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摘要: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Abstract :To reliv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non-motorized green travel alternatives.Focus-ing on three different bicycl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ystems in Beijing,Hangzhou and Shanghai,this paper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systems and their improve-ment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promoting bicycle travel can greatly improve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some-what curb the usage of automobiles.The paper stresses that promoting bicycle travel needs government support that in-cludes encouraging collaboration with enterprises for better and efficient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society resources.

关键词:自行车交通;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公共自行车;公

共交通

Keywords :bicycle transportation;green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patterns;bike sharing system;public transportation

中图分类号:U491.2+2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按照传统的需求满足型建设模式,不仅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畅通,反而造成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效能的发挥。不同的交通工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城市不同地区,不同出行目的、不同交通服务水平决定了人们如何选择交通工具。我国城市交通出行距离为5km 以下的占很高比例[1],在这一出行范围内自行车交通有其他许多交通工具不具备的优势[2]。受到以巴黎和哥本哈根为代表的西方城市推行自行车交通的影响和鼓舞[3],我国许多城市也纷纷重新开始重视自行车交通的作用,鼓励自行车交通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鼓励绿色交通的发展必须从一个体系的建立出发,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更有利于城市适应多种变化情况。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系统的结合是建立这一体系的重要基础,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覆盖范围有限,如果能够与自行车的换乘相结合,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4],可以大大扩展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随到随取,

使出行者不再担心停车和失窃问题[5],在北京、杭州和上海等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样是出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鼓励绿色低碳交通出行的目的,这三个城市分别代表了三

收稿日期:2010-10-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186)

作者简介:潘海啸(1962—),男,安徽淮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规划。E-mail:hxpank@https://www.360docs.net/doc/81418118.html,

潘海啸1,汤諹1,麦贤敏2,牟玉江3

(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上海200092;2.名古屋大学环境学研究科,日本名古屋464-8603;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美国伯克利CA94720-1820)

PAN Hai-xiao 1,TANG Yang 1,MAI Xian-min 2,MOU Yu-jiang 3

(1.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Graduat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Nagoya University,Nagoya City 464-8603,Japan;3.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CA 94720-1820,USA)

Overview of Bicycl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潘海啸,等: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发展模式。本文将对这三种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模式特点、运营状况等,并对未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提出建议。

1以小企业为主的北京模式

北京是较早开展连锁式自行车服务的城市[6],有多家公司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方舟自行车服务公司成立于2008年,曾是全国最大的网络化自行车出租服务公司。截至2009年5月,方舟公司已在北京市城区建立租赁点575个,1万余辆自行车投入使用。方舟公司的工作人员由29名正式员工及500余名合作员工构成,合作员工有不少原来是“4050人员”,即男性50岁、女性4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方舟公司利用租赁点合作经营岗位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致力于服务和谐社会是方舟公司最初的一个理念,也正是由于这一理念,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开展此项服务。

方舟公司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其特点是由大面铺开到区域集中、由广布租赁点到围绕地铁车站集中。公司建立之初,为了更多地占领阵地、扩大规模,在北京市广布租赁点,达到1000余个,主城区平均每300m一个。但在实践中很快发现,租赁点的利用频度与地铁车站的距离远近成正比。最初建立的租赁点很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过多的租赁点需要巨额的维护成本,给方舟公司的运营管理带来困难。目前,租赁点主要集中在地铁4号线及10号线周边。租赁点由合作经营点和自营点构成,其中,合作经营点集中在报亭、路侧停车场等位置,自营点分别布设在地铁沿线、大商场出入口等人流量大的位置,节约了设立租赁点的人力资源及占地费用。截至2009年5月31日,方舟公共自行车累计使用超过100万次。

方舟公司作为完全私人资本运营的公司,参与公共服务难能可贵,但如何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关键。公司从2008年7月进入这一行业以来至今已耗资1000多万元,企业一直在亏损。为改善经营状况,公司对租赁点布局、经营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然而由于缺少政府的有效支持,自行车及其系统缺少新技术的应用,经营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这又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简陋的设施、低品质的自行车很难吸引出行者使用。希望以广告补贴运营的措施又会导致业者更多地关心地盘和规模的扩张,而不注意自行车服务质量的提高。

从方舟案例可以看到,关注增加“4050人员”的就业岗位与利用技术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及效率的关系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以达到企业生存、社会责任和交通服务的协调。政府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支持和完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

2以政府为主导的杭州模式

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改善城市环境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为了摆脱道路越建越宽、车越来越多、人们出行却越来越难的困境,以及解决公交系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杭州市政府的主导下,将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并按公共服务定位进行规划布局。这在国内是一个创举,扭转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城市过度限制自行车使用的片面政策。

政府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强力支持者与推动者,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公交集团子公司)负责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政府在公共自行车系统资金投入上制定短期优先政策,为保证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建设,市财政已投入1.8亿元,同时,为保证2009年底建成2000个租赁点、投入5万辆自行车,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达到2.7亿元。除了财政支持,政府也提供用地、自行车路权等多方面的保障。

公共自行车系统有系统控制中心、租赁点、区域调度中心、信息发布系统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租赁点在中心区按300m服务半径设置,市区按500m服务半径设置。考虑到社会效益,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在1h内是免费的,同时,可以和公交卡通用,享受一定的公共交通优惠政策,这大大方便了出行者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还注重采用新技术,自动化租用系统提高了自行车租用的效率与准确性,科学的调度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租赁点车辆的租还情况。截至2010年4月底,已有租赁点2000个、自行车5万辆,当月日

41

城市交通第8卷第6期2010年11月

平均租用量达到21.52万人次,日均车辆租用频率5.66次·d-1。杭州市政府的初衷是缓解市民上下班高峰出行难、解决公交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现在市民慢慢已经把它当作生活中最方便、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也成为杭州市又一个新型服务形象窗口。

然而,杭州市公共自行车运营走出亏损状态是公共自行车服务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8年5月试运行以来,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的租用80%以上是免费的。尽管公共自行车项目在设立之初就提出不花纳税人的钱而通过广告经营等实现自收自支,但效果并不理想。公共自行车使用一年多后开始出现各种故障,维修量不断增加,成本在加大,而作为财力支撑的广告市场却在萎缩,加之租赁业务本身并不盈利造成经济压力较大。营运收入偏少限制了公共自行车持续、稳定发展,长此以往,还车难、维修难、营业时间过短等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政府主导的杭州模式使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城市中能够得到迅速扩张,促使自行车再次成为城市现代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杭州市率先将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思路的转变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会导致租赁点布局规模过大、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政府积极推动后,如何能够持续地提供高品质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依然需要积极探讨。在这方面上海的专业公司与政府合作模式的经验值得借鉴。

3企业与政府合作的上海模式

近年来,上海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但在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网络的密度依然较低。政府部门曾希望通过公共汽车来改善与轨道交通的衔接,但是,外围地区出行强度较低,提供密集的公共交通服务又必然会导致政府的财政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市永久自行车集团(以下简称“永久集团”)在闵行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推广公共自行车项目,希望以此提高城市外围地区居民的机动性水平、扩大城市外围地区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范围。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个专业公司与政府合作的项目。截至2009年5月,永久集团已经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8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共投放1200辆公共自行车;目前,闵行区已建立500个租赁点,投放2万辆公共自行车,该区居民的办卡人数已超过13万人。在闵行区的调查表明,40%的使用者由公共汽车换乘至公共自行车,8.3%的使用者从其他有动力(包括小汽车)的出行方式换乘而来。

为了提高公共自行车的服务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永久集团开发了多项技术。专用车辆和锁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窃,分离式租赁锁柱系统可以避免类似巴黎公共自行车系统中出现借用时排队拥挤的现象,网络管理平台和ID辨识系统可以做到全天无人值守。另外,锁柱的通讯功能通过GPRS实现,使网络的成本大大降低,也使租赁点装置的设置和扩容非常灵活。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控制成本、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政府在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企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也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从而吸引出行者使用。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立大大改善了城市外围地区居民的出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城市外围地区居民使用小汽车出行起到抑制和替代作用。大量使用者是从公共交通转移过来的现象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车交通具有公共汽车所不能取代的优势,而自行车交通本身是一种有利健康、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因此,在规划理念上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应从一味追求公共交通主导转向建立多模式的绿色交通体系。

4结语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也可以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没有政府明确的目标和支持,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杭州市将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一部分的政策是一个创举,对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上海市采用的企业与政府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在

42

潘海啸,等: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技术和管理上创新,另一方面在改善人们出行条件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

人们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最后一公里”的范围,但如果随着服务需求的增加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随之改善,而企业一味扩张服务范围必将导致服务质量和可靠性的下降。如果人们使用自行车的范围扩大,而骑车者的安全和基本尊严得不到保障,也会影响出行者使用自行车的态度。

不同城市的交通需求和特点各不相同,即便是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和政府支持社区公交的积极态度也难以解决城市外围地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在城市中心地区,自行车交通的直达性,也使其有很大的比较优势。目前,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保持自行车交通的积极意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出行距离的增加,城市外围地区与城市中心的联系依然需要依赖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如何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建立更有效、可以持续生存的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仍然有待积极探讨。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潘昭宇,李先,陈燕凌,李伟.北京市步行、自

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J].城市交通,2010,8

(1):53-59.

PAN Zhao-yu,Li Xian,CHEN Yan-ling,LI Wei.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Beijing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nsportation[J].Urban Transport of China,2010,8(1):53-59.

[2]徐循初.关于确定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研究[J].城

市规划汇刊,2003(1):13-15.

XU Xun-chu.On Confirming the Urban Traffic Mode Structure[J].Urban Planning Forum,2003

(1):13-15.

[3]徐超.巴黎打造“自行车城市”[J].城市交通,

2007,5(5):98.

XU Chao.Developing a“Bike-Oriented City”in Paris[J].Urban Transport of China,2007,5(5):98. [4]潘海啸,杜雷.城市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PAN Hai-xiao,Jean-Francois Doulet.Urban Transport Modes and Intermodality[M].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03.

[5]潘海啸,沈青,薛松.Intermodal Transfer Between

Bicycles and Rail Transit in Shanghai,China[C/C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TRB89th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 DVD.Washington DC:TRB,2010.

[6]王毅.公共自行车如何一路走好[J].综合运输,

2007(12):63-66.

43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潘海啸,任春洋.《美国TOD的经验、挑战和展

望》评介[J].国外城市规划,2004(6):61-65.

PAN Hai-xiao,REN Chun-yang.The Review of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in America: Experiences,Challenges,and Prospects’[J].

Urban Planning Overseas,2004(6):61-65.

[2]永久城市租赁车.网点查询[EB/OL].2010[2010-

06-15].https://www.360docs.net/doc/81418118.html,/.

[3]曾智超,林逢春.上海地铁1号线沿线城市发展

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5(12):28-33.

ZENG Zhi-chao,LIN Feng-chun.Study on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around Shanghai Metro

No.1[J].Urban Research,2005(12):28-33.

[4]潘海啸,任春洋.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体系的空间耦合关系: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5(4):76-82.

PAN Hai-xiao,REN Chun-yang.Study on Spatial Coupling between the Metro and Urban Activity Center:Case Study in Shanghai[J].Urban Planning Forum,2005(4):76-82.

[5]潘海啸,汤諹,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

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57-64.

PAN Hai-xiao,TANG Yang,et al.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for“Low Carbon Cities”in China[J].

Urban Planning Forum,2008(6):57-64.

(上接第39页)

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模式也迅速发展,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应运而生。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城市交通以及环境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今天,共享单车更是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简便快捷,还能有效避开出行高峰期的拥堵。在我国共享单车还处于发展阶段,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为进一步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共享单车基本设备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8)01(c)-0179-0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发展公共交通非常重要。共享单车是借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热潮产生的一种新型低碳交通工具,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可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的普及,我国共享单车呈井喷式发展,各种颜色、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排满城

市街边,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就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展开讨论。 1 共享单车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共享单车是在2014年开始兴起的,是企业通过分时租赁的方式向民众提供便捷单车,这种运行方式具有廉价性、灵活性等特点,有效实现了互联网与交通的有效结合。 自2014年共享单车在我国出现开始,该行业迅速发展,最开始出现在城市街头的以摩拜、ofo小黄车品牌为主。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热潮期,到目前为止,各个城市中出现的共享单车品牌多达二十几家,发展速度非常快,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在我国,共享单车所涉及的用户范围非常广,主要以上班族及?W生为主,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也开始追赶潮流高效利用共享单车,不仅带动了一些人的“单车情怀”,对于城市来说还能促进绿色出行。除此之外,共享单车企业在投放运行中,会收取一部分押金,这些押金会为企业融资,甚至有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参与投资,这会带动企业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但是我国的共享单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利也有弊,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引发出了一些社会性质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共享单车服务,才能够保证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_规划和建设_谭喆_TanZhe

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P LANNING A ND D ESIGN 35 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初探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of Oilfield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 张学青 ■ Zhang Xueqing [摘 要] 本文以河南油田华山小区的规划设计为例,对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从小区的功能结构、景观系统、交通组织、建筑形象及特色设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规划立意和思路,展现其力图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 独立工矿区 居住小区 景观环境 规划设计 [Abstract]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nan oilfield in Huashan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to desig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oil field enterprise in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introd- uces the design planning conception and ideas from several as- pects of function structure, landscape system, traffic organizat- ion, building im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to show its goal of trying to create a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workers. [Keyword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residen- 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河南油田基地距河南省南阳市区东南约45 km,地处唐河、新野、宛城三区(县)交界处,始建于1972年。建设初期,按照石油企业“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发展思路,跟随生产区域就地建设生活基地,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远离市区、自建自管的独立工矿生活区。截止2012年底河南油田已建成不同规模的生活小区共计42个,各类成套标准住宅3.4万套,矿区职工家属总人口10.5万人。 河南油田作为无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由于建设条件及发展思路所限,早期的居住小区建设形成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筑、轻环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家属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居住小区规划中的环境设计便成为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仅以近期规划建设的华山小区为例,浅谈在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特色、提高环境质量。 一、 整体和谐、布局合理的功能结构 华山小区位于油田中心区内,四面环路(如图1),与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四周均为已建成区。 图1 华山小区 鉴于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按照人流主要出行方向,在南入口设置小区服务中心,与南侧的已建小区形成呼应。由于小区四周均为中心区干道,为减少道路交通对小区居民的生活干扰,沿小区周边布置公共服务和商业建筑,在形成对外有效屏障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商业价值。 小区布局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建成后可与相邻的小区连成一片,成为矿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优良的居住区。 二、 借景生情、独具立意的景观系统 华山小区东侧与油田中心区唯一的休闲公园—— 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在小区内仰首即可观赏到公园内的假山、亭阁,高层住户的居民低头可遥望水波、绿柳。 借助这种独有的环境优势,小区的景观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道路景观、楼周绿化、公共区域景观。主要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局部集中种植落叶乔木,配置常绿灌木及花卉、草坪。楼前入口处局部花砖铺地,种植常绿的庭荫树,设置休息桌椅;楼后种植常绿灌木,风景树及观赏树、花篱,植草砖作停车场。公共区域设置各类场地、小品、构架等设施,人行道旁种植观赏树、花卉;草坪上种植绿篱、风景树、玩石、花坛、果树,花架旁栽爬藤植物。各专业设施设备采用常绿灌木遮挡、美化。小区绿化率达到43%。 其次从景观形式上,借翠湖公园之景,塑小区个性之美。公园的山水大观拓展了居民的视野,小区则可通过简洁朴素的植物配置为居民创造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植物配置设计中,从形态、色彩、季相上的变化,组合出“春、夏、秋、冬”四季各异的景色变幻,以大片常绿乔木、灌木为基底,随着季节变化,春意盎然的茶花、迎春,欢快明亮的合欢、紫薇,热烈馥郁的红叶李、桂花,相继点缀在居民的视线中,为居住其中的石油职工们创造一个多感官享受和全身心放松的优美住所。 三、 人车分行、关注生态的交通组织 小区道路不同于城市道路,小区内交通组织的原则是既方便本区使用,又要避免外来车辆的干扰。华山小区四周均临中心区干道,小区四面设出入口,同时控制通行:南面临五一路为机动车、行人主入口,北面临中原路为机动车出入口,东、西两面为行人生活出入口。 小区交通组织分为两个独立系统,内部按行人与机动车分流的方式布置。机动车道路分为内环路和外环路,内环路均为6 m 宽,外环路均为4.5 m 宽,消防车道成环形布置。人行通道由南至北,由西至东设置景观步行路,并围绕此道路进行景观设计。 四、 经济适用、规整大方的建筑形象 小区内住宅楼套型设计以舒适、适用、经济为主导思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职工生活习惯及购买能力,确定100 m 2 主力套型及80 m 2 补充套型相结合,以适应不同人口组成家庭的需要。建筑立面造型以简洁、大方为主题,局部配以线脚,色彩柔和、淡雅。 考虑矿区职工长期形成的日常生活习惯,小区内住宅建筑成组团布置,分为东西两个组团,中间以步行景观路分隔。南面局部布置6层住宅楼,中间大部分为9层住宅楼,周边及北面布置11层住宅楼。整体形成南低北高,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形成完整开敞的内部空间以及富有韵律的沿街景观。 五、 无障智能、节能环保的特色设计 华山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道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所有建筑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平台,电梯也按无障碍要求进行配置。小区设计安装了重要区域的摄像监控系统、每户的“水电气”三表远程抄表系统及电话、电视、计算机数据三网合一的通讯与网络接口,为居民创造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 小区所处为Ⅲ类气候区,即夏热冬冷地区。按照《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部分主要为住宅楼的节能设计,对建筑的体型系数进行控制,并对屋面、外墙、门窗、楼板等部位采取专项保温节能措施。屋面采用硬质聚氨酯硬泡作保温层,外墙外贴聚苯板保温,外窗为中空玻璃塑钢窗,外门为保温防火防盗三合一安全门,楼板上铺陶粒混凝土保温隔声层。通过以上节能措施,达到本地区要求的节能标准。 六、 结语 居住小区是油田职工家属的家园,随着我国石油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石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同样反映着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专业之间协调配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融入生态设计的设计手法。同时,规划过程中也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吸收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服务意识融入规划设计中,才能够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居住环境空间。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方便、舒适、富有特点的环境良好的居住小区,使我们的石油职工能够更加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2]住宅设计规范[S].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设计院,南阳 473132) 网络出版时间:2013-11-30 11:4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1418118.html,/kcms/detail/23.1528.TU.20131130.1146.201320.40_064.html

2019陕西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2017陕西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①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代步工具,已成为绿色出行的象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从、到,日臻完善,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发展中国家改善交通现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②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被称作“白色自行车计划”。这个勇敢的尝试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现在,这个古老且曾超级发达的城市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那一条条河道把城市划分成了无数个格子街区,自行车成为最适合的出行工具。此外,荷兰还具有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良好基础。早在1890年,荷兰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荷兰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并拥有先进的自行车指路系统,可以提供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 ③法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1974年拉罗舍尔推出了供市民租赁使用的“小黄车”项目。2004年里昂推出了世界上首个使用计算机控制,采取会员卡制度系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开启了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潮流。2007年法国最为著名的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在巴黎诞生。Velib这个词语是由法语中“自行车”(Velo)与“免费”(liberte)组合而成,这个项目实际上也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办理相关手续便能享受一年无限次的使用。目前,巴黎的公共自行车吸引了22.43万名会员,骑行人数增加41%,每年公共自行车使用总次数达1.3亿次。 ④英国的自行车租赁业务也很发达,租赁公司遍布全国,许多外国游客使用自行车环游英国。2010年,伦敦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由当地政府税收支撑,实行全天24小时不停歇运营。租车系统中的两个租借点之间一般不超过300米,用控制触屏在无停车位时直接搜索,并点选宽限15分钟找车位的选项,可免去找下一个车位的租金。2016年,伦敦的11500辆公共自行车安装了blaze激光灯,它会在车前的地面上投射一个绿色的符号,可以让骑行者在夜间更加醒目,提高骑车的安全性。 ⑤美国纽约市庞大而且成熟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2013年5月27 日正式开始投入服务。纽约市民以及来自美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在纽约可以方便地利用300个无人看管停车点的6000辆自行车去上班、上学、购物、锻炼、旅游,为纽约市增添了一项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 ⑥目前,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至少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建立起来。 ⑦在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开始大规模运行。短短一年多,用户总数从0增至1900万,引来了众多企业的资金追捧、技术助力和需求支撑。国外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未来,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将更趋于规范,更利于环保,更便于出行。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计划1.doc

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方案1 目录 城市概况(4) 第一章、公共自行车系统概述(5) 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概念(5) 二、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绿道上的应用(6) 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优点(9) 3.1、节能环保方面(9) 3.2、城市建设方面(10) 3.3、经济方面(11) 3.4、百姓生活方面(13) 第二章、XXXX公共自行车系统原理(15) 一、系统组成方案(15) 1.1、系统结构图(15) 1.2、自行车服务点结构图(17) 二、硬件系统方案(19) 三、软件系统方案(19)

第三章、XXXX公共自行车系统相关产品简述(20) 一、后台服务中心产品(20) 二、站点控制、自助服务终端产品(20) 三、锁止器系统产品(20) 四、监控终端产品(20) 五、公共自行车产品(20) 六、软件系统产品(21) 第四章、运营方案(22) 一、工程概况(22) 二、公共自行车网点规划(22) 2.1、规模估算(22) 2.2、网点布设原则(22) 2.3、网点布局典型模式(22) 2.4、押金及租赁费用(22) 三、站点的规划及具体建设(22) 3.1、服务点的建设(22) 3.2、停保基地规划(22)

3.3、设施(22) 3.4、近期建设计划(22) 四、运营组织机构(22) 4.1、机构设置(22) 4.2、人力配备(22) 4.3、人员职责(22) 第五章、移交方案(23) 一、停车管理系统移交(23) 二、其他设施移交(23) 三、移交内容(23) 四、移交费用(23) 五、移交项目的性能(23) 城市概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蒸蒸日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各地旅游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现有的城市交通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目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交通工具覆盖盲区;

组建校园公共自行车策划书

2013年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活动项目申请策划书 题目 : 组建校园公共自行车 团队名称: 绿色行动队 项目类型: 校园服务类 日期 : 2013年3月份开始 组建校园公共自行车

一、活动主题:让自行车载满爱心 二、活动背景: 大四学生毕业往往不会带走自己的自行车,同时现在西区宿舍大院有不少已经废弃的自行车,若能说服车主把车捐赠出来,让青协组建公共自行车,想必能为大家带来方便。 三、活动目的: 1、回收废弃自行车,减少浪费 2、鼓励每届毕业生将自行车捐赠出来,让爱心传递成为海大的风气和特色 3、为同学提供方便,节约时间和体力 4、扩大青协、绿色行动队的影响力。 四、活动时间:3月份开始,一直延续下去; 五、活动地点: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 六、活动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七、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广东海洋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行动队

八、活动形式:一、回收阶段 1、展板、微博、BBS、摆摊等宣传;车主若有意捐赠,可联系负责人,登记车主和车的相关信息(最好是车和锁一起捐赠) 2、回收后及时公布所接收的自行车数目和相关信息 3、联系商家,争取拉到赞助 二、处理阶段 1、将有损坏的车维修 1、2、把收集到的自行车统一喷成绿色,并印上青协 和赞助商家的标志 2、3、把自行车放在西区的海思宿舍大院。(当公用 车多了之后就扩大范围),如要借用自行车,需要到保安室凭学生证登记并拿钥匙,借用的车要在规定时期归还。 三、管理阶段 1、定期检查自行车,如有缺失,及时查找。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2、关于维修,可在学校招懂修车的志愿者;自修不了的,到校外维修 九、时间安排: (1)前期宣传和联系商家,3月初—4月中旬 ⑵自行车的维修及涂色:4月中旬后; (3)二次宣传:大四学生毕业前夕(5月下旬); (4)自行车组建情况公布:6月中旬 十一、工作安排: ⑴回收阶段:①、选好负责人并招募志愿者(包括会维修车 的); ②、画好展板、写好倡议书; ③、申请好桌椅摆摊; ④、如有捐赠者,登记人和车的相关信息; ⑤、联系商家,争取得到赞助; ⑵、处理阶段:①、将车维修、购买喷漆并将车统一处理;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

共享单车发展分析

共享单车发展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模式逐渐提出并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大众,各城市不断发展的共享单车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作用。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共享单车有效打通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但其给人们短途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造成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在对共享单车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强化共享单车管理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APP、公共交通、 Shared Bicycle Development Analysi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hared economic model has been gradually put forward and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 shared economic mode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s benefit the community, the city'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hared bicycles for people travel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at the same time in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has many rol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sharing the bus effectively open up the city traffic "last mile", but it gives people a short trip to bring convenience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duced some problems, resulting in a lot of adverse social impact, Bicycle status quo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hared bicycle management strategy. Keywords:internet, APP, public transport,

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方法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越来越大,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样的形势,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交通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公共自行车在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的不合理,以及运营管理部门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调度不合理等原因,在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无车可借,无桩位可还”的问题,这种现象制约着城市绿色交通的有序发展。 基于这种现象,本文对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征,并分析了公共自行车调度的必要性。 同时,对公共自行车调度系统的调度内容、调度模式、调度成本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调度模式方面,分析了传统多车场简单分区调度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多调度车场协同运输的调度模式。 其次,分析了多车场协同运输调度模式的特点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综合调度运输成本最低的多车场协同调度模型。该模型将系统内所有调度车场进行协同考虑,优化公共自行车静态调度的最优路径问题。 在模型求解方面,本文通过对不同启发式算法适用性的分析,最终构造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和禁忌搜索算法的启发式算法,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模型的求解。最后,以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例,分别采用多车场协同运输调度模式和传统多车场简单分区调度模式进行调度。 以综合调度成本最低为目标,对两种调度模式下的最优调度方案进行对比分

析,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多车场协同运输的调度模型以及求解算法的适用性。

共享单车研究报告

共享单车研究报告 导语 共享单车以低成本、高便捷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除了自由度高、取用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之外,共享单车亦具有极大的正面社会效应,减轻了政府主导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财政负担,并有效倡导了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目前,主要共享单车项目均受到了政府的鼓励。 以摩拜与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正逐步改变着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式,提升便捷度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投资机会,共享单车产业链千亿价值有待挖掘。 ·共享单车是出行市场的“低端颠覆”,产业链千亿市场有待挖掘 目前我国共享单车需求量约1000万辆,蕴藏着281亿元的市场,加上上游的单车、车锁制造,以及下游的大数据、导流等增值服务领域,产业链价值可达近千亿规模。目前,共享单车的收入主要包括使用租金收入、押金形成资金沉淀收入,以及后期的广告收入以及大数据的出售收入等,未来随着盈利模式的不断成熟以及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共享单车前景无限。 ·共享单车通过共享租赁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契合了政府“供给侧改革”的需求

共享单车以低成本、高便捷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除了自由度高、取用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之外,共享单车亦具有极大的正面社会效应,减轻了政府主导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财政负担,并有效倡导了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目前,主要共享单车项目均受到了政府的鼓励。 ·一级市场投资火热,各路资本竞逐共享单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共享单车正处于大规模投放车辆和提升软硬件水准的阶段。目前共享单车领域已有已经有多达17家公司,除了ofo为2014年成立,摩拜为2015年成立之外,其他公司均为2016年成立的公司,各路玩家跑步进场。其中ofo和摩拜单车两家公司总共投放车辆超过20万辆,对一线大城市进行了覆盖。2016年5月至今ofo覆盖率月增幅达17.7%;摩拜单车覆盖率月增幅达到172.7%。同时,资本对于共享单车行业青睐有加,17家公司从VC、互联网公司及上市公司处总共融资超过25亿元。 一、共享单车横空出世,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1. 共享经济成为新潮流,单车共享应运而生 共享经济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房屋等资源,使其通过共享实现经济价值。在Uber正式进入中国后,市场逐渐开始认识和接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邢台学院2017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共享单车小组调研项目报告 报告题目: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共享单车小分队 院(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团队成员:张佳豪、李向泽、侯雪、贾璐瑶、耿若 男、李鑫、王陆宇、金润林 指导教师:李建红 完成时间: 2017 年 9 月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为了研究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本报告从其发展背景入手,对用户画像、使用情况、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共享单车消费者进行网络问卷发放及街头问卷发放,根据数据我们发现,共享单车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刻不容缓。 一、共享单车产生背景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是共享经济的新形态。在功能方面,共享单车具有高便捷、高覆盖、高环保、低成本的特点,相对于网约机动车来说,它成本低、安全性高、交通影响低,不会影响正常的出租车公平性,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但是共享单车并不是凭空出现,共享经济热潮,智能技术的发展,运营商的利益追求,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都在促进其发展,本文将从这几个条件进行分析。 第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共享单车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近五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呈温和上升趋势,智能手机的拥有量也稳步上升。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多数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也备受人们喜爱与认可,为共享单车的支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共享经济热潮的来袭,也引发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中,人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一系列闲置资源被盘活,从早期流行的“拼车”到如今的共享单车,人们愈发重视的是物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方便了人们出行的同时,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升。

公共自行车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目前,在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中,地铁和公交车无疑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均不能完全解决末端交通问题,人们在乘坐地铁和公交车之后,仍然需要步行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地。 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不仅能有效弥补这一块缺陷,解决公交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可以实现换乘功能,解决节点交通问题,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机动性和可达性;同时,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相比公交、地铁成本低廉,成效显著,且节约道路资源,减轻停车压力,有利缓解市区日益突出的“行车停车难”问题。 对环境而言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很好地节约燃油等交通能源,节能减排,又能休闲和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建设健康绿色城市,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对市民而言能分享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果,不再需要自己掏钱买车,不再需要为自行车停放、修理、失窃而烦恼,尽享便利生活,让每一位来旅游的游客都能享受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优质服务,不再为打不到“的士”,乘不上公交车而烦恼。 1.2环保要求 排放量2700千克,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目前在中国人均CO 2 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因此,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主,但其实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1.3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会席上发表讲话时曾说“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在这次会议上,公共自行车项目作为中国政府重视环保的重要措施写入温总理的讲话稿。 1.4推行有点 民生:以公共自行车项目为切入点,构建城市综合家园,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吸引更多的“上班族”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出行需求。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低碳:推行自行车服务系统可减少私家小汽车的出行率,缓解交通堵塞,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碳指标:碳指标越来越被众多城市所重视。广元低碳发展引起联合国的关注,成为中国西部唯一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城市。联合国此次向中国城市发出参会邀请函,一是四川广元市,二是广东省深圳市。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购买广元市1万吨碳指标,11月,广元市向广州亚运会提供了1万吨经过认证的碳减排指标。 环保: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是缓解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打造低碳环保交通的重要措施。

共享单车的商业策划书

共享单车的商业策划书 策划书即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并展现给读者的文本;策划书写作。策划书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是实现目标的指路灯。撰写策划书就是用现有的知识开发想象力,在可以得到的的现实中最可能最快的达到目标。如下是一篇共享单车的商业策划书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参考。 共享单车的商业策划书项目目标市场分析 共享自行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共享单车企业占比分析 共享单车这个领域,目前市场上主要只有摩拜、ofo、小鸣、优拜这4大玩家。从投资方实力来看:摩拜有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腾讯等;ofo有经纬、真格基金、金沙江创投等;小鸣单车有上市公司凯路仕。综合来看摩拜和ofo优势较大。共享单车行业最密集的时候,20天发生了6起瞩目的融资,互联巨头腾讯、滴滴、小米接连入场,红杉、高瓴、经纬、金沙江创投等投资豪门纷纷入局……。 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分析 2016年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达亿元,用户规模将达万人,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上升至亿元,用户将达万人。平安证券在2016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在120亿元200亿元,其投放量和使用频率直

接决定了市场空间。”虽然貌似数据很大,但是,说实话,全国才百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预测未来极有可能会达到的,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体量。而考虑传统行业,如酒水、婚庆等,动则是全国超过万亿级别的庞大市场,以滴滴为代表的约车出行市场规模早已是千亿级别。单车全国总市场百亿元实在不大,或许未来达到千亿规模也是有可能的。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分析 有媒体总结目前国内外已落地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收入来源集中在三点:首先政府会对共享单车项目进行部分财政补贴;其次是出租广告,通过在自行车或者APP中添加广告进行收费;此外,伴随着用户使用规模和使用时长的提升,盈利模式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即便如此,依然有市场人士质疑,公益自行车做了多年很难盈利,共享单车真的有造血功能吗? 与公共自行车项目不同: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一部分是单车容的租金;一部分是运营收益,共享单车APP上进行广告代理;一部分是流量收益,与其他平台合作;共享单车目前还处于一个品牌积累的时期,当哪一个的品牌价值越来越大,也会带来溢价收益。 竞争对手分析 项目上线后,主要竞争对手为摩拜、ofo、小鸣、优拜。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服务。公共自行车最先出现在荷兰,在丹麦的发展最为突出。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自行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普遍推广与应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都陆续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型公共交通工具有着明显的优势:无噪音、零排放、灵活易存取、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无缝衔接。这一系列的优点令其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首先,公共自行车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没有噪音的产生,自行车为人力驱动,无需使用油气作为动力来源,没有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过程中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同时节约了能源,为社会及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在这个越来约注重环境保护的时代,不产生大气及噪音污染与时代主题相契合。此外,保有量日益增长的私家车尽管给国家的GDP做了不小的贡献,但造成的拥堵也是有目共睹的,令出行者头痛不已。交通拥堵不仅浪费能源,产生大量尾气,同时也浪费了出行者的时间。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可以减缓交通拥堵,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公共自行车解决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公共自行车未被广泛应用之前,人们的出行模式为“行走+公交(地铁)+行走”,在新增公共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之后出行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为“公共自行车+公交(地铁)+公用自行车”的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出现使人的出行更

上海共享单车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调研报告

共享单车发展现状及建议问卷调查 您好,为了解最近风靡市场的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希望能得到您的真实想法和宝贵意见。您的解答对我们至关重要,希望您能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参与此次调查,我们将非常感谢!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大概是? □15岁以下□15-25岁□25-35岁□35-45岁□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4、您最近是否使用过共享单车? □是□否 5、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共享单车的? □路上看到□朋友推荐□广告推广□其他 6、您使用共享单车的理由是? □方便出行□租金便宜□绿色环保□无桩停车容易找车□其他 7、您在使用共享单车前是否全面的了解过相关规定(比如APP里的用户须知)? □有□没有□只是简单的看过,并不太清楚 8、您比较偏好使用哪个品牌的共享单车? □ofo共享单车□酷骑单车□摩拜单车□小鸣单车□其他 9、您使用共享单车的次数大概是? □每天使用□一周两三次□一月两三次□很少使用 10、您每次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间大概是? □30分钟以下□30-60分钟□60分钟以上 11、您什么时候会选择使用共享单车? □上下班□购物□城市旅游□好奇,体验一下□与朋友出游 □等不到公交车□到站最后一公里□想锻炼身体□其他

12、您认为是否应该专门规划停放区域来停放共享单车? □很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 13、您认为共享单车的站点主要应该设置在? □居民区内□学校附近□旅游休闲地区□公司企业附近 □地铁或公交站附近□各类大小商场附近□其他地方 14、您了解到或遇到过的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有? □占道,扰乱交通□共享单车“私人化”□恶意损坏或用后不锁 □乱停乱放,缺乏管理□乱贴错误二维码□其他 15、当您看到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时,您是否会反馈? □几乎从不反映□几乎每次都会反映□有时会反映 16、您在使用共享单车中遇到的问题有? □车辆损坏□不会锁车□车型高低不合适□停车地太远不方便 □车辆打不开□骑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其他 17、您认为怎样才能减少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 □加强监督管理□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举报奖励□加强群众道德教育 18、您认为共享单车的优势在于? □节能环保,绿色出行□使用方便,随时停放□节约出行时间 □可锻炼身体□缓解交通压力□App使用方便□其他 19、您认为共享单车的不足之处在于? □无后座□车辆数量,分布有待优化□停车点少□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损坏车辆不能及时维修□单车骑行体验不佳□其他 20、您认为使用共享单车的意义在于? □低碳环保□方便出行□复兴自行车市场 □缓解交通压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他 21、您对您所在地区共享单车建设情况满意吗? □非常满意□一般□不太满意□无所谓 22、对共享单车未来有哪些建议? □降低押金□实名认证□解决私用、上私锁问题□不需交押金□其他 23、您对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管理服务有什么建议?——————————————————————————————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 展的利与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服务。公共自行车最先出现在荷兰,在丹麦的发展最为突出。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自行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普遍推广与应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都陆续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共享单车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共享单车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渗投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也成为传统行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借着互联网的浪潮,共享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嘀嘀打车方兴未艾,共享单车横空出世。 在2016年,共享单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共享单车的出现丰富了出行的方式,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动力。但是共享单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着共享单车的未来,也关系着共享市场的未来。 本论文首先对共享经济及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详细的说明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及共享单车的兴起过程。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生存现状进行了分析,使数据真实可靠,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再次,论文详细罗列了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阐述中,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分析,以直观的说明问题。最后,论文对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致说明。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摩拜;ofo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penetrated our life in all aspects, Internet plus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haring economic is in full swing, such as Didi taxi, sharing bicycle. In 2016, sharing bicycles became a hot topic. The sharing of the bicycle has provided various transporting way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s lives as well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better and pers evere the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the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 ety and civil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ign o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bicycle. Whether these problems can b e solved is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sharing bicycle and the future of the sha ring economy market. In this thesis,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of sharing economy and sharing bic ycle is explained in detail. Secondly, the status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questi 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and so on. Since the data is true and reliable, t he conclusion is truly convincing. Thirdly, the thesis lists the problems encount 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bicycle and provides the solution. ther e are graphs to visualize the problems.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a general desc ription of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sharing bicycle. Thu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