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内噪声的分析及控制

合集下载

整车噪音知识点总结归纳

整车噪音知识点总结归纳

整车噪音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整车噪音的来源1. 发动机噪音发动机是整车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

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声音以及机械运动时的摩擦噪音都会成为整车噪音的一部分。

2. 车辆风噪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风噪是整车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前风挡玻璃和车身之间的气流会产生较大的风噪。

3. 轮胎和路面噪声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不仅会产生振动,还会产生噪音,尤其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碰撞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4. 排气系统噪音汽车排气管的设计和材料会直接影响排气系统的噪音水平。

排气系统的设计不当或者老化损坏都会增加整车噪音。

5. 悬挂系统和传动系统噪音汽车的悬挂系统和传动系统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颠簸和振动的影响,产生噪音。

6. 车身及内饰噪音车身的结构、密封性以及内饰材料的隔音效果都会影响整车噪音的水平。

以上就是整车噪音的主要来源,接下来将介绍整车噪音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二、整车噪音的影响因素1. 车速车速是影响整车噪音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车速越高,整车噪音就越大。

这主要是因为高速时车辆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同时车轮与路面的摩擦也会产生更大的噪音。

2. 路面情况路面的平整程度和质地会影响整车噪音的大小。

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行驶,车辆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

3. 车辆质量车辆质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整车噪音的水平。

车辆质量越大,其结构和零部件的质量越高,其整车噪音一般会更小。

4. 内部隔音设计车辆的内部隔音设计会直接影响乘客舒适度。

良好的内部隔音设计可以显著降低车内噪音,提高驾驶舒适度。

5. 发动机和排气系统设计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设计会影响整车噪音。

合理的发动机和排气系统设计能够降低发动机噪音,减小整车噪音。

以上是主要的整车噪音的影响因素,下面将介绍如何控制整车噪音。

三、整车噪音的控制方法1. 发动机优化通过对发动机结构和材料的优化设计,减少发动机内部摩擦和振动,降低发动机噪音。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汽车噪音是指汽车引擎、排气管、轮胎和风阻等因素所产生的噪音。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汽车噪音的控制和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是指对汽车噪音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汽车噪音分贝的测量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汽车噪音对人们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分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特殊道路三种情况。

在城市道路上,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为55分贝;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为65分贝;在特殊道路上,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为75分贝。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汽车噪音对人们的影响。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测手段。

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机动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汽车噪音的控制和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监测手段也至关重要,包括对汽车噪音分贝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以及对汽车噪音排放的抽检和监督。

这些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保障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执行和落实。

除了法律法规和监测手段,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也应该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汽车制造商应该加强对汽车噪音的控制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降低汽车噪音的排放和传播。

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对汽车噪音的认识和关注,选择符合标准的低噪音汽车,提倡文明驾驶和减少汽车噪音污染。

总的来说,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法律法规和监测手段的落实,以及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汽车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创造一个更加安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共同关注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为减少汽车噪音污染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源识别及控制措施研究

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源识别及控制措施研究

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源识别及控制措施研究车辆内噪声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因素。

长时间暴露在车内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控制逐渐成为国内外汽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源的识别和控制措施开展探讨。

首先,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源主要包括发动机、排气管、齿轮箱、排气系统、轮胎和风噪等。

这些噪声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车内较为复杂的噪声环境。

因此,深入探究这些噪声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实现噪声控制的关键。

其次,针对上述噪声源,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发动机和排气管所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对发动机进行隔音处理、选择低噪声的排气管等措施,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产生。

而对于轮胎和风噪所产生的噪声,可以提高轮胎的造价和质量、使用低噪声的轮胎、加装隔音材料等措施,减少轮胎和风噪所产生的噪声。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乘用车结构设计和使用新型的材料来减少噪声。

例如,采用双层玻璃、使用隔音材料、调节车内空气流动等措施,均可有效降低噪声水平。

综上所述,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

未来,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将会推动乘用车噪声控制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基于上述对乘用车怠速车内噪声源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的探讨,本文将重点阐述几种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隔音处理。

该方法通过应用吸声材料、隔音复合材料等隔音材料,增加车内物体的重量,从而降低传递声波的能力,达到减少车内噪声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是振动控制。

该方法通过对乘用车车身结构的改进和升级,例如增加刚度、使用新型材料等措施,有效抑制车辆振动和降低噪声。

第三种方法是流体力学控制。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减少风噪和排气噪声。

通常可以通过调整车辆的外形设计和风道的优化设计来减少噪声的产生。

第四种方法是电子消噪技术。

该技术通过采用反向波产生的方式,在声音传入的时候产生与原声音相反的波形,从而达到消除噪声的效果。

实验报告汽车噪声检测

实验报告汽车噪声检测

实验报告汽车噪声检测
实验报告8汽车噪声检测
一、实验目的
运用声级计对汽车车内及车外噪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评价。

二、实验方法
1.车内噪声的测量:分别测量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转速3000rad/min及在对应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车内噪声。

2.车外噪声的测量:
(1)打开汽车前盖,分别测量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转速3000rad/min及在对应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车外噪声。

(2)关闭汽车前盖,将声级计置于机盖上,分别测量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转速3000rad/min及在对应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车外噪声。

(3)关闭汽车前盖,在距车前2m、离地1.2m处,分别测量发动机启动、发动机转速3000rad/min及在对应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车外噪声。

三、检测结果及分析
1.诊断标准:车内噪声级应不大于79dB(A),驾驶员耳旁噪声级应不大于90dB(A),轿车外噪声级应不大于82dB(A)。

2.分析
汽车发出噪声的声源有哪些一般采取哪些隔音方式来降低车内噪声3.分析结论:。

车内中频噪声FE-SEA混合建模及分析方法

车内中频噪声FE-SEA混合建模及分析方法

车内中频噪声FE-SEA混合建模及分析方法车内中频噪声是指频率范围在100 Hz到10 kHz之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引擎、变速箱和底盘。

为了减少车内中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采用建模和分析方法来预测和优化车内中频噪声水平,其中FE-SEA混合建模及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FE-SEA混合建模技术是有限元和统计能量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车辆结构分成有限元网格,并考虑分布在结构表面上的机械振动源的振幅、相位和入射角等参数,然后使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来估计噪声传递路径对车内声压水平的贡献。

具体来说,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有限元建模:对车辆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将车辆结构分成小单元,每个单元的振动特性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计算。

2.机械振动源建模:将机械振动源视为点源,并估计其振幅、相位和入射角等参数。

3.传递路径建模:通过分析车辆结构的机械振动源和有限元模型中的弯曲、扭曲和屈挠等模态,确定声波传播路径以及各传递路径的贡献。

4.统计能量分析:将传递路径的声波能量汇总,并计算其对车内声压的贡献。

5.结果分析:对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识别主要的车体振动模态和传递路径、确定主要噪声源和传递路径、分析各传递路径的贡献以及提出优化措施等。

FE-SEA混合建模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考虑模态交叉项对声压的贡献,以及车辆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

2.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车内噪声水平,为优化车辆结构提供指导。

3.可以在优化车辆结构前进行多种方案的评估,节省优化设计的时间和成本。

4.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预测精度,可以添加实测数据用于校准计算结果。

综上所述,FE-SEA混合建模及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对车内中频噪声进行预测和优化。

通过该方法,可以识别和定位主要的噪声源,确定主要传递路径,提供优化车辆结构的指导,从而提高行驶舒适性和充分保护人体健康。

FE-SEA混合建模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的

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的
针对这些噪音源,可以通过优化电气系统设计、选用低噪音液压元件等措施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车 身密封性、使用吸音材料等措施来进一步降低客车车内噪声。
05
客车车内噪声对乘客的影响
听力损伤
01
听力损伤
客车车内噪声过大会对乘客的听力造成损伤,长期乘坐可能引发听力下
降、耳聋等问题。
02 03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轮胎噪音
轮胎振动
由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受到路面不平整、车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而产生的振动噪音。
轮胎花纹噪音
由于轮胎花纹与路面摩擦所产生的噪音。
轮胎空气动力学噪音
由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空气流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噪音。
风阻噪音
车身外部气流分离噪音
01
由于车身表面气流分离所产生的噪音。
车身外部涡流噪音
02
由于车身表面涡流所产生的噪音。
车身外部其他噪音
03
如气流撞击车身等其他因风阻产生的噪音。
其他噪音来源
01
02
03
电器设备噪音
如空调、音响等电器设备 工作所产生的噪音。
乘客活动噪音
如乘客在车内活动、交谈 所产生的噪音。
其他未知来源噪音
如其他未知因素所产生的 噪音。
04
客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
发动机噪音控制
通过优化车内结构和布局,最大 程度地减少噪声传播,提高车内 静音性。
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控制系统
利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算法,实时监测和调 整车内噪声水平,提高乘客舒适性。
智能化传感器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车内噪声 水平,为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反馈。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总结词

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回复

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回复

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回复题目: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引言: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车辆噪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客车来说,车内噪声是影响乘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乘客出行的安静与舒适,对客车车内噪声进行限制和控制已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客车车内噪声限值1.1 国际标准限值国际标准组织对于车辆噪声有一系列规定,其中包括车内噪声限值。

以欧盟对于新型乘用车噪声限值标准(UNECE R51.02)为例,对于车内噪声,行驶时车速低于80km/h时应不超过74dB(A);车速超过80km/h时应不超过77dB(A)。

而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有相应的规定。

1.2 国家标准限值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来规定车内噪声限值。

我国客车车内噪声限值标准是GB 15607-2017《客车车内外噪声限值》。

其规定了不同类型客车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车内噪声限值。

例如,在车速为80km/h时,超级豪华客车限制为74dB(A),中高级豪华客车限制为75dB(A),普通客车限制为76dB(A)等。

二、客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2.1 测量设备准备对于客车车内噪声的测量,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声音源和音频分析软件等。

2.2 测量点选择客车车内噪声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点位置。

根据标准要求,在车内至少选取4个代表性测点,包括驾驶员座椅位置、前排乘客座椅位置、中排乘客座椅位置以及后排乘客座椅位置。

2.3 测量方法2.3.1 静态测量法静态测量法是在车辆静止的状态下进行噪声测量。

测量员利用测量设备将测点位置的噪声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3.2 动态测量法动态测量法是在车辆行驶的状态下进行噪声测量。

测量员坐在相应座位上,将测点位置的噪声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3.3 驾驶周期测量法驾驶周期测量法是根据标准要求,模拟实际驾驶过程进行噪声测量。

某型越野车车内噪声分析及解决措施

某型越野车车内噪声分析及解决措施
T ECHN1 C F OR UM/ 技 术论坛 l 2 0 1 3 / 0 4
某型越野车车 内噪声分析及解决措施
I n t e r i o r No i s e An a l y s i s a n d So l v i n g Me a s u r e s o f A Ce r t a i n T y p e o f Of f - r o a d Ve h i c l e
q u i c k l y a n d a c c u r a t e l y , a nd ma k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i mp r o v e me n t s t O r e d u c e n o i s e . Ke y wo r ds n o i s e ; s p e c t r u m; i mp r o v e me nt me a s u r e s
不 。
2 噪声特性分析
新 研制 的 某型 越 野车 各 项性 能 指标 皆满 足设 计 要 求 ,但 车 内
噪 声 较 高 ,特 别 是 在 4 、5 档 高 速 行 驶 中车 辆 减 速 时噪 声 最 为 明
显 ,用 普通声 压计 测量 达到 了9 7 d B 。 为进 一步 分 析 车 内噪声 特性 ,在 驾驶 员 右耳 侧放 置 信号 采 集
值 ,分 别在5 4 0 H z 和6 2 0 H z 附 近 ,如 图3 所示 。
舳啪 声频 谱在 5 从图1 可 知 ,当 驾驶 员耳侧 噪 声升 高 时 ,其 噪 0 0 ~
7 0 0 H z 内 出现 明 显峰 值 ,其 频 谱变 化 情 况与 转 速 变化 相 关 ,绘 制 噪 声频 谱 中峰 值位 置 驾 驶 员 耳侧 噪声 与 转 速 的频 谱 图 ,如 图2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璃构成的, 这些材料都具有很强的声反射性能 。 在乘
坐室车 门、 窗均 关 闭 的情 况 下 , 述 传 人 车 内 的空 气 前 声, 以及 壁 板 振 动 辐 射 的 固体声 , 要 在 密 闭 的空 间 都 中进 行 多 次 反 射 , 车 内声 场接 近 于 扩 散 声 场 , 以 使 所 乘 坐 室 内的 噪 声 ,实 际上 是 直 达声 与 多次 反 射 叠 加
等直接暴露在车 内的那一部分表面所辐射 的声强 ; 水平也是其舒适性 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 , 较系统地 为发动机和底盘 的振动传给车身后 , 壁板振动 研究汽车噪声产生的机理 , 寻求适 当的方法 , 有效地 所辐 射 的能量 ; 降低 和控 制 车 内、 噪声 水平 是 具 有重 要 意 义 的 。 外 为 上 述 噪 声 在 车 内封 闭 空 间 中 多 次 反射 形 成
的传播途径不同 , 因而所采取的降噪措施也不同。
由于乘 坐 室 的壁 板 面 ,主要 是 由金 属 板 件 和 玻
声材料 , 如离心防潮玻璃棉 、 超细玻璃棉 、 岩棉等 ;
( ) 动 机 仓 的 现 有 竖 直 立 板 向外 移 动 到 大 梁 6 发
边 缘 , 其 内表 面 加 2 3 的 吸声 材 料 , 在 O 0mm 现有 的 竖 直立 板 改成 穿 孔 副 面板或 钢 丝 网 ;
璃棉、 岩棉 等 ; ( ) 动机 罩 后 部分 与 地 板 之 间 , 动机 罩后 部 2 发 发
分 与 发 动 机 罩 前 部 分 之 间 , 用 圆 橡 胶 条 ( 径 为 采 直
l 2 进行 密 封 , 5~ 0mm) 以防 噪声 的直接 泄 露 ; ( ) 动 机 罩 后 部 分 的 内板 应 加 高 2 3 3发 0~ 0mm,
13 车 内混 响 .
乘 坐舒 适性 、降 低 车 内噪 声作 为 亟 待解 决 的 主要 问 种 噪声 。要 降低车 内噪声 , 就必 须首 先 了解产 生 噪声 的原 因、声 源 的特性 等 ,然 后 结合 具 体 的要 求 和 条
法 , 控制 声 源 , 在 传 递 途 径 上 采 取 可 行 的 措 施 , 是 并 从 而使 车 内噪声 限制在 标准 允许 的范 围之 内。
射 后形 成 的噪声 。车 内噪声 实 际 上是 直 达 声 与混 响 声 叠加 的结果 , 种叠 加 , 得 车 内噪声 比卸 去 车厢 这 使
后 同位 置 的噪声 要大 。
1 车 内噪声 的来源
就声 学 的观 点 而言 ,汽 车乘 坐 室不 是 一 个 独立
的 噪声 源 , 是 一种 “ 而 隔声 罩 ” 起 着 隔绝外 部 噪声 对 ,
为 车 外 噪 声 透 过 车 身 壁 板 进 入 车 内 的 噪 声
声强。
3 结 束 语
为 车 外 噪 声 透过 孔 、 传人 车 内 的噪 声 声 强 , 缝 汽 车 噪声 是 目前 城 市 环 境 中最 主 要 的噪 声 源 。 在 某 些 车 辆 上 , 包 括 仪 表板 , 速 箱 盖 、 升 器 盖 汽 车 噪声 约 占整个 环 境 噪声 的 7 还 变 提 5%。 时 , 内噪声 同 车
汽 车 的各 种 噪 声 源 , 被封 闭 于 车外 , 些 噪 声 都 这
源 发 出 的噪 声通 过 车 厢 壁板 ( 括 地 板 、 包 顶棚 和 四周
的壁 板 ) 门窗 上所 有 的 孔 、 , 缝直 接 传人 车 门 , 一 部 这 分 噪声 可 称 之为 空气 声 。
12 车体 振 动 . 引起 车体 振 动 的激励 主要 有 :
收 稿 日期 :0 10 8 21-7
作者简介 : 晓芳( 9 4 )女 , 杨 18 一 , 江苏盐城人 , 助教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汽车噪声。
12 5
《 装备制造技术7 o 1 ) l 年第 l 期 2 0
引起 车 内噪 声 的振 动 源 , 要 指 发 动机 、 动 系 主 传
个 不均 匀 的声 场 。
车 内影 响 的作 用 。但 由 于结 构 、 价等 因素 的制 约 , 造
多 或 少地 有 外 部 噪声 传 人 ; 外 , 坐 室壁 板 多种 因 此 乘
在乘 坐 室 周 围 的空 间 , 成 了一 形 汽车 的乘坐室 , 并未能加工成一个完美的隔声罩 , 或 声 源 所 辐射 的噪声 , 素 激发 引起 振 动 , 为新 的噪声 源 。汽 车车 内噪声 的 成
的车架 等 , 递 到 乘 坐 室 与 车架 的连 接 处 , 发 乘 坐 传 激
室 壁 板产 生 强 烈 的振 动 , 向车 内辐 射 强 烈 的 噪声 , 并
即所谓 的 固体 传 声 。
应该指 出, 由车架 传 给乘 坐 室 壁板 的振 动 , 车 与
以使 发动 机 罩 与 发 动 机仓 之 间形 成 细 长 缝 ,减小 声
Equ p e t i m n M a f crngTe hn l g .0, nu a ti c o o y No1 201 1
汽 车 车 内噪 声 的分 析 及控 制
杨 晓 芳
( 城纺 织 职业技 术学 院 , 盐 江苏 盐 城 2 4 0 ) 2 05
摘 要 : 着汽 车工业 的发展 , 随 汽车噪声 已成为汽车的重要性 能指标 。本题 重点分析 了汽车车 内噪 声的来源 : 车外噪声
支 架应 有 圆橡胶 相 隔 。

式中 ,
根据 相 关 资 料 显 示 , 以上 措 施 经 厂 家 实施 后 , 取 得 明显 的降 噪效 果 。从 而验证 了这 些措 施 的可行 性 。
,为车 内噪声 总 声强 ; c 厶为 传人 车 内的空 气声 的声强 , =, +, I D a
以及 其他 机构 工 作 所 产 生 的振 动 ,以及 汽 车 行 驶 时 由地面 激 励 而产 生 的振 动 。因后 者频 率 很低 , 于 激 对 发 噪声 影 响较 小 。上述 振 动 源产 生 的振 动 , 通过 汽 车
效 果 比较 好 的吸 声 材料 , 离 心 防潮 玻 璃 棉 、 如 超细 玻
形 成 车 内噪声 的过 程 , 汽 车在 工 作 过程 中 , 是 存 在着 振 动 噪声 源 、 动 机 噪声 、 排 气 噪声 、 动机 发 进 发 的振 动 、 矩 的变 动 、 轮 啮合 误 差 及 齿 轮 的 敲击 、 扭 齿
路面 / 轮胎 产生 的 噪声 、 引起 的噪声 。这 当 中的噪 风
题 之 一 。车 内噪声 , 汽车行 驶 时乘 坐 室 内存 在 的各 射 噪声 , 部分 噪声 可称 为 固体声 。 指 这
上 述一 、 两种 原 因造 成 的噪 声 , 际上 是 车 内 二 实 混 响声 时 指声 源 发 出的声 波 ,经 壁 面 一 次 或 多次 反
件 ,采取 相 应 的降 噪措 施 。降 低 车 内噪声 的根 本 方 噪声 的直达声 , 内噪声 的另 一部 分 为混 响声 。所 谓 车
形 成 , 以下 3个原 因 : 有 11 车外 噪声 向车 内的传 播 .
乘 坐 室外 部 的噪声 , 向车 内传 播 , 种传 播 是 要 这 按 空 气声 传 播 的规 律 进行 的 , 体 途 径 有 两个 : 一 具 第 个途径 , 是通 过乘 坐 室壁 板 ( 括 地 板 、 板 和 周 围 包 顶 的侧 板 )门窗上 所 有 的孔 缝 , 接 传 人 车 内 ( 、 直 由于乘 坐 室 内布 置操 作 杆 件及 各 种 仪表 的需 要 ,乘 坐 室 壁 上 出现 孔缝 , 乎是 不 可 避免 的 )第 二 个 途 径 , 车 几 ; 是 外 的声 波作 用 于 乘 坐室 壁 板 , 发 壁板 振 动 , 向车 激 并 内辐 射 噪声 ,这 种 辐射 声 的强 度 与壁 板 的隔 声 能 力 有关 , 也就 是说 其 服从 质量定 律 的规 律 。
音 的直 接 泄露 ;
( )发动 机 罩 内部 的立 板 应 加 长 3 5 m, 4 0~ 0m 增
外 声 波激 发 引起 的乘 坐 室 壁 板 的振 动 ,实 际上 是 叠
加 在一 起 的 , 一般 的测试 方 法难 以 区别 。但 是 它 们 用
加发 动 机 罩前 后部 分 的重 合 度 ; ( ) 动 机 罩 的前 部 分 内 表 面 加 2 3 吸 5 发 O~ 0mm
随着 现代 汽 车 技术 的不 断发 展 ,汽车 车 内噪声
( ) 动 机 、 动 系 的振 动 ; 1发 传
已成 为汽 车重 要 性 能— —乘 坐 舒 适 性 的评 价 指标 之

( ) 面不 平 引起 轮胎 振 动 , 2路 经悬 架 、 架 ( 车 非承
载式 车 身 ) 传递 给 车 身 ;
2 车 内噪声 的控 制
根 据 上 述 车 内噪 声 的 来 源 ,采 取 相 应 的 技术 措
制 研 究 的发 展 【. 业 机 械 学 报 ,9 82 ( ) 15 7 . J农 】 1 9 ,9 2 :6 — 0 【 周 海 祥 . 声 控 制 及 应 用 实 例 [ . 京 : 洋 出 版 社 ,9 9 3 ] 噪 M]北 海 19 . [ 陈步达 , 诗 恩 , 孔亢 . 辆主要 噪声车辆 主要 噪声源识 4 ] 王 周 车 别 方 法 的 研 究 [ . 械 工 程 学 报 ,9 7 3 ( )7 — 0 J机 ] 19 ,3 6 :7 8 . 【 郑 郧 , 志 刚 . Q10汽 车 驾 驶 室 内噪 声 源 识 别 及 声 学 特 5 ] 叶 E 4 性 的研 究 【. 汉 工 学 院学 报 ,9 8 ( )4 — 1 J武 ] 1 8 ,2 :2 5 .
安 装 乘 坐 室 后 的室 内 噪声 ,反 而 比不 安装 乘 坐 室 时
噪声 高 的原 因之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