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2化学试题与答案印刷级大数据建模高考化学回归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

使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

B.2.4gMg及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及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及族数相同;d及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10

实验结论

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氧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

B.乙醇和水都可及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及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甲烷及氯气在光源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

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 + 3e- ==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

化如图所示[已知δ(X)=c(X)

c(H2A)+c(HA-)+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时,c(H2A) == c(HA-)

B.lg[K2(H2A)] = -4.2

C.pH=2.7时,c(HA-)>c(H2A) == c(A2-)

D.pH=4.2时,c(HA-) == c(A2-) == c(H+)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 向2 mL 0.1 mol ·L -1的FeCl 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Fe>Fe 2+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

C .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 4HCO 3显碱性 D . 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

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

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 、SiO 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及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沉淀B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 2SO 4处理后,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

量,滴定反应为:MnO 4? + H + + H 2C 2O 4→Mn 2++CO 2+H 2O 。实验中称取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

消耗了0.0500 mol·L -1的KMnO 4溶液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 4H 10)脱氢制1-丁烯(C 4H 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 4H 10(g)= C 4H 8(g)+H 2(g) ΔH 1

已知:②C 4H 10(g)+12

O 2(g)= C 4H 8(g)+H 2O(g) ΔH 2=-119 kJ·mol -1 ③H 2(g)+ 12

O 2(g)= H 2O(g) ΔH 3=-242 kJ·mol -1

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 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及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及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8.(15分)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及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

含量为_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二)选修题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及性质](15分)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R代表)。回答下列问题:(1)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

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_________,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填标号)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立体结构D.共价键类型

②R中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_____个。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n m表示,其中m代表参及形成

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及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

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的晶体密度为d 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 nm,晶胞中含有y个[(N5)6(H3O)3(NH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molD可及1mol NaOH或2mol Na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及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G是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及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的L可及2mol的Na2CO3反应,L共有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C 8.D 9.B 10.A 11. C 12. D 13. C

26.(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 2+氧化为Fe 3+ 双氧水

(2) SiO 2 (或H 2SiO 3);SiO 2+4HF == SiF 4↑+2H 2O (或H 2SiO 3+4HF == SiF 4↑+3H 2O )

(3)促进Fe 3+、Al 3+完全水解生成沉淀;防止胶体生成,易生成沉淀分离。Fe(OH)3 、 Al(OH)3

(4) 45.0%

27.(1) 123 小于 AD

(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n (氢气)/n (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故丁烯产率下降。

(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28.(1)使测定值及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或避免水底还原性杂质进入水样中或者防止水体中的氧气逸出)

(2)2Mn(OH)2+O 2=2MnO(OH)2

(3)量筒 氧气

(4)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

(5)低

35.(1)

(2)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

N 的2p 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结合电子。

(3)①ABD C ②5 Π65 ③(H 3O +)O —H …N(N -5) (NH +4)N —H …N(N -5)

(4)d ×(a ×10-7)3×N A M (或602a 3d M

36.(1) (2)2-丙醇(或异丙醇) (3)

(4)取代反应 (5)C 18H 31NO 4 (6)6

7.(常识补充)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n (H 2O) m ,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 项正确;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些蛋白质含包括硫、磷等元素,故C 项正确; [P62//M: 注意分析题干中的引导语:如“过度开采”?“超标使用”,“过量使用”,“烟雾不会引起疾病”等,本身就是错误行为],硒对人体有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富硒食物),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 项正确。

8.A 选项.[P11//M:四、2. ③水解平衡: 如NH +4?ClO -等因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离子数目减少; 考题中对不能确

定反应程度的可逆反应,给出变化后某种粒子的确定数值,常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考题的解答),故错误。B 选项.[P12//M :四、1.“过程的原理分析”,4.②“计算时常以最容易的一种变化为准来计算电子转移数”] (考题的思路),这里的H 2SO 4无论是浓H 2SO 4,还是稀H 2SO 4都将Mg 氧化成+2价,也无钝化现象,并且完全反应,以Mg 为准进行计算,2.4g (0.1mol )Mg 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故错误;C 选项.[P11//

三、混合物中微粒数的计算: 常用极端思维法(极值法)分析,当讨论的混合物分别处于极端纯物质时,看所求微粒数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量一定,所求量为一个定值,这个值可用极端思维法求出的值代替] (考题的思路); 标准状况下,分别为2.24LN 2和O 2的气体时,分子数均各为0.1 N A ,所以,混合气体为0.1N A ,故错误。D 选项.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H 2+I 22HI;

无论进行及并或程度如何,分子总数均不变为0.2 N A ,故正确。

9.“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及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为2或8;当为2时,a 为稀有气体,及题意不符合,为8时,可确定a 为O,d 为S ;b 、c 为三周期元素,“c 所在周期数及族数相同”,为Al ,b 原子序数小于c,可能为Na 或Mg (开放性讨论)。

A 选项.[P84//二、①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考题的思路),故错误;

B 选项. 4种元素中b(Na 或Mg)的金属性最强,故正确;

C 选项.[P82//二、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Al(OH)3两性],故错误;

D 选项.S 的氧化性比O 2弱,故错误。

10.A 选项、[P172//Z: CH 2=CH 2 + Br 2—→CH 2BrCH 2Br (乙烯能使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褪色,鉴别烯烃和烷烃);P171// 【国卷示范】.2Q“乙烯及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正确;B 、C 项

[P174//M :一、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表), CH 3COOH>H 2CO 3>H 2O>CH 3CH 2OH] (考题的答案),故错

误;D 项、[P170//Z 二、③取代反应:CH 4+Cl 2——→光照CH 3Cl+HCl(进一步取代可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和四氯化碳等一系列混合物)](考题的思路),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是由于生成了HCl ,故错误。

11. A 选项. 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为阳极,故正确;B 选项.不锈钢网仅起导电作用,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电解效率,故正确;C 选项.[P101//Z: Al 3+?Mg 2+?Na +等,由于氧化性弱于H +,在水溶液中不会在阴极上放电得到金属单质,要得到金属单质,只有在熔融非水条件下进行] (考题的答案),且溶液中无Al 3+,应该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错误;D 选项.[P105//Z :二、2. 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考题的答案) ,故正确。

12.A 选项.[P136//M:二、3.交点:相交的两种物质相等,常进行相互代换用于计算] (考题的思路),根据图像,pH=1.2时,H 2A 和HA -相交,则有c(H 2A)=c(HA -),故正确;B 选项.[P119//M:一、1、五看量:一般标

出具体数值的量在解题中都会用到] (考题的思路),要定量计算lg[K 2(H 2A)]的值,K 2(H 2A)=c(H +)·c(A 2-)c(HA -)

,找图中pH=4.2点进行计算,c(HA -)=c(A 2-),K 2(H 2A)=c(H +)·c(A 2-)c(HA -) = c(H +)=10-4.2,所以,lg[K 2(H 2A)]=-4.2,

故正确;C 选项.根据图像,pH=2.7时,H 2A 和A 2-相交,则有c(H 2A)=c(A 2-),故正确;D 选项.根据pH=4.2时,c(HA -)=c(A 2-)=0.5,而c(H +)=10-4.2,可知c(HA -)=c(A 2-)>>c(H +),故错误。

13. A 选项. [P58//4.(4) ③2Fe 3++Fe=3Fe 2+, P20//Z.一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考题的思路),可得,还原性:Fe>Fe 2+,故正确;B 选项 [P57//M: 2Mg + CO 2 2MgO + C 现象:剧烈反应,生成白色粉末,瓶壁上附着黑色固体] (考题的思路),该反应是其拓展,故正确;C 选项. [P54//

2.④NH 4HCO 3NH 3↑+ H 2O + CO 2↑],分解产生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显碱性,故错误;D 选项.[P138//4.常见几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1)卤化银:AgCl > AgBr > AgI > Ag 2S],黄色沉淀AgI ,[P138//

3.溶解度最小的优先析出] (考题的思路),,通过实验可以说明,Ksp (AgI)

26.[P76//M: 化工流程的综合考查:

1.明确流程目的:用什么原料制取什么产品,原料中的那些杂质(或元素)要在过程中要除去?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更多更纯的产品而服务?

2.明确元素流向:顺推及逆推结合,分析元素流向及价态变化(实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用进出关系,写出每步物质或离子(分析元素守恒),并注意过量的物质对后续反应的影响?

3.看懂两类操作目的:化工流程的图示形式多种多样,但每步操作主要作用有两种:反应转化操作和分离提纯操作? (1)反应转化操作主要是四类反应:以加入物质的性质(氧化剂,沉淀剂,调节pH 值等)分析在反应中的作用?以此确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调节pH 值沉淀金属离子的反应?控制条件的原因(用化学反应原理解析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降低溶解度)?(2)分离提纯操作主要是下列几类操作:……] (考题的思路),由此分析:

原料[成分:CaO 、SiO 2,Fe 、Al 和Mg 等元素] 目的:测定钙的含量 └→除去杂质[SiO 2(A 沉淀),Fe 、Al 和Mg 等(B 沉淀)]

———————————→纯化后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测钙。

(1)在盐酸存在下加硝酸,是运用其氧化性,可能被氧化的只能是将Fe 2+氧化为Fe 3+ [P56//2.(5)⑧ 3Fe 2+

+ NO –3+4H +=3Fe 3+ + NO↑ + 2H 2O ] ,[P73//M:由沉淀时pH 数据可知……,常先选择氧化剂(如H 2O 2)将Fe

2+氧化成Fe 3+](考题的答案),所以,可以用双氧水来代替硝酸。(2) SiO 2不溶于;[P56//特征反应:SiO 2+4HF == SiF 4↑+2H 2O] (考题的答案)。(3)加氨水的目的是调节pH 除杂,过程中加热是有利于分离除杂的进行, [P74//M 一、2温度控制.(2) 加热:⑥促进水解反应,或水解除杂] (考题的答案)。[P73//M :

二、调节pH 值除杂的分离提纯操作。除Mg 2+的pH 值在10.4~12.4,当调节pH 在4~5时,生成两种沉淀为Fe(OH)3 、 Al(OH)3 。(4)[P160//Z : 6.氧化还原滴定(2)KMnO 4滴定H 2C 2O 4溶液原理:2MnO –4+6H ++5H 2C 2O 4= 10CO 2↑+ 2Mn 2++8H 2O] 以此分析计算:5Ca 2+~5CaC 2O 4~5H 2C 2O 4~2KMnO 4

n(Ca 2+)n(KMnO 4) = 52 所以: n(Ca 2+) = 52

×0.0500mol·L -1×36.00×10-3 L = 4.50×10-3 mol 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0×10-3 mol ×40.0g·mol -10.400g

×100% = 45.0% 27.(1)[P92//M 1.(2)盖斯定律的“快速分析法:①找唯一:找总反应式中的物质在分步反应中唯一出现的分步反应式?②定侧向:当分步反应式中的物质及总反应式中的物质在反应方向式的同侧时,在计算(△H 总)时用加(+△H 分),不同侧时用减(+△H 分)?③调系数:对比分步反应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及总反应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当不同时,计算△H 总的表达式中,要在分步反应的(△H 分)乘或除以不同的倍数?”] (考题的思路),考题的解答分析运用如下:

反应① 唯一出现的为H 2(g),及总反应为异侧,计量数为总反应相同,所以:-ΔH 1.

反应②,唯一出现的为H 2O(g),及总反应式为同侧,计量数为总反应相同,以为:+ΔH 2.

所以,总反应的ΔH3 =△H2-△H1。△H1=△H2-△H3=-119 KJ·mol-1 +242 KJ·mol-1 = +123 KJ·mol-1。

①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中增加的反应,由a图可以看出,温度相同时,由平衡转化率(0.1MPa)<

平衡转化率(xMPa),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x的压强更小,x<0.1。由于反应①图像等压线分析,温度升高时,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A正确。由上问分析,在恒温条件下,减压时,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加,D正确。

(2)[P119//M;一、1. 转折点(转折点前后影响的主要因素不同)](考题的思路),先转化率升高是因为氢气的量增加,主要因素是使催化剂的活性加增,丁烯产率高加;当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主要因素是产物中H2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从而使丁烯转化率下降。

(3)[P114//M:三、转化率出现峰值的讨论:2.分析时,抓住反应温度在不断地增加,从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解度分析](考题的思路),从化学反应原理(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找原因,该反应为吸热反应,590℃之前,决定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由图中分析,温度超过590℃时,副产物曲线迅速增加,导致转化率减少。

28. [本题源于P162.【考型2】数据测定的准确性及控制操作,2016年天津卷16题的改编,相似度80%],(1)这是一个定量实验,[P163//2.定量实验的关键是测定数值的准确性](考题的思路),取水样时应避免扰动水体表面的操作。否则,就会造成溶氧量的改变而带来测定误差,再从氧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找原因。

(2)考查简单信息反应的书写,反应物为Mn(OH)2和O2,生成物为MnO(OH)2,环境碱性条件,[P162.练习中的反应]。(3)由于Na2S2O3溶液不稳定,所以不能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只能是配制一个大至浓度的溶液,然后在使用前进行标定,故选量筒量水,在烧杯中配制,不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这是一个跳出习惯的思维)。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除去其中的氧气,也是从提高测定数值的准确性入手分析,[P74//M:五、

2.(2)加热:④除去溶液中的气体(如CO2、NH3等)](考题的思路)。(4)[P159//Z: 6.氧化还原滴定法.(1)

碘量法: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标准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滴定达到终点(考题的答案)];[P159//6.氧化还原滴定法.(1)碘量法.得出关系:x n(氧化剂)=n(Na2S2O3) (x为“氧化剂”化合价的变化)](考题的思路),由:4n(O2) = n(Na2S2O3)。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ab×10-3)÷4×32×103]÷0.1=80ab。(5)[P161//M: H.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V标偏大), 结果偏大](考题的思路)。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泡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会导致所测溶液体积偏小,最终结果偏低。

35. (1)[P205//Z: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方法:所给元素(元素符号?原子序数)?认真审下列几个概念:①什么微粒(分

清分子?离子);②电子范围(价电子?核外电子);③表示形式[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

(2)考查新定义条件下的类比分析,从所给的图形和定义分析,都及第一电离能相似,两者比较入下表:

和能个电子形成气态

负.一价离子

量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较稳定,表现出特殊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从左到右易结合电子,放出的能量增大,N的最外层为半充满结构,较为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3)①R中从结构或化合价分析,有H3O+和NH+4两种阳离子,这两种离子的结构的对比,[P209//Z:二、2.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配位原子数=杂化轨道数(P210),两种离子的相同及不同之处见P210//Z:四、分子的立体构型和分子极性的关系,见下表]. (考题的思路),

典型分子分子模型空间构形孤对电子杂化类型

分子的极性

其它常考分子

(或拓展)

NH3三角锥形

(考题的答案)

1 sp3极性分子H3O+

CH4正四面体形

(键角:109°28′)0 sp3

(考题的答

案)

非极性分子NH+4

(3)①A项由上表可知,杂化类型均为sp3,故相同;B项由以上分析可知H3O+和NH+4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都为4,故相同;C项NH+4为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H3O+为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不相同;D项含有的共价键类型都为σ键,故相同。②[P208//Z:二、两原子成键时,首先形成一个σ键,

并且只能形成一个σ键](考题的思路),所以,在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5个。由题中信息知:由大π键的表示符号和通过苯分子(Π66)的示例,可知苯分子中的Π66是一个6原子(中心)和6电子形成的正六边形的环状大Π键,类比运用到N-5形成的大Π键中,5个N原子(形成)一个五元环,每个N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再加上得到的一个电子,共6个电子形成Π的电子,故可以表示为Π65。这是一个拓展的创新考法。③[P212//Z:一、2.氢键:(1)表示:通常表示为X—H…Y] O、N的非金属性较强,对应的O—H、N—H都可及H形成氢键,注意,对于氢键的表示,题中举例:(NH+4)N—H…Cl(注意:在N—H前用括号表示了N原子的存在微粒,这是不同于教材的新的表示式,故在做答时也要借用这种表示方法)。

(4)[P217//M:三、晶体密度的计算。D= N(含化学式微粒的个数)

N A×M(化学式的摩尔质量)

V(晶胞的体积)

](考题的思

路),由晶体密度的计算式:d=

y

N A×M

(a×10—7) 3变型即求解。

36.根据有机推断的基本方法:[P198//M:一、宏观抓碳链,微观抓官能团: 有机推断先纵观全局,在大多数

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碳原子数和碳链在反应过程中是不变的,因此,从分析产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和碳链的结构逆推寻找反应前分子结构;再分析各个结构连接在一起或断裂分开,是靠什么反应来实现的?这种变化可能是熟悉的官能团的衍生变化,信息反应的迁移,或由题目直接给出](考题的思路)。

碳链的衍生变化如下图分析:

①A (C 2H 4O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P191//Z:一、核磁共振氢谱及等效氢原子分析法:等效氢原子的种数=1,分子高度对称。其结构主要考虑立体笼状结构、环状结构。P191//M:一、等效氢及有机分子的对称结构:当分子中有一个结构的一般放在对称轴上,当分子结构中有二个对称结构时一般放在对称轴的两边的对称位置上] (考题的思路),所以,A (C 2H 4O )不饱和度为1, O 原子只有一个,一定在对称轴上,4个H 原子等效,可能以CH 2的结构放在对称轴的两边的对称位置上,即为结构。B (C 3H 8O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可以分析为6(两个-CH 3在对称位)

余下的四个原子CHOH 应该在中间的对称轴上(考题的思路),即为CH 3—OH ∣CH —CH 3;实际上由产物

结构的碳链反推(见上图中,B 衍生示例),也容易得出B 的结构。B 分子中主链有3个碳原子,在2号位上连一个羟基,故命名为2-丙醇[仿真练习:P289//2Q,判断:,错误,正确的命名为2-丁醇;3Q ,判断:2-羟基丁烷,错误,正确的命名为2-丁醇]。

②D(C 7H 8O 2)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P192//M:3.含苯环侧链:★

](考题的答案);1molD 可及1mol NaOH 或2mol Na 反应,[P184//Z:三、有机物的酸性及其反应,NaOH 能及酚反应,而不能及醇羟基反应,Na 及酚羟基和醇羟基均能反应;P196//M :二、条件在反应中的运用,以

为例也分析了及NaOH 和 Na 反应的情况] (考题的思路),D 为

;由产物结构的碳链反推(见上图中,D 衍生示例),也容易得出D 的结构。

(3) E[可由G 分子结构E 衍生分析,反推,容易得出E 为], C[HOCH 2CH 2OCH(CH 3)2] 和D[]发生反应生成E,由元素守恒分析,还应该有水生

成,这实际上是成醚反应[P195//Z:二、反应条件及有机反应:1.H2SO4(产物多有水生成);(2)H2SO4 (浓) /△或140℃—醇分子间脱水成醚(取代反应)]。

(4)E(C12H18O3)和(C3H6OCl)反应生成F(C15H22O4),从元素守恒分析,还要生成HCl,为取代反应,也可以从G的结构分析;

(5)有机物G的分子式为C18H31NO4;[P168//Z:三、有机物的表示:考试中常常会出现键线式写法的分子结构,要求写出分子式或判断分子式…… ],专题讲了其写法。

(6)L是的同分异构体,可及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的L可及2mol的Na2CO3反应,说明L的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酚羟基和一个甲基,L共有同分异构体的种数,采用“一定移一”的方法书写[P190//2.多种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分析常采用“定一移一,定过不移”的方法](考题的思路),先把二个酚羟基连在苯环上(有邻、位、对三种情况)为母体,再在苯环上引入甲基,分别对应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2种,3种,1种,共有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可以分析为:3(-CH3)∶2(2个-OH在对称位)∶2(苯环上有2个H在对称位)∶1

(苯环上还有一个H在对称轴上),[P192//M:3表中类似于、的两种情况A为-CH3、B为

-OH],高仿真题[P191// 【考型4】苯环上的取代基及等效氢的对称性: [14全国Ⅰ,38] 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还有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面积比为

6∶2∶2∶1的是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答案19]。(考题的思路),

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2化学试题与答案印刷级《大数据建模高考化学》回归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 使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10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 + 3e- ==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 化如图所示[已知δ(X)=c(X) c(H2A)+c(HA-)+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时,c(H2A) == c(HA-) B.lg[K2(H2A)] = -4.2 C.pH=2.7时,c(HA-)>c(H2A) == c(A2-) D.pH=4.2时,c(HA-) == c(A2-) == c(H+)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律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命题调研(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及非金属元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周期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只有推断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并熟悉它们所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节是选取了命题角度3--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综合推断 2.教学目标 ①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②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以ⅠA、ⅦA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基于元素周期律(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键概念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实质与应对高考题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了解,并且对元素内在的递变规律有

了些感性认识,也能较好地理解“位一构一性”三者的联系。但鉴于遗忘的自然规律,学生在概念的细节把握上存在漏洞,对概念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 学生对这块内容没有形成系统性认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通过这节复习课,要让学生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三)教法分析 该知识块理论性较强,与生活联系较少;记忆性内容较多,趣味性内容较少。而这块内容对无化合物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却又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不能单纯记忆,需要深刻理解。以高考题为例,用“需求度”保证“关注度”。在教学的预设问题中体现知识结构化,以具体内容、思路方法、核心观念的层层递进,关注课堂中的生成问题,通过边讲边练的方式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进而更精准、更有效地进行指导,保证“落实度”。 (四)学法分析 与教法相对应,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 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着很多奇妙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化学。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些规律。【板书】元素周期律 【教师】【题组一】<判断正误> ①(18·国Ⅰ·12D)F和Cl具有相同的最高正价 ②(15·国Ⅱ·9A )元素H、S、Cl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学生】快速判断正误并总结考点——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教师】进一步提问: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与主族序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上述高考题选项。 【教师】【题组二】<判断正误> ①(18·国Ⅲ·13A)原子半径:O<F<Na<Cl ②(16·国Ⅱ·9C )H、O、Na、S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③(17·国Ⅲ·12D)简单离子的半径:Al3+<O2- ④(16·国Ⅲ·12A改编)简单离子半径:O2-<Na+<Cl-<Cl

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3(化学)试题与答案(印刷级)+《大数据建模高考化学》回归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3卷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K39 Cr52 Mn55 Fe56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纸盒为21。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氢化物沸点:WW C.化合物熔点:Y2X3

【免费】目录_《讲义》-2021高三《大数据建模高考化学》备考方案

前言 2021全国卷趋势与权重表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必修1) 第一章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1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2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专题3 计算Ⅰ化学方程式为基础的计算 专题4 计算Ⅱ守恒法、极值法 专题5 N A微粒的判断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6 电解质与离子反应 专题7 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专题8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专题9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专题10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专题11 新情境下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二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必修1)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专题12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名称 专题13 变化观念与物质的基本性质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14 钠及其化合物 专题15 铝镁及其化合物 专题16 铁及其化合物 专题17 铜及其过渡元素 第五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18 碳硅及其化合物 专题19 氯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20 氧硫及其化合物

专题21 氮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必修2) 专题22 化学与生活文化自信 专题23 化学与材料科技前沿 专题24 *离子共存 专题25 *离子推断与物质框图推断 专题26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专题27 化工流程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专题28 化工流程的综合分析 第七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2) 专题29 原子结构与结构用语 专题30 元素周期表、元素推断与化学键 专题31 元素周期律 专题32 元素周期律的综合训练 第三部分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八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33 反应热与能量变化 专题34 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35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第九章电化学基础 专题36 原电池原理 专题37 电极反应的书写 专题38 化学电源 专题39 金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 专题40 电解原理 专题41 电解原理的典型应用 专题42 电化学综合应用 第十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专题43 活化能、催化原理与模型认知 专题44 化学反应速率与对照实验设计 专题45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进行的方向 专题46 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