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进展-李立明
国外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国外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它的发病及一般临床症状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要加深对该病本质的了解,仅限于对个体病人的临床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研究范畴,着眼于群体研究。
因此,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成为当代精神分裂症研究工作的一个新领域。
作者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外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对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一、研究情况进展:早期的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的研究是粗略和不科学的,随着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诊断方法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入了一个较正确的轨道,尽管这期间还缺乏病因方面的重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在病例检出和确定方面遇到了严重的方法学问题,例如,①确诊精神分裂症主要依靠自我陈述而不进行现场研究;②人群筛查没有连续的尺度和特征性;③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较低,因此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花费大,而检出病例少;④精神分裂症这一概念是否精确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对研究方法不断修正、完善,近10年来的精神分裂症的研究重点主要为:比较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发病率、患病率和结局;精神病前驱期的作用和性别的影响;共同发病率和死亡率;遗传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
过去10年间发展了与新诊断标准有关的两种评估方法。
即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诊断询问表(DIS)及由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酒精、药品滥用控制部门和精神卫生机构共同形成的国际诊断调查,它们均是完全的定式调查,用于与DSM-Ⅲ-R和ICD-10标准相匹配并可被外行调查人员所使用,但是它们在社区应答者中检出精神障碍的正确性值得怀疑。
半定式临床调查,例如精神现状检查第十版,目前已被并入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估计划,包括了精神病理学中很大的一个领域,需要临床技能以获得能够被ICD-10,DSM-Ⅲ-R和DSM-Ⅳ诊断规则处理的资料,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价计划和类似的调查适用于作为二阶段的诊断工具,但在现场调查中需要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例寻找制订一个相对简单的心理测量学筛查程序。
传承发展 与时俱进——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规划教材建设40年回顾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年1丨]第25畚第1期Chin J L)is CoiUml Prev 2021 Jan; 25( 1)•流行病学教学研究•传承发展与时俱进—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规划教材建设40年回顾詹思延100191北京,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通信作者:詹思延,E-mail:siyan-zhan@D O!:10.16462/ki.zhjbkz.2021.01.002【摘要】预防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流行病学》规划教材从1980年面世至今,走过了40年的历程,在几代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更新到第8版,成为流行病学立体化教材体系的核心,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回顾了此套教材的编撰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版教材的内容,为不断完善本科生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行病学;本科生;预防医学;教材【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4-3679(2021)01-0008-04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keep the pace with times------Review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pidemiology textbooks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in the past 40 years in ChinaZH AN Si-yanDepartment o 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 f Public H 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19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 AN S i-ya n, E-m a il:siyan-zhan@【A bstract】It has been 40 years since the publication (>f Epidemiology Textbook ( Edition 1 ) forundergraduate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in 1980 in China. By way of the joint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of epidem iologists, the textbook has been updated to the Eighth Edition in 2017. It has become the core ofthe three-dim ensional textbook system of epidemiolog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aimed to review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of this set of textbooks, and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each edition of the textbook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for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textbook.【K eyw ords】Epidemiology; Undergraduates ;Preventive medicMne;TextbookFund program: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ducation Committe, Research project in medical education(Chin J Dis Control Prev2021 ,25( 1) :8-l 1)2020年C O V I D-19的全球大流行再次把流行病 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推到世人的面前,无论是像 福尔摩斯探案一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还是基于各种监测报告数据的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各 种数学模型的疫情预测,以及对各种防控措施的科学 评价,都充分彰显了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骨干学科 和现代医学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
医学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讨

( 州医 学院 ,浙江 温
温 州 3 5 3 , 1 环 境 与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2 护 理 学 院 ) 20 5 . .
[ 关键词] 临床 流行 病学;医学研 究生;教 学 改革 [ 中图分 类号] G 4 [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 18 (0 0 5 0 2 — 2 0 0 2 3 2 1 )0 — 5 9 0
位 必修 课 , 授课 对 象主 要为 临床 型和 部 分科研 型研 究 生 ,
同 学认 为采 用 案例 教 学方 式 好于 传 统教 学 方 式 , 也有 但 8 70 同学 认 为案 例教 学 不 好 ,还有 1 % . 7的 2 的研 究 生 回 答
不 知道 。 于考 试 形 式2 0 — 0 8 采用 的 是开 卷形 式 , 对 07 20级
主 编 的 《 代临 床 流行 病 学》( 二版 ) 。 学 内容 调整 现 第 I教
的 主 要 目的 是希 望 学生 学 会 从疾 病 病 因 、 诊断 、 治疗 、 预
学 问题 的一 门方法 学 。 其核 心 内容是 通过 严 谨的设 计 、 测
量和 评 价 , 讨 疾病 的 病 因 、 探 发生 、 发展 、 断 、 诊 治疗 和
第 40卷第 5期
2 0年 9月 01
温
州
医
学
院பைடு நூலகம்
学
报
VO1 0 NO. . 4 5 Se 201 p. 0
J r a f W e z ou M e i lCo l g ou n lo n h d ca le e
教研嘲
医 学 研 究 生 临床 流 行 病 学 教 学 改 革 探 讨
流行病学超大规模队列研究_开启21世纪人类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的钥匙

复杂性疾病( complex disease) ,于 1784 年完整 出现在医生 Ware[1]的病例记录中,但特指患者症状 和体征的复杂性。直到 20 世纪 60 ~ 80 年代,随着 一系列疾 病 概 念 的 提 出[2-7],复 杂 性 疾 病 的 意 义 才 逐渐由临床特征转变到病因机制上来。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病因研究迈入微观层面,人类复杂性疾病 ( complex human disease) 一词开始在遗传学领域被 提出。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随着人类基因组计 划( human genome project,HGP) 的完成和对于基因 功能的不断认识,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和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的 提出和发展,研究者发现大部分人类常见疾病并不 是单纯基于环境暴露或遗传变异而发生的,而更可 能是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致[8],所以最终形成 了“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环境-环境、基因-环境交 互作用”为现代病因理论基础的人类复杂性疾病这 一概念。
第二,人类复杂性疾病病因机制复杂,其发生和 流行往往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 2002 年美国 Framingham Heart Study 证实了多种危险因 素对高血压病 发 生 的 协 同 作 用[21] 以 及 脂 肪 摄 入 与 肝脂肪酶缺陷( hepatic lipase deficiency,LIPC) 基因 型对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 水平的交互作用[22]。因此, 作者针对不同发病率的疾病,假定其发生是基于一 定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通过 QUANTO 软件[23]可 以计算出所需的理论病例数,最终估算出不同样本 量队列研究随访所需的最小年数,见表 2。( 1) 以 发病率最高 ( 约为 3. 00 /10 万人 / 年) 的白内障、高 血压为例,假定某基因型频率与某环境暴露率均为 0. 15,为了识别效应值为 3. 0 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乘法模型) ,理论上需要累计病例至少 1 173 例。 此时,样本量为 20 万、50 万和 100 万的队列均可在 1 年内 获 取 足 够 病 例; ( 2 ) 以 发 病 率 居 中 ( 约 为 0. 20 /10 万人 / 年) 的糖尿病、卒中、心力衰竭为例,
流行病学【第六版】第1章绪论(李立明)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基本形成不过百余年。
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体现在疫苗、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饮食、机动车安全、传染病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计划生育、控烟、母婴保健、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毋庸置疑,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它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出现,都会有其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流行病学学科也不例外。
它是在与疾病(最初是传染病)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
同时,作为一门科学,它是从观察开始,经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而找出规律性并采取相应办法予以改变。
这也是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轨迹。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许多流行病学先驱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推动了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梳理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就是帮助我们了解流行病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前期是指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的流行病学学科尚未形成,但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观察的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已构成流行病学学科的“雏形”。
以下几个事实应予注意。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其著作涵盖领域极广,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
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在我国,“疫”、“时疫”、“疫疠”作为疾病流行的文字记载,也几乎是同时代出现的。
像《说文解字》中的“疫者,民皆病也”和《素问 刺法论》中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临床流行病学绪论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简史
• 临床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临床医学 问题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18世纪, 但学科的形成不足百余年。
• 正是由于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与发展,使得人类对疾病的 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正是由于临床诊疗技术评价性研究的大量开展,使得现代 医学的临床诊疗效果有了更多科学证据的支持,从而为循 证医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保证。
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
(二)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在这期间,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 了空前发展,人群向城市聚居。为传染病的大面 积流行提供了可能。传染病的流行使流行病学的 诞生成为了必然。
特点:以传染病为主的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
(二)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生→随着人类对病因及危险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化→防治策 略与措施不断完善→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轨迹。在这 条历史长河中,许多流行病学先驱尤其是一些具有敏锐观 察力和科学精神的临床医生功不可没。
(一)学科形成前期
(公元前500年至18世纪末)
特点:学科尚未形成,有自发的防病 要求和尚不成熟的思想
① 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
(二)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3) 18世纪法国革命对流行病学产生了深远影 响。路易斯(PCA Louis)被喻为现代流行病学先驱 之一。
• 通过放血疗法对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对比观察,利 用寿命表对结核病的遗传研究。确立了在该领域 的地位。
• 和英国统计总监法尔(William Farr)在英国首创了 人口和死亡的常规资料收集,提出了如标化死亡 率、人年、剂量反应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 程等许多重要的流行病学概念。为流行病学的定 量研究、对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七章筛检李立明流行病学6版

开来。它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
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不是对 疾病作出诊断。
10.03.2019
3
外表上健康的人群 即健康者和虽患病 但尚未诊断者
阳性者(即可能 患该病或将来有 患病危险的人)
筛检试验
阴性者 (即未患 该病的人)
各种诊断试验
患病或具备 危险因素
未患病或不 具备危险因素
图1 一项普通筛检和诊断试验流程图解
8
同步盲法比较 待 评 价 方 法
金 标 准
10.03.2019
9
(一)确定“金标准”
金标准(gold standard)—当前公认最好
的、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或专家制定 并得到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 应用金标准区分有病人群和无病人 群,然后用待评价的筛检试验对这两组 人群进行测试,并比较分析试验结果。
本 量 影 响 因 素
α=0.01时样本量大于α=0.05
④ 容许误差δ, 一般定为0.05-0.1。
10.03.2019
12
二、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一项筛检试验优劣的评价可从
真实性、可靠性、收益三方面进行。
10.03.2019
13
(一)真实性的评价
又称为效度,指一项筛检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数值 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 误诊率正确诊断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
a d 粗一致率 100 % a b c d
1 a a d d 调整一致率 4 a ba cc db d
10.03.2019
28
2.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Kappa分析
kappa值为实际一致率与非机遇一致率的比, 该值考虑了机遇因素对一致性的影响,表示不 同人判断同一批结果,或同一人不同时间判断 同一批结果的一致性强度 一般认为Kappa值在0.4~0.75为中、高度一
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变化(李立明)

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变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立明一. 流行病学的历史及定义的发展✓流行病学的历史回顾✓流行病学的历史地位✓流行病学定义的发展PRE-MODERN EPIDEMIOLOGY早期流行病学的探索Epidemiology: a discipline evolved from studies of outbreak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流行病学是从传染病流行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The war between miasma and germ theory about causes of disease 病因学的瘴气说和细菌说大战Hippocrates (460-377 BC)第一个流行病学家主要的流行病学相关著作:《Epidemic Ⅰ》《Epidemic Ⅲ》《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流行病学观察意大利威尼斯-最早的检疫14世纪:外来船只必须在港外停留检疫40天quadraginta(拉丁语,意思为40) →quarantine 1423年成立了首家传染病隔离医院Thomas Sydenham (1624-1689)疾病观察通过临床观察,以识别不同的疾病相关著作(1676):《Observationes Medicae》John Graunt (1620-1674)利用死亡数据进行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概括死亡经历提出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相关著作:《Na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Made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James Lind (1747) VitC缺乏–坏血病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James Lind (1747)相关著作:A Treatise on the Scurvy. In Three Parts. Containing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Causes and Cure of that Disease, Together with A Critical and Chronological View of What Has Been Published on the SubjectEdward Jenner(1796)接种牛痘预防天花Ignas Semmelweis (1840s)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前用漂白粉洗手-预防产褥热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William Farr (1807-1883)在英国首创人口和死亡的常规资料收集提出许多流行病学的重要概念:标化死亡率、人年、剂量反应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John Snow (1848-1854)伦敦宽街-霍乱爆发标点地图法霍乱是介水传播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与控制的经典实例Louis Pasteur (1822-1895)微生物理论(germ theory)主张改革临床实践,减少微生物相关疾病的传播开发了鸡霍乱、炭疽、猪丹毒疫苗减毒的微生物可以用作免疫提出狂犬病是由一种显微镜看不到的物质传播的(即病毒),并开发疫苗治疗和预防狂犬病巴斯德杀菌法Robert Koch (1843-1910)确定了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确定了水净化在疾病预防过程中的重要性确定微生物为致病因子时,Henle-Koch提出4条原则1.该微生物在每个病例中均存在;2.该微生物必须能够在体外分离和培养;3.将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宿主时,应可引起此种特异疾病;4.由被接种的动物也能分离出此微生物并加以鉴定早期流行病学的探索十九世纪,现代公共卫生的开始1840—1890年环境卫生期的“工程措施”1890—1910年病原生物期的“医学措施”爱德华·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 500,000 503,000 503,000 机
50-71
1995 566,402 30,000
30,000 纸质
30-65
2007 500,000 73,500
64,500 综合
18-N/A 18-N/A 11-62
2007 2009 2010
500,000 400,000 500,000 153,000 500,000 2,200
传统的慢病防治观念认为……
责备受害者
慢性病是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 是自己的选择,与他人无关
你愿意在哪个环境里锻炼身体?
10
病因链的远端——病因的原因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 由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中社会分层的基本结构和社 会条件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人们生 活和工作的全部社会条件
健康斜坡理论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流行病学分会的进展(2002-201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进展(2009-2014)
开展学术交流
2002-2013年,组织学术会议24次,累计参会约3500人次, 交流论文约2000篇。 会议主题: 传承与发展 宏观与微观并举 学科发展与人文社会建设 疾病预防与和谐社会 疾病预防与健康中国 邀请国外及港澳地区的知名专家参会并作专题学术报告
Nutrinet-Santé
美国 美国 法国
LifeGene
瑞典
对象 年龄
35-70
调查 开始 时间
1993
目标 人数
现人数
有,000 521,448 385,747 综合
30-79 40-69
2004 2006
500,000 513,211
513,116
计算 机
(Making partners: intersectoral action for health)
《2013-2020年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宣传,在全球、区域和国家议程以及国际 商定的发展目标中提高对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
等
再度流行的影响因素
• 病原体变异与耐药性产生 • 城市化与全球化 • 卫生与其他基础设施不足 • 气候改变
结核病
2012年全世界新发结 核病患者约860万,约 130万人死于结核病
人兽共患病
影响因素
• 经济动物规模化养殖 • 动物贸易与活禽交易 • 气候与生态环境改变 • 特殊饮食习惯
(Morse SS, Lancet, 2012)
130,000 综合
0 2,000
计算 机
计算 机
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传染病防制仍是流行病学的重要任务 慢性病病因学研究任重道远 系统流行病学方兴未艾 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得到普遍关注
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风起云涌
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风起云涌
2012年
联合国发布《大数 据与人类发展:挑 战与机遇》
35
全国性学术大会
第五次全国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会 换届会议(2002年10月9-12日 浙江杭州) 第六次全国流行病学大会暨第四届中青年流行 病学工作者会议(2007年7月25-30日 广西桂林) 第六届分会委员会/杂志换届会议暨流行病学学 术会议(2009年7月24-25日 宁夏银川)
medicine)目标的实现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第1版(1979年)
• 天津医科大学耿贯一教授主编; • 作为向国庆30周年的献礼书出版。
《流行病学》第3版(2014年)
• 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总主编
《流行病学》第2版(1995年)
• 天津医科大学耿贯一教授主编; • 共分三卷
第一卷总论29章 第二卷传染病102章 第三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69章
36
学组或地区性学术会议(17次)——以中青年学组为例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128 70-79
64
60-69 32
50-59 16
8
40-49
4
2
1
120 140 160 180
Usual SBP (mmHg)
c) 500 000 people
Age at risk:
256
80-89
128
70-79
64
60-69
32
50-59
16 40-49
8
4
2
1
120 140 160 180
传染病防制仍是流行病学的重要任务 慢性病病因学研究任重道远 系统流行病学方兴未艾
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得到普遍关注
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风起云涌 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为什么开展人群队列研究?
研究设计上具有独特优势:
• 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明确,证据强度更高 • 可同时研究多种暴露和多种结局,研究效率高 • 可有效控制多种偏倚,结果真实性更高 • 研究有害暴露,属于自然暴露,伦理问题小 • 结果外推性好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流行病学》第3版
全套书分为三卷(共计766.6万字) 第一卷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篇(48章,183.7万字) 包括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和各类分支小总论 主编王建华,副主编詹思延、谭红专、唐金陵、毛宗福 第二卷 传染病流行病学篇( 152章,377万字) 包括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 主编曹务春 ,副主编段广才、冯子健、孙殿军、王素萍 第三卷 慢性病流行病学篇( 78章,205.9万字) 包括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主编沈洪兵,副主编叶冬青、王嵬、俞敏
• 遗传易感性(基因组学) • 表观遗传学改变(表观组学) • 基因表达(转录组学) • 蛋白质(蛋白组学) • 代谢物(代谢组学)
是传统流行病学方法与现代高通量组学技术的有机整 合,是现代病因学研究的方向
流行病学研究可能实现从“黑箱”策略向系统方法的 转变
(Hu FB, 2011)
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 推动和支持国家能力建设,以在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领域 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监测非传染性疾病趋势和决定因素,评估预防和控制进展情况
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传染病防制仍是流行病学的重要任务 慢性病病因学研究任重道远
系统流行病学方兴未艾
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得到普遍关注 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风起云涌 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
的
来
源
社会人口
学数据
生物医 学大数
据
医保数据
居民健康 档案数据
药物研发 数据
人类遗传 学与组学
数据
医疗市场 与费用数
据
生物医学领域大数据的应用
组学研究及不同组学间的关联研究 快速识别生物标志物和研发药物 快速筛检未知病原和发现可疑致病物 实时开展生物监测与公共卫生监测,为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证据 了解人群疾病谱的改变,制定新的疾病防治策略 实施更强大的数据挖掘
• 病原体自身变异 •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航空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全球化威胁
红色线条:日客运量达数千人 黄色线条:日客运量达数百人 蓝色线条:日客运量达数十人
(Kilpatrick AM, Lancet, 2012)
再发传染病
曾经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在部分国家和地区
重新流行
结核病、疟疾、霍乱、登革热、黄热病、白喉
• 加强国家能力、领导力、治理、多部门行动和合作伙伴关系, 以加快国家对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响应
• 通过创建健康促进环境,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和潜在的社会决定因素
• 通过以人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全民健康覆盖,加强和重 新调整卫生系统,开展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并处理潜在的 社会决定因素
2012年3月
美国政府发布生物 医学大数据研究与 发展计划(产出: 国际千人基因组计 划)
2013年11月
美国政府发布生物 医学大数据研究与 发展二期计划(产 出:癌症基因组图 谱和心血管研究网 络)
健康网络 与媒体数
据
医学记录 数据
公共卫生 与疾病监 测数据
生
物 医
各类医学 研究数据
学
大
数
据
环境数据
为复杂疾病病因研究提供了良好机遇
家族史 锻炼 压力 药物
暴露组学
肥胖 妊娠糖尿病
吸烟 饮咖啡
睡眠障碍
总项目
表型组学
基因组学
表观组学
细胞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宏基因组学
(Franks PW et al, 2013)
系统流行病学(Systems Epidemiology)
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中整合多个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以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
生物医学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实现生物医学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如何打破数据孤岛,实现生物医学数据共享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如何实现生物医学大数据的高效利用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分析、整合与挖掘 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从“概念”走向“价值”,成为“智慧健康”的基础 医学科学证据的整合、转化和循证科学证据的产生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技术发展 大数据为导向的人群队列研究成为热点 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可视化 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逐步流行 生物医学大数据成为战略性产业
流行病学进展
李立明
2014-10-25
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流行病学分会的进展(2002-201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进展(2009-2014)
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传染病防制仍是流行病学的重要任务
慢性病病因学研究任重道远 系统流行病学方兴未艾 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得到普遍关注 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风起云涌 学科发展趋势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