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悲剧的美学特征

简述悲剧的美学特征

简述悲剧的美学特征
悲剧是一种古老且深受人们喜爱的戏剧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悲剧的美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冲突和对抗: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常常面临内外部的冲突和对抗,这种冲突是悲剧发展的核心。

这种冲突常常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命运之间的矛盾,通过塑造角色之间的对抗和矛盾,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世界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2. 命运和宿命:悲剧中的主角通常被命运所左右,无法逃避自己的宿命。

他们常常被置于无法改变的境地,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最终都难以逃脱悲剧的结局。

这种命运的力量给人一种无奈和恐惧的感觉,同时也激发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3. 情感的激荡:悲剧通过强烈的情感冲突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主角的痛苦和悲伤常常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悲剧中丰富多样的情感,既有悲伤和绝望,也有愤怒和憎恨,这种情感的激荡给人带来了美学上的享受。

4. 深度的思考:悲剧常常通过角色的遭遇和经历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主角的悲剧命运引发了对生命、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深度思考。

观众在观看悲剧时,不仅仅是在感受角色的情感,更是在通过角色的遭遇来思考人类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总而言之,悲剧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够通过冲突和对抗、命运和宿命、情感的激荡以及深度的思考,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悲剧通过展示人类的复杂性和遭遇的苦难,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真实和伟大,从而使人们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产生深刻的思考。

美学中悲剧性的名词解释

美学中悲剧性的名词解释

知识点:悲剧性
美学范畴的悲又称“悲剧性”,是通过对生活中悲的集中、提炼,以艺术的方式显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主要是指人在面对威胁他的生存或可能导致其毁灭的、具有精
神价值力量的冲突时,产生的悲剧意识和感受形式。

悲剧具有如下的特征:
在形式上,代表着善的主体遭受巨大的异乎寻常的不幸,其极致是精神的毁灭或肉体的死亡。

在内蕴上,代表着善或“历史必然性要求”的生活实践主体因抗争强大的客体现实而遭致不幸的悲剧冲突。

在审美上,悲剧的审美价值在于激发主体产生相应的悲剧感。

悲剧感是一种激荡人心的审美快感,其特点是表现为对真理的探索与对伦理的追求交融统一的严肃性,并且在这种严肃的快感中交织着恐惧和痛感的情绪激荡。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作者:林征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02期悲剧有广泛的内涵,广义上的悲剧是指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和悲惨的遭遇。

狭义上的悲剧是指美学的一种表现手法。

狭义上的悲剧和广义上的悲剧相比更加概括和精炼。

因此美学上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从而引导人们追求美的真谛。

一、关于悲剧的美学分类关于悲剧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得出了一个经典的论述。

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模仿,这也就涵盖了悲剧的两个特性即模仿性和完整性。

因为悲剧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为,他通过肢体的和思想的行为来展现艺术化的现实生活。

因此悲剧也更能反映现实,也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从而有更强烈的的感染力。

其次就是悲剧有其完整性。

这就与引言中提及的美学中的悲剧比现实概括和精炼相一致了。

杯酒美学的一个重要的行就是它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假如一个悲剧不具有完整的情节那么他也就失去了美学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说过:“情节即动作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

”关于悲剧的组成亚里士多德把它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是情节,第二是性格,第三是思想。

关于性格,亚里士多德认为他是仅次于情节的重要因素。

他提出了一处好的悲剧在注意安排好的情节的同时,也更应该注意性格的描绘。

性格往往是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性格的加入也使得悲剧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跟接近并且将现实生活演绎得更完美。

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从而达到美学意义上的价值。

例如《哈默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生性犹豫使他错过了报仇的最佳时机,因此整个剧情开始向悲剧的方向发展。

并变得无法扭转。

思想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三大要素中的最后一个。

在他看来:思想是指证明论点或者谈及真理的话;思想包括一切,需通过语言而产生效力,包括证明和反驳的提出,怜悯、恐惧、愤懑等情感的激发。

思想的表达与叙述使得悲剧中的这里更加丰富。

在悲剧的创作中思想是表达作者感情的。

通过它我们会更加理解悲剧要表达的意图。

在西方的悲剧发展史中,古希腊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以后,人们关于悲剧美学更加关注。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悲剧还可以分为其他类型,例如文学悲剧、电影悲剧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悲剧,都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美学价值,能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此外,悲剧还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压抑。悲剧通常使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压抑观众的情绪,使其感受到极强的悲伤和痛苦。这种艺术效果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生的苦难和无常,并对人生本质进行深刻的思考。
3.现代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描绘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现代悲剧通常具有相对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观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地理解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4.科幻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科幻元素为背景,描绘人类在未来世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科幻悲剧通常具有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让观众探索未知的世界,同时也可以对人类未来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在美学范畴中,悲剧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意义。悲剧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下所述:
1.传统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基于古希腊悲剧模式而创作的,具有高度的哲学思考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传统悲剧通常以英雄人物为中心,描绘他们在某种困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苦难。
2.历史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描绘人类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命运。历史悲剧通常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历史。
同时,悲剧还可以通过角色的转变和矛盾冲突来描绘人类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悲剧中的英雄人物通常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转变,并在内心深处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冲突。这些转变和矛盾冲突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并对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的思考。
窗体顶端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从“杯具浅谈悲剧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从“杯具浅谈悲剧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从“杯具浅谈悲剧尤其是当今社会,杯具一词如此盛行,继而超越了寂寞一族,成为当前网络社会最火热的名词。

这恰恰印证了悲剧往往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最早的悲剧,源于古希腊人的酒神颂歌,其内容是悲叹酒神狄俄倪索斯所遭受的苦难,并赞美它的再生。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1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定义,这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悲剧定义。

亚里士多德曾经深刻地指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举得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要高于喜剧,悲剧更加高尚。

我认为是有一些可取性的,就比如美与丑,丑的表达比美更加强烈,正如当今国画为什么更喜欢表达丑的事物。

在我看来悲剧比喜剧更加有感染力,表达的情绪也更加强烈,所引起的反应也更加大。

悲剧能够引起我们心中的怜悯和对自我的一种关照。

“怜悯是为了某种不幸或似乎不幸的事而发愁,这种不幸可能是致命的或痛苦的,而且落于不应受难的人身上,于是旁观者想到自己或他的亲友也可能遭到这种不幸。

当不幸似乎近在身边之时,尤其是如此。

”可以看出怜悯的根源是不幸,而这种不幸又降临在不应该受罪的人身上。

从而旁观者会产生联想,将这种心理逼近现实,尤其是自己的亲人身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怜悯。

亚里士多德以后对悲剧理论做出最大的贡献的是黑格尔。

他明确地指出了悲剧的基础是两种对立的伦理观念的斗争,这就是他著名的“冲突说”。

他这样说:“这里基本的悲剧性就在于这种冲突对立的双方各有他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的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因此,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中。

”黑格尔突破了亚里士多德把悲剧根源看作个人过失的局限性,认为古代悲剧的冲突是伦理力量的冲突,即看到了悲剧所反映的社会道德观念的冲突,表明他肯定悲剧冲突就是社会性冲突的反映。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悲剧的历史几乎同美学的历史是成正比的。

公元前五世纪,在希腊就已经产生了交完整的悲剧艺术,神话传说是希腊悲剧那一时期主要题材。

“悲剧”一次也应该是雅典人最开始使用的,原先是专指在节日盛典时上演的一种戏剧,有神话、宗教、传说和一些英雄人物等,而荷马史诗则是当时悲剧的主要来源。

埃斯库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创悲剧先河的剧作大师,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悲剧主角就是古代希腊的一个神,为了人间而盗取天火,触犯了宙斯,因而被锁住囚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宙斯还放出恶魔其啄他的心脏,尽管受尽艰难却始终坚贞不屈,为了把天火带给人间他甘愿受到惩罚。

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是崇高的典型,这个悲剧形象赋予了很多美学意义和教育意义。

马克思在读了此书说:“希腊诸神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西方悲喜剧艺术的美学历程》第153页)普罗米休斯三联剧,不仅是埃斯库罗斯个人悲剧的一个典范,也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高峰,这部悲剧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哲学成分。

而鲁本斯的油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也是革命的悲剧,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英雄人物的悲剧,并非可怜的悲惨而是一种伟大的悲壮,不是怜悯而是自豪,不是恐惧而是畏惧。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术史上最早奠定了基础,他在悲剧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他说“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模仿”,“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今天的人好的人。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和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他说:“模仿方式是借人们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美学原理》第19页)在他之后,黑格尔又是一位在悲剧上值得注意的第一人。

他从矛盾冲突上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理论的相互冲突。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
索福克勒 斯 《 安提戈涅》 。 而叔本 华的悲剧 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哲学体 系之上 , 他认为艺术是 解决人 生痛苦的工具 . 他认为悲剧 的 目的和实质 不仅是 感情的退让 . 生命 的放 弃 . 一言 蔽之 , 他认 为“ 悲剧 的 目 的和实质在于 引导我们 抛弃生命意志 ,自愿退出人生 的舞台 . 获得解脱 。I】 1 当然我认 为他的思想有些 消极 , 5 而且过 于唯心 。 我们不仅应该看 到悲剧 , 而且能从中获得什么。 有这 么一句话说 “ 性格 即命 运” 我想 , 一个人的命运很 大程 度上是 由一个人 的性格所造 成的。尤其是在我们 的人 生中 。 我 们所在 的特定环境 中 .很 多可能 的往 往会变成 必然 的性 格弱 点。如楚汉相争 时的项 羽 。 败乌江时把失败的原 因归结为 在兵 时运不济 , 其实他 的失败在 于他 性格上的缺陷 。 如骄傲 自大、 刚 愎 自用 、 多疑 、 缺乏主见及妇人 之见 等等。 另外如莎 士比亚 笔下的奥赛 罗 , 勇敢 、 他 坚强 、 率直 、 自信 而 且善 良。 功勋卓越 , 他 有大将风 范 , 同样 。 他还得 到 了一位 美 丽 的威 尼斯贵族女子 的爱慕 , 了他 的妻子。 做 但与此 同时 , 奥赛 罗又有两个看起来不算太严重 的冲动与好 嫉妒的缺点 。 加上 又 在 特定的环境 之中 . 才导致 了他 , 听信谗 言后立 即暴 怒杀 死了 自己的妻子 , 而后又 因自己的失误 之后 . 立即自杀 , 就是性格 所 造成 的悲剧。 我 们都知 道 . 宗教是 我们对 人生 的一种 寄托 , 但他 又不 仅 仅是被 人们崇拜和单纯欣赏 的对象 , 它是 一种 把人们麻痹在 虚 幻 之中 , 又是一种人们对残酷现实 的抗议 。 要知道 , 佛教在我 国 广泛流 行 . 占据主要地位 , 并 是在频繁 战乱 的南北 朝时期。 如 例 我们看 到书上所 说的。 割肉舍身饲虎” 的故事 、 施舍儿女 ” “ 的故 事. 是如此的 悲惨 的不合 情理 , 这就 会给人 对 当时的压迫 以无 声 的抗议 。 我们会祈 求上天 的保佑 . 又会埋怨上天 的不公 . 教 佛 里 的苦难 既是对现 实苦难的表现 , 又是对现 实苦难的呻吟。 经 “ 日, 业有三报 , 者现 报 。 一 二者生报 . 三者后报 。” 最近热播 的电视剧 《 蜗居》 想必大家都看过 . 我想这应该是 部活生生 的现 实悲剧 。这个社会有 多少 官商勾 结 . 以翻手 可 为云 , 覆手为雨 . 以有房、 可 有车 、 包二奶的臭 男人 ; 多少像 郭 有 海藻这样 . 为了逃避现 实 。 借 自己的年轻与 美丽 , 出卖 自己 凭 靠 的 肉体去过安逸 的生 活的女人 ; 又有多少像小贝 这样 拼搏一辈 子都拼不 了一套房 , 最终还 一无所获的房奴? 面对残酷的现实 。 面对黑暗 的世界 , 面对这个疯 狂的世界 , 面对狂飙 的楼价 。 面对 这所有 的一切 , 让我 们找不到 一丝丝 的希望 , 道这 不是社会 难 造成的悲剧吗7 其实在我看来 . 造成悲剧 的原因 . 性格 、 命运 与社 会这三者 是分不开 的 . 只有在 特定 的环境 下 . 某种 性格 的人恰 好碰到某 事而造成的。就像我们所知道 的莫迪里阿尼 , 如果没 有出生在 他 所在的那个时代 . 的性格就不会是 如此的傲慢狂 妄而内心 他 孤独。 如果他 没遇到 童年时所发 生的事 情 . 的性格也 不会如 他 此, 如果他不是这样 的性格 . 么悲剧就 不会发生在他 身上 , 那 那 他 就不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 当然如 果不是这样 . 我们 也许既 不会 知道他 , 但对他来说 , 他是在最 穷困潦 倒时离开 的. 对他 来 说就 是一个悲剧 。 西方的文化发展过程 。是一个不 断毁 灭和新生 的历 史 。 文 化 的重心 不 多的转移 , 说也是 不断地一个 否定一 个 . 学 就这 样 在不 断地 否定中前进。它的文化形态 同样决 定了悲剧 的形 态 . 他们 悲剧 的结局 往往是毁灭。黑格 尔说 . 在双 方的毁灭 中是 绝 对理念 的胜 出 . 西方的悲剧 是有助于西方 的文化 前进的。 与西方不 同的是 . 中国的文化是 内 陆型 的文化 , 是建立在 小农经济基础 和大一统思想之上的 。 他的政治理 想是 国家的稳 定 , 的哲学思想 是 中和 , 就是我 们今天 仍在强调 的和谐社 他 也 会, 是一种保 守的文化 。与西方比起来 . 显现 出一 种柔性 . 中国 古代 的悲剧往往是 大团圆的结局。 例如 。 好人被坏人所害 . 那坏 人一定会遭报应 。 好人 一定 能报仇。因为这更符 合人 们 的心里 要求 . 更容易被 中国人所接 受 . 所以有时候说 . 中国的悲剧不是 真正 的悲 。 不管是 中国悲剧 也好 . 是西方 悲剧也好 , 还 悲剧 的作用都 是一样的 . 我们欣赏悲剧 的 目的 , 不是让我们单纯 的去伤心 、 去 流泪 . 而是让我们在悲痛 中振 作 , 化悲痛为力量 。 进而 产生崇高 的快感 。 而悲剧 又是一种 高级的意识形 态 。 一种逆 性之美 . 这 就是我眼 中的美学 悲剧 。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他对悲剧的理解和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悲剧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悲剧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希腊诗的最高形式。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独到的,因为古希腊人对诗歌的欣赏大多以柏拉图的观点为主导。

2. 情节结构的重要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情节结构是悲剧中最基本的要素。

他认为人物性格只有在见诸行动,即表现在情节结构里时才有意义。

此外,他强调情节结构需要单一而完整。

3.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是真实的,它表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因此比历史更为真实。

他认为摹仿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无论是学习还是对美的欣赏,如节奏和和谐,都是人类的天性。

4. 内在逻辑与普遍性: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作品,特别是悲剧,应该有其内在的逻辑。

这意味着在悲剧中展现的人物行为和对话都应该是必然和合理的,具有普遍性。

5. 有机整体的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应该像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都应该和谐地工作,共同为整体的效果服务。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为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他的贡献不可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性的美学分析一、悲剧的概述悲剧属于美学范畴,它与一般的文学理论、写作理论、艺术理论所描述的悲剧的含义是不同的,不能把它当做一种文学体裁或喜剧类型来看。

“它和壮美、优美一样,是美存在的一种具体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范畴,而不是指一种文艺体裁或喜剧类型而言的。

”①一般我们认为的悲剧只是一种广义上的悲剧,含义很广泛,只要是日常生活中能让人痛苦,或让人内心感到痛苦的人或事,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管是什么形态的人或事,都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悲剧。

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并不局限于此,它包括现实生活中和艺术领域里的一切悲剧现象,并且它不是指生活中一般的悲痛、悲惨、不幸、死亡、悲观等词的同义语。

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不具有悲剧性的冲突,没有现实的意义,都不是美学悲剧的范畴。

别林斯基说:“偶然的事件,例如一个人出其不意的死亡,或者其他没预料到的与作品主要思想没有直接关系的情况,都不能在悲剧中占有地位。

”②“美学范畴的悲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给人一种强烈的道德震撼,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前进,而不是悲观失望。

”③换句话说,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悲剧现象、事件和人物,他的本质的是崇高的,它能给人以哀伤和悲痛,但又使人们化悲伤为力量,振奋精神,激起斗志,净化思想,给人以审美的悲壮感。

为了区别于广义上的悲剧与美学范畴的悲剧,有的著作称后者为悲剧美。

二、悲剧的美学特征从某种意义来说,悲剧是美和丑,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以丑压倒美,以非正义战胜正义而产生的。

所以鲁迅先生在谈到悲剧艺术时,深刻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④正是如此,美和正义所代表的是悲剧人物所拥有的美好的理想、崇高的品行,或是一种社会公德、社会需求,而这些美和正义一旦遭到丑和非正义的攻击以至于毁灭,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悲痛、愤怒、同情,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动力,与非正义的邪恶势力斗争,这就是悲剧所带来的美学效应。

鲁迅先生话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指的也就是悲剧人物与非正义势力斗争中所产生的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这些美好的东西一旦“毁灭给人看”,就会体现出真正的悲剧性美学的审美意义。

比如说《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爱情表现了他们与封建社会的抗争,对封建思想的挑战。

他们对封建礼教的觉醒是思想上开明与进步,他们用生命抗争,是他们挑战封建世俗的勇气。

而他们的理想、愿望被封建家庭、封建社会扼杀,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历史的必然性,这也注定了他们悲剧的结局。

但是我们听到了人们对他们爱情的赞美,和对封建家庭的批判,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悲剧的审美效应。

再比如说《梁山伯与朱丽叶》,他们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结果却双双死去,化蝶相伴。

这貌似完美的结局,实是体现了一个爱情悲剧,而这悲剧的源头同样是封建社会。

什么门当户对、攀高附贵,无情拆散了多少苦命鸳鸯,抹杀了多少个美好的理想与愿望。

悲剧之所以有令人痛苦、悲哀、愤慨、同情,激发斗志,净化心灵的审美效应,还要源于悲剧的三个特性: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⑤之所以如此说,首先这个“严肃”,因为悲剧要表现的不在于悲,不是仅仅要给人们带来忧伤,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社会问题,让人们看清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以悲剧必须要有严肃性;“完整”和“长度”说明悲剧必须要有一定的情节,要有一定的人物和社会冲突,展现一个完整的悲剧故事,这样才可以产生悲剧的审美效应。

第二.“悲剧要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⑥所谓“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指的是悲剧的主人公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矛盾冲突,从而使人们觉得悲剧人物遭受了不应遭到的厄运,并产生同情、怜悯。

而且这个悲剧人物的遭遇,与我们相似,因而更能产生共鸣,进而使人们激动、愤怒,并更加了解社会的黑暗。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因为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⑦比如说,《窦娥冤》中的窦娥,在那个封建王朝,朝廷腐败、官场黑暗,被诬陷,甚至判罪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她代表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老百姓所遭遇的厄运,所以它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足以使人们悲痛、愤怒,从而达到悲剧的美学效应。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⑧“恐惧”与“怜悯”之情容易理解,因为人们总能在悲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也就是说悲剧中的人物所遭受的厄运与我们相似,所以“恐惧”与“怜悯”之情也会油然而生,而“陶冶”正是“恐惧”与“怜悯”情感的提升,因恐惧而产生力量,因怜悯而产生道德,因而悲剧正是能陶冶出人们道德的力量,从道德上震撼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悲剧性的美感。

基于这三个特性,有些情况下的冲突就算不上美学意义上的悲剧了。

比如:两种正义力量的冲突;正义力量与非正义力量的冲突,而而正义力量压倒了非正义力量;以及两个非正义力量的冲突。

这些从根本上不能使人悲伤、怜悯、恐惧,也就谈不上悲剧美了。

总的来说,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压倒,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而引起人们的悲悯,净化人们的灵魂,它集中的展示出一种崇高美。

三.悲剧的类型悲剧的类型偶遇很多,西方的一些美学家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形成悲剧的不同原因,将悲剧分为三类: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第一.命运悲剧希腊悲剧中说:“人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支配的,与生俱来的,先天的而不可逃避的命运”。

也就是说,命运悲剧是由命运支配人而造成的悲剧,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且最终以人的惨败而告终。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不知道是大自然的力量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危害,而把这些归咎于命运的定数和神的安排。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不了解自然的变化规律以及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因而命运悲剧的产生被理所应当的认为是“天意”。

就如俄狄浦斯摆脱不了杀父娶母的命运,普罗米修斯也无法躲过被钉在高加索山上的痛苦。

这就是命运悲剧。

但是我们知道,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普罗米修斯盗天火与人间。

这反映的是他们与自然和命运的抗争,所以说命运悲剧也不是要夸大命运的不可抗拒,而是要体现人类的伟大和不屈服的意志。

第二.性格悲剧文艺复兴以后,人类从神的世界回到人的世界,人的自身性格成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缺陷成为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所以性格悲剧就是由悲剧主人公性格的缺点所造成的悲剧。

“性格悲剧的主题是描写个人与环境冲突,最后一个人的失败而告终”。

⑨也就是描写那些拥有高尚品德和才能的人因为性格上的弱点与非正义势力斗争时而惨败甚至死亡的一类悲剧。

像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所描写的都属于性格悲剧。

在某种意义来说,从人物性格寻找悲剧的根源只是表面现象。

悲剧之所以有美学效应,是应为它有社会历史意义,因此,鲜明的人物性格也是要反映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滋生。

还有就是人物性格的矛盾也是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性格的缺陷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在黑暗的封建主义统治下,也就有了一定的必然性。

而性格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于人对封建势力的挑战,从而唤起广大人民的觉悟。

第三.社会悲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社会悲剧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它产生于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可以说,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几千年的阶级斗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所以封建社会就是一个悲剧社会。

换句话说,“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⑩导致了社会悲剧。

就拿之前提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说,追求婚姻自由是一个历史的发展需求,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看重的是阶级与地位,他们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因而梁祝的爱情必然成为封建理念的牺牲品。

而《窦娥冤》反映了严重的阶级压迫,是最典型的社会悲剧,它展示了悲剧人物可贵的素质,向苍天控诉旧制度的罪恶,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也正是因为社会悲剧产生的原因是阶级冲突,所以它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只要国家有有效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这种悲剧是可以消除的。

综上所述,悲剧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是以美的毁灭的形式达到对美的肯定,对丑的否定的目的;通过感性的震撼,使人在哀痛之中由情感的震荡达到理性的思索,从而提高精神境界。

悲剧不是要人在悲哀中消沉,甚至痛不欲生,而是在悲壮中奋发精神,激励斗志,化悲愤为力量,向着自由的王国奋进。

悲剧的本质不是悲惨恐怖,而是崇高美的集中体现,所以它的审美效果是给人以崇高感”。

○11参考书目:《美学》易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

《美学漫谈》于友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美学导论》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三版。

注释:①引自《美学》易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23页。

②转引自《西方文论选》(下),第382页③引自《美学》易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二版,第223页。

④转引自《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3页。

⑤转引自亚里士多德《诗学》,第19页。

⑥引自《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三版,第239页⑦转引自亚里士多德《诗学》,第38页。

⑧引自《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三版,第239页⑨引自《美学漫谈》于友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第224页。

⑩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6页。

○11引自《美学漫谈》于友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第22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