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研究性课题实施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案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案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环境保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下面是本文的教学案例,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环境保护的主要知识点。

一、教案一:地球的能源与绿色出行1. 教学目标:a. 了解地球能源的类型及其分布情况;b. 简单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与利用;c. 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标准;d. 探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重点:a. 探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b. 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及标准。

3. 教学难点:a. 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b. 探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 教学方法:a. 讲授分组讨论b. 课堂互动c. 观摩探究d. 实验演示5.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能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讲解绿色出行的概念和标准,提高学生的出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案二:环境问题的存在与解决a. 了解环境问题的存在与解决;b. 掌握环保的概念和意义;c. 探究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d. 了解雾霾的形成及预防。

2. 教学重点:a. 理解环保的概念和意义;b. 探究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c. 了解雾霾的形成及预防。

3. 教学难点:a. 理解全球变暖的原理;b. 探究雾霾的预防措施。

a. 讲授分组讨论b. 课堂互动c. 观摩探究d. 实验演示5.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环境问题的存在与解决,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和意义,探究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探究雾霾的形成及预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雾霾预防意识。

三、教案三:水资源和水污染防治1. 教学目标:a.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分布概况;b. 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和分类;c. 掌握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及效果。

2. 教学重点:a.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分布概况;b. 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和分类;c. 掌握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及效果。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境保护科目:地理课型:复习教学对象:高三、1 班【课程标准】: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五.环境管理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复习选修六《环境保护》,主要以二轮材料《山东高考》为抓手,以近五年全国Ⅰ卷第44 题“环境保护”为实例,归纳总结环境保护高考题做题方法、思路,力求总结规律,提高选做题得分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环境保护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高考真题,总结做题方法,归纳做题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1.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高考高频考点。

2.各类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及措施等。

【学情分析】:环境保护为选修内容,学生对其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并不很扎实,双基仍需夯实。

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渗透地理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加强环境教育的效果。

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关注度;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和能力。

内容和方法:
1. 课程内容:
- 介绍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 讲解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环境概念和原理;
- 展示地理学科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2. 教学方法:
-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环境问题现场,直观感受问题的严
重性;
- 案例分析:通过地理学科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环境
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环境问题及其
解决方案;
-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环境问题的情况和相关知识。

评价与反馈:
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讨论等方式
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表现;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综合实践等方式评价学生
对地理学科和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反馈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为构建美丽地球贡献自己
的力量。

高中地理教案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教案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教案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环保意识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和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认识地理问题,并培养环保意识。

本教案针对高中地理课程,旨在通过地理实践引导学生培养环保意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

一、实践目标通过地理实践,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能够:1. 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3. 培养环保习惯和行动,并能够提出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环保措施。

二、实践内容实践活动一:地理考察地理考察是地理实践的核心环节,通过实地考察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学生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选择某县级城市进行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考察当地的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水资源利用等;2. 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如垃圾分类、清洁能源利用等;3. 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环保行动和困难。

实践活动二:环境调查与分析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学生将深入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活动内容如下:1. 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特点,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2. 学生分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3. 学生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建议,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实践活动三:环境保护行动计划通过制定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参与环保活动并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

活动内容如下:1. 学生团队制定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包括环保宣传、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2. 学生通过校内或校外活动开展环保宣传,如举办环保讲座、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等;3. 学生进行环保行动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个人环保习惯的调整。

三、实践评价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将提供个人实践报告,评价包括以下方面:1.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2. 提出的环保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 对环保意识的改变和环保习惯的培养情况。

高中地理环境污染问题探究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环境污染问题探究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环境污染问题探究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往往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本次教学设计将通过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污染问题,并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他们对地理环境污染问题存在固有的认识和兴趣,希望能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来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次实践活动将围绕地理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相关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成因,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在教材中,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较少,需要通过实际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教材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参考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三、教学设计本次教学设计将采用探究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1. 环境污染问题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环境污染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让他们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理论知识学习:在引入后,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对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成因等知识点进行学习和讨论。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形式。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根据自己所选的实践方式,深入了解某一种环境污染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践活动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他们可以将数据绘制成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一些简单的结论。

5. 教师引导:教师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6.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收获,让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四、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地理环境污染问题,并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实践活动的实施: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实践活动可能无法进行得很深入,或者只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

地理与环境保护高中地理教案

地理与环境保护高中地理教案

地理与环境保护高中地理教案地理与环境保护第一节: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科学。

它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为我们了解地球的本质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扩大,地球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

因此,地理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地理教育的目标地理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生物分布等。

同时,地理教育也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地球是一个有限的资源,需要被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三节:地理教案设计为了将地理教育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地理教案,以下是其中几个示例:1.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目标:通过学习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内容:- 介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定义和原因;- 分析全球变暖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和策略,如节能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内容:-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例如食物链、能量传递等;-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保护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3.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目标:通过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友好行为。

内容:-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资源的有限性和如何合理利用资源;- 引导学生了解和实践环境友好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第四节:教学方法与评估在地理与环境保护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环境的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2. 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 分析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了解其原因和影响;4. 完成环境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地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3. 分析当前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地理环境问题的概念简介地理环境问题的定义和涵义,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方法: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地球的自然环境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地球的自然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 地球的人文环境介绍地球的人文环境,如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经济活动等,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图表展示,让学生理解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4. 当前的环境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并了解其原因和影响。

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5. 环境问题的解决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和法规等。

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并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6.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行动,从个人做起,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方法:通过视频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定期测试和考试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测试和考试,评价他们对地理环境问题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设计一些与地理环境问题相关的作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地理环境保护措施教案

中学地理环境保护措施教案

中学地理环境保护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与影响;2. 掌握地球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3. 理解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合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与影响;2. 理解地理知识并能够运用;3. 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环境问题;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方案;3. 形成性评价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地理图片展示地球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讲解】2. 介绍地球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

3. 解释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应尽力保护环境。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地理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示】5.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选择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6. 整合讨论:引导学生对各组提出的措施进行总结和讨论,形成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实施措施】7.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撰写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观点与措施。

8. 小组间交流: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分享自己撰写的观点与措施,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总结】9. 整理学生的观点与措施,总结出普遍适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0.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的努力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导,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并运用地理知识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讲解环境保护措施时,结合案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问题,并提供更具体的措施与建议。

六、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2. 紧密结合地理课程,深入研究各地区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3.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研究性课题实施教案
【课题】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课题要求】
调查自己家庭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与其他同学比较、分析,提出适合自己家庭的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
【课题说明】
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每一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大部分为城市户口,课外时间少,野外调查不便,让学生在家庭进行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调查,既便于操作,又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增进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及整个家庭的环保意识。
需要节约使用的健康水源(这是家庭节水的目标):自来水、井水、纯净水、矿泉水
可利用的水源: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可循环利用的水:其它方式利用过,受到一定污染的水
2、按下列分类统计每天的用水状况:
洗漱、做饭洗碗、清洁卫生(拖地、差玻璃等)、洗衣、冲厕、洗澡、浇花、其它
并用不同颜色的笔统计,来反映使用不同的水源。
【课题报告评价标准】
1、报告中有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30分
2、报告中有对比组同学家庭各项活动人均耗水数据,对比组学生至少为10人20分
3|、对数据要有分析,数据分析要有统计图表20分
3、节水方案恰当、具有可操作性20分
4、表达流畅、条理清楚10分
90分以上为A等;70~90分为B等;70分以下为C等
【课题实施保障】
【课题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生活用水的消耗状况,掌握家庭节水的有效措施。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调查地理现象,统计地理数据,利用统计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组织、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环保意识付之行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1、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
2、所交报告按成绩计入学期成绩,占学期成绩的30%
【课题相关表格设计】
家庭用水分类统计表
时间
洗漱
做饭
洗碗
清洁
卫生
洗衣
冲厕
洗澡
浇花
其它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第Βιβλιοθήκη 三周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3、将统计资料与同班其它10名同学进行比较,分析自己家庭各种活动人均用水量的大小,提出适合自己家庭、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
4、撰写一份不超过3000字的课题报告。
【课题用时】6周
【课题进度安排】
1、1~4周进行数据统计
要求:
2、第5周,按要求进行分析,撰写课题报告
3、第6周,按评价标准,由老师对学生的课题报告进行分等展评,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
2、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增强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课题实施难点】
每天水资源的各种消耗统计需要整个家庭成员的密切配合,细心统计。为了真实反映一个家庭的用水状况,统计时间必须在大件衣物、床单、被套等耗水量大的物件换洗周期内,统计时间长,需要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有必要的耐心。
【课题实施年级】
高一级
1、将家庭水源进行分类,建议分为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