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橡胶制品】塑料改性方法

【塑料橡胶制品】塑料改性方法
【塑料橡胶制品】塑料改性方法

(塑料橡胶材料)塑料改性

方法

降低塑料的密度

降低塑料的密度是指通过适当的办法,使塑料原有的相对密度下降,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

降低塑料的密度方法有发泡改性、添加轻质填料及共混轻质树脂三种。

发泡降低塑料的密度

塑料制品的发泡成型是降低其密度的最有效方法。而添加轻质添料和共混轻质树脂两种改性方法,只能小幅度地降低密度,其降幅一般只有50%左右,最低相对密度只能达到0.5左右。塑料发泡制品的密度变化范围很广范,相对密度最低可达到10-3。

添加轻质填料降低塑料的密度

这种方法使密度降低幅度比较小,一般最低可下降到相对密度0.4—0.5左右。填料的相对密度大都比塑料大,比塑料相对密度小的填料品种只有如下几种。

(1)微珠类

a、玻璃中空微球(漂珠)相对密度为0.4—0.7,主要用于热固性树脂;

b、酚醛微珠相对密度为0.1。

(2)有机填料类

a、软木粉相对密度0.5,表观密度0.05—0.06;

b、纤维粉屑、棉屑相对密度0.2—0.3;

c、果壳农作物如稻草粉、花生粉及椰壳粉等。

轻质填料的加入量一般在50%以下,以不严重影响其原有性能为原则。共混轻质树脂降低塑料的密度

这种方法的降低幅度更小,一般只适合于相对密度较大的塑料选用,如氟塑料、POM、PPS、HPVC、PA66、PI及热固性塑料等。

可选用的轻质塑料指相对密度为1以下的几种树脂,如聚4-甲基戊烯-1、EPR (乙丙共聚物)、PE类、PP类、EVA等。加入量以不影响塑料的其它性能为主中,一般为20%—40%左右。

提高塑料的密度

提高塑料的密度是使原树脂相对密度升高的一种方法,主要为添加重质填料和共混重质树脂。

添加重质填料提高塑料的密度

(1)金属粉

(2)重质矿物填料

共混重质树脂提高塑料的密度

此种方法提高幅度比较小,一般最高只能达到50%左右。主要适于一些轻质树脂如PE、PP、PS、EVA、PA1010及PPO等。

常加入的重质树脂有:PTFE、FEP、PPS及POM等。

改进塑料的透明性

塑料的透明性

衡量一种材料的透明性好坏,有许多性能指标都需要考虑。常用的指标有:透光率、雾度、折光指数、双折射及色散等。在上述指标中,透光率和雾度二个指标主要表征材料的透光性,而折光指数、双折射及色散三个指标主要用于表征材料的透光质量。一种好的透明性材料,要求上述性能指标优异且均衡。

透明性的分类

按材料的透光率大小,可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透明材料——波长400nm—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80%以上;

半透明材料——波长400nm—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50%—80%之间;

不透明材料——波长400nm—800nm可见光的透光率在50%以下。

按上述的分类方法,可将树脂分成如下几类。

(1)透明性树脂

主要包括:PMMA、PC、PS、PET、PES、J.D系列、CR-39、SAN(又称AS)、TPX、HEMA及BS(又称K树脂)等。

其中PES为聚醚砜,J.D系列光学树脂为PES的共聚衍生物,SAN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TPX为聚甲基戊烯-1,BS为25%丁二烯/75%苯乙烯共聚物,CR-39为双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聚合物,HEMA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2)半透明树脂

主要包括PP和PA两种。

(3)不透明树脂

主要包括ABS、POM、PTFE及PF等。

改进塑料透明性的原理

塑料的透明性大小与其制品的结晶度大小和结晶结构有关,因此,通过控制制品的不同形态结构,可以改善其透明性。

控制结晶质量

(1)晶型

(2)球晶含量

(3)晶体尺寸

(4)晶体规整性

提高折射率

主要是通过加入不影响透明性的高折射率有机物或无机物来提高其折射率。降低双折射

可通过控制加工中的取向,即降低取向度而达到降低双折射的目的。

综上所述,塑料的透明改性即通过控制制品的聚集形态或加入其它物质,来提高制品的透光率、折射率,而降低雾度、色散及双折射。

添加改进塑料的透明性

添加改进塑料的透明性是指在透明树脂中加入小分子物质,从而改善其透明性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提高透光率、折射率,降低双折射。

添加成核剂

添加成核剂是增大透明树脂透光率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成核剂是一种可以促进结晶的小分子物质。它在树脂中可以起到晶核的作用,使原有的均相成核变成异相成核,增加结晶体系内晶核的数目,使微晶的数量增多,球晶数目减少,从而使晶体尺寸变细,树脂的透明性提高。

成核剂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透明成核剂和标准型成核剂两种。作为透明改性的成核剂,一般要选择透明成核剂;有时也可选用标准型成核剂,但要严格控制加入量。

(1)透明类成核剂。

a、山梨糖醇系

b、磷系

(2)标准型成核剂

a、羧酸类

b、羧酸盐

c、无机物

添加高折射率无机物

添加能降低双折射的物质

添加抗雾剂

改性塑料的硬度和柔性

性进塑料的硬度

概述

(1)硬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其它较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硬度值的大小是表征材料软硬程度的有条件的定量反映,它不是一个单纯而确定的物理量。硬度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本身,而且取决于测试条件和测定方法,即不同的硬度测量方法,对同一种材料测定的硬度值不尽相同。因此,要比较材料之间的硬度大小,必须用同一种测量方法测量的硬度值,才有可比性。

常用于表示硬度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a、邵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莫氏硬度

添加改进塑料的硬度

添加改进塑料的硬度是指在塑料中加入硬质添加剂的一种改性方法。常用的硬度填加剂为刚性无机填料及纤维。

(1)添加刚性无机填料

表面处理改进塑料的硬度

塑料的表面硬度改进方法是指只改善塑料制品外表的硬度,而制品内部的硬度不变。这是一种低成本的硬度改进方法。

这种改性方法主要用于壳体、装饰材料、光学材料及日用品等。这种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涂层、镀层及表面处理三种方法。

共混与复合改进塑料的硬度

(1)共混改进塑料的硬度

塑料共混改进方法即在低硬度树脂※※混高硬度树脂,以提高其整体硬度。常见的共混树脂有:PS、PMMA、ABS及MF等,需要改性的树脂主要为PE类、PA、PTFE及PP等。

(2)复合改进塑料的硬度

塑料复合改进硬度的方法即在低硬度塑料制品表面上复合一层高硬度树脂。此方法主要适合于挤出制品,如板、片、膜及管材等。常用的复合树脂为PS、PMMA、ABS及MF等。

改性塑料的柔性

概述

从直观上讲,塑料的柔性是指塑料制品的柔软程度,即塑料制品越软,其柔性越好。在高分子物理学中,对柔性的定义为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均象的性质。一种塑料的柔性大小取决于其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

添加增塑剂改进塑料的柔性

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树脂的加工性,即降低加工温度,改善加工流动性。但其加入到相关的树脂中,还可以赋予制品以柔性。

适用于增塑剂进行改进柔性的树脂有:PVC、PVDC、CPE、SBS、PA、ABS、PVA及氯化聚醚等。

改进塑料的加工性能

改进塑料加工性能的原理

塑料的加工过程

塑料的加工过程是由塑料原料(树脂+添加剂)变成具有一定强度制品的过程。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其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不同。

改进塑料加工性能的原理

改进塑料的加工性能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树脂的热分解温度

(2)降低树脂的熔融温度

(3)改善树脂的加工流动性

(4)改善树脂的熔体特性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

增塑剂是指可提高聚合物塑性的一类物质,它主要用于PVC树脂,在PVC 中的用量可占整个增塑剂用量的98%以上。除PVC外,增塑剂还用于PVDC、CPE、SBS、聚乙酸乙烯酯、硝酸纤维素、PA、ABS及PVA等聚合物中。

增塑剂的主要作用如下。

a、降低聚合物熔融温度及熔体粘度,从而降低其成型加工温度。

b、使聚合物制品具有柔软性、弹性及耐低温性能。

增塑剂的具体作用机理如下。

a、体积效应

b、屏蔽效应

润滑剂作用机理

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磨擦力,从面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与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

常用润滑剂品种

(1)润滑剂的分类

a、按润滑刘成分分类主要有饱和烃、卤代烃类、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脂

肪族酰胺类、金属皂类、脂肪醇及多元醇类等。

b、按润滑剂的作用分类可分为内、外润滑剂两种,内、外润滑剂的区分主要

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内润滑剂与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与加工机械之间的磨擦。

常用润滑剂品种

按润滑剂的组成可分为:饱各烃类、金属皂类、脂肪族酰胺、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及脂肪醇类。

降低塑料的成本

填充降低塑料的成本

概述

填充降低塑料的成本是指在树脂中加入成本低廉的填料,或称为填加剂。常用的填料主要为天然矿物及工业废渣等,此外还有木粉及果壳粉等有机填料及废热固性塑料粉等。填料是塑料助剂中应用最广泛,消耗量最大的一类助剂。

塑料填充的目的对于热塑性塑料,主要是降低成本;对于热固性塑料是降低成本与改性兼而有之。填充除降低成本外,不可以改善制品的某些性能。普遍可以改善的有刚性、耐热性(无机填料)、尺寸稳定性、降低成型收缩率及抗蠕变性等;有的还可以改善绝缘性、阻燃性、消烟性及隔音性等。

常用填料

(1)天然矿物类填料

a、CaCO3类填料

b、滑石粉填料

c、硅灰石填料

d、高岭土填料

e、云母填料

f、硅藻土填料

填充降低塑料成本的配方设计要点

(1)填料的吸油性及吸树脂性

a、填料的吸油性

b、填料的吸树脂性

鉴于填料具有上述两种吸油性和吸树脂性,在填充配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配方体系中含有液体助剂时,要选用吸油性小的填料。

b、配方体系中含有液体树脂时,要选用吸树脂性小的填料。

(2)填料的表面处理

填料表面处理的目的在于降低填料的亲水性,提高填料的亲油性,从而增大填料同树脂的相容性。

a、填料的偶联处理

填料的偶联处理是指用偶联剂对添料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在具体选用偶联剂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a)不同填料品种选择的偶联剂不同

共混降低塑料的成本

共混降低塑料的成本是指在高价位树脂中混入低价位树脂或废旧塑料,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的过程。

与填充降低塑料的成本相比其成本下降幅度不十分大,但具有对其自身性能影响较小的优点。

共混价廉树脂

在所用树脂中,价位相对低的树脂主要为:PVC、LDPE、LLDPE、HDPE、PP及PS七种,所谓共混价廉树脂即混入这些树脂。

塑料的增强

塑料添加纤维增强方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且有效的增强方法。

增强用纤维类材料

增强用纤维类材料是塑料用最主要的增强材料,其用量可占整个增强材料的90%以上。增强用纤维类材料包括纤维和晶须两大类,具体品种主要有:无机类(如玻璃纤维、石棉纤维、碳纤维、晶须、石英纤维、石墨纤维及陶瓷纤维等)、

有机类(如PAN纤维、聚乙烯纤维、PA纤维、PC纤维、PVC纤维及聚酯纤维等

)、金属类(如硼纤维及铝、钛、钙等金属晶须等)。

(1)玻璃纤维(GF)

(2)碳纤维

(3)晶须

(4)硼纤维

(5)其它超强无机纤维

(6)有机纤维

塑料添加补强填料增强方法

大部分常规填料直接添加到树脂中,会引起塑料的拉伸强度下降。但有些经过表面独步一时的或直接添加的特殊填料不但不引起拉伸强度的下降,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拉伸强度,我们称这类填料为补强填料。补强填补的增强改性远不及增强纤维,只可用于一些强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塑料的增韧

塑料共混弹性体材料的增韧方法

(1)常用弹性体增韧材料

弹性体类材料有几种分类方法。

a、按玻璃化温度高低分类

高抗冲击树脂——主要有:CPE、MBS、ACR、SBS、ABS、EVA、改性石油树脂(MPR)等;其中,只有MPR的成本低于PVC树脂。

高抗冲击橡胶——主要有:乙丙橡胶(EPR)、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腈胶(NBR)、丁苯胶、天然胶、顺丁胶、氯丁胶、聚异丁烯及丁二烯胶等。

改变塑料的热学性能

塑料的热学性能

影响塑料制品使用的热学性能主要为耐热温度和耐低温温度。耐热温度主要可用热变形温度、马丁耐热温度及维卡软化点表示;而耐低温温度一般可用脆化温度表示。

热变形温度

热变形温度是衡量塑料耐热性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一种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已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热变形温度的定义为:将一个具有尺寸要求的矩形试样,放在跨距为100mm 的支架上,并在两支架中点处,施加规定的负荷(1.81N/mm2和0.45N/mm2两种),将受荷试样浸在导热的液体介质中,以120摄氏度/h的速度升温,当试样中点达到规定的相应标准变形量时,读取相应的温度即为热变形温度。

由于有两种负荷,所以在热变形温度中一般要注明为何种负荷。但因大负荷一般常用,所以不标注负荷时,即为大负荷。一般只有热变形温度十分低,比常温高不了多少时,才选用小负荷。

塑料添加改变耐热性

(1)塑料的填充改变耐热性

在所有填料中,除有机填料外,大部分无机矿物填料都可明显提高塑料的耐热温度。常用的耐热填料有: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云母、煅烧陶土、铝矾

土及石棉等。例如,云母的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是最有效的耐热改性填料。

(2)塑料的增强改变耐热性

塑料的增强改变耐热性效果比填充还要好,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纤维的耐热温度十分高,熔点大都超过1500摄氏度。常用的耐热纤维主要有:石棉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晶须、聚酰胺纤维及丙烯酸酯纤维等

改性塑料的阻燃性

塑料的燃烧性

大多数塑料的阻燃性都不是十分好,衡量树脂阻燃性的好与否,一般用如下三个指标。

(1)氧指数(OI)

(2)美国UL标准(UL-94)

美国UL标准中测试方法为观察塑料在直接接触火源时的燃烧情况,并对其进行耐燃性分析。

a、V-0级离火后10s内熄灭,并不引燃其下方30cm处药棉

b、V-1级离火后10—30s内熄灭,并不引燃其下方30cm处药棉

c、V-2级离火后30s内熄灭,但可引燃其下方30cm处药棉

塑料添加用阻燃材料及配方设计

(1)塑料添加用阻燃材料

塑料添加阻燃配方中常用的组成为阻燃剂,它是一类能够阻止塑料引燃或抑制火焰传播的助剂。

阻燃剂是塑料配方中常用的助剂,其消耗量仅次于填料和增塑剂而成为塑料的第三大助剂品种。阻燃剂的种类很多,目前已见报道的已达上千种,而且经常使用的已达百余种。比较常用的阻燃剂按其分子组成可分为:卤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氮系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及各类无机物,如AI(OH)3、Mg(OH)2及Sb2O3等

其实阻燃等级不止VOV1V2还有两个5VA5VB

只是应用相当少,好象也被人们所忽略了.

下面说一下测试要求及判定标准

试样:

1:试片:125MM(5")#13MM(1/2")#厚度(一般为3MM(1/8")2:试板:150MM(6")#150MM(6")#厚度(一般为3MM(1/8")试片的测试程序:

1:每一个厚度总共10个试片(分为两组)被测试

2:每一厚度取5个试片为一组在23度,50%RH下放置48小时后在测试

3:同一厚度另取5个试片为一组70度下放置7天后再测试

4:测试棒试片以长轴垂直地面方式固定.

5:一个高度40MM中心是蓝色火焰总长125MM高的本生灯,放置方式与垂直方向呈20度角,并使蓝色火焰的顶端接触前试片的底端.燃烧试片底端后在移开火焰5秒,如果操作重复5次.

试板的测试程序:除了试板以水平方式放置外,其他同试样程序一致,火焰燃烧试板之底面.94-5VA判定标准:

1:在第5次的火焰燃烧5S之后,没有任何一试片被点燃或持续燃烧超过60S

2:没有任何试片滴落之火焰分子会点燃放置下面300MM(12")之干燥吸收性外科用棉花

3:没有任何一片试板被火焰穿透.

94-5VB判定标准

1:在第5次的火焰燃烧5S之后,没有任何一试片被点燃或持续燃烧超过60S

2:没有任何试片滴落之火焰分子会点燃放置下面300MM(12")之干燥吸收性外科用棉花

3:试板可被火焰穿透.

塑胶材料的选用原则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树脂种类达到上万种,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也不下千余种。塑料材料的选用就是在众多的树脂品种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种。初看起来,可供我们选择的塑料品种太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树脂品种都获得了具体应用。我们所指的塑料材料的选用,并不是漫无边际的选择,而是在常用的树脂品种中选用。 塑料材料的选用原则: 一.塑胶材料的适应性; 1.各种材料的性能比较; 2.不宜选用塑料的条件; 3.选用塑料的适宜条件。 二.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 1.塑料制品的使用条件 a.塑料制品的受力情况; b.塑料制品的电性能; c.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要求; d.塑料制品的渗透性要求; e.塑料制品的透明性要求; f.塑料制品的外观要求。 2.塑料制品的使用环境 a.环境温度; b.环境湿度; c.接触介质; d.环境的光、氧及辐射. 三.塑料的加工性能 1.塑料的可加工性; 2.塑料的加工成本; 3.塑料加工的废料处理.

四.塑料制品的成本 1.塑料原料的价格; 2.塑料制品的使用寿命; 3.塑料制品的维护费用. 五.塑料原料的来源。 在实际选用过程中,有些树脂在性能上十分接近,难分伯仲。究竟选择哪一种更为合适?需要多方考虑、反复权衡,才可以确定下来。因此说塑胶材料的选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可遵循的规律并不十分明显。有一点需提醒大家特别注意,从各种书刊上引用的塑料材料性能数据,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的,这些条件可能与实际工作状态差别较大。如不吻合则要将所引数据转换成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性能或按实际条件重新测定。 面对一个要开发制品的设计图纸,选材应遵循如下步骤。 首先要确定这个产品是否可选用塑料材料制造;其次,如果确定可用塑料材料来制造,究竟选用那种塑料材料是进一步需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产品精度选择塑料材料: 不同塑料材料对应的产品精度 精度等级可用塑料材料品种 1级无 2级无 3级 PS、ABS、PMMA 、PC、PSF、PPO、PF、AF、EP、UP、 F4 UHMW、30%GF增强塑料等,其中以30%GF增强塑料的精度最高. 4级 PA类、氯化聚醚 HPVC等 5级 POM 、PP、HDPE等 6级 SPVC、LDPE、LLDPE等 衡量塑料制品耐热性能好坏的指标有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点和马丁耐热温度三种,其中以热变形温度最为常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塑料的最高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400°C,而且大多数塑料的使用温度都在100到260°C范围内;只有不熔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聚苯酯(AP)、聚苯并咪唑(PBI)、聚硼二苯基硅氧烷(PBP)的热变形温度可大于300°C。因此,如果使用环境的温度长时间超过400°C,几乎没有塑料材料可供选用;如果使用环境的温度短期超过400°C,甚至达到500°C以上,并且无较大的负荷,有些耐高温塑料可短时使用。不过以碳纤维、石墨或玻璃纤维增强的酚醛等热固性塑料很特别,虽然其长期耐热温度不到200°C,但其瞬时可耐上千度高温,可用作耐烧蚀材料,用于导弹外壳及宇宙飞船面层材料。

如何提高塑料的耐热性

如何提高塑料的耐热性 如何提高塑料的耐热性塑料的耐热性一般定义为在高温环境下,还能保持常温下面多少特性的衡量标准。一般的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因为分子运动加剧从而改变了材料的一些物理特性,最为明显的就是弹性。对于提高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最为普遍的办法就是抑制分子运动。一般有以下的方法1. 让高分子的分子模型架成三维结构,形成网眼,从而抑制分子运动2. 在分子机构里面加入难以运动的芳香族环和脂环结构3. 在高分子里面加入极性基,从而依靠像氢氧链的结合力量的来抑制分子结构4. 在高分子结构里面导入晶体构造做耐热改性,用耐热改性剂,现在市场上有: 1:SAM-Ⅰ耐热改性剂:SAM-Ⅰ耐热改性剂是一种专用树脂,是苯乙烯、丙烯腈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三元共聚物,具有很高的结构刚性和热稳定性,与ABS、PVC和SAN等有较好的共混相容性,是一种优异的高分子耐热改性剂,可以与ABS树脂共混制备耐热改性树脂,也可以进行PVC改性、玻纤填充,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维卡113-145℃,熔指1-5g/10min。 N-苯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1)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中可作为硫化交联剂,在ABS,PVC,PMMA树脂和感光材料中作为耐热改性剂,可提高树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热熔性和加工性等。N-PMI可用作树脂中间体,用来制造耐热聚合物,植物生长促进剂等农用化学品,N-PMI还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NR-188耐热改性剂:系α-甲基苯乙烯基聚合物,能显著提高PVC、ABS及共混物的热变形温度,并与PVC、ABS有很好的相容性,维卡>125℃,熔指>5g/10min。与国外品牌 Blendex 587、S700N相当 PVC专业知识(121)PVC耐热改性剂部分品种 (2010-06-19 21:09:32) 转载 分类:技术介绍 标签: 改性剂 abs pvc树脂 维卡 日本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因素众多,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剂量比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基础,恰当的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的确定是关键,稳定的改性沥青设备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保障。基质 沥青种类繁多,不同型号、不同产地的基质沥青,其组成成分略有差异,而改性剂的种类也比较多,如何结合实际需要,使基质沥青与改性剂得到最佳匹配,如何使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得到最佳设置,如何确保生产稳定的改性沥青,等等一系列问题。一般通过小试、中试,最终确定大生产的各项技术参数。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 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

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 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 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 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试调整的间隙;开启空压机, 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 热的部位。

改性塑料简介

改性塑料简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改性塑料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

改性塑料是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一个塑料产业领域。而改性技术—填充、共混和增强改性更是深入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 普通的塑料往往会有它自身的特性和缺陷,改性塑料就是给塑料改变一下性质,基本的技术包括: 1、增强:将玻璃纤维等与塑料共混以增加塑料的机械强度。 2、填充:将矿物等填充物与塑料共混,使塑料的收缩率、硬度、强度等性质得到改变。 3、增韧:通过给普通塑料加入增韧剂共混以提高塑料的韧性,增韧改性后的产品:铁轨垫片。 4、阻燃:给普通塑料树脂里面添加阻燃剂,即可使塑料具有阻燃特性,阻燃剂可以是一种或者是几种阻燃剂的复合体系,如溴+锑系,磷系,氮系,硅系,以及其他无机阻燃体系。 5、耐寒:增加塑料在低温下的强度和韧性,一般塑料在低温下固有的低温脆性,使得在低温环境中应用受限,需要添加一些耐低温增韧剂改变塑料在低温下的脆性,例如汽车保险杠等塑件,一般要求耐寒。 3、特点 改性塑料凭借优越的性价比在越来越多的下游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改性塑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而这种趋势背后隐含了如下五种因素: 高性能:改性塑料不仅具备传统塑料的优势,如密度小、耐腐蚀等,同时物理、机械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如高强度、高韧度、高抗冲性、耐磨抗震,此外塑料综合性能的提高为其下游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低成本:与其他材料相比,塑料得益于生产效率高、密度低等优势,具有更低的成本,单位体积塑料的成本仅为金属的十分之一左右。 政府政策:中国推行的“3C”强制认证制度,对目录内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从而推动了阻燃塑料在家用电器、IT、通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改性沥青技术

改性沥青技术 一、改性沥青目标及应用场合 1、目标 a:改善感温性 b:提高水稳定性 c:提高耐久性 2、应用场合 a:普通沥青改性后用于高等级公路 b:提高路面使用品质,延长使用寿命 c:特殊要求之处,如自然条件或交通条件严厉,机场跑道,桥面、SMA、OGFC。 二、改性剂分类 1、聚合物类 a.橡胶类如丁苯橡胶(SBR) b.热塑性弹性体类如苯已烯、丁二烯嵌段聚合物(SBS) c.热塑性树脂类如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烯脂(EVA)、APAO等 2、其他a.抗剥落剂如高分子有机胺 b.抗老化剂如受阻酚(胺)c.矿物添加剂如碳黑、硫磺、石棉、木质素、博尼维等狭义的改性沥青指聚合物改性(PMA 或 PMB) 三、常用聚合物改性剂 1、SBS 高低温 以丁二烯—1.3苯已稀为单位,通过离子聚合而成为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为硬段(S)段,聚丁二烯为软段(B段)。 SBS按其分子结构分为线型和星型,其玻璃化温度有两个 Tg1—— -80℃(聚丁二烯) Tg2—— +80℃ - +100℃(聚苯乙烯) 型号用四位数表示 第一位:1一线型; 4一星型第二位:于S/B 3-3/7 4-4/6 第三位:充油与否 0-未充油 1-充油 第四位:分子量 1-〈10万、 2- 14~16万、3- 23~28万星型:分子量大,高温效果好,但加工困难 充油:可改善加工工艺 S/B:视改性目的的而定,高温4/6,低温3/72.SBR 主要用于改善低温性能SBR 改性沥青加工工艺有;搅拌法、母体法、溶剂法和胶乳法。1、搅拌法:胶体磨或高速剪切机 2、母体法:用溶剂法制成橡胶:沥青=1:4的母体,施工时与沥青拌和3、溶剂法:将SBR 切片→与溶剂(二甲苯)溶胀→与液态沥青共混→回收溶剂4、胶乳法(1)直接加入法 利用合成橡胶制造过程中间产品(胶浆),再制成高浓度胶乳。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直接喷入拌和锅中(先拌沥青再喷胶乳)。 (2)预混法 将胶乳预先与沥青共混,脱水后再使用,能与沥青均匀混合,效果明显。 3、PE主要改善高温性能

塑料改性的知识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16809475.html,) 塑料改性的知识 何谓塑料改性? 塑料改性是将通用树脂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方法,改善或增加其功能,在电、磁、光、热、耐老化、阻燃、机械性能等方面达到特殊环境条件下使用的功能。从原料树脂的生产到多种规格及品种的改性塑料母料,为了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提高其功能性,都会存在塑料改性技术。 改性的目的是什么? 塑料表面改性的目的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应用的改性,另一类是间接应用的改性。 (1)直接应用的塑料表面改性直接应用改性是指可以直接获得应用的一些改性,具体有表面光泽度、表面硬度、表面耐磨性及摩擦性、表面防老化、表面阻燃、表面导电及表面阻隔等。塑料表面这方面的改性近年来开发应用很快,如在塑料阻隔改性方面,表面阻隔改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间接应用的塑料表面改性间接应用改性是指为直接应用打基础的一些改性,具体如为改善塑料的粘接性、印刷性及层化性等而进行的提高塑料表面张力的改性。例如,以塑料电镀为例,未经表面处理的塑料品种只有ABS的镀层牢度能达到要求;尤其聚烯烃类塑料品种,镀层牢度十分低,必须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与镀层的结合牢度,方可进行电镀处理。 改变塑料的密度

(1)降低塑料密度 说降低密度可能你清楚,但是换个说法你就明白了:让塑料变轻。降低塑料的密度方法有发泡改性、添加轻质填料及共混轻质树脂三种。塑料制品的发泡成型是降低其密度的最有效方法。而添加轻质添料和共混轻质树脂两种改性方法,只能小幅度地降低密度,其降幅一般只有50%左右,最低相对密度只能达到0.5左右。塑料发泡制品的密度变化范围很广范,相对密度最低可达到10-3。 (2)提高塑料密度 提高塑料的密度是使原树脂相对密度升高的一种方法,主要为添加重质填料和共混重质树脂。添加重质填料提高塑料的密度方法主要的填料有金属粉、重质矿物填料;共混重质树脂提高塑料的密度,此种方法提高幅度比较小,一般最高只能达到50%左右。主要适于一些轻质树脂如PE、PP、PS、EV A、PA1010及PPO等。常加入的重质树脂有:PTFE、FEP、PPS及POM等。 塑料的透明性改进 关于塑料的透明性,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介绍,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改进塑料透明性的原理是利用晶体与透明性的关系。塑料的透明性大小与其制品的结晶度大小和结晶结构有关,通过控制制品的不同形态结构,可以改善其透明性。 衡量一种材料的透明性好坏,有许多性能指标都需要考虑。常用的指标有:透光率、雾度、折光指数、双折射及色散等。在上述指标中,透光率和雾度二个指标主要表征材料的透光性,而折光指数、双折射及色散三个指标主要用于表征材料的透光质量。一种好的透明性材料,要求上述性能指标优异且均衡。 常用的改变晶型方法有: ①控制结晶质量,例如晶型、球晶含量、晶体尺寸、晶体规整性的控制; ②提高折射率,主要是通过加入不影响透明性的高折射率有机物或无机物来提高;

沥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培训

沥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培训 一、原材料介绍 1、基质沥青: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掺加改性剂进行改性的基础 沥青 2、SBS: 沥青改性剂,可提咼沥青的路用性能 3、橡胶粉: : 沥青改性剂,可提咼沥青的路用性能 4、硫磺:沥青稳疋剂,起稳疋作用,使改性剂不产生沉淀。 5、抽出油:石油馏分溶剂精制的抽出液经脱除溶剂后的油, 做道路沥青的调合组分。 二、生产流程 1、改性沥青生产流程 基质沥青通过卸油槽进入基质沥青罐,再通过基沥沥青泵进入高温罐升温至160-170 C通过快速升温罐升至180-195 C,通过阀门控制进入溶胀罐,投料并保持搅拌,溶胀30分钟后通过高速剪切机(或胶体磨)剪切到反应罐,加入硫磺搅拌30分钟通过成品泵打进成品罐,装车。 2、橡胶沥青生产流程 基质沥青通过卸油槽进入基质沥青罐,再通过基沥沥青泵进入高温罐升温至160-170 C通过快速升温罐升至180-195 C,通过阀门控制进入溶胀罐,投入橡胶粉并保持搅拌,溶胀30分钟后通过高速剪切机(或胶体磨)剪切到反应罐,通过成品泵打进成品罐,装车。 3、乳化沥青生产流程

乳化沥青主要由以下五种主要的材料组成:沥青、水、乳化剂、 酸和改性剂,为了储存稳定或者是为了满足其他的特殊用途,还会惨加少量的添加剂。 乳化沥青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过程:沥青准备,皂液准备,沥青乳化,乳液储存。 (1 )、沥青的准备 沥青是乳化沥青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到乳化沥青总质量的50%-65% 。 (2 )、皂液的准备 皂液由水、酸、乳化剂等材料组成在进入乳化设备前的温度一般控制在55-75 C之间。 (3 )、沥青的乳化 将合理配比的沥青和皂液一起放入乳化机,经过增压、剪切、研磨等机械作用,使沥青形成均匀、细小的颗粒,稳定而均匀的分散在皂液中,形成水包油的沥青乳状液。合适的乳化沥青出口温度应在85 C左右。 (4 )、乳化沥青的储存 乳化沥青从乳化机中出来,经冷却后进入储罐。大型的储罐中应配置搅拌装置,定期进行搅拌。以减缓乳化沥青的离析胶体磨

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求

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 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崇靖高速公路SBS(I-D)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求崇靖高速公路中上面层SBS(I-D)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崇靖高速公路中上面层SBS(I-D)改性沥青生产工艺要求: (1)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同时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2)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 (3)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4)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存储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必须将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 1、改性剂 采用复合改性技术,该生产技术去年在多条高速上也进行了应用,效果非常好。本复合改性方案为: ——主改性剂SBS选用岳阳石化4303(道改Ⅱ号改进型),含量3~%; ——辅助改性剂SBR,经过我们预先改性处理,含量~2‰; ——助剂,专门为本技术配方研制,含量~2‰。 以上具体含量要在工地生产现场通过对加工后的改性沥青指标的检测来调整实际含量,其是以最佳的性能指标来决定的。

SB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能基本适应各种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的通用改性剂,其特点是能提供良好的高低稳性能,特别是高温性能突出,能大大提高沥青的软化点,防止路面高温时的软化拥包、车辙等损坏,并与沥青有很好相溶性和稳定性。 SBR则具有突出的延展性和弹性恢复,有着非常好的低温性能,对冬季防止路面开裂等问题有非常好的效果; 由于SBS和SBR的相溶性不同,因此需要专门的助剂来促使其发生反应,更好地分散、溶和,并使其被打乱的高分子结构重新结合,形成织构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沥青的各项性能。其反应温度在170℃以上。 由此可见,采用此复合改性技术,可以同时提高高温和低温的性能,更适合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保证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2、工艺流程 A、将基质沥青从储罐或脱桶器中打入沥青升温罐中,升温至170℃; B、将升温后的基质沥青和改性剂按设计比例分别通过改性沥青设备上的计量泵和改性剂输送系统加入到改性沥青设备的搅拌罐1中,边加料边搅拌,进行溶涨,至预先设定的数量。这样搅拌罐1中就形成沥青和改性剂的混合料; C、打开并关闭改性设备控制柜面板上相应的沥青阀门开关(手动模式需人工设置,自动模式不用),启动胶体磨和变频调速泵,将搅拌罐1中的沥青混合料通过胶体磨磨一遍打入到搅拌罐2中,全部磨完停机; D、再将搅拌罐2中磨过一遍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变频调速泵和胶体磨磨一遍打入到搅拌罐1中,如此反复共磨3~6遍,即可得到加工好的改性沥青。磨的遍数是根据每磨一遍后,通过对磨后的改性沥青指标进行检验,以达到要求的遍数来决定的; E、将加工好的改性沥青泵到带有搅拌器的改性沥青储存罐中,在储存的时候进行后期发育,即成为合格的改性沥青,一般后期发育需要1~2个小时左右。 F在现场改性的情况下,发育罐和储存罐可共用一个罐。改性沥青储存罐可直接与拌和站相连,随用随抽。此时改性沥青的储存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4小时,储存温度在150~160℃左右; 设备配置 此改性沥青工艺设计的生产能力为300吨/天,除去气候、设备维修等因素影响,其实际生产改性沥青能力可达到250吨/天以上。按此规模要求,其相应设备配置为: 1、改性沥青设备(12~15吨/小时)1台; 2、30万大卡导热油炉3台; 3、5~8吨/小时脱筒设备1~2个; 4、50吨沥青升温罐1个; 5、300吨改性沥青储存罐一个; 6、沥青及改性沥青实验及检验仪器一套; 7、电力:380V,三相,300KW以上,最好500KW。

塑料改性的目的、手段及方法

塑料改性的目的、手段及方法 第一章概论 塑料改性:是在把现有树脂加工成塑料制品的过程中,利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改变塑料制品的一些性能,以达到预期目的。 塑料改性分类: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和共混改性 化学改性:接枝共聚改性、嵌段共聚改性、辐射交联改性等 填充改性:是指在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或有机填料,以满足一定的要求。填充改性能显著改善塑料的机械性能、耐摩 檫性能、热学性能、耐老化性能等,例如能克服塑料的低 强度、不耐高温、低刚硬性、易膨胀性、易蠕变等缺点。 所以选用合适的填料既可以有增量作用,又有改性效果。 但并非所有填料都能起这种作用:有些填料具有活性,起 补强作用,可显著提高塑料强度,如木粉添加到酚醛树脂 中,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起补强作用;而有些填料添加后起 到稀释作用,降低了机械强度,如普通轻质碳酸钙添加到 聚氯乙烯中,这种填料称为惰性填料。 增强改性:某些填料,如玻璃纤维,填充时对塑料的机械强度影响很大,如玻璃纤维填充聚酯,弯曲弹性模量可由原来的2764 兆帕提高到9800兆帕,提高近350%,增强效果极为明显, 于是把这种填料改性的塑料称为增强塑料,这种方式称为 增强改性。除玻璃纤维外,碳纤维、硼纤维、云母等填料 都可明显提高塑料的机械强度。 共混改性:是指在原来塑料基体中,再通过各种混合方法(如开放式炼塑机、挤出机等)混进另外一种或几种塑料或弹性体, 以此改变塑料的性能。例如ABS(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 共聚物),就综合了丙烯氰(A)、丁二烯(B)、苯乙烯(S) 三者的特性,其微观形态结构类似于合金。 接枝共聚改性:是先将母体树脂溶解在所要接枝的塑料单体中,然后使要接枝的单体聚合,这时形成的树脂便接枝到母体树脂 中去。 嵌段共聚改性:指每一种单体单元以一定长度的顺序,在其末端相互联结,形成一种新的线性分子。根据单体单元的种类,可 分为二嵌段、三嵌段、多嵌段共聚物。

改性沥青知识

1、我国改性沥青概述 根据《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所谓的改性沥青是指通过往沥青中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剂则指的是“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它应“可熔融、分散在沥青中”、能够“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材料性能”、“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复在集料表面上”。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沥青改性可以分为物理改性与化学改性两大类。本文仅涉及狭义的改性沥青,即化学改性沥青中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我国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改性的技术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范围基本上涉及到路面使用性能改善的每一方面,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1) 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的SBR橡胶改性产品,如重庆交通科研所研制的湿法SBR; (2) SBS等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技术及PE等树脂类复合改性技术,如国创一号、二号; (3) 作为“八五”攻关项目的土工格栅、土工布等改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物理改性技术; (4) SMA(Stone Mastic Asphalt)及相应桥面铺装的研究;

(5) 成套沥青改性设备开发研制,如北京国创改性沥青有限责任公司的LG-8型炼磨式设备等; 总结我国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主要呈现这几个特点:我国关于改性沥青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基本上是与国际同步的;我国的改性沥青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实验室与试验路上,而且各研究工作几乎是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独立完成的,缺乏象美国SHRP那样的大型系统工程;我国改性沥青的应用规模很小,或者说根本谈不上应用规模,相应的沥青改性设备与成套生产-施工-管理工艺的研究工作显得滞后。也正是由于此,改性沥青的成本与国外相应改性沥青的成本而言,无多少竞争优势。 2、国内改性沥青的技术水平 2.1沥青改性的关键技术 沥青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与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典型的弹-粘-塑性,并且在高温与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老化现象。因此加入改性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的路用性能,提高其抗车辙、抗疲劳、抗老化及抵抗低温开裂等方面的性能。沥青改性效果的关键在于解决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问题[1]。所谓相容性,在热力学上的含义是指明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任意比例形成均相体系(或物质)的能力。但实际生活中能够完全互溶的物质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道路工程上

改性塑料调研报告

改性塑料调研报告 一、概述 所谓改性塑料,是指通用塑料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从而使它们具有阻燃、高抗冲等性能,它具有取代钢铁的功能。几乎所有塑料的性能都可通过改性方法得到改善。 改性塑料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粉体材料为主要原料 的填充改性塑料产品, 包括活性粉体、填充母料和粉体材料占20%-- 30%的改性塑料专用料;另一类是以不同类别的高分子材料经过共混制成的塑料合金专用料, 如ABS/聚碳酸酯( PC)合金、PA/ABS 合金、聚丙烯( PP)/PA 合金等; 第三类是为达到电、光、热、燃烧等方面的功能性, 综合使用功能性填料和不同类别的高分子材料, 以及适 量的相容剂、增韧剂而制成的功能性专用料, 如阻燃ABS、无卤阻燃PP、汽车保险杠、仪表板专用料等。三大类改性塑料产品的年总产量已超过3000kt , 三大类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50%、35% 和15%左右, 即1600kt、1000kt 和600kt左右。 行业内认为的改性塑料包括通用塑料中的PP、ABS、PS,工程塑料中的通用工程塑料(PC、PA、PBT、PPO 和POM)的树脂改性。经过改性以后,塑料的外观、透明性、密度、精度、加工性、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磁性能、耐腐蚀性能、耐老化性、耐磨性、硬度、热性能、阻燃性、阻隔性等某些方面有所改善或提高。 二、生产情况 根据2010 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十佳企业评选活动中各改性塑料企业上报的数据分析, 全国已有以改性塑料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近1000 家, 就业人数达十几万人,多数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超过3000吨的接近50家,万吨以上的屈指可数,而超过10万吨的仅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

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

改性塑料简介

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 目录1简要5改性知识6细分类别 2发展?简介7改性PA 3特点?分散状态8改进技术 4硬度?填充物态9、基本定义 中文名改性塑料加工方法填充、共混、增强 基础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作用提咼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 1、简要 通过改性的塑料部件不仅能够达到一些钢材的强度性能,还具有质轻、色彩丰富、易成型等一系列优点,因此“以塑代钢”的趋势在很多行业都显现出来,而现阶段要找出一种大规模替代塑料制品的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 2、发展 改性塑料属于石油化工产业链中的中间产品,主要由五大通用塑料和五大工程塑料为塑料基质加工而成,具有阻燃、抗冲、高韧性、易加工性等特点。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迅猛,产量、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0% 15%国内改性塑料年总需求在500万吨左右,约占全部塑料消费量的10%左右,但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此外,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衡量一个 国家塑料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一一塑钢比,我国仅为30:70,不及世界平均的50:50,更 远不及发达国家如美国的70:30和德国的63: 37。 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汽车向轻量化发展、节能方向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1kg塑料可以替代2-3kg钢等 更重的材料,而汽车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6%-8%所以增加改性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可以降低整车成本、重量,并达到节能效果。 改性塑料是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一个塑料产业领域。而塑料改性技术一填充、共混和增强改性更是深入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 普通的塑料往往会有它自身的特性和缺陷,改性塑料就是给塑料改变一下性质,基本的技术包括: 1、增强:将玻璃纤维等与塑料共混以增加塑料的机械强度。 2、填充:将矿物等填充物与塑料共混,使塑料的收缩率、硬度、强度等性质得到改变。 3、增韧:通过给普通塑料加入增韧剂共混以提高塑料的韧性,增韧改性后的产品:铁轨垫片。 4、阻燃:给普通塑料树脂里面添加阻燃剂,即可使塑料具有阻燃特性,阻燃剂可以是一种或者是几种阻燃剂的复合体系,如溴+锑系,磷系,氮系,硅系,以及其他无机阻燃体系。 5、耐寒:增加塑料在低温下的强度和韧性,一般塑料在低温下固有的低温脆性,使得在低温环境中应用受限,需要添加一些耐低温增韧剂改变塑料在低温下的脆性,例如汽车保险杠等塑件,一般要求耐寒。

sbs改性沥青规范技术要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sbs改性沥青规范技术要求 篇一: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求 崇靖高速公路sbs(i-d)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求崇靖高速公路中上面层sbs(i-d)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崇靖高速公路中上面层sbs(i-d)改性沥青生产工艺要求: (1)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同时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2)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 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 (3)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4)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存储在 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必须将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

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 1、改性剂 采用复合改性技术,该生产技术去年在多条高速上也进行了应用,效果非常好。本复合改性方案为: ——主改性剂sbs选用岳阳石化4303(道改Ⅱ号改进型),含量3~3.2%;——辅助改性剂sbR,经过我们预先改性处理,含量1.5~2‰;——助剂,专门为本技术配方研制,含量 1.5~2‰。 以上具体含量要在工地生产现场通过对加工后的改性 沥青指标的检测来调整实际含量,其是以最佳的性能指标来决定的。 sbs 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能基本适应各种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的通用改性剂, 其特点是能提供良好的高低稳性能,特别是高温性能突出,能大大提高沥青的软化点,防止路面高温时的软化拥包、车辙(sbs改性沥青规范技术要求)等损坏,并与沥青有很好 相溶性和稳定性。 sbR则具有突出的延展性和弹性恢复,有着非常好的低 温性能,对冬季防止路面开裂等问题有非常好的效果;

注塑模具-塑料制品热变形温度

衡量塑料制品耐热性能好坏的指标有热变形温度马丁耐热温度和维卡软化点三种,其中以热变形温度最为常用. 常用塑料的耐热性能(未经改性的) 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点------------马丁耐热 HDPE -----------------80-------------------------120 ------------------------\ LDPE-------------------50--------------------------95--------------------------\ EVA---------------------\---------------------------- 64-------------------------\ PP........................102........................110........................\ PS........................85............................105..................... \ PMMA...................100..........................120...................... \ PTFE.....................260..........................110.......................\ ABS.......................86...........................160. (75) PSF.......................185..........................180 (150) POM.......................98............................141 (55) PC.........................134.............................153. (112) PA6.......................58..............................180.. (48) PA66......................60..............................217. (50) PA1010..................55..............................159 (44) PET........................70..............................\ (80) PBT........................66..............................177.. (49) PPS........................240.............................\ (102) PPO.......................172..............................\ (110) PI...........................360........................... 300..................... \ LCP........................315..............................\ .........................\ 大家一定对上面的温度觉得奇怪,怎么PA PBT料的热变形温度那么低呢? 其实PA PBT如果不进行耐热改性,其耐热性能是很差的. 下面具体介绍一些塑料经耐热改性后的耐热性能对比例子. 一.塑料的填充耐热改性:在所有填料中,除有机料外,大部分无机矿物填料 都可明显提高塑料的耐热温度.常用的耐热填料有: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 云母锻烧陶土铝矾土及石棉等. 且填料的粒度越小,改性效果越好. a.纳米级填料: PA6填充5%纳米蒙脱土,其热变形温度可由70度提高到150度 PA6填充10%纳米海泡石,其热变形温度可由70度提高到160度 PA6填充5%合成云母,其热变形温度可由70度提高到145度 b.常规填料: PBT填充30%滑石粉,其热变形温度可由55度提高到150度 PBT填充30%云母,其热变形温度可由55度提高到162度 二.塑料的增强耐热改性 用增强改性的方法提高塑料的耐热性效果比填充还好,常用的耐热纤维主要有:石棉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晶须聚1.结晶型树脂经30%玻璃纤维增强耐热改性. PBT的热变形温度由66度提高到210度. PET的热变形温度由98度提高到238度. PP的热变形温度由102度提高到149度. HDPE的热变形温度由49度提高到127度. PA6的热变形温度由70度提高到215度.

改性沥青技术及生产工艺方案介绍

改性沥青技术及生产工艺介绍 一、前言 1、沥青 传统意义上的沥青是由树脂包裹的沥青质分子团组成的胶体物质,它呈现出很强的油质状态(即石油质)。胶体分为溶胶(主要指液态密度)和冻胶(主要指固体密度),这取决于其成分间的平衡状态。对沥青来说,两种状态的平衡取决于沥青质和树脂间的相互作用,并受到外界温度的强烈影响。事实上,沥青温度的升高打破了其冻胶状态,使沥青分子团演变成溶胶状态。 因而沥青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常温下呈现出固体或半固体,但随温度升高极易溶化。这一显著的热敏感性是沥青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其主要弱点。事实上,沥青混合物应能够在全年不同的工作条件下保持其良好的性能。显著的热敏感性妨碍了沥青混合物在高温和低温时呈现出良好的性能,因而必须改进沥青的特性以提高产品性能。 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交通容量增长迅速,重型车辆在其中的比例也不断增长。面对现在和将来的繁重的交通容量,使用传统材料、按传统方法设计的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的沥青路面的寿命将不断降低。为了提高沥青的产品性能,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选用某些高分子聚合体改变传统沥青的特性。 2、高分子聚合物 现有的高分子聚合体种类繁多,特性各异,一般分为塑性体和弹性体。同样工作温度下,其性能在很多方面都不同,特别是劲度、可变形性以及冲击强度。图表-1显示了塑性体和高弹体代表性的应力应变特性。 图(一) 很多高分子聚合体材料可以用来改变沥青的特性,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1、热塑(性)塑料(高弹体):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triene-Styrene,SBS) 苯乙烯-丁二烯(Styrene-Butatriene,SB)

改性塑料简介

改性塑料简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改性,提高了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方面的性能的塑料制品。 中文名改性塑料加工方法填充、共混、增强 1、简要 通过改性的塑料部件不仅能够达到一些钢材的强度性能,还具有质轻、色彩丰富、易成型等一系列优点,因此“以塑代钢”的趋势在很多行业都显现出来,而现阶段要找出一种大规模替代塑料制品的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 2、发展 改性塑料属于石油化工产业链中的中间产品,主要由五大通用塑料和五大工程塑料为塑料基质加工而成,具有阻燃、抗冲、高韧性、易加工性等特点。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迅猛,产量、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0%、15%。国内改性塑料年总需求在500万吨左右,约占全部塑料消费量的10%左右,但仍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20%。此外,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塑料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塑钢比,我国仅为30:70,不及世界平均的50:50,更远不及发达国家如美国的70:30和德国的63:37。 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汽车向轻量化发展、节能方向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1kg塑料可以替代2-3kg钢等更重的材料,而汽车自重每下降10%,油耗可以降低6%-8%。所以增加改性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可以降低整车成本、重量,并达到节能效果。 改性塑料是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一个塑料产业领域。而改性技术—填充、共混和增强改性更是深入几乎所有的塑料制品的原材料与成型加工过程。 普通的塑料往往会有它自身的特性和缺陷,改性塑料就是给塑料改变一下性质,基本的技术包括: 1、增强:将玻璃纤维等与塑料共混以增加塑料的机械强度。 2、填充:将矿物等填充物与塑料共混,使塑料的收缩率、硬度、强度等性质得到改变。 3、增韧:通过给普通塑料加入增韧剂共混以提高塑料的韧性,增韧改性后的产品:铁轨垫片。 4、阻燃:给普通塑料树脂里面添加阻燃剂,即可使塑料具有阻燃特性,阻燃剂可以是一种或者是几种阻燃剂的复合体系,如溴+锑系,磷系,氮系,硅系,以及其他无机阻燃体系。 5、耐寒:增加塑料在低温下的强度和韧性,一般塑料在低温下固有的低温脆性,使得在低温环境中应用受限,需要添加一些耐低温增韧剂改变塑料在低温下的脆性,例如汽车保险杠等塑件,一般要求耐寒。 3、特点 改性塑料凭借优越的性价比在越来越多的下游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改性塑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而这种趋势背后隐含了如下五种因素:

常用工程塑料耐热温度

常用工程塑料耐热温度 通常耐热塑料的选用原则: 1.考虑耐热性高低 a.满足耐热性即可,不要选择太高,太高会造成成本的提高; b.尽可能选用通用塑料改性。耐热类塑料大都属于特种塑料类, 其价格都很高;而通用类塑料的价格都比较低; c.尽可能选用耐热改性幅度大的通用塑料。 2.考虑耐热环境因素 a.瞬时耐热性和长期耐热性; b.干式耐热或湿式耐热; c.耐介质腐蚀性; d.有氧耐热或无氧耐热; e.有载耐热和无载耐热. 大家一定对上面的温度觉得奇怪,怎么PA PBT料的热变形温度那么低呢?其实PA PBT如果不进行耐热改性,其耐热性能是很差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些塑料经耐热改性后的耐热性能对比例子. 一.塑料的填充耐热改性: 在所有填料中,除有机料外,大部分无机矿物填料都可明显提高塑料的耐热温度.常用的耐热填料有: 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云母锻烧陶土铝矾土及石棉等.且填料的粒度越小,改性效果越好. a.xx填料:

PA6填充5%纳米蒙脱土,其热变形温度可由70度提高到150度 PA6填充10%纳米海泡石,其热变形温度可由70度提高到160度 PA6填充5%合成云母,其热变形温度可由70度提高到145度 b.常规填料: PBT填充30%滑石粉,其热变形温度可由55度提高到150度 PBT填充30%云母,其热变形温度可由55度提高到162度 二.塑料的增强耐热改性 用增强改性的方法提高塑料的耐热性效果比填充还好,常用的耐热纤维主要有: 石棉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晶须聚 1.结晶型树脂经30%玻璃纤维增强耐热改性. PBT的热变形温度由66度提高到210度. PET的热变形温度由98度提高到238度. PP的热变形温度由102度提高到149度. HDPE的热变形温度由49度提高到127度. PA6的热变形温度由70度提高到215度. PA66的热变形温度由71度提高到255度. POM的热变形温度由110度提高到163度. PEEK的热变形温度由230度提高到310度. 2.非结晶树脂经30%玻璃纤维增强耐热改性. PS的热变形温度由93度提高到104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