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第1-2课时
初中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
贡献的分子。
1、概括本文叙述的母亲的三件事及表现的母亲的性
格。
2、选文第③段画线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
法?试分析其作用。
3、选文第⑤段提到“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
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
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
“母亲”
在作者的成长中具有非凡的意义,请结合原文具体内
容谈谈。
4、试着比较本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不同。
课堂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把很多值得永
远回忆的事情编织起来。
文字朴实无华,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也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而是在平静的回忆中,蕴
含着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和怀念。
板书。
八上语文《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 优秀教学课件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 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 重要成员。 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一生指挥 重大战役无数。他曾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 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司令。
写作背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6 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划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新课导入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
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
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
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 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 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勤劳朴实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抗战以后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勤俭持家 理解、支持革命
1944年 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人物形象
勤劳朴实
聪明能干
坚强不屈
宽厚仁慈
识大体、顾大局
课堂小结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 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 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表 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 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 情赞歌。
随堂练习
看见这幅图片, 你能想到什么?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记忆时起)
1885~1900
年前后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 种菜、喂猪……
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课件(共21张PPT)

一课一德一行
幼儿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亲子默契考验小游戏,现场欢声笑 语不断。随后,孩子们又帮妈妈揉肩、捶背,为妈妈送上节日的 祝福!活动中老师还组织大家一起制作手工郁金香,通过亲子协 作,一朵朵郁金香在手中缤纷绽放,孩子们把充满祝福的花儿亲 手送给妈妈,妈妈们脸上都洋溢 着幸福的笑容。
一课一德一行
注意事例要新鲜感人。
一课一法一练
(2)用典型的细节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抓住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通过细节 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3)事例的先后安排要有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过渡要 自然。最能表现人物个性、品质,吸引读者的事例 要详写,其余的可略写,注意详略得当。
一课一法一练
从母亲缝制衣服的动作、布满老茧的手、 白发等细节,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一课一法一练
我又看了看垫在座位上的紫毛大衣,回想起了这件御寒之物的 来历。听父亲说,那天母亲环顾四周,家徒四壁,想起当初陪嫁的 那对银手镯还在,于是她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她怕惊醒当时正在 他们房间睡觉的我。父亲说她轻轻地拉开抽屉,把用手帕包裹着的 手镯稳稳地放在自己的手上,再缓缓地揭开手帕,端详着那对闪闪 发亮的银手镯,像是看着自己要出远门的孩子一样,眼里含着泪花。 最后,她把手帕盖上,紧紧地攥着手镯,轻轻地走出门去……
特色总结
3.夹叙夹议,深化主题。 作者在记叙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当的
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全篇问题探究
1.[发散思维] 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民族和人民的热爱、 对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①作者深知母亲逝世是“无法补救的”,因此想以自己力 所能及的方式报答母亲的恩情。②作者从母亲的平凡,想到 “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进一步想到“正是 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案】

6《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朴素平实的的语言。
3.学习朱德同志母亲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
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
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2.文体知识。
回忆录主要是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3.给加点的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勉强.(qiǎn g)迁徙.(xǐ) 慰勉..(wèi miǎn) 溺.死(nì)衙.门(yá) 私塾.(shú) 调.料(tiáo)血溅.(jiàn) 瞒着(mán)4.记住重点词语的含义。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宽厚仁慈:(待人)宽容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三、学习课文1.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情很多,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1)学生读书、思考,完成表格。
时间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母亲的个性品质作者小时候(能记忆时起)1885~1900年前后1905年1908年1919年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抗战以后1944年(2)提问明确。
《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结构,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2.细读文章,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品析文章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理解作者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获得精神启迪。
〖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梳理文章结构,感受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2.品析文章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读议论和抒情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提写生字词佃农 祖籍 马鞍 家境 溺死 惨痛 无可奈何 煮饭 养蚕 纺棉 劳碌 私塾 榨油 豌豆红薯 菜籽 调料 任劳任怨 和蔼 妯娌 和睦 周济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豪绅 衙门 横蛮 节衣缩食 东挪西借 慰勉 聊叙 不辍劳作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庚.子(g ēng). 勉强.(qi ǎng) 私塾.(shú) 和睦.(mù) B.调.料(tiáo) 哭泣.(qì) 不辍.(zhuì) 和蔼.(ǎi) C.佃.农(tián) 溺.死(nì) 差.役(ch āi) 慰.勉(wèi) D.妯.娌(zhóu) 衙.门(yá) 支撑.(ch ēng) 横.蛮(héng) 答案:A (B.zhu ì应为chu ò C.ti án 应为di àn D.h éng 应为h èng )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我家是di àn n ón ɡ( )。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胡适与鲁迅
•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
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
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
取 “老僧不见不闻 ”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
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
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
• 1、在母亲这痛苦的生活中,胡适看到 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宽容、善 良、容忍、温和而又“刚气”。在潜 移默化中,母亲教会了胡适该怎么做 人。那么,胡适是如何评价母亲对自 己的影响的呢?
• 【明确】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 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 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 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情况二:母亲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 相处?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
更事事留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事格外容忍。
•
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
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
要我事事让她。
•
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
•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 1.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
【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 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 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 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 在《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还有些相关 的例证: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 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 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 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 最名贵的珍珠。回顾自己所走 过的道路,胡适先生把深情的 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 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回忆我的母亲》第二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3.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思考探究
通过对比,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1.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品味语言
将母亲热爱劳动的美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母亲是个好劳动。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
品味语言
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为感人的事。作者不经意地道出,并用最简单的话说明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平铺直叙中母亲同情革命、了解革命的形象跃然纸上。
3.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品味语言
以让人震惊的事实来说明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样的话语虽无溢美之词,但母亲勤劳坚强的形象却十分生动感人。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坚忍顽强
革命的母亲
送子读书
给予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颂扬品德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尽忠于民族尽忠于人民尽忠于党
悼念母亲颂扬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
1.文章哪三个方面写了母亲对;
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6.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品味语言
这位伟大的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分送挽联:
党中央的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2课时)(共30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学习目标:
一、初步了解回忆性散文的基本写法。 二、学习选取具体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 品质的写法。
三、运用朴实、简洁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学习朱德母亲的美德,体会作者对 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
念其恩
想一想: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既交代了写作缘
由,又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爱”),引起回忆,领起全 文(“勤劳一生”)。
找出文中概括、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 关键性词句,并想想它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提示: “母亲是个好劳动” “聪明能干”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 蔼”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 “她自己很节 省的” “宽厚仁慈” “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 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她期待着中国 民族解放的成功”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 曾脱离过劳动”。
答:把对母亲的爱扩大为对 祖国、对人民的爱。使文章表 达的感情更加崇高,主题更加 深化。
讨论归纳:文章的主题
• 文章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 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 理解革命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 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自己要以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 母亲的决心。
写法:文章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把真挚的情感蕴含在朴素的语言中
耒阳小水铺肖家村有一口大水塘,本叫肖家塘,后来改名下马塘, 为什么叫“下马塘”呢?。
相传ji十年前,朱德军长在耒阳小水铺一带,发动穷人斗土豪,打 劣绅,分钱粮,百姓们欢天喜地,土豪劣绅恨之入骨。
当时革命队伍不够强大,土毫劣绅气势嚣张,他们组织挨户团,向
革命队伍疯狂反扑,革命队伍损失不少。朱军长也受了伤,在逾迥撤 退中,路过肖家村,看到塘水清沏,便下马捧了几口水喝,还洗了个 脸。不料,这时挨户团追来了,朱军长见势不妙,忙丢落战马,跑进 了肖家村。老百姓见跑进一个威武和善的军人,便断定是革命军的领 导人,连忙带他躲藏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