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卢利萍;桑德春;邵翠霞;刘海荣;刘建华;李媛媛【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特点。

方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6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前后分别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检查。

结果治疗后患侧下肢站立相百分比较前增加(P<0.05),摆动相百分比较前减少(P<0.05),较前接近正常值;患侧下肢的步长、跨步长,步速均较前增加(P<0.05);患者髋关节内收外展、屈曲伸展,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内外旋转、内翻外翻、背屈跖屈均较前改善(P<0.05)。

结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能定量地评价患者的步态情况,可作为康复疗效评定的指标之一。

【总页数】4页(P752-755)【作者】卢利萍;桑德春;邵翠霞;刘海荣;刘建华;李媛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市100068;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市100068;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市100070;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市100070;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市100068;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北京市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三维步态分析 [J], 桑德春;卢利萍;邵春霞;刘海荣;赵政2.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J], 任小南3.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试结果的影响 [J], 雷德宝;吴校林;朱锐;李彬;刘文卫4.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J], 任小南;5.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 [J], 宋云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1期•临床医学・95时应避免用力牵拉、撕脱患者的耳部组织,以免其耳部组织受损,进而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患者的外耳道孔径存在一定的差异,应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和适合的术式,以保证疗效。

3)患者外耳道的皮温较高,在皮肤散热期间,易使耳内镜表面生成雾气,进而影响手术操作。

在使用耳内镜前,需用蘸有碘伏的棉球对耳内镜表面进行擦拭。

4)术中,在耳内镜被血液、脓液等污染后,需退出耳内镜,将其擦拭干净。

多次退镜可增加术中的出血量,术前,应将耳道内的脓液清理干净。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听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陈敏芬,潘兆虎,徐锦.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患者术后听力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5):73—75,120.[2]许雨洲.保留部分骨桥鼓室显微成形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64.[3]刘平,陆银萍,王炜,等.耳内镜下经耳道鼓室成形手术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7):69—72.[4]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5.[5]许雨洲.保留部分骨桥鼓室显微成形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64.[6]王杰,王桑,孙雅静.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1):36—39.[7]伍润生.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9):94—95.[8]赵扬.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160.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翁萍璇,郑金利(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摘要]目的:分析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减重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其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和时空参数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0 1 3 年1 月1 日至2 0 1 3 年6 月1 日期间收治的7 O 例具有偏瘫症状 的脑卒 中
患者的步态 ,现总结报道如下。
经过实验观察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相 比步幅
苦 ,可多次诊 断对 比,超声具有特 征性 表现 ,有利于鉴 别诊断。但本
次研究发现 ,肝超 声仍有一定缺点 ,几例误诊的患者在 经过其他方法
[ 3 】 王 晓艳 , 王春 雷 , 韩英 , 等. 多囊 肝 的超 声诊 断与 分析 [ J 】 . 中国医 学 创新 , 2 0 1 0 , 7 ( 4 ) : 1 6 7 — 1 6 8 .
诊断后发现 ,囊状 结构较小 ,超声检查 时可能 由于囊壁厚 、囊泡小 , 囊 内液体少等 特点而不能很好 的鉴 别诊 断。本次研究仍有 缺陷 ,选取 的患者例数 少 ,没有长期多病例 、多检 查 、多观察 ,需在 以后研究 中
改正 。
【 4 1 魏玮, 李俊鹏, 于小免. 微泡型多囊肝超声诊断与分型作用探析
2 1 4 ・临床研 究 ・
脾、肾等。
No v e mb e r 2 0 1 4, V o 1 . 1 2 , No . 3 2
存 :在多囊肝 患者 中有很大一部分 与其他脏器 的多囊性 改变共存 ,如
在本 次研究 中,旨在研 究微泡型多囊 肝的超声诊断及分 型 ,经超
型 ,减轻患者 痛苦 ,操作简单 ,技能要求低 ,费用少 ,可多次 、同部 位检查 ,对于多囊肝有一定特征性改变 ,可起到鉴别的意义 。 参考 文献 [ 1 ] 赵海 明. 彩 色超 声 引导 下经 皮穿 刺 活检 诊断 肝脏 左 叶 占位性 病 变的 临床价 值[ J ] . 现代 医药卫 生, 2 0 1 3 , 2 9 ( 3 ) : 3 3 6 — 3 3 7 . [ 2 ] 龙 文, 任蓉 , 黄禾江. 超 声 引导 下经 皮 行肝 内 占位性 病变 穿 刺 活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与康复初步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与康复初步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与康复初步分析发表时间:2017-05-16T10:52:45.1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邱仲昱[导读]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通过检索有关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文献,分析了偏瘫患者下肢主要的功能障碍、步态及运动特点,综述了现代康复医学中普及且疗效好的康复治疗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态;下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1 前言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脑卒中后偏瘫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

随着迅速发展的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技术,患者的成活率不断提高,但存活者中仍有80%左右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约15.0%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尤其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站立能力及正常步行功能,给家庭、个人及社会带来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

因此,改善下肢整体功能对脑卒中患者尤为重要。

2 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分析2.1偏瘫患者的步态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导致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

偏瘫步态又称划圈步态。

特点是:患肢膝关节因僵硬而于摆动相时活动范围减少,患侧足下垂内翻;为将瘫痪下肢向前迈步,摆动相时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

偏瘫患者的步行不仅仅表现在步行速度慢,还表现在步幅减小、支撑相延长、步行路径偏斜、躯干摆动、失去步行的对称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2.2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常见的运动障碍2.2.1 骨盆活动障碍偏瘫患者髋关节屈曲不足和踝关节跖屈常伴随骨盆过度倾斜代偿,患肢支撑相健侧骨盆向上倾斜,使健侧向前摆动;摆动相健侧骨盆向下倾斜,使患肢离开地面。

早期智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观察

早期智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观察

出现变化,甚至趋于恶化,不良症状无缓解迹象视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2)详细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心率等各项指标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表示,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2检验。

皆由SPSS 22.0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5432(59.26)20(37.04)2(3.70)52(96.30)对照组5421(38.89)24(44.44)9(16.67)45(83.33)x2 4.960P0.026 2.2 比较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研究组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心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组别例数心功能分级(级)左心射血分数(%)心率(次/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4 3.18±1.05 1.24±0.1930.68±4.2533.68±4.47133.76±7.8278.25±6.74对照组54 3.26±0.97 2.17±0.2829.86±4.3742.03±7.24133.15±7.29106.72±9.73 t0.41120.1970.9887.2110.41917.675 P0.6820.0000.3250.0000.6760.0003 讨论心力衰竭的突出特点是死亡率高、发病急骤、易复发及预后效果差,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其严重,虽然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呈现出多样性,并致力于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但收效甚微,5年病死率依然高达50%以上[5]。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ADL评分的分析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ADL评分的分析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ADL评分的分析【摘要】目的:研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ADL评分的分析。

方法:收治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常规组49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9例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最后比对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无差异性(P>0.05)。

治疗后,研究组在生活质量方面高于常规组,(P<0.05)。

治疗前,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对,无差异性(P>0.05)。

治疗后,研究组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针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符合临床需求。

【关键词】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是常见的的脑部疾病,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各项并发症,其中脑卒中偏瘫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的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良好的康复训练非常必要[1-2]。

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低,反馈也不佳,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目前临床应用评价反馈较好,它具有安全可靠、适龄度广,高平稳性等优点。

因此,本文就针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不同康复模式,分析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治2021-1~2022-2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因落实的护理方案不同,所以将98例患者分为不同小组进行观察分析,常规组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64.33±0.55)岁;研究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平均年龄(64.22±0.52)岁;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相比较,差距小(P>0.05)。

1.2方法对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将患者上肢进行正确体位摆放,进行转动或者上下幅度训练,辅助患者完成穿脱衣物和鞋子、自行吃饭、洗脸刷牙等日常行为训练。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的个性化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作者:马良飞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步态分析个性化康复治疗应用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研究組患者基于三维步态分析进行个性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行功能。

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步频、步速、步长等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步行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偏瘫;三维步态分析;步行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268-02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属于全球性问题,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脑卒中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偏瘫是该类患者常见功能障碍之一,部分可独立行走患者也伴有异常步态现象[1]。

老年患者受衰老、视觉及本体觉减退等因素影响,导致其运动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探讨基于三维步态分析个性化康复治疗应用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2例。

入选对象均知情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研究组年龄43~78岁,平均(62.19±3.68)岁,男女各22例、20例;对照组年龄45~79岁,平均(62.23±3.72)岁,男女各23例、19例。

通过分析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主要包括促进平衡反应、行走训练、控制关键点、反射抑制模式,增强触觉与本体感刺激等方面。

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及实施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及实施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及实施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于2019.4-2020.4期间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助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实现效果。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仰卧位髋关节主动ROM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达到二、三级坐位平衡与站位平衡的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达到二、三级坐位平衡与站位平衡的人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步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脑卒中;偏瘫步态;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偏瘫步态指的是患者行走的时候,膝关节因为屈曲不够充分,患肢侧提髋,下肢向外旋并呈外展状“划圈”,导致患者患侧下肢负重异常,长此以往,会加重下肢伸肌的痉挛程度,患者在走路时,表现出费力费时且不平衡,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1]。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偏瘫步态,需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但纵观医院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大都偏向于疾病的治疗,忽视了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2]。

为此,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于2019.4-2020.4期间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中有43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31±4.19)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t go p f rt iig(< .5, n rvdmoei tet iiggo pta ecnrl ru P 0o )Co c s nItlgn oh ru s t ann 尸 O ) adi o e r n h a n ru n i t o t o p(< . . n l i ne iet ae r o mp rn h nh og 5 uo l

临床 研 究 ・
智 能型 临床 步 态 分 析 系统 指 导 下脑 卒 中偏 瘫 步 态 患 者康 复 的疗 效 观 察
雷欣 ,叶大 勇,杨博 ,张化 联 ,刘颖
【 要l 目的 摘
方法
探讨 “ 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矫正脑卒 中患者偏瘫 步态及提 高步行能力方 面的作用 。
观 察 组 优 于 对 照 组 ( < .5。结 论 智 能 型 临 床 步 态 分析 系统 可 指 导 脑 卒 中 偏 瘫 患 者 步行 功 能 的康 复 训 练 。 尸 0o )
I 关键词l 脑卒 中;偏瘫步态 ;步态分析 系统
A pplc to fI e Ig ntz i c lG ai a ua i i a i n o nt Ii e ied Clni a tEv l ton Syse f r Pa i nt t e i e i ai LEIXi ,Y Da- n t m o te swih H m pl g cG t n E yo g,Y G e AN Bo t
Clnia i i c lGa t Evau ton S t m a e o gu d h e b ltto e i e i ai. l a i yse c nbeus d t i et er ha iia in ofh m pl g cg t Ke y wor : to ; m i e cgat gate l to yse ds sr ke he plgi i; i vauai n s tm
『 中图分类号l R 4 . 【 7 33 文献标识码J A 【 文章编号l 10 —7 1 0 20 —0 70 0 69 7 ( 1)10 7 —2 2 [ 文著录格式] 雷欣 ,叶大勇 ,杨博 ,等. 本 智能型 临床 步态 分析系统指导下脑卒 中偏瘫步态患者康复 的疗效 观察 【 . 国康 J 中 ]
6 例 脑 卒 中患 者分 为观 察 组 3 例 和 对 照 组 3 例 。对 照 组 采 用 常 规康 复训 练 ,观 察 组 采 用 智 能 型 临 床 步态 分 析 系统 指 导 下 康 O 0 0
复训练 。于治疗前 、治疗 6 周后 分别 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 析系统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 ,各组步行功能较治疗前提 高( . ) 尸 00 ; 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 1 年 1 02 月第 1 卷第 1 C i R h bl h oyPatJn2 1 , 11, . 8 期 hn ea iT er re,a .0 2 Vo.8 No9 9 .s. 0 —7 1 0 20 . 4 : 0 6  ̄i n1 69 7 . 1 .1 2 3 s 0 2 0
i e a i tt an n , i t r i i g g o p r c i e e a i t t n e ne l e t n c l i Ev l a i y t m. e r f er h b l a i n t i i g wh l etan n r u e ev d rh b l ai n u d rt eI tl g n i i a Gat au t n S se Th y we e n i o r eh i o h i Cl o e au td wi eI t l g n i i a i E au t n S se b f r n e s a e e t n . s RsT ewak n b l y i r v d i v l ae t t n e l e t n c l hh i Cl Ga t v l ai y tm e o e a d 6we k f r r ame t Re n h li g a i t o t t i mp o e n
a. p r n o R h blain t i t si lfQqh rQiia 60 5 He ogi g C ia 1 De at tf ea itt .h Fr pt iia, qh r 1 0 . i nj n , hn me i o e SHo a o 1 l a Abtat Obet e oo srete f c o eItlgn l ia Ga v la o ytm o e pei g ia dw ligait o s c: jci bev f t fh ne iet i cl iE a t nS s nhmil c a n a n bly f r vT h ee t l Cn t ui e g t k i tes o e a et M eh d 0 a et w r i ddit t iiggop(= 0 adcnrl ru n 3 )T ecnrl ru cie u h rk t ns t p i . to s t ns eedv e o r nn ru n 3 ) n o t op(= 0. h o t o pr e dr — 6pi i n a og og e v o
复 理 论 与 实 践 , 0 2 1()7 .8 2 1 , 1:77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