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诊疗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李军;刘存勇【摘要】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多巴丝肼与泰舒达(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与泰舒达(吡贝地尔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元通脑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Lawton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第四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PDRS总积分改善率(85.3%)高于对照组(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震颤、僵直、失眠、便秘、汗出症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元通脑胶囊联合多巴丝肼与泰舒达(吡贝地尔缓释片)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首选.%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iyuan Tongnao capsul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benserazide and piribedil o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iduobasi hydrazine and piribedil,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Peiyuan Tongnao capsul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UPDRS efficacy, TCM syndrome score and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ADL score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ADL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all higher than beforetreatment (P<0.05), the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first four week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core of UPDRS 85.3%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61.8%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ffect of tremor, rigidity, insomnia, constipation, sweating symptom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eiyuan Tongnao capsule combined with benserazide and piribedil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7【总页数】3页(P789-791)【关键词】帕金森病;培元通脑胶囊;多巴丝肼;吡贝地尔缓释片;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作者】李军;刘存勇【作者单位】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 100022;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北京 10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1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性坏死诱发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初期隐藏较深,病程发展速度慢,发病机制是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坏,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是遗传易感性、年龄老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2例临床观察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社会因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流行病学统计,其患病率为15~328/10万。
PD病例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色素脱失,黑质色素变淡季出现路易小体,其生化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脱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经末梢处多巴胺(DA)减少(DA减少≥80%时产生PD临床表现),而黑质纹状体系统中与DA功能相拮抗的乙酰胆碱(ACH)作用相对亢进,DA 与ACH平衡失调。
近几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取72例均来自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中风科2011年6月~2014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
其中,试验组男性28人,女性14人;年龄38~80岁,平均(62.80±10.12)岁,平均发病年龄(60.01±11.62)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4.83±3.68)年,Hoehn-Yahr 分级:Ⅰ级17例,Ⅱ级14例,Ⅲ级11例。
对照组男性18人,女性12人;年龄38-79岁,平均(62.43±6.86)岁,平均发病年龄(57.81±7.64)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4.76±3.57)年,Hoehn-Yahr分级: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8例。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锥体外系疾病制定的PD诊断标准[1]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制定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试行)[2]拟定。
1.3诊断标准1.3.1 纳入标准:38-80岁,西医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符合PD纳入标准,即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进行性言语和重复动作幅度减小,至少符合下列表现之一:①肌强直;②4~6Hz静止性震颤;③姿势不稳(除外由视觉、前庭功能、小脑或本体觉障碍所致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i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赵丽丽 陈 莹 张 硕 唐 晶 姜立刚*(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132000)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20)19-0088-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5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中西医结合组60例,其中气血两虚证15例、肝肾不足证17例、痰热生风证14例、阴阳两虚证14例。
对照组采用美多芭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证进行辨证治疗。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帕金森综合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 )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及其中的气血两虚组、肝肾不足组、痰热生风组和阴阳两虚组UPD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腹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及延缓病情进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药;中西医结合;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痰热生风;阴阳两虚【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 75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15 patients) and the integrative group (60 patients) including 15 cases of the Qixue Liangxu type (气血两虚证), 17 cases of the Ganshen Buzu type (肝肾不足证), 14 cases of the Tanre Shengfeng type (痰热生风证) and 14 cases of the Yinyang Liangxu type (阴阳两虚证).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dopar, and the integrative group was treated in TCM of different symptoms more.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in the integra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e UPDRS scores in the integrative group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After treatment, all scores in the integrat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 in the integrative group was reduced (P <0.05). Conclusio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prevent and delay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TCM medicine;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The Qixue Liangxu type; The Ganshen Buzu type; The Tanre Shengfeng type; The Yinyang Liangxu typ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19.030帕金森病是好发于中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全世界约有600万患者,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PD 患者超过270万[1-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帕金森病(PD)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7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疗法)与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精神行为、日常生活和运动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0.05)。
结论给予帕金森病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及运动等,同时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多巴丝肼片[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Parkinson's disease (PD).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mental behavior, daily life and motor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patients' daily life and exercise, but also promote the treatment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and Western medicine; Dobasazide tablets帕金森为当前多发、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具有行动迟缓、静态性震颤、行走困难等表现【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
针对该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进行详细分析。
一、中医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侧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壮脾健胃等方面,并通过中草药配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疏肝理气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主要与肝气郁结有关,因此疏肝理气成为中医治疗的重点之一。
常用的草药包括柴胡、香附、青皮等,这些草药有助于消除肝气郁结,缓解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1.2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病因中存在血瘀病机,因此活血化瘀也是中医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常用的草药有川芎、桃仁、红花等,这些草药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病情。
1.3 壮脾健胃中医强调脾胃健康对于全身各器官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常用的草药包括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草药能够提高脾胃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医治疗能够明显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治疗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选择等。
二、西医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依赖药物疗法,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药物和深脑刺激治疗。
2.1 多巴胺类药物多巴胺类药物是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能够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多巴胺,减轻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然而,长期使用多巴胺类药物会导致副作用的出现,如头晕、恶心等。
2.2 抗胆碱药物抗胆碱药物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动,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硬。
该类药物常用的有苯海索、托吡酯等。
然而,抗胆碱药物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干口、视物模糊等。
2.3 深脑刺激治疗深脑刺激治疗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植入电极到患者的脑部特定区域,通过电刺激来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吴伟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6(0)4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1],常见于中老年人。
帕金森病往往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特点[2],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吴伟
【作者单位】472500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普拉克索对脑梗死后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于莹;张娴
2.普拉克索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胡量;周宁;姜远柏
3.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凌瑛
4.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凌瑛
5.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张建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4例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84例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1.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氧化应激等。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痿证”范畴,主要病机为气滞、痰浊、血瘀等,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调理气血、祛痰开窍、通络活血等方法,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状态。
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安定类药物等进行调理,以及物理疗法、运动治疗等进行康复训练。
3. 84例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共搜集了84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药治疗、针灸理疗、康复训练等,治疗时间为3个月。
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如下:3.1 临床症状改善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84例患者中有74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改善率为88.1%。
其中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减轻、震颤减轻、运动迟缓减轻等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的姿势不稳症状也有所缓解。
3.2 生活质量改善经过治疗后,84例患者中有62例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3.8%。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活动能力、情绪状态等均有所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3 不良反应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了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显示84例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轻微的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6%,均未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4.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且不良反应较少。
中医药治疗通过调理气血、祛痰开窍,缓解症状,促进康复;针灸理疗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症状;康复训练通过运动治疗、物理疗法等促进患者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方法将177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
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4%与对照组患者的73.8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普拉克索联合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单一用药所造成的临床不良反应,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标签:帕金森病;普拉克索;自拟补肾活血汤帕金森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本病多因中枢神经系统变性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肢体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及平衡障碍等,其中以肢体震颤最为多见。
其病理基础多为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以及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减少,属于慢性原发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1]。
本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高,且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最高,且男性多见于女性,若不及时控制本病,可在疾病的晚期致患者全身僵硬而卧床不起。
因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目前尚无根治本病的方法,本文采用普拉克索联合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帕金森病,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177例。
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
治疗组男53例,女36例,年龄53~75岁,发病时间6个月~12年,其中按Hoehn-Yahr分型:Ⅰ级25例,Ⅱ级27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Ⅴ级9例。
对照组男49例,女39例,年龄51~75岁,发病时间1~12年,其中按Hoehn-Yahr分型:Ⅰ级22例,Ⅱ级31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Ⅴ级7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李添翼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探究帕金森这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中医医的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单纯选择左旋多巴的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76-02
帕金森病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活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在早期会有肌强直、静止性的震颤、行动缓慢以及姿势异常等。
患者的手臂会出现不受控制的发抖,上肢不能进行精细动作[1]。
患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造成家庭的负担。
西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使症状得到相应的改善,但是因为药物具有强烈的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后耐药性较强,因此单纯给予西药的治疗,并不能使患者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的综合治疗,能够得到较好的疗效。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有40例患者,2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54-82岁,平均年龄为66.72岁,病程范围:1-8年,平均病程为5.12±1.27年。
对照组有38例患者,21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范围:56-85岁,平均年龄为67.28岁,病程范围:1-7年,平均病程为5.07±1.74年。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患者仅给予西药治疗,选择左旋多巴,每次药剂量为2片,一天服用3次,均在饭后使用。
一个疗程为8周的时间,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
1.2.2 实验组该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的综合治疗,中药上给予滋阴熄风汤的治疗,药材有:鹿角胶、白芍、珍珠母各30g,山药、丹参各20g,山萸肉、杜仲、天麻各15g,川芎和炙甘草各10g。
若患者有气血不足的情况,要给予10g当归和30g黄芪。
若患者有阴阳两虚的的情况,要给予30g的黄芪,15g的熟地。
若患者为痰热风动型,要给予胆星、竹茹各15g。
若患者为血瘀动风型,要给予水蛭、蒲黄各10g。
将以上药材中加入500ml的水,煎煮后取得
300ml的药汁,每天服用一剂,一疗程为14天,共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旋多巴的治疗,药剂量同对照组。
治疗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治疗标准根据相关标准给予患者的疗效评定,选择功能的计分法,对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2次评分,根据评分进行进步率的计算,进步率为:(治疗前的评分-治疗后的评分)/治疗前的评分x100%。
若患者的进步率达到100%,则为痊愈,若患者的进步率达到50%-99%为治疗显效,若患者治疗的进步率达到1-49%则为治疗有效。
若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低于1%,则为治疗无效。
2.结果
实验组40例患者,痊愈3例,治疗显效15例,治疗有效18例,治疗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8例患者,痊愈1例,治疗显效12例,治疗有效16例,治疗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6.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帕金森病的患者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病情较为严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在病理上分析为多巴胺出现代谢异常[2]。
在西药的治疗上左旋多巴类的药物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但不能较好控制患者的病情,有效的治疗时间在2-5年,当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增加后,治疗作用变小,而毒副作用较大,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该种药物的治疗,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3]。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中医治疗。
对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调节,并对内分泌和神经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患者的体质状况得到改善。
白芍能够滋肝阴、养肝血以及柔肝气,能够养血濡筋以及缓急止颤,熟地也能够进行舒筋通络和滋阴养血,在中药的治疗下,能够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对患者的毒副作用。
实验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0.0%,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的综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征宇,赵虹,汪涛,马云枝,菅艳萍,张建业,王德林.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18(03):129-130.
[2]张青萍,刘泰,张希廉,田军彪,李玉森.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7(08):163-164.
[3]柳东,杨汪涛,李如奎,张健康,王德江,刘宝富.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27(2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