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

现代物理
现代物理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答案: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天然放射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该氢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C.铀(U)经过多次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Pb)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

D.机场、车站等地进行安全检查时,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物品,利用了γ射线较强的穿透能力

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专题:衰变和半衰期专题.

分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要释放光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判断衰变的种类和次数,没发生一次β衰变,就有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X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可以来检查物体内部情况.

解答:解:A、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A错误;

B、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该氢原子释放光子,能量减少,B错误;

C、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U衰变为Pb为,需经过8 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每经过一次β衰变就会有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所以共有6个中子转化为质子,C正确.

D、X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可以来检查物体内部情况,所以机场的安检设备,它能轻而易举地窥见箱内的物品,这种设备工作时利用的电磁波是X射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跃迁,衰变的实质,和X射线的应用

有关原子及原子核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来的γ光子,是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所产生的

D.轻核聚变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有关原子及原子核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物质衰变时放出来的γ光子,是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所产生的

D、轻核聚变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答案是D

1.下列关于原予结构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某种元素的原子若能辐射频率为v 的光子,则必然也能吸收该频率的光子

B .重核裂变放出能量,核子平均质量增加

C .γ射线光子能量大,所以可以用来检查金属或混凝土建筑内部是否存在空隙

D .

是α衰变

答案;A

正电子发射机断层显像(PET )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

8O 注入人体,158O 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而被探测器探测到后,经计算机处理即产生清晰的图像。根据PET 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

8O 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15150871O O e →+

B.能用15

8O 做为“示踪原子”是因为其半衰期短,放射强度弱,对人体影响较小

C.在PET 中,15

8O 注入人体参与代谢化合后半哀期会发生变化

D.在pET 中,15

8O 的主要用途是正常参与代谢

答案:AB (A 中应该是N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 一群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 He Th U 4

223490238

92+→是α衰变方程

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答案:BCD

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时,人们发现光电子的发出具有瞬时性,对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的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__________学说很好的解释了以上规律。已知锌的逸出功为W ,用某单色紫外线照射锌板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为v 0,则该紫外线的波长为__________。(已知电子质量为m e ,普朗克常量为h ,真空中光速为c )

答案:(1)光子说 1分,)/(20W mv h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

C .238

92U 衰变成20682b P 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长度、质量、时间都是绝对不变的

答案: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发出的α、β、γ射线都属于电磁波

B .放射性衰变过程总会产生γ射线,因此放射性衰变总会释放核能

C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原理,利用镉棒控制反应进程

D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答案: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发出的 、 、 射线都属于电磁波

B.放射性衰变过程总会产生γ射线,因此放射性衰变总会释放核能

C.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原理,利用镉棒控制反应进程

D.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答案】B

【题文】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

【答案】C

丁:汤姆孙气体放电管示意图

丙:氢原子能级示意图 乙:链式反应示意图 甲: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

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 .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

C .对原子光谱的研究开辟了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道路

D .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

答案: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熊减少

B .氨原子被激发后发出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紫外线光子的能量

C.α射线是原子核内放射出的氦核,与β射线和γ射线相比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

关于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尔理论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揭示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B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C .牛顿的经典力学仍适用高速(速度接近光速)、微观的粒子的运动

D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认为,任何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答案:A

现在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阳内部氢核聚变产生的,大约在40亿年以后太阳内部将

会启动另一种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C He He He 126424242→++,到那时太阳向外辐射

的能量是由上述两种核反应共同产生.若已知He 42的质量为m 1,C 126的质量为m 2,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3 m 1> m 2

B .3m 1 < m 2

C .3m 1 = m 2

D .m 1 = 3m 2 答案: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一束光照射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D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

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答案: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有电场和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B .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C . He+N→O+H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D . 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的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考点】: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分析】:A、变化的电场或变化磁场才会产生电磁波;

B、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C、根据人工转变与衰变的不同,从而确定求解;

D、在真空和空气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3×108m/s是一个定值.

【解析】:解:A、只有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才可以产生电磁波,故A错误;

B、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故B正确;

C、用α粒子去轰击氮核,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C正确;

D、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的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C.

浅谈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题目: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姓名:李焘 专业:物理学类 学号:20112200207

浅谈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发展却离不开物理学…… 关键词:物理学科学技术关系 一、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在物理学中每一项科学的发现都成为了新技术发明或生产 方法改进的基础。 在18世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时 代,蒸汽机的不断提高改进,物理 学中的热力学与机械力学是起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的。 19世纪中期开始,电力在生产技术 中日益发展起来了,这是与物理中 电磁学理论建立与应用分不开的。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开创

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随之应运而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现代科技。 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磁悬浮列车等。80年代,我国高温超导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现是一个新兴的又应用很广泛的前沿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防脱。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激光物理的进展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许(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功地测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物理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既为物理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了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打下了物质基础。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Physics(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该班旨在培养法语水平高,适应全球(特别是欧洲)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理学、工学的复合型人才。除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电子或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外,还需要精通法语、懂英语,特别要求了解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所学专业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特色即中法联合培养,让学生博采中法教育的精华,使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数理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并对所学专业及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物理、数学、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 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较熟练地掌握二门外国语(法、英),能够阅读专业的外文书刊、资料。 (3)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所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本科四年(武大二年、法国二年),硕士二年(法国)。 学分:100(武大)+ X(法国) + Y(硕士) 五、学位授予:

关于现代物理学在科技中的应用

现代物理学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我国航天技术持续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空间探测奠定坚实的基础。空间的物理学研究将不仅带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而且将引领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空间科学与航天科技水平的协调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在空间材料和流体物理以及空间技术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根据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利用返回式卫是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同时探讨进行引力理论验证的专星方案。空间的物理学研究涉及空间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体、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等学科领域。空间基础物理涉及当今物理学的许多前沿的重大基础问题,在科学上极为重要,在我国还是薄弱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应该适时地安排引力理论家验证的专星研究。一、空间引力实验与引力波探测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检验现有引力理论的假设和预言、寻找新的相互作用和引力波探测将为认识引力规律和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加强空间引力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对于我国在空间基础科学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和发展高新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牵引意义。与会专家认为应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空间等效原理实验检验(TEPO); 2、空间微米作用程下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TISS); 3、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ASTROD); 4、空间引力波探测。 二、空间的冷原子物理和原子钟研究 冷原子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当代物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为探索宏观尺度上物质的量子性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介质。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外,高准确度的时间频率标准是精密测量和探索研究基本物理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应用技术上均占有是十分重要的地位。微波原子钟与光钟在空间物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改进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而且在深空跟踪和星座定位等深空科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突破地面实验的温度极限和空间尺度,增加测量时间,以便进行更高精度的测量和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冷原子物理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专家建议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空间实验室中的物质波及其相干性研究; 2、微重力条件下用冷原子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探索物理极限; 3、空间超高精度微波原子钟; 4、空间高精度光钟。 三、微重力流体物理 微重力流体物理是微重力科学的重要领域,它是微重力应用和工程的基础,人类空间探索过程中的许多难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流体物理的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微重力环境为研究新力学体系内的运动规律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诸如非浮力的自然对流,多尺

近代物理课后答案

近代物理课后答案 光电11根据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证明:光子和自由电子相碰撞不可能产生光电效应。证:假定自由电子可以吸收一个光子,不失一般性设电子初始静止,光子未被吸 收前,能量和动量守恒 2 / h m c E h c P ν ν ?+= ? = ? ,吸收后的能量和动量守 恒/ E h c P ν ?= ? ? == ? ? =,该式成立要求2 m c=,但这是不可能的。故题设正确 波长为 nm的X射线光子的动量和能量各为多少 解:动量34924 / 6.6310/0.110 6.6310/ p h kg m s λ--- ==??=?? 能量/1240/0.112.4 E hc keV λ === 由50 KeV电压加速的电子,在轫致辐射中产生最短X射线波长是多少 解:3 /1240/50100.0248 hc E nm λ==?= 已知电子的动能分别为1 MeV和1 GeV,求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是多少 解:电子能量太大,需考虑相对论效应,波长 h hc p pc λ=== 1MeV 的电子波长872fm λ== 1GeV 的电子波长 1.24fm λ==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可以用波长和频率表征,试问用实验方法能够直接确定其中的哪一个对另一个的确定能说些什么 答:戴维斯-革末实验测量了物质波的波长,不能直接测量物质波的能量

根据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说明: 在原子中电子的轨道概念已失去意义,在电视机显像管中运动的电子为什么仍旧可以用电子轨道概念(设显像管加速电压为10 KeV ,管长为 m ) 答:以氢原子基态为例,电子的动能为,对应德布罗意波长约,氢原子半径才,轨道概念在原子中失去意义;而电视显像管中10keV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远小于显像管的长度,显像管中的电子仍旧可以使用轨道概念 动能为 MeV 的α粒子垂直入射到厚度为μm ,质量密度为41.7510?3Kg/m 的金箔,试求散射角大于090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解:2 22221231cos /2[()()]4sin /24 dn a a Nt d Nt b b Nt n θθπθθπθθπθ==-=??,12/2,θπθπ== 其中436 232121.7510100.110 6.0210 5.3410197A t Nt N m A ρ--????==??=? 而2102 1.4427945.545 Z e a fm E πε==??=,所以散射角大于900的概率为 α粒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7300多倍,若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散射角约为410-rad 。 证:正碰时α粒子动量改变最大,α粒子与电子碰撞前后能量、动量守恒得 2221212 /2/2/2Mv Mv mv Mv Mv mv ?=+?=+?, 由此得到12Mv Mv mv -=和2222 1111/()()2()mv M v v v v v v v v v =-=+--,于是有 12()2M v v mv P m tg P Mv Mv M θ-?==,即422~107400 m rad M θ- 对一次电离的氦粒子+He 和两次电离的锂离子++Li ,分别计算: (1)电子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 (2)电子处在基态时的能量;

物理学与计算机密切的关系

物理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周瑜均 学号222009369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班 [摘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仿真物理实验,多媒体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由于计算机可以帮助解决传统实验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仿真物理实验多媒体实验 目前,计算机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质、运动和转化、内部结构等方面,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physic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φυσικη,原意是自然哲学、自然学,内容包括宇宙万物,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近代以来,这一术语逐渐演进,成为指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术语。[1] 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是按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运动形式划分的。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来自于实践,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入,物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同人类的其他任何知识领域一样,物理学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一、物理学在计算机中应用 下面举计算机中硬盘的例子来阐释物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1.硬盘是微机系统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它是故障机率较高的设备之一,而来自硬盘本身的故障一般都很小,主要是人为因素或使用者未根据硬盘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维护措施所致。 其中防震是最重要、最必需的: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不工作时,磁头与盘片是接触的;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数据区相撞击,导致盘片数据区损坏或划盘,甚至丢失硬盘内的文件信息。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机之前,严禁搬运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更要加倍小心,严禁摇晃、磕碰。 与此同时,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技术就此诞生——硬盘减震。各大电子产品的厂商均极大限度的开发此项技术并充分利用在自己的产品中。 2.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技术核心是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半导体技术的主要分支。1958年,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研制出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时代从此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在五十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后一般认为经历了五代,即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论天体物理学及其对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论天体物理学及其对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11级物理2班黄健根1107020051 摘要: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它分为:太阳物理学、太阳系物理学、恒星物理学、恒星天文学、星系天文学、宇宙学、宇宙化学、天体演化学等分支学科。另外,射电天文学、空间天文学、高能天体物理学也是它的分支。多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不断的消耗,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缩减,资源也愈加匮乏。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希望寄托于地球外部的空间,这进一步促进了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理论物理学的进步,几乎理论物理学每一项重要突破,都会大大推动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前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量子理论的建立,使深入分析恒星的光谱成为可能,并由此建立了恒星大气的系统理论。三十年代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使恒星能源的疑问获得满意的解决,从而使恒星内部结构理论迅速发展;并且依据赫罗图的实测结果,确立了恒星演化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天体银河系特殊行星星系集团同位素 引力原子核等离子体星系空间 引言:本学期开展了物理学史着门课程,陈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有关内容,以下是我对天体物理学及其对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论述。 (一)天体物理学的有关介绍 从公元前129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目测恒星光度起,中间经过1609年伽利略使用光学望远镜观测天体,绘制月面图,1655~1656年惠更斯发现土星光环和猎户座星云,后来还有哈雷发现恒星自行,到十八世纪赫歇耳开创恒星天文学,这是天体物理学的孕育时期。十九世纪中叶,三种物理方法——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广泛应用于天体的观测研究以后,对天体的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天体物理学开始成为天文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天体物理学分为:太阳物理学、太阳系物理学、恒星物理学、恒星天文学、星系天文学、宇宙学、宇宙化学、天体演化学等分支学科。另外,射电天文学、空间天文学、高能天体物理学也是它的分支。 利用理论物理方法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1859年﹐基尔霍夫根据热力学规律解释太阳光谱的夫琅和费线﹐断言在太阳上存在著某些和地球上一样的化学元素﹐这表明﹐可以利用理论物理的普遍规律从天文实测结果中分析出天体的内在性质﹐是为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开端。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紧密地依赖于理论物理学的进步﹐几乎理论物理学每一项重要突破﹐都会大大推动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前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

现代物理学七大经典问题薛定谔的猫

现代物理学七大经典问题:薛定谔的猫 相对论 相对论是物理学中两大著名理论之一,两者都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的。1905年爱因斯坦出版了狭义相对论,后者确定最终宇宙速度极限:光速。并称时间因某物体移动的速度而实现加速或者减慢。 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更广阔的广义相对论。这个理论建立在狭义相对论之上,主要解决重力的问题,重新定义我们对重力的理解——通过大质量天体而造成的时空扭曲。 广义相对论最准确的描述了整个宇宙中的星系和星系集群的运动。它还预测了奇怪物体的存在,比如黑洞以及引力透镜效应的现象,后者是指光在经过弯曲的时空中会发生弯曲。比如图中显示的星系群阿贝尔1689,因我们所观测到的引力透镜效应而闻名。 什么是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非常小的领域——亚原子粒子中的主要物理学理论。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早期,彻底改变了科学家对物质组成成分的观点。在量子世界,粒子并非是台球,而是嗡嗡跳跃的概率云,它们并不只存在一个位置,也不会从点A通过一条单一路径到达点B。根据量子理论,粒子的行为常常像波,用于描述粒子行为的“波函数”预测一个粒子可能的特性,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实际的特性。物理学中有些怪异的想法,诸如纠缠和不确定性原理,就源于量子力学。 什么是弦理论? 弦理论(以及它的升级版超弦理论)认为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并非是小点,而是类似于橡皮筋的弦。粒子类型的唯一区别在于弦振动的频率差异。弦理论主要试图解决表面上的不兼容的两个主要物理学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并欲创造的描述整个宇宙的“万物理论”。然而这项理论非常难测试,并需要对我们目前描绘的宇宙进行一些调整,也即宇宙一定存在比我们所知的四维空间更多的时空维度。科学家认为这些隐藏的维度可能卷起到非常小以至于我们没有发现它们。 什么是奇点? 奇点是指时空开始无限弯曲的那一个点。科学家认为奇点存在于黑洞中央,一个奇点可能自宇宙大爆炸起宇宙如何开始的起点。比如,在黑洞内部,所有恒星的质量都在狭小的空

浅谈物理学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要: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物理学与计算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计算机发展;密不可分 引言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计算机的诞生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为物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计算机技术与物理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两者有高度的交叉性。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个阶段都是以物理学的发展变革作为前提的,再看近代物理学的历史,计算机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丶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 现存计算机是基于经典力学研发而成的。1944年,美国国防部门组织了有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200多位专家研制小组,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里研制出了人类的第一台电子管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7年,美国的巴丁等几位科学家研制出了既小又可靠,并且不会变热,结构单一的晶体管。1953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都宣布研制成第一块集成电路。1954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宣布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随后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1958年,美国IBM公司制成全部使用集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60年代中期,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了,其标志产品是1964年由美国IBM公司生产的IBM360系列机。早期的INTEL8080CPU的晶体管集成度超过5000管/片,1977年以后在一个硅片上就可容纳数万个管子。80年代左右,IBM制成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8086.PIII的晶体管集成度有2800万个。 第四代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使计算机向着微型化和巨型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从早期的8086,发展到80286,80386,80486,奔腾(Pentium)奔腾二代(PentiumII)、奔腾三代(PentiumIII)及奔腾四代(PentiumIV)。 整个计算机的硬件基础就是物理,我们能看出物理在计算机发展中的地位,整个硬件的基础,没有硬件的发展,计算机在一定的程度上想往上提高不太可能。另外量子计算机正在技术攻关中。 二、物理研究成果在计算机上的应用 磁芯现代计算机内存贮器都是体积小,速度快的磁芯所组成,而磁芯的应用,则是物理学研究成果用于计算机的一个突出例子。1950年王安等人在《应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磁性材料的有关论文,一年后,同一杂志发表了斯莱斯特应用这种材料于数字记录的文章。两年后,MIT的计算机就采用了这种磁芯作为内在存贮器,从此,陆续研制出了磁带,磁鼓,磁盘,软磁盘等,四十多年来,磁性材料一直是计算机的主要或辅助存储设备。 物理效应固体电子学中有场效应构成了MOS集成电路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发明的隧道二极管;六十年代初发现了约瑟夫逊效应,今天就已经有了高速度,低功耗的器件等等。 “荒诞不经”的黑洞计算机为了与时俱进,研究人员可以把物理学定律看作计算机程序,把宇宙

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在目前的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发展却离不开物理学……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展望将来亦是如此。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在物理学中每一项科学的发现都成为了新技术发明或生产方法改进的基础。首先,物理学定律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的,使人们在技术上运用这些定律成为可能;第二,物理学有许多预言和结论,为开发新技术指明了方向;第三,新技术的发明,改进和传统技术的根本改造,无论是原理或工艺,也无论是试验或应用,都直接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没有物理基本定律与原理的指导,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就不可能有现代生产技术的大发展。 在18世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时代,蒸汽机的不断提高改进,物理学中的热力学与机械力学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1866年,西门子发明电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在生产技术中日益发展起来了。这样的成功与物理中电磁学理论的建立与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开创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随之应运而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现代科技。 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诞生。激光物理的进展为激光在制造业、医疗科技和国防工业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磁悬浮列车等。80年代,我国高温超导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现是一个新兴的又应用很广泛的前沿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防脱。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激光物理的进展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许(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功地测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1.物理学与现代科技

1.物理学与现代科技 物理学(physics)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拉丁文原意是“自然”。自公元前七世纪,物理 学就以自然哲学的形式从人类的生产劳动中萌芽出来,先后经历了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四个阶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以及物 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当代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学 科群,包括了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 物理、光物理、声学、计算物理和理论物理等主体学科以及难以数计的分支学科。物理学内 部各个分支学科的渗透和交叉,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天文学等其他学科的渗 透和交叉,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边缘学科,形成了众多极有发展前途的科学前沿。当代物理学还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现代物理学中90%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其发展之快,分支之多,变化之大,已使人们很难及时作出全面的概括。近、现代物理学革 命带来了科学图景的巨大变革: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量子力学打破了可控 测量过程的梦想,混沌粉碎了拉普拉斯的机械决定论……。无论从外延还是从内涵上看,当 今物理均处于较高地位,从经典物理不能线性导出当今物理。这其间的范式转换,不仅涉及 具体科学知识的变化,更主要的体现在基本思想、基本观念的变革。 当代物理学研究的综合性、深入性、复杂性、创新性和可应用性,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物理学在21世纪发展的全景,人们无法作出全面的预测。只能根据我们目前的认识水平,根据当代物理学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对21世纪最初几十年的发展趋势作“豹斑之窥”。大体说来,在科学技术整体发展的推动下,物理学仍将加速地发展和分化,同时又会出现更多的渠道,增强各个分支之间的交叉和非线性作用,导致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综合,朝着各个分支学科不断深入而整体领域综合交叉的整体化方向进展。p.c.w戴维斯指出:“物理学是最自负的一门科学,物理学家把理解宇宙的奥秘视为自己的职责。而其他科学家只局限于研究一些具体的东西……像神学家一样,物理学家不承认任何系统在原则上处于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外。” 物理学作为精密科学的典范,并以其探索视野的广阔性、研究层次的广谱性、理论适用的广泛性,在今后很长时期内仍将发挥其中心科学和基础科学的作用。它也仍将不断地推出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孕育出功能奇特、威力巨大的新技术,成为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部门的源泉和生长点。物理学与未来高新技术将更加紧密地发生融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成为科学技术革命深入发展的主旋律;物理科学技术领域愈来愈频繁出现的突破性进展,将会更加吸引社会公众对物理学事业发展的热切关注。 近10多年来,关于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研究前景也十分诱人,非平衡相变、耗散结构、协

物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安阳工学院 《普通物理学》论文 物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计科(嵌入式方向) 姓名:杨杰 学号:201103010024 指导老师:李建新 2012-5-6

物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计算机正在全面进入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彻底改变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计算机的诞生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为物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计算机技术与物理学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两者有高度的交叉性。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 我们发现每一个阶段都是以物理学的发展变革作为前提的, 再看近代物理学的历史, 计算机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1.计算机诞生的理论基础 物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 1642- 1727)发明了微积分,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创立了经典光学理论,建立了牛顿力学大厦; 数学家布尔( 1815- 1871) 和德莫根发明了数理逻辑中最重要的布尔代数; 法拉弟( 1791- 1867) 、麦克斯韦创立了电磁理论, 赫兹发现了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 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玻尔、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创立了量子力学; 德福雷斯特发明了对电信号有放大作用的电子三极管。 自牛顿去世到1943 年, 全世界物理学家经过200 余年的不断努力, 在数理逻辑和物理学的电磁理论、量子力学、半导体理论等方面获得了的巨大成功, 为计算机的诞生在理论和技术上

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 1944 年, 美国国防部门组织了有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200 多位专家研制小组,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 于1946年2月15 日, 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里研制出了人类的第一台电子管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7 年, 美国的巴丁等几位科学家研制出了既小又可靠, 并且不会变热, 结构单一的晶体管。1953 年, 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都宣布研制成第一块集成电路。1954 年, 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宣布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随后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早期巨大的电子管 1958 年, 美国IBM 公司制成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60 年代中期, 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 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了, 其标志产品是1964 年由美国IBM 公司生产的IBM360 系列机。早期的INTEL 8080 CPU 的晶体管集成度超过5000 管/片, 1977 年以后在一个硅片上就可容纳数万个管子。80 年左右,

2.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汇总

2、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 二十世纪物理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三方面的重要贡献:第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它们相结合产生的量子场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时空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使人们从绝对的决定论的宇宙观变为辩证的唯实的宇宙观。第二,二十世纪物理学是带头的学科,它带动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它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奠定了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它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以微电子、光电子和微光机电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由物理学研究衍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应用古典物理理论讨论流体运动和气象预报时,发现了自组织、混沌和分形等现象。随后发现,这是普遍存在于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的现象,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也不例外。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逐渐完善。现今物理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及其发展如标准模型(包含弱电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已经把目前实验能触及到的领域都涵盖进去了。从尺度讲,包含从10-17米的极微观到1026米的宇观范围;从能量角度讲,已经到达现在LHC的TeV能标。所以现在的新物理,都只能出现在:(1)10-17米以下尺度(检验超对称、超弦是否存在,检验超引力及量子引力);(2)从星系尺度到1026米的宇观尺度(检验所谓的暗物质、暗能量是否存在及其本质);(3)在LHC的TeV 能标之上,解决标准模型(弱电统一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中出现的一些疑难。虽然标准模型整个框架已经确定,应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模型本身提出了不少更为本质的疑问,暗示着新的发展路线。标准模型现在的情况就好比1900-1926年的旧量子论,未来还将存在TeV能标以上的新物理,包括弱、电、强力三者的统一(大统一理论)。(4)超低能低温下的丰富的对称破缺。这是凝聚态物理的事情。能量标度上升,对称性增高及得以恢复,各种力都走向同一,物理学趋向统一,所以大统一理论(弱、电、强力三者的统一)以及四种力(弱、电、强、引力)的统一,都必然是在极高能标下完成的;能量标度下降,对称破缺产生,四种力(弱、电、强、引力)都逐渐分离,表现不同行为。总之,高能量标度使得对称性恢复,物理世界变得简单及统一;能量标度下降,世界变得复杂,丰富多彩。超低能低

浅谈物理学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浅谈物理学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要: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物理学与计算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计算机发展;密不可分 引言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计算机的诞生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为物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计算机技术与物理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两者有高度的交叉性。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个阶段都是以物理学的发展变革作为前提的,再看近代物理学的历史,计算机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丶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 现存计算机是基于经典力学研发而成的。1944年,美国国防部门组织了有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200多位专家研制小组,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里研制出了人类的第一台电子管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7年,美国的巴丁等几位科学家研制出了既小又可靠,并且不会变热,结构单一的晶体管。1953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都宣布研制成第一块集成电路。1954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宣布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随后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1958年,美国IBM公司制成全部使用集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60年代中期,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了,其标志产品是1964年由美国IBM公司生产的IBM360系列机。早期的INTEL8080CPU的晶体管集成度超过5000管/片,1977年以后在一个硅片上就可容纳数万个管子。80年代左右,IBM制成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的晶体管集成度有2800万个。 第四代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使计算机向着微型化和巨型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从早期的8086,发展到80286,80386,80486,奔腾(Pentium)奔腾二代(PentiumII)、奔腾三代(PentiumIII)及奔腾四代(PentiumIV)。 整个计算机的硬件基础就是物理,我们能看出物理在计算机发展中的地位,整个硬件的基础,没有硬件的发展,计算机在一定的程度上想往上提高不太可能。另外量子计算机正在技术攻关中。 二、物理研究成果在计算机上的应用 磁芯现代计算机内存贮器都是体积小,速度快的磁芯所组成,而磁芯的应用,则是物理学研究成果用于计算机的一个突出例子。1950年王安等人在《应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磁性材料的有关论文,一年后,同一杂志发表了斯莱斯特应用这种材料于数字记录的文章。两年后,MIT的计算机就采用了这种磁芯作为内在存贮器,从此,陆续研制出

天体物理学

天体物理学 2008.9-2009.2 袁业飞董小波 1.【天文思维。】a. 一个致密天体位于银河系内,我们在0.1秒钟之内观测到它增亮了二倍。请估计它的物理尺度不能超过多少?如果增亮的幅度只有10%,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b. 某种类型的活动星系在所有星系中的比例大约为1/100。那么,这种类型星系的活动期至少是多长? 2.【视超光速。】我们对一个遥远天体作了两次观测(相隔一段时间),发现它在高速运动。我们可以测得它在天球上走过的角距离,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测得它的宇宙学红移从而确定它离地球的距离,这样我们可以算得它的横向速度。请推导这个速度和它的真实运动速度的关系;什么情况下我们测得的横向速度会超出光速? 3.【位力定理;辐射压。】大质量黑洞(M BH > 106 M⊙)吸积周围气体释放引力能产生电磁连续谱辐射,连续谱辐射又电离周围气体从而产生发射线(e.g. H-beta 4861?,半高宽度大概几十?);另外,由于吸积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性,连续谱的光度会有变化。这就是在活动星系核中发生的基本过程。假设周围的电离气体运动被黑洞引力所主导并处于Viral平衡,而且呈球对称分布。 请设计一种方案来测量黑洞质量;如果忽略电子散射引起的效应,那么基于Viral定理估计的黑洞质量的系统偏差是怎样的? 4.【辐射拉拽。】一颗尘埃颗粒质量为10-11克,在1AU处绕太阳作近似圆周运动。它吸收太阳光并以红外方式再辐射出去,保持温度一定。尘埃吸收太阳光的截面为10-8 cm2。请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它将掉入太阳表面?假设1/108的太阳光被绕太阳运动的尘埃所吸收,那么每秒钟掉入太阳的尘埃总质量是多少? 对于绕太阳运动的电离气体(电子-质子对),这种效应显著吗? 5.【*optional: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论;推理思辨能力】 请基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作推理(没必要做复杂的数学计算推演),证明:如果质点速度不存在上限,则惯性系之间由伽利略变换相联系(牛顿时空观);否则,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 6.【星等、绝对星等;流量、光度;面亮度(Flux/α2)、面光度(L/S)】 一个星系距离地球1Mpc,面亮度为 27mag/ascsec2。请问1”的角距离对应这个星系多大的物理尺度(pc)?星系单位面积(1pc2)的发光功率是多少?如果另一个星系的单位面积发光功率与上一个星系相同,但距离地球10Mpc,请问它的面亮度是多少? [*optional: 设一个位于较高红移z处(这时要考虑宇宙膨胀效应)的星系的光度为L,固有的物理直径为D。请推导它表面亮度公式I(L,D,z)。]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 奖学金和荣誉称号评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风建设,积极引导我院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规范学院学生的评奖评优工作标准,保证测评工作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现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奖学金和荣誉称号评定实施细则(试行)》。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第三条本办法是我院学生申报校级和院级各类奖学金;以及校级和院级“优秀三好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评定细则 第四条凡参评的本科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为; (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模范履行公民义务; (四)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上一学年所有修读课程(包括往年应当重修的课程)全部合格,全校性选修课不计入在内。 (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六)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第五条为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从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按百分制计分。 (一)综测总分=学业成绩分(70%)+综合表现分(30%) (二)综合表现分主要从德育素质、科研创新和文体活动这三方面进行考核。(三)综测总分每学期计算一次,一般在开学的第一周至第二周。学年综测总排名根据每位同学两个学期的综测总分取平均分后进行排名。 第六条学业成绩(总70分) 学业成绩计算方法:学业成绩=上学期绩点成绩/4 ×70 注:绩点成绩由教务系统生成,不包含全校性选修课。(其中,小学期成绩计入第

物理学的经典与现代

物理学的经典与现代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物理学的经典与现代 经典物理的产生一般认为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前期经过许多科学家,特别是伽利略、笛卡尔、惠更斯等先贤的努力,建立起力学的实验基础。牛顿总结前人的成果,确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等确立了经典统计力学和电磁场理论。经典物理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自然科学中唯一有完整的理论、思想、数学推理和研究方法体系的学科。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号称经典物理的两大支柱,牛顿和麦克斯韦在物理学界的位置,可以相比于中医学的先圣张仲景。 现代物理从20世纪初始兴起,由爱因斯坦、玻尔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的杰出工作,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局面。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标志的、研究微观、高速物理现象的新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统称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在原子、分子、固体、原子核、天体力学和宇宙学、等离子体、激光技术、基本粒子、半导体、超导的研究中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 有人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是物理学上的一次革命。更多的局外人则认为现代物理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完全推翻和取代了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需要她。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的角度重新审视事实,就会发现,经典物理没有被抛弃,她不仅是现代物理产生的温床、理论与方法的启示、研究的工具,更是现代社会的顶梁柱,仍在现今众多高科技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现代物理与经典物理的关系,从而说明重视经典是物理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的需要。 1 现代是经典恰当的扩展 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提出了两个基本假定: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1]。首先我们注意到,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惊人地相似,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 伽利略相对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性原理(由伽利略等人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检验而提出):一个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系统,其内部所发生的一切力学过程,都不受系统运动的影响,

从计算机的发展论述其与物理学发展的关系

物理学史期末作业从计算机的发展论述其与物理学发展的关系

从计算机的发展论述其与物理学发展的关系 摘要: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关系密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文明时代。计算机原来应物理学的需求而出现,也由物理学准备了它诞生的物质条件。在20世纪,物理学首先成为立足于实验、理论和计算三大支柱之上的成熟的科学。在21世纪,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整个自然科学正在沿相似的道路前进。电子计算机正在全面进入生产技术、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彻底改变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关键词:物理学;计算机;人类文明;信息 正文 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的演化规律,创建了越来越完善的包括物理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和生存所必须的技术体系,也创造了人类最杰出的技术成果----计算机,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强大,又加速了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理论及技术体系的发展,人类在成熟的数学物理学理论及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将创造出功能更加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在自然科学与计算机技术互为动力、竞相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中,控制进程的人当然是关键因素,受益的当然是创造计算机的人类自己。人类社会因此而不断发展进步。 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成熟将加速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计算机技术既然影响着人类生存的每一个方面,当然对诞生它的物理学有极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必将成为物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过去几年、几十年的研究工作,在今天的计算机时代,很可能在几天、几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就完成了。过去要很多人集体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今天利用计算机系统,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完成。计算机把人类从繁重的相对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使得科学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从而加快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和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海量存貯能力,必将更快地发现物质世界更多的演化规律,创造出更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