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六章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A1型题

1.高温车间是指

A. 夏季室内气温超过30℃

B. 夏季室内气温超过35℃

C.车间内气温超过室外夏季设计通风计算温度2℃以上

D.车间内热源散热量每小时每m2大于

50kcal E.未明确规定

2.车间内空气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A. 热源辐射线的直接辐射作用使空气温度升高

B.热源表面的高温通过传导加温周围空气

C.热源周围被加热的空气通过对流使全车间气温升高

D. 热源通过热辐射加热周围物体成二次辐射源,由之经空气对流使全车间气温升高

E.除室内热源影响外,还受外界气温左右

3.影响人体体温的环境气象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气流

B. 气温

C. 气湿

D. 气压

E. 空气离子

4.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靠

A. 对流

B. 传导

C. 辐射

D. 蒸发

E. 降低产热

5.下列体内各种改变不属于热适应表现的是A. 劳动时代谢率降低 B. 排汗和蒸发散热能力增强 C. 心血管系统紧张性下

降 D. 热应激蛋白合成量减少 E. 体温保持稳定

6.体温仍处于正常状态的中暑病是

A. 热射病

B. 日射病

C. 热痉挛

D. 热衰竭

E. 中暑先兆

7.在炼钢炉前操作,防热辐射对人体作用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 送风

B. 机械通风

C. 隔热

D. 缩短工作时间

E. 医疗保健

8.潜涵作业人员骨坏死的致病原因是

A. 劳动中慢性损伤

B. 湿冷致骨关节病

C. 营养不良性骨坏死

D. 由气体栓塞缺血性骨坏死

E. 原因不明性骨坏死

9.预防减压病的关键措施是

A. 减轻劳动强度

B. 保暖

C.合理减压

D. 加强营养

E. 医疗保健

10.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一般人能较快适应的最高限度是

A. 海拔2000m

B. 海拔3000m

C.海拔3500m

D. 海拔4000m

E. 海拔5000m

11.普遍认为噪声是指

A. 震耳欲聋的声音

B.干扰谈话的声音

C.除音乐以外的声音

D. 使人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

E. 声级超过国家标准的声音

12.声频范围为

A. 10~10000Hz

B. 20~10000Hz

C.10~20000Hz

D.

20~20000Hz E. 50~20000Hz

13.1000Hz纯音听阈声压为

A. 5uPa

B.10uPa

C.20uPa

D. 40uPa

E. 50uPa

14.卫生学评价中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最常用的为

A.声强级

B. 声功率级

C.声压级

D. 声频大小

E. 声频带宽窄

15.一声波在室内反射过程中在某些地方出现声音忽大忽小,该现象可解释为声波的

A. 反射现象

B. 折射现象

C.衍射现象

D. 驻波现象

E. 散射现象

16.根据40 等响曲线在测声仪器中设计的计权网络所测出的声级属于

A. A声级

B. B声级

C.C声级

D. D声级

E. 以上都不是

17.噪声聋在病变性质上属哪种类型A. 神经性耳聋 B. 传导性耳聋 C. 感音性耳聋 D. 混合性耳聋 E. 过敏性耳聋

18.一位10年工龄的纺织女工,主诉失眠、耳鸣、听力下降,下列哪项检查没有

A. 询问详细职业史

B. 听力检查

C. 脑血流图检查

D. 血压检查

E. 血常规检查

19.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最终的依据是

A. 职业史

B.噪声强度及性质

C.测听结果

D. 排出干扰因素后

E. 诊断标准

20.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 声压级大小

B. 频谱特征

C.接触时间

D. 接触方式

E. 个体敏感性

21.降低工作场所流体动力性噪声源的噪声强度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A. 隔声

B. 吸声

C. 消声

D. 技术改造

E. 声源移出室外

22.振动的基本物理参量中最重要的物理参量是

A. 频率

B. 位移

C.振幅

D. 速度

E. 加速度

23.计算加速度有效值的公式为

A.V2月调平均值

B.V月调峰值

C.1.11x平均值

D.0.7 J7x峰值

E.以上都可用

24.人体可感振动的频率范围为

A.1500Hz以下

B.20~20000Hz

C.1~20Hz

D.20~1000Hz

E.任一频率

25.研究局部振动物体振动的参量是

A. 固体振动

B. 液体振动

C.气体振动

D. 分子谐振

E.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应研究

26.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 前庭器官障碍

B. 视觉紊乱

C. 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D. 骨骼肌肉损伤

E. 免疫功能低下

27.冷水诱发白指试验应慎用的疾病或症状

A. 手痛、手麻

B. 冠心病

C. 肾脏疾患

D. 肺炎

E. 雷诺综合征

28.冷水试验复温时间以超过多少时间为异常

A. 3分钟

B.30分钟

C.10分钟

D. 20分钟

E. 5分钟

29.接触3GHZ电磁场作业属A. 超短波作业 B. 甚高频作业 C. 分米波作业 D. 毫米波作业 E. 厘米波作业

30.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理世界公认的学说为

A. 热效应

B. 神经一内分泌紊乱

C.钙稳态紊乱

D. 非热效

应 E. 应激

31.对微波可否引起白内障的回答是

A. 仅见于动物试验模型

B. 仅见于个别病例

C.只能加速晶状体老化

D. 不能引起

E. 既可制造出白内障模型又有个案报告

32.屏蔽辐射源的材料应是

A. 砖

B. 铜、铝

C. 水泥

D. 塑料

E. 玻璃

33.微波能量衰减与距离的关系

A. 随距离加大的平方衰减

B. 随距离加大的立方衰减

C.2倍衰减

D. 5倍衰减

E. 10倍衰减

34.塑料热合是属于

A. 介质加热

B. 感应加热

C. 感应及介质加热

D. 传导加热

E. 辐射加热

35.高频冶炼是利用哪一波段加热

A. 分米波

B. 厘米波

C.毫米波

D. 超短波

E. 中长波

36.常用微波理疗机的频段

A. 30MHz

B. 100kHz

C. 100MHz

D. 2450MHz

E.

30GHz

37.世界公认的微波胚胎毒性是

A. 热效应结果

B. 非热作用

C. 光化学作用

D. 应激结果

E.

继发作用

39.比吸收率(SAR)适用于哪种生物学作用的定量

A.热作用

B.非热作用

C.热及非热作用

D. 与生物学作用无关

E. 用于工业上校准仪器

40.我国浙江省建德县生产的RJ- 2型现场仪可做下列哪种辐射源的测定

A. 915MHz理疗机

B. 450MHz理疗机

C. 料热合机

D. 电视发射机

E. 通讯雷达

41.等效天线的意义是A. 作为负载吸收过多的微波能量 B. 广播天线 C. 天线 D. 通讯雷达天

线 E. 军用雷达天线

42.根据共振理论,哪一波段对人危害大

A. 超短波

B. 厘米波

C. 毫米波

D. 微波

E. 分米波

43.微波的防护眼镜最好选用

A. 墨镜

B. 茶褐色眼镜

C. 金属网眼镜

D. 蓝色钻玻璃

E. 普通玻

璃眼镜

44.屏蔽辐射源接地的要求是

A. 没要求

B. 单独接地

C. 单独接地,并用短、粗多股铜线或铜条埋在地下2m以下

D. 与其它电源一并接地

E. 只用将导线深埋

45.无线电波对皮肤的影响是

A. 无影响(除电击伤外)

B. 疣状赘生物

C. 电光性皮炎

D. 接触性皮炎

E. 湿疹

A4型题

某砂轮工冬季因右手手麻、手痛、夜间疼痛加剧。影响睡眠而赴医院诊治。

1.你认为确诊是否为局部振动病的依据是

A. 检查是否出现白指,白手

B.冷水试验

C.指端甲皱微循环

D.振动

觉 E.尿羟脯氨酸

2.上题病例若怀疑为局部振动病,应除外

A. 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B. 外科病雷诺综合征

C.腱鞘炎

D. 颈椎

病 E. 三氯乙烯中毒

3.上题病例若已确诊为局部振动病,其处理原则是

A. 继续做砂轮工,服用活血通络中药

B. 继续做砂轮工,每年复查一次

C. 调离接触振动工作,每年复查一次

D. 调离接触振动工作,做运动疗法

E. 病例不详,无法判断是轻度或重度局部振动病

4. 上题砂轮作业工应发放哪种个人防护用品

A.防寒手套

B.防震、防寒手套

C.蓝色工作服

D.白色工作服

E.护腕

5.上题对该工厂砂轮作业连续记录3天工时,并测量最大轴向加速度得出ahw(m/)m/人该工人累积操作时间每日平均接振2小时,与我国局部振动安全限值比较

A.未超过

B.超过,相当于标准的1.8倍

C.超过,相当于标准的3倍

D.超过,相当于标准的0.5倍

E.需要将上述8m/换算成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后方可比较6.有人用国产ND2型精密声级计测振动强度,你认为是否正确

A. 正确

B. 正确,但需换算成

C. 不能用

D. 无人体振动计时用此仪器代替

E. 此仪器准确度差

QUESTION

我国制定微波卫生标准时,曾在流行病学调查时得出阳性结果:有眼晶状体空泡、血小板偏低(<10万/mf)。白细胞计数偏低(<5000/mm3)、心率减慢(<60次/分、心率加快(>90次/分)、血压偏高(收缩压>130mmHg)或偏低(收缩压

<100mmHg)以及神经衰弱综合征等,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A. 白内障

B.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偏低

C.心率减慢

D. 血压偏高或偏低

E. 心率加快

7.哪一项超过临床正常值范围

8.除C外,哪一项不属于亚临床改变趋势

9.上题观察亚临床改变趋势有利于

A.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 诊断为微波作用症

E. 定为职业病使微波作业者享受职业病待遇

10.上题所作流行病学调查共分为大强度组(200uW/cm2),中强度组(<

50~200uW/cm2 ),及小强度组(50uW/cm2)和对照组,所做结果存在有良好强度-

反应关系(“反应”见上题)。最后发现只剩小强度组神经衰弱综合征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遂以50uW/cm2 为微波辐射安全界限,此依据是以

A.热效应为基础

B. 非热效应为基础

C. 热及非热效应

D. 微热效

应 E. 都不是

11.微波慢性实验阈强度是1~5mW/cm2,以lmW/cm2取20倍安全系数作为安全限值,此依据是以

A. 热效应为基础

B. 非热效应为基础

C. 热及非热效应

D. 微热效

应 E. 都不是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通用 版)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工作场所有害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振动、噪声、照度、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电磁辐射(高频、超高频、微波)、工频等。有害物理因素的防治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和采用合理的工艺及其设备。 1噪声的防护 如长期在超过86dB(A)作业环境下作业时加强对作业工人听觉器 官的防护,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听力保护器,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或加工方法,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经常性维护;降低设备运行负荷,使用消声器、隔振降噪等工艺措施。 2高温的防护 控制污染,合理设计工艺流程,远离热源,利用热压差自然通风,切断污染途径;隔热,通风降温、使用空调等个体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机体热适应训练,使用清凉饮料和高温防护服和防护帽。

3振动的防护 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但振动本身对机体也有损害作用。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使皮肤感觉机能紊乱,血管张力改变,出现毛细血管痉挛,重者有“手套样”感觉障碍,手指苍白(振动性白指)是振动病典型的表现。在厂房设计与机械安装时要采用减振、防振措施。对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频率、振幅等应进行必要的限制,工作中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实行轮换作业,间歇使用振动工具。使用振动工具时应采用防振动手套,或者在振动工具外加防振垫。 4紫外线的防护 任何材料加热到温度超过22270C即开始发射紫外线。所以晚上在有强烈灯光环境下,如舞厅等场所皮肤和眼睛也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电光性眼炎是眼部受紫外线照射所致的角膜炎、结膜炎,常见于电焊操作及产生紫外线辐射的场所。电焊作业人员作业时应佩戴好防护面罩,若一时找不到防护面罩,可在产生弧光之前将脸部转向后方,避免光直接照射眼球。如室内同时有几部焊机工作时,最好中间设立隔离屏障,以免相互影响。车间墙壁上可以涂刷锌白、铬黄等颜色以吸收紫外线。尽量不要在室外进行电焊作业以免影响他人。 6电磁辐射的防护

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经过半个学期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我获益匪浅,相比于其他的公选课,这门课程从实际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健康的重要性,并教给我们很多常识性的救急方法,让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临时救急的方法,可以说是终身受用。 以下我来谈论一下影响健和疾病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包括生活与行为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卫生医疗因素。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影响健康因素的作用都与行为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酗酒、吸毒、婚外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也导致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艾滋病的迅速增加。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已占总死亡原因的61%。另据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 而环境因素也不可忽略,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十分巨大,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若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而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社会制度确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也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程度。 在人类乃至整个自然界中,生物学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中主要是遗传,遗传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一切生物在传宗接代中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产生后代,使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着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遗传是实现人类和各种生物在世代间得以种族延续的基本条件,是决定人体健康发展与变化的先天因素。因此认识人体的遗传物质,掌握遗传规律,使优良的遗传基因得到延续和发展,"改造"不好的遗传基因,阻断遗传病的延续,提高人口质量等等,这关系到我国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四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人。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而在现代社会相比于古代社会的寿命延长,都有赖于卫生医疗服务的发展及进步。社会医疗因素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得以更好地认识机体及其健康状况。 在影响健康的四个因素中,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其次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遗传因素虽影响较小,但一旦出现遗传病,则不可逆转。这四个因素彼此又有相互依存关系。 当然,每个人都想要拥有健康的体魄,但却有很多人陷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是否健康更多是医院的问题,他们自己平时并不注意自己的身体,而是在生病以后就去医院或者去药店买药吃,这种被动的健康方式我认为并不可取。 老话说得好,防大于治。如何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我们都想知道并掌握的。下面我来谈论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激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T细胞受体因“饱和”而功能锐减,同时还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因此,超负荷运动后人体极易疲劳,甚至加重已患疾病的病情。过度运动显然对身体不利。也有很多人只在有时间或有心情时才偶尔做运动。这种偶尔为之的“运动”,对健康更是无益,它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因此有专家建议,宜将“生命在于运动”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一个合适运动量,进行“温和运动”呢?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

物理因素危害环境下的劳动保护管理实用版

YF-ED-J278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物理因素危害环境下的劳动保护管理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物理因素危害环境下的劳动保护 管理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 如气温、气湿、气流及气压;电磁辐射,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 光、射频和微波辐射;噪声和振动等。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在正常条件下 (如强度低、剂量小或作用时间短)对人体无 害,有些还是维持人体器官生理功能所必须的 条件;当强度、剂量超过一定限度或接触时间 过长,则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 损。在一般情况下多为功能性损害,脱离接触

后可恢复,但严重时可产生永久性的不可恢复的损害。 (一)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管理 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平均湿球黑球温度(亦称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E 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高温、强辐射型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铸造、锻造,火力发电的锅炉间等。 第二种,高温、高湿型作业,如造纸、印染等行业。 第三种,夏季露天作业,如南方夏季筑路、架桥作业等。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性改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人类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带来的危害。自然界养育了人类,同时也随时产生、存在和传播着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气候、气流、气压的突变,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在社会环境中,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连。因此,人类要健康,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和优化环境的工作。 (2)生物因素在生物因素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是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现代医学发现,遗传病不仅有二三千种之多,而且发病率高达20%。因此,重视遗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防治有密切关系,消极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如焦虑、怨恨、悲伤、恐惧、愤怒等可以使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疾病。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情绪,能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总之,心理状态是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反映,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

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关,但由于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种传染病一直是人类死亡的主原因,就忽视了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后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 (4)保健服务因素决定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保健服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卫生保健服务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其基本内容是: ①健康教育; ②供给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 ③供给安全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⑤开展预防接种; ⑥采取适用的治疗方法; ⑦提供基本药物。 这些无疑对人类健康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吉化六小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概述 在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性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等。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之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正常情况下,有些因素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是人体生理活动和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需的,如气温、可见光等。因此,对于物理因素除了研究其不良影响或危害以外,更研究其“适宜”的范围,如最适的温度范围,以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如表示气温的温度,振动的频率和速度,电磁辐射的能量或强度等。这些参数决定了物理因素对人体是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的大小。 3、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其产生的因素则可能造成健康危害。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不会造成健康危害。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轻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如果没有阻挡,则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在进行现场评价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并在采取保护措施时充分加以利用。有些物理因素,如噪声、微波等,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两种传播形式。不同的传播形式使得这些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制定卫生标准时需要分别加以考虑。 4、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的相关关系。而是常表现为在某一强度范围对人体无害,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影响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正常气温与气压对人体生理功能是必需的,而高温可引起中枢,低温可引起冻伤和冻僵;高气压可引起减压病,低气压可引起高山病,等等。 5、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劳动者接触的物理因素越来越多,如超声、次声、工频电磁声、超高压直流电场、超重和失重等。其中有些因素在一般生产过程中虽然也有接触,但由于强度小,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明显影响,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新的科技行业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上述这些因素的轻度可有明显增加,因此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对此需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不良气象条件 1、高温作业。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摄氏度或2摄氏度以上的作业。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高温可导致急性热致疾病和慢性热致疾病。我国防鼠降温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厂矿防暑降温工作。根据地区其后特点,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休息室或休息凉棚应尽可能设置在远离热源处,必须有足够的降温设施和饮料。大型厂矿可专门设立具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人休息公寓,保证高温作业工人在夏季有充分的睡眠与休息,这对预防中暑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 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第六章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物理性污染概述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概述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它们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或异常。 与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相比,物理污染有以下两个特点: 是局部性的,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现象比较少见; 是能量的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在污染源停止运转后,污染也就立即消失了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电磁辐射污染的基本概念 定义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波炉、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均产生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的辐射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所以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分类 电磁辐射污染分为两大类:自然产生的(包括太阳活动频繁时所发出的电磁风暴摂以及星际噪声、银河噪声等),这些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人类活动产生的。 1.各种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强度 2. 防电磁辐射衣服简介 第一代产品采用喷涂工艺,即将金属喷涂在织布面料上,形成片状屏蔽层,缺点是不透气,手感硬,不能弯曲,较笨重,如同一块铁皮一样,只可以当里子使用,这样的服装不可以长时间使用,不然容易造成皮肤过敏等副作用,而且孕妇穿着不舒适。第二代产品是采用镀膜工艺,使金属颗粒附着在纺织原料的经纬交叉点之间,形成点状屏蔽层,具有一定透气性,但金属颗粒容易剥落,不能洗涤和揉搓,使用时间久了屏蔽值会下降,也不适合直接与人体接触。第三代是采用金属纤维与纯棉混纺工艺,也就是把金属抽成纤维,在面料内部形成网状结构,它的优点是透气性好,可洗涤,屏蔽效果不会降低,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适合长时间穿着。而且面料柔软舒适,耐洗耐磨,是最适合民用的防护材料,但目前价格较高。 3. 防电磁辀射衣服屏蔽效果的检验 检验电磁屏蔽服?屏蔽效果?要有高精度漏能仪才能检验出来,但一般消费者没按专业的检测仪器,可通过以下兠种简单的方式:1) 可以用防辐射嬕妇服把手机包起来一段时间,然后打开,你可以看到手机的讯号有多退减。 2) 用手机在电脑屏前拨打电话,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

健康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禾郢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疼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疼,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定义health 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关于健康有许多定义,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在众多的定义中比有些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舒适或不衰弱。有人指责它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式“的定义,或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定义,而是社会的奋斗目标,或称它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健康。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健康均个模糊概念。没有病疼当然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但病疼的概念并不比健康更清晰,一个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只要不接触过敏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均健康的,但一接触过敏原,轻则出现皮疹或哮喘,重则休克甚至死亡。用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来定义健康,把人同环境联系起来理解健康,是一个进步。但这一定义偏重于人体的功能,也有它的难题。如一个健康的教授不一定能适应码头工人的体力劳动,而这两种工作均社会上日常进行的。用生物学参数来定义健康,似乎是最精确和最方便的,因为只要翻开医学的教科书,就可以不可以找到人体各方面的正常值。但身高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按照这个标准,就应划为不健康的范围。实际上这些正常值均从正常人中调查后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来的,但其正常范围并未包括全部正常人,只取了中间的95%,也即超过上限的2.5%和低于下限的2.5%,正常人并未包括在内。所以不少临床学家都认为在这里“正常值”的名称是不太相符合合实际情况的,应该改为“标准值”或“变异范围”,以免引起误解。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但“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是一个不易掌握的标准。 中医对健康的描述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分享到一键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 第2部分:物理因素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2: Physical agents

GBZ 2.2-2007代替GBZ 2-2002 2007-0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 ——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

——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 ——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GBZ/T 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3章、第14章及第15章改为推荐性条款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梁友信、杨磊、吴维皑、李涛、张敏、何丽华、徐伯洪、舒国华、张绍栋、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环境与健康 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48 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Health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8 学分:1.0 适用对象: 全院各专业各年级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 5.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主要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 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熟悉环境污 染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 究内容。 第二节 1.主要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敏感人群、环境因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 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健康影响的类型(急性中毒、慢 性中毒、致敏性、三致作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等基本原理概念的含义;掌握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特征;掌握流行 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进 行调查研究。 (三)课后练习 试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老师讲授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第二章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一)目的与要求 i.了解大气环境的构成及运动; ii.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iii.熟悉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 主要内容:大气环境的结构与运动;大气污染;极端天气对健康 的影响。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气的组分(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大气污染物)与各成分的作用;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暖层、逸散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污 染及其来源。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其对人 类活动的意义和影响;掌握大气中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污染物 及影响其浓度的因素。

最新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一)生物学因素是指遗传和心理。遗传不是可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修改,保持一个积极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三)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四)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2、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健康教育主要措施仍可称为卫生宣教。 区别:(1)比之过去的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明确了自己特定的工作目标——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2)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和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WHO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5、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要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和教育来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康选择的技能,并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论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论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环境的因素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我将通过分析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来论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环境要素,人体健康,化学元素,污染物 人是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的,人在环境中生存,人的健康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与人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的各种要素如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力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着人的体格健康;而人的体格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环境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生物因素。 生物圈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链, 从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利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 生物本身在不断繁衍过程中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有对人类健康不利的一面。 但,由于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对环境中生物因素危害健康的规律已有所了解,并有了丰富的预防和控制经验,因而生物因素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性已有下 降。 (二)化学因素。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动植物体内、微生物内的化学组分。天然存在的无机化学物质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物质,有些元素在生物体 内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称为微量元素很多化学元素在正常接触和使用情况下对机体无 害,过量或低剂量长时期接触时会产生有害作用。 环境中常见的化学因素包括金属和类金属等无机化合物;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体或废弃物; 食品添加剂及以粉尘形态出现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化学物质在创造人类高度文明的同时, 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害。 1、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 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 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 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 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 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 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 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 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 (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 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 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 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四)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五)铍及其化合物 铍病 (六)铊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七)钡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八)钒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一)铀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 (十二)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 (十三)氯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新编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新编版) 工作场所有害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振动、噪声、照度、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电磁辐射(高频、超高频、微波)、工频等。有害物理因素的防治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和采用合理的工艺及其设备。 1噪声的防护 如长期在超过86dB(A)作业环境下作业时加强对作业工人听觉器官的防护,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听力保护器,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或加工方法,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经常性维护;降低设备运行负荷,使用消声器、隔振降噪等工艺措施。 2高温的防护 控制污染,合理设计工艺流程,远离热源,利用热压差自然通

风,切断污染途径;隔热,通风降温、使用空调等个体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机体热适应训练,使用清凉饮料和高温防护服和防护帽。 3振动的防护 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但振动本身对机体也有损害作用。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使皮肤感觉机能紊乱,血管张力改变,出现毛细血管痉挛,重者有“手套样”感觉障碍,手指苍白(振动性白指)是振动病典型的表现。在厂房设计与机械安装时要采用减振、防振措施。对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频率、振幅等应进行必要的限制,工作中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实行轮换作业,间歇使用振动工具。使用振动工具时应采用防振动手套,或者在振动工具外加防振垫。 4紫外线的防护 任何材料加热到温度超过22270C即开始发射紫外线。所以晚上在有强烈灯光环境下,如舞厅等场所皮肤和眼睛也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电光性眼炎是眼部受紫外线照射所致的角膜炎、结膜炎,常见于电焊操作及产生紫外线辐射的场所。电焊作业人员作业时应佩

ACGIH的工作场所物理因素TLVs概述

续表2.2006年已采纳的生物接触测定物 化学测定物[CAS N o .] 已采纳的生物测定物 化学测定物 采样时机 BEI 符号 STY RE NE[10024225] 苯乙烯 Mandelic acid plus phenyl gly oxylic acid in urine 尿中苯乙醇酸和苯乙醛酸班末400mg Πg 肌酐Ns Styrene in ven ous blood 静脉血中苯乙烯班末0.2mg ΠL Sq TETRACH LOROETHY LE NE[12721824]四氯乙烯 T etrachloroethylene in end 2exhaled air 终末呼出气中四氯乙烯工作周末的班前5ppm - T etrachloroethylene in blood 血中四氯乙烯工作周末的班前0.5mg ΠL - T richloroacetic acid in urine 尿中三氯乙酸工作周末的班末 3.5mg ΠL Ns.Sq TETRAHY DROF URAN [10929929]四氢呋喃 T etrahydrofuran in urine 尿中四氢呋喃班末(8mg ΠL )-T O LUE NE[10828823]甲苯 o 2Cres ol in urine 尿中邻甲酚班末0.5mg ΠL B Hippuric acid in urine 尿中马尿酸班末 1.6g Πg 肌酐B ,Ns T oluene in blood 血中甲苯工作周末的班前0.05mg ΠL -TRICH LOROETHY LE NE[7920126]三氯乙烯 T richloroacetic acid in urine  尿中三氯乙酸工作周末100mg Πg 肌酐Ns (T richloroacetic acid and trichloroethan ol in urine ) 尿中三氯乙酸和三氯乙醇工作周末的班末300mg Πg 肌酐 Ns (Free trichloroethan ol in blood ) 血中游离三氯乙醇工作周末的班末 4mg ΠL Ns T richloroethylene in blood 血中三氯乙烯--Sq T richloroethylene in end -exhaled air 终末呼出气中三氯乙烯-- Sq VANADI UM PE NT OXI DE[1314-62-1]五氯化二钒 Vanadium in urine 尿中钒 工作周末的班末 50μg Πg 肌酐Sq XY LE NES[13307](T echnical G rade ) 二甲苯(技术级)  Methylhippuric acids in urine 尿中甲基马尿酸 班末 1.5g Πg 肌酐 - 注:★有水解作用。 ☆无水解作用;代谢产物对正己烷和甲基正丁基甲酮特异。()其中已采纳的数值或符号在NIC 上有修改。32006年采纳。 见NIC 。 005 ACGIH 的工作场所物理因素T LVs 概述 张 敏 1,2 ,王 丹1,杜燮 1,李 涛1,乌正赉2,吴维皑1,徐伯洪1,王焕强1,金晔鑫1,邱 兵1,王恩业 1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2.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100005) 收稿日期:2006211208;修回日期:2006211220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标准推进 工程” (2006BAK 04A00)作者简介:张敏,女,研究员,在读在职博士,研究方向:职业卫生标 准、信息和政策,职业流行病。 通讯作者:李涛,男,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卫生标准、信息和政策, 职业流行病。 ACGIH 发布的物理因素T LVs 包括:(1)声学,包括次声、低频声、噪声和超声;(2)人类工效学,包括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手部活动水平、提举、手臂(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3)激光;(4)非电离辐射,包括静磁场、亚射频(30千赫及以下)磁场、亚射频(30千赫及以下)电场及静电场、射频和微波辐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紫外辐射;(5)热应激,包括冷应激、热应激和热应激反应。 1 工作场所有关的物理因素T L V s 像其他T LVs 一样,在物理因素T LVs 接触水平 和接触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健康劳动者每日反复接触,不引起不良健康效应。 物理因素作用的靶器官和健康效应根据其性质有很大不同,T LVs 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整合了物理因素的测量参数或Π和对劳动者的作用。由于物理因素种类繁多,涉及多个科学领域、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所以,尤为重要的是物理因素T LVs 只适合由经过相应的测量和评价技术培训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使用。鉴于一些物理因素T LVs 十分复杂,在应用时应查阅最新的物理因素T LVs 基准文件。 由于个体易感性的差异性很大,机体接触等于甚至小于T LV 的物理因素后便可能导致烦燥(annoyance ),使原有病情恶化,偶尔也可能造成生理性损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遗传易感性、年

第3部分 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

第三部分 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 1、高温作业 生产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及气压。高温属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如冶金行业的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和铸造、锻造等作业均属于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 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2、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高温或同时存在高气温和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一般将散热量大于8.37×104J/(m3.h)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常见作业场所有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对流热作用于体表,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辐射热除作用于体表外,尚作用于深部组织,加热作用更快更强。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大量出汗,且易于蒸发散热。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高温高湿作业。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均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尚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大量出汗而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故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

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可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产生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血压下降、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3、中暑与急救 中暑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这种疾病的分类,国内外尚不一致。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规定有热射病、热痉挛及日射病三种,但实际常按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型。 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微头晕、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 轻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 重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并在该工作日未能恢复工作或在工作中出现突然晕厥及热痉挛。 从事高温作业,出现上述中暑症状时,应积极救治。发生中毒时,应将患者撤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荫凉的地点静卧休息,给予十滴水、霍香正气水、含盐清凉饮料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可逐渐恢复。重症中暑必须紧急送医疗单位抢救。 4、高温工人饮水注意事项 高温作业工人排汗量明显增加,其增加量与劳动强度成正比。排出的汗中含有大量盐分,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丢失,因此,高温作业工人在排汗量较大情况下,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

环境与健康论文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与健康论文 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有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在用与不用之间产生了很多争论。其实,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就拿广泛用于风味酸奶、水果罐头、八宝粥、果冻、等食品的阿斯巴甜来说,它具有和蔗糖极其近似的清爽甜味,无苦涩后味和金属味,是迄今开发成功的甜味最接近蔗糖的甜味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应用中仅需少量就可达到希望的甜度,所以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阿斯巴甜替代糖,可明显降低热量并不会造成龋齿。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有协同效应,如加2%~3%于糖精中,可明显掩盖糖精的不良口感,与香精混合,具有极佳的增效性,尤其是对酸性的柑桔、柠檬、柚等,能使香味持久、减少芳香剂的用量。此外,阿斯巴甜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被人体自然吸收分解。当然,有利必有弊,阿斯巴甜对酸、热的稳定性较差,在强酸强碱中或在高温加热时易水解生成苦味的苯丙氨酸或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