幅只能大概说说某些方面的主要进展,所以即使是把这四本书看完了也仅仅对数学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很粗浅的理解,关键的所得是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这也是我最关心的地方。

相比那些累牍的数学知识来说,我关心的是他们怎么想的,怎么就想到这些的,知道了这些之后对于理解数学、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用的。

寻找到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还能够对人们思想发展的一些规律做到很好的总结。

在看这些书的同时我也和周围的朋友经常提到数学,他们大多对这个话题望而却步,或者觉得我说的这些没什么意思,总是他们认为这些优秀的思想是晦涩的离人类很远的不易接受的。

嗯,我也以前对数学抱有这样的想法,当我翻开一本儿数学论文集的时候,简直是立即就被里面的那些天书般的论述搞得昏头胀脑。

现在我理解到了他们是怎么想的之后,就感觉亲切多了,并且也会被他们的精彩的思考论述搞得神经很兴奋。

嗯,其实都很容易理解,假如你明白那些概念那些性质是什么,而且知道他们使用的方法是怎么来的怎么用的,那五里雾也就从容的看破了。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篇一: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王平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别的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闻一知”、做会了一道标题,就可以总结这道标题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办理这类题,董存瑞事迹读后感见效就会更好我就是数学读后感、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根本的动手,稳妥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市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大意大意、每每一道标题会做,却因大意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肯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索;这样速率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接纳稍慢的计算方法来片面分析标题,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迹的来,就肯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

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

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

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

课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

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

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看《古今数学思想》的收获——数学系学生丙寅先来介绍下着部书,《古今数学思想》是200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里斯莫里斯·克莱因。

我看的版本,是2014年最新一次印刷,共三本,每本大概三百多页。

这部书每本大概三百多页。

这部书系统、全面、系统、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核心数学的古代史、近代史和1930年代之前的现代部分。

着重论述了数学思想的古往今来及数学的意义。

《古今数学思想》是数学史的经典名著,初版以来其影响力一直长盛不衰。

著作可谓博大精深,洋洋百万余言,阐述了从古代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数学创造和发展,特别着重于主流数学的工作。

《古今数学思想》《古今数学思想》所关心的还有: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中这所关心的还有: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中这种看法的改变,以及数学家对于他们自己成就的理解。

而这部书的作者,而这部书的作者,莫里斯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 ,1908-1992),是美国著名应用数学家、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哲学家和应用物理学家。

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

他曾在该所主持一个电磁学研究部门达20年之久。

克莱因的著作很多,包括《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和《数学与知识的探求》等,《古今数学思想》是他的代表作。

译者主要为北大数学系教授,其中包括江泽涵、姜伯驹、程民德、张恭庆等院士。

我这段时间读的是第一本,可以说主要讲的是核心数学的古代史。

作者从四大文明古国的数学讲起,谈到了数学的起源。

最初的数学,可能就是从计数开始,然后人类发明了用记号来代表具体的数字。

有了数字,接着就出现了算术运算,简单的代数也就产生了。

几何的出现更加可以从实际生活的例子中得来。

在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几何往往和计算土地面积有关,而代数往往从求解个数演变而来。

有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人类的进步就越发依赖于数学了。

而这时候,就产生了学派,一些人聚在一起,以研究数学知识为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数学的进步和发展。

(完整版)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完整版)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M·克莱因(Morris·Kline,莫里斯·克莱因,1908.5.1-1992.5.10 ),美国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与应用数学家,数学哲学家,应用物理学家。

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

193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大学,随之攻读学位,并于1932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

获博士学位后,他1936年至1938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拓扑学,1938年回纽约大学任文理学院教授,并在著名数学家库朗指导下研究应用数学。

二战期间,M·克莱因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任职于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Belmar的美国陆军通信部队,他所工作的工程实验室曾发明雷达。

战争结束后,他继续在那里研究电磁学。

由于他在应用数学的研究上取得重要成就,1946年起他担任库朗研究所电磁理论研究室主任达20年之久,并于1952年获得正教授职位。

从1959年起,他还担任纽约布鲁克林大学文理学院数学系主任,直到1970年退休。

他担任纽约大学研究生数学教学委员会主席11年。

1976年他被纽约布鲁克林大学任命为荣誉教授。

他拥有无线电工程方面的多项发明专利,是《数学杂志》、《精密科学史档案》两家刊物的编委。

其代表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不仅在科学界,在整个学术文化界都广泛、持久的影响。

1992年5月10日病逝于纽约,终年84岁。

本书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重大数学创造和发展,目的是介绍中心思想,特别着重于那些在数学历史的主要时期中逐渐冒出来并成为最突出的、并且对于促进和形成尔后的数学活动有影响的主流工作。

本书所极度关心的还有: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中这种看法的改变,以及数学家对于他们自己的成就的理解。

本书的一些篇章只提出所涉及的领域中已经创造出来的数学的一些样本,可是我坚信这些样本最具有代表性。

再者,为着把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主要的思想,我引用定理或结果时,常常略去严格准确性所需要的次要条件。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23中陈玲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1908—1992),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教授,荣誉退休教授,他曾在那里主持一个电磁研究部门达20年之久。

他的著作很多,包括《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和《数学与知识的探求》等。

数学的高度客观性和高度创造性,正是《古今数学思想》的主题思想。

在《古今数学思想》这部经典著作中,美国著名的应用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莫里斯•克莱因重点关注数学家的思想,描述了数学家在高度抽象的数学世界里开疆拓土的冒险历程。

该书的中译本分为四册:第一册重点讲述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原始数学乃至古希腊数学体系的初步建立,突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工作,兼顾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代数学和数论。

第二册可以看成数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微积分的发展史,包括解析几何、微分、积分、级数论和微分方程等,特别合乎高校数学教师和大学新生的胃口。

第三册重点讲述了19世纪的数学(其中大多数分支也已走进大学一二年级的课堂),比如复变函数、行列式与矩阵、群论、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等。

第四册则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概观,包括分析的严密化、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和数理逻辑等。

数学是如何从蒙昧时代到古希腊的繁荣,又如何跨越漫长的中世纪,完成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飞跃的呢?作者告诉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经济贸易、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研究的需要,也离不开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但数学自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19世纪的三大领域——数系、运算、空间维数——的推广,分别革新了函数论、代数学和几何学;而数理逻辑的发展,又重新使人们思考与数学有关的哲学问题,这是数学的内部矛盾所推动的。

每门科学都有它最基本的矛盾,物理学的基本矛盾是唯象与实证的矛盾,生物学的基本矛盾是简单与复杂的矛盾,数学中的最基本矛盾,则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克莱因在写这本书时,既没有偏袒纯数学,视应用数学为“二等公民”;也不是宣扬狭隘的实用主义,这一点难能可贵。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数学,这门古老而深邃的学科,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古今数学思想》这本书,宛如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穿越时空,领略数学发展的壮丽画卷。

书中开篇便将我们带回到古代数学的起源。

古埃及和巴比伦的数学,虽然质朴简单,但却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在土地测量、商业交易等实际需求中,孕育出了最初的算术和几何知识。

比如,古埃及人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原始,却蕴含着对几何形状的直观理解。

古希腊数学无疑是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数”的理念,让人们对数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以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公理化方法,成为了后世数学的典范。

他所提出的五条公理,简洁而有力,支撑起了整个平面几何的大厦。

阿基米德则在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他的方法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

中世纪的数学发展相对缓慢,但也并非毫无建树。

印度数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数字系统方面。

他们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最终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简化了数学计算和记录。

文艺复兴时期,数学迎来了新的曙光。

随着科学的兴起,数学与物理学等学科紧密结合。

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运用数学工具来描述自然现象,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而解析几何的诞生,更是将代数与几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微积分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17 世纪,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微积分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处理复杂的变化和运动问题,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发展。

它不仅是一种数学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让人们能够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世界。

18 世纪,数学在各个领域继续深入发展。

数学分析逐渐成熟,函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欧拉等数学家的工作,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古今数学思想》有感
程麟淋道县数学
提到“数学”二字,好像我们的脑海里仿佛只能浮现出一些数字、字母、算式、方程、抛物线等等,我们会的只是计算、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至于这些东西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却不得而知。

非常有幸的是我在暑假里阅读了由美国著名数学家、数学史家、教育家、哲学家和应用物理学家莫里斯·克莱因撰写的《古今数学思想》,他的这部博大精深的不朽著作,向人们展示了数学从巴比伦和埃及起源时至20世纪最初几个年代的主要创造,围绕着数学思想的主要概念以及为其作出贡献的人物组织起来的这本巨著,给人们提供了数学发展的的一个概观,揭示了隐藏在今天这个学科互不相连的各个分支后面的统一性。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我们数学教育者的一次寻根之旅。

本书作者莫里斯·克莱因(1908-1992),杰出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学家和数学哲学家,应用物理学家。

1936年获得纽约大学数学专业博士学位。

1936年获得纽约大学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电磁研究部主人行长达20年;担任纽约大学研究生数学教学委员会主席11年;拥有无线电工程方面的多项发明专利。

《数学杂志》、《精密科学史档案》两家刊物的编委。

其代表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不仅在科学界,在整个学术文化界都广泛、持久的影响。

本书重点关注数学家的思想,描述了数学家在高度抽象的数学世界里开疆拓土的冒险历程。

着重在论述数学思想的古往今来,努力说明数学的意义是什么。

《古今数学思想》洋洋百万字,气势恢弘,虽不求面面俱到,但已把主流数学的发展脉络阐述得一清二楚。

该书的中译本分为四册:第一册重点讲述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原始数学乃至古希腊数学体系的初步建立,突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工作,兼顾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代数学和数论。

第二册可以看成数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微积分的发展史,包括解析几何、微分、积分、级数论和微分方程等,特别合乎高校数学教师和大学新生的胃口。

《古今数学思想(第3册)》是本内容十分丰富的著作,全面介绍数学大部分分支的历史发展。

着重论述数学思想的古往今来,而不是单纯的史料、传记。

通过阅
读《古今数学思想(第3册)》,可以充分了解数学的意义,各门数学之间以及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尤其是和力学、物理学)的关系;还可以获得一种从文化大背景了解数学的视野。

第三册重点讲述了19世纪的数学(其中大多数分支也已走进大学一二年级的课堂),比如复变函数、行列式与矩阵、群论、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等。

第四册则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概观,包括分析的严密化、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和数理逻辑等。

下面我将谈谈我阅读完本书后的一点感受:
一、数学史即人类的发展史,数学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的进程。

人类是高级动物,在逐步进化中由于生活的种种需要逐渐产生了数学,如角的边常是用股或臂的自来代表的。

在英文中,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叫两臂。

在原始文明中,数学的应用只限于简单交易,而到公元前600年的300年间,较早的泥版对数学史具有重要意义,这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文字出现,巴比伦人更是以60为基底实行进位记法,还用进位记法表示分数,还有了表示平方、平方根、立方和立方根的数表。

而这时的数学知识已经被运用到了挖运河、修堤坝以及搞其他水利工程。

在公元前的最末三个世纪里,数学的应用多了起来,特别是用于计算日球和行星的运动。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到古典时期数学产生了几大学派,几大学派通过交流学习都产生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爱奥尼亚学派的泰勒斯运用数学知识预报了一次日蚀,还曾用一根一直长度的杆子,通过同时测量杆影和金字塔影之长,求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毕达哥拉斯派研究出了三角形数和三元数组……到了压力三大时期,欧几里得的《原理》一书成为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史书,随着第三帝国的产生,数学在亚力三大学术界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会用穷竭法求面积和体积,计算π。

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一种从河上提水的水泵,用杠杆挪动重物,利用抛物镜面的聚焦性质,还把集中的阳光照到攻城的罗马穿上把它们焚毁。

随着历史的演变,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几番衰替。

但到了16世纪,由于日益发展的银行业务和商务活动要求一个更好的算术,远涉重洋的地理探险需要人们又更准确的天文知识,要求编制出更好的天文数表,而这需要有更准确的三角函数表。

最后,工匠的技术工作,特别是建筑、
制造大炮和抛射体运动方面的工作,要求有定量的思维。

在这些需要的压力下,代数的进展也加速了。

到了18世纪末年“解析几何”已经成为标准的名词,与此同时,微积分和无穷级数也进入了数学。

二、数理不分家。

通过阅读这本书,几位数学家给我留下来深刻感受。

如我只知道柏拉图式理想主义的鼻祖,却不知柏拉图对数学的演绎结构做出过重大贡献;我们只知道物理学中的阿基米德定理,却不知他更是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数学工作包括用穷竭法求面积和体积,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优秀的天文学者;我们只知道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却不知他还是一个大化学家,在数学方面关于微积分,他也总结了很多具有发展性的思想,并在1736年出版了数学有关的著作《流数法和无穷级数》。

这些大家告诉我们学科间既有独立的领域,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

合上书我不禁感慨,数学其实就是生活的产物,结绳记事是为了计数,60为基底计数法也是为了计数,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充满智慧的人们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使数学的发展更加快速。

到21世纪,随着科学的进步,电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想数学也会与科学同步,随之发生巨变。

数学史是一部写不完的长卷,因为人类的文明没有停止。

在这书里,我们能明确知道,数学不是那么冰冷,那么“不食人间烟火”。

尽管,数学仿佛是独立于凡人而存在的冷冰冰的真理之汇集。

这使得数学不像文艺领域那样高度表现出创造者张扬的个性;也不像物理学中经常有后人推翻前人观点的情形;更不为多数人所接受——正如上文所说。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数学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数学从蒙昧时代到古希腊的繁荣,又跨越漫长的中世纪,完成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飞跃……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经济贸易、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研究的需要,也离不开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这一切,把数学活生生地拉回到现实之中,触手可及。

不过另外要说明的是,数学尽管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但自有其发展的内因。

引用一段论述:“19世纪的三大领域——数系、运算、空间维数——的推广,分别革新了函数论、代数学和几何学;而数理逻辑的发展,又重新使人们思考与数学有关的哲学问题,这是数学的内部矛盾所推动的。

每门科学都有它最基本的矛
盾,物理学的基本矛盾是唯象与实证的矛盾,生物学的基本矛盾是简单与复杂的矛盾,而数学,则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有限与无限,不禁让人想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人的生命的确有限,那么人就更应该升华自己。

物质上达不到无限,但在精神上却可以超越无限——正如数学所追求的。

《古今数学思想》,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读一读的书。

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更是重担在肩,知难也进,义不容辞地做好本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