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点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合集下载

华东理工大学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安全检测技术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检测技术(网教)-题库注:找到所考试题直接看该试题所有题目和答案即可。

查找按键:Ctrl+F超越高度1、研究或表示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时,最常用的是()关系,以实验动物的死亡作为反应终点。

(分录题)答案:剂量反应2、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三类。

(分录题)答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9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93、将下列数值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14.0500-()O(分录题)答案:14.094、气相色谱法可根据色谱峰的()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峰的()进行定量分析。

(分录题)答案:保留时间;峰面积;5、离子色谱法中,抑制柱的作用是()o(分录题)答案:降低背景电导;6、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mino(分录题)答案:157、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检测,检测时间不能早于进入前的()mi∏o(分录题)答案:308、在检测压力时,为延长仪表使用寿命,避免弹性元件因受力过大而损坏,在检测稳定压力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2/3;检测脉冲压力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检测高压时,最大工作压力不应超过检测上限值的3/5O(分录题)答案:1/29、短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的采样;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以上的采样。

(分录题)答案:15min■9Ih910、节流装置检测流量,应用最广泛的节流装置有()、()和()。

(分录题)答案:孔板;文丘里管;喷嘴;11、劳动者接触乙醛状况为:浓度400mg/m\接触2h;浓度300mg/m3,接触2h;浓度200mg/m\接触3h;不接触,Ih,则劳动者8h的TWA值为()O(分录题)答案:25012、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常通过改变()(从流动相、固定相中选择)来改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一般是通过改变()(从流动相、固定相中选择)达到分离目的。

(分录题)答案:固定相流动相13、衡量温度高低的标准体系主要有:开氏温标、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其中()和()属国际单位制,两者的换算关系为()。

液氨职业接触限值

液氨职业接触限值

一、氨气职业接触限值OEL(mg/m3 ) :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
(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
(3)直接致害浓度IDLH(mg/m3 ):360;
二、测量范围及报警值设定
(1)测量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应为0~300%OEL; 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
围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越围可为O~30%IDLH; 环境氧气的测量范围可为O~25%VOL;
(2)氨气检测仪报警值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100%OEL,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200%OEL 。

当现有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有毒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5%IDLH ,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10%IDLH。

(3)如果环境中的氨气浓度超过设定的报警数值,仪器就会报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中毒。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氨气检测仪的一级报警值为25ppm,二级报警值为50ppm。

报警点也可自行设置。

像在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规定,氨气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值(TWA)为20 mg/m3,氨气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STEL)为30mg/m3。

值得注意的是氨气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应设置不同数值的报警点值,因此必须要清楚使用目的和对象,才能科学的设置安全的报警点。

职业卫生计算题知识点及例题汇总解析

职业卫生计算题知识点及例题汇总解析
A.3.3 B.5 C.1.5 D.0.67
本题选 A
通风方 法分类
按通风的动力分 为
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分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局部通风 全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 事故通风
二、新风量计算
L M (一)全面通风换气量可按下式计算: Ys Yo
式中:
L——换气量,m3/h; M——有害物产生量,mg/h; Ys——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mg/m3; Y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
L=900000/(50-0)+1500000/(200-0)
=18000+7500
=25500m3/h
=25500/3600
=7.08 m3/s
因此,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的最小风量为 7.08 m3/s。
[例 3]某车间排除余热所需风量 5000m3/h;排除余湿所需风量 2000m3/h;排除粉 尘所需风量 6000m3/h;涉及一个排风系统,其排风量应为( ) A.6000m3/h B.7000m3/h C.11000m3/h D.13000m3/h
V —罩口平均风速,m/s。 3、排风罩罩口面积
对于悬挂高度 H≤1.5 F(H 为罩口至热源上沿的距离,F 为热源水
平投影面积)或 H≤1m 的接受罩,罩口尺寸应比热源尺寸每边扩大
150mm~200mm;对于悬挂高度>1.5 F 或 H>1m 的接受罩,应将
计算所得的罩口处热射流直径增加 0.8H(H 为悬挂高度)作为罩口 直径。
共采样 6 次,每次采样 15min。推算该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甲苯的CTWA浓度。
浓度
接触时段
采样时间(min) 空气浓度(mg/m3)

职业卫生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二

职业卫生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二

职业卫生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二101、中频噪声与高频噪声的分界线是 C 。

A.100HzB.500HzC.1000HzD.5000Hz102、两个声源单独发声在某点造成的声压级均为40dB,其叠加后在该点的声压级为 A 。

A.43dBB.46dBC.49dBD.80dB103、.某一机加工车间,因投人生产的机床型号不同和开动台数不同,一天8小时车间内噪声起伏变化较大,作为噪声测量的正确方法:应测量该环境下噪声的 C 。

A.A声级B.B声级C.等效连续A声级D.等效连续B声级104、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 B 。

A.80dB(A)B.85dB(A)C.90dB(A)D.95dB(A)105、为了使声音的客观物理量与人耳听觉的主观感受近似取得一致,目前常使用计权声级作为评价噪声的参数,这是因为计权声级考虑了 C 加权,模仿了人耳听觉的特点。

A.时间B.能量C.频率D.随机性106、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 A 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A.吸声B.隔声C.减振D.阻尼降噪107、消声器能较为有效地衰减 C 噪声。

A.机械动力性B.电磁动力性C.空气动力性D.高频108、对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气压成为听阈声压,声压增大至人耳产生不适感或疼痛时称痛阈声压。

听阈声压和痛阈声压之间相差 DA.80dBB.85dBC.100dBD.120dB109、氨在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 D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不超过。

A.1mg/m3 ;2 mg/m3B.5mg/m3 ;10 mg/m3C.10mg/m3 ;15 mg/m3D.20mg/m3 ;30 mg/m3110、短时间采样(Short time sam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A 的采样。

长时间采样(Long time sam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在以上的采样。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计算题汇总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计算题汇总

职评计算题型汇总一、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PC-TWA)定义: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公式:C TWA=C TWA-8h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8-一个工作日的接触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h的,仍以8h计。

C1、C2、……C n——T1、T2……T 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T1、T2……T n——C1、C2、……C 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

(1)只有一种有毒物时计算方法[例1]乙酸乙酯,若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接触2h;200mg/m3,接触2h;180mg/m3,接触2h;不接触,2h。

代入上述公式,C TWA=(300×2+200×2+180×2+0×2)mg/m3÷8=170mg/m3,结果<200mg/m3,则未超过该物质的PC-TWA。

例题2 检测某岗位作业人员二氧化氮接触剂量,工作班8h内分6个时段短时间不连续检测,每个时段采样15min,用吸收管法以500ml/min流量采样,分光光度法测量,结果如下:8:00~10:00 采样15min,测得66.7mg/m310:00~11:00 采样15min,测得40 mg/m311:00~12:00 采样15min,测得26.7mg/m312:00~14:00 采样15min,测得13.3 mg/m314:00~16:00 采样15min,测得6.7 mg/m3请计算和分析C TWA和C STEL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二氧化氮PC-TWA 为5 mg/m3,PC-STRL为10 mg/m3)解:C TWA===30 mg/m3C STEL=66.7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取值所测得浓度的最大值)比较30>5,66.7>10,所以C TWA和C STEL都超标。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2-2-1-1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写字字帖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2-2-1-1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写字字帖

• (2)超限倍数:粉尘的最大超限倍数为2 3.1/1.5=2.07>2
• 该岗位呼尘浓度不符合限值要求。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 判断原则:
• ①CTWA符合限值要求,超限倍数≤2,该点符合 要求;
• ②CTWA符合限值要求,超限倍数>2,该点不符合 要求;
• ③CTWA不符合限值要求,超限倍数无论大小,该 点都不符合要求。
采样时间(min)粉(尘空m气的g浓/超m度3)限倍数为2
15
0.9
15
1.4
15
1.5
15
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
0.8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 (1) CTWA =
C1T1+C2T2+…+CnTn
—————————— 8
CTWA =(0.9×2+1.4×1+1.5×2+3.1×1+0.8×1)/8 =1.26mg/m3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_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 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 职业接触限值OEL ➢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 容许浓度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
在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空气中有害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
度按下式计算:
TWA

2-2-1-1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2-2-1-1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主讲人:肖丹 职称:副教授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_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 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 职业接触限值OEL ➢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8
式中:TWA-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h; 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采样时间(min)粉(尘空m气的g浓/超m度3)限倍数为2
15
0.9
15
1.4
15
1.5
15
3.1
15
0.8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计算
• (1) CTWA =
C1T1+C2T2+…+CnTn
—————————— 8
CTWA =(0.9×2+1.4×1+1.5×2+3.1×1+0.8×1)/8 =1.26mg/m3
计算举例
检测某水பைடு நூலகம்厂装袋岗位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共采样5次, 每次采15min,每次采样浓度如下,判断该作业点粉尘是否超标? (水泥呼尘职业接触限值1.5 mg/m3)
浓度
C1 C2 C3 C4 C5
采样时段
8:00-10:00 10:30-11:30 13:00-15:00 15:15-16:15 16:30-17:30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1.《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2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16.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17.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19.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22.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23.《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24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25.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

26.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30.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31.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S档。

32.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

3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36.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3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0.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4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

4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4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 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 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 的化学有害因素, 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 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 PC-TWA的倍数值。
复习要点
我国自吸过滤式防毒呼吸器的产品标准是
GB2890,防毒过滤元件按照防护的气体或蒸 气的类别分类,不同类别有不同的标色和标 记。 标色是要求过滤元件壳体本身的颜色,或包 装上色带的颜色要符合标准规定的颜色,标 色方便使用者辨识,如我国标准要求棕色代 表防有机蒸气(如苯、二甲苯等)。
复习要点
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10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80mg/m3。 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MAC):10mg/m3;
复习要点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




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四)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八)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九)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复习要点
《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全国人
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并于2002年5月1日实施 的。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方针和“分类 管理、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原则。
复习要点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 疾病。 (二)狭义概念 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具体情况, 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确定社会保障水平,由国家以 法律法规形式确定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 经确诊后,则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即狭义的 职业病。 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15种。
复习要点
按职业危害的来源和性质可分为生产过程中
的、劳动过程中的和与作业环境有关的有害 因素三种: 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 道、皮肤吸收和消化道吸收。 生产性噪声按其来源可分为流体动力性噪声、 机械性、和电磁性噪声、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
结束语
“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企业应切实落实主体责任,遵守职业卫生相 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采取综 合干预措施,不断改善作业环境条件,达到 促进职工健康、提高职工生命质量和推动企 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复习要点
职业中毒(56种)
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 及其化合物中毒等56种。
复习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三条规
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的标准。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 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我国政府对粉尘控制工作一直给予高度重 视,我们的综合防尘和降尘措施可以概括 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 导意义。具体地说:
复习要点
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
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 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 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 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 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 后医学随访检查以及应急健康检查五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