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水化学基础1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水的基础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础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础知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1. 水的电解实验及其解释;2. 水的净化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食盐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是什么?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对我们生活和地球生态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水的物理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直观性质;2. 学生实验:测量水的密度、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3. 教师总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沸点,凝固点为0℃。

三、水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水能否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 学生实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生成;3. 教师解释:水在电解过程中,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水的组成(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 学生实验:利用滴定管等实验工具,测定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含量;3. 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H2O。

五、水的净化(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水是否干净?如何净化水?2. 学生实验:利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进行水的净化实验;3. 教师解释:水的净化是为了去除水中的杂质,提高水的纯净度。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组成和净化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操作体会和收获;3. 教师总结: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了解水的性质和净化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易燃易爆试剂应分开存放,并远离电源和火源。

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碱沾皮肤,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柜中进行。

4.防止沸腾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或沸石。

5、过滤是把难溶固体和水分离的方法;蒸发是把易挥发液体分离出来,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粗盐含杂质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SO42-。

8、Cl-检验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的生成。

9.蒸馏是一种分离液-液互溶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瓶和冷凝器。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瓶的分支管口附近,冷凝水的流向要注意逆流。

10.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物质从溶解度低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高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般提取后需要分离液体,需要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当操作后者时,下部液体从下口排出,上部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注意“同种微粒公式算”的途径2、微粒互变按摩换(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3、CB误差分析法①俯、仰视必会画图才行(量筒、容量瓶画法不一样)②偏大偏小看公式:CB=mB/V4、稀释或浓缩定律C浓B?V浓体=C稀B?V稀体5、CB、ω、S之间换算式:CB=(1000ρω)/M;ω=S/(100+S)6、CB配制一般操作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C.胶体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2.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A.FeBr2与Cl2B.Ba(OH)2与H2SO4C.HCl与Na2CO3D.Ca(HCO3)2与NaOH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H++OH-==H2OC.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2H+==Ba2++H2O+CO2↑D.金属钠跟水反应2Na+2H2O==2Na++2OH-+H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6.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u2+、Na+、SO42-、Cl-B.K+、Na+、HCO3-、NO3-C.OH-、HCO3-、Ca2+、Na+D.Ba2+、Na+、OH-、NO3-7.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OH-、Cl-B.Na+、Cu2+、SO42-、NO3-C.Mg2+、Na+、SO42-、Cl-D.Ba2+、HCO3-、NO3-、K+8.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C.在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物质D.在反应中易结合电子的物质9.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

基础化学第1章习题辅导

基础化学第1章习题辅导
0.186 0.1 mo1·kg-1的葡萄糖水溶液的凝固点为_____ ℃,bB为0.1 mo1·kg-1的蔗糖水溶液的凝固点 0.186 为______℃;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所得溶液凝固点为______℃,溶液的凝固点下 0.186 降是由于其蒸气压______的结果。 下降 25℃,用一半透膜,将0.01 mol·L-1和0.001 mol·L-1糖水溶液隔开,欲使系统达平衡在 溶液上方施加的压力 0.01 mol·L-1糖水 为 kPa。 24.77
树木内部树汁的上升是由渗透压造成的,设 树汁浓度为0.20 mol· -1,树汁小管外部的水 L 中含非电解质浓度为0.01 mol· -1(1 kPa = L 10.2 cm水柱高),则在25℃时树汁能上升的 最大高度是多少?
c RT
K f mB 1 k f 1.86K kg mol MB Tf m A
下列四种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是: ① NaNO3 30.0 ② Na2SO4 14.8 ③ MgCl2 12.5 ④ AlCl3 0.17 (mmol · -1) L B 则它们的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① > ② > ③ > ④ (B) ④ > ③ > ② > ① (C) ③ > ② > ① > ④ (D) ① = ② = ③ = ④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与胶粒带相反 溶胶的特性是 (C ) 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反离子的电荷数越 (A) 均相、稳定 (B) 均相、不稳定 高,聚沉能力就越强。可用聚沉值来衡量。 (C) 多相、不稳定 (D) 多相、稳定
kb m B 解: 由公式 M B Tb m A

496 10 3 g 1000 g 0.17 ℃ 0.512 ℃ mol 1 kg MA 10.0 g M B 149 g mol 1

1、 水

1、 水

2、毛细管水
食品中毛细管保留的水,是存在于细胞 间隙中的一部分水
管内的水向外蒸发的能力随着毛细管直 径的减小而减弱
容易蒸发,可在毛细管内流动,但不 能流出体外,可用加压的方法将半径 1μm以上的毛细管水压出体外
微生物可生长繁殖、各种化学反应都 可进行,是发生食品腐败变质的适宜环 境
3、自由流动水
由上表可以看出:a.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正常生长繁殖所 需要的水分活度不同,由此可以正确推断影响不同含水量食品 质量的主要微生物;b.表中每一个水分活度区间的下限为相应 微生物正常生长的水分活度阈值,即在此水分活度以下,该类 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存活和生长与水分活度有关系,同一 种类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也要求不同的水分活度。一般讲, 细菌形成芽孢时比繁殖时所需的水分活度要高;产毒微生物在 产生毒素时所需的水分活度高于不产毒时所需的水分活度。
现代食品冷藏技术中提倡速冻,这是因为速冻形成 的冰晶细小,呈针状,冻结时间短且微生物活动受到 更大限制,从而保证了食品品质。
五、液态水的结构
水的三种结构模型:混合、填隙式和连续(均一) 结构特征:在短暂和扭曲的四面体中液态水通过氢 键而缔合,各个水分子通过终止氢键继而形成新氢键 的方式变更结合排列。 冰变成水伴随着最邻近的水分子之间距离增加(降 低密度)和最邻近的水分子平均数目的增加(增加密 度),后者占优势,密度净增加。
与非水组分中强极性基团(羧基、氨基)直 接以氢键结合的第一个水分子层中的水,与 非水组分结合的最为牢固,蒸发的能力很弱, 又称Langmuir水,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不能 用作介质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2、多分子层水(Multilayer water)
强极性基团单分子层外的几个水分子层中 所包含的水,以及与非水组分中弱极性基团 以氢键相结合的水,向外蒸发的能力也较弱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制作实验用水的设备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水的概念是什么?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水?水的分子式是什么?水的性质有哪些?
二、讲解水的基本性质(15分钟)
1. 写出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的组成。

2. 介绍水的性质: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水的密度为1g/cm3。

3.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水的性质。

三、讲解水的制备方法(15分钟)
1. 介绍水的制备方法:电解水、燃烧生成水、水的自然来源等。

2. 讲解水的提纯方法:蒸馏法、过滤法等。

四、讨论水的应用(10分钟)
1. 与学生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水应用经验。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确认学生对水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水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水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加深对水的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水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水的作用和意义。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1基础学习知识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1基础学习知识
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母亲时常唉声叹气,父亲每次见母亲这样,父亲就会乐观地对母亲说:别忧愁,我们要看到明天啊。你看看,我们比别人家孩子多,孩子长得快,过几年他们就大了,那时候我 们家比别的家都幸福。到时候你就等着抱孙子孙女吧-----哈哈哈!
父亲是转业军人,每年八一建军节,单位里都要开转业复员军人座谈会。我们兄弟三个也喜欢过八一节,因为父亲每次散会回来都要给我们带回一些糖果瓜子。那一年依旧如此。中午放学回家,一 眼就看见桌子上摆了一堆五颜六色的水果糖,平时母亲是断然舍不得买这些糖果给我们吃的。
记忆中的父亲很爱笑,每次他下班回来,是我们几个孩子最高兴的事。爸爸回家来不及换工作服,就挨个拍拍我们的头,然后抱抱弟弟,还用他那长满胡茬的嘴故意轻轻扎弟弟的小脸蛋儿,弟弟会 蹬腿从父亲身上下来,这时候,屋里就响起父亲开心爽朗的笑声,然后去洗脸换衣学的那一年,是我们家最快乐的一年,我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父亲无比自豪,但是就在那一年,送我去大学回来后,父亲就查出有癌症,后来就病倒在床了。因为无法支付高昂 的费用,父亲没有在医院住院治疗,而是选择了回家里吃药,坚持了几年,终于有一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上卫生间的时候摔倒在地,可能不行了------

第一章+第一节+水

第一章+第一节+水

P/P0也影响干燥和半干食品的质构

适当低的水分活度才能保持饼干、爆米花和马 铃薯片的脆性,避免颗粒状蔗糖、乳粉和速溶 咖啡的结块。0.35∽0.5是不使干燥产品的期 望性质造成损失所允许的最高水分活度。
本节重点



氢键的定义、形成条件、本质 水分子的结构 食品中水分的状态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定义、区别 水分活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相对湿度、平衡相对湿度的定义 吸湿等温线的作法 解吸和吸湿;滞后现象 吸湿等温线图三个区的含义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水分活度的物理意义



Aw表示食品中水分可以被微生物所利用 的程度。 Aw反映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即水 分与食品中非水成分的结合程度。 Aw表征了生物组织和食品中能参与各种 生理作用的水分含量与总含水量的定量关 系。
(二)水分活度和食品含水量的关系

食品含水量( Water Content) :一 定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下,处于平衡 状态时食品的水分含量。 Wc = mwater / m dry food × 100% Wc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总量 Aw越大,Wc越大(×) Wc相同的食品,Aw不一定相同

The above chain of ten water molecules, linking the end of one a-helix to the middle of another is found from the X-ray diffraction data of glucoamylase-471(葡萄糖淀粉酶), The water network links secondary structures within the protein

大一普通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大一普通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大一普通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过程。

大一普通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巧。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等。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氢气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水、氧化铁等。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以不固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盐水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元素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单位。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恒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原子或其他化合物。

3.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和化合物的缩写,由元素符号组成。

元素符号是化学元素的缩写,通常采用拉丁语或英文名称的首字母。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4. 反应物和产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产物是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产物位于右侧。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等不同类型。

5. 摩尔和相对分子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物质的量。

一个摩尔的物质包含的粒子数目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的数量级。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合物相对于碳-12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的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

6.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摩尔质量是一个摩尔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的特异性质
水具有独特的热理性质 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 水具有较小的粘滞度和较大的流动性 水具有高的介电效应 水具有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化作用的能力 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1.水具有独特的热理性质
(1)水的生成热很高。 生成热是指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水的生成热为-285.8kJ/mol,故水的热稳定性很高,
水环境化学
主讲:杨军耀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
绪 言
绪言
水,无处不在。远到宇宙空间,
深至地球内部,到处都有水的存在。
它是一种作用十分巨大的物质。
物理学家艾·赫弗利茨曼指出,“地表上及其相 邻圈层中以所起的巨大与重要作用而论,没有一 种自然物质能与水相比”。
地质学家B.凡维尔纳茨基在确定水的作用时指 出:“水是地球历史的场所,按其对基本的、巨大 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影响而论,没有一种物质能与 水相比拟的。没有一种地球物质(矿物、岩石、生 命体)不含水的。所有的地球物质都渗浸于水中并 占有水”。
鉴于水的重要意义及其巨大作用,各方面的科学家 (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地质、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土壤、环境等)都研究它的化学成分。 化学家研究它时,称其为《水化学》(Aquatic Chemistry); 地表水学者研究称为《水文化学》或《海洋化学》; 水文地质学者研究它称为《水文地球化学》; 环境学者研究它称为《用水废水化学》; 而我们水文水资源工作者,既要研究地表水、又要研 究地下水、还要研究大气降水和土壤水,既要研究天然 条件下的水,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要以水为 中心对象,以与接触的事与物为环境因素,研究水化学 成分的形成与演化作用及其水化学特征。
pH值等物理的和化学的性质变异,使水具有更高
的侵蚀性,因而其溶解能力增大。
前苏联学者用热压器中的活性水对CaCO3进行溶解 试验,发现活化后的水对CaCO3的溶解度比活化前大 1.15—2.6倍。 在高温高压下,SiO 2可大量溶于水中(表2.3)。
试验还证明,在300~340℃、(390~400) ×105Pa条
这种缔合作用可用下式表达:
(H20) n中的n一般变化于12~860之间,主要取决 于温度变化,仅在250~300℃时,n值接近1,即水具 有H20形式。 自然界中的水只有以汽态存在时才呈单分子水, 而以液、固态存在时均呈巨型分子形式存在。 水的缔合程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强。当温度为4℃ 时,缔合程度最大,水的密度也最大。
若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则对于一种化合物来说,就 有许多种同位素分子变种,可统称为同位素分子。若不考虑 痕量3H,天然水中氢氧同位素可以有九种不同的同位素分子 (表2.5)。
天然水中同位素分子以H216O为主,其它丰度较大的有以下几 种:H218O(0.2%), H217O(0.042%),HD16O(0.032%),而 HTO浓度只有n×10-16%。
2、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
水与其它液体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汞
除外)。它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水的表面张力对研究包气带(或非饱和带) 水的地球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3、水具有较小的粘滞度和较大的流动性
粘滞度是一种表征液体内部质点间阻力(内摩阻) 程度的性质。一般来说,液体的运动可视为液体的变 形,而粘滞性就是一种阻抗液体质点间形变的能力。 水分子的极性和氢键联结决定了水的粘滞度小,
围绕着每个离子形成一层抵消外部静电引力(或斥力) 的外膜,它会部分地中和离子的电荷并阻止正、负 离子间的再行键合。这种水分子的封闭外壳起绝缘 效应(或屏蔽效度),称为介电效应。
水的介电常数,在常温下为81,表示正负离子在
水中相互吸引力比在真空中减小81倍。 水的介电常数0℃时为88,100℃时为56。
5.水具有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化作用的能 力
水中离子与水分子偶极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使水 中正、负离子周围为水分子所包围,这种过程称盐
类离子的水化作用(或称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这种作
用是多数盐类能溶于水的原因。
6.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水对固体的溶解性能主要是由于水是极性分子,
介电效应高,能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化作用等特性 所致。 在高温高压下,水是一种活性水,其水分子结 构处于亚稳状态。这时水的导电性、溶解能力、
一、水的结构
在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核呈等腰三角 形排列,氧核位于两腰相交的角顶上,而两 个氢核则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上,两 腰夹角为l04°45’。 整个水分子核则 浸于其核外10个电子 所组成的电子云中。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这种排列,使水分子在结 构上正负电荷静电引力中心不重合,从而形成水分子 的偶极性质,即位于氧原子一端为负极,而位于氢原 于一端为正极。 一个偶极分子极 性程度的大小,可根 据其偶极矩的大小来 判断。水分子的偶极 矩为1.86x10-18静电单 位x厘米,其偶极矩比 许多其它物质都大, 具有较强的极性。
流动性大。据已有资料表明,在1V/cm的电场下,水
分子的H+(质子)的活动性为32.5×10-4cm/s,OH-的活 动性为27.8×10-4cm/s,· 而其它离子的活动性只有 6x10-4cm/s。同时,水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经常不 断地进行新的排布和联结。
4.水具有高的介电效应
在水中盐类离子晶体发生离解时,一些水分子
件下,活性水可以从淡色花岗岩、微斜长石及黑云母 中溶出Si02、Al2O3 、K2O、Na2O等成分。
三、水的离解
水可以按下式进行离解:
由于质子(H+)不能单独存在,在水溶液中H+与 H2O 缔合成H3O+(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在标准状态下,水的平衡常数为:
四、水的同位素
氕(H)、氘(D)、氚(T)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氚是氢的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发射β -射线,生成氦: 它在水中以氚水(HTO)形式存在。 16O、17O、18O是氧元素的三种同位素。它们在水中的 丰度见表2.4。
虽然它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不一,
但有些共同的理论基础,内容上也互有联系,
并互有推动与促进。因此,我们要以化学、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以及微生物化学为化学理论
基础,以水文学、水力学、地质学、地貌学、
土壤学水环境理论基础。由此可见本课程中的
“环境”是一个广义上的环境,而非狭义上的 环境。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水在其环境中循环着, 并不断与周围介质(大气、地表水、岩石)相互作用 着。因此,天然水化学成分的面貌是地质历史的产 物。人们最初的认识是,水中的许多组分源于岩石。 正如古老的希腊名言所述:“水流经的岩石怎样, 水也就怎样。”但是,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水 流经不同岩性的区域,可能得到相近化学特征的水, 而流经相同岩性区域的水其化学特征可能不尽相同。 这表明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其环境之间的化学作用 及其历史与历程有密切关系。
因此,当水分子相互靠拢时,相邻水分子间由于 具有偶极性而发生相互静电吸引。这种吸引是由于水 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强,能对相邻水分子中的氢 原子产生静电吸引,从而使相邻的水分子联结起来。 两个分子之间由氢原子形成的一个键称为氢键,水分 子之间就是靠氢键相联结的。 相邻水分子间由于 有氢键联结,使水能以 (H2O)n 巨型分子存在, 但它不会引起水的化学 性质的改变,这种现象 称为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二、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组成可按溶质颗粒大小、化合物类型、 相对浓度及相态等分类。
(一)、按颗粒大小 (1)真溶液(颗粒直径d<10-7cm) (2)胶体(颗粒直径d<10-7—10-5cm) (3)悬浮液(颗粒直径d>10-5cm)
(二)、按化合物类型 (1)无机物 (2)有机物 (3)金属元素络合物及有机络合物
第一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
水的结构及其特性 溶解平衡 碳酸平衡 水中络合物的计算 氧化还原作用 吸附作用 其它化学作用,如光解作用、水解作用、 富营养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等
第一节 水的结构及其特性
• 水的结构 • 水的特异性质 • 水的解离 • 水的同位素
天然水是组成复杂的溶液。就目前所知,存在于 地壳中的87种稳定的化学元素中,在天然水中就发 现了70种以上,随着分析方法灵敏度的提高,相信 其它元素也将会在天然水中找到。 天然水成分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中有为数众多的 化学元素,还在于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水中的含量 变化很大,以致在不同类型的水中每一化学元素存 在的形式具多样性。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是指存在于水中各种元素的离 子、分子,溶解的和未溶解的气体成分,天然的和 人工的同位素,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活的或死的微 生物(细菌)以及不同成分的机械的和胶体的物质等。
在2000℃的高温下,其离解约为0.588%,所以水能在
地球初期的炽热温度下存留下来。
(2)水具有很高的沸点和达到沸点以前之故。
水是氧的氢化物,将它与氧的同周期和同族的相应各元素 的氢化物相比,我们就可以看到水的这一特性。
水具有如此反常高的熔点和沸点以及很高的分子熔化热和 汽化热,致使水分子由冰到水到汽的相态转化需要很多热能, 以破坏众多氢键。也正因为这一反常特性,使地球上得以有液 态水的存在,才能有生命物质的繁衍。
二、天然水的组成
(三)、按相态 (1)固相 (2)液相 (3)气相 (四)、按相对浓度 (1)宏量组分: Cl- 、SO42- 、HCO3-、CO32-、 Ca2+、Mg2+、 Na+、K+ (2)中量组分 Fe2+、Fe3+、 NO3- 、NH3-、H4SiO4、F-、Sr2+、Br2-等, 常为十到数十mg/L (3)微量组分 常指在水中含量小于1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