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合集下载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见到久别的亲人,那驼铃摇出了她的思念和快乐,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噩耗,当她在刑场上将要被敌人杀害的父亲,那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啊!真实强烈的情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情感与理智的内在矛盾,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英雄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完人,云照光重视刻画人物的缺陷,以及把人物的性格视为复杂的运动现象,写出了英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的成长过程。

《鄂尔多斯风暴》中乌力吉这一形象,从起点看并不高大,他的父亲被王爷当替身杀掉以后,他虽然悲痛,但还是当了王爷的文书官,为王爷效力,甚至一度那音太、巴达玛认为他变了心。

后来,他目睹了王爷的横征暴敛和鄂尔多斯人民的灾难,才认清了王爷的嘴脸,但他仍没有打破对封建王法的幻想,寄希望于清官。

可以说,他从一种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成为革命英雄,其中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性格的蜕变。

在塑造阿拉丙这一形象,起点是较高的,他是个坚强的老人,“自从带领牧民起义,杀死国民党五十多个特务、官僚,革命的心是下狠了。

”但是作家仍然很有力地刻画了他思想性格较狭隘的一面,写他在战术上需要撤退时想不通,不愿离开家乡,离开群众,这不只是写出了他的缺陷,更写出了他淳朴的乡土之情、阶级之情。

惟其如此,像乌力吉、阿拉丙这样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活人。

3、雄浑阔大的环境描写作为电影文学剧本,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很重要的,云照光电影剧本中鄂尔多斯高原的那种广袤、浑厚、粗犷、宏阔,展露着贫瘠和荒凉,同时也显示着热烈和崇高,在他所有剧本中的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高原,鲜明地印记着北方草原的特色。

更为重要的是,在云照光的剧本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成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映照、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审美氛围。

云照光的电影文学创作开创了内蒙古的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把民族解放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也把电影特性和民族特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最完善的艺术种类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

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国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

而黑格尔则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但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给予真正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见解散见于他们的许多著作之中,但比较集中地阐述这一问题的,则是一八五九年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两封信。

马恩在各自回信中分别批判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悲剧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结合自己对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总结,表明了他们对悲剧的看法。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说明悲剧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

这种冲突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合理要求、理想、优秀品质等等,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和本质。

“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合理的要求、理想未能实现。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审题指导与例文)【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黑格尔说:“悲剧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悲剧作品”的哪些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有两句名言。

鲁迅的名言揭示了悲剧的内涵,黑格尔的名言指出“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立意参考】①悲剧作品的审美价值:探讨悲剧作品独特的美学特征,如崇高美、悲壮美、深沉美等,以及其在丰富人类情感体验、提升审美品位方面的作用。

②悲剧作品对人性的深度揭示:分析悲剧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揭示人性的复杂性、矛盾性与悲剧性,从而深化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与认识。

③悲剧作品的社会批判功能:讨论悲剧作品如何通过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对现实进行深刻批判,推动社会进步。

④悲剧作品的道德启示意义:探讨悲剧作品如何通过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遇,唤起人们对道德伦理、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反思。

【满分例文】悲剧撼人心,悲中显真情何谓悲剧?是京剧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十余创”自刎剧终?还是唐吉诃德荒唐骑士梦灭时贵族奚落的笑?抑或是圣地亚哥出海八十余天钓得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啃食?……许多人类的赞歌就是悲剧的赞歌,只有最刻骨铭心的痛苦才能铸就最震撼人心的艺术。

月黑见渔灯,唯悲剧才能描摩人心之深刻。

悲剧,是对人类勇气的赞歌,是人类与命抗争时永不屈服之精神所闪耀的人性之光辉。

西西弗斯无数次推石上山,但巨石终将滚落原处,这是悲剧。

但是在苦难的无尽循环中,他的精神愈发崇高,他的躯体越发健硕令天上的众神也为之汗颜。

唐吉诃德梦想成为一名骑士,用破铜烂铁当作兵甲便踏上游侠之路。

当他遇到风车时,把它当作巨人而勇敢发起冲锋。

他的行为注定不会有结果,但他的勇气已使最高的礼赞,即使遍体鳞伤也不退却。

论悲剧的美育作用

论悲剧的美育作用

论悲剧的美育作用俞樟华熊元义内容提要:悲剧可以培养人的历史意识、担当意识和超越意识。

既要发扬光大中国近现代美学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的传统,也要在美育实践中高度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

当前中国有些文艺家在文艺创作中日益广泛地搀人了单调、无聊的成分。

这种“恶性娱乐化”倾向在突出感官娱乐的功能的同时抑制了文艺的其它功能。

这些单调、无聊的成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批判的,它满足和迎合人们心灵的那个低贱部分,养肥了这个低贱部分。

匈牙利文艺批评家卢卡契曾经尖锐地指出:“过去的伟大小说把重大人性的描述同娱乐和紧张结合在一起,而在现代艺术中则日益广泛地搀入了单调、无聊的成分。

”这种堕落的现代艺术在我们这个躲避崇高和娱乐至死的时代日益泛滥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当前中国悲剧创作的缺席不过是中国近现代美学传统的断裂。

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那些为中国近现代美学奠定基础的前驱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启蒙运动是高度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的。

1904年,蒋观云以“中国之演剧界”为题在引进西方的悲剧概念的同时强调了悲剧的美育作用,认为“虽然,使剧界而果有陶成英雄之力,则必在悲剧”,“而欲保存剧界,必以有益人心为主,而欲有益人心,必以有悲剧为主。

”蒋观云这种对悲剧的美育作用的认识对后人影响很大。

几乎同时,王国维则引进西方的悲剧理论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把握,认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而且认为《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它违背中国人的乐天精神。

蔡元培相当重视美育,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即西人重视悲剧,而我国则竞尚喜剧”,“盖我国人之思想,事事必求其圆满”。

在美育中,蔡元培格外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认为悲剧特别感人。

1918年9月,胡适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学存在一种“团圆迷信”,“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

……团圆快乐的文字,读完了,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

论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学”

论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学”

论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学”作者:王瑞鑫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1期摘要:《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震撼着读者的灵魂,它是一曲悲天恸地的千古绝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

基于文本的这一特点,笔者在传统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又开掘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究《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写法,从而品味《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

基于此,探寻刘兰芝悲剧命运的原因,感受悲剧带来的美学效应更具时代意义。

关键词:悲剧美学;人物分析;美学效应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167《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长诗,诗中塑造的刘兰芝是一位家境殷实、知书达礼、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

风华绝代的刘兰芝最终“揽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举动给后人留下很多的遗憾与惋惜,诗歌提醒后世人“戒之慎勿”。

古往今来,无数学者从各个角度探寻刘兰芝的悲剧根源。

有的从社会学角度认为是封建礼教、家长制对人的戕害;有人认为是门第观念导致了刘、焦悲剧;有人认为当时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是造成无子的刘兰芝被“休妻”的根本原因。

鲁迅曾言:“悲剧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即使在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刘兰芝式的离婚悲剧依然存在,如果把刘兰芝的悲剧仅归结为当时社会的原因,笔者认为并不妥当。

研读《孔雀东南飞》,我们发现三个家庭成员都过得极为痛苦:焦母专横,兰芝委屈,仲卿进退维谷。

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密不可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会发现,悲剧的产生除了外在的社会原因之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一内在原因也是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的。

一、刘兰芝与焦仲卿母之间的性格对立是造成爱情悲剧的首要原因婆媳之间的对立和性格之间的冲突是导致焦仲卿母亲与刘兰芝二人之间矛盾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

焦仲卿母亲之所以对刘兰芝有诸多不满,是因为刘兰芝的出身无法达到焦仲卿家对儿媳妇的要求标准,这门婚姻没有在“门当户对”的理念下完成。

悲剧美学实践报告范文(2篇)

悲剧美学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引言悲剧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的是悲剧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

在我国,悲剧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悲剧美学的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悲剧美学实践报告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悲剧美学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二、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悲剧的定义与分类2. 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3. 悲剧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4. 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三、实践过程1. 悲剧的定义与分类首先,我们回顾了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指以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为基本内容,通过艺术手段展现人生苦难、矛盾冲突和道德困境的一种文学体裁。

悲剧可分为古典悲剧、浪漫悲剧、现代悲剧等。

在分类方面,我们以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和现代悲剧为例,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悲剧特点。

2. 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恐惧和怜悯,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黑格尔认为,悲剧是“绝对精神”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否定,通过悲剧主人公的毁灭,实现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完善。

(3)马克思的悲剧理论:马克思认为,悲剧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的本质。

3. 悲剧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了解了悲剧美学的理论基础后,我们分析了悲剧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1)情节设计:悲剧作品通常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通过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展现人生苦难和道德困境。

(2)人物塑造:悲剧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都为悲剧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语言表达:悲剧作品的语言往往具有诗意和象征意义,能够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悲剧主题。

4. 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最后,我们探讨了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

主要包括:(1)情感共鸣:悲剧作品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悲剧,这一概念存在于世界文学史上已有数千年。

它在欧洲文学发展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甚至,对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也功勋显赫。

悲剧作品存在于世界各国,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喜剧,高于文学作品本身所渗透出来的气息。

从悲剧的崇高品格、悲剧的现代意义、悲剧与喜剧关系三个方面对悲剧的审美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价值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是悲剧的本体,叔本华从意志本体导出了悲剧因果论,悲剧关注的是人生的痛苦,艺术拯救了现代审美本体观,这些使叔本华的悲剧有了现代意味。

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表现出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崇高是悲剧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悲剧美学的核心范畴。

因此,悲剧促使人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和德国剧评家莱辛都把骇人听闻的事件、不幸和苦难归入到悲剧的范畴。

这些对悲剧的定义各有千秋,都有其合理性。

不管悲剧的定义是怎样,它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具有如此高的评价,关键在于它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下面就初步对悲剧的审美价值作三方面的分析:一、悲剧的崇高品格在人类生命的审美活动里,可以找到一个精神的载体,那就是“悲剧”,是悲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

而“人格”的崇高,则是这一极致“美”的内化表现形式。

民国时期的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中性化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这就是因为张爱玲对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与颠覆。

论美学之悲剧

论美学之悲剧

论美学之悲剧一、悲剧的来源“悲剧”来源于西方,古希腊语作tragoidia,意为“山羊之歌”。

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受亚里斯多德的影响,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悲剧产生于酒神祭祀(酒神颂歌队的领队即兴表演);二是摈弃了作为前身的萨图罗斯剧的粗俗,经改进成为一种庄重严肃的艺术①。

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

如著名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推向高峰。

我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类似悲剧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属于悲剧),如杂剧《窦娥冤》、《桃花扇》;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不过,这些悲剧是作为戏剧样式之一种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

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悲剧,是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悲剧,即广义的悲剧。

二、悲剧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述《诗学》中为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绪得到陶冶”②。

这里涉及到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即:悲剧的材料为雕琢过来的语言;形式为人的行动;媒介即动力为对行动的模仿,演员表演出来而非叙述出来;目的则为激发怜悯、恐惧之情,同时将两种情感净化(超越了柏拉图关于悲剧的认知——悲剧搅乱人的心性,使理性埋没)。

这里将悲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来讨论,其中涉及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性质: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并且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他用希腊大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来说明命运的可怕和不可抗拒。

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掉进命运的“陷阱”,被命运捉弄,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有很强的命运观念和悲剧意识。

关于悲剧的解释,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还有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也有是很有影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到久别的亲人,那驼铃摇出了她的思念和快乐,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噩耗,当她在刑场上将要被敌人杀害的父亲,那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啊!真实强烈的情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情感与理智的内在矛盾,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英雄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完人,云照光重视刻画人物的缺陷,以及把人物的性格视为复杂的运动现象,写出了英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的成长过程。

《鄂尔多斯风暴》中乌力吉这一形象,从起点看并不高大,他的父亲被王爷当替身杀掉以后,他虽然悲痛,但还是当了王爷的文书官,为王爷效力,甚至一度那音太、巴达玛认为他变了心。

后来,他目睹了王爷的横征暴敛和鄂尔多斯人民的灾难,才认清了王爷的嘴脸,但他仍没有打破对封建王法的幻想,寄希望于清官。

可以说,他从一种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成为革命英雄,其中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性格的蜕变。

在塑造阿拉丙这一形象,起点是较高的,他是个坚强的老人,“自从带领牧民起义,杀死国民党五十多个特务、官僚,革命的心是下狠了。

”但是作家仍然很有力地刻画了他思想性格较狭隘的一面,写他在战术上需要撤退时想不通,不愿离开家乡,离开群众,这不只是写出了他的缺陷,更写出了他淳朴的乡土之情、阶级之情。

惟其如此,像乌力吉、阿拉丙这样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活人。

3、雄浑阔大的环境描写作为电影文学剧本,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很重要的,云照光电影剧本中鄂尔多斯高原的那种广袤、浑厚、粗犷、宏阔,展露着贫瘠和荒凉,同时也显示着热烈和崇高,在他所有剧本中的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高原,鲜明地印记着北方草原的特色。

更为重要的是,在云照光的剧本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成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映照、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审美氛围。

云照光的电影文学创作开创了内蒙古的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把民族解放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也把电影特性和民族特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1]《云照光电影剧本集》.云照光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云照光研究专集》.吴重阳、李连成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云照光小说散文集》.云照光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云照光文艺理论集》.云照光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注释:①《内蒙古日报》1963年5月7日第三版。

②范贵在.《情思依依荡胸间———访〈母亲湖〉作者、著名作家云照光》,《云照光研究专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6页。

③《内蒙古日报》1963年5月7日第三版。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林平(四川文理学院)摘要: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表现出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崇高是悲剧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悲剧美学的核心范畴。

因此,悲剧促使人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悲剧精神;公民意识;崇高人格;价值与意义一、悲剧与悲剧精神生活中的悲剧不等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人类一般悲剧性不等于美学悲剧性。

那么什么样的悲剧性才是美学悲剧性呢?悲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悲剧是指生活中任何不幸的、痛苦的、失败的和死亡的遭遇、下场和结局,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性质,不管它是什么原因,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是通常用语的悲剧。

而狭义的悲剧是作为美学意义和具有美学特征的悲剧。

英国当代文学评论家海伦·加德纳在《宗教与文学》中,对人类一般悲剧性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认为人类无法躲避无法弥补永久性悲剧因素,如疾病、不幸、地震、温疫、夭折、空难、车祸、病逝等造成了人生种种悲剧,但是生活本身只为美学悲剧提供素材,生活中的悲剧性因素并不等于美学悲剧性,它们只是修辞意义上的悲剧,属于人类一般性悲剧,几乎与美学悲剧毫无干连。

美学悲剧性着重表现人生过程中的不幸、苦难或生命毁灭等现象中蕴含的美。

“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

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

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

”[1]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文明与幸福,设法窃走天火,偷偷地把它带给人类,因此触怒了天神领袖宙斯,宙斯对他肆无忌惮的违抗行为大发雷霆,令火神把普罗米修斯209用永远挣不断的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并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他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长出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宁愿忍受痛苦、遭受折磨,充满了反抗与追求的精神,他以清醒的理智勇敢地向命运和传统挑战,代表了一种把人的自我意识推崇到最高的神性的精神,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道者和殉道者”。

[2]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用泣血的声音呼号:“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在剧中,让我们看到哈姆莱特在生存与死亡中艰难地抉择,为了手刃奸王重振乾坤,付出了美好的爱情和年轻生命的双倍代价;在悲剧《窦娥冤》中,窦娥守节尽孝,面对强暴和酷刑,忍受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刑前她慷慨激昂痛斥天地日月,诅咒赃官酷吏:“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对命运和不公平的世道宣战!面对屠刀,窦娥以凄厉和凛然向苍天发下三桩誓愿:一是血溅三尺白练,二是六月飞雪天地寒,三是楚州无雨旱三年,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冤屈和对神权大胆的谴责,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窦娥为抗议世间的黑暗而死,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

因此,无论是普罗米修斯、哈姆莱特还是窦娥,在他们身上都表现出一种悲剧精神,蕴含了一种悲剧美学的意义。

因此,美学悲剧具有一种悲剧精神,那就是如酒神狄奥尼索斯面对不可避免的毁灭所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或表现为悲剧主体面对人生的苦难、不幸和毁灭时,迷感不解却出自求生本能作殊死的抗争意识和超越精神。

所以,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只有当悲剧性主体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表现出求生意志抗争行为时,人类的一般悲剧性才升华凝聚为美学悲剧性。

艺术悲剧是对人类美学悲剧性和悲剧精神最集中最具创造性的表现。

反之,只有充分体现了美学悲剧性和悲剧精神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悲剧。

二、悲剧与抉择悲剧精神促使人的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悲剧的起点和终点。

王国维在强调《窦娥冤》和《赵氏孤儿》是悲剧时曾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3]“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此话即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者,方有可能是悲剧。

然而,并非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悲剧的产生必有特定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因缘。

艺术是社会—历史的内在构成,其产生、兴盛、衰落都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息息相关,只有当社会—历史的运行机制开始成全个体的自由意志时,悲剧才有诞生的机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悲剧时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4]或者说,悲剧的主人公必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完成“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然而,只有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公民或具备了公民意识,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成为自由、自治、自律的个体,才具有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才能按照个体意志进行“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才能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否则,就不具有悲剧精神,也不可能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而悲剧人物为自己负责的重要方式就是面对人生抉择时,能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实际上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

因此,悲剧精神促使人的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悲剧呈露在人类追求真理的绝对意志里。

它代表人类存在的终极不和谐。

”[5]马克思说:“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

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

”[6]而古希腊悲剧从属于新兴的雅典公民文化,它诞生和兴起于古希腊实施民主政治时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悲剧与崇高恩格斯认为:“悲剧所反映的矛盾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7]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8]车尔尼雪斯基说:“悲剧是人底伟大的痛苦或者伟大人物底灭亡”。

[9]恩格斯的论断从历史理性的角度揭示了产生悲剧的历史与现实的根本原因,鲁迅的论述肯定了悲剧“善”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而车尔尼雪斯基的悲剧观是将悲剧上升到审美的范畴,他们分别从“真”、“善”、“美”的角度揭示了悲剧的内涵,反映出悲剧的本质特征。

而美学上真正意义的悲剧性在于:悲剧冲突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那股潜流在灵魂深处的良知。

历史上大部分悲剧均是这样的,悲剧主人公一方面有正义善良个性特征,有美好的理想愿望,另一方面又必须使他们遭受种种迫害而不屈服,最后为了理想而拼搏献身,体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因此,悲剧一向被称之为崇高的诗。

概而言之,美学悲剧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悲剧人物必须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伟大的、正义的,或正面的素质;二是悲剧人物的不幸、痛苦和灭亡,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必然性;三是悲剧必须以正义的社会力量与非正义的社会力量的冲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后者压倒前者的冲突作为基础,或者至少是包含着这样性质的冲突;四是悲剧虽描写的具有正面素质人物的不幸、痛苦和死亡,但悲剧却是对于人的高贵品质的肯定。

由此可以看出,悲剧的力量在于激起人们对于邪恶势力的强烈憎恨而产生摧毁它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悲剧的实质是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