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法律硕士笔记六脉神剑(法制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Baidu
夏朝的
代了氏族禅让制,从而给原始氏族制度以致命打击,并导致它的最终消亡。

建立与 (2)传说大禹时便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所谓“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并设“九牧”为
国 中国法

九州的地方长官,开始形成新的国家行政区划。
律 律的产

(3)夏朝完善了国家机构和公共权力系统,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
一、本章基础知识图解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1.形成于公元前 21 世纪左右的夏朝,是中华法制文明的发轫阶段。
2.一般认为,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进入了国家和法的发展阶段。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代, 其主要依据在于:
(1)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专制帝王。自此以后,王位世袭制取


孝罪。
法 律
5.《左传》有“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的记载,据春秋后期晋国大夫叔

禹刑
向的解释:“己恶而掠人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犯此三项罪者,

均应处死刑。
6.《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夏书》则有“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刑罚适用 原则,主张慎重刑罚,反对错杀无辜。
7.以“禹刑”来统称夏朝的法律,一方面是为了表示对祖先大禹的尊崇与怀念,
(3)脯刑是将受刑人杀死并晒成肉干。
1.墨、劓、剕、宫、大辟旧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
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剕(音废)、宫、大辟等五种刑罚,并
旧五刑的发展沿革 使之成为主要的常用刑罚体系。
2.旧五刑肇始于夏代,发达于商、周,影响及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后逐步被
新五刑取代。
令或宣布军事纪律,要求将士服从命令,忠于王事,大体相当于后来的军法。
5.“诰”——是古“告”字,其含义是告诫,内容偏重于国王或权臣对大臣、诸
汤刑
侯或下属官吏发出的命令、指示或训诰,西周初期的《康诰》即继承商代而制定 的。
6.“命”——是君王针对具体事情发布的命令。
7.商朝继续沿用不孝、违命等罪名,同时又有新的创设,如《礼记·王制》记载
商有“乱政”和 “疑众”罪的规定:“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
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8.商代的刑法及诉讼制度已经较为完备。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
1.旧五刑——墨、劓、剕(音废)、宫、大辟等五种法定刑。
起 源
生 (4)(2016 年大纲修改)夏朝统治者对原始社会的“礼”和其他氏族习惯加以改造,使之上
升为国家形态的习惯法,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有效工具;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维护专
制王权,镇压各种违抗“王命”的行为和其他社会犯罪。凡属违犯法律的行为,均由国家司
法机构施以严酷的刑罚。
中 国 法 1.古代法律的起源与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宗法伦理性质。
2.墨刑——又称黥刑,为耻辱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刺字,再染上墨,作为受
刑人的标志。墨刑是旧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至汉文帝时始明令废除,但宋以
后时有复活。
3.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劓刑较墨刑为重。
4.剕刑——也作刖刑,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砍足曰剕,砍手日刖。膝盖
骨的叫膑刑。
5.宫刑——是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对男性为去势,对女性为幽闭。 旧五刑
吕刑 论证了敬德于刑,以刑教德的重要性。
4.《吕刑》强调“明于刑之中”,提出“刑罚世轻世重”、“轻重诸罚有权”、“惟齐非齐, 有伦有要”,还规定了较为完整的赎刑制度和“上下比罪”、“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
有赦”的刑法原则。
1.指周朝的刑书——《左传》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逸周书》中说“太史箧刑
1.“天罚”与“神判”制度——在司法上,是将宗教意识与审判制度相结合,是
夏、商诉讼制度的根本特征和基本面貌。
天罚与神判
(1)统治者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假托神意进行审判。

(2)假托鬼神之意,实施“天罚”。

2.影响至春秋以后历代的诉讼文化之中。

1.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监狱大多称为“圜士”。 度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法律的威慑力。
立 法
8.启出兵讨伐有扈氏所颁布《甘誓》。
概 况
1.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泛指商王朝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
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3.商朝的法律渊源——不成文的习惯法、国王发布的“誓”、“诰”、“命”。
4.“誓”——含义是约束。其内容偏重于出兵打仗前的盟誓,主要是发布军事命
2.夏朝已有了正式的监狱。
监狱
3.夏朝监狱——圜土、夏台、钧台。
4.商朝监狱——圜土、囹圄(专门关押要犯的监狱)、羑里。
1.立法指导思想——“明德慎罚”。
2.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
立法指 导思想
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 3.“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 提,是第一位的。
4. 西周将天与德、礼与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德配天”原则指导下的“明德慎
罚”、“刑兹无赦”和“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
1.吕刑——有时也称“甫刑”,周穆王时吕国的诸侯兼周王朝司寇的吕侯所作。
2.《尚书》中的“吕刑”篇不是“吕刑”的全文,而是对此次法制改革的一种综述。
3. 《吕刑》继承并贯彻周初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以苗民无德滥刑遭受亡国绝祀的史例,
在中国古代社会被视为是最大的耻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为残酷
刑 和最重的刑罚,一般适用于较重的犯罪者。
事 6.大辟——是死刑的总称。商代末期的纣王时,死刑有斩、戮、炮烙、醢、脯等
立 等酷刑。
法 (1)炮烙是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火烤热,令有罪者行走其上,最终堕入炭火中
烧死。
(2)醢刑是将受刑人捣成肉酱,又称“菹”刑。
律 起 源 2.古代法律的起源主要是以“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的形式完成。
的特点 3.古代法律的起源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为基础。
1.禹刑——夏朝法律的总称或代称,并不是一部成文法典。
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3.夏代的法律渊源——习惯法、夏王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发布的“王命”和“誓”。
4.夏朝“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近代大学者章太炎亦认为夏朝已有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