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真迹

评赏: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此国画寓意步 步高升,双喜临门,百年好合,吉祥好运的到来。
梁兆金 《大野猎手.鹰》
评赏:笔墨大胆泼辣却又严谨紧凑,笔法变化丰富,突破了前人风格局限,不以细腻传形,而是以独特风格 结合纸、笔、墨之间的互渗效果形成动感的轮廓成形。正所谓“谷深水潜墨化鹰,绢素斑飞笔惊人”。整幅画, 笔墨雄阔、气势磅礴纯以水墨大写意,使得鹰成为一种豪强人格的化身。此国画寓意:志向远大、高飞腾达、官 运通达、财运亨通,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真迹
书画艺术家组织发布的榜单
01 创作背景
03 作品赏析
目录
02 作品明细 04 作者介绍
为响应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受邀参于“中华国宝书画文化复兴工程”的前十名书画艺术 家——刘咸宜、张为熙、梁兆金、刘玉妹、霍玉山、潘世钊、高瑀、刘奇新、吴凤、李家原,在“当代百位书画 名家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荣获桂冠后,由中国当代书画院将十位艺术家的得意之作(真迹)汇集成册,发行“中 国当代十大名家书画真迹”首次奉献给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以此承载中华文化复兴的美好愿望。
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张为熙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承国画名家崔子范(国画大 师吴昌硕嫡传弟子)。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画展参赛并获奖,在全国各大展赛中入选并获金、银、铜奖,其中作 品《水清鱼壮》获全国老年书画比赛金奖,作品《挚友相会》获得“感动中国・魅力夕阳”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名 家作品大赛金奖。多幅作品被入编世界权威书画典籍,入选个人书画大展赛典籍。
吴凤是近几年书法界的“红人”,其独创的“梅花组合篆书”让其声誉海内外,独领风骚。其书法作品广受 书法专家及书法界同仁的称赞和认可,更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争相追捧。
美术画家简介

美术:近代画家1、齐白石:(1863─1957)。
湖南湘潭人。
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代表作:是《虾》、《八骏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八哥>,<荷花蜻蜓>贡献有:开拓了国画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入了画。
使国画更加平民化。
其画以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
且诗书画印兼能,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白石2、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代表作:《奔马图》、《桂林风景》、《黄山》、《风景》、《小孩》、《静物·水果》。
贡献有: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徐悲鸿3、张大千:(1899年~1983年),四川内江人,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
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等,代表作:《爱痕湖》《》《四屏大荷花》贡献有: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名人。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意境清丽雅逸。
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张大千4、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长江三峡》、《》、《》、《黄山松》、《的故乡》贡献有:吴冠中是现代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的传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两种的不同美学观念,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
吴冠中5、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是我国当代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和美术教育家。
当代画家吴冠中生平简介

当代画家吴冠中生平简介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代画家吴冠中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吴冠中简介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201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
他既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也是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学习西洋画和中国画,是林风眠、潘天寿的高徒。
早年醉心于创作风景油画。
直到70年代,开始博彩中国画之长,探求如何使用我国传统的工具和材料,来革新中国画,做出了不懈的尝试和努力。
文革结束后,吴冠中先生当选为常务理事,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
得到过法国文化部颁发的勋位,也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他曾在世界各地多次举办作品展以及回顾展。
其油画代表作《小鸟天堂》曾于大英博物馆展出并成为馆藏珍品,《北国风光》更是以2700万元的高价拍出。
除此之外,吴冠中的油画的代表作还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他的中国画的代表作有《长城》、《春雪》等。
此外,吴冠中先生笔耕不辍,著有散文集《美丑缘》等等,可谓著作等身。
从吴冠中先生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位专注而淡泊的书画大家。
其实他还是一个耿介而较真儿的人。
曾经因为对旧作的不满,将几百幅画作全部毁掉!还曾屡出狂言,引发热议。
难怪陈丹青先生在回忆吴冠中时,崇敬追思之余,不忘加了一个注脚:说到底,他只是一名文艺青年罢了!吴冠中作品近代以来,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画家: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等。
但今天要说的却不是他们,而是名叫吴冠中的画家,他虽然不向之前举例的那些耳熟能详,但也同样是我国近代以来的画作大家,下面就来谈谈吴冠中作品。
他最擅长的是风景油画,一生都在追求油画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他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扑在美术绘画创作上,希望能够创新中国画,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望。
《北国风光》是他最出名的创作之一,曾经被李瑞环珍藏30年之久。
中国当今美术—当今著名艺术家

一、戴光郁在当代美术的著名艺术家中,戴光郁的艺术成绩和他的作品深度与他的知名度相比是非常不相称的。
他的困难生存状况证明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结果:最少寻找时机的艺术家、最忠诚郁艺术信仰的人往往也是最少到达社会生效的人。
戴光郁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的工作,是作为一个视觉的文化课题,作为艺术家知识分子的一项文化实践任务。
纵观来看,其一,是文化的针对性与外乡性的严密结合;其二,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三,是女性主意文化观的表达。
文化的针对性与外乡性的严密结合,是戴光郁的作品主流。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创作,他总是把思考和针对的问题放置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上以及文化传统的情节上,与当代国际文化的植入进展比对。
因此,他的作品激荡着个人感性的魅力。
在戴光郁的作品中,关注最多、思考也比较集中和深入的是关于女性文化的思考。
他把中国绘画的精华——赫的“六法〞与关于女人作为性欲对象喝完偶对象的传统题材的关系,把绘画中的玩味玩弄和自娱自乐的精神麻醉一同给于严厉的评击。
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女人体的符号“大〞字,把男人对女人的观看欲望直逼在我们面前,强迫我们对习以为常的心理惯性进展反思。
二、隋建国隋建国是文化波普的历史化和符号化的最为成功的艺术家。
纵观隋建国十余年来的创作,大致有三个系列:其一是"地卦"系列,其二是"装"系列,其三是"中国制造"系列。
"装"系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就是“装〞的符号化的塑造,把“装〞和“毛装〞联系起来,把文革时期的政治问题历史化为中国近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化的塑造和开展的问题,把波普艺术的浅薄和表皮化放置在一个让人反思中国文化自身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装被看成隋建国的作品的立意方式。
另一类是他把装穿在西方的经典性的文化和形象代表的作品上,如"掷铁饼者"、"大卫"等作品。
这方面表达了隋建国对融会中的中国文化的辐射性和泛化的信心。
美术方面先进事迹材料

美术方面先进事迹材料
《美术方面先进事迹材料》
在美术方面,有一位先进人物——著名画家赵无极。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艺,成为了当代中国美术的领军人物。
赵无极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他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热爱让他很早就决定成为一名画家。
他在学艺过程中勤奋好学,钻研西方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不断探索创新。
赵无极的作品多以抽象艺术为主,他运用大胆的色彩和线条,将自己对于世界的感悟融入作品之中。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和思考的空间,被誉为是当代艺术中的颠峰之作。
除了创作,赵无极在美术方面还积极参与教育工作,为后辈的成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他的慷慨与大度,为整个美术界树立了榜样。
赵无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成为了美术方面的先进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作品激发了无数人对于美术的热爱和探索,他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美术方面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美术界名人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
他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
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
曾于1997年荣获英国coutts国际艺术基金会所颁发的亚洲当代艺术家。
张晓刚的作品《全家福》系列、《天安门》、《血缘:同志120号》、《大家庭》等。
方力钧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重要参展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东方之路、东方之路、中国新艺术展、第四届亚洲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透视:中国新艺术、是我、开启通道、开放的边界、新世纪的新现代主义等。
方力钧作为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其中尤以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一系列作品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标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或者更广义地说它标志了当代人的一种人文和心理的感觉,也许,无论东、西方,当代知识分子都变得有点泼皮了,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越来越感到无可奈何,而且我们已经无法象卡夫卡和杰克梅蒂时期那样,感受到环境的压迫,揭示荒诞的存在以宣泄内心的压抑,并标明自己的独立意志。
而今天我们几乎分不清我们与环境的界限,我们以为自己的独立,也许正是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嘲笑这个世界,也许正是嘲笑自己,我们不得不变得泼皮。
(一)所谓后89,是我企图把握方力钧的艺术及其玩世写实主义发生的时代背景的概念。
盘点:近代画坛十大巨匠

近代画坛十大巨匠上世纪的风雨百年里,“西学东渐”浪潮催生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巨变。
彼时,中国画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几代画家为此锐意实践,在中国画现代转型与发展的路途上不倦求索。
而若细数那片可被称为“现代中国画创造者”的闪耀群星,其中十颗巨星朴厚无华、纯粹稳贵,可与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等艺术大家同列。
他们便是第二代国画艺术大师:娄师白、李传新、孙其峰、白雪石、刘继卣、刘文西、魏紫熙、范曾、方增先、亚明,被誉为“近代画坛十大巨匠”娄师白娄师白,出生于北京,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14岁就在齐白石先生家中学习诗、书、画、篆刻,直至白石先生逝世,长达25年之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宾馆、国家驻美、驻英大使馆及博物馆收藏。
娄师白先生作品带有明显的齐白石风格,同时他也是“齐派”绘画的重要传人,善画花鸟瓜果,全面继承了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
其作品色彩鲜而不艳、雅而不俗,给人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之感。
尤以画小鸭子著称,在艺术界有这样的说法: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
娄师白在绘画艺术上受齐白石影响最大,同时在写意花鸟画上承徐渭、朱耷、扬州八怪、吴昌硕、陈师曾之精髓,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孙其峰孙其峰,男,汉族,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异存同斋主。
1920年生,山东招远人,国立北平艺专毕业。
曾先后从师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溥松窗、秦仲文等名家。
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
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
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西泠印社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海河印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
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天津当代美术教育(高等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当代中国艺术家绘画赏析

■ 榕,独树成林。画作右上方有一小岛,岛上榕树根
《 一 樹 榕 蔭 一 天 堂 》
大 千 多 胜 境 , 小 鸟 一 天 堂 ”
茎相连,枝叶交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连绵不断, 宛如一片森林。在这密不透风的榕树林上,无数只小 鸟正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飞舞,有的盘旋滑翔、有 的追逐嘻戏、有的寻寻觅觅、有的叽叽喳喳、有的展 翅高飞、有的欲落枝头……我仿佛也飞入到鸟群中, 变成了一只快乐的小精灵,尽情地欢唱,尽情地飞舞, 尽情地渲泄着。一树榕荫一天堂,榕林就是小鸟的天 堂。在茂密的榕荫下,谁又能说有思维、有情感的人 就一定比小鸟幸福快乐呢?
金碧风格是大千先生年轻时所作, 十八岁时到日本学习染织工艺,吸 收了光琳派的金碧装饰性画风,又 结合了唐朝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 水”画法来画荷,在金笺纸上用墨 线勾勒后,填染石青、石绿、朱砂 等矿物质颜料。大千先生强调“要 想画出成绩来,首重勾勒,次重写 生,其次才能谈到写意,勾勒就是 用笔、墨线条来描画。”至于朱荷 的花瓣,打底之后以厚重的朱砂逐 次晕染,因为对比色彩的关系显得 自然华贵浓艳,由此可以窥见大千 先生的传统功力之深厚
升生自应树州旗巍土虬主甘 华活然』,沿臶然不劲要迎 和道的著如江。的断苍景祥 浓路客名小路它动发老观的 缩和观的鸟当们态展的,榕 为艺真理天年如和壮枝既树 个术实念堂钉南造大干有构 人世的的触铁澳型成,如成 的界存巨发钉的,新更盖了 人的在榕高系』像林有的艺 生主, 层缆抗猛的生树术 经体也 领停英士根生冠视 历笔是,导泊榕、须不绿野 。墨构它』战『像,息荫的 ,成们榕船,飘其伸,主 也自是树的如扬伟向也题 将己大效古广的岸沃有、 ……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中 国现代中国画家。名权, 后改作爰,号大千,小 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 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 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 蜀,卜居内江。父张怀 忠,早年从事教育,后 从政,再改盐业。母曾 氏友贞,善绘事,姊名 琼枝,亦善画。兄弟10 人,二兄张泽,别号虎 痴,以画虎名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戴光郁在当代美术的著名艺术家中,戴光郁的艺术成绩和他的作品深度与他的知名度相比是非常不相称的。
他的艰难生存状况证明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结果:最少寻找机会的艺术家、最忠诚郁艺术信仰的人往往也是最少达到社会生效的人。
戴光郁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的工作,是作为一个视觉的文化课题,作为艺术家知识分子的一项文化实践任务。
纵观来看,其一,是文化的针对性与本土性的紧密结合;其二,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三,是女性主意文化观的表达。
文化的针对性与本土性的紧密结合,是戴光郁的作品主流。
不论是哪一方面的创作,他总是把思考和针对的问题放置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上以及文化传统的情节上,与当代国际文化的植入进行比对。
因此,他的作品激荡着个人感性的魅力。
在戴光郁的作品中,关注最多、思考也比较集中和深入的是关于女性文化的思考。
他把中国绘画的精髓——谢赫的“六法”与关于女人作为性欲对象喝完偶对象的传统题材的关系,把绘画中的玩味玩弄和自娱自乐的精神麻醉一同给于严厉的评击。
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女人体的符号“大”字,把男人对女人的观看欲望直逼在我们面前,强迫我们对习以为常的心理惯性进行反思。
二、隋建国隋建国是文化波普的历史化和符号化的最为成功的艺术家。
纵观隋建国十余年来的创作,大致有三个系列:其一是《地卦》系列,其二是《中山装》系列,其三是《中国制造》系列。
《中山装》系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就是“中山装”的符号化的塑造,把“中山装”和“毛装”联系起来,把文革时期的政治问题历史化为中国近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化的塑造和发展的问题,把波普艺术的肤浅和表皮化放置在一个让人反思中国文化自身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中山装被看成隋建国的作品的立意方式。
另一类是他把中山装穿在西方的经典性的文化和形象代表的作品上,如《掷铁饼者》、《大卫》等作品。
这方面体现了隋建国对融会中的中国文化的辐射性和泛化的信心。
这个观念的最有智慧的呈现方面是他的《中国制造》。
这个系列的选择把握住了三个文化要件:首先是恐龙——隐喻龙之国——龙是中国的代表;其次是全世界到处流通的中国人制造的“龙”的玩具,物美价廉,做工讲究,的确是“中国制造”;其三是“放大”到古生物学所考证的恐龙的尺寸。
“龙真的复活了”、“龙来了”。
这是一件意义直接、选材精到出色的作品。
三、张晓刚谈论张晓刚主要是说他1991年以后创作的《大家庭》系列。
从作品来看,《大家庭》的图像表现特征和王广义的《大批判》有类似之处。
诸如都用文革时期最为流行的样式。
张晓刚的画面实际上是非常讲究绘画性,把光、鲜、亮和带有某种隐痛的记忆表现出来。
从图像来源来说,王广义的图像是在文革中到处流行的“大批判”,张张不同,但张张又相同,千篇一律把那个时代的“精神”波普化与今天的商业图像的流行加以类比。
张晓刚的《大家庭》是那个时代的家庭的写照,家家不同,但家家又相类似。
王广义的“表述”是喜剧式的、调侃的,张晓刚的“重述”是悲剧性的。
看这张小刚的《大家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作的《大家庭》,那种揪心的痛苦会那样强烈和明显,隐隐的疼痛,是那种流不出泪的哭泣,流不出血的受伤。
在此“政治”隐喻又跌到了次要地位,一个非常政治的意识形态问题,演化成了时代家族生命史的文化考掘。
从“政治”到“文化”的转变,在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的创作中得到了最经典的表达。
四、刘野刘野的作品正是他个人意识的非常识性体现,他努力把他的梦想还原为日常化的没有任何夸张的视觉文本,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拥有的历史语意内涵充实了他的呓语的平易性和现实性,一方面刘野力图让他的作品留有让阅读者创造的距离和空间,另一方面,他又把个人的梦呓私语回归为正常的社会现象和生命自然发出来的本然的内涵。
因此,对刘野来说艺术就是把梦想还原成为原生态的历史现象,还原成为生存的自然生长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仔细分析刘野作品中的“我”,便会发现这个“我”总是过去的“我”,而这个过去的“我”又主要是除了梦想,向远处观望,欲求看出更远更远的世界以外,是没有其它防卫能力的。
刘野把自己置入作品中,是以个人的经历级个人的自述符号洞悉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也就是说,他把“我”分析为“当今的我”去洞悉“过去的我”的可能性。
从技术上说,刘野很强调色彩的纯度。
他善于把颜色的纯度都用到极限,通过把对象简化,构成简洁的横线、竖线的边界关系,也就是把梦境的单纯度表达的充分详实,又发挥了优化语言的魅力。
五、岂梦光岂梦光是一个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形象熔于一炉的艺术家。
他不是画肖像、画静物并由此画出某种情绪、某种优雅趣味和良好的视觉文化修养的油画家,也不是跟随潮流和时尚而转变画风的敏锐的反映性的艺术家,他更不是观念化的试图“一语惊人”的灵悟型的人。
他属于冷静沉思、寡言内向、习惯与思考、揣摩、和别人也和自己较劲的人。
他追求画面的视觉的阅读快感和画面的思想内涵的厚度。
他是那种表面看起来随和而内心里对自己以及与自己的身体性的情境关系要求极高的那种人。
纵观到目前为止的岂梦光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6年到1993年,岂梦光基本上处在一个摸索、积累、尝试、学习的过程。
如《精卫的传说》形式感很强,画面带有很鲜明的象征主义的味道。
《东方之光》很直接的解释某种观念。
这一类的作品可见岂梦光还没找到他个人的生命感知和图式创造的直接的联系。
第二个阶段是他的转折期。
这个时期的油画一《境界》为分水岭。
之所以把这个过程称之为转折期,是他意识到感觉到他的学术走向,并沿着这个走向建立它的图像学成果。
但他还缺乏鲜明的自觉地针对性。
第三个阶段他主要是放在历史的语境下,或者历史的特殊标志为言说和开拓的资源,去寻找介入的焦点。
第四个阶段是自1997年一直到目前,还在延续的思考这类思考最见岂梦光的成熟和整体性,这些作品有《想象中的地主场院》、《侵略者闯入我家园》、《欲望的由来与走向》、《新娘从天而降》、《奈何桥》、《灵山》、《水·火》等。
岂梦光的画不是直观的表现,而是一个精神分析式的神话世界,尽管他并不认为他在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但对他的画不经过对精神原型的追问,确实是不易释读的。
因此,与当前流行的现实主义风格相比,岂梦光的画是一种更为彻底的个人主义精神,他毫不顾忌潮流与趋势,在一种对艺术制作的直接体验和对人生的冥思中来讲述自己编造的寓言与神话,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关系中岂梦光才找到了形式与题材的统一。
六、石冲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艺术几乎从起步开始就和身体打交道,但这不是关于身体的而是把身体作为其它,从绘画技能上把身体作为最难表现的对象;从对象上说,是把身体作为社会生命置于某种场景和某个故事情节;从社会意识形态上说,是把身体作为某种政治符号和理想的象征。
用身体的描绘去表达艺术家的愤怒、悲伤、美好愿望、政治代言等,总之身体是不属于身体的,它是作为符号作为象征,而石冲的艺术创作正是体现出身体变为符号和象征的过程。
在1992年之前,石冲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关于关注身体的思考与哲学性的绘画,虽然画人体但主要探索综合媒材在油画语言运用上的可能性和视觉表达力。
真正确立石冲在中国当代艺术影响力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92年到1994年。
这一时期集中体现作品创作特点的是《综合景观》。
身体作为符号、作为影子飘忽在画面中。
我们不能回避身体,我们的身体以及身体的故事,石冲用他的绘画艺术向我们讲述身体的故事,是身体与社会的政治的文化学的操纵身体的悲剧演出。
如《近日景观》看到的美丽无比的身体被囚禁在文虎的牢笼之中。
1999年以后,石冲的创作进入了更为哲理化的思考,从画面内容到作品名称也越来越少直接可解读的符号和图像。
这个过程大致为1998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的探索方式。
这一阶段的创作中石冲关注的身体变成了纯粹的身体与材料的关系,如输液管、电子元素等。
石冲不是哲学家,但他告诉我们身体不属于任何领域但又不可能不属于任何领域。
这是一个绝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也是生命永恒的魅力。
七、江宏从江宏近几年的创作来看,他以货币符号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两种社会集体记忆:一是政治文化的货币记忆,二是商业文化的货币符号记忆。
江宏的作品正是要陈述这种集体记忆的变迁。
如果说,起初江宏以画人民币的各种样式为他表现他对当代生活的某种感受,来源于在深圳的种种谋生方式的直接体验,那么在他把这种感受提炼成为当代生存中的普遍的和历史记忆的特定符号之时,便可见他的精神洞见了,那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小情小趣的抒发了。
这也正是一个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因为是绘画,绘有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他所画的人民币是戏仿的,看起来似曾相识但有的确是江宏的重新挪用与编织。
精彩之处正是在这里。
挪用,让观众通过类似唤起回忆,引起对特定生活的记忆和回溯而重新编织,引起观众的思考,激发起当下性的感受。
江宏绘画的精彩,不是体现在绘画技巧和人物描绘上,而是在他对货币的特殊理解。
这个特殊理解是:通过人民币的图像泛化的拟真挪用和组合,陈述了货币符号所凝结的中国社会历史的价值变迁。
假如说他1998年前后的作品还着重对于货币符号的政治集体记忆的只能的反映的话,那么到了2000年前后,他的货币绘画尤其是以“江宏制造”的符号的出现标明了江宏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深化。
因此,一系列《江宏制造》是意在于告诉我们齐美尔的话:“金钱只是通向最终经济的桥梁,而人生是无法栖居在桥梁上的。
”八、陈宇飞——都市情结与个体生命的沉思陈宇飞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都市人的现状的强烈关注。
不论是他在1982年刚从美术系毕业之时,还是经过多年磨难后的今天,他始终是听凭内在生命的呼唤,以炽热情感的温度去融化和熔构他的画面。
陈宇飞的画是从他的灵魂里流出来的。
看他的画,不可能立刻明白他所言何物,拥挤攒动的人头,变形扭曲的躯干,人与物混杂一体的嘈杂吵闹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车站、小街、高大建筑和拆除的破旧的平房,提着饭盒挎着收音机,摆动着迪斯科的一群打工仔,脸上总是那种无可奈何、痛苦艰辛的表情,可生命依然存在,他们依然走着自己的路——这些便是近两年来占据陈宇飞画面的主要视像。
他早期绘画的原始母题主要来自马王堆出土的古尸的色调。
复杂多样的景象被他简化成为几条概括力的色彩,人物大都患了不治之症,但却又的的确确是无可奈何的活着的生灵。
可看性极差,视觉排斥力很大。
此时主要是把基点放在他自身来透视,艺术之路和生存之路的艰难向他提出了双重的挑战,内向而又充满忧郁的陈宇飞便以绘画的方式来倾诉。
那是一个流不出泪来的男人的悲伤。
他的画渲染对人的忧虑和关注的悲剧性的情绪,如《空中概念》、《电脑游戏》总是个人一种淌不出眼泪的悲伤。
《对此人进行审查》、《语言障碍》把自我的机械化和沟通的艰难,也处理的那么让人心里滞闷。
他从他个体心灵去拓展他的艺术之路,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