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禁忌歌诀汇总

中医用药禁忌歌诀汇总
中医用药禁忌歌诀汇总

中医用药禁忌歌诀汇总

中医用药禁忌主要有三个方面:配伍禁忌(相反、相畏)、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歌”源自张子和《儒门事亲》“十九畏歌”源自刘纯《医经小学》

一、配伍禁忌

1、相反。总结为“十八反歌”,源自张子和《儒门事亲》

原文: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

2、相畏。总结为“十九畏歌”,源自刘纯《医经小学》

原文: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注: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用药说明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

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中医内科辨证歌诀18682(研究材料)

中医内科辨证歌诀 肺系疾病 感冒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 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 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 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 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 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 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

心系疾病 心悸 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 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 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 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 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 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 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血实羚钩通瘀煎,血虚独参参养人。

脏腑辨证论治(一):概述

脏腑辨证论治是中医各种辨证论治的基础。它首先运用四诊八纲,掌握、分析病情,然后结合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映判断出病变的脏腑和确定所患何证,最后根据证来确定治疗原则和方药。证是脏腑阴阳盛衰或外邪内犯的反映。由于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他们所反映出来的病证也不同,据根脏腑不同生理病理变化来推断病证,这就是脏腑辨证的理论根据。如心有主血脉、藏神志、开窍于舌的功能,故把心悸、脉结代、失眠、神志昏乱、舌尖红、舌强不语等证候归之于心。据此,可以推断出病变在何脏腑,再结合八纲辨证,进而作出全面诊断。脏腑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步骤是: 1.首先通过四诊来掌握病史、主诉、症状和体征。如心慌、气短、自汗、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或结代等。 2.运用八纲辨证来分清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如见心慌、自汗等脏腑症状,知病在里;见面白、畏寒、肢冷,知证为寒;见气短、倦怠无力,知正已虚。 3.再根据脏腑病理反映判断病变脏腑,如见心慌、脉细无力或结代知是心不主神与不主血脉之症,从而判断病变在心。从以上分析看出,八纲辨证为里、虚、寒,脏腑辨证,知病位在心,综合诊断为“心、虚、寒”,即“心阳不振”或“心阳虚”。 4.辨清何证,就为立法、处方、用药提供了理论根据。诊断是“心阳虚”,虚则补之,寒则热之。虚在心就要用补法治心之虚,心有寒,就要用温法祛心之寒。据此得出“温阳补心”或“补心阳,益心气”的治则。方用参附汤加减;熟附子、干姜、桂枝(温心阳);人参、远志、炙甘草(益心气)。以上是脏腑辨证论治的整个过程,也是阴阳、脏腑、病因、四诊、八纲、方药等基本理论联合应用于临床实际的过程。这一过程解决了病人所患的是什么“证”?为什么是这个证,根据在那里?这个证怎样治?为什么要这么治等四个问题。

中医内科学歌诀自己考研期间综合整理

肺系病证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葱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祛,尚有气虚参苏饮,加减葳蕤来滋阴。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痰湿肺,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发作缓解分期辨,寒哮射麻青龙专, 热哮越婢或定喘,青膏厚麻热被寒,三子养亲主风痰,虚哮补纳用平喘, 回阳生脉治喘脱,肺脾气虚六君全,缓解肺肾生脉地,再加金水六君煎。 4、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散,表寒肺热麻石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气虚, 肾虚肾气参蛤散,正虚喘脱蛤蚧粉,参附送服黑锡丹。 5、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康。 6、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齐, 月华丸治肺阴亏,百合秦艽虚火肺,保真参苓气阴耗,补天大造阴阳损。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满喘咳痰悸胀肿,痰浊水饮淤血源, 苏子降气合三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神窍用涤痰,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麦门清燥治虚热,草姜姜草虚寒卓。心系病证 1、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朱砂补心丹,心阳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瘀阻桃仁红花剂,再合桂甘龙牡蛎,黄连温胆痰火息。 2、胸痹:胸痹寒痰气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用柴胡, 栝楼涤痰痰浊阻,枳薤当归寒凝除,生脉养荣益气阴,心肾阴阳分两虚, 炙甘草汤合补心,参附汤合右归饮。 3、不寐:不寐虚实道理深,阳盛阴衰是病理,肝火扰心龙胆斟,痰热扰心黄连温, 心脾两虚归脾施,六味交泰交心肾,心胆气虚遇事惊,安神定志酸枣仁。附1.多寐: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附2.健忘: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4、癫证:癫静多喜称文痴,痰气郁结伤心脾,逍遥散合汤顺气,越鞠丸合养心宜。 狂证:狂证痰火盛阴伤,生铁二阴琥珀养,痰热淤结用癫狂,气痰火瘀除后康。 5、痫证:痫证形成多先天,突然昏倒抽叫涎,定痫丸主风痰闭,痰火涤痰并龙胆, 瘀阻脑络用通窍,心脾归脾六君全,心肾亏虚左归丸,再合天王补心丹。 6、痴呆:痴呆还少脾肾虚,髓海不足用七福,痰浊蒙窍涤痰祛,通窍治疗瘀血阻。 7、厥证:厥证昏仆气逆乱,辨证分为气血痰,气虚参附生脉液,醒后四味回阳添, 气实五磨与通关,血实羚钩通瘀煎,独参养营补血虚,导痰汤用治厥痰。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一)心 1.心气虚: 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治宜补心气。 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2.心阳虚: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宜温心阳。 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 3、心血虚: 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心血。 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 4.心阴虚: 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细数。治宜补心阴。 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 5.心神不宁: 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养心安神: 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 镇心安神; 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飞铁落、生牡蛎。 6.心火旺: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治宜清心火。 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7.痰迷心窍: 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治宜开窍化痰。 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 8.心血瘀阻: 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 (二)小肠 1.小肠虚寒: 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治宜温小肠寒。 煨肉豆蔻、乌药、肉桂、小茴香、橘核、青皮。 2.小肠实热、心移热于小肠,心胸烦热,尿频而痛,口舌糜烂疼痛。治宜清小肠热。 木通、竹叶、小蓟、泽泻、白茅根、生地、赤茯苓、猪苓、灯芯、滑石、玉米须、赤小豆。 (三)肝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我国古代医学家把中药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以便人们记忆掌握。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遂戟芫藻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十八反包括32种中药的相反。如果相反药物合用,会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禁用。即:半夏、瓜萎(包括瓜萎皮、萎仁、天花粉)、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白鼓、白及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侧子);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太子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伦僧; 已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一见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滥炙熔莫相依。 畏即相畏,指一种药物的功效或毒性、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 即:硫黄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信石、红砒、白砒;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巴豆霜畏牵牛子(黑丑、白丑);公丁香、母丁香畏郁金(黑郁金、黄郁金):牙硝、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畏犀牛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官桂、桂枝畏赤石脂。这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应慎重。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的禁忌内容较广,涉及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食禁忌、病情禁忌、制剂禁忌等。 其中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在复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运用。早在《本经—序例》的“七情”中就有:“勿用相恶、相反者”的论述,这也是后世配伍禁忌的基本依据。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并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能,有些药物通过减低其某些性能可以减轻或消除它的副作用而更有利于病情,则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所以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配伍,则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 五代后蜀韩保昇在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后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实源于此。相畏在中药“七情”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主要生理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主要生理特点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运化水谷,即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作用。饮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进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腐熟,然后下降到小肠分别清浊,这期间,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才能把饮食水谷消化成可以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同样,亦要靠脾的转输,才能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脾的运化水谷的功能,全赖于脾气,只有在脾气强健的情况下,水谷精微才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若脾气虚损,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甚则面黄肌瘦,倦怠乏力等病变。还可因气血生化不足、正气虚损而变生它病,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由于脾位于人体中焦,故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因此,只有脾气强健,则运化水液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方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亦就防止了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由于人出生后,主要靠从饮食物当中摄取营养,而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靠脾的运化功能来完成,脾胃的运化功能对维持人体的生命和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营养,饮食有节,保养脾胃,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如金代医家李杲即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在临床治疗用药时,也应注意不能损伤脾胃。 脾主升清:脾主升清的功能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脾主升清可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目心肺,以滋养清窍,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 如果某种原因导致脾不升清,则清窍失于水谷精微的滋养,可见倦怠乏力,头目眩晕;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则可见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中医内科歌诀

2017 中医内科学方歌 1 感冒 感冒四时风邪袭,头痛闭塞流鼻涕,发热恶寒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若有气虚参苏用。加减葳蕤疗阴虚。 2 咳嗽 咳嗽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具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痰热郁肺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散,阴虚沙参麦冬尝。 3 肺胀 胸肺胀满气不敛,喘咳上息病缠绵,痰饮血瘀缘气虚,标实本虚治当辫。苏子三子小青龙,痰浊蕴肺宜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先。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验。 4哮哮 证发作痰鸣喘,邪触宿痰气不宣,发时攻邪宁时补,邪实本虚标本辫。寒哮射干青龙专,定喘越婢热哮主,风痰胸满三子用,苏子平喘虚哮足。肺脾气虚用六君,生脉地黄金水枯。 5喘 喘证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久喘碍心喘脱危,心肾阳衰肺气短。风寒三拗华盖散,表寒里热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痰热郁肺用桑白,肺虚补肺生脉散,肾虚肾气都气选,喘脱参附黑锡丹。 6 痰饮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衰标本明。痰饮:饮留胃肠痰饮名,甘遂半夏已椒寻,脾阳虚弱心悸眩,苓桂术甘半夏苓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饮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用香附,阴虚沙参泻白尝 溢饮:饮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证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能清。支饮:支饮寒症青龙先,姜辛葶苈防已辫,脾肾阳虚诸不适,苓桂术甘肾气选。

7 血证 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泻渗肌肤,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血火气。鼻衄: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安,归脾汤疗气血亏,外部用药效更赞。齿衄: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终。咳血: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塞。吐血:吐血由胃呕吐出,十灰泻心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胆泻,气虚血溢归脾主。便血:便血肠道湿热滞,地榆散或槐花施,若有脾胃虚寒生,黄土汤方温而止。尿血:尿血湿热小蓟饮,阴虚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总堪用,肾虚山药方中肯。紫斑:紫斑血热妄行伤,十灰加减效最良,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8 心悸 心虚胆怯安神丹,心血不足归脾参,阴虚天王朱砂合,阳虚参附龙牡安。苓桂真武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烦,痰火扰心用温胆,心悸怔仲虚实勘 9 胸痹 寒凝气滞痰血瘀,本属阴阳气血瘀,实证宜通虚宜补,宣痹通阳活法立。心脉瘀阻逐瘀启,气滞心胸疏肝依,薤白半夏或桂枝,痰阻寒凝治有异。若逢寒盛心痛剧,苏和乌头能救急,阳虚参附右归饮,阴虚甘草合补心。气阴两虚胸隐痛,生脉人参养荣齐,血不养心脉结代,炙甘草汤复脉益。 10 不寐 不寐虚实道理深,总归阴虚与阳盛,肝火痰热证扰心,泻肝温胆治法分心脾两虚归脾主,心胆气虚枣安神,心肾不交虚火旺,地黄交泰总对证 11 郁证 情志不舒郁滞生,六郁总由气郁成,疏通气机为治则,临床辩证虚实分。肝郁逍遥疏肝顺,化火丹栀逍遥冷,痰气郁结如物梗,半夏厚朴汤对症。心脾两虚归脾斟,甘麦大枣养心神,心肾阴虚宜滋养,天王补心六味纯 12 癫狂 癫狂多见青壮年,精神失常证易辫,肝肾心脾关系紧,气郁痰火阴阳偏。癫:癫证沉

脏腑用药规律

中医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2015-01-27 09:23:56) 转载▼ 玉棠:中医中药 脏腑用药规律 (一)肝 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 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 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 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 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 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 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益母划川牛膝

(二)胆 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 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 (三)心 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 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 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 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 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 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 (四)小肠 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

白茅根淡竹叶 (五)脾 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 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 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寇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 (六)胃 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 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 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寇仁 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 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 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

============== 中药口诀 消导药 消化增食欲,化食消导进,脘胀食欲减,嗳腐吐酸频。过食可消导,脾虚配健运,宿食已化热,苦寒轻泻姻。气滞食不化,理气消食呈。脾胃后天足,谷麦鸡楂神。 谷芽健脾消食积,炒用消食能养津。 麦芽和中消乳积,疏肝回乳生麦用。 健脾消食鸡内金,肿块结石亦可进。 山楂消食能行瘀,肉食积滞功最能。

2017中医综合中医内科歌诀背诵解析

1感冒 感冒四时风邪袭,头痛闭塞流鼻涕,发热恶寒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若有气虚参苏用。加减葳蕤疗阴虚。 2咳嗽 咳嗽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具有桑 二陈三子法中土,痰热郁肺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散,阴虚沙参麦冬尝。 3肺胀 胸肺胀满气不敛,喘咳上息病缠绵,痰饮血瘀缘气虚,标实本虚治当辫。 苏子三子小青龙,痰浊蕴肺宜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先。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验。 4哮 哮证发作痰鸣喘,邪触宿痰气不宣,发时攻邪宁时补,邪实本虚标本辫。 寒哮射干青龙专,定喘越婢热哮主,风痰胸满三子用,苏子平喘虚哮足。 肺脾气虚用六君,生脉地黄金水枯。 5喘 喘证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久喘碍心喘脱危,心肾阳衰肺气短。 风寒三拗华盖散,表寒里热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 痰热郁肺用桑白,肺虚补肺生脉散,肾虚肾气都气选,喘脱参附黑锡丹。 6痰饮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衰标本明。 痰饮:饮留胃肠痰饮名,甘遂半夏已椒寻,脾阳虚弱心悸眩,苓桂术甘半夏苓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饮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用香附,阴虚沙参泻白尝

溢饮:饮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证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能清。支饮:支饮寒症青龙先,姜辛葶苈防已辫,脾肾阳虚诸不适,苓桂术甘肾气选。 7血证 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泻渗肌肤,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血火气。 鼻衄: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安,归脾汤疗气血亏,外部用药效更赞。齿衄: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终。咳血: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塞。吐血:吐血由胃呕吐出,十灰泻心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胆泻,气虚血溢归脾主。便血:便血肠道湿热滞,地榆散或槐花施,若有脾胃虚寒生,黄土汤方温而止。尿血:尿血湿热小蓟饮,阴虚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总堪用,肾虚山药方中肯。紫斑:紫斑血热妄行伤,十灰加减效最良,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8心悸 心虚胆怯安神丹,心血不足归脾参,阴虚天王朱砂合,阳虚参附龙牡安。 苓桂真武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烦,痰火扰心用温胆,心悸怔仲虚实勘 9胸痹 寒凝气滞痰血瘀,本属阴阳气血瘀,实证宜通虚宜补,宣痹通阳活法立。 心脉瘀阻逐瘀启,气滞心胸疏肝依,薤白半夏或桂枝,痰阻寒凝治有异。 若逢寒盛心痛剧,苏和乌头能救急,阳虚参附右归饮,阴虚甘草合补心。 气阴两虚胸隐痛,生脉人参养荣齐,血不养心脉结代,炙甘草汤复脉益。 10不寐 不寐虚实道理深,总归阴虚与阳盛,肝火痰热证扰心,泻肝温胆治法分 心脾两虚归脾主,心胆气虚枣安神,心肾不交虚火旺,地黄交泰总对证

中医特色疗法

1.定义: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外,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2.中医理论基础: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其一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其二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如此产生阳性反应,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3.现代研究基础:其一耳廓的神经血管淋巴很丰富,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和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混合枝,颞浅动脉,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有学者认为这些结构组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作用机制密切联系。其二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构成整体的全息胚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全息胚包含着小全息胚,层次我们用级来表示,整体以下的全息胚的级由高向低由大向小依次称为第1级、第2级,......,第n级,...。全息胚的级越高(n越小),全息胚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全息胚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大,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胚可以有较精确的缩影定位。其三全息质是全息胚与整体,全息胚与全息胚之间全息相关的内容。全息质相关内容相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也最大。其四人体耳穴电特性是经穴特性的一种表现由于耳穴具有反映病变的特异性,电特性测量能给出比较准确、可靠的定量观察指标。人的体表电位由恒定电位和瞬变电位迭加成。耳廓以软骨为支架,由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等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也有汗腺。耳穴电位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存在差异,不同穴位鉴别不同疾病的临界指标不同。这种耳穴特异性的差异是电特性测量中的共同特点。正因为有这种特点,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如何正确诊断病位和病症变得较为复杂,人们不易在耳穴电特性检测中,由获得的特征参数简便地得到临床印象。 总之,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的外形似肾,而肾阴肾阳又是元阴元阳之本。因此耳穴具有疗效高应用广的特点。耳穴中的肾、肾上腺、内分泌、睾丸、卵巢等穴位具有中医肾的内涵,因此这些穴位与中医“肾”的全息质较高。 4.耳穴诊疗的取穴法: ①中医辨证法: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进行治疗。如呃逆跟胃气上逆有关,治疗时可取耳穴胃区。 ②相应取穴:就是身体某一部位有病,在耳区相应部位上取穴。 ③特定取穴法:根据每个穴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按照某一疾病,可选取某一穴区进行治疗。高血压病,

中药配伍原则是什么

中药配伍原则是什么 中药的用法包括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等几项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与方法,按照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予以正确应用,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 首先谈到“单行”。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 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谈配伍关系。 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3.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5.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

中医基础知识 脾系统: 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伤脾 在液为涎,在五脏中脾属阴中至阴。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输送,转运;化:消化、吸收。将我们所吃得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 小儿得脾胃最为弱,常常因各种饮食不当得原因,造成伤时、泄泻、食欲不振等,小宝宝本身生理特点就就是“脾常不足”,“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小儿三分饥得原则就就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三分余地。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 如果宝宝得脾胃已经受伤,:补脾经,捏脊,揉按足三里,摩腹,揉按板门,运内八卦, 2脾生血统血:如果脾胃长期虚弱,宝宝总就是不爱吃饭,或消化不良,长期便秘或泻肚。 又因脾开窍于口,口唇得色泽代表了气血得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得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就是气血亏虚

3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先将营养物质消化,需下行至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其糟粕,下移至大肠,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另外水液代谢产物 则注入到膀胱中储存,由肾气控制排出体外。 生理特性: 脾喜燥恶湿。“脾虚则湿”:脾主长夏,脾脏得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阴阳变化相互通应。 脾与长夏,湿,土,黄色等有内在联系。脾喜燥恶湿,湿气当令,每年七八月份交长夏,如果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现代人得病很多都跟湿有关,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风、寒、暑、湿、燥、火,外感六邪,当中以湿最难缠,而且湿从不单独作战,总就是与别得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成为湿寒;遇热,则湿热,遇风,成风湿, 驱风容易。 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成为慢性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就是不好处理得健康问题。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呢? 有几个很简单得方式,一个就是瞧舌头,肥大,有齿痕。一就是瞧大便,如果大便总就是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必然有湿。脾主运化水湿,脾如果受到伤害,则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体内堆积。 肺系统: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其华在毛,肺主皮毛,忧伤肺,在液为涕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3 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第13 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我们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中医学科学思维的形式,讲了意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中国古代哲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学奠定了科学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称之为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思维 方式,在气、阴阳、五行的科学观、方法论的基础上,中医学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脏象学说 我们下面讲第二章,脏象学说,脏象。我们在讲前面科学思维的时候,已经初步涉及 到脏象理论的方法论。这一章的目的要求:1.掌握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2.掌握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理论)中的地位。3.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 特点。4.掌握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5.熟悉脏腑的生理特性及其意义。6.了解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关系。 一、脏象的基本概念 我们首先讲脏象的基本概念。一、藏与臓、脏。藏,在汉字里面读[cáng]和读[zàng],两种读音。读[cáng],它的义项(一)为隐藏、藏匿的意思;二、是深的意思,这个“深”是指由上而下或者由外而内的距离较大。在我们脏象学说里面,当读[cáng]的 时候,有这么两种含义。比较一下,读[zàng](藏),其义项:一、是储存东西的地方;二、是指内脏。有草字头这个“臓”([cáng])字,日后汉字演化为月肉这个“脏”,体现了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脏这个脏。汉字演化过程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 我们脏象,历代书籍里面表述脏象这个概念的时候,使用的语言符号可以用这个“藏”,也可以用这个“脏”,月肉这个“脏”是由它(臓)演变而来的,它还体现 了汉字的演变形式。那么它的含义,在脏腑的脏的时候,它的含义取其义项之一,它 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小,内涵越来越深,专指中医脏腑的脏。月肉这个“臓”是我们 现代简化字“脏”的繁体字。《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语言文字委 员会所规定的,现在都使用这个简体的“脏”。它,原来的就是繁体的“臓”。现行 我们国家立法了,语言使用规范了,所以本教材使用这个“脏”,但是为了学习方便,就把原来繁体字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同读[zàng]一一给大家介绍出来。这个臓(脏),是指人体内脏的通称,在中医学当中主要是指五脏,以别于六腑。 第二、讲讲脏器与脏腑。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在哲学里面,器与“道”相对,器是指有形的具体物质。那么器和道什么关系呢?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面讲,“形 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哲学有形下、形上这一类范畴,把它再 抽象出来,称为“道器”的范畴。那么,器,在哲学上指具体有形的物质;而道,是 指这种物质世界所反映出来的规律,(合为)道器。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最重要的

中医外科辨证歌诀

肺系疾病 感冒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咳嗽 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哮证 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喘证 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肺胀 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肺痈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肺痨 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肺痿 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心系疾病 心悸 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胸痹 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 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痴呆 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癫狂 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痫证 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厥证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 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血实羚钩通瘀煎,血虚独参参养人。痰厥导痰礞石滚,食厥神术保和真。 脾胃疾病 胃痛 胃痛肝气柴疏肝,饮食伤胃保和安。寒邪香苏良附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失笑丹参饮,胃阴一贯芍甘方。脾胃虚寒芪建中,胃痛诸证莫彷徨。痞满 痞满肝胃越鞠枳,饮食内停保和适。痰湿二陈平胃散,湿热泻心连朴支。脾胃虚弱补中益,胃阴不足益胃宜。 呕吐 呕吐须将虚实分,外邪藿正玉枢丹。肝气半厚左金丸,痰饮小半苓桂甘。食滞内停保和丸,脾胃阳虚理中安。脾胃气虚砂六君,胃阴不足麦冬汤。 呃逆 呃逆胃寒用丁香,胃火竹叶石膏将。气机郁滞五磨饮,脾胃阳虚理中良。胃阴益胃橘竹茹,气逆冲呃短频想。 噎膈 噎膈痰气启膈功,津亏热结沙参冬。瘀血内结通幽用,气阳补气运脾从。 腹痛 腹痛寒邪分多种,寒阻良附正天散。(肾阳寒侵通四逆,少腹厥阴暖肝煎。

中药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表 成分中药中成药不宜配伍的西药机制 鞣质地榆石榴皮 五倍子老鹳草 虎杖大黄诃 子仙鹤草儿 茶茶叶侧柏 叶拳参扁畜 牛黄解毒片牛黄 上清丸牛黄消炎 丸肠风槐角丸 虎杖浸膏片枳实 导滞丸分清五淋 丸利胆排石片 祛风舒筋丸周氏 回生丹陈香露白 露礞石滚痰丸 四季青糖浆清宁 丸麻仁丸虎杖 片紫金锭紫金 粉七厘散感冒 宁舒痔丸解署 片一捻金导赤 丸万应锭珠黄 散利胆片复方 升日红片 (1)维生素B1抗 生素(四环素族、 红霉素、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林可霉 素、利福平等)甙 类(洋地黄、狄戈 辛、可待因等)生 物碱(麻黄素、阿 托品、黄连素、奎 宁、利血平)亚铁 盐制剂碳酸氢钠 制剂 (2)异烟肼 (3)酶制剂(多酶 胃酸酶胰酶) (4)维生素B6 (1)产生沉淀、影 响吸收 (2)分解失效 (3)改变性质、降 效或失效 (4)形成络合物, 降效或失效 钙石膏龙骨龙 齿珍珠牡蛎 蛤壳瓦楞子 寒水石海螵蛸 牛黄上清丸牛黄 解毒丸清胃黄连 丸羚翘解毒丸 二母宁嗽丸明目 上清丸止嗽化痰 丸牛黄至宝丸 珍珠牛黄散珍珠 镇惊丸千金止带 丸乌鸡白凤丸 锁阳固精丹内消 瘰疬丸橘红丸 追风丹女珍珠丸 珠黄散珠层片 新脉宁麻杏石甘 糖浆鹭鸶咳丸 珍合灵片珍珠八 宝丹 (1)四环素族异 烟肼 (2)洋地黄 (3)磷酸盐(磷酸 氯化喹啉、磷酸可 待因等)硫酸盐(硫 酸亚铁、硫酸甲苯 磺丁脲等) (1)形成络合物, 降低溶解度,影响 吸收 (2)增强作用和毒 性 (3)产生沉淀,使 疗效降低 铁镁铝鉍铋自然铜磁石 赤石脂代赭石 礞石石决明 虎骨龙骨牡 牛黄解毒丸舒筋 活血片礞石滚痰 丸陈香露白露 当归浸膏片胃舒 (1)四环素族(相 隔3h以上则影响不 大) (2)强的松龙片 (1)(3)形成络合 物影响吸收 (2)生成难溶物显 著降低生物利用度

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一)心 1.心气虚: 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治宜补心气。 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2.心阳虚: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治宜温心阳。 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 3、心血虚: 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治宜补心血。 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 4.心阴虚: 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细数。治宜补心阴。 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 5.心神不宁: 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养心安神:

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 镇心安神; 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飞铁落、生牡蛎。 6.心火旺: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治宜清心火。 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 7.痰迷心窍: 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治宜开窍化痰。 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 8.心血瘀阻: 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 (二)小肠 1.小肠虚寒: 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治宜温小肠寒。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要斟酌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伍禁忌:前面“配伍”一节中曾原则地提到,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 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 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

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2.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练习题

第六单元五脏 一、A1 1、具有“主肃降”生理特性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具有“主治节”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称作“华盖”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具有“水之上源”之称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具有主行水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 A、吸入清气 B、呼出浊气 C、生成宗气 D、主治节 E、辅心行血

7、肺之“门户”是 A、鼻 B、口 C、喉 D、皮毛 E、玄府 8、具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9、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0、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控制血液的流速 B、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向外周运行 D、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 E、控制血液在脉内的运行 11、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A、脾主运化水液 B、脾主运化水谷 C、脾气主升 D、脾主统摄血液 E、脾喜燥恶湿 12、“孤脏”指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3、“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中的“浊气”主要靠哪一个脏腑的运化 A、心

D、肾 E、大肠 14、目的视物辨色功能主要取决于 A、肾阳的蒸化 B、肾阴的滋养 C、肾中精气的充盈 D、肝血的充足 E、脾气的健运 15、脾在体合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16、肺在体合 A、脉 B、筋 C、骨 D、皮 E、肉 17、与春天相通应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8、与冬气相通应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9、肾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